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第1讲管理和管理学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串讲

00054管理学原理知识点串讲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概述一、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领会】(注:此处考试出题频率较低,属于低频考点,一般容易出判断题和简答题,考点频率★★)(一)管理的产生1.管理产生于欲望尤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人总是有很多欲望,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欲望,人总是在设法不断地去满足这些欲望。
人的当前欲望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欲望。
但是资源是有限的。
从古至今,人类的食物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
总而言之,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稀缺和有限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协调。
为了协调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管理应运而生。
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人类的活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类为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作业活动;二是使这种作业活动变得更有效的活动一管理活动。
管理活动是产生于作业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一种活动。
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相伴而生,并使作业活动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是组织不可缺少的要索,有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组织如影相随。
管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1)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3)管理活动具有普遍性。
总之,无论从宏观的国家角度分析,或是从微观的组织角度阐述,还是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工作、生活学习方面考虑,管理都有其重要作用,忽视管理就不可能有效率和效果。
所以,管理成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组织成功的重要力量,管理无处不在。
二、管理的概念【识记】(注:此处考试出题频率较高,属于高频考点,一般容马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简答题,考点频率★★★★)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管理的含义包括以下方面。
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组织可分为背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
2023年自考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详细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 是指组织中旳管理者, 通过实行计划、组织、人员配置、领导、控制等职能, 来协调他人旳活动, 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旳旳活动过程。
2.管理旳基本特性: 1.管理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 2.管理旳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旳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旳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 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旳人们可以用尽量少旳支出, 实现既定旳目旳。
4.管理旳基本职能: (1)计划(2)组织(3)人员配置(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旳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旳经验教训, 更好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旳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旳管理理论、技术和措施。
(3)结合实际, 随机制宜旳学习运用。
(4)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旳研究管理过程旳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措施旳科学。
6.管理学旳特点: (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7、管理学研究旳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旳, 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旳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旳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旳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 研究管理活动旳原理、规律和措施。
8、为何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旳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旳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旳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旳需要。
9、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旳措施: (1)唯物辩证法(2)系统措施(3)理论联络实际旳措施10、系统:是指由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旳若干构成部分结合而成旳、具有特定功能旳有机整体, 系统自身又是它附属旳一种更大系统旳构成部分。
11.系统旳特性: (1)整体性(2)目旳性(3)开放性(4)互换性(5)互相依赖性(6)控制性12、系统旳观点: (1)整体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旳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6)信息反馈观点(3)封闭则消灭旳观点(7)分级观点(4)模糊分界旳观点(8)不停分化和完善旳观点(9)等效观点第二章管理学旳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旳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4)战略管理(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5)全面质量管理(3)管理理论丛林(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旳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完整版)《管理学原理》教案

3。战略计划的重要性
4。战略计划与长期计划的区别。
5.目标管理的概念、特点。
6。滚动计划法的特点、优点.
难点:
1。计划工作的原理。
2。目标管理方法的应用。
作业布置:无
教学小结: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计划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理解计划的作用、工作原理及战略计划的重要性。了解计划制定的程序,熟悉计划的方法与技术并能熟练应用这些方法.
第七章 组织
日期: 本章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第一节 组织概述
25min
讲授法
第二节 组织设计
25min
讲授法
第三节 组织结构的类型
40min
讲授法
教学目标:
1。组织的含义、分类、特征、作用及其目标。
讲授法
第三节 行为科学的兴起
15min
讲授法
第四节 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40min
讲授法、案例法
第五节 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25min
讲授法
教学目标:
1.管理学产生前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2。古典管理理论。
3。行为科学理论.
