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知识归纳
8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十三章 轴对称》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轴对称一、概念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3、让学生知道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有一条或多条对称轴)和轴对称(两个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的区别与联系4.轴对称的性质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点(x,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点(x,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注意:像类似点(x,y)关于X=1对称的题目要学会做法2.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注意:知道角平分线交点(到边相等)和垂直平分线交点(到点相等)的区别四、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等角对等边)注意:三线合一不能直接来判定等腰三角形,需要证明全等。
八年级数学复习考点1 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ABCDP八年级数学复习考点1 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意义一、考点讲解:1.轴对称:两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互相重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对应线段叫做对称线段.2.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3.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广条直线对称,那以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的连线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对应的线段(或其延长线)相交,交点在对称轴上。
4.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线段:有两条对称轴:线段所在直线和线段中垂线. 角:有一条对称轴:该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底边中垂线. 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条边的中垂线. 等腰梯形: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正n 边形有n 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二、基本图形:1.已知:点A 、B 分别在直线l 的同侧,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PA+PB 最短。
变形1: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AB 边上的一点,在对角线AC 上找一点P ,使PA+PB 最短。
变形2:已知点A (1,6)、点B (6,4),在x 轴和y 轴上各找一点C 、D ,使四边形ACDB 的周长最短。
三、经典考题剖析:1.(2006无锡市3分)在下面四个图案中,如果不考虑图中的文字和字母,那么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2006 山西省3分)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3.(2006河南省3分)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BABlB A CDA.4个B.3个C.2个D.1个4.(2006鸡西市3分)在下列四个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5.(2006苏州市3分)如图,如果直线m 是多边形ABCDE 的对称轴,其中∠A=1300, ∠B=1100.那么∠BCD 的度数等于 ( ) A. 400B.500C .60D.7006.(2006梅州市3分)小明在镜中看到身后墙上的时钟,实际时间最接近8时的是下图中的( )7.(2006 湛江市6分)如图5,请你画出方格纸中的图形关于点O 的中心对称图形,并写出整个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四、针对性训练:1.(2006宜昌市3分)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看见某车车牌的后5位号码是 ,该车的后5位号码实际是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归纳并练习

第十三章(精编)轴对称《轴对称、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如圆就有无数条对称轴.轴对称有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做轴对称.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关系,•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且成轴对称.考点一、关于“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认识1.下列几何图形中,○1线段○2角○3直角三角形○4半圆,其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图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A.4个 B.3个 C.2个 D.1个3.正n 边形有___________条对称轴,圆有_____________条对称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线段的中垂线).(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考点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4.如图,△ABC 中,∠A =90°,BD 为∠ABC 平分线,DE ⊥BC ,E 是BC 的中点,求∠C 的度数。
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常见考点例析

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常见考点例析一.知识框架图二.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1、有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做轴对称.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对称轴必须是直线)3、对称点: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4、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5.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三.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关系,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且成轴对称.联系:1:都是折叠重合 2;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他就是轴对称图形,反之亦然。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线段的中垂线)(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明是必须有两个点)因此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四.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2、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五.关于坐标轴夹角平分线对称点P(x,y)关于第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点P(x,y)关于第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六.关于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对称点P(x,y)关于直线x=m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m-x,y);点P(x,y)关于直线y=n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2n-y);。
轴对称(全章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人教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

专题13.12轴对称(全章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第一部分【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轴对称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①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是全等形;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则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点在对称轴上.(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指具有特殊形状的一个图形;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而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来说的.联系: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知识点二】作轴对称图形(1)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知识点三】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每个底角都等于45°.(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即“等角对等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第二部分【题型展示与方法点拨】【题型1】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值【例1】(2024八年级上·江苏·专题练习)如图,点P 在四边形ABCD 的内部,且点P 与点M 关于AD 对称,PM 交AD 于点G ,点P 与点N 关于BC 对称,PN 交BC 于点H ,MN 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1)连接PE PF ,,若12cm MN =,求PEF !的周长;(2)若134C D ∠+∠=︒,求HPG ∠的度数.