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解读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2013年发布)

【法规标题】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2013年发布)【发布部门】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文字号】环办函[2013]501号【适用区域】全国适用【发布时间】2013-05-07【生效时间】2013-05-07【关键词】环境认证督查【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附件1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测与报告第三章信息公开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督促企业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推动公众参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及定义】本办法适用于国家重点监控企业。
其他企业可参照执行。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自行监测,是指企业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为掌握本单位的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其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情况,组织开展的环境监测活动。
企业自行监测分为自承担监测和委托监测。
自承担监测,是指企业依托自有人员、场所、设备,开展的自行监测;委托监测,是指企业委托其它检(监)测机构,代其开展的自行监测。
第三条【条件保障】企业应当保障开展自行监测的人员、场所、仪器设备及相关经费。
第二章监测与报告第四条【监测方案】企业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自行监测方案。
自行监测方案内容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监测项目、执行排放标准及其限值、监测方法和仪器、监测质量控制、监测点位示意图等。
自行监测方案及其调整、变化情况应及时向社会公开,并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装机总容量30万千瓦以上火电厂向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其他企业向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环境辐射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环境辐射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近年来,伴生放射性矿的开发利用成为了我国矿产资源行业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然而,伴生放射性矿所带来的环境辐射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我国政府制定了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环境辐射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本文将以此为话题,探讨该办法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一、背景简介伴生放射性矿是指在开采一定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同矿产资源混在一起的具有放射性的矿石。
由于伴生放射性矿存在剧毒和放射性危害,其开采利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环境辐射风险。
为了规范伴生放射性矿的开发利用,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我国政府制定了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环境辐射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
二、办法内容该办法规定了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在环境辐射监测及信息公开方面的要求和责任。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责任主体: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是主要责任主体,负责监测环境辐射并公开监测结果。
2.环境辐射监测要求:企业需要建立环境辐射监测系统,监测范围包括矿区内外的土壤、水源、大气等环境介质。
3.监测频率和内容:企业应根据矿区特点和辐射风险,制定合理的监测频率和内容。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放射性核素浓度、辐射剂量率等指标。
4.监测技术要求:企业应采用科学、先进、可靠的监测技术和设备,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信息公开机制:企业应及时将环境辐射监测结果公开,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关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三、试行意义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环境辐射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公众权益:通过监测环境辐射情况并公开相关信息,公众可以及时了解矿区周围的辐射状况,从而保护自身权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推动矿业可持续发展:监测环境辐射有助于掌握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而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推动矿业可持续发展。
3.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该办法强调企业的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责任,促使企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3.12.12•【字号】〔2013〕114号•【施行日期】2013.1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环境保护局:为贯彻落实《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督促企业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主动公开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同时,规范监督性监测信息公开,我厅统一组织建立了“河南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发布平台”和“河南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公开发布平台”(以下简称“两个平台”)。
为高效、规范地使用两个平台,建立和完善我省污染源监测及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各地要及时、主动地将企业的用户名和登陆初始密码告知辖区内各企业,并通知各企业登陆“河南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发布平台”(http://222.143.24.250:97),登陆后,先修改初始密码,再参照发布平台的在线帮助,按要求操作、录入信息并及时发布。
各企业的用户名和登陆初始密码,将发至各地监测工作用电子信箱。
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要求,制定印发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年度计划或专项计划,并要求承担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任务的环境监测机构,依据年度计划或专项计划制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方案。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在完成监督性监测工作后5个工作日内,将监督性监测报告上报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2013年7月30日,环境保护部以环发〔2013〕81号印发《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该《办法》分总则、监测计划与实施、监测结果的报送、信息公开、监督管理、附则6章27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中文名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执行日期2014 年1 月1 日起目的建立和完善污染源监测负责解释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目录.1文件发布.2文件全文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文件发布编辑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3〕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为建立和完善污染源监测及信息公开制度,我部组织编制了《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
请按照办法要求加强监督,督促企业履行责任与义务,开展自行监测;进一步规范环保部门监督性监测,推动污染源监测信息公开。
我部将定期对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附件:1.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2013年7月30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推进污染源监测信息公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和纳入各地年度减排计划且向水体集中直接排放污水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工作。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政策解读

“双随机一公开”的抽 查方法有哪些?