4.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5。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亚当 · 斯密的管理思想。
教学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的产生、概念、特征等基本内容;掌握管理者的分类、角色和技能;理解管理学的概念、特点及学习管理学的方法。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日期: 本章课时:3课时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第一节 管理理论产生前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第五版)全笔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一)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三)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四)控制:控制地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五)创新: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1: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职能经理人出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2:部分职工持有股票,企业所有权的人数增多。
管理学原理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周三多、陈佳明、鲁明泓编著(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说明:参考答案大部分来自教材。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以上三特点为人类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李兴山:管理活动并不等同于人类的一般生产劳动或社会活动,也非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管理的定义: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基本特征:(李兴山:二重性、目的性、人本性、综合性、创新性、艺术性)3、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之间的关系: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
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4、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5、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的角色。
包括: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需具备的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6、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明法”:制定法规公之于众,使全国皆知;“一法”:人人都得守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斯密认为分工有三个益处,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使工人重复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可以减少由于变化工作而损失的时间;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巴贝奇发展了斯密的观点。
认为,可以减少支付工资;管理中应重视人的作用,提出工人可以按照其在生产中所做的贡献分到工厂利润的一部分,鼓励工人提出改进生产的建议。
第1章 管理与管理者《管理学原理》

2)为什么要管理
(1)管理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2)管理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3)管理活动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效率。
1.1.2 管理的特性
管理的特性有以下几点 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也被称为管理的二重 性。通常,我们把上述管理的指挥劳动称为管理的自 然属性。而管理中的监督劳动被认为是社会属性。
管理者的角色
工作内容 执行仪式或象征性的工作 建立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络 指挥协调群体的工作 搜寻、接收和筛选信息 传递信息给他人 通过演讲、报告、电视、广播等向外部提供信息
制订计划,建立秩序 解决员工或部门中的各种冲突、问题 在谈判中代表部门或公司 决定资源分配的对象和数量等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是指管理者履行的礼仪性和象征性义务 的角色。它设计管理者与其他人的关系。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是指所有的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都要从 外界收集和接受信息。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扮演决策指挥者的角色,是指在组织各层次中拥有决策指挥 权的管理者。
3)管理者的领域
管理人员按其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可以分为综合管 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综合管理人员是指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 部全部活动的管理者
专业管理人员也称为职能管理者,指负责组织中某一专 门管理职能的管理人员
1.2.3 管理者的角色
明茨伯格发现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 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即正式权威和特殊地位产生了人际关系工 作中的角色;获得信息独特地位的信息传递角色和与决策相关的工作 角色。见表1.4。
表1-4
类别 人际关系类 信息类
决策类
管理学原理(PPT)

高
1.9
9.9
对 人 的 关 心
5.5
低
1.1
9.1
低
对生产的关心
高
领导权变理论
菲德勒将权变理论具体化为三个方面: 菲德勒将权变理论具体化为三个方面:
人际关系 工作结构 职位权力
领导高目 标
工作 领导低目标 人际关 系 人际关系 工作
环境较好
环境较差
LPC型领 低LPC型领 LPC型领 高LPC型领 导 导 领导目标与环境关系图: 领导目标与环境关系图:
决策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 名义小组技术 德尔菲技术
第六讲 计划
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 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对未来的行动规划和安排的 活动 计划的内容: 计划的内容:5W1H
计划的类型
类 准 分 标 间 短 时 长 能 间 职 空 合 程 综 性 度 (涉 时 长 和 及 范 涉 间 短 涉 的 围 及 广 ) 狭 确 明 性 序 程 程 化 度 型 类 长 计 期 划 短 计 期 划 业 计 务 划 财 计 务 划 人 计 事 划 略 计 战 性 划 战 性 划 术 计 体 计 具 性 划 指 性 划 导 计 程 性 划 序 计 非 序 计 程 性 划