【答案】(1)12cm (2)134°【分析】本题主经考查了轴对称与多边形综合.熟练掌握轴对称性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n 边形内角和公式()2180n -⋅︒.(1)根据轴对称性质得到,PE ME =,PF NF =,得到PEF !的周长等于线段MN 的长度,为12cm .(2)根据轴对称性质得到,PM AD ⊥,90PGA ∠=︒,PN BC ⊥,90PHB ∠=︒,根据四边形ABCD 内角和为360︒与134C D ∠+∠=︒,得到226A B ∠+∠=︒,根据五边形ABFPE 内角和为540︒,得到134HPG ∠=︒.解:(1)如图,∵点P 与点M 关于AD 对称,∴PE ME =,∵点P 与点N 关于BC 对称,∴PF NF =,∵12ME EF FN MN ++==,∴PEF !的周长为12cm .(2)解:∵点P 与点M 关于AD 对称,∴PM AD ⊥,即90PGA ∠=︒,∵点P 与点N 关于BC 对称,∴PN BC ⊥,即90PHB ∠=︒,∵360A B C D ∠+∠+∠+∠=︒,134C D ∠+∠=︒,∴226A B ∠+∠=︒,∵540A B PHB HPG PGA ∠+∠+∠+∠+∠=︒,∴134HPG ∠=︒.【变式1】(23-24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AD =,将ABC V 沿着AC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CD 上的点B '处,若110BAD ∠=︒,则ACB =∠()A .55︒B .45︒C .40︒D .35︒【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四边形内角和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四边形AOB E ',解题时注意: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连接AB ',BB ',过A 作AE CD ⊥于E ,依据BAC B AC '∠=∠,DAE B AE '∠=∠,即可得出12CAE BAD ∠=∠,再根据四边形内角和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1902ACB ACB BAD '∠=∠=︒-∠.解:如图,连接BB ',过A 作AE CD ⊥于E ,点B 关于AC 的对称点B '恰好落在CD 上,AC ∴垂直平分BB ',AB AB '∴=,BAC B AC '∴∠=∠,AB AD = ,AD AB '∴=,又AE CD ⊥Q ,DAE B AE '∴∠=∠,1552CAE BAD ∴∠=∠=︒,又90AEC =︒∠ ,35ACB ACB '∴∠=∠=︒,故选:D .【变式2】(22-23八年级上·江苏镇江·阶段练习)如图,APT △与CPT △关于直线PT 对称,A APT ∠=∠,延长AT 交PC 于点F ,当A ∠=︒时,FTC C ∠=∠.【答案】36【分析】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知识,证明2APF AFP A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构建方程求解即可.解:APT 与CPT △关于直线PT 对称,A C TA TC APT CPT ∠∠∠∠∴===,,,A APT ∠∠= ,A C APT CPT ∠∠∠∠∴===,FTC C ∠∠= ,22AFP C FTC C A ∠∠∠∠∠∴=+==,180A APF AFP ∠∠∠++=︒ ,5180A ∴∠=︒,36A ∴∠=︒,故答案为:36.【题型2】利用折叠的特征求值【例2】(23-24七年级下·河南新乡·期末)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点E 在边AD 上,点F 在边BC 上,四边形CDEF 沿EF 翻折得到四边形C D EF ''且点D ¢恰好落在边AB 上;将AED '△沿ED '折叠得到A ED ''△且点A '恰好落在边BC 上.(1)若77BFE ∠=︒,则BFC '∠=.(2)若50A D B '∠='︒,求A EF '∠的度数.【答案】(1)26︒(2)52.5A EF '∠=︒【分析】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熟练用折叠的性质进行角度的转换是解题的关键.(1)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EFC EFC '∠=∠,设BFC x '∠=,则可得77EFC x '∠=+︒,根据180EFB EFC ∠+∠=︒列方程,即可解答;(2)根据50A D B '∠='︒可求得EA F '∠,再求出AED '∠和D EA ''∠,利用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D EF '∠,即可解答.解:(1) 四边形CDEF 沿EF 翻折得到四边形C D EF ''且点D ¢恰好落在边AB 上,EFC EFC '∴∠=∠,设BFC x '∠=,则可得77EFC EFC x '∠=∠=+︒,根据180EFB EFC ∠+∠=︒可得7777180x ︒++︒=︒,解得26x =︒,故答案为:26︒;(2)解:在A D B '' 中,∵50A D B '∠='︒,90B Ð=°,40D A B ''∴∠=︒,∵点A '恰好落在边BC 上,90D A E A ''∴∠=∠=︒.180904050EA F ∴∠=︒-︒-︒='︒,AD BC ∥ ,50AEA EA F ''∴∠=∠=︒,1252AED A ED AEA ∴︒''''∠=∠=∠=由折叠的性质,知()1180257752D EF DEF ∠=∠=⨯︒-︒=︒'.52.5A EF D EF A ED ∴∠=∠-'='∠''︒.【变式1】(23-24九年级上·山东枣庄·开学考试)如图,四边形ABCD 为一矩形纸带,点E F 、分别在边AB CD 、上,将纸带沿EF 折叠,点A D 、的对应点分别为A ''、D ,若235∠=︒,则1∠的度数为()A .62.5︒B .72.5︒C .55︒D .45︒【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邻补角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由235∠=︒可得145AEA '∠=︒,再利用折叠的性质求得AEF ∠的度数,然后利用平行线性质即可求得答案,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解:∵235∠=︒,∴18035145AEA ∠=︒-︒='︒,由折叠性质可得,172.52AEF A EF AEA ∠='∠='∠=︒,∵AB CD ∥,∴272.5AEF ∠=∠=︒,故选:B .【变式2】(2024八年级上·江苏·专题练习)如图,在ABC V 和DCB △中,90,,A D AC BD ∠=∠=︒相交于点E ,AE DE =.将CDE 沿CE 折叠,点D 落在点D ¢处,若30BED ∠='︒,则BCD '∠的大小为.【答案】22.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证明()ASA ABE DCE ≌,得,ABE DCE BE CE ∠=∠=,然后由翻折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解:在ABE 和DCE △中,90A D AE DE AEB DEC ∠==︒⎧⎪=⎨⎪∠=∠⎩,∴()ASA ABE DCE ≌,∴,ABE DCE BE CE ∠=∠=,∴EBC ECB ∠=∠,由翻折可知:,D CE DCE D EC DEC ''∠=∠∠=∠,∵30BED ∠='︒,∴()118030752D EC DEC AEB ∠=∠=∠=︒-︒='︒,∴907515ABE ∠=︒-︒=︒,∴15ABE DCE D CE '∠=∠=∠=︒,∵,75BE CE AEB =∠=︒,∴37.5EBC ECB ∠=∠=︒,∴37.51522.5BCD EBC D CE ∠=∠-∠=︒-︒=''︒,故答案为:22.5︒.【题型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求值【例3】(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DF 、分别是ABD △和ACD 的高.(1)试说明AD 垂直平分EF ;(2)若8628ABC AB AC S === ,,,求DE的长.【答案】(1)详见解析(2)4【分析】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直平分线的判定等知识,证明()Rt Rt HL AED AFD ≌是解题的关键.(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DE DF =,证明()Rt Rt HL AED AFD ≌,则AE AF =,即可证明结论;(2)根据28ABC S =△列式计算即可.解:(1)证明:∵AD 是ABC ABC △△的角平分线,DE DF 、分别是ABD △和ACD 的高.∴DE DF =,在Rt AED △与Rt AFD △中,AD AD DE DF =⎧⎨=⎩,∴()Rt Rt HL AED AFD ≌,∴AE AF =,∵DE DF =,∴AD 垂直平分EF ;(2)解:∵DE DF =,∴()11128222ABD ACD S S AB ED AC DF DE AB AC +=⋅+⋅=+= ,∵14AB AC +=,∴4DE =.【变式1】(23-24八年级上·四川巴中·期末)如图,在ABC V 中,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大于12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连接AD .若7AC =,12BC =,则ADC △的周长为()A .12B .14C .19D .26【答案】C【分析】由作图可知,MN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A DB =,通过等量代换即可求解,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从作图方法中识别出垂直平分线的作法.解:由题意可得,MN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DA DB ∴=,71219ABC C AC AD CD AC CD BD AC BC =++=++=+=+= ,故选:C .【变式2】(23-24九年级上·重庆·期末)如图在ABC V 中,D 为AB 中点,DE AB ⊥,180ACE BCE ∠+∠=︒,EF BC ⊥交BC 于F ,8AC =,12BC =,则BF 的长为.【答案】10【分析】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等;连接AE ,过点E 作EG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G ,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EA EB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EG EF =,由HL 得Rt Rt EFC EGC ≌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CF CG =,同理可得BF AG =,即可求解;掌握相关的判定方法及性质,能根据题意作出恰当的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解:如图,连接AE ,过点E 作EG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G ,D 为AB 中点,DE AB ⊥,EA EB ∴=,180ACE BCE ∠+∠=︒ ,180ACE ECG ∠+∠=︒,ECG BCE ∴∠=∠,EF BC ⊥ ,EG AC ⊥,EG EF ∴=,在Rt EFC △和Rt EGC 中,CE CE EF EG=⎧⎨=⎩,Rt Rt EFC EGC ∴≌ (HL ),CF CG ∴=,同理可得:Rt Rt BFE AGE ≌ ,BF AG ∴=,BC CF AC CG ∴-=+,128CF CF ∴-=+,解得:2CF =,12210BF ∴=-=,故答案:10.【题型4】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求值或证明【例4】(2024八年级上·江苏·专题练习)如图,在ABC V 中,AC BC =,120ACB ∠=°,CD 是AB 边上的中线,BD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BC 于点E ,交AB 于点F ,15CDG ∠=︒.