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合理利用机械能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设计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设计

论文编号:(由教研室统一按市、县编码编号)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贵州省教育学会2015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活动)设计征集评选登记表(征文封面)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练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台风把大树连根拔起,台风具有能量B.楼上阳台上的物品坠下会伤人,阳台上的物品具有能量C.干电池使石英钟转动,干电池具有能量 D.挂在树枝上的苹果,没有做功,所以没有能量。

知识巩固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课件展示尺子将小木块弹开。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板书:物体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讲述:弹性势能跟物体本身和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

学生活动:尺子将橡皮擦弹开。

观察:尺子的形变程度与橡皮擦被弹开的远近程度。

学生举例。

利用身边物品可以随时进行实验探究,体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特点。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情景创设:演示实验:滚摆的能量转换问:滚摆为何可以连续的运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次滚摆上升的高度都会降低?(转化中机械能为什么会减少?)展示图片: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之间都可以发生互相转化。

观察得出结论:滚摆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了解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学生解释:1.撑杆跳高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2.皮球落地后又弹起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利用演示实验得出结论,利用视频资料拓展思维,采用多种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为今后学习能量守恒打下基础。

知识巩固,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机械能的两种形式,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了它们的相关因素,知道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更重要的,还应该想办法利用它们,让它们更好的为人类生活服务,这也是物理知识的价值所在。

再次体会“控制变量”的科学实验方法。

总结并提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书P210:1、2、3、4板书设计*能*能(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或转化的过程)能的单位:J课后反思本节内容安排1课时,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关因素及其转化。

第九章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九章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九章机械与人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⑴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⑵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⑶能分析、解释简单的物理过程中能量转换情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分析、解释简单的物理过程中能量转换情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节能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⑴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⑵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难点:⑴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⑵动能和势能转化过程的分析。

三、教具:课件、斜槽、钢球、木块、小桌、沙、重物1、重物2、橡皮筋、弹簧、滚摆等。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复习提问:①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B、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②演示: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推市面上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分析推力和重力的做功情况。

结论:推力做了功,重力没有做功。

2、引入出示斜槽,并演示(1):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引导学生分析钢球撞击木块的过程中的做功情况,(引出能的概念)(二)新课教学★能如果一个物体能移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能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移做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动能再演示(1)分析钢球能做功是因为钢球在运动。

引出动能的概念。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2、举例:流动的水、风(流动的空气)、运动的汽车、运动的火车、飞行的飞机等都具有动能。

以汽车和火车为例,设问:运动的汽车和运动的火车都有动能,它们动能是一样大吗?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出新问题)3、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演示(2)让同一钢球以不同的速度对木块做功。

合理利用机械能

合理利用机械能

如图为高速公路一景,请从动能 的角度解释: (1)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 速度进行限制? (2)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 不同车型的限制车速不一样?
答:(1)物体的速度大,动能就大, 不容易刹车,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2)质量大,动能就大,所以 大客车的限速要比小汽车的小。
物体的质量和它的速度都能影响物体的 动能。请你研究小资料的数据,能不能 看出:质量和速度相比,哪个对物体动 能的影响更大?
(1)、物体由于运动 而具有的 能叫动能
4、认识三种能:动能、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的概念
(1)、物体由于运动 而具有的 能叫动能 (2)、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 的能叫重力势能
4、认识三种能:动能、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的概念
(1)、物体由于运动 而具有的 能叫动能 (2)、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 的能叫重力势能 (3)、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 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皮球接触地面: 开始发生弹性形变,弹性势能逐渐 增大。向下的速度变小,动能减小。这 时是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动能减小
速 度 减 小
形 变 增 大
弹性势能增大
转 化
(3)皮球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
弹性形变程度变小,向上的速度变大。
弹性势能减小
形 变 减 小
动能增大
速 度 增 大
转 化
(4)皮球上升时:
向上弹跳时, 动
能转化为 重力势 能。
动手做一做
把悬挂的单摆锁拉近 自己的鼻子处静止, 松开手后,摆锁向前 摆去,接着又反向摆 回来,你原地不动, 锁会打到你的鼻子吗? 自己实际试一下,想 一想这是为什么?
思考: 1.铁锁摆回时会碰到你的鼻子吗?不能 2.假设没有阻力,会怎么样呢?