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以及个人发展和社会 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其本质是协调。
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 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各技能的要求不一样
有效沟通的障碍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选择性接受和沟通技巧的差异;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选择性接受和沟通技巧的差异; 人际因素:主要包括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 人际因素:主要包括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信息来源的可靠程 度、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相似程度; 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相似程度; 结构因素:主要包括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 结构因素:主要包括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和空间 约束。 约束。 技术因素:主要包括语言、非语言按时、 技术因素:主要包括语言、非语言按时、媒介的有效性和信息 过量。 过量。
《管理学原理》课件

2013-3-12
16
(4)交换性。管理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组织本身也存在变革。 (5)相互依存性。管理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而且管理活动与社会相关活动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 (6)控制性。有效管理系统必须有畅通的信息与反馈 的机制,使各项工作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控制。 教学片:[七十二家租客]电梯事故
2013-3-12 14
四、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识记: 系统: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 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 部分。
2013-3-12
15
领会 1、系统的特征 (1)整体性。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整体大于部 分”的效果。 (2)目的性。管理系统的整体目的就是要创造价 值和提供服务,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果。 (3)开放性。管理过程必须不断地与外部社会环 境交换能量与信息。
2013-3-12 3
领会: 1、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具备必要条件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和一 致认可的目标。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者第一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第二责任 是管理管理者;第三责任是管理工作和员工。
2013-3-12 4
2013-3-12
11
领会: 1、管理学的特点 (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
2013-3-12
12
2、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 进行的,研究内容可分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方面; 二是生产关系方面;三是上层建筑方面。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 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着重从管理者的工作或职能出发来系统研究 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问题。
管理学原理第五版

二、决策的特点 • 目标性 • 可行性 • 选择性 • 满意性 • 过程性 • 动态性
p207
• 决策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目标与备选 方案♀
第三节 决策理论 p208 一、古典决策理论(规范决策理论) • 1950年以前盛行 • 基于经济人假设 • 最优决策原则 • 完全理性 • 目的: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三、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p223 1.确定型决策方法 a.线性规划 • 确定影响目标大小的变量 • 列出目标函数方程 • 找出实现目标的约束条件 • 求出最优解 例6.1;p224 ♀
b.量本利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法) •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保本产量, 安全边际
(率) 例6.2;p226
盈亏平衡分折图解法 ♀
♀
第八章 计划的实施p251
• 把战略性计划转化为战术性计划,既是中期与 短期计划的制定过程,又是长期、中期与短期 计划组织实施的过程。
• 把战略性计划转化为战术性计划,要求计划在 不同期间内和不同职能空间上协调一致,保证 计划全面地且均衡地得以实施和完成。
• 全面地完成计划:组织整体、组织内的各个部 门要按一切主要指标完成计划,而不能有所偏 废;
市场价值
• 经营战略创新:双赢 • 生产系统创新:再造、精益、整体、
同 步、准时化
• 企业组织创新:扁平化、虚拟化、 网络化、学习型组织♀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p117
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
• 客观性
• 概括性
• 稳定性
• 系统性
♀
第二节 系统原理 p120
一、系统的概念
二、系统的特征
• 集合性
或P=((I+F+V*Q)/Q=(44000+220000+200*800) /800=530元/件
《管理学原理00054》2014年版白瑷峥主编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

综合管理者
营 销
专业管理者
单选题:对整个组织负有全面责任的管理 人员是 A. 高层管理者 B. 中层管理者 C. 基层管理者 D. 专业管理者
【2015年4月考题 ,本题1分】
答案:A
二、管理者的角色
角色(Role):是处于组织中某一位置的人 所需要做的一系列特定任务。
亨利·明茨伯格
•1939年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市; •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创建了“经理角色学派”; •《经理工作的性质》1973; •《五重组织》1983; •《战略规划衰败》1995; •两度获“麦肯锡”奖; •1998被授予加拿大国家勋章; •“管理领域伟大的离经叛道者”
无限的
人类的难题
有限的
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
矛盾
盾的协调;
*生产
*战争掠夺
*贸易交换 协调 *伦理教化
........