(1)求证:AD AG =;(2)试判断CD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等边三角形,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D AB ⊥,30A B ==︒∠∠,AD DB =,进而根据15CDG ∠=︒,得出AGD ADG ∠=∠,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证;(2)根据EF 是BD 的垂直平分线,得出DE EB =,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30EDB B ∠=∠=︒,进而得出60DCE CDE ∠=∠=︒,可得CDE 是等边三角形.(1)证明:∵AC BC =,120ACB ∠=°,CD 是BC 边上的中线,∴CD AB ⊥,()1180302A B ACB ∠=∠=︒-∠=︒,AD BD =,∴90ADC CDB ∠=∠=︒,∵15CDG ∠=︒,∴9075ADG CDG ∠=︒-∠=︒,∵18075AGD A ADG ∠=︒-∠-∠=︒,∴AGD ADG ∠=∠,∴AD AG =;(2)结论:CDE 是等边三角形.∵EF 垂直平分线段BD ,∴DE EB =,∵30B ∠=︒,∴30EDB B ∠=∠=︒,∴9060CDE EDB ∠=︒-∠=︒,又∵AC BC =,120ACB ∠=°,CD 是BC 边上的中线,∴1602DCB ACB ∠=∠=︒,∴60DCE CDE ∠=∠=︒,∴CDE 是等边三角形.【变式1】(23-24八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在ABC V 中,36A ∠=︒,72B ∠=︒,则ABC V 是()A .钝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72C B ∠=∠=︒即可判断.解:在ABC V 中,36A ∠=︒,72B ∠=︒,∴18072C A B B ∠=︒-∠-∠=︒=∠,∴ABC V 是等腰三角形,故选:B .【变式2】(23-24八年级上·重庆沙坪坝·期末)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D =,DE AB ⊥于点E ,若4BC =,BDC 的周长为10,则AE 的长为.【答案】3【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已知可得6BD CD +=,从而可得6AB AC ==,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计算解答.解:4BC = ,且BDC 的周长为10,1046BD CD ∴+=-=,AD BD = ,6AD DC ∴+=,6AC ∴=,AB AC = ,6AB ∴=,AD DB = ,DE AB ⊥,132AE AB ∴==.故答案为:3.【题型5】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求值或证明【例5】(2024八年级上·江苏·专题练习)如图,已知Rt ABC △中,90ACB ∠=︒,CD AB ⊥于D ,BAC ∠的平分线分别交BC ,CD 于E 、F .(1)试说明CEF △是等腰三角形.(2)若点E 恰好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试说明线段AC 与线段AB 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1)见解析(2)12AC AB =【分析】(1)首先根据条件90ACB ∠=︒,CD AB ⊥,可证出90B BAC ∠+∠=︒,90CAD ACD ∠+∠=︒,再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得到ACD B ∠=∠,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到CFE CEF ∠=∠,最后利用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出答案;(2)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E BE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AB B ∠=∠,由AE 是BAC ∠的平分线,得到CAE EAB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1)∵90ACB ∠=︒,∴90B BAC ∠+∠=︒,∵CD AB ⊥,∴90CAD ACD ∠+∠=︒,∴ACD B ∠=∠,∵AE 是BAC ∠的平分线,∴CAE EAB ∠=∠,∵EAB B CEA CAE ACD CFE ∠+∠=∠∠+∠=∠,,∴CFE CEF ∠=∠,∴CF CE =,∴CEF △是等腰三角形;(2)∵点E 恰好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AE BE =,∴EAB B ∠=∠,∵AE 是BAC ∠的平分线,∴CAE EAB ∠=∠,∴2CAB B ∠=∠,∵90ACB ∠=︒,∴90CAB B ∠+∠=︒,∴30B ∠=︒,∴12AC AB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综合,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性质,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3-24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如果,,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且满足()()()0a b b c c a ---=,那么该三角形的形状为()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不等边三角形D .无法确定【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根据()()()0a b b c c a ---=得到a b =或a c =或b c =或a b c ==,从而可以判定该三角形的形状.解:∵()()()0a b b c c a ---=,∴0a b -=或0b c -=或0c a -=或0a b b c c a -=-=-=,解得a b =或a c =或b c =或a b c ==,∴该三角形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故选:D .【变式2】(23-24九年级上·河北邯郸·期末)如图1,ABC V 和ADE V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BD ,CE 交于点F .(1)BD CE 的值为;(2)BFC ∠的度数为︒.【答案】160【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 AC =,AD AE =,BAC DAE ∠=∠,再由DAE BAE BAC BAE ∠+∠=∠+∠,得出CAE BAD ∠=∠,利用SAS 可证得CAE BAD ≌△△,从而可得出结论;(2)由()SAS CAE BAD △≌△,可得ABD ACE ∠=∠,再根据AOC BOF ∠=∠,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解.解:(1)∵ABC V 和ADE V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AD AE =,BAC DAE ∠=∠,∵DAE BAE BAC BAE ∠+∠=∠+∠,∴CAE BAD ∠=∠,∴()SAS CAE BAD △≌△,∴BD CE =,则1BD CE=,故答案为:1;(2)由()SAS CAE BAD △≌△,可得ABD ACE ∠=∠,∵AOC BOF ∠=∠,AOC ACE BAC BOF ABD BFC ∠+∠+∠=∠+∠+∠,∴60CFB BAC ∠=∠=︒,∴60BFC ∠=︒,故答案为:60.【题型6】利用30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求值或证明【例6】(2024八年级上·江苏·专题练习)在Rt ABC △中,90ACB ∠=︒,M 是边AB 的中点,CH AB ⊥于点H ,CD 平分ACB ∠.(1)求证:CD 平分MCH ∠;(2)过点M 作AB 的垂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CM EM =;(3)AEM △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猜想.【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AE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AM CM BM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B ACM ∠=∠,由余角的性质得到CAB BCH ∠=∠,等量代换得到BCH ACM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CD BCD ∠=∠,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EM AB ⊥,CH AB ⊥,得到EM AB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HCD MED ∠=∠,由于HCD MCD ∠=∠,于是得到MCD MED ∠=∠,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CM EM =,AM CM BM ==,于是得到EM AM BM ==,由EM AB ⊥,推出AE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证明:Rt ABC △中,90ACB ∠=︒,M 是AB 边的中点,AM CM BM ∴==,CAB ACM ∴∠=∠,90CAB ABC ∴∠=-∠,CH AB ⊥ ,90BCH ABC ∴∠=-∠,CAB BCH ∴∠=∠,BCH ACM ∴∠=∠,CD 平分ACB ∠,ACD BCD ∴∠=∠,ACD ACM BCD BCH ∴∠-∠=∠-∠,即MCD HCD ∠=∠,CD ∴平分MCH ∠;(2)证明:EM AB ⊥ ,CH AB ⊥,∴EM CH ∥,HCD MED ∴∠=∠,HCD MCD ∠=∠ ,MCD MED ∴∠=∠,CM EM ∴=;(3)解:AE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M EM = ,AM CM BM ==,EM AM BM ∴==,EM AB ⊥ ,AE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拨】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各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3-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如图,ABC V 中,9030ACB A ∠=︒∠=︒,,CD AB ⊥于点D ,若1BD =,则AD 的长度为()A .5B .4C .3D .2【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运用“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分别求得BC 和AB 的长,进而求得AD 的长.解:∵在ABC V 中,9030ACB A ∠=︒∠=︒,,∴=60B ∠︒,∵CD AB ⊥,∴30BCD ∠=︒,∴在Rt BCD △中,22BC BD ==,∴在Rt ABC △中,24AB BC ==,∴413AD AB BD =-=-=.故选:C .【变式2】(23-24七年级下·陕西西安·阶段练习)如图,在Rt ABC △中,90C ∠=︒,AD 是CAB △的平分线,DE 垂直平分AB ,若3CD =,则BD =.