9.6合理利用机械能

9.6合理利用机械能

13. 下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 A.汽车沿斜坡向下运动 B.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 C.投出的篮球在向上运动 D.热气球匀速向上运动 14.若甲物体比乙物体速度大,则: ( ) A.甲的动能一定比乙大; B.乙的动能一定比甲大; C.动能一定相等; D.缺少条件,无法比较。 图 15.如图 2 所示,滚摆在下降的过程中越转越快,它在下降的过程中( ) 2 A.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B.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C.动能不变,势能减少 D.动能减少,势能增加 16.跳水运动员从跳板上跳起到落入水中这一过程中能的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跳起时,运动员的重力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 B.跳起时,跳板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 C.跳起时,跳板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D.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重力势能与跳水运动员落水前的动能大小相等。 17. 甲升降机比乙升降机的机械效率高,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 度。两者相比,甲升降机( ) A.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少 B.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 C.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少 D.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多 18.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用 100N 的水平推力使一个重为 500N 的物体前进了 10m,在此 过程中( ) A.推力做了 5000J 的功 B.推力做了 1000J 的功 C.重力做了 5000J 的功 D.重力做了 1000J 的功 19. 如图8所示,用动滑轮把一个物体匀速拉起,不计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拉起的物体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B.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C.拉起物体的速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D.物体被拉起的越高,机械效率越高 20.如图 9 所示,定滑轮重 2N,动滑轮重 1N。物体 A 在拉力 F 的作用下,1s 内将重为 8N 的物体 A 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 0.2m。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 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 0.6m/s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 C.拉力 F 的功率为 1.8W D.拉力 F 的大小为 5N 教(学)后反思:

合理利用机械能

合理利用机械能

9.5 合理利用机械能内容提要怎样正确理解重力势能?答:(1)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被举高而产生的。

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决定的。

因此,质量相同时,被举高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当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

(2)一般情况下,物体被举高的高度是以水平地面为参考标准的,也就是说,物体离地面的高度就是物体被举高的高度。

(3)重力势能是一种被物体储存的能量,是无法直观看出的,只有在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时(此时发生了能量的转化),物体的重力势能才表现出来。

分析动能、势能的变化时,经常出错,有什么诀窍吗?答:分析动能、势能的变化,必须抓住决定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不放。

动能的大小决定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大小决定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在分析实际问题时不能只考虑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忽略了另一个因素。

例如,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正在洒水的洒水车,很多同学在分析时被“匀速行驶”所迷惑,错误地得出“动能不变”的结论。

实际上,尽管车的速度没有变化,但它的动能还是在不断减小,因为洒水车的总质量在不断减小(它正在洒水嘛)。

怎样正确理解机械能?答: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把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加,就是物体的机械能。

当一个物体只有动能或只有势能时,也可以称物体具有机械能,此时机械能的大小就是该物体的动能或者势能。

分析机械能间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什么?答:机械能包含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在分析这些能量间的相互转化时,应分析它们的速度、高度、形变的情况。

同时要注意的是,能量的转化发生在变化的过程中,只有在某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才有能量转化现象的出现。

必须点明在“××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有时机械能的转化发生在同一物体上,如玩滑梯、汽车行驶过程等;有时机械能的转化不一定是在同一物体上,像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起跳、跳高运动员进行撑杆跳高等,这里的机械能转化可以是在不同的物体间进行。

《合理利用机械能》机械与人PPT课件(第1课时)

《合理利用机械能》机械与人PPT课件(第1课时)
一、动能与势能
2、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1)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 大,或者说某种能转化为别的形式的能越多。 (2)能量的大小,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3、能的单位: 焦 (J)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一、动能与势能 二、动能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说明物体具有动能?
实验步骤 1、将木块放在水平面上,让钢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 向下运动。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二、动能与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2、比较木块分别被从不同高度处滚下的同一钢球撞 击后运动的距离。 3、比较木块分别被从同一高度处滚下不同质量的铜 球撞击后运动的距离。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打桩机
思考: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二、动能与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实验探究 (二)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 重物的重力势能
观察: 小桌陷入沙坑的深度
控制变量法
研究方法:
转化法 对比法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二、动能与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实验探究
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①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 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②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 大。 ③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八年级物理全册9_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9_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新版沪科版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建立能量的初步概念;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知道弹性势能;知道机械能及其单位。

(2) 解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用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实验探究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实验探究重力势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1)、能的概念(2)、会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诱导【课前准备】金属物块、钢球、斜面轨道、水槽、水、刻度尺、铁架台、塑料小球、钢球、塑料球、装有细沙的盒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风可以推动帆船前进而做功,张开的弓可以使箭射出而做功,流动的水也可以推动水轮机转动而做功。

如果一个物体能移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二、讲授新课(一)、能量1、能量:物体能够做功,就具有能量。