*管理
(一)管理的产生
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人类通过群体来对抗大自然和外来威胁; 必须通过协调群体活动才能实现群体目标,进而
实现每个个人目标;
具有协调作用的管理就产生。
做正确的事”。但“做正确的事”更重 要。
效率与效果
效率与效果
手段:效率
结果:效果
资
源利 低浪费 目标 高成就
目 标
用
实
现
管理追求效率和效果
判断说明题:效率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
是衡量管理有效性的唯一标准。【2015年4月考题 ,
本题3分】
第二节 管理者
一、 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 (一)管理者的概念 *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 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 组织目标的人。 *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管理学原理》讲义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学习目的学完本章后,你应该掌握:1. 定义管理2. 区分效率与效果3. 明确管理的特征、性质4. 确定管理者扮演的角色5. 认识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6. 了解管理学的特点与研究内容本章提要管理的概念和特征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学的特点与内容典型案例分析一、管理的概念㈠、管理的定义管理活动自古即有,但什么是“管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
但是这种字面的解释是没有严格地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的。
能够全面概括“管理”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定义是: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㈡、管理的基本特征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管理的概念,理解管理学研究的特点、范围和内容,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把握管理的一些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管理存在。
从科学的定义上讲,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1)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的、行政的……等活动。
(2)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
2、管理的“载体”——组织管理活动在人类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而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正因为我们这个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着组织,管理也才存在和有必要。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为一定目标而进行协作活动的集体就形成了组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
”有效的协作需要有组织,需要在组织中实施管理。
社会生活中各种组织的具体形式虽因其社会功能的不同而会有差异,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
在组织内部,一般包括五个要素,即人——包括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物和技术——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机构——实质反映管理的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信息——管理的媒介、依据,同时也是管理的客体;目的——宗旨,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它的含义比目标更广泛。
管理学原理ppt课件

• 4、我国社会主义管理的社会性 • 实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使 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 关系更加和谐。
• • • • • • • • •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亨利· 明茨伯格:管理者的十种角色,三大类。 1、人际角色 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 信息监督、传递、发言人。 3、决策角色 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 3、领导 • 要实现组织的目标就需要权威,这种权威 是由领导者实现的。通过领导解决组织的 矛盾和冲突,进行沟通和协调,统一思想, 激励成员,明确方向,实现组织目标。 • 4、控制 • 在计划的执行中往往出现偏差。控制的实 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通过检查、 监督、纠偏实现控制。
• 5、创新 • 在现代社会的管理中离不开创新。它体现 在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没有创新就没有 发展。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地位, 是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 2、杰布雷斯和莉莲·杰布雷斯 • 他们主要进行的是动作研究,比泰罗更细致和广 泛。其成果反映在1911年出版的《动作研究》一 书。
• 3、福特 • (1)进行提高效率的研究,规定工序标准 时间,并协调起来,创造了第一条流水生 产线。 • (2)进行多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产品系列 化、零件规格化、工厂专业化、工具专用 化、作业专门化。
• 4、管理人本化 • 以人为本的管理:管理要体现人性化。 管 理要依靠人,管理要尊重人,管理要为了 人,管理要发展人。
• • • • •
复习题: 1、怎样理解管理的概念? 2、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3、怎样理解管理的二重性? 4、试述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的主要内容。
• 第四节 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 1、管理的特性与共性 • 不同的、特殊的管理形成专门管理学。在 专门管理学中又包含着共同的、普遍的管 理原理和方法。 • 管理学就是对共同的、普遍的管理原理和 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 2、管理学的对象 • 各种管理工作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
管理学原理 全套课件共251页

(4)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
(5)管理需要有效地协调和配置组织资源。
(6)管理是一个过程。
2.管理的性质
(l)管理的两重性。 既有由一定的生产力状态所决定的自然
属性,又有由一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 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基层管理者,是监督组织 运作的低层管理者,直接 面对组织内非管理性的员 工,实施中层管理者制定 的具体计划。
图1.2 不同层次管理者花在每种职能上的时 间发布
三、管理者角色与管理者应具备的 技能管理者角色
