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分类解析网格问题

合集下载

云南中考数学题型专项(六)网格作图题(含答案)

云南中考数学题型专项(六)网格作图题(含答案)

题型专项(六) 网格作图题网格作图题是对图形变换的综合考查,在网格中可以同时考察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心对称等几种图形变换.此类题目属于图形的操作问题,在网格中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时,图形的每一个顶点都是关键点,可以将图形的变换操作转化为点的变换操作.此类题目属中档题,复习时注意练习即可.1.(·宁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1),B(3,-3),C(0,-4).(1)画出△ABC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的△A1B1C1;(2)画出△A1B1C1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解:(1)△A1B1C1如图所示.(2)△A2B2C2如图所示.2.(·昆明二模)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和△A1B1C1成中心对称.(1)请在图中画出对称中心O;(2)在图中画出将△A1B1C1沿直线DE平移5格得到的△A2B2C2;(3)要使△A2B2C2与△CC1C2重合,需将△A2B2C2绕点C2顺时针旋转,则至少要旋转90度.解:(1)如图,点O即为所求.(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3.(·昆明西山区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4,3),B(-3,1),C(-1,3).(1)请按下列要求画图:①将△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画出△A1B1C1;②△A2B2C2与△ABC关于原点O中心对称,画出△A2B2C2;(2)在(1)中所得的△A1B1C1和△A2B2C2关于点M成中心对称,请直接写出对称中心M点的坐标(2,1).解:(1)①如图:△A1B1C1即为所求.②如图:△A2B2C2即为所求.4.(·昆明模拟)在下列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在Rt△ABC中,∠C=90°,AC=3,BC=4.(1)试在图中作出△ABC以A为旋转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AB1C1;(2)若点B的坐标为(-3,5),试在图中画出直角坐标系,并标出A,C两点的坐标;(3)根据(2)的坐标系作出与△ABC 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A 2B 2C 2,并标出B 2,C 2两点的坐标.解:(1)△AB 1C 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A(0,1),C(-3,1).(3)△A 2B 2C 2如图所示,B 2(3,-5),C 2(3,-1).5.(·龙东)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1,3)、(-4,1)、(-2,1),先将△ABC 沿一确定方向平移得到△A 1B 1C 1,点B 的对应点B 1的坐标是(1,2),再将△A 1B 1C 1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 2B 2C 2,点A 1的对应点为点A 2.(1)画出△A 1B 1C 1;(2)画出△A 2B 2C 2;(3)求出在这两次变换过程中,点A 经过点A 1到达点A 2的路径总长.解:(1)如图,△A 1B 1C 1即为所求.(2)如图,△A 2B 2C 2即为所求.(3)OA 1=42+42=42,点A 经过点A 1到达A 2的路径总长为52+12+90·π·42180=26+22π. 6.(·昆明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1),B(-3,1),C(-1,4).(1)画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A 1B 1C 1;(2)将△ABC 绕着点B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 2BC 2,请在图中画出△A 2BC 2,并求出线段BC 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结果保留π).解:(1)如图所示,△A 1B 1C 1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 2BC 2即为所示,线段BC 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S =90×13π360=13π4. 7.(·昆明盘龙区二模)如图,△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1),B(4,2),C(3,4).(1)请画出将△ABC先向左,再向下都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A1B1C1;(2)请画出将△ABC绕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A2B2C2;(3)在x轴上求作一点P,使△PAB周长最小,请画出△PAB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3)如图,△PAB即为所求,P(2,0).8.(·云南模拟)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的顶点和O点都在正方形的顶点上.(1)以点O为位似中心,在方格图中画出将△ABC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的△A′B′C′;(2)△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得到的△A″B′C″,并求边A′B′在旋转过程中扫过的图形面积.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2)如图,△A″B′C″即为所求.S=90360π(22+42)=14π·20=5π.。

2023年中考数学《网格作图》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数学《网格作图》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中考真题抢先练:数学网格作图1.(2023达州18题)如图,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 的顶点均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1)将△ABC 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A 1B 1C 1,画出△A 1B 1C 1;(2)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A 2B 2C 2,画出△A 2B 2C 2;(3)在(2)的运动过程中请计算出△ABC 扫过的面积.第1题图【推荐区域:安徽陕西】【参考答案】解:(1)如解图,△A 1B 1C 1即为所求;(2)如解图,△A 2B 2C 2即为所求;第1题解图(3)由图可得,△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51222=+==BC AB ,AC =101322=+,∴25552121=´´=×=D BC AB S ABC ,∴△A 1B 1C 1在旋转过程中扫过的面积为2ABCACA S S D +扇形290360p ´=+52=52π+52.反比例与一次函数性质综合题2.(2023自贡24题)如图,点A (2,4)在反比例函数xm y =1图象上,一次函数b kx y +=2的图象经过点A ,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B ,C ,且△OAC 与△OBC 的面积比为2:1.(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请直接写出y 1≥y 2时,x 的取值范围.第2题图【推荐区域:安徽江西甘肃】【参考答案】解:(1)将A (2,4)代入x m y =1中得24m =,解得m =8,∴xy 81=,∵C (0,b ),∴12OAC S OC D =·2=b ,∵△OAC 与△OBC 的面积比为2:1,∴b OB OC S OBC 2121=´=D ,解得OB =1,∴B (-1,0)或(1,0),①将A (2,4),B (-1,0)代入b kx y +=2中,得îíì+-=+=,,b k b k 024解得ïîïíì==,,3434b k ∴34342+=x y ;②将A (2,4),B (1,0)代入b kx y +=2中,得îíì+=+=,,b k b k 024解得îíì-==,,44b k ∴442-=x y ;综上可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34342+=x y 或442-=x y ;(2)当34342+=x y 时,x ≤-3或0<x ≤2;当442-=x y 时,x ≤-1或0<x ≤2.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3.(2023达州19题)莲花湖湿地公园是当地人民喜爱的休闲景区之一,里面的秋千深受孩子们喜爱,如图所示,秋千链子的长度为3m ,当摆角∠BOC 恰为26°时,座板离地面的高度BM 为0.9m ,当摆动至最高位置时,摆角∠AOC 为50°,求座板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多少m?(结果精确到0.1m ;参考数据:sin 26°=0.44,cos 26°≈0.9,tan 26°≈0.49,sin 50°≈0.77,cos 50°≈0.64,tan 50°≈1.2)第3题图【推荐区域:安徽江西河南甘肃】【参考答案】解:如解图,过点B 作BD ⊥ON 于点D ,过点A 作AE ⊥ON 于点E ,作AF ⊥MN于点F,第3题解图∴四边形BDNM,AENF均为矩形,∴BM=DN=0.9,AF=EN,在Rt△OBD中,OD=OB·cos26°=3cos26°,∴ON=OD+DN=3cos26°+0.9,在Rt△OAE中,OE=OA·cos50°=3cos50°,∴EN=ON-OE=3cos26°+0.9-3cos50°,∴AF=3cos26°+0.9-3cos50°≈3×0.9+0.9-3×0.64=1.68≈1.7(m),答:座板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1.7m.4.(2023重庆A卷24题)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我市在一条小河AB两侧开辟了两条长跑锻炼线路,如图:①A—D—C—B;②A—E—B.经勘测,点B在点A的正东方,点C在点B的正北方10千米处,点D在点C的正西方14千米处,点D在点A的北偏东45°方向,点E在点A的正南方,点E在点B的南偏西60°方向.( 1.41≈1.73)(1)求AD的长度;(结果精确到1千米)(2)由于时间原因,小明决定选择一条较短线路进行锻炼,请计算说明他应该选择线路①还是线路②?第4题图【推荐区域:安徽江西河南甘肃】【参考答案】解:(1)如解图,过点D作DF⊥AB于点F.第4题解图由题意可知,AB∥CD,BC⊥AB,∴四边形BCDF是矩形,且BC=10,CD=14.∴DF=BC=10,在Rt△ADF中,∠DAF=45°,∴AD≈14(千米),答:AD的长度约为14千米;(2)由题意可知,EA⊥AB,∠ABE=90°-60°=30°,∵AF=DF=10,BF=CD=14,∴AB=AF+BF=10+14=24,∴在Rt△ABE中,AE AB BE=2AE线路①:AD+CD+BC≈38.1(千米),线路②:AE+BE41.52(千米),∵38.1<41.52,∴小明应选择线路①.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5.(2023南充23题)某工厂计划从A ,B 两种产品中选择一种生产并销售,每日产销x 件,已知A 产品成本价m 元/件(m 为常数,且4≤m ≤6),售价8元/件,每日最多产销500件,同时每日共支付专利费30元;B 产品成本价12元/件,售价20元/件,每日最多产销300件,同时每日支付专利费y 元,y (元)与每日产销x (件)满足关系式201.080x y +=.(1)若产销A ,B 两种产品的日利润分别为1w 元,2w 元,请分别写出1w ,2w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2)分别求出产销A ,B 两种产品的最大日利润;(A 产品的最大日利润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3)为获得最大日利润,该工厂应该选择产销哪种产品?并说明理由.[利润=(售价一成本)×产销数量一专利费]【推荐区域:安徽河北云南江西】【参考答案】解:(1)根据题意,得30)8(1--=x m w ,0≤x ≤500.)01.080()1220(22x x w +--=80801.02-+-=x x ,0≤x ≤300;(2)∵8-m >0,∴1w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又0≤x ≤500,∴当x =500时,1w 的值最大,39705001+-=m w 最大.1520)400(01.080801.0222+--=-+-=x x x w .∵-0.01<0,对称轴为直线x =400,当0≤x ≤300时,2w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300时,2w 最大=-0.01×(300-400)2+1 520=1 420(元).(3)①若最大1w =最大2w ,即-500m +3970=1420,解得m =5.1;②若最大1w >最大2w ,即-500m +3970>1 420,解得m <5.1;③若最大1w <最大2w ,即-500m +3 970<1420,解得m >5.1.又∵4≤m ≤6,∴综上可得,为获得最大日利润:当m =5.1时,选择A ,B 产品产销均可;当4≤m <5.1时,选择A 种产晶产销;当5.1<m ≤6时,选择B 种产品产销.二次函数性质综合题6.(2023遂宁25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抛物线c bx x y ++=241经过点O (0,0),对称轴过点B (2,0),直线l 过点C (2,-2)且垂直于y 轴.过点B 的直线1l 交抛物线于点M ,N ,交直线l 于点Q ,其中点M ,Q 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左侧.(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当BM :MQ =3:5时,求点N 的坐标;(3)如图2,当点Q 恰好在y 轴上时,P 为直线1l 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PQ ,PO ,其中PO 交1l 于点E ,设△OQE 的面积为1S ,△PQE 的面积为2S ,求12S S 的最大值.第6题图【推荐区域:安徽陕西】【参考答案】解:(1)由题意得0b 2124c =ìïïí-=ï´ïî,,解得01c b =ìí=-î,,∴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214x -x ;(2)如解图,过点M ,Q 作MD ⊥x 轴,QH ⊥x 轴分别于点D ,H ,第6题解图∴DM ∥HQ ,∴△BDM ∽△BHQ ,∴BM BQ =DM HQ ,∴38=2DM ,∴DM =34,∴点M 的纵坐标为-34,代入y =34x 2-x 中,解得x M =1或x M =3,∵点M 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左侧,∴x M =1,∴点M (1,-34),设直线BM 的解析式为y =kx +b 1,将点M (1,-34)和点B (2,0)代入,得113=402k b k b ì-+ïíï=+î,,解得13=432k b ìïïíï=-ïî,,∴直线BM 的解析式为y =2343-x ,联立2143342y x x y x ì=-ïïíï=-ïî,,解得134x y =ìïí=-ïî,或63x y =ìí=î,,∵点N 在对称轴的右侧,∴点N (6,3);(3)由题意可知,点Q 的坐标为(0,-2),设点P (m ,14m 2-m ),由题意得直线y OP =(14m -1)x ,直线l 1的解析式为y BQ =x -2,联立1(1)42y m x y x ì=-ïíï=-î,,∴点E 的横坐标为x E =88m -,∴S 1=21OQ ·x E =21×2×m -88=m-88,S 2=21OQ ·(P E x x -)=21×2(m -m-88)=m m m ---8882,∴22188888S m m m S m ---=-=1812-+-m m =1)4812+--m (,∵81-<0,∴当m =4时,12S 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12S S 的最大值为1.。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三)网格作图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三)网格作图题(含答案)

