常压等离子体对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效果

合集下载

黄曲霉毒素B1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新进展

黄曲霉毒素B1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新进展

黄曲霉毒素B1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新进展黄曲霉毒素B1(AFB1)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存在于一些农产品中,如玉米、花生、大米等。

AFB1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第一类致癌物质,因此对AFB1的检测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近期对AFB1检测的新进展。

传统的AFB1分析方法主要基于色谱分析技术。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气相色谱(GC)对样品进行分离和检测。

虽然色谱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AFB1的检测,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要求昂贵专业的仪器和技术操作。

另外,此类方法也不适用于快速检测。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研究人员近年来开发了一些新的AFB1检测方法。

其中,基于免疫检测技术的方法逐渐成为主流。

免疫检测技术可以在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和技术操作条件下,快速准确地检测样品中的AFB1。

基于免疫检测技术开发的AFB1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荧光免疫分析法、光学谱学分析法、纳米材料检测法等。

ELISA是最常用的免疫检测技术之一。

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样品中的AFB1含量。

ELISA方法利用特异性的抗AFB1抗体,将样品中的AFB1与抗体结合,然后采用酶标记检测,获得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结果。

近年来,研究人员结合修饰的纳米材料,如金磁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等,将其用于ELISA检测,既增强了ELISA的灵敏性,又提高了检测速度。

荧光免疫分析法是另一种免疫检测技术,该方法利用与AFB1结合的荧光标记物,通过检测荧光信号来定量检测样品中的AFB1含量。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高特异性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领域。

光学谱学分析法是一种基于样品产生衍射或吸收性改变的检测技术。

研究人员开发了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或色谱显微镜(SCM)的光学谱学分析法来检测AFB1。

这些方法具有低成本、便携、易操作等优点,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厂、市场等场所的实时检测需求。

微生物法针对毒性位点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法针对毒性位点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引领计划(编号:2021GK4022,2021GK4024);长沙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kq2014150)作者简介:连胜青,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周文化(1969—),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E mail:1479674265@qq.com收稿日期:2022 04 13 改回日期:2022 09 25犇犗犐:10.13652/犼.狊狆犼狓.1003.5788.2022.80195[文章编号]1003 5788(2023)03 0226 07微生物法针对毒性位点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进展ResearchprogressondegradationofaflatoxinB1bymicrobialmethodaccordingtotoxicitysitesofaflatoxinB1连胜青1,2,3,4犔犐犃犖犛犺犲狀犵 狇犻狀犵1,2,3,4 钱 鑫1,2,3犙犐犃犖犡犻狀1,2,3 刘楚岑1,2,3,4犔犐犝犆犺狌 犮犲狀1,2,3,4李良怡1,2,3犔犐犔犻犪狀犵 狔犻1,2,3 孙长坡4犛犝犖犆犺犪狀犵 狆狅4 周文化1,2,3犣犎犗犝犠犲狀 犺狌犪1,2,3(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2.稻米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004;3.湖南省特医食品加工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04;4.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北京 102209)(1.犆狅犾犾犲犵犲狅犳犉狅狅犱犛犮犻犲狀犮犲犪狀犱犈狀犵犻狀犲犲狉犻狀犵,犆犲狀狋狉犪犾犛狅狌狋犺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狅犳犉狅狉犲狊狋狉狔犪狀犱犜犲犮犺狀狅犾狅犵狔,犆犺犪狀犵狊犺犪,犎狌狀犪狀410004,犆犺犻狀犪;2.犖犪狋犻狅狀犪犾犈狀犵犻狀犲犲狉犻狀犵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犆犲狀狋犲狉狅犳犚犻犮犲犪狀犱犅狔狆狉狅犱狌犮狋犇犲犲狆犘狉狅犮犲狊狊犻狀犵,犆犺犪狀犵狊犺犪,犎狌狀犪狀410004,犆犺犻狀犪;3.犎狌狀犪狀犓犲狔犔犪犫狅狉犪狋狅狉狔狅犳犘狉狅犮犲狊狊犲犱犉狅狅犱犳狅狉犛狆犲犮犻犪犾犕犲犱犻犮犪犾犘狌狉狆狅狊犲,犆犺犪狀犵狊犺犪,犎狌狀犪狀410004,犆犺犻狀犪;4.犛犮犻犲狀狋犻犳犻犮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犐狀狊狋犻狋狌狋犲狅犳犛狋犪狋犲犌狉犪犻狀犪狀犱犕犪狋犲狉犻犪犾犚犲狊犲狉狏犲犅狌狉犲犪狌,犅犲犻犼犻狀犵102209,犆犺犻狀犪)摘要:文章主要探究了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毒性位点及毒性机理,并对比了微生物法破坏AFB1毒性位点从而降解AFB1的优势。