【答案】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由角平分线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30B CAD DAB∠=∠=∠=︒,在Rt ACD△中,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D,则可得出BD的长.解:DE垂直平分AB,DA DB∴=,B DAB∴∠=∠,AD平分CAB∠,CAD DAB∴∠=∠,90C∠=︒,390CAD∴∠=︒,30CAD∴∠=︒,26AD CD∴==,6BD AD∴==.故答案为:6.第三部分【中考链接与拓展延伸】1、直通中考【例1】(2024·四川巴中·中考真题)如图,在ABCV中,D是AC的中点,CE AB⊥,BD与CE交于点O,且BE 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D的垂直平分线一定与AB相交于点EB.3BDC ABD∠=∠C.当E为AB中点时,ABCV是等边三角形D.当E为AB中点时,34BOCAECSS=△△【答案】D【分析】连接DE ,根据CE AB ⊥,点D 是AC 的中点得12DE AD CD AC ===,则BE DE =,进而得点D 在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上,由此可对选项A进行判断;设ABD α∠=,根据BE DE =得EDB ABD α∠=∠=,的2AED EDB ABD α∠=∠+∠=,再根据DE AD =得2A AED α∠=∠=,则3BDC A ABD α∠=∠+∠=,由此可对选项B进行判断;当E 为AB 中点时,则12BE AB =,CE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由此得AC BC =,然后根据12BE AB =,12CD AC =,BE CD =得AB AC =,由此可对选项C进行判断;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F ,根据ABC V 是等边三角形得30OBC OAC ∠=∠=︒,则OA OB =,进而得2OB OF =,3AF OF =,由此得12OBC S BC OF ∆=⋅,1322ABC S BC AF BC OF ∆=⋅=⋅,由此可对选项D进行判断,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解:连接DE ,如图1所示:CE AB ⊥ ,点D 是AC 的中点,DE ∴为Rt AEC △斜边上的中线,12DE AD CD AC ∴===,BE CD = ,BE DE ∴=,∴点D 在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上,即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一定与AB 相交于点E ,故选项A 正确,不符合题意;设ABD α∠=,BE DE = ,EDB ABD α∴∠=∠=,2AED EDB ABD α∴∠=∠+∠=,DE AD = ,2A AED α∴∠=∠=,3BDC A ABD α∴∠=∠+∠=,即3BDC ABD ∠=∠,故选B 正确,不符合题意;当E 为AB 中点时,则12BE AB =,CE AB ⊥ ,CE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AC BC ∴=,12BE AB = ,12CD AC =,BE CD =,AB AC ∴=,AC BC AB ∴==,ABC ∴ 是等边三角形,故选C 正确,不符合题意;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F ,如图2所示:当E 为AB 中点时,点D 为AC 的中点,∴根据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得:点F 为BC 的中点,当E 为AB 中点时,ABC V 是等边三角形,60ABC BAC ∴∠=∠=︒,AF BC ⊥,AF 平分OAC ∠,BD 平分ABC ∠,30OBC OAC ∴∠=∠=︒,OA OB ∴=,在Rt OBF △中,2OB OF =,2OA OB OF ∴==,3AF OA OF OF ∴=+=,12OBC S BC OF ∆∴=⋅,1322ABC S BC AF BC OF ∆=⋅=⋅,∴13OBC ABC S S ∆∆=,故选项D 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理解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2】(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V 中,5030B C ︒∠∠=︒=,,A 是高,以点A 为圆心,A 长为半径画弧,交AC 于点E ,再分别以B 、E 为圆心,大于12BE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BAC ∠的内部交于点F ,作射线AF ,则DAF ∠=.【答案】10︒/10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作法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题意得出AF 平分BAC ∠,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解:因为5030B C ∠=︒∠=︒,,所以1805030100BAC ∠=︒-︒-︒=︒,根据题意得:AF 平分BAC ∠,所以1502BAF BAC ∠==︒,因为AD 为高,所以90BDA ∠=︒,所以180509040BAD ∠=︒-︒-︒=︒,所以504010DAF BAF BAD ∠=∠-∠=︒-︒=︒,故答案为:10︒.2、拓展延伸【例】(22-23八年级上·吉林长春·阶段练习)在等腰ABC V 中,CA CB =,30B ∠=︒,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尺PMN (90M ∠=︒、30MPN ∠=︒)按如图所示放置,顶点P 在线段AB 上滑动,三角尺的直角边PM 始终经过点C ,并且与CB 的夹角PCB α∠=,斜边PN 交AC 于点D .(1)当P 运动到AB 中点时,α=__________度;(2)当45α=︒时,请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ABC V 除外)__________.(3)在点P 的滑动过程中,当PCD △的形状是以PC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请在指定位置画出此时形成的图形,并指出此时图中的所有直角三角形(PMN 除外).不用说明理由.【答案】(1)60;(2)ACP △和PCD △;(3)此时图中的所有直角三角形是PBC △和APD △.【分析】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外角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P AB ⊥,求得90BPC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120BCA ∠=︒,求得1204575ACP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CP △是等腰三角形,求得PDC PC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PCD △是等腰三角形(3)当PD CD =时,PCD △以PC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30PCD CPD ∠=∠=︒,即12030α-=°°,推出PBC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60CPB ∠=︒,求得603090BPD ∠=︒+︒=︒,于是得到APD △是直角三角形.解:(1)AC BC = ,点P 为AB 中点,CP AB ∴⊥,90BPC ∴∠=︒,30B ∠=︒ ,903060α∴=︒-︒=︒,故答案为:60;(2)CA CB = ,30B ∠=︒,30A B ∴∠=∠=︒,120BCA ∴∠=︒,45BCP α∠==︒ ,1204575ACP ∴∠=︒-︒=︒,75APC BCP B ∠=∠+∠=︒ ,ACP APC ∴∠=∠,ACP ∴△是等腰三角形,30CPD ∠=︒ ,45APD ∴∠=︒,75CDP A APD ∴∠=∠+∠=︒,PDC PCD ∴∠=∠,PCD ∴ 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ACP △和PCD △;(3)如图,120ACB ∠=︒ ,120PCD α∴∠=︒-,当PD CD =时,PCD △以PC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30PCD CPD ∴∠=∠=︒,即12030α-=°°,90α∴=︒;PBC ∴△是直角三角形,60CPB ∴∠=︒,6030BPD ∴∠=︒+︒,90APD ∴∠=︒,APD ∴ 是直角三角形,综上所述,此时图中的所有直角三角形是PBC △和APD △.。
第13章轴对称知识点归纳教案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

轴对称1、图形的轴对称知识点1:轴对称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叫做轴对称。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的识别: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知识点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下面的图形是用数学家名字命名的,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赵爽弦图B.费马螺线C.科克曲线D.斐波那契螺旋线知识点3:对称轴定义:能够使两个图形折叠后完全重合的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或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意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因此,只要找到其任意一对对应点,作出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对称轴。
知识点5:轴对称的性质①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对应线段的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知识点6:做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①作某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的一般步骤(1)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对称轴)的垂线,标出垂足,并延长;(2)在延长线上从垂足出发截取与已知点到垂足的距离相等的线段,那么截点就是这点关于该直线的对称点。
②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1)找——在原图形上找特殊点(如线段的端点、线与线的交点)(2)作——作各个特殊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3)连——按原图对应连接各对称点知识点7: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轴对称点(x,y)关于横轴(x轴)的对称点为(x,-y)点(x,y)关于纵轴(y轴)的对称点为(-x,y)点(x,y)关于原点(0,0)的对称点为(-x,-y)点(x,y)关于(a,b)的对称点为(2a-x,2b-y)题型考点:①根据轴对称求坐标或字母的取值的方法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则它们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八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知识点在初中数学中,轴对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轴对称是指在一个平面上,如果有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平面是轴对称的。