专题复习(三)网格作图题1.拟)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给出了格点四边形ABCD(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按要求画出四边形AB1C1D1和四边形AB2C2D2.(1)以A为旋转中心,将四边形ABCD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四边形AB1C1D1;(2)以A为位似中心,将四边形ABCD作位似变换,且放大到原来的两倍,得到四边形AB2C2D2.解:(1)如图,四边形AB1C1D1为所作.(2)如图,四边形AB2C2D2为所作.2.二模)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B的坐标为(1,0).(1)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写出B1点的坐标;(2)画出将△ABC绕原点O按逆时针旋转90°所得的△A2B2C2,写出B2点的坐标.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ABC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B1点的坐标是(1,0).(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ABC绕原点O按逆时针旋转90°的三角形,B2点的坐标是(0,1).3.模)如图,已知A(2,3),B(1,1),C(4,1)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三点.(1)请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画出△A1B1C1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A2B2C2;(3)若△ABC中有一点P坐标为(x,y),请直接写出经过以上变换后△A2B2C2中点P的对应点P2的坐标.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3)根据题意,可得P的对应点P2的坐标为(-x,y-3).4.拟)如图,在9×7的小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A,B,C在网格的格点上.将△ABC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A′B′C′.再将△ABC按一定规律依次旋转:第1次,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A1BC1;第2次,将△A1BC1绕点A1顺时针旋转90°得到△A1B1C2;第3次,将△A1B1C2绕点C2顺时针旋转90°得到△A2B2C2;第4次,将△A2B2C2绕点B2顺时针旋转90°得到△A3B2C3,依次旋转下去.(1)在网格中画出△A′B′C′和△A2B2C2;(2)请直接写出至少在第几次旋转后所得的三角形刚好为△A′B′C′.解:(1)△A′B′C′和△A2B2C2的图象如图所示.(2)通过画图可知,△ABC至少在第8次旋转后得到△A′B′C′.5.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和点O都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1)将△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A1B1C1,请画出△A1B1C1;(2)请画出△A2B2C2,使△A2B2C2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3)在(1)、(2)中所得到的△A1B1C1与△A2B2C2成轴对称吗?若成轴对称,请画出对称轴;若不成轴对称,请说明理由.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3)如图所示,△A1B1C1与△A2B2C2成轴对称,直线a,b即为所求.6.级二模)如图所示,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顶点A ,B ,C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将△ABC 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A 1B 1C 1,然后将△A 1B 1C 1绕点C 1顺时针旋转90°得到△A 2B 2C 1.(1)在网格中画出△A 1B 1C 1和△A 2B 2C 1;(2)计算线段AC 在变换到A 2C 1的过程中扫过区域的面积.(重叠部分不重复计算)解:(1)如图,△A 1B 1C 1和△A 2B 2C 1为所作.(2)线段AC 在变换到A 2C 1的过程中扫过区域的面积S =2×2+90·π·(22)2360=4+2π.7.如图,△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1),B(4,2),C(3,4).(1)请画出将△ABC 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图形△A 1B 1C 1;(2)请画出△ABC 关于原点O 成中心对称的图形△A 2B 2C 2;(3)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PA +PB 的值最小,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找出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A′(1,-1),连接BA′,与x 轴交点即为P.如图所示,点P 坐标为(2,0).8.模拟)如图,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3,3),B(-1,0),C(4,0).(1)经过平移,可使△ABC 的顶点A 与坐标原点O 重合,请直接写出此时点C 的对应点C 1坐标;(不必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2)将△A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C′,画出△A′BC′并写出A′点的坐标;(3)以点A 为位似中心放大△ABC ,得到△AB 2C 2,使放大前后的面积之比为1∶4,请你在网格内画出△AB 2C 2.解:(1)∵经过平移,可使△ABC的顶点A与坐标原点O重合,∴A点向下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故C1坐标为(1,-3).(2)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A′点的坐标为(-4,4).(3)如图所示,△AB2C2即为所示.。

2022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专项33网格问题

2022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专项33网格问题

2022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专项33网格问题专题33:网格问题一、选择题1. (2020宁夏区3分)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那么下列选项中最接近那个几何体的侧面积的是【】A.24.0 B.62.8 C.74.2 D.113.0【答案】B。

【考点】网格问题,圆锥的运算,由三视图判定几何体,勾股定理。

【分析】由题意和图形可知,几何体是圆锥,底面半径为4,依照勾股定理可得母线长为5。

则侧面积为πrl=π×4×5=20π≈62.8。

故选B。

2. (2020湖北孝感3分)如图,△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二象限内,顶点A的坐标是(-2,3),先把△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再作△A1B1C1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A2B2C2,则顶点A2的坐标是【】A.(-3,2) B.(2,-3) C.(1,-2) D.(3,-1)【答案】B。

【考点】坐标与图形的对称和平移变化。

【分析】∵将△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A1B1C1,∴A1的横坐标为-2+4=2;纵坐标不变为3;∵把△A1B1C1以x轴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图形△A2B2C2,∴A2的横坐标为2,纵坐标为-3。

∴点A2的坐标是(2,-3)。

故选B。

3. (2020湖北荆门3分)下列4×4的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与△ABC相似的三角形所在的网格图形是【】A.B.C.D.4. (2020山东聊城3分)如图,在方格纸中,△ABC通过变换得到△DEF,正确的变换是【】A.把△ABC绕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下平移2格B .把△ABC 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下平移5格C .把△ABC 向下平移4格,再绕点C 逆时针方向旋转180°D .把△ABC 向下平移5格,再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180°【答案】B 。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38课 网格型问题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38课 网格型问题

点评:(1)本题给出一段资料,提供网格作为探索问题的工具,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
线、高的性质以及特
较大.
(2)理解λA 的意义,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图象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1)如解图 10,作 BC 边上的中线 AD.∵AC⊥DC,∴λA=CBDD=1.
边上的高和中线,点
D
是垂足,点
E

BC
的中点,规定:λA
=DE.特别地, BE
当点 D,E 重合时,规定:λA=0.另外,对λB,λC 作类似的规定.
(1)如图 38-10②,在△ABC 中,∠C=90°,∠A=30°,求λA,λC;
(2)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 1 的 4×4 的方格纸上,画一个△ABC,使其顶点
4aa++kk==30,,解得
a=-1, k=4,
∴y=-(x-2)2+4=-x2+4x.
向右平移 1 个单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可得到另一条符合题
意的抛物线,
可平移 6 次,
∴一共有 7 条抛物线.
同理: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也有 7 条.
∴满足上述条件且对称轴平行于 y 轴的抛物线条数是 7+7=14.故选 C.
名师点拨
与图形变换有关的网格型问题,常常会考查网格中的 画图、图形描述或图形操作、运动轨迹的路径(面积)、以 及利于网格进行图案或方案设计等方面,一般而言,这类 问题常常会以我们学过的平移、旋转与对称的知识为基 础,难度不大,掌握图形变换的本质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预测演练 3-1】 如图 38-8,8×8 方格纸上的两条对称轴 EF ,MN 交于中心点 O,对△ABC 分别作下列变换:①先以点 A 为中心顺时针 方向旋转 90°,再向右平移 4 格,向上平移 4 格; ②先以点 O 为中心 作中心对称图形,再以点 A 的对应点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 90°;③ 先以直线 MN 为轴作轴对称图形,再向上平移 4 格,再以点 A 的对应 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 90°.其中能将△ABC 变换成△PQR 的是