生物法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机理研究进展

生物法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机理研究进展

生物法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机理研究进展HUANG Wei;YIN Haicheng;WANG Le【摘要】黄曲霉毒素B1是由寄生曲霉、黄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具有极强的致畸、致癌等毒性,不仅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也给食品和饲料工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消除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依然是目前学者迫切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相比理化法消除黄曲霉毒素B1的缺点和局限,生物法降解具有安全、高效和绿色环保等优点,使其成为更具有潜力的解毒方法.本文主要对生物吸附作用和生物酶解作用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机理及降解产物的结构分析进行了论述.【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6页(P7-11,15)【关键词】黄曲霉毒素B1;微生物;吸附作用;酶解作用【作者】HUANG Wei;YIN Haicheng;WANG Le【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黄曲霉毒素B1(AFB1)主要由两大类丝状真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一种二呋喃香豆素(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Abrar等,2013)。

因其在紫外照射下会产生蓝色荧光而得名。

AFB1是目前为止发现的真菌毒素中毒性最强、最稳定的毒素,其基本毒性单位为二呋喃环,尤其是氧杂萘邻酮的结构具有极强的致畸和致癌作用,常规的高温和强酸条件难以将其降解,只有在温度为268~269℃、pH 1.0~3.0时少量降解,但对于碱性溶液抵抗力较弱,pH 9.0~10.0条件下迅速分解。

此外,AFB1易溶于甲醇、氯仿、乙腈、丙酮等,但不溶于水。

黄曲霉对农作物如玉米、花生、小麦等具有很强的侵染性,可以发生在作物的生长、收获以及果实储藏、运输等过程。

这些被黄曲霉侵染的作物果实如被加工成动物饲料,不仅不能被消除,反而还会被放大,甚至进一步对动物及其产品造成二次污染(Oruc 等,2006)。

可见,AFB1的污染不仅是食品、饲料工业而且是动物产品加工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4):645-647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文·献·综·述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孙玲玉,柴同杰*(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与动物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38)THE REASERCH PROGRESS OF THE DEGRADATION OF AFLATOXINSUN Ling-yu,CHAI Tong-jie*(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he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yersity,Tai,an271038,China)Key words:Aflatoxin;food and feed;degradation of aflatoxin;microorganism摘要:黄曲霉毒素B1具有强毒性、强致畸性和强致突变性,是危害最大的真菌毒素之一。

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饲料等严重危害消费者和动物的健康,给相关行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存在种种应用缺陷,目前生物降解黄曲霉毒素成为安全、高效且环保的方法而备受关注。

本文就国内外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作一综述,同时对生物降解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食品与饲料;生物降解;微生物中图分类号:S8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24(2012)04-0645-03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全世界谷物供应25%受真菌毒素污染而不能食用,其中受黄曲霉毒素污染最为严重。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

黄曲霉毒素降解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黄曲霉毒素降解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 2023 年 第 13 卷 第 6 期 853 ~ 862Current Biotechnology ISSN 2095‑2341进展评述Reviews黄曲霉毒素降解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李雨薇 , 吕家硕 , 于一凡 , 刘晓晖 , 刘成珍 *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摘 要:黄曲霉毒素是由多种曲霉属真菌产生的强致癌物,在多种恶劣环境中有极高的稳定性,该毒素分布广泛,与人类和动物接触可能性较大,因此也被认为是人类和动物最重要的饮食风险因素之一。

此外,在降解黄曲霉毒素的过程中仍有可能会产生其他有毒物质,加之某些降解技术可能会破坏营养物质的结构,从而降低产品质量。

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给全球卫生体系和食品工业造成了巨大负担。

尽管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仍未能找出一种比较完美的方法解决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问题,因此寻求一种高效安全的黄曲霉毒素降解技术成为当代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综述了黄曲霉毒素的致毒机理、常用的降解方法及其优缺点,系统总结了生物法和新型纳米材料在黄曲霉毒素降解中的研究进展。