八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轴对称被涉及到了,下面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轴对称的相关知识点。
一、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轴对称的定义如上所述,即沿着一条直线进行对称,这条直线就称为轴线或者对称轴。
在轴对称的情况下,通过轴对称得到的镜像图形和原图形完全重合,这也就是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有如下的性质:(1)轴对称图形共有或自成一类轴对称得到的镜像图形和原图形完全重合,因此当把某个图形做轴对称后,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
所以,轴对称得到的镜像图形和原图形共有或自成一类。
(2)轴对称的两个对称图形的距离等于轴到这两个图形的距离我们知道,轴对称的求法是以轴线为轴进行对称,而轴线到对称位置不同的点的距离不同,因此,轴对称的两个对称图形的距离等于轴到这两个图形的距离。
(3)轴对称保持长度、角度不变轴对称能够保持长度和角度不变的原因是,轴对称的两个对称图形都是完全重合的,所以它们的长度和角度是相同的。
二、轴对称的基本步骤下面我们来看轴对称的基本步骤:(1)确定轴对称的轴线首先,要确定轴对称的轴线,它必须是平面内的一条直线。
(2)确定轴对称的中心点确定轴对称的中心点,这个点一般都在轴线上,它是轴线的中点。
(3)确定轴对称的象限确定轴对称的象限,即确定轴对称得到的镜像图形和原图形的位置关系。
(4)确定轴对称的顺序确定轴对称的顺序,从哪一端开始进行对称。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离中心点近的位置开始对称。
三、轴对称的应用轴对称的应用十分广泛,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轮子的轴对称自行车、汽车等车辆的轮子都采用了轴对称的原理。
(2)建筑物的轴对称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也采用了轴对称的方法,比如古希腊罗马建筑中的神殿、半圆形壳体建筑等。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教学课题 轴对称 教学目的1、会推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分2、会用坐标表示轴对称重点难点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学问点梳理】 一、学问框架:二、学问概念: 1.根本概念:⑴轴对称图形:假如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可以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 叫做轴对称图形.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假如它可以及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 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区别联系图形(1)轴对称图形是指( )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只对( )图形而言;(2)对称轴( )只有一条(1)轴对称是指( )图形的位置关系,必须涉及( )图形;(2)只有( )对称轴.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拼在一起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BCAC'B'A'AB C 一个一个不一定两个两个一条知识回顾: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C BAy x13.点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1,2-〕,那么点P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1,2〕 B .〔1-,2〕 C .〔1-,2-〕 D .〔1,2-〕 14.点(,2)P a b a b +-及点(2,3)Q --关于x 轴对称,那么a b +=〔 〕A . 13B . 23C . 2D . 2-15. 如图3,△ABC 的顶点分别为)3,0(A ,B(-4,0),)0,2(C ,且△BCD 及△ABC 全等,那么点D 坐标可以是 。
16、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假设∠A =30°,BC =2㎝,那么BD = ㎝,AD = ㎝17.〔此题6分〕如图,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2,0)-,(22,0),(0,2). 〔1〕求ABC ∆的面积;〔2〕把ABC ∆向左平移2个单位,写出此时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18、,如图,延长ABC △的各边,使得BF AC =,AE CD AB ==,顺次连接 D E F ,,,得到DEF △为等边三角形.〔1〕求证:AEF CDE △≌△;〔2〕求证:ABC △为等边三角形. AB Cxy DCBAABCDEF〔第18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等腰三角形_知识点整理

等腰三角形一、知识要点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如图: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
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重点】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注:(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对应相等。
(3)在全等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对应的角相等,反之也成立。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4、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6、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常用结论【重点】(1)在直角三角形中,30°多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
(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3)等边三角形中三个边的中垂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上图中一一用图形展现了上面的结论,希望能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些里结论。
(1)直角三角形ACB中,∠B=30°,所对的边AC=(1/2)AB(2)三角形ABC中,三个内角平分线交与点O,则有OE=OF=OD。
适用于任何三角形。
(3)在等边三角形中,三边的中垂线AD、BE、CF交于一点,并且三个顶点ABC到交点的距离相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知识点总结-8.5

轴对称2014.8.5 名字:_________1、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2、轴对称: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其中一个图形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
轴对称图形讨论的是“一个图形与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 ;轴对称讨论的是“两个图形与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
(2)联系。
把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作两个图形”便是轴对称;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便是轴对称图形。
4、轴对称的性质:(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对称轴与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垂直。
(3)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对应点的连线互相平行。
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定义。
经过线段的中点且与线段垂直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图2,∵CA=CB ,直线m ⊥AB 于C ,∴直线m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2)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如图3,∵CA=CB ,直线m ⊥AB 于C , 点P 是直线m 上的点。
∴PA=PB 。
(3)判定。
与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如图3,∵PA=PB ,直线m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点P 在直线m 上 。
6、等腰三角形:(1)定义。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①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
第三条边叫做底。
②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
③腰与底的夹角叫做底角。
说明:顶角=180°- 2底角底角=顶角顶角21-902180︒=-︒ 可见,底角只能是锐角。
(2)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 ,只有一条。
②等边对等角。
如图5,在△ABC 中 ∵AB=AC∴∠B=∠C 。
③三线合一。
(3)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知识点总结

轴对称知识点总结1、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2、轴对称: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其中一个图形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
轴对称图形讨论的是“一个图形与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 ;轴对称讨论的是“两个图形与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
(2)联系。
把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作两个图形”便是轴对称;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便是轴对称图形。
4、轴对称的性质:(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对称轴与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垂直。
(3)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对应点的连线互相平行。