中考数学复习:网格型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网格型问题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分考点解析汇编网格型问题一、选择题1. (2011•台湾20,4分)如图为一张方格纸,纸上有一灰色三角形,其顶点均位于某两网格线的交点上,若灰色三角形面积为421平方公分,则此方格纸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公分( )A 、11B 、12C 、13D 、14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网格型。

分析:可设方格纸的边长是x ,灰色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方格纸的面积减去周围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列出方程可求解.解答:解:方格纸的边长是x ,21x2﹣21•x•21x ﹣21•21x•43x ﹣21•x•41x=421x2=12.所以方格纸的面积是12,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识图能力,关键看到灰色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正方形方格纸的面积减去周围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得解.2. (2011湖北潜江,7,3分)如图,在6×6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中A 、B 、C 为格点.作△ABC 的外接圆⊙O,则弧AC 的长等于( )A .π43B .π45C .π23D .π25考点:弧长的计算;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圆周角定理。

专题:网格型。

分析:求弧AC 的长,关键是求弧所对的圆心角,弧所在圆的半径,连接OC ,由图形可知OA⊥OC,即∠AOC=90°,由勾股定理求OA ,利用弧长公式求解.解答:解:连接OC ,由图形可知OA⊥OC,即∠AOC=90°,由勾股定理,得OA =2212+=5,∴弧AC 的长=180590⨯⨯π=25π.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弧长公式的运用.关键是熟悉公式:扇形的弧长=180rn ∙∙π.3. (2011•西宁)如图,△DEF 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ABC( )A 、把△DEF 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B 、把△DEF 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C 、把△DEF 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D 、把△DEF 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考点:平移的性质。

初中网格中的数学问题赏析

初中网格中的数学问题赏析

初中网格中的数学问题赏析在正方形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相等的,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我们把以格点的连线为边的图形叫格点图形.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卷中频频出现这类与格点有关的数学问题,由于这类与网格有关的中考题大部分具有开放性,设计又新颖,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故很受命题者的青睐.但课本、作业本中这类问题的例题和习题却并不多见,在此,特作梳理,与大家一起赏析.一、网格中的三角形1. (2010·湖南)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A. 6 B. 7 C. 8 D. 9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两种情况讨论(如下图):① AB为等腰△ABC 底边,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② 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故选C.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实际条件的图形,再利用数学知识来求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很重要的解题思想.本题是利用网格提供的相等线段来构图.2. 在如图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A、B是方格纸中的两个格点(即正方形的顶点),在这个5×5的方格纸中,找出格点C使△ABC 的面积为2个平方单位,则满足条件的格点C的个数是().A. 5B. 4C. 3D. 2分析 A、B两点的垂直距离为2,那么,只要保证水平距离为2即可使△ABC的面积为2个平方单位;A、B两点的水平距离为1,那么,只要保证垂直距离为4,即可使△ABC的面积为2个平方单位.符合条件的点坐标分别为:C(3,1),C(0,3),C(4,3),C(1,5).本题考查三角形面积的求法,注意分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两种情况,数学分类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二、网格与三角函数1. (2010·贵州)在正方形网格中,△ABC的位置如图所示,则cos∠B的值为 .分析过点C向上作垂线与AB相交于点D,则∠B是Rt△BCD的一个内角,邻边和斜边均由图可知,所以很容易求出cos∠B的值.或是过点A作垂线交BC的延长线于D,也可求出.本题主要考查了余弦函数的定义,正确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是利用网格提供的垂线,构建直角三角形.2. (2010·四川)如图,∠D的正切值等于 .分析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以把求三角函数的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边的比的问题.先利用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得出∠D=∠A,然后利用正切等于对边比上邻边即可求出.本题考查圆周角的性质及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等于对边比斜边;余弦等于邻边比斜边;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从网格中很容易找到相关的直角三角形.三、网格与面积1. (2006·苏州)如图,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都在网格点上,其中A点坐标为(2,-1),则△ABC的面积为平方单位.分析根据图形,可以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是(2,-1).分别过A、B、C三点作垂线,形成一个大矩形,求出大矩形的面积,用大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剩余的面积即为△ABC的面积.此类题要求学生要能够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转化为规则图形的面积.有关面积的割补法是解决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常用方法.本题充分利用网格的特点,构建规则图形.2. (2009·吉林)如图,小正方形边长为1,连接小正方形的三个顶点,可得△ABC,则AC边上的高是 .分析先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得到△ABC的面积,△ABC的面积又等于AC乘以AC边上的高的一半,按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出方程即可得出AC边上的高.四、网格与相似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和△DEF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1)?摇判断△ABC和△DEF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2)?摇P,P,P,P,P,D,F是△DEF边上的7个格点,请在这7个格点中选取3个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使构成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要求写出2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并在图中连结相应线段,不必说明理由).分析答案为:△DPP、△DPP、△DPP.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构图能力和对三角形相似判定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观察力有一定的挑战性.网格中的相等线段以及相等的角对构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五、网格与圆1. (2010· 河北)如图,在5×5正方形网格中,一条圆弧经过A、B、C三点,那么这条圆弧所在圆的圆心是 .分析连接BC,弦AB、BC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圆心.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垂径定理的理解,和残圆确定圆心的方法.本题是由网格特点直接看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 (2010·江苏).如图,在4×4的方格纸中(共有16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分别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扇形OAB的弧长等于(结果保留根号及π).分析连接AB、AC,分别作它们的垂直平分线,两线交点即为圆心.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圆的半径,由图可知扇形OAB圆心角为90°,利用弧长公式即可求出弧长.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弧长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地求出扇形的圆心角及半径.3. 如图所示,△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3)、B(-2,-2)、C(4,-2),则△ABC外接圆半径的长度为 .分析先求出线段AB、 AC、 BC的长度,再利用余弦定理求角A的余弦值,从而得到角A的正弦值.再利用正弦定理,即可求得直径.半径为2.连接OC因为C(4,-2),利用勾股定理得半径的长等于根号下,等于,化简为2.六、网格中的运动(2010·江苏)如图在网格图中,⊙A的半径为2个单位长度,⊙B的半径为1个单位长度,要使运动的⊙B与静止的⊙A相内切,应将⊙B由图示位置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分析⊙B与⊙A可以在右边相内切,也可以在左边相内切.当⊙B与⊙A在右边相内切,移动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当⊙B与⊙A在左边相内切,移动距离为6个单位长度.故答案为:4或6.本题主要通过圆的移动来考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题目中小圆向左移动,通过观察,可知两圆内切的两种情况,分别求出移动的距离.七、网格与图形的变换1. (2010·辽宁)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以直线BC为对称轴作△ABC的轴对称图形,得到△ABC,再将△ABC绕着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C,请依此画出△ABC、△ABC;(2)求线段BC旋转到BC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计算结果用π表示);(3)求点C旋转过程所经过的路径长.分析(1)根据对称的性质,画出图形;(2)BC旋转到BC的过程中,旋转角为90°,半径为4,由弧长公式计算即可.所以B点所经过的路线长度是2π.本题考查了学生画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以及弧长公式的应用的能力.2. (2010·湖北)如图,在方格纸上△DEF是由△ABC绕定点P顺时针旋转得到的.如果用(2,1)表示方格纸上A点的位置,(1,2)表示B点的位置,那么点P的位置为().A. (5,2)B. (2,5)C. (2,1)D. (1,2)分析连接AD、CF,再做这两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就是点P.根据点A、点B 的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写出点P的坐标.此题属于中等难度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旋转及其相关的性质,旋转的中心在连接对应点的垂直平分线上,做出两条垂直平分线,它们的交点就是旋转的中心点.3. (2010· 甘肃)如图均为7×6的正方形网格,点A、B、C在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中确定格点D,并画出一个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为轴对称图形;(2)在图中确定格点E,并画出一个以A、B、C、E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为中心对称图形.分析第(1)题可以将点A向下平移四格得到点D,或是将点A向右平移两格得到点D.第(2)题可以将点A向右平移一格得到点E,两题方法均不唯一,此题比较灵活地考查了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对称性,是道好题.八、网格与概率一只蚂蚁在如图所示的图案内任意爬动一段时间后停下,蚂蚁停在阴影内的概率为 .分析先确定黑色区域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此比值即为所求的概率.本题主要考查几何概率的求法:首先根据题意将代数关系用面积表示出来,一般用阴影区域表示所求事件(A);然后计算阴影区域的面积在总面积中占的比例,这个比例即事件(A)发生的概率.网格对化不规则图形为规则图形提供了帮助,方便学生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九、网格与规律(2006·温州)在边长为l的正方形网格中,按下列方式得到“L”形图形,第1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8,第2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第三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则第n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 .分析第1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8=4+4,第2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12=4+2×4,第3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16=4+3×4,……,第n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4+n×4,即4n+4.本题也可以这样来分析:平移“L”形的上面和右下的两边,第1个“L”形图形周长变成一个正方形周长加上4,即4+4,第2个“L”形图形周长为4+2×4,第3个“L”形图形周长为4+3×4,第n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4+n×4.用整式描述几何图形的规律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经常出现,这类题目把几何和整式结合起来考查,使试题难度增大.它既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又考查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网格中的数学问题,往往是把网格的特点与数学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网格可以提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垂线、平行线、化不规则图形为规则图形等.还能够很方便地进行图形的翻折、平移、旋转等.同学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既要有札实的数学基础,灵活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还要注意结合网格的特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中考复习数学 网格作图与相关计算问题