检查可采取书面审查、实地核查、 网络监测等方式相结合进行,注 重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化 手段。执法检查部门可以委托会 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检验 检测等专业技术机构开展审计、 验资、检验、检测、鉴定、评估、 咨询等相关工作。其他政府部门 依法作出的检查、核查结果、专 业机构作出的专业结论和人民法 院的生效裁判文书等,应当作为 随机抽查结论的依据使用。
7
主要 内容
四是制定抽查工作细则。
抽查工作细则是开展抽查工作的操作性依据,应当包括检查对象名录库 的范围、检查对象的抽取方式、各级执法检查人员的随机选派方式、各 业务领域的检查标准和要点、检查形式、检查结果公示、文书格式等内 容。
五是制定年度“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
关于年度“双随机”抽查计划,谁负责制定?由各业务部门制定,即在 各业务部门上报抽查事项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本年度随机抽 查工作计划。抽查计划中市场主体抽查比例是多少?年度抽查工作计划 中抽取的市场主体数量应当不低于计划制定完成时本辖区内市场主体 (不含注销、吊销、迁出)总数的3%。
二是极大压缩了监管部门与市场主体双向 寻租空间,降低了“监管俘获”发生几率。
三是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开,使监管行为规范 化、透明化,也促进跨部门信息交换共享, 克服市场监管的“信息瓶颈”。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作用
11
3.提高监 管效能
一是锻造了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使 企业时时对法律充满敬畏,真正发挥“市 场秩序第一责任人”的作用,以较小监管 成本达到较大监管成效,减轻监管压力。
tytlk.,htresdc
六是如何体现抽取的随机性。
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设定抽取的指标项,如检查任务、检查内容、 执法力量、市场主体类型、抽取比例,通过电脑摇号随机抽取。
论“全国污染源监测信息管理与共享平台”的系统特点及发展可持续性

论“全国污染源监测信息管理与共享平台”的系统特点及发展可持续性万承浩王耀辉【摘要】:随《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实行)》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出台,“全国污染源监测信息管理与共享平台”迅速发展。
作为首个面向全国范围各污染源进行信息公开的管理平台,其在设计、设置上具备继承与发展相统一。
以G省S市为例,对系统进行发掘与分析,为平台发展提供依据,在挑战中可持续稳健进步。
【关键词】:全国平台;系统分析;可持续2013年7月30日,环境保护部相继出台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推动了信息公开平台发展,其中,“全国污染源监测信息管理与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全国平台”)以全国企业为受众,在版面设计、运作模式、功能集成、技术运用上基本实现高效、精准与周全。
对此,“全国平台”应注重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发挥功能,实现价值。
1、“全国平台”基本讯息1.1 建立背景监测数据信息的采集、填报以及处理是环保监管部门督导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按时、按质、按量工作的重要基础。
因此,由国务院部门牵头,太极计算机股份公司(下文简称“太极公司”)承建的“全国平台”作为信息化新兴产物,于2017年4月成型,经两个月试运行,同年6月正式启用并推行全国。
1.2 运作现状自平台推行至今,“全国平台”的污染源名录库以及监测信息数据库不断更新,承载量剧增。
截至18年4月,系统名录库已收录29384家企业,涵盖31个省级行政区域(暂无台湾、香港、澳门)。
G省作为制造业发展大省,企业基数大、行业总数多。
其中,S市作为G省中小企业发展最活跃的城市,企业近50万户,涵盖33行业,纳入“全国平台”企业共计354家(含未发布技术指南178家),截至18年4月,系统上的信息数据库已登记的监测点位计385个,监測指标计1.314项,已填报监测结果数值1.894.382个,已发布监测数值1.893.521个,发布率99.95%,符合发布率要求。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加强全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加强全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3.08.19•【字号】鄂环办[2013]204号•【施行日期】2013.08.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加强全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的通知(鄂环办[2013]204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环保局、省管电厂:2013年1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明确规定企业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必须不低于80%,未达到该项指标要求的将认定该地区总量减排工作未通过年度考核。
2013年7月30日,环保部正式颁布《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企业自行监测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切实落实《办法》精神,督促企业认真履行环境保护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严格按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和信息发布,接受社会广泛监督,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开展企业自行监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自行监测是指企业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为掌握本单位的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其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情况,组织开展的环境监测活动。
通过加强企业自测和信息发布,可以充分保障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信息的知情权,通过社会监督有效地促进企业加大环境保护投入,进行污染治理,保证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最终形成环保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企业污染排放监管模式。
在1992年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2007年颁布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以及2008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都对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做出了规定。
在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中,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提出了要求。
虽然国家在立法上对企业自测多年前就做出了规定,但由于大多数企业对开展自行监测的法律意识薄弱以及环保部门对这项工作缺乏认识和有力监管,导致了企业对自测和公布污染排放信息的执行力较弱。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快建设市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发布平台的通知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快建设市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发布平台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4.02.13•【字号】豫环办〔2014〕13号•【施行日期】2014.0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关于加快建设市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发布平台的通知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环境保护局:按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要求,省环保厅组织开发了河南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发布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该平台分为省级和市级两个平台,省级平台已于2013年12月15日正式应用。
为切实做好市级平台建设,推进全省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发布工作的开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认真组织,加快建设。