目前使用生物技术手段和新型纳米材料降解黄曲霉毒素有着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和高效性,因而未来可将黄曲霉毒素新型降解方法的研究聚焦于此,期望为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开发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方法提供助力。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致毒机理;降解方法;生物安全DOI :10.19586/j.2095­2341.2023.0096中图分类号:Q949.32,TS205 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in Degradation of AflatoxinLI Yuwei , LYU Jiashuo , YU Yifan , LIU Xiaohui , LIU Chengzhen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 Qingdao University , Shandong Qingdao 266071, ChinaAbstract :Aflatoxins (AFTs ) are potent carcinogens produced by multiple strains of the Aspergillus genus , which show extremely high stability in different harsh environments , so it is also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etary risk factor for hu­mans and animals. Furthermore , other toxic materials may also be generated in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of AFTs , and the degra­dation methods might destroy the structure of nutrients , and then decreas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ultimately. The contaminationof aflatoxins places a huge burden on global health systems and the food industry.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ways to degrade afla­toxins , there is still no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flatoxins pollution perfectly , so searching for a technology which can eradi­cate aflatoxins effectively and safely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for contemporary researchers. In this article , we summarized the mechanism of aflatoxin toxicity and reviewed several methods of AFTs degradation. We also summari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techniques , in which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using biological methods and nanomaterials to remove AFTs was recaptitulated systematically. At present , the use of biotechnological means and nanomaterials to degrade aflatoxins has com­mendable biosafety and efficiency , so the generation of new degradation techniques in the future might revolve around this. There­fore , this paper attempted to support researchers to develop new degradation methods of AFTs.Key words :aflatoxin ; toxicity mechanism ; degradation method ; biosecurity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AFTs ,相对分子质量312~346 kD )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集蜂曲霉以及某些曲霉亚种等多种真菌所产生的一类无色无味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可诱导发生致癌、致毒和致畸形作用[1]。

臭氧降解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_1效果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臭氧降解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_1效果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Abs t r a c t :As n a i mp o r t a n t i n g r e d i e n t i n f e e d nd a f o o d , c o m i s p r o n e t o b e ng i c o n t a mi n a t e d b y AF B1 d u r i n g h a r v e s t i n g , ※基础研究 食 Nhomakorabea 科 孛
2 0 1 5 . V o 1 . 3 6 , N o . 1 5 4 5
臭氧降解玉米中黄 曲霉毒素B 1 效果及 降解动 力学研究
罗 小虎 ,王 韧 ,王 莉 ,李永 富 ,李 亚男 ,周 蕴宇 ,朱丽 君 ,陈 正行书
( 江南大 学食 品学 院,食 品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 点实验室 ,粮食发酵工 艺与技术 国家工程 实验室 ,江苏 无锡 2 1 4 1 2 2 ) 摘 要 ;玉 米是 我 国重 要 的食 品和 饲料 原 料 ,当 收获 、加 工和 储 藏等 措施 不 当 时, 可能 会造 成 黄 曲霉毒 素B。
( a l f a t o x i n B。 ,AF B, )污 染玉米这一 突出 问题 ,AF BI 己被 国际癌症机 构定为 1 级致癌 物 。尽管 目前 己建立 了一些 物理 、化学和 生物 降解AF B 的方法 ,但 高效 、安全 、经 济的绿 色降解方 法仍很 少 。本 研究 以AF B 污 染的玉米 为 试样 ,研究臭氧对玉米 ̄ e AF B 。 的降解效果 。结果表明:AF B 降解 率随着臭氧质量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 著提高;当水分质量分数为2 0 . 3 7 %的玉米经9 0 mg / L 的臭氧处理4 0 mi n 后 ,AF B l 含量 F h 7 7 . 6 ̄ g / k g 降低  ̄ J l 2 1 . 4 2 ̄ t g / k g , 降解率达7 2 . 4 %。臭氧降解A F B 。 的动力学模拟 结果表明 ,臭氧 降解AF B。 符合 一级动力学模 型。玉米 中A F B 降解速 率常数按 以下次序递减 :‰ >

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国标

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国标

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国标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一种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黄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毒素,对人体和动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和肝毒性。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分解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是一种能够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酶类物质,通过催化反应将黄曲霉毒素B1分解成无毒或低毒的代谢产物,从而降低其对人体和动物的危害。

目前,国内外对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分解酶的筛选与鉴定:通过从自然界中分离出的微生物或其他生物体中筛选出具有黄曲霉毒素B1分解能力的酶,利用生化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和纯化,确定其酶学性质和分解效果。

2. 分解机制的研究:通过对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分解黄曲霉毒素B1的机制和途径,为进一步优化酶的活性和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3. 应用研究:将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添加剂等领域,开发出能够有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产品,保障食品和饲料的安全性。

在国内,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筛选和鉴定,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一种具有较高黄曲霉毒素B1分解活性的酶。

该酶能够将黄曲霉毒素B1分解成无毒代谢产物,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蛋白酶性能。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发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产品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的活性和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其次,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的工业化生产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对于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的安全性评价和监管体系建设也亟待加强。