中考复习数学    网格作图与相关计算问题
中考复习
网格作图与相关计算问题
D C
A
O
B
O
归纳总结
考题再现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一个单位长度,在平 面直角坐标系△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1,-1),B(2,-5),C(5,-4), (1)将△ABC先向左平移6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A1B1C1, 画出两次平移后的△A1B1C1,并写出点A1的坐标; (2)画出△A1B1C1绕点C1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2B2C1,并写出点A2坐 标; (3)在(2)的条件下,求点A1旋转到点A2的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长(结果保 留π).
求点B在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长。(结果保留π)
O
x
考题再现
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一个单位长 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A(3,1),B(4, 4),C(2, 4). (1)请画出△ABC 向下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A1B1C1,直 接写出点B1的坐标 (2)请画出△ABC 绕点O逆时针旋转 90°后的△A2B2C2. (3)在(2)的条件下,求点C经过的路径长.(结果保留π).
y
O
x A
C B
考题再现
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一个单位长度,在平 面直角坐标系中, △ABC 的三个顶点 A(5,2)、B(5,5)、c(1,1)均在 格点上. (1)将△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得到△A1B1C1,并写出点A1的坐标; (2)画出△A1B1C1绕点C1顺时针旋转 90°后得到的△A₂B2C2,并写出点 A2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求△A1B1C1在旋转过程中扫过的面积(结果保留π).
y
C

一文搞定初中数学网格问题

一文搞定初中数学网格问题

一、网格题型在中考数学中的10大考点梳理网格问题,近年来在一些省市的中考试卷中频频出现,这类问题虽然出现在小网格中,却隐藏着大智慧,从中可以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笔者以中考试题为例,说明小网格中的大智慧.一、正方形网格(一)全网格形全网格形是指有完整的网格的题型.1.网格中求坐标例1:如图1,在一单位为1的方格纸上,△A1A2A3,△A3A4A5,△A5A6A7,…都是斜边在x轴上、斜边长分别为2,4,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A1A2A3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 t(2,0),A2(1,-1),A3(0,0),则依图中所示规律,A2012的坐标为________.分析:由于2012是4的倍数,故A1~A4;A5~A8;…每4个为一组,可见,A2012在x轴上方,横坐标为2,再根据纵坐标变化找到规律即求得纵坐标为1006.答案:(2,1006)2.网格与等腰三角形例2: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 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G的个数是()(A)6(B)7(C)8(D)9分析:有两种情况:①AB为等腰△ABC底边,C在A B的中垂线上,因此,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②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应选C.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实际条件的图形.3.网格与直角三角形例3:如图3,在网格中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若以该三角形一边为公共边画一个新三角形与原来的直角三角形一起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要求新三角形与原来的直角三角形除了有一条公共边外,没有其它的公共点,新三角形的顶点不一定在格点上.那么符合要求的新三角形有()(A)4个(B)6个(C)7个(D)9个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如图4,以原三角形AB边为公共边的三角形有4个,分别如图上D1,D2,D3,D4;以原三角形BC边为公共边的三角形有2个,分别如图上D5,D6;以原三角形AC边为公共边的三角形只有1个,如图上D.符合要求新三角形有7个,选C例4:如图5是5×5的正方形网格,△ABC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像△ABC这样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画与△ABC有一条公共边且全等的格点三角形,这样的格点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_______个.分析:如图6,以BC为公共边可画出△BDC,△BEC,△BFC三个三角形和原三角形全等;以AB为公共边可画出三个三角形△ABC、△ABM、△AB H和原三角形全等,所以可画出6个.5.网格与相似例5:图7所示4×4的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与△ABC相似的三角形所在的网格图形是()[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 XX K]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得BC=,AB,AC;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断△ABC为直角三角形,∠ABC=90°,BC:AB=1:2.在四个图形中,显然答案B中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且两条直角边的比为1:2,选B.例6:如图8,在3×5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图中点A到P Q的距离A H的长.分析:连结A P,AQ组成一个三角形.你可以用长方形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求得[来源学科网]出△A P Q的面积,而S△A P Q=12P Q×A H,P Q的长用勾股定理计算,求得答案为755.7.网格中求三角函数[来源:Z xx k.C o m]例7:如图9,在正方形网格中有△ABC,则s i n∠ABC的值等于()(A)31010(B)1010(C)13(D)10分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分别算出AB、BC、AC的长度,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ACB=90°,最后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s i n∠ABC的值,选B.8.网格与圆例8:如图10,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的网格中,半径为1的⊙O 的圆心O 在格点上,点A 、B 、C 、E 也都在格点上,CB 与⊙O 相交于点D ,连结ED ,则∠AED 的正切值等于_______.分析:本题是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圆周角的运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把求∠AED 的正切值转化成求∠ACB 的正切值.tan ∠AED =tan ∠ABC =12AC AB .(二)局部网格形局部网格形指是网格图案的一部分,需要通过添线补全网格的题型.例9:如图11(1),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 的度数为()(A )90°(B )60°(C )45°(D )30°分析:先把局部网格补全成如图11(2)所示,易见△ACD 与△CBE 全等,可得出AC =BC ,∠ACB =90°,所以∠ABC =45°.选C .二、长方形网格例10:如图12,在长方形网格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长为2,宽为1,A、B两点在网格格点上,若点C也在网格格点上,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2,则满足条件的点C 个数是()(A)2(B)3(C)4(D)5[来源学科网]分析:底和高分别是4和1的有两个,底和高分别是2和2的有两个,选C.二、中考网格型试题赏析近几年中考中,网格型试题可谓大放异彩,这类试题构思精巧、形式活泼,能很好地考查图形变换、勾股定理、相似等数学知识,体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当网格作为背景与双曲线、抛物线、圆、三角形结合时,更会出现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思路、方法,使我们在解题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本文撷取其中的几例进行解析,供参考.一、网格与双曲线结合例1:在边长为1的4×4方格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1),在第一象限内画出反比例函数16y x =、6y x =、4y x=的图象,它们分别经过方格中的一个格点、二个格点、三个格点;在边长为1的10×10方格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在第一象限内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使它们经过方格中的三个或四个格点,则最多可画出()条.(A )12(B )13(C )25(D )50分析:易知系数k 为合数,且能分解成两个均不超过10的正整数的乘积的形式.如4=1×4=2×2,则反比例函数4y x=的图象经过以下3个格点:(1,4),(2,2),(4,1).6=1×6=2×3,则反比例函数6y x =的图象经过以下4个格点:(1,6),(2,3),(3,2),(6,1).经过尝试,符合条件的k 值共有13个,分别为:4,6,8,9,10,12,16,18,20,24,30,36,40.所以,经过方格中的三个或四个格点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最多可以画出13条.故选B .二、网格与抛物线结合例2:已知图3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请你在图中任意画一条抛物线,问所画的抛物线最多能经过81个格点中的多少个?()(A )6(B )7(C )8(D )9分析:我们先解决如下问题:对于抛物线y =ax 2+bx +c ,当a 、b 、c 满足什么条件时,当x 取任意整数时,函数值y 都是整数?(为叙述方便,不妨假设抛物线开口向上.)当x =0时,y =c ;当x =l 时,y =a +b +c .∴c 为整数,a +b +c 为整数,∴a +b 必为整数,又∵当x =2时,y =4a +2b +c =2a +2(a +b )+c 是整数,∴2a 必为整数,∴a 应为12的整数倍,即a =12,1,32,2,…从对称的角度考虑,建立如图4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1)若抛物线的顶点在格点上,要使抛物线尽可能多地经过格点,显然应使抛物线过原点.所画抛物线y =ax 2(n =12,1,32,2,…)最多能经过5个格点.(2)若抛物线的顶点不在格点上,要使抛物线尽可能多地经过格点,显然应使抛物线),=ax 2+bx +c 过原点和(1,0).所画抛物线y =ax (x -1)(a =12,1,32,2,…)最多能经过8个格点.此时a =12,这8个格点分别为:(-3,6),(-2,3),(-1,1),(0,0),(1,0),(2,1),(3,3),(4,6).[来源学&科&网Z&X &X &K]综上所述,抛物线最多能经过81个格点中的8个,故选C .三、网格与圆结合例3:请你在12×12的网格图形中任意画一个圆,则所画的圆最多能经过169个格点中的____个格点.分析:从对称的角度考虑,建立如图5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1)如图5,若圆心在格点上,要使圆尽可能多地经过格点,显然应使圆心过原点,所画圆最多能经过12个格点,此时圆的半径为5.这12个格点分别为:(0,5),(3,4),(4,3),(5,0),[来源学§科§网](4,-3),(3,-4),(0,-5),(-3,-4),(-4,-3),(-5,0),(-4,3),(-3,4).(2)如图6,若圆心不在格点上,要使圆尽可能多地经过格点,显然应使圆心过(12,12),所画圆最多能经过16个格点,此时圆的半径为2,这16个格点分别为:(2,6),(4,5),(5,4),(6,2),(6,-1),(5,-3),(4,-4),(2,-5),(-1,-5),(-3,-4),(-4,-3),(-5,-1),(-5,2),(-4,4),(-3,5),(-1,6).综上所述,所画的圆最多能经过169个格点中的16个格点.四、网格与三角形结合例4:如图7,将△ABC 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网格中,点A 、B 、C 均落在格点上.(1)△ABC 的面积等于____;(2)若四边形DEF G 是△ABC 中所能包含的面积最大的正方形,请你在如图7所示的网格中,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该正方形,并简要说明画图的方法.分析:(1)S △ABC =12×4×3=6;(2)如果正方形的一边落在三角形的一边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上,则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是最大的.如图8,在△ABC 中,AB =c ,AB 边上的高CN =h c ,△ABC 的面积为S ,正方形的一边DE 落在AB 上,其余两个顶点F 、G 分别在BC 、AC 上.设正方形DEF G 的边长是x.所以,图8中正方形一边落在AB 边上,另两个顶点落在其他两边上时,121212744x ==+;图8中正方形一边落在BC边上,另两个顶点落在其他两边上时,图8中正方形一边落在AC 边上,另两个顶点落在其他两边上时,[来源学科网Z|X X|K]∴当正方形一边落在BC边上时,正方形DEF G的面积最大.画法一:如图9,在AB上任取一点P,作P Q⊥BC于点Q,以P Q为一边在△ABC内部画正方形P QMN;作射线BN交AC于点D,过点D作D G⊥BC于点G,作DE⊥D G交AB 于点E,过点E作EF⊥BC于点F,则四边形DEF G即为所求.证明:由画图过程易得四边形DEF G为矩形,∵D G⊥BC,NM⊥BC,∴D G//NM,画法二:如图10,取格点P,连结P C,过点A画P C的平行线,与BC交于点Q,连结P Q 与AC相交得点D;过点D画CB的平行线,与AB相交得点E,分别过点D、E画P C的平行线,与CB相交得点G、F,则四边形DEF G即为所求.证明:由画图过程易得四边形DEF G为平行四边形,[来源学科网]由格点P的位置易判断P C=CB,且P C⊥CB,∴D G⊥CB,∴平行四边形DEF G为矩形。