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定义。
经过线段的中点且与线段垂直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图2,∵CA=CB ,直线m ⊥AB 于C ,∴直线m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2)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如图3,∵CA=CB ,直线m ⊥AB 于C , 点P 是直线m 上的点。
∴PA=PB 。
(3)判定。
与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如图3,∵PA=PB ,直线m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点P 在直线m 上 。
6、等腰三角形:(1)定义。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①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
第三条边叫做底。
②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
③腰与底的夹角叫做底角。
说明:顶角=180°- 2底角底角=顶角顶角21-902180︒=-︒ 可见,底角只能是锐角。
(2)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 ,只有一条。
②等边对等角。
如图5,在△ABC 中 ∵AB=AC∴∠B=∠C 。
③三线合一。
(3)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如图5,在△ABC 中, ∵AB=AC∴△ABC 是等腰三角形 。
八年级上册数轴对称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轴对称知识点数轴对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起到了基础作用,而且在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八年级上册数轴对称的知识点,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
1. 数轴对称的定义数轴是由一条无限长的、直线型的线段构成的,这条线段上的每个点都被赋予了一个特定的坐标值。
在数轴上,选取一个点O 作为轴心,如果对数轴上的任意一点A,都可以找到点A'使得OA=OA',那么称点A关于点O对称。
2. 数轴对称的性质数轴对称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1) 对称轴上的点与它的对称点重合;(2) 对称不改变两点之间的距离;(3) 对称是一种一一对应的变换;(4) 任何点都可以有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
3. 数轴上的点的位置关系(1) 在对称轴上的点关于对称轴对称,即O在对称轴上,O对称于自身;(2) 在对称轴同侧的点的对称点分别在对称轴的另一侧;(3) 在对称轴异侧的点的对称点互相对称。
4. 数轴上的点的坐标对称对坐标轴上的一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其坐标的值正负相反。
例如,对于数轴上的点A(3),其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A'(-3)。
5. 判断一条线段是否经过对称若线段AB的中点C在对称轴上,则线段AB经过对称。
如果线段AB不经过对称,那么它的中点C不在对称轴上。
6. 对称性质的应用数轴对称性在数学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几何学中,通过对称关系可以实现复杂图形的简化和对称图形的分类。
在代数学中,对称性的应用广泛涉及了函数的性质、方程的解法、矩阵的相关计算等。
总之,数轴对称是数学中基础而又重要的概念,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石。
学生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一知识点,加强对它的理解掌握,从而在后续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八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所包含的内容广泛而深刻。
在八年级上册中,轴对称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八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知识点为主题,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基本概念1. 关于轴对称轴对称是指平面上存在一条直线,使得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一个图形如果可以分成两部分,且其中一部分经过旋转、翻转或平移后可以和另一部分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
2.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的图形关于对称轴是对称的。
- 轴对称的图形的对称中心在对称轴上。
- 轴对称的图形的每一点经过对称轴的对称变换后都能恰好在图形上。
三、基本题型在八年级上册数学中,关于轴对称的题型主要包括:1. 判断图形是否轴对称2. 找出图形的对称中心和对称轴3.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解决相关的计算题目四、实例分析以具体的实例来分析轴对称的知识点:题目:如图,判断图形是否关于虚线对称。
[图片]解析:根据图形可以看出,通过对折可以发现,图形A和图形B可以重合,因此该图形是关于虚线对称的。
又如,若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对称轴为边AC,对称中心为边BC的中点O,求证△ABC是个等腰三角形。
解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以证明线段BO和OA相等,从而得到△ABC为等腰三角形。
五、拓展应用除了基本的题型和实例分析,八年级上册数学中的轴对称知识点还涉及到一些拓展应用,在真实生活中也是有一定的应用场景的。
在建筑设计中,轴对称的思想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进行建筑设计和规划,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美观和稳定性。
在工程制图和艺术设计中,轴对称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八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知识点的全面评估和总结,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基本题型和实例分析,以及在拓展应用中的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轴对称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知识归纳: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青岛版)

知识归纳: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
1、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1条对称轴,常见的例如: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线段、角;有两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长方形;有三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
(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
图形的对称轴。
轴对称和成轴对称。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如图,将△ABC沿AC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B′C,再将△AB′C沿AB′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B′C′,点B,B′,C′在同一条直线上,∠BAC=∠α,则∠CB′B=()A.2αB.αC.90°−αD.90°−2α答案:A分析:由翻折的性质可得∠B′AC′=∠B′AC=∠BAC=∠α,∠AB′C′=∠AB′C,再根据角的和差解答即可.解:由翻折的性质可知:∠B′AC′=∠B′AC=∠BAC=∠α,∠AB′C′=∠AB′C,∴∠AB′B=90°−∠B′AC=90°−∠α,∴∠AB′C′=180°−∠AB′B=180°−(90°−∠α)=90°+∠α,∴∠AB′C=90°+∠α,∴∠CB′B=∠AB′C−∠AB′B=90°+∠α−(90°−∠α)=2∠α,∴∠CB′B=2∠α.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ABC进行循环往复的轴对称变换,若原来点A的坐标是(m,n),经过2020次变换后所得的点A的坐标是()A.(﹣m,n)B.(﹣m,﹣n)C.(m,﹣n)D.(m,n)答案:D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每四次对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20除以4,然后根据商的情况确定出变换后的点A所在的象限,然后解答即可.解:点A第一次关于y轴对称后在第一象限,点A第二次关于x轴对称后在第四象限,点A第三次关于y轴对称后在第三象限,点A第四次关于x轴对称后在第二象限,即点A回到原始位置,所以,每四次对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2020÷4=505,∴经过第2020次变换后所得的A点与第一次变换的位置相同,在第一象限,其坐标为(m,n).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点的坐标变换规律,读懂题目信息,观察出每四次对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3、下列倡导节约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C分析: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4、过直线l外一点P作直线l的垂线PQ.下列尺规作图错误的是( )A.B.C.D.答案:C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一一判断即可.A、如图,连接AP、AQ、BP、BQ,∵AP=BP,AQ=BQ,∴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PQ垂直平分线线段AB,即直线l垂直平分线线段PQ,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如图,连接AP、AQ、BP、BQ,∵AP= AQ,BP =BQ,∴点A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点B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AB垂直平分线线段PQ,即直线l垂直平分线线段PQ,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C项无法判定直线PQ垂直直线l,本选项符合题意;D、如图,连接AP、AQ、BP、BQ,∵AP= AQ,BP =BQ,∴点A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点B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AB垂直平分线线段PQ,即直线l垂直平分线线段PQ,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知识,读懂图像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与点A1关于x轴对称,点A与点A2关于y轴对称.