市级平台建设是全省平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年度总量减排监测体系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载体,直接影响我省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及监督性监测结果的发布,影响监测体系考核。
各地要认真组织,并按照建设要求(详见附件),狠抓落实,加快进度,务必于2月25日前,完成建设任务。
二、落实资金,配齐设备。
各地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部署要求,高质量的建设市级平台。
要积极筹措资金,按标准购置和落实市级平台建设所需设备,保质、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确保全省平台建设与信息发布。
三、强化培训,确保应用。
各地要指定专人管理平台网络,保证网络稳定运行,省环保厅将分期组织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素质,提升信息发布质量。
附件:河南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信息公开市级平台建设要求2014年2月13日主办:环境监测处督办:环境监测处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2014年2月13日印发。
企业污染源自行监测政策文件解读及联网操作方案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 第48号)
第十九条:“排污单位在申请排污许可证时,应当按照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编制自行监测方案。”
区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与《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三 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要求——《排污单位 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行业细则),国家排污许可证副本
“环境管理要求”第四项“信息公开” 。
形式——全国污染源监测信息管理与共享平台(国排证企业),东莞市企业事业环境
信息公开平台(重点排污单位)。
职责——企业对其自行监测结果及信息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区分——自行监测数据联网率与在线数据传输率;年度报告与执行报告
发自灵魂深处的一问:为什么要做?
1、社会进步,人权发展,以人为本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时代。
2、法治社会的进步,排污单位主体责任。
3、环境管理发展的需要: 从“猫抓老鼠”→“自证清白”→“公众监督” 从“达标排污”→“总量达标”→“质量达标”
4、发达国家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管理之路的经验借鉴 欧美、日本从八十年代开始建立排污许可及信息披露制度 美国排污单位均有专门的环境信息发布负责人,负刑事责任
《关于全国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联网情况的通报》(环办监测函〔2017〕2032 号)
企业自行监测政策文件
解读
主要内容
Contents
1、“自行监测”是什么? 2、“信息公开”是什么? 3、 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4、 三大基础操作
一 “自行监测”是什么?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环发〔2013〕81号)
企业自行监测和监督性监测考核的相关要求

【监测方案】:监测频次增加
监测频次增加的确定原则: (1)国家或地方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规划、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表)及其批复、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中对排污企业监测指标的监测 频次有明确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2)企业主要生产过程或生产设备应增加监测频次。 (3)主要污染物、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量或排放变化较大的污染物应 增加监测频次。 (4)污水排向敏感水体或接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废气排向特定的环境 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应增加监测频次。 (5)间歇排放、季节性生产的监测频次可适当增加。 (6)某些方面有关联的参数应在同一时间内采用统一的监测频次。 (7)无法稳定达标排放的需要增加监测频次。
【监测方案】:编制准备
▪ 分析产排污节点、对周边环境潜在的影响 ▪ 确定监测点位(总排口、处理设施进、出口等) ▪ 确定执行的排放标准(国家、地方、特定要求) ▪ 确定监测项目(排放标准、环评报告及批复等) ▪ 确定监测频次(依据本办法、排放污染物数量、
排放超标情况等确定) ▪ 确定监测方法(排放标准、技术规范等)
【监测方案】:废气监测点位的确定
▪ 确定废气主要污染源及排污口。符合以下条件的废气污染源为排污单 位的主要污染源:1)排放有毒污染物的排放源;2)20 蒸吨以上锅 炉;3)重点行业的工业炉窑(水泥窑、炼焦炉、熔炼炉、焚烧炉、 熔化炉、铁矿烧结炉、加热炉、热处理炉等);4)化工类企业的反 应设备(化学反应器/塔、蒸馏/蒸发/萃取设备等);5)其他与2)、 3)、4)中所列污染源相当的污染源。对于不符合以上条件排放源的 排污单位,可不列主要污染源。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 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 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环境保护法中信息公开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环境保护法中信息公开制度篇一:简述环境信息公开制度1、简述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答: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中规定:所谓环境信息,包括政府环境信息和企业环境信息。
政府环境信息,是指环保部门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企业环境信息,是指企业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和企业环境行为有关的信息。
根据《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规定,环保部门应当公正、公平、便民以及客观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环境信息。
企业应当按照自愿公开与强制性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企业环境信息。
环保部门应当在职责权限范围内向社会主动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环境保护规划、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统计和环境调查信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及落实情况,排污许可证发放情况,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情况;环保部门的机构设置、工作职责及其联系方式等情况。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向环保部门申请提供政府环境信息,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申请,环保部门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在法定期限内作出答复。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环保部门不依法履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环保部门举报。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环保部门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环保部门或企业违反有关规定,不公开环境信息或公开不符合要求的,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2、简述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答:环境行政责任,是指从事违反国家或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的、受到相应行政制裁的法律后果。