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J),能的单位也是焦(J),能的单位也是焦(J)。

(二)、动能与势能运动着的子弹能射穿鸡蛋说明运动着的子弹能对鸡蛋做功。

1、动能:这种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踢飞足球在空中运动汽车在公路上高速行驶风能推动风车转动小小竹排顺水漂流思考:以上图片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它们具有什么能?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物体都在运动,所以都具有动能。

2、势能被举高的重物具有做功的本领,它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重力势能.(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高度位置所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2019年合理利用机械能课件语文

2019年合理利用机械能课件语文

课堂练习
1、下列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D) A.雪撬从山坡上滑下 B.玩具弹簧枪将“子弹”水平射出 C.雨滴从屋檐落向地面 D.斜向上射出的炮弹在上升过程
2、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 势能相等的物体是在同一高度 B. 悬挂的物体因为没有做功,所以没有能 C. 在空中飞行的子弹能做功,所以具有能量 D. 一个物体具有能量,则它一定具有动能或势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6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风可以推动帆船前进而做功,张开 如果一个物体能移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 的弓可以使箭射出而做功,流动的水也可以推 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动水轮机转动而做功。
新课讲授 一.能量
1、能量:物体能够做功,就具有能量。 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一个物
发生变化
课堂小结 (一)、 能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它就具有能。 单位:焦耳(J) (二)、动能、势能、机械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影响 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2、重力势能 高处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影响 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高度。
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三)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思考:以上图片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它们 具有什么能?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物体被举高了,所以都 具有重力势能。
(2)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做功,它们具有的能 物体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量叫做弹性势能。
弯曲的杆
拉弯的弓
它们都发他生们了的弹共性同形特变征,什所么以?都具有弹性势能
加油站
1.小球在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斜 面底端的速度只与起点的高度有关,起点越高, 到达底端的速度越大。 2.不同质量的小球分别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下 滑,并撞击平面上的物块,被撞物块块的运动 距离越长,运动小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公开课)合理利用机械能

(公开课)合理利用机械能

XX能
(状态)
第4页,共26页。
认识三种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 概念
(1)、物体由于运动 而具有的能
叫动能
第5页,共26页。
认识三种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 概念
(1)、物体由于运动 而具有的能
叫动能
(2)、物体由于高度位置所具有
的能叫重力势能
第6页,共26页。
认识三种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
行限制?设有中心双实线、中心分隔带、机 其他
车型机动车动的车道行与驶非速机度动越车大道,动分能隔设也施就的越道大,道越路不
容易刹车,路所以要对车辆的速度加以限制,以免
小发型生客交车通事故.
70
60
大 载2限型 重制、客 汽速为车 车度什不么一在样同?样的道60路上,不同的车型5的0
… …不同车型的车…,即使…速度相同,它们的质量…也… 不同,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越不容易刹车,所以
3、探究弹性势能大小影响因素
第9页,共26页。
探究之旅第一站: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 1、动能的要大有小依跟据物哟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2、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实验方案:
实与你你速验要的度采1探:的用究探的关步索实系骤动验是能方法是
; ;
你比较动能大小的标准是

实验结论:
质量相同时,速度__大的物体能做的功多,表明
第20页,共26页。
探究:撑杆跳高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探究:皮球落地后又弹起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第21页,共26页。
1.关于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物体对外做了功后,才具有能量
B.物体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越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第一课时)
上杭县稔田中学张春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通过探究,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思维培养。

4、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认识到能量与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增强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难点:通过探究,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动能与势能(12分钟)
1.认识能量(新课引入)
流动的水可以推动水轮机做功;风可以推动帆船前进而做功;张开的弓可以使箭射出而做功,等等。

物理学中,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即它具有做功的本领,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因此,流动的水、风,张开的弓都具有能量。

能量这个概念与前面学过的功的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打个比方,一家企业对外能够支付的钱越多,就表示这家企业的资金越雄厚。

(多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能”概念)
概念规律:
(1)能量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能量的大小: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说明此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反之,则越小。

即功可以衡量能量的大小。

(3)能量的单位:同功的单位一样:焦耳(J)。

说明:根据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能量说明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

一个正在做功的物体,它一定具有能量;而一个具有能量的物体,它一定能做功;但是它未必正在做功。

例如:静止在高山上的石块没有做功,由于石块下落时能够做功,故石块具有能量,而正在下落的石块,石块的重力对石块做功,该石块一定具有能量。

2.动能与势能
我们周围的能量形式具有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动能与势能;我们先来认识几个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做功的实例
(1)风吹帆船航行;急流的河水把石块冲走;运动的钢球把木块推开。