部编数学九年级下册专题14网格中画相似(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九年级下册专题14网格中画相似(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14 网格中画相似1.如图,大小为4×4的正方形方格中,能作出与△ABC 相似的格点三角形(顶点都在正方形的顶点上),其中最小的一个面积是______.【答案】12##0.5【点睛】本题考查作图﹣相似变换,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图①,图②,图③均是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下列要求作图.(不写作法,保留画图痕迹)(1)在图①中,在BC 上画一点D ,使ABD ACD S S =V V ;(2)在图②中,在BC 上画一点E ,使ABE S V :2ACE S =V :3;(3)在图③中,在ABC 内画一点F ,使ACF S △:ABF S △:2BCF S =V :3:3.(2)在图②中,点E 即为所求;点C 下移三个单位得到点连接MN ,得到CME ∽△△32CE CM BE BN ==∴,∴ABE S V :2ACE S =V :3(3)在图③中,点F 即为所求.由图可知,6AC =,AB =12ABC S =∴△,∵ACF S △:ABF S △:BCF S =V 21238ACF S =´=∴△,ABF S =△【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三角形相似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3.(1)如图,4×4的正方形方格中,△ABC 的顶点A 、B 、C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请在图中画一个△A1B1C1,使△A1B1C1∽△ABC(相似比不为1),且点A1、B1、C1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并将此三角形涂上阴影(2)按要求作图,不要求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我们知道,三角形具有性质: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同一点,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事实上,三角形还具有性质: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请运用上述性质,只用直尺(不带刻度)作图.①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CD的中点,作BC的中点F.②如图2,在由小正方形组成的4×3的网格中,△ABC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作△ABC的高AH(2)①如图1,点F 为所作;理由:因为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同一点,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 是BD 的中点,∵E 是CD 的中点,根据三条中线交于同一点,连接BE 交AC 于P ,则点P 为三条中线的交点,作射线DP 交DP 于点F ,则点F 为BC 的中点;②如图2,找到格点D ,过A 点作AD 垂直AB ,再平移DA 得到CE ,则CE ⊥AB ,接着作MN 垂直AC ,平移MN 得到BF ,则BF ⊥AC ,BF 与CE 的交点O 为△ABC 的垂心,所以延长AO 交BC 于H ,则AH ⊥BC ,AH 为所作.理由:∵ABG DAKV V ≌∴GAB ADKÐ=Ð90GAB DAK ADK DAK \Ð+Ð=Ð+Ð=°∴90BAD Ð=°∴BA AD^平移AD 至CJ ,并延长,交AB 于点E ,∴CE AB^同理作出BF AC ^,,BF CE 交于点O根据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同一点,延长AO 交BC 于点H ,则AH 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了画相似三角形: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作为作图的依据.比较简单的是把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的缩小或放大一定的比例即可得到对应的相似图形,也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4.在4*4的方格中,ABC V 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1)在图1中画出与ABC V 成轴对称且与ABC V 有公共边的格点三角形(画出一个即可);(2)将图2中画一个与ABC V 相似的三角形.【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选取AC 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即可;(2)保证每条边方向一致,且边长减小为原来的一半作图即可.【详解】(1)解:如下图所示,AB C ¢V 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答案不唯一)(2)如下图所示,DEF V 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作图与作相似图形,掌握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性质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ABC D 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三角形(顶点在格点上),请在正方形网格上按下列要求画一个格点三角形与ABC D 相似.(1)在图甲中画△111A B C ,使得△111A B C 的周长是ABC D 的周长的2倍;(2)在图乙中画出△222A B C ,使得△222A B C 的面积是ABC D 的面积的2倍.(1)A B C,即为所求;解:如图所示:△111(2)A B C,即为所求.解:如图所示:△22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变换,正确得出对应三角形的边长是解题关键.6.如图,在8×8的正方形网格中,△ABC是格点三角形,请按以下要求作图.(1)在图1中画出格点△EDP,使得△EDP∽△ABC,且面积比为1;2(2)在图2中将△ABC绕着某格点逆向时针旋转90°得到格点△PFG,其中C与P对应.【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结合位似中心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1)如图,(案不唯一)(2)如图,【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以及旋转变换,根据题意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7.如图,在74´方格纸中,点A,B,C都在格点上(△ABC称为格点三角形,即格点△ABC),用无刻度直尺作图.(1)在图1中的线段AC上找一个点D,使25CD AC=;(2)在图2中作一个格点△CEF,使△CEF与△ABC相似.【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8字形”相似,可得CD:AD=2:3,从而得出点D的位置;(2)根据∠ACB=90°,AC=2BC,即可画出△CEF.【详解】(1)解:如图1所示,点D即为所求,(2)如图2所示,△CEF即为所求,【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在7×6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在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从点A、B、C、D四点中任取三点,两两连接,得到一个三角形,请在所得的所有三角形中,写出互为相似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的相似比.∵AB=2221+=5,AC=∴55225ADBD==,ABCD=∴52 AD AB BDBD CD BC===,∴△ABD∽△DCB,相似比9.如图,在5×5的边长为1小的正方形的网格中,如图1△ABC和△DEF都是格点三角形(即三角形的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判断:△ABC与△DEF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2)在如图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与△DEF相似且面积最大的格点三角形,并直接写出其面积.【答案】(1)相似,见解析(2)图见解析,面积为5【点睛】此题考查了作图—相似变换,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变换的性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0.按要求作图,无需写作法:图①图②(1)如图①,已知∠AOB,OA=OB,点E 在OB 边上,四边形AEBF 是平行四边形,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图中画出∠AOB 的平分线.(2)如图②,在边长为1个单位的方格纸上,有△ABC,请作一个格点△DEF,使它与△ABC相似,但相似比不能为1.Q即为所求\11.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1)在图①中画等腰△ABC ,使得∠CAB =90°;(2)在图②中画等腰△DEF ,使△ABC ∽△DEF :1.10AB =Q ,10AC =,25BC =,5,5,10DE DF EF ===,21AB AC BC DE DF EF \===.\△ABC ∽△DEF ,且相似比为2:1.【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勾股定理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12.图①、图②、图③分别是6×6的正方形网格,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点A 、B 、C 、D 、E 、P 、Q 、M 、N 均在格点上,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在下列网格中按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1)在图①中,画线段AB 的中点F .(2)在图②中,画CDE V 的中位线GH ,点G 、H 分别在线段CD 、CE 上,并直接写出CGH V 与四边形DEHG 的面积比.(3)在图③中,画PQR V ,点R 在格点上,且PQR V 被线段MN 分成的两部分图形的面积比为1:3.【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面积比为1:3(3)见解析【分析】(1)根据网格的特点,找到,A B 之间单元网格的对角线,交AB 于点F ,则点F 即为所求;(2)根据(1)的方法找到,CD CE 的中点,G H ,连接GH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CGH V 与四边形DEHG 的面积比;(3)根据(2)的结论,可知,只要MN 经过PQR V 的中位线,根据R 在网格上,找到符合题意的点R 即可求解.(1)如图①:13.如图,已知ABC V 和点O .(2)用无刻度的直尺,在AC边上画出点P,使23PAPC=(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解:如图,取网格点E、F,连接EF交AC14.如图,ABC V 是格点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1)在图(1)中将ABC V 绕点C 逆时针旋转90°,得到CDE V .(2)在图(2)中找格P ,使以格点P 、C 、B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V 相似,但不全等,请画出一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找到旋转角度、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后可得出各点的对应点,进而顺次连接即可得出答案;(2)可找能使PCB V 是直角三角形且2PB BC =或2PC BC =的P .(1)所作图形如下:(2)【点睛】本题考查旋转作图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明确旋转角度、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是解本题的关键.15.如图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的69´网格,各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ABC 的顶点在格点上,边BC 上的点D 也是一个格点.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在定网格中画图.画图过程用虚线表示,画图结果用实线表示.(1)在图1中,先画出AC 的平行线DE 交AB 边于点E ,可在BC 边上画点F ,使ACF BCA ∽△△;(2)在图2中,先在边AB 找点M ,使△MDC 与△MAC 的面积相等,再在AC 上画点N ,使△CDN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三分之一.【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格点特点画出AC 的平行线即可;根据格点特点作MA ⊥AC ,连接MC ,则△AMC16.如图,在6×7的矩形网格中,我们把顶点都在格点上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点A,B,C 均在格点上,按下面要求画出格点三角形.(1)在图1中,画一个△ABD,使得△ABD与△ABC全等.(2)在图2中,画一个△ACE,使得S△ABC=3S△ACE,且点E不在边BC上.注:图1,图2在答题纸上.【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运用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SSS,在网格上构造△ABD与△ABC全等.(2)△ACE与△ABC共顶点A,因此考虑两个三角形在以A为顶点的高线相等的情况下,构造3CE=BC,从而满足S△ABC=3S△ACE.(1)解:(2)解:【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找到相应的作图依据是解题关键.17.如图,在7×8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B,C都在格点上,用无刻度直尺完成下列作图:(1)在AC上画点E,使AE=3CE;(2)在AB上画点D,使AD=CD;(3)在BC上画点F(不与B重合),使AF^BC.(4)在AB上画点P,使tan13 ACPÐ=.(2)如图,取格点,P Q,连接PQ,交AC于点M,Q=∥,AP CQ AP CQ\APM CQM∽V VAM AP\=1=MC PQ\=AM MCM,连接根据网格的特点作正方形,同理取中点1则DM是AC的垂直平分线,\=.DA DC(3)如图,方法同(2)作正方形BXYC ,作AZ ∥(4)如图,同方法(3)作正方形,作EE AC ¢^,同方法(连接1KK 交EE ¢于点S ,作射线CS 交AB 于点13,44AE AC CE AC ==Q ,1tan 3SE ACP EC \Ð==.【点睛】本题考查了网格中无刻度直尺作图,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确定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在6×10的方格纸ABCD中有一个格点△EFG,请按要求画线段.(1)在图1中,过点O画一条格点线段PQ(端点在格点上),使点P,Q分别落在边AD,BC上,且PQ与FG的一边垂直.(2)在图2中,仅用没有刻度的直尺找出EF上一点M,EG上一点N,连结MN,使△EMN和△EFG的相似比为2:5.(保留作图痕迹)【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找到格点,P Q,画出线段PQ即可(1)如图所示,PQ即为所求,19.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运用无刻度直尺作图(保留作图痕迹)(1)在图1中画出线段AB的中垂线AC CB=.(2)如图2,在线段AB上找出点C,使:1:2\点C 即为所求,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20.如图在5×5的网格中,△ABC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画图过程用虚线表示,画图结果用实线表示)(1)在图1中画出△ABC 的中线AD ;(2)在图2中画线段CE ,点E 在AB 上,使得ACE S V :BCE S V =2:3;(3)在图3中画出△ABC 的外心点O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由题知BO =CO ,取两个格点F 、G 构造CFD BGD △≌△,即可得中点D .(2)由ACE S V :BCE S V =2:3得AE :BE =2∶3,取格点H 、J ,构造△∽△AHE BGE ,且相似比为2∶3,即可得到E 点.(3)由O 为△ABC 的外心知O 为AB 、AC 的中垂线的交点,作出两条中垂线,交点即为O .(1)如图1中,取格点F 、G ,连接FG 交BC 于点D ,线段AD 即为所求.(2)如图2中,取格点H 、J ,连接HJ 交AB 于点E ,线段CE 即为所求.(3)如图3中,取格点K 、L 、M 、N ,连接KL 、MN 交于点O ,则点O 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三角形的面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21.如图,在6×6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点A ,B ,C 均在格点上.请按要求在网格中画图,所画图形的顶点均需在格点上.(1)在图1中以线段AB 为边画一个ABD △,使其与ABC V 相似,但不全等.(2)在图2中画一个EFG V ,使其与ABC V 相似,且面积为8.(2)如图,△EFG 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作图-相似变换,三角形的面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如图,在6×6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均在格点上,按要求完成下列画图(要求:用无刻度的直尺,保留画图痕迹,不要求写出画法).(1)在图①中,在线段AB 上找到一点E ,使AE BE=23;(2)在图②中,画出一个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且cos ∠BAC (3)在图③中,画出一个四边形ACBD ,使其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且邻边之比为12,C 、D 为格点.【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2)V即为所求;如图所示,ABC(3)如图所示即为所求作【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与性质.。