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追究违法者的环境行政责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这些要件一般包括:行为人的过错;行为的违法性;危害结果;违法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其中,行为人有过错及行为人实施了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行为是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危害结果及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是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选择条件。
《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环境辐射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1 次/半年 1 次/半年
两次监测的间 隔时间应不少 于 3 个月
中间产品、尾矿(渣)或者其他残留物的任一物料中铀(钍)系单
个核素含量超过 1 贝可/克(Bq/g)。
第三条 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需开展环境辐射监
测工作的企业名录,向社会公开并动态更新。
设区的市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重点排污单位名
录管理规定(试行)》(环办监测〔2017〕86 号)将上述企业纳入重
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 2025 年远景目标的批复》(国函〔2017〕
29 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除铀(钍)矿外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活动中原矿、中间产品、尾矿(渣)或者其他残留物中铀(钍)系
单个核素含量超过 1 贝可/克(Bq/g)的企业。其他企业可参照执行。
上述条款中所指超过 1 贝可/克(Bq/g),是指任一批次的原矿、
附件
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 环境辐射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了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规范伴生
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环境辐射监测及信息公
开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
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 号)、《国务院关于核安全与放射性
第十三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对企业环境 辐射监测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必要时,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监督性监测工作。 第十四条 对拒不开展环境辐射监测、不公开环境辐射监测信 息和信息公开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或者开展相关工作存在问题 且整改不到位的企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关 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有关规定采 取环境管理措施,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责任追究。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生态环境部负责解释。
监督性监测实施方案

监督性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
监督性监测是指对某一特定领域或对象进行定期、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以了解其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和问题症结,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手段。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各种监督性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督性监测实施方案对于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监测目标。
本监测实施方案的监测对象为某市环境保护工作。
主要监测目标包括,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源排放、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环境执法和监管等方面。
三、监测内容。
1. 环境质量监测,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包括环境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水体中的水质指标、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等。
2. 污染源排放监测,对各类工业、生活、交通等污染源的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
3. 环境保护设施监测,对环境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设备等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包括设施的运行稳定性、效率等。
4. 环境执法和监管监测,对环境执法和监管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包括执法力度、执法效果等。
四、监测方法。
1. 环境质量监测,采用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污染源排放监测,采用在线监测和定点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污染源的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定期监测。
3. 环境保护设施监测,采用定期巡查和设备运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监测。
4. 环境执法和监管监测,采用案件查处数据和监管效果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环境执法和监管工作进行全面监测。
五、监测周期。
本监测实施方案将按照季度进行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确保监测结果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六、监测报告。
监测结果将及时编制成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数据、分析结果、问题症结和改进措施等,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七、监测评估。
对监测结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八、总结。
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性监测实施方案,对于保障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3〕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为建立和完善污染源监测及信息公开制度,我部组织编制了《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
请按照办法要求加强监督,督促企业履行责任与义务,开展自行监测;进一步规范环保部门监督性监测,推动污染源监测信息公开。
我部将定期对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附件:1.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2013年7月30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督促企业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推动公众参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以及纳入各地年度减排计划且向水体集中直接排放污水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
其他企业可参照执行。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自行监测,是指企业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为掌握本单位的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其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情况,组织开展的环境监测活动。
第三条企业可依托自有人员、场所、设备开展自行监测,也可委托其他检(监)测机构代其开展自行监测。
企业对其自行监测结果及信息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章监测与报告第四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自行监测方案。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要求及信息