已知点A1(1,2),则点A2的坐标是()A.(−2,1)B.(−2,−1)C.(−1,2)D.(−1,−2)答案:D分析:直接利用关于x,y轴对称点的性质分别得出A,A2点坐标,即可得出答案.解:∵点A1的坐标为(1,2),点A与点A1关于x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1,-2),∵点A与点A2关于y轴对称,∴点A2的坐标是(-1,﹣2).故选:D.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y轴对称点的坐标,正确掌握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性质是解题关键.6、一条船从海岛A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2小时后到达海岛B处.灯塔C在海岛在海岛A 的北偏西42°方向上,在海岛B的北偏西84°方向上.则海岛B到灯塔C的距离是()A.15海里B.20海里C.30海里D.60海里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C=∠CAB=42°,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出BC=AB,求出AB 即可.解:∵根据题意得:∠CBD=84°,∠CAB=42°,∴∠C=∠CBD-∠CAB=42°=∠CAB,∴BC=AB,∵AB=15海里/时×2时=30海里,∴BC=30海里,即海岛B到灯塔C的距离是30海里.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关键是求出∠C=∠CAB,题目比较典型,难度不大.7、如图是以正方形的边长为直径,在正方形内画半圆得到的图形,则此图形的对称轴有()A.2条B.4条C.6条D.8条答案:B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即可画出对称轴进而可得此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解:如图,因为以正方形的边长为直径,在正方形内画半圆得到的图形,所以此图形的对称轴有4条.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的性质.8、山东省第二十五届运动会将于2022年8月25日在日照市开幕,“全民健身与省运同行”成为日照市当前的运动主题.在下列给出的运动图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正确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9、下列四种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A.等边三角形B.圆C.长方形D.正方形答案:B分析:分别求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再进行比较即可.解:因为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经比较知,圆的对称轴最多.故选:B.小提示: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条数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定义以及性质.10、如图,直线m,l相交于点O,P为这两直线外一点,且OP=1.3.若点P关于直线l,m的对称点分别是点P1,P2,则P1,P2之间的距离可能是()A.2B.3C.4D.5答案:A分析:连接OP1,OP2,P1P2,点P关于直线l,m的对称点分别是点P1,P2,即得OP1=OP=1.3,OP=OP2=1.3,根据OP1+OP2>P1P2,可知0<P1P2<2.6,即可得答案.连接OP1,OP2,P1P2,如图:∵点P关于直线l,m的对称点分别是点P1,P2,∴OP1=OP=1.3,OP=OP2=1.3,∵OP1+OP2>P1P2,∴0<P1P2<2.6,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这两个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11、如图,点P为∠AOB内一点,分别作出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结P1P2交OA于M,交OB于N,若线段P1P2的长为12cm,则△PMN的周长为______cm.答案:12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M=P1M,PN=P2N,然后求出△PMN的周长=P1P2.解:∵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NP=NP2,MP=MP1,∴△PMN的周长=PN+MN+MP=P2N+NM+MP1=P1P2=12cm,所以答案是:1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12、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DO,下列结论:①AC⊥BD;②CB=CD;③△ABC≌△ADC;④DA=DC.其中不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答案:④×180°=9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OB=∠AOD,根据平角的定义可得∠AOB=∠AOD=12即可判断①,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D,BO=DO,结合①可得AC是BD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判断②,根据SSS即可证明③,不能得出结论④.解:∵△ABO≌△ADO,∴∠AOB=∠AOD,AB=AD,BO=DO∵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AOD=1×180°=90°,2∴①AC⊥BD正确;∵AB=AD,BO=DO∴AC是BD的垂直平分线,∴②CB=CD正确;∵AB=AD,BC=DC,AC=AC,∴③△ABC≌△ADC正确;由已知条件不能判断④DA=DC.所以答案是:④.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3、在△ABC中,AB=AC,点D是△ABC内一点,点E是CD的中点,连接AE,作EF⊥AE,若点F在BD的垂直平分线上,∠BAC=α,则∠BFD=_________.(用α含的式子表示)答案:180°﹣α.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AC=∠EMD,AC=DM,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F=FM,FB=FD,推出△MDF≌△ABF(SSS),得到∠AFB=∠MFD,∠DMF=∠BAF,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解:延长AE至M,使EM=AE,连接AF,FM,DM,∵点E是CD的中点,∴DE=CE,在△AEC与△MED中,{AE=EM∠AEC=∠DEMCE=DE,∴△AEC≌△MED(SAS),∴∠EAC=∠EMD,AC=DM,∵EF⊥AE,∴AF=FM,∵点F在BD的垂直平分线上,∴FB=FD,在△MDF与△ABF中,{AB=DMBF=DF AF=FM,∴△MDF≌△ABF(SSS),∴∠AFB=∠MFD,∠DMF=∠BAF,∴∠BFD+∠DFA=∠DFA+∠AFM,∴∠BFD=∠AFM=180°﹣2(∠DMF+∠EMD)=180°﹣(∠FAM+∠BAF+∠EAC)=180°﹣∠BAC=180°﹣α,所以答案是:180°﹣α.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A=∠C=90°,且AB=AC=4,D,E分别为射线AC和射线CF上两动点,且AD=CE,当BD+ BE有最小值时,则ΔBDE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6分析:延长AC,以点C为圆心,AC为半径,作圆弧交延长线于点G,得AC=CG.连接AE、GE、BG,ΔADB≅ΔCEA≅ΔCEG,得BD=AE=GE,当点B,E,G三点在一条直线,BD+BE=GE+BE距离最短.过点E′作E′H∥AC交BA于点H,得ΔBHE′≅ΔE′CG,得BH=E′C=AH,BE′=E′G,D′,E′为中点时BD+BE值最小.又根据S△BD′E′=S△BAG−S△BAD′−S△D′E′G,即可求出ΔBDE的面积.延长AC,以点C为圆心,AC为半径,作圆弧交延长线于点G,连接AE、GE、BG∴AC=CG,AD=CE又∵AD=CE,BA=AC=CG∴RtΔADB≅RtΔCEA≅RtΔCEG∴BD=AE=GE∴BD+BE=GE+BE由图可知,当点B,E,G在一条直线上,距离最短过点E′作E′H∥AC交BA于点H∴E′H∥AC∴∠BE′H=∠E′GC又∵AC=HE′=CG,∠BHE′=∠E′CG=90°∴ΔBHE′≅ΔE′CG∴CE′=BH=AH=12AB=2∴S△BD′E′=S△BAG−S△BAD′−S△D′E′G∴S△BD′E′=12×8×4−12×4×2−12×6×2=6所以答案是:6.小提示:本题考查动点距离问题,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三角形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动点距离最短,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CD垂直平分线段AB,且垂足为点M,则图中一定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对.答案:3分析:由CD垂直平分线段AB,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商店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C=BC,AM=BM,AD=BD,从而求得答案.∵CD垂直平分线段AB,∴AC=BC,AM=BM,AD=BD.∴图中一定相等的线段有3对.所以答案是:3.小提示: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其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解答题16、△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1)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连接BD,CE并延长相交于点P(点P与点A重合),有PA+PB= PC(或PA+PC=PB)成立;请证明.(2)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连接BD,CE相交于点P,连接PA,猜想线段PA、PB、P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连接BD,CE相交于点P,连接PA,猜想线段PA、PB、P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答案:(1)证明见解析(2)图②结论:PB=PA+PC,证明见解析(3)图③结论:PA+PB=PC分析:(1)由△ABC是等边三角形,得AB=AC,再因为点P与点A重合,所以PB=AB,PC=AC,PA=0,即可得出结论;(2)在BP上截取BF=CP,连接AF,证明△BAD≌△CAE(SAS),得∠ABD=∠ACE,再证明△CAP≌△BAF(SAS),得∠CAP=∠BAF,AF=AP,然后证明△AFP是等边三角形,得PF=AP,即可得出结论;(3)在CP上截取CF=BP,连接AF,证明△BAD≌△CAE(SAS),得∠ABD=∠ACE,再证明△BAP≌△CAF(SAS),得出∠CAF=∠BAP,AP=AF,然后证明△AFP是等边三角形,得PF=AP,即可得出结论:PA+PB=PF+CF=PC.