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吸附降解规程_概述及解释说明

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吸附降解规程_概述及解释说明

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吸附降解规程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将介绍本文的主题——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的吸附降解规程。

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存在于花生油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民众饮食安全,开展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的吸附降解技术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的危害性、吸附降解技术研究现状以及制定与实施吸附降解规程的方法和要点,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将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组织:首先介绍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的危害性,包括其来源和形成原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相关法规标准和监测方法。

接着,详细探讨了目前吸附降解技术在处理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方面的研究现状,包括活性炭吸附技术、分子筛吸附技术以及其他吸附剂和方法的应用现状。

然后,我们将重点介绍制定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吸附降解规程的要点和方法,包括规程制定前期的准备工作、吸附剂选择与优化参数控制,以及吸附降解过程中监测和质量控制的方法与要点。

最后,文章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工作并展望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吸附降解规程的应用前景和意义,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的危害性以及吸附降解技术研究现状,重点探讨制定与实施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吸附降解规程的方法与要点。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增加对于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问题所引起关注度,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本文将对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吸附降解规程的应用前景和意义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促进相关工作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2. 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的危害性:2.1 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的来源和形成原因: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由青霉菌属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

这种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食品中以及动物饲料中。

主要来源有:花生、玉米、小麦等农产品、家禽、畜牧产品和饲料等。

黄曲霉毒素去除方法研究报告进展

黄曲霉毒素去除方法研究报告进展

黄曲霉毒素去除方法研究进展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T)是由真菌属的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等产生的一类带有香豆素和双呋喃环的毒性代产物。

已经鉴定的黄曲霉毒素有20多种,常见的主要有AFB1, AFB2, AFG1和AFG2(构造见图1),在污染的农产品和食物中最常见的是AFB1。

另外,AFB1的代产物黄曲霉毒素M1也是人们关注较多的一类黄曲霉毒素,但黄曲霉毒素M1通常存在于动物组织和体液中〔如牛奶和尿液〕。

图1 四种黄曲霉毒素的构造式1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黄曲霉毒素易溶于乙腈、甲醇、氯仿、二甲基亚砜有机溶剂,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醚、石油醚和正己烷等[1]。

黄曲霉毒素在酸性条件下比拟稳定,在碱性条件下,可以破坏黄曲霉毒素的酯环,生成易溶于水的香豆素盐而失去毒性。

黄曲霉毒素对热稳定,在100℃下,20h也不被破坏,只有在268℃以上的高温下才裂解,故一般的烹调过程对黄曲霉毒素没有任何影响[2]。

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花生、玉米、小麦、大米等农产品中,尤其是在开展中地区,在高热高湿环境下由于贮存方式不当,这些农产品容易累积黄曲霉毒素。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1993年将黄曲霉毒素划定为I类致癌物,其中AFB1是被公认的到目前为止致癌力最强的物质。

黄曲霉毒素在体主要分布在肝脏,人体长期摄入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容易患肝癌[3]。

最短在24周就可以出现肝脏坏死、癌变、结肠癌、胃癌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同时,黄曲霉毒素对其他多种组织器官也能造成严重损害,如肾脏,黄曲霉毒素的致癌、致畸、致细胞突变作用己被证实[4]。

AF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三聚氰胺的416倍。

此外,黄曲霉毒素的致癌力是二甲基业硝胺的70倍,苯并芘〔BHC〕的10000倍[5-6]。

3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每年世界上约有25%的食物受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特别是花生、坚果、香料和谷物更易受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几种降解玉米中黄曲霉毒素方法的比较

几种降解玉米中黄曲霉毒素方法的比较
4种不 同处理方法均对黄 曲霉毒素具有 降解效果 , 其 中霉立解 的效 果最好 。霉 立解是枯草 芽孢杆 菌 AN S B 0 6 0的 发酵液 千燥后制成 的黄 曲霉毒 素生物降解剂 , 具有较 强的分解 黄 曲霉毒 素 B l 的能 力, 可使 玉米粉 样品 中的黄 曲
霉毒素 B 的初始 浓度 为从 3 5 6 . 6 6/  ̄ g / k g降至 1 6 . 8 3 ̄ g / k g , 降解率 高达 9 5 . 3 。 关键词 : 玉米 ; 柠檬 酸 ; 二 氧化 氯 ; 霉立解 ; 黄曲霉毒 素 B 分 解酶 ; 黄 曲霉毒 素 ; 降解率
me t h o d i s u r g e n t l y r e q u i r e d f o r d e g r a d i n g a f l a t o x i n . Th e d e g r a d i n g e f f e c t s o f f o u r t r e a t me n t s i n c l u d i n g c i t r i c a c i d , c h l o r i n e d i o x —
t o x i n s we r e e f f e c t i v e l y d e g r a d e d b y t h e a b o v e f o u r t r e a t me n t s , i n wh i c h t h e e f f e c t o f M L1 wa s t h e b e s t . ML J wa s a a f l a t o x i n b i o —
A I NT R A C T: Af l a t o x i n s a r e t h e s e c o n d a r y me t a b o l i t e s ma i n l y p r o d u c e d b y As p e r g i l l u s f l a v u s a n d As p e r g i l l u s p a r a s i t i c u s wi t h