初三数学 格点问题资料

初三数学  格点问题资料

初三数学格点问题一、网格中的图形变换1.如图,正方形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为1,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

(1)以格点为顶点画出三边长分别为23104、、的ABC∆,并求出三角形的面积;(2)画出ABC∆的外接圆的圆心O,并求出这个外接圆的面积。

(π取14.3)二、网格中的计算问题2.图2是由边长为1m的正方形地砖铺设的地面示意图,小明沿图中所示的折线从A→B→C所走的路程为________m.(结果保留根号)图2 图3 图4 图53.如图3,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按下列方式得到“L”形图形.第1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8,第2•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12,则第n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______.4.如图4,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都在网格点上,其中,A点坐标为(2,-1),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平方单位.5.如图,在6×6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中A、B、C为格点.作△ABC的外接圆⊙O,则弧AC的长等于三、网格中的计数问题6.如图6,在长方形网格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长为2,宽为1,A.B两点在网格格点上,若点C也在网格格点上,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2,则满足条件的点C个数是个.第6题第7题第7题A BCC’B’7.如图7,A 、B 、C 三点在正方形网格线的交点处,若将△ACB 绕着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AC ’B ’,则tanB ’的值为8.如第8题图,1∠的正切值等于 。

四、网格中的相似图形1. 如图2,若A 、B 、C 、P 、Q 、甲、乙、丙、丁都是方格纸中的格点,为使△ABC ∽△PQR ,则点R 应是甲、乙、丙、丁四点中的A. 甲B. 乙C. 丙D. 丁2.有一张足够大的网格图,每一小格都是边长为a 正方形,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

网格上有如右图的D C B A ,,,四点,连接AD BC AC AB 、、、。

(1)请问在网格上可以找到几个格点(记这个点为E )使得以点E D A 、、为顶点的ADE ∆与ACD ∆相似;选择其中的一点,来说明ADE ∆与ACD ∆相似。

中考数学网格作图题的命题立意及解答策略

中考数学网格作图题的命题立意及解答策略

中考网格作图题的命题立意及解答策略本文对全国各地中考网格作图问题进行梳理,提炼其命题意图,并归纳网格作图问题的解题策略,以期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技能立意,计算作答在格点画图中,以画图技能立意的试题通常都比较基础,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单一,以格点画图为主要考查目标.例1 (2019年哈尔滨中考题)图1、2是两张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线段AC 的两个端点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1中画出以AC 为底边的等腰Rt ABC ∆,点B 在小正方形顶点上;(2)在图2中画出以AC 为腰的等腰ACD ∆,点D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ACD ∆的面积为8.分析第(1)问,要确定格点B 的位置,从“形”的角度出发,点B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和以AC 为直径的圆的交点.从“数”的角度出发,先由勾股定理,可算出AC =,以AC为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AB CB ==,从而可以确定点B 的位置(如图3).第(2)问,“画出AC 为腰的等腰ACD ∆”,既要考虑AC AD =的情况,又要考虑CA CD =的情况,再根据条件“ACD ∆的面积为8”确定点D 的位置(如图4).例2 (2019年长春中考题)图5、图6、图7均是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 B C D E F 均在格点上。

在图5、图6、图7中,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所画图形的顶点均在格点上,不要求写出画法.(1)在图5中以线段AB 为边画一个ABM ∆,使其面积为6;(2)在图6中以线段CD 为边画一个CDN ∆,使其面积为6;(3)在图7中以线段EF 为边画一个四边形EFGH ,使其面积为9,且90EFG ∠=︒.分析 第(1)问,已知3AB =,要使ABM ∆面积为6,只要以AB 为底,高为4即可,则M 是直线d 上任意一格点,如图8(答案不唯一).第(2)问,CD 竖向距离为3,可视为以水平方向为底,竖直方向为高的三角形的一边,高为3,当底为4时,面积就为6,如图9(答案不唯一).第(3)问,我们知道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面积为9,但EF 不是网格上的边,我们可用割补法来得到我们想要的图形,如图10示,FGI FEJ S S ∆∆=,则9EFGH JFIH S S ==四边形四边形. 解题策略 在网格中作图,最基本、最常规的问题就是利用正方形网格的边长为1,运用勾股定理计算格点线段的长度,或是利用网格线平行或垂直的基本特征画平行线和垂线.本类型常见的问题跟图形的周长、面积联系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要先算出周长、面积,然后利用割补,平移、旋转等手段来解决.二、思维立意,分析推理很多格点作图问题,考查的结果是画图,实际上是以格点为依托,把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合在一起二例3 (2019年嘉兴中考题)在66 的方格纸中,点,,A B C 都在格点上,按要求画.(1)在图11中找一个格点D ,使以点,,,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在图12中仅用无刻度的直尺,把线段AB 三等分(保留画图痕迹,不写画法).分析 第(1)问,当考虑以BC 为对角线构造平行四边形时,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找到AB 的平行线CM ,AC 的平行线BN ,交点即为点D .或者根据“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找到格点D .(如图13所示,答案不唯一)第(2)问,显然在AB 上不能直接找到三等分点.但我们可以另外找到一条三个单位长度的格点线段BD ,点,E F 为BD 的三等分格点.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只要过点,E F 分别作出AD 的平行线,就能把线段AB 三等分了。

2020中考数学总,网格型问题+图形的变化+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全等三角形

2020中考数学总,网格型问题+图形的变化+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全等三角形

小方格都是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若
抛物线经过图中的三个格点,则以这三个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抛
物线的“内接格点三角形”.以 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
角坐标系,若抛物线与网格对角线 OB 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 3 2,
且这两个交点与抛物线的顶点是抛物线的内接格点三角形的三个顶
C. 3π 2
D. 5π 2
解析:由图知∠ACB=90°,AC=BC,∠A=∠B=45°,
半径为 5,∴A︵C的长=90π× 5= 5π,故选 D.
180
2
答案:D
【预测演练 1-3】 如图 38-4,在长方形网格中,每个小长方形
的长为 2,宽为 1,A,B 两点在网格格点上.若点 C 也在网格
格点上,以 A,B,C 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 2,则满足条件的
选项
B
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较小角的正切恰为1,∴它 2
与△ABC 相似.
答案:B
【预测演练 1-2】 如图 38-3,在 6×6 的方格纸中, 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其中 A,B,C 为 格点.作△ABC 的外接圆⊙O,则A︵C的长等于 ( )
图 38-3
A. 3π 4
B. 5π 4
【精选考题 1】 (2012·湖北咸宁)如图 38-1①,在矩形 MNPQ 中,点 E,F,G,H 分 别在 NP,PQ,QM,MN 上.若∠1=∠2=∠3=∠4,则称四边形 EFGH 为矩形 MNPQ 的反射四边形.图 38-1②,图 38-1③,图 38-1④中,四边形 ABCD 为矩形,且 AB=4,BC=8. 理解与作图: (1)在图 38-1②,图 38-1③中,点 E,F 分别在 BC,CD 边上,试利用正方形网格 在图上作出矩形 ABCD 的反射四边形 EFGH;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网格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网格问题

x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网格问题这类题型的特点:以网格为背景,引出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圆、面积以及图案设计等问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考查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载体,它除了给出图形显性特征,还隐藏了网格所具有的隐含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用好“网格”这个隐含条件。