(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点P与点A重合,∴PB=AB,PC=AC,PA=0,∴PA+PB=PC或PA+PC=PB;(2)解:图②结论:PB=PA+PC证明:在BP上截取BF=CP,连接AF,∵△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AD=AE,∠BAC=∠DAE=60°∴∠BAC+∠CAD=∠DAE+∠CAD,∴∠BAD=∠CAE,∴△BAD≌△CAE(SAS),∴∠ABD=∠ACE,∵AC=AB,CP=BF,∴△CAP≌△BAF(SAS),∴∠CAP=∠BAF,AF=AP,∴∠CAP+∠CAF=∠BAF+∠CAF,∴∠FAP=∠BAC=60°,∴△AFP是等边三角形,∴PF=AP,∴PA+PC=PF+BF=PB;(3)解:图③结论:PA+PB=PC,理由:在CP上截取CF=BP,连接AF,∵△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AD=AE,∠BAC=∠DAE=60°∴∠BAC+∠BAE=∠DAE+∠BAE,∴∠BAD=∠CAE,∴△BAD≌△CAE(SAS),∴∠ABD=∠ACE,∵AB=AC,BP=CF,∴△BAP≌△CAF(SAS),∴∠CAF=∠BAP,AP=AF,∴∠BAF+∠BAP=∠BAF+∠CAF,∴∠FAP=∠BAC=60°,∴△AFP是等边三角形,∴PF=AP,∴PA+PB=PF+CF=PC,即PA+PB=PC.小提示: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已知:△ABC的高AD所在直线与高BE所在直线相交于点F,过点F作FG∥BC,交直线AB于点G.(1)如图1,若△ABC为锐角三角形,且∠ABC=45°.求证:①△BDF≌△ADC;②FG+DC=AD;(2)如图2,若∠ABC=135°,直接写出FG、DC、AD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答案:(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FG=DC+AD分析:(1)①可以证明△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AD=BD,再利用ASA判定三角形全等即可;②由上一小问中三角形全等可知DF=DC,再去证明FA=FG,则FG+DC=FA+DF=AD;(2)易知△ABD、△AG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AD,FG=AF=AD+DF,再证明△BDF≌△ADC,得到DF=DC,则得到FG=DC+AD.(1)①证明:∵∠ADB=90°,∠ABC=45°,∴∠BAD=∠ABC=45°,∴AD=BD,∵∠BEC=90°,∴∠CBE+∠C=90°又∵∠DAC+∠C=90°,∴∠CBE=∠DAC,∵∠FDB=∠CDA=90°,∴△FDB≌△CDA(ASA)②∵FDB≌△CDA,∴DF=DC;∵GF∥BC,∴∠AGF=∠ABC=45°,∴∠AGF=∠BAD,∴FA=FG,∴FG+DC=FA+DF=AD.(2)FG、DC、A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FG=DC+AD.理由:∵∠ABC=135°,∴∠ABD=45°,△ABD、△AGF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AD,FG=AF=AD+DF,∵∠FAE+∠DFB=∠FAE+∠DCA=90°,∴∠DFB=∠DCA,又∵∠FDB=∠CDA=90°,BD=AD,∴△BDF≌△ADC(AAS),∴DF=DC,∴FG、DC、A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FG=DC+AD.小提示:本题综合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是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注意熟练掌握.18、已知四边形ABCD,AC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完成下列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如图①,在对角线AC上求作一点M,使BM=CM;(2)如图②,AB=CD,在对角线AC上求作一点N,使△ABN和△CDN的面积相等.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作B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M点,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判断M点满足条件;(2)延长BA、CD,它们相交于点P,再作∠BPC的平分线交AC于N,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N点到AB和CD的距离相等,则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ABN和△CDN的面积相等.(1)解:点M即为所求;(2)如图,点N即为所求.小提示: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图,角平分线的作图,正确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_知识归纳: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知识归纳: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
1、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1条对称轴,常见的例如: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线段、角;有两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长方形;有三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
(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
图形的对称轴。
轴对称和成轴对称。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必背知识点一、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定义1. 轴对称: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叫做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二、轴对称的性质1. 对应点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 对应线段与对应角: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 定义: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线段的中垂线)。
2.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四、坐标表示轴对称1. 关于x轴对称:点(x,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2. 关于y轴对称:点(x,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五、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 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
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 等边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所有的性质。
判定: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六、特殊线段的性质1. 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知识归纳

第十三章轴对称13.1 轴对称(对称点)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
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的距离相等。
若PA=PB,点C为AB中点,则PC⊥AB或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13.2 画轴对称图形先画对称点(过该点画对称轴的垂线,取等长),然后连接对称点,形成轴对称图形。
13.3 等腰三角形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判定:等角对等边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个内角都相等,每个内角60º。
(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º的等腰三角形。
)在RtΔ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º,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RtΔ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利用轴对称、平移作出最短路径选择。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作者留言: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制定学习计划有什么好处?一、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
目标不是什么花瓶,你需要制定计划,脚踏实地、有步骤地去实现它。
通过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使自己达到目标,也使自己明确每一个任务的目的。
二、促使自己实行计划。
学习生活是千变万化的,它总是在引诱你去偷懒。
制定学习计划,可以促使你按照计划实行任务,排除困难和干扰。
三、实行计划是意志力的体现。
持实行计划可以磨练你的.意志力,而意志力经过磨练,你的学习收获又会更一步提升。
这些进步只会能使你更有自信心,取得更好的成功。
四、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538580002222179545525983331
学校:佛在合市经石门镇中碑磊小学*
教师:晓癯谙*
班级:白泽参班*
第十三章轴对称
13.1 轴对称(对称点)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
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的距离相等。
若PA=PB,点C为AB中点,则PC⊥AB或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13.2 画轴对称图形
先画对称点(过该点画对称轴的垂线,取等长),然后连接对称点,形成轴对称图形。
13.3 等腰三角形
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判定: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个内角都相等,每个内角60º。
(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º的等腰三角形。
)
在RtΔ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º,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RtΔ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
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
利用轴对称、平移作出最短路径选择。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