一种筛选降解黄曲霉毒素B1细菌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筛选降解黄曲霉毒素B1细菌的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11]公开号CN 101580810A [43]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21]申请号200910087595.8[22]申请日2009.06.24[21]申请号200910087595.8[71]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地址100083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72]发明人计成 关舒 马秋刚 赵丽红 王宁 牛天贵 梁志宏 李俊霞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代理人王朋飞[51]Int.CI.C12N 1/20 (2006.01)C12Q 1/04 (2006.01)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2 页 附图 2 页[54]发明名称一种筛选降解黄曲霉毒素B1细菌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筛选降解黄曲霉毒素B1细菌的方法,该方法使用香豆素作为筛选培养基的唯一碳源,培养样品,最后筛选得到能降解黄曲霉毒素B1细菌。

本发明筛选方法不用接触黄曲霉毒素剧毒物质,就能筛选出能降解毒素的细菌,特异性强,筛选效率高,价格低廉,准确性强,适用于大规模筛选降解黄曲霉毒素B1细菌。

200910087595.8权 利 要 求 书第1/2页1、香豆素在筛选降解黄曲霉毒素B 1细菌中的应用。

2、一种筛选降解黄曲霉毒素B 1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使用香豆素作为筛选培养基的唯一碳源,培养样品,最后筛选得到能降解黄曲霉毒素B1细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筛选降解黄曲霉毒素B1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培养基是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添加硝酸铵,氯化钙,琼脂,制成的贫瘠培养基,pH调整为中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筛选降解黄曲霉毒素B1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贫瘠培养基配方为:0.1-0.5g KH2PO4,0.2-2g NH4NO3,0.1-1g CaCl2,15-20g琼脂,0.1-2g香豆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贫瘠培养基配方为:0.25g KH2PO4,1.0g NH4NO3,0.25g CaCl2,17g琼脂,1.0g香豆素。

等离子体对玉米优势腐败菌黄曲霉灭活作用的研究

等离子体对玉米优势腐败菌黄曲霉灭活作用的研究
等离子体是由离子、电子、自由基以及中性粒子组成 的一种准中性气体[11,12],被称为除固、液、气之外物质的 “第四态”[13,14]。等离子体技术具有工作效率高、环保和 适用性强等优点,在材料科学、食品工业和生物医学等领 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5]。Dasan[16]等采用流化床低温等离 子体对已感染黄曲霉的玉米籽粒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等 离子体处理5min后,黄曲霉最高减少5.48lg(CFU/g),将经 过等离子体处理的玉米样品25℃下储存30d后黄曲霉孢 子没有继续生长。Mitra[17]等采用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处 理鹰嘴豆种子,处理5min后天然微生物群菌落总数减少 2lg(CFU/g)。说明等离子体离子体技术可应用于杀死种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吉农院合字第[20200005]号);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重点学科项目(吉农院合字[2019]第 XZ005 号)。 作者简介:李帅(1986—),女,回族,吉林磐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食品保藏与物流。 收稿日期:2021-02-0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等离子体处理功率 447W、等离子体处理时间 160s、真空度 80Pa;在此条件下,等离子体对黄曲霉的杀菌率为
85.42%。号 TS20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7-0098-04
Study on the Inactivation of Aspergillus flavus by Low-temperature Plasma
98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1,27(07)
等离子体对玉米优势腐败菌黄曲霉灭活作用的研究
李 帅 曾英男

小油坊中黄曲霉毒素B1的去除方法探究

小油坊中黄曲霉毒素B1的去除方法探究

小油坊中黄曲霉毒素B1的去除方法探究作者:覃滟坚来源:《现代食品》 2018年第2期摘要:黄曲霉毒素去除方法可分为物理去除法、化学去除法和生物去除法3 类。

本文就此3 种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油坊;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Abstract:The methods for the removal of aflatoxin can be divided into 3 categories: physical removal,chemical removal and biological removal.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3 methods.Key words:Small oil mill; Peanut oil; Aflatoxin B1中图分类号:TS207.3;O6522015 年央视曝光梧州市部分小油坊产品掺假、黄曲霉毒素B1 超标的食品安全事故后,广西全区迅速展开了对食用植物油小作坊的专项整治行动。