第九条
• 对考核结果为未通过的,实行 “一票否 决”制。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暂停该地 区所有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 审批,撤消国家授予该地区的环境保护或环境 治理方面的荣誉称号,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 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由监察机关会同环 保部门依照减排绩效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通 报批评、约谈、诫勉谈话等。 • 对未通过且整改不到位或因工作不力造 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由监察机关依照有关规定 追究该地区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 周边空气质量监测
– 排污口上下游水质监测
– 周边土壤质量监测 – 地下水水质监测
– 噪声监测
• 生产过程监控监测
监测指标的确定原则:
依据企业所执行的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企业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书(表)及其批复的要求、以及环境管理部门的要求来确定 需要开展监测的各项指标。 企业应在监测方案中明确需开展监测的各项指标,并说明监 测指标是如何来确定的,排放标准规定了哪些指标,环评报告及 批复规定了哪些指标,环境管理部门从管理角度考虑,另外提出 了哪些要求监测的指标等。
• 第十一条【委托监测】
• 大家的意见主要包括两类意见:
• 一是,NGO组织和许多社会机构提出,企业自行监测应
由企业或第三方社会检测机构来进行,环境监测机构
既行使监督企业的职权,就不可再接受企业自行监测 委托,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 二是,有人提出,目前社会检测机构不健全,企业无 监测能力,企业该如何开展自行监测,委托何机构开
国控企业监督性监测任务的有资质的县级环境监测机
构、本区域以外的地市级环境监测机构等开展委托监
测。
• 第二章:监测与报告
• 第十二条【监测记录】
• 自行监测记录包含监测各环节的原始记录、委托监测相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附件3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监测计划与实施第三章 监测结果的报送第四章 信息公开第五章 监督管理第六章 附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推进污染源监测信息公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及定义】 本办法适用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工作。
其他企业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为监督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自动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和自行监测工作,开展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第三条【任务分工】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工作实施统一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实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负责收集、填报、传输和核对辖区内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编制监测信息、监测报告等。
第四条【条件保障】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从人员、用房、设备、经费等方面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提供条件保障。
第二章 监测计划与实施第五条【监测计划和方案】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并按照环境管理工作需求组织制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的年度计划和专项计划。
环境监测机构应当依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印发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的年度计划或专项计划,制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方案。
第六条【监测内容】 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以及环境管理的需要,对排污单位排放状况、自动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开展监督性监测。
第七条【进入企业要求】 环境监测机构工作人员在进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时,须出示有效证件进入排污单位依法开展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认监委网上信息公开规定

认监委网上信息公开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文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认监委网上信息公开规定(201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推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认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结合认监委网站建设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认监委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三条除按《条例》规定免予公开的,凡与认监委业务相关的信息,均应在认监委网站公开或者依申请予以提供。
认监委网上政府信息公开应当遵循及时、高效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条认监委网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由分管新闻宣传和信息化工作的委领导负责,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指导、协调并监督;信息中心负责网上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及报送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工作。
第五条认监委各部门是认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机构,应当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本部门网上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
其职责是:(一)组织编制本部门网上政府信息目录及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二)督促相关人员依据政府信息目录保管、维护、更新本部门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三)受理和处理向本部门提出的网上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四)完成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认监委办公室、信息中心负责组织监督检查和评议认监委网上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情况。
第二章目录与指南第七条认监委各部门应当编制本部门网上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指南应包括:信息的分类、编排体系、获取方式,负责公开本部门网上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机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地址等信息。
第八条认监委及各部门应当编制本单位网上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章 总则
• 第四条【条件保障】
•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从人员、用房、设备等方 面保障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条件,将污染源监 督性监测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并足额保障。
.
第二章 监测计划与实施
✓ 说明:
• 具体监测内容(如火电厂汞的监测、采样点的设置、监 测项目等)未做规定,在每年的监测工作要点和监测工 作方案等中明确。
• 监测频次为做具体要求,也在每年的国家监测方案中确 定
.