20 世纪60年代末期,加拿大管理学家亨 利• 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对5 位总 经理的工作进行了一项仔细的研究,在大 量观察的基础上,明茨伯格提出了一个管 理者究竟在做什么的分类纲要。明茨伯格 的结论是,管理者扮演10种不同、但却是 高度相关的角色。这10种角色可以进一步 组合成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 决策制定。
• 泰罗希望通过科学的试验来解决“合理工 作量”这一难题,由此产生了他的三个著 名试验。
第一个试验是“搬运铁块试验”。
第二个试验是“铁锹试验”。
第三个试验是“金属切削实验”。
• 1911年,他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一 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科学的形成。
(2)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① 科学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 实现科学管理的关键是转变工人和雇主之间 的对立。 ③ 泰罗对于劳动工人沿用了“经济人”假设。 ④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手段是采用科学的工 作方法,并通过标准化加以体现。 ⑤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泰罗提出了科学管理的 四项原则,即研究工人的工作,以科学的操作方法 代替传统经验的方法;认真挑选工人,并对其进行 科学操作方法的培训;与工人亲密协作,一切工作 都按科学的原则进行;管理者和工人共同来承担工 作和责任。这些原则是管理者工作的指导。
管理学原理1-3章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及其功能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形式与内容形式内容分析吃饭应酬公关协调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开会讨论决策协调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计划组织分配协调组织与资源之间关系与人谈话沟通协调人与人、组织与组织关系考核奖惩激励协调目标、计划与实绩之间的关系审核签字监督总结:从管理工作的内容来看,不管有多少种表现形式,都是一样的,就是协调。
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由于管理协调对象的多样化造成的。
三、管理产生的原因1.产生的原因: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2.管理的功能:管理的功能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需求的目的。
四、管理的实质1.规章制度是一种手段,它最终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取决于规章制度的正确设计和我们每一个人对规章制度的正确认识。
2.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良好的管理效果,取决于人们对管理的正确认识和管理手段的妥善运用。
3.管理本身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4.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管理的效果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第二节衡量管理的标准1.管理学认为,可以用管理的有效性来衡量管理工作的好坏。
有效性包括两方面:效率与效益,即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2.效率(efficiency)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或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常常被说成“正确地做事”;效益(effectiveness)常被称为“做正确的事”,即做那些可以实现目标的工作活动。
效率和效益相比较,效益是第一位的。
有效的管理,要求既讲求效益,又讲求效率。
好的管理就是要能够做好对的事。
第三节管理的职能与管理过程一、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管理学原理提纲

第一篇导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一、管理的概念:1.概念和含义:即管理者依据组织内在的活动机理,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从而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的过程。
(1)管理是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管理的主体是人。
(4)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和控制。
(5)管理的作用是有效和高效。
2.管理的其他观点:(1)泰勒认为管理是指挥他人用最好的方法去工作。
(2)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创始人,认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3)”3M”指资金、物资、人。
(4)孔茨认为管理师是维持一种环境,是集体工作的人们能够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
(5)毛泽东。
1946年提出管理是社会主义教育。
(6)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7)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二、管理的重要性1.管理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2.管理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3.管理是提高组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4.管理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三、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1.自然属性(共性):指同生产力发展、生产社会化相联系的管理,决定了管理的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
表现为管理没有国界,管理是生产力,管理者已经成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管理科学已经成为独立的学科。
2.社会属性(个性):指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社会背景相联系的观念里,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
管理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其社会属性决定了管理的差异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的表现:(1)不同的社会制度,管理特点不同;(2)同一社会制度管理也会因地区、民族、维华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3)不同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其管理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
四、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1.科学性:在管理领域应用科学方法,综合抽象出管理过程的规律、原理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它揭示了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性,是管理者实践的结晶。
2.艺术性:在管理过程中,遵循管理规律,熟练的运用管理科学知识,采取巧妙灵活的方式、方法,达到管理效果表现出来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一个问题的正 确答案是多而不 是一。对于同一 个问题,从不同 的角度出发,可 得到不同的答案