而整治结果发现花生油坊掺假现象存在少数,但大多数安全隐患为黄曲霉毒素B1 超标,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民间大多数花生油小作坊多采用土炸法,为的是最大程度上保留花生油的香味。

但一方面因生产条件简陋,从业者文化水平普遍低下,没意识到花生油精炼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如像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引进价格较高的精炼设备,小油坊从业者难以承担过高的生产成本。

而花生毛油简单过滤后直接销售,里面残留较多的黄曲霉毒素B1,给人体健康埋下隐患。

如何去除生产小油坊中黄曲霉毒素B1 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

1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又称AFT,是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代谢产物。

黄曲霉毒素按种类可分为B1、B2、G1、G2、M1、M2 等,其中B1 毒素最强,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 倍、砒霜的68 倍,致癌力是二甲基亚硝胺的75 倍,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定为Ⅰ类致癌物。

复合菌系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效果及组成多样性研究

复合菌系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效果及组成多样性研究

复合菌系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效果及组成多样性研究赵春霞;王轶;程薇;吕育财;龚大春;郭鹏【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7(038)009【摘要】采用“外淘汰法”筛选了一组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复合菌系FBAD-2,该复合菌系在120 h内能将质量浓度为2 000 μg/L的AFB1完全降解,对质量浓度为5 000 μg/L的AFB1能降解90%.FBAD-2在30~70℃的范围内均能保持对AFB1的高效降解能力,其最适温度为60℃.毒素降解实验分析表明,FBAD-2对AFB1的降解主要是胞外酶的作用,其最适产酶时间为24 h,此时的胞外粗酶液在48 h内能将5 000 μg/L的AFB1完全降解.16S rDNA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FBAD-2的微生物组成主要包括土芽孢杆菌(Geobacillus)、嗜热小杆菌(Symbiobacterium thermopilum)、梭菌(Clostridium)和热厌氧杆菌(Tepidanaerobacter)等.【总页数】7页(P106-112)【作者】赵春霞;王轶;程薇;吕育财;龚大春;郭鹏【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64;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64;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64;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6;Q939.5【相关文献】1.小油坊黄曲霉毒素B1紫外光降解技术模拟及脱毒效果研究 [J], 梁剑锋;李亚2.低温射频等离子体降解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效果的研究 [J], 李玉鹏;王世清;肖军霞;张岩;姜文利;王安妮3.臭氧降解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效果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J], 罗小虎;王韧;王莉;李永富;李亚男;周蕴宇;朱丽君;陈正行4.辐照处理对黄曲霉毒素 B1的降解效果研究 [J], 王守经;柳尧波;胡鹏;汝医;王兆华;孙宏春;许方佐;王志东5.紫外LED冷光技术对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降解效果的研究 [J], 莫紫梅;陈宁周;宁芯;王警;王海波;韦柳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压等离子体降解黄曲霉毒素B_1的效果研究

常压等离子体降解黄曲霉毒素B_1的效果研究

常压等离子体降解黄曲霉毒素B_1的效果研究任翠荣;熊旭波;王世清;王振斌;张岩;姜文利【期刊名称】《粮油食品科技》【年(卷),期】2017(25)4【摘要】采用常压等离子体对乙腈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进行降解。

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放电间距、处理电压、放电时间以及AFB_1初始浓度对AFB_1降解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BoxBehnken的实验设计,选取AFB_1降解率作为响应值,优化了AFB_1的降解条件。

结果表明:各因素对AFB_1降解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处理电压>放电时间>AFB_1初始浓度。

常压等离子降解AFB_1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处理电压170 V、放电时间236 s、AFB_1初始浓度5 mg/L、放电间距2 cm。

AFB_1的降解率高达92.45%,与预测值93.94%相接近,偏差为1.49%。

【总页数】6页(P60-65)【关键词】常压等离子体;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响应面法【作者】任翠荣;熊旭波;王世清;王振斌;张岩;姜文利【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9;青岛澳维康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09;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7.3【相关文献】1.花生组分对常压等离子体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影响 [J], 任翠荣;肖军霞;王世清;姜文利;张岩;刘真2.常压等离子体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效果研究 [J], 任翠荣;熊旭波;王世清;王振斌;张岩;姜文利3.低温射频等离子体降解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效果的研究 [J], 李玉鹏;王世清;肖军霞;张岩;姜文利;王安妮4.低温射频等离子体降解乙腈中黄曲霉毒素B1的效果与途径分析 [J], 张岩;王安妮;肖军霞;王世清;姜文利;李玉鹏5.食用菌SJ-1漆酶酶学性质及降解黄曲霉毒素B_1的研究 [J], 张初署;孙杰;毕洁;于丽娜;张建成;胡玉忠;赵善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原料