第二章 监测计划与实施
✓第七条【进入企业要求】
✓环境监测机构工作人员在进行污染源监 督性监测工作时,须出示有效证件进入 排污单位依法开展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需要进入军队或保密单位进行监测的, 应事先通知被监测单位的主管部门。
第二章 监测计划与实施
• 第九条【不具备监测条件的情况】
环境监测机构在现场采样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不具备监测条 件,环境监测机构可不开展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记录原因并及时向同级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 (一)被监测单位拒绝环境监测机构工作人员进入的; ✓ (二)被监测单位的排污口、采样平台不符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相关规 定,无法保证监测人员人身安全及正常开展监测的; ✓ (三)被监测单位的污染物不外排,并经地市级(包含省管县)及以上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认的; ✓ (四)全年停产等不具备监测条件的企业需经地市级(包含省管县)环 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永久性关停企业需提供当地政府等相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并经省级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 ✓ (五)其他不具备监测条件的情况。.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条【适用范围及定义】
• 1.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国家重 点监控企业和纳入各地年度减排计划且向 水体集中直接排放污水的规模化畜禽养殖 场(小区)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 开工作。 ——《“十. 二五”主要污染物总
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责任分工】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及信息公开工作实施统一组织、协调、指导、 监督和考核。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 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解读
编制组 2013年9月
.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监测计划与实施 第三章 监测结果的报送 第四章 信息公开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六章 附则
.
主要内容
解释单位、实施时间
环保部门、监测机构的 监督与管理、对企业的 管理、公众监督
公开内容、方式、时限
作日内,将监督性监测报告报送同级环境 保护主管部门。
✓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及时向同级环境保护主 管部门报送未开展监督性监测企业名单及 未监测原因等信息。
.
第三章 监测结果的报送
• 第十四条 【监测信息的报送】 ✓环境监测机构编写辖区内污染源排放状况
报告、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报告、提取 辖区内超标企业名单及超标信息形成污染 源监测信息,按规定时间报送同级环境保 护主管部门和上级环境监测机构。 ✓环境监测机构按季度汇总未开展污染源监 督性监测的污染源及.排污口,逐一说明未
.
第二章 监测计划与实施
第五条【监测计划和方案】 第六条【监测内容】 第七条【进入企业的要求】 第八条【现场采样要求】 第九条【不具备监测条件】 第十条【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协作配合机制】
.
第二章 监测计划与实施
• 第五条【监测计划和方案】
✓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 并按照环境管理工作需求组织制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的年度计划和 专项计划。
✓ 环境监测机构应当依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印发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 的年度计划或专项计划,制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方案。
• 第六条【监测内容】
✓ 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环境影响 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监测技术规范以及环境管理的需要, 开展监督性监测。 (现阶段要求全指标监测)
第二章 监测计划与实施
• 第十条【质量控制】
✓ 环境监测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环境 监测技术规范、方法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规定,采集、保存、运输、分析监测样品。
• 第十一条【协作配合机制】
✓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建立环境监测机
.
第三章 监测结果的报送
第十二条【监测数据的审核】 第十三条【监测数据的报送】 第十四条【监测信息的报送】 第十五条【数据错误的处理】 第十六条【监测数据库的管理与共享】
.
第三章 监测结果的报送
•第十二条 【监测数据的审核】 ✓环境监测机构应严格按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有关规范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执行三级 审核制度。 ✓环境监测机构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的 真实性、准确性负责,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 得行政干预。
.
第三章 监测结果的报送
• 第十三条 【监测数据的报送】 ✓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在完成监测工作后5个工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依据】
第二条 【适用 范围及 定义】
第三条 【责任 分工】
第四条 【条件 保障】
.
第一章 总则
• 第一条 【目的依据】
• 为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推进污染源监 测数据信息公开,主要依据以下规定制定本办 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 ✓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方法》
.
第二章 监测计划与实施
• 第八条【现场采样要求】
✓ 现场采样时,环境监测机构工作人员应认真填 写采样记录表、污染源和监测点位示意图等原 始监测记录,并由被监测单位签字确认。
✓ 被监测单位对样品采集过程有异议的,环境监 测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在原始监测记录上记录异 议内容,并由被监测单位签字确认。
✓ 如被监测单位拒绝签字. ,环境监测机构工作人
数据审核、数据信息报 送、错误处理、数据库 管理与共享 监测计划方案、内容 、实施、质量控制、 协作配合机制 目的依据、适用范 围及定义、责任分 工、条件保障
监测全过程
规范行为 明确责任
六、附则
2条
五、监督管理
6条
四、信息公开
3条
三、监测结果的报送
5条
二、监测计划与实施
一、总则
.
7条 4条
第一章 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