一、选择题.....1、如图,将三角形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三个顶点的坐标是 ( )A 、(1, 7),(-2, 2),(3, 4)B 、 (1, 7),(-2, 2),(4, 3).C 、 (1, 7),(2, 2),(3, 4).D 、(1, 7),(2,-2),(3, 3).2、如图,已知△ABC 的顶点B 的坐标是(2,1),将△ABC 向左平移两个单位后,点B 平移到B 1,则B 1的坐标是( ).A .(4, 1)B .(0,1)C .(-1,1)D .(1,0)3、如图,方格纸上一圆经过(2 , 5)、(2 , -3)两点,且此两点为圆与方格纸横线的切点,则该圆圆心的坐标为( )A .(2, -1)B .(2, 2)C .(2, 1)D .(3, 1)4、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 、B 两点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位置如图所示,点C 也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且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个平方单位,则点C 的个数为( )A. 3B. 4C. 5D. 6 5、如图,在方格纸中,α、β与γ这三个角的大小关系是( )A. α=β>γB. α<β<γC. α>β>γD. α=β=γ二、填空题1、如图,小正方形边长为1,连接小正方形的三个顶点,可得△ABC ,则AC 边上的高是 .¦Ã¦Â¦Á2、如图所示,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的网格中,半径为1的⊙O 的圆心O 在格点上,则∠AED 的正切值等于 .3、某正方形园地是由边长为1的四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现要在园地上建一个花坛(阴影部分)使花坛面积是园地面积的一半,以下图中设计不合要求....的是 . 4、如图,是一次函数y=kx+b 与反比例函数y=2x 的图像,则关于x 的方程kx+b=2x的解为 . 5、请你在下面3个网格(两相邻格点的距离均为1个单位长度)内,分别设计1个图案,要求:在(1)中所设计的图案是面积等于3的轴对称图形;在(2)中所设计的图案是面积等于23的中心对称图形;在(3)中所设计的图案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并且面积等于33.将你设计的图案用铅笔涂黑.三、解答题 11、如图⑴是某城市三月份1至10日的最低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⑴ 根据图⑴提供的信息,在图⑵中补全直方图;⑵ 这 10大最低气温的众数是℃,最低气温的中位数是______ ℃,最低气温的平均数是_______℃.(1) (2) (3)A DC B12、如图6,已知ABC △:(1) AC 的长等于_______.(2)若将ABC △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A B C '''△,则A 点的对应点A '的坐标是______;(3) 若将AB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 1B 1C 1,则A 点对应点A 1的坐标是_________.13、如图,网格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在△ABC 中,试画出三边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连结的线段),然后探究三条中线位置及其有关线段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结论?请说明理由.14、现将三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透明纸片,分别放在方格纸中,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并且平行四边形纸片的每个顶点与小正方形的顶点重合(如图1、图2、图3).分别在图1、图2、图3中,经过平行四边形纸片的任意一个顶点画一条裁剪线,沿此裁剪线将平行四边形纸片裁成两部分,并把这两部分重新拼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几何图形.要求:(1)在左边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中画一条裁剪线,然后在右边相对应的方格纸中,按实际大小画出所拼成的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2)裁成的两部分在拼成几何图形时要互不重叠且不留空隙;(3)所画出的几何图形的各顶点必须与小正方形的顶点重合.图1 矩形(非正方形)。

网格问题(中考专题复习)

网格问题(中考专题复习)
A. 1 2 2 ; B. 1 ; 4 C. 1 ; 7 D. 1 . 8
பைடு நூலகம்图1
图2
[解析] 题目中的图2是对思维的干扰,如果直接提问“图1中小正方 形的面积是大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问题就变得简单明了.在 图1中可以体会到,小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斜边为3的等腰直角三 9 角形的面积之和,计算得小正方形的面积等于 2 因此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大正方形面积的 1 .选 D. 8
六、利用格点图形探究规律.
【例18】如图,在10×10的正方形网格纸中,线段AB、CD的 长均等于5.则图中到AB和CD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网格点 的个数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D F C G N A E B M
[解析] 从题目的语气看,似乎要画直线AB与 CD 夹角的平分线,但是网格中没有画出直 线AB与CD 的夹角,图形的特殊性就在于 AC//BD,又已知AB=CD,因此四边形ABDC 是等腰梯形,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就是这个 等腰梯形的对称轴.如图,M、N分别为BD、 AC的中点,直线MN上的点到直线AB、CD 的距离相等.恰好点M是格点,以MB为斜边 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3和1,这样,斜 边在直线MN上,直角边为3和1的格点直角三 角形有3个,符合题意的点有4个.选C.
【例19】在边长为l的正方形网格中,按下列方式得到“L”形 图形第1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8,第2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 12, 则第n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_________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图1 图2 [解析] 把图1中“L”形图形的边平移,成为图2中的形状,周长 没有变化,规律尽在不言中.第n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 4(n+1).

初中数学精品试题:网格问题讲义及练习

初中数学精品试题:网格问题讲义及练习

专题2:中考热点之网格问题(1)网格类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热点考题之一.所谓网格,就是由一个简单的正多边形经过图形变换而形成的网状图形.网格的基本几何元素是:点和线.组成网格的每个小正多边形可看作单位图形.常见的单位图形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本节主要研究单位图形为正方形的网格.例:问题呈现:如图1,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连接格点D,N和E,C,DN 和EC相交于点P,求tan∠CPN的值.方法归纳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我们往往需要找出(或构造出)一个直角三角形.观察发现问题中∠CPN不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常常利用网格画平行线等方法解决此类问题,比如连接格点M,N,可得MN∥EC,则∠DNM=∠CPN,连接DM,那么∠CPN就变换到Rt△DMN中.问题解决(1)直接写出图1中tan∠CPN的值为;(2)如图2,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AN与CM相交于点P,求cos∠CPN的值;思维拓展(3)如图3,AB⊥BC,AB=4BC,点M在AB上,且AM=BC,延长CB到N,使BN=2BC,连接AN交CM的延长线于点P,用上述方法构造网格,求∠CPN的度数.分析(1)tan∠CPN=tan∠DNM =DMMN=222=2;(2)过点C作CD∥AN,D为格点,得∠DCM=∠CPN=45°;(3)利用网格及线段间的关系,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来解决.解:(1) (2) (3) 课内练习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以顶点都是格点的正方形ABCD 的边为斜边,向内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使四个直角顶点E ,F ,G ,H 都是格点,且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称为格点弦图.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格点弦图中,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5,此时正方形EFGH 的面积为5.问:当格点弦图中的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5时,正方形EFGH 的面积的所有可能值是__ ___(不包括5). MPB C NAE图3作业题1.下列4⨯4的正方形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与如图中△ABC相似的三角形所在的网格图是()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4 (,)3A m m-绕坐标原点O顺时针旋转90°后,恰好落在右图中阴影区域(包括边界)内,求m的取值范围是.3.定义:我们知道,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这个四边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如果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不全等...) ,我们就把这条对角线叫做这个四边形的“相似对角线”.(1)如图1,已知Rt△ABC在正方形网格中,请你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网格中找到一格点D,使四边形ABCD是以AC为“相似对角线”的四边形(找出2个即可);(2)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C=80°,∠ADC=140°,对角线BD平分∠ABC.求证:BD是四边形ABCD的“相似对角线”;(3)如图3,已知FH是四边形EFGH的“相似对角线”,点E与点H为对应点,∠EFH=∠HFG=30°,连接EG,若△EFG的面积为23,求FH的长.。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运用网格正方形解题举例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运用网格正方形解题举例

运用网格正方形解题举例把正方形均匀地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方格,从而形成“网格正方形”,同学们对于这种图形都很熟悉,在数学学习中,正方形网格能发挥很大的作用,现举例如下:一、比较大小例1 比较+2+与6的大小.解析如图1,由数字6想到可以构造出边长为6的正方形,并分成网格状.由勾股定理找出线段根据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B+BC+CD>6,即+2+>6.点评,从数字的特征(含根号的无理数)联想到与这些数字相关的图形——直角三角形,这样来构造方网格,促使数向形转化.二、设计方案例一块正方形草地,要在上面修建两条交叉的小路,使得两条小路将草地分成的四部分面积相等,你有多少种方法?解析一般同学都能想到过正方形的对称中心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若借用网格正方形,把草地平分成16块均等的小正方形,再作面积等于4的图形,经过旋转或轴对称,便得到形状各异的符合题意的方案(图略).点评用方网格将面积数量化,从定量的角度快速找出各种各样的方案,可有效防止思维定势,从而拓展解题思路,如果借用更密的网格就以得到更多的方案,大家再试试看.三、巧求面积例3 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解析解题的通法是作高,将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再运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求解,但计算量大,由三角形的三边都是无理数,想到构造正方形网格,画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用割补法解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图2,构造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由勾股定理,知点评由“数”建立网格正方形,再通过“形”简捷地解决问题,起到数形结合,互不可分的效果.四、求值例4 计算13+23+33+…+503的值.解析直接计算显然不可取,利用数形结合法——构造正方形网格,可使计算简捷易行.如图3所示的正方形,左上方第一层小网格个数12=13,左上方第一、二层的小网格总个数为点评此处利用网格正方形形象而直观地计算出较为复杂的算式,体现了数与形之间的和谐统一.也印证了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的一句名言:“算术是写下来的图形,几何是画下来的公式”.五、确定直线例5 六个面上分别标有1,1,2,3,3,5六个数字的均匀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5所示,掷这个立方体一次,记朝上一面的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个点的横坐标,朝下一面的数为该点的纵坐标.按照这样的规定,每掷一次该小立方体,就得到平面内一个点的坐标.已知小敏前两次掷得的两个点能确定一条直线L,且这条直线L经过点P(4,7),那么,他第三次掷得点也在直线L上的概率是( ).(A)(B)(C)(D)解析根据图4的表面展开图,想象出立方体模型.易知相对的三组面的数字对应为:表面展开图中左边的1与右边的1对应,由上向下第二个3与5对应,顶上的3与2对应.投掷立方体得到平面内点的坐标有6种可能:(1,1)、(1,1)、(3,5)、(5,3)、(3,2)、(2,3).再看这些点是否在某条直线上,找出直线L是解题的关键.因为P(4,7)在直线L上,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只须再找出另一点即可,建立如图5的网格,把六个点逐一描出,很直观地看出点(1,1)、(2,3)、(3,5)、(4,7)都在同一直线上,即这条直线为L,故第三次掷得的点在直线L上的概率P==,选A.点评此处借用网格正方形描点,可直观看出这些点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避免了繁琐的计算,为准确计算概率扫清了思维障碍.六、妙求角度例6 已知α、β均为锐角,且tanα=,tanβ=,求α+β的度数.解析如果用初中的三角函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比较困难.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构造出∠α,∠β,放置在正方形网格中,并把这两个角集中在一处,找出全等三角形,问题得以解决.如图6 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为1,若∠AB F=α,∠CB F=β,则tan α=,tanβ=,只需求∠4BC的度数即可.点评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结合网格正方形的特征,构造出∠α、∠β,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解题,显得别致而简洁.。