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原料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是一种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和Aspergillus parasiticus )产生的有害物质。

它在农产品、饲料和食品中广泛存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寻找有效的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原料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黄曲霉毒素B1的危害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高度致癌的物质,对人体肝脏有很强的毒性。

长期摄入含有黄曲霉毒素B1的食品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此外,黄曲霉毒素B1还会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给畜牧业带来巨大损失。

二、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原料的重要性黄曲霉毒素B1的分解是减少其对人体和动物健康危害的有效手段。

而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是一种能够催化黄曲霉毒素B1降解的酶。

因此,寻找具有高效分解黄曲霉毒素B1能力的酶原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原料的来源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原料可以来自于多种生物源,如细菌、真菌、酵母等。

研究发现,一些细菌和真菌具有分解黄曲霉毒素B1的能力,且其酶原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活性。

例如,一种名为Aspergillus niger的真菌产生的酶原料能够有效分解黄曲霉毒素B1。

四、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原料的作用机制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原料通过特定的催化作用将黄曲霉毒素B1降解为无毒或低毒的代谢产物。

这种酶原料能够针对黄曲霉毒素B1的特定结构进行酶解,从而破坏其毒性结构,减少其对人体和动物的危害。

五、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原料的应用前景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原料在农业、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添加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原料到饲料中,可以有效降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保护动物健康。

同时,在食品工业中,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原料可以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保障食品安全。

六、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原料的研究进展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对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原料进行了广泛的筛选和鉴定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压等离子体对降解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效果任翠荣\熊旭波2,王世清“,王振斌3,张岩\姜文利1(1.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9;2.青岛澳维康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09;3.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摘要:采用常压等离子体对乙腈中黄曲霉毒素B JA F B J进行降解。

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放电间距、处理电压、放电时间以及AFBi初始浓度对AFBi降解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Box - Behnken的实验设计,选取AFBi降解率作为响应值,优化了 AFBi的降解条件。

结果表明:各因素对AFBi降解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处理电压 >放电时间>AFBj”始浓度。

常压等离子降解AFB1的 最佳工艺条件为处理电压170 V、放电时间236 s、AFBi*始浓度5 mg/L、放电间距2 cm。

人「81的 降解率高达92.45%,与预测值93. 94%相接近,偏差为1.49%。

关键词:常压等离子体;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响应面法中图分类号:TS 20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7561(2017)04 -0060 -06Degradation effect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on aflatoxin B1REN Cui - rang1, XIONG Xu - bo2 , WANG Shi - qing1 * , WANG Zhen - bin3, ZHANG Yan1, JANG Wen - li1(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109;2. Qingdao Aoweikang Bio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 Qingdao Shandong 266109;3. College of Food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212013 ) Abstract :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was used to degrade the aflatoxin in acetonitrile. The influence of four independent variables, discharge distance, treatment voltage, discharge time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AFB1, on degradation rate of AFB1 were investigated by single factor test. Based on this, Box -Behnken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with degradation rate of AFBt as response value, the degradation conditions of AFBt was optimi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AFBt in acetonitrile were in order as follows:treatment voltage > discharge time >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AFB^ The optimum process parameters of degradation of AFBt by atmospheric plasma were obtained as :treatment voltage of 170V, discharge time of 236s,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AFB1of 5mg/L, discharge distance of 2 cm. Under the conditions,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AFBt can reach to 92. 45% , which is close to predictive value of 93. 94% with deviation of 1.49%.Key words: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aflatoxin B1 ;degradation rat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T)是由黄曲霉和寄 生曲霉所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物,具有急慢性毒性、收稿日期:2016 -09 -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71963)作者简介:任翠荣,1992年出生,女,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王世清,1961年出生,男,博士,教授.致突变性、致癌性和致畸性[1]。

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 已丄,AFBi )、B2 ( AflatoxinB2,AFB2)、( Aflatoxin Gi,AFG2 )、G2 ( Aflatoxin G2,AFG2 )、IV^ (Aflatoxin Mi, AFM J五种m,其中AFBi毒性最强,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被世界卫生 组织(WHO)列为一级致癌物[3_5]。