这些都是运动的物体对外做功的实例,表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人在打桩时,先把重锤高高举起,重锤落下就能把木桩打入地里;铅球
从高处落下时能把地面砸个坑。

重锤和铅球由于被举高而能够对外做
功,表明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

(3)弓被拉弯后能把箭射出去,弹簧被压缩后能把压在它上面的物体弹起,弓和弹簧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能够对外做功,表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
有能量。

概念规律:
(1)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说明:(1)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以地面为零势能点,一切在高处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

(2)“弹性形变”是指在外力消失后,能够自动回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

如:拉长的弹簧,拉力消失后能够自己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

(3)一个物体可以单独具有动能、势能;也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

如: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因为它在运动而具有动能,又因为它在高处而具有重力势能。

(二)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25分钟)
1.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问题: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学生猜想、、、
探究:
(1)将木板放在光滑斜面下的水平桌面上,将木块放在木板上,分别让同一钢
球从不同的高度(h
1和h
2
)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撞击木块,记下木块被
撞击后运动的距离。

(2)分别让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钢球从同一高度(h)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撞击木块,记下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

探究说明:小球在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斜面低端的速度只与起点的高度有关,起点越高,到达低端时的速度就越大。

所以要增加小球滚到水平木板上的速度,只需增加小球的高度即可(如步骤1)。

同理要使小球在水平面具有相同的速度,必须使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实验时用笔做好标记)滚下(步骤2)。

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禁止滚下,到达低端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被撞木块的运动距离越长,小球做的功越多,运动小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数据分析:对比表中1、2两行数据,同一钢球从不同的高度静止释放,起点高
的2钢球到达低端的速度大,与木板撞击后使木块运动的距离长,表明2钢球的动能大;对比3、4两行数据,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钢球的质量不同,钢球的质量大,当他们从同一高度被静止释放时,到达斜面低端的速度相同,但钢球撞击木块运动的距离长,表明钢球的动能大。

结论:质量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

概念规律: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2.探究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问题:物体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学生发言、、、
探究:
(1) 将小方桌腿朝下水平放在沙箱的沙子上,使用同一钩码从不同高度(h 1,h 2)
自由下落冲击小方桌,记下方桌下陷的深度。

(2) 将体积相近的钩码和木块从同一高度h 自由下落冲击小方桌,记下方桌下
陷的深度。

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它的重力势能越大;对比表3、4两行数据,钩码和木块的体积相近,钩码的质量大,他们被举得相同的高度,钩码使小桌下陷的深,说明被举高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重力势能越大。

概念规律: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处在的高度。

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处在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另外一种势能---弹性势能和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四、巩固练习:(8分钟)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具有能量的物体一定在做功 C 、物体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越大
B 、物体具有的能越大,它做的功越多 D 、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越大
分析:物体有做功的本领,它就具有能,但不能误认为具有能量的物体一定在做功;物体具有的能越大,也不代表它做功多,也不能说做的功越多具有的能越大。

应该是能够做的功越多,具有的能越大,所以选D
2.下列物体各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A、钟表上的发条
B、正在爬坡的汽车
C、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
D、正在空中飞行的鸟儿
E、山坡上静止的石头
F、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自由伸长的弹簧分析:C、只具有动能;E、只具有重力势能;A、只具有弹性势能;B、D即有动能也有重力势能;F、不具有任何形式的机械能
3.小明去百货商店购物时,自动扶梯把他从一楼匀速送到三楼的过程中他的动能、势能、机械能是怎样变化的?分析:动能不变,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五、小结:(板书)
一、功的本领称为能
可以反映一个物体做功的本领大小(注意:具有能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
二、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动能:因运动(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三、机械能 2.势能:重力势能:高处(影响因素:质量、高度)
弹性势能:弹性形变
3.物体可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
六、作业:课本练习1、2、3;《顶尖课课练》相关练习
七、课后反思:
能的概念比较抽象,人们既不能看到它,又不能摸到它,只能通过相关的物理现象来肯定它的存在。

所以在引入能量的概念前应该尽量多举例;针对实例中共同存在的“有做功的能力”这个因素,进而推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在引入能的单位时,要适度的介绍功与能的关系,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在此不做深入介绍。

实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一个物理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出:决定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

同时,利用课堂巩固练习来辨析本节所学的几个有关“能”的基本概念,进一步的巩固提高对“能”的认识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能”的概念,它非常的抽象,在多举例说明的同时,更应该控制教学的进度,关注学生的反应。

所以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辨析概念,和探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第二课时讲解: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