观念决定行为。由 于对于同一事物,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认识,因此面对同 一事物,不同的人 会采取不同的行为
对于什么是管 理,不同的人 由于其所处的 环境、所受的 教育不同,会 有不同的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 每一个人都将 按照自己对管 理的认识来开 展或对待管理
协调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
可能的协调方式
• 生产:通过劳动向大自然要资 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
身欲望;(农业社会耕作)
• 道德:通过教育约束每一个人的 欲望,使有限的资源满足众人的
欲望;(妇女儿童先行)
• 组织:通过与他人的分工协作, 形成超越个人的群体力量,从而 达成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实现的欲 望(项目组群体合作)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3
• 柳传志(1944.4.29—):管理好比盖房子
• 柳传志:我就觉得管理是分着层次的,好像一个房子,这个 房子分了三个部分。房顶的部分我觉得就是属于我们的日常经 营运转方面的管理,这指的是什么呢?比如说企业采购、生产、 研发、销售、服务,类似这些事情。这屋顶层有什么特点?就 是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全不一样。你说麦当劳跟微软肯定 完全不同,卖服务的跟卖产品的完全不同。到了房顶下面就是 围墙了,墙这个层次,我们就把它提炼出来我们认为它就是带 有流程层面的管理。什么叫流程层面的管理?比如像物流、资 金流、信息流这方面。比如像做ERP(企业资源计划)、CRM (客户关系管理),这有什么特点?前面房顶那个全不一样, 到了这个层面呢?很多企业都能提炼出来一些相同的东西。再 下面就是基础了,比如机制体制的问题,还有刚才说的管理理 念的问题,这个理念包括了文化等等。就像刚才讲的一个企业 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要有一个好的制定战略的方法,要有 带队伍的能力等等。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4
学好管理的关键
• 熟读经书(专业书籍+管理书籍) • 结交高人(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高层) • 勤于实践(将所学管理知识应用于实践) • 善于思考(经常考虑如何改进,如波纹垫)
• 要学好管理,必须先了解管理,了解管理的历史 和人物。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5
结论:需要对管理进行多角度分析
总结
• 公关——协调组织与组织之间 关系;
• 决策——协调目标之间、现状 与目标之间关系;
• 从管理工作的内容看,不管管 理工作有多少种表现形式,其 实质内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
• 计划——协调目标与资源、活 动与活动之间关系
• 沟通——协调人与人、组织与 组织之间关系;
• 考核——协调计划与实绩之间 关系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0
1.1 [讨论题]管理是什么?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1
1.1管理是什么?
• 彼得·德鲁克 (1919.11.192005.11.11 ):管理就 是牟取剩余。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2
• 杰克·韦尔奇 (1935.11.19-):管理越少,成 效越好,集中精力,绝对不妥协地向官僚主义开 战。
• 考试形式:闭卷 •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选择、简答、计算、
案例分析等。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5
课堂学习要求
• 端正角色,处理好学习与各方面关系,自学为主、按时 到课。
• 积极开动脑筋,参与讨论。 • 上课期间,请将各类通讯工具调成静音或振动。 • 认真思考,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积极实践 • 联系地址:liuming@
工作。
要了解管 理,并就 如何进行 有效的管 理达成共 识,就必 须对管理 进行多角 度的全面
分析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6
1.2 管理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现象 • 吃饭应酬——公关
[思考题] 现实生活中 从事管理工 作的人平时 在做什么?
• 开会讨论——决策
• 计划组织——分配资源
• 与人谈话——做思想工作
• 王珐鉴才——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9
第1节 管理及其功能
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可以说无时不在,无处 不在。不管人们从事何种职业,人人都在参与管 理:或管理国家,或管理家庭,或管理业务,或 管理子女。国家的兴衰、企业的成败、家庭的贫 富、个人的幸福与快乐,无不与管理是否得当有 关。(学生管理着生活费)
–计划篇:目标及其确定、计划及其制定、决策及其过 程
–组织篇: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备、权力的分配、 –领导篇:领导理论、沟通方法、激励原理 –控制篇:控制基础、控制方式与方法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4
课程考核方法
• 课程成绩:平时成绩(20%) 期末考试(80%)
• 审核签字——监督把关
• 考核奖惩——激励
分析
• 从管理工作的表现形 式看,管理工作确实 呈现出了多样化现象
• 而且正是由于管理工 作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使人们在面对管理时 会觉得无从着手,难 以理解。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7
1.2 管理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分析
[思考题] 各项管理工作之间 有否共同之处?
管理学原理
刘 明 博士、副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E-mail: liuming@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
课程简介
• 本课程围绕着“管理者如何有效管理其组织”, 系统讲授管理基本知识。
• 主要内容包括:
–基础篇:管理和管理学、管理者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管理思想的演变、管理与环境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6
本课程的所有课件共享邮箱
• 公共邮箱:glxyl2@ • 密码:1234567890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7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什么是管理,为什么需要管理? ➢如何评价管理? ➢怎么样进行有效的管理? ➢管理学研究什么?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8
本章导入
协调。 • 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是
由于管理协调对象的多样化所 导致的。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8பைடு நூலகம்
结论:
• 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协调。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9
1.3 管理产生的原因
人的欲望 投入 人的资源
无限的
有限的
人类的难题 如何协调人类欲望 的无限性与所拥有 的资源的有限性之
间的矛盾
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