AFT是迄今为圍止发现最稳定的一*类真囷毒素,耐受筒温,一*般的加 热过程对AFT的结构没有影响。

国内外学者对a f t的脱除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主要有化学法、生物法和物理法[6],但大部分 方法存在着处理时间长、损害农产品营养品质、降解 效率低、成本高、不易操作、实践应用受到限制等问 题[7-9]。

物理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类AFT脱除方法,其中紫外线和7 _射线辐照是目前研究比较多的 物理方法,它们具有操作容易、性能稳定、劳动强度小 等优点,在AFT的脱除中受到了广泛关注[1°]。

等离子体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指部分或完 全电离的气体,且自由电子和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 总和完全抵消,宏观上呈现中性电[m]。

本课题组 自2007年以来,尝试采用减压等离子体处理AFBi,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张岩等研究发现,200 W常 压等离子体处理水中AFBi,时间为80 s时,其降解 率达到51.67 %[14] ;120 W的减压等离子体处理乙 腈中AFB,,时间为250 s时,其降解率达99. 8%[15],且降解率均随等离子体处理功率的增大而增加。

李玉鹏等利用低压等离子体技术也能有效降解农产品 中的AFBi,但比纯水或纯乙腈中的AFBi的降解率低,当增大处理功率或延长处理时间时能增加AFBi 降解率[16]。

说明减压等离子体用于降解农产品中 AFBi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近些年出现的常压等离子体技术发展势头逐渐 胜过了传统的减压等离子体技术,因为前者无需使 用真空设备能够处理大面积物件,所以更适合在生 产线上应用[1849]。

本实验利用常压等离子体处理 AFBi,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了响应面优化设 计,以期获得AFBi降解最优的工艺条件,为实际应 用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试剂AFB1:美国Sigma公司;乙腈(色谱纯):德国默克公司。

1.2仪器与设备常压等离子体: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 所;针筒式滤膜过滤器:天津市津腾实验设备有限公 司;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侯马市康福莱医疗器械有限 公司;HPLC液相色谱仪:德国默克公司;智能超声 波清洗器:德国艾尔玛公司。

1.3实验装置1 -氩气瓶,2 -超净工作台,3 -样品,4 -等离子体电极,5 -TDGC2 -2型接触调压器,6 -LZB -10浮子流量计,7 -高度调节器,8 -等离子体火焰,9 -高频电压交流电源图1常压等离子体装置图1.4测试方法1.4.1色谱条件Agilent液相系统。

色谱柱:13161>88)^111161:17- C18 ,4.6 mm x250 mm;粒度 柱温:30 °C ;流动 相:¥(乙腈):¥(水)=30:70,流速:111117 111丨11,进样量:20 #,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65 nm,发射波 长:440 nm。

1.4.2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吸取浓度分别〇、5、10、15、20、30、40、50 mg/L的AFBi标准溶液各5 mL,采用HPLC分析,每图3常压等离子体放电间距对AFBi 降解率的影响2.1.2 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电压对AFBi 降解率的 影响由图4可知,在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电压为 150〜170 V 范围内,随着电压的升高,AFB !的降解 率呈不断增大的趋势。

原因是常压等离子体处理 电压变大,带电粒子运动速度会加快,所以积累电 子的速度就快,喷出的等离子体能量、密度均会升 高,使得毒素的降解率增大[2°]。

综合考虑,选取处 理电压160、165、170 V 作为响应面实验设计的因 素水平。

个浓度重复3次,以AFBi 的峰面积对AFBi 标准溶 液的浓度进行线性回归,标准曲线见图2。

由标准 曲线可知,线性方程为y =33.71% - 20. 634, R 2 = 0.999 501.5. 1. 1常压等离子体放电距离的降解实验用乙腈配制初始浓度为10 mg /L 的AFB ,溶液, 置于等离子体上进行处理,放电距离设定为1、2、3、4、5 cm ,电压设定为170 V ,处理时间为100 s 。

1.5. 1.2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电压的降解实验用乙腈配制初始浓度为10 mg /L 的AFB ,溶液, 置于等离子体上进行处理,电压设定为150、155、 160、165、170 V ,放电间距设为2 cm ,处理时间 100 s 〇1.5. 1.3常压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降解实验用乙腈配制初始浓度为10 mg /L 的AFB ,溶液,置于等离子体上进行处理,处理时间设定为50、 100、150、200、250 s ,放电间距设为2 cm ,电压设定 为170 V ,处理时间100 s 。

1.5.1.4AFBi 初始浓度的脱毒实验用乙腈配制初始浓度为1〇、20、30、40、50 mg/L 的AFBi 溶液,置于等离子体上进行处理,放电间距 设为2 cm ,电压设定为170 V ,处理时间为100 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