初中数学精品教案: 网格问题

初中数学精品教案: 网格问题

《0101网格问题》微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格点弦图的结构及所含数学知识;2.通过作图和计算设计所要求的格点弦图;3.探寻外正方形边长为x的主要格点弦图,并总结方法.学习重点:探寻外正方形边长为x的主要格点弦图.学习难点:当格点弦图中内正方形是斜方向时,根据外正方形边长求内正方形边长,是本节课难点.学习过程:一、问题背景网格是同学们从小就熟悉的图形,在网格中研究格点图形,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且以网格为背景的试题构思精巧,形式活泼,能很好地考查图形变换、勾股定理、相似等数学知识,体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重要数学思想。

正因如此,近几年高频出现以网格为背景的选择、填空压轴题,这类压轴题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我们以一道中考压轴题为例,一起来探寻网格试题的解题思路,总结解题经验。

二、例题解析(2018·湖州市中考第16题)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以顶点都是格点的正方形ABCD的边为斜边,向内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使四个直角顶点E,F,G,H都是格点,且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称为格点弦图.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格点弦图中,正方形ABCD65EFGH的而积为5.问:当格点弦图中的正方形ABCD65EFGH的面积的所有可能值是(不包括5).1.思路探寻问题1:请仔细审题,观察格点弦图,思考正方形EFGH与格点直角三角形DGC有什么关系?(意图:通过问题1引导学生理清弦图中两个正方形与直角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将正方形EFGH的可能性转化为格点直角三角形DGC的可能性,对学生思考的方向只有指向性.)问题2:你还能再画出一个以65为斜边长,但区别于图1中△GCD的格点直角三角形吗?(意图:如图2-1和2-2,在网格图中画这种直角边为纵向和横向的直角三角形是学生的思维习惯,所以通过在网格图中尝试画图,结合对弦图的理解,学生容易画出四个直角边为1和8的格点直角三角形围成一个新弦图,从而得到正方形EFGH的面积是49,但受图1的影响,往往会忽略直角边为4和7的情况.)图2-1 图2-2在原网格图基础上,可以作出如图2-1的格点直角三角形,若以此直角三角形构成格点弦图,则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8-1=7,面积为49.但是仔细审题“当格点弦图中的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5时”,发现65不一定按照图1的格点线段,通过勾股定理发现2222=+=+,所以长651847为65的格点线段还可以如图2-2所示,则以此直角三角形构成格点弦图,则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7-4=3,面积为9.问题3:除了直角边为横纵方向,在网格中,是否还存在类似图1的斜方向直角边与斜边CD构成格点直角三角形?(意图:如图3,突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按直角边的方向分为“横纵”和“斜”两种情况.但还存在几种情况?直角边各是多少?怎么求?这些问题都是难点,学生通过画图难以准确解决.)问题3:仔细观察图1中的格点直角三角形GCD ,两条直角边的长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在网格中,怎么样的两条线段可以互相垂直?(意图:如图4,从已有的格点图出发,观察分析,总结网格图中两条格点线段互相垂直所满足的条件,为后续寻找其它弦图情况奠定基础.)在图1中,:3:2GD GC .如图4,根据“SAS ”,可以证明△PQG ≌△GLM ,∠PGM =90°,也就是说,在网格中,若格点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5的整数倍,则另一条直角边也必须是5的整数倍,为了方便,这里我们记5为“网格元长度”,类似这样的“网格元长度”还可以是2,10,13等,这些数的平方为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和,为了方便,这里记为“平方和数”.问题4:可否借助方程,计算斜边长为65的所有“斜格点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问题5:那么正方形EFGH 的面积的所有可能值是多少?(意图:借助问题3中总结的规律,结合勾股定理和方程,对所有可能进行量化讨论,最终确图3图4定斜边长为65的所有“斜格点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如图5-1和图5-2所示.) 假设斜边长的65的“斜格点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都为整数倍的元长度x ,分别为mx 和nx (m ,n 为正整数),则满足222265m x n x +=,()22265m n x +=,此时22m n +以及2x 都是“平方和数”,因为65513=⨯,且22512=+和221323=+都是“平方和数”,所以斜边长的65的“斜格点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可以为25和35或者13和213,如图5-1和图5-2所示.若以图5-2的格点直角三角形构格点弦图,则则正方形EFGH 的边长为2131313-=,面积为13.综上所示,当格点弦图中的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5时,正方形EFGH 的面积的所有可能值是49或9或13.2.方法归纳问题1:若格点弦图内部正方形的边是纵横方向的,则定义这类格点弦图为“内正格点弦图”,若“内正格点弦图”中外正方形的边长为x ,则x 需满足什么条件?问题2:若格点弦图内部正方形方向是斜的,则定义这类格点弦图为“内斜格点弦图”,若“内斜格点弦图”中外正方形的边长为x ,则x 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意图:并再次通过数形结合,利用勾股定理和方程,对格点弦图内外正方形边长进行分析,总结出格点弦图内外正方形边长的一般规律.)根据以上思路分析,假设构成“内斜格点弦图”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整数倍的格点元长度22a b +(其中a ,b 为正整数),直角边长分别为22m a b +,22n a b +(其中m ,n 为正整数),若“内斜格点弦图”中大正方形的边长为x ,则22222()()x m n a b =++,既x 的平方必须能分解成两个“平方和数”的因数.图5-1 图5-2问题3:除了以上计算的方法,在网格问题中,我们还可以运用哪些比较特殊的方法?(意图:网格题有它的特殊性,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本题中,既可以直接作图找到所有的“内正格点弦图”,也可以借助圆规帮助探寻所有的“内斜格点弦图”.)3.拓展延伸时,小正方形的面积的所有可能值是 .若格点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纵横方向,则存在2222125510211=+=+,所以直角边可以是5和10或者2和11,此时弦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是25或81;若格点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斜方向,则存在()()22221255251234=⨯=++,所以直角边可以是5和10或者和25或5.25或81或5.三、解后反思。

2024年中考数学拉分压轴专题重难点突破专题09 在网格背景下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教师版)

2024年中考数学拉分压轴专题重难点突破专题09 在网格背景下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教师版)

【答案】 13 3
【分析】作线段 AD 和线段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 O,即格点 O 为弧 AD 所在圆的圆心, 连接 OC、OD,根据题意,结合勾股定理,得出 OD 的长,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 COD 2CAD 60 ,再根据弧长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解:如图,作线段 AD 和线段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 O,即格点 O 为弧 AD 所在 圆的圆心,连接 OC、OD,
25 4
25 2
=
25 4
5 2

故答案为:
25 4
5 2

【我思故我在】本题考查了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勾股定理,三角形外接圆的性质,扇形面 积的计算;找出圆心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5.如图,在由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一条弧经过格点(网格线的交点)A,B, D,点 C 为弧 BD 上一点.若 CAD 30 ,则弧 CD 的长为__________.
连接 OC,OE,由圆周角定理得∠COE=2∠CAE=30°,过点 C 作 CH⊥OE 于点 H,则∠OHC
=90°,在 Rt△OCH
中,求得
CH=
1 2
OC=
5 ,利用 S阴影部分 S扇形COE S△COE 即可求出图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详解】解:如图,线段 AB 和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 O,则点 O 即为 AD 所在的
阴影部分面积面积等于 S扇形OAB SOAB S扇形OCB SOCB
30 10 2 1 OB OC sin 30 90 10 2 1 OA OB
360
2
360
2
5 5 5 5 6 22
10 3
15 2

故答案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格问题一、选择题1. (2012宁夏区3分)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那么下列选项中最接近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的是【】A.24.0 B.62.8 C.74.2 D.113.0【答案】B。

【考点】网格问题,圆锥的计算,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勾股定理。

【分析】由题意和图形可知,几何体是圆锥,底面半径为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母线长为5。

则侧面积为πrl=π×4×5=20π≈62.8。

故选B。

2. (2012湖北孝感3分)如图,△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二象限内,顶点A的坐标是(-2,3),先把△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再作△A1B1C1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A2B2C2,则顶点A2的坐标是【】A.(-3,2) B.(2,-3) C.(1,-2) D.(3,-1)【答案】B。

【考点】坐标与图形的对称和平移变化。

【分析】∵将△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A1B1C1,∴A1的横坐标为-2+4=2;纵坐标不变为3;∵把△A1B1C1以x轴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图形△A2B2C2,∴A2的横坐标为2,纵坐标为-3。

∴点A2的坐标是(2,-3)。

故选B。

3. (2012湖北荆门3分)下列4×4的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与△ABC相似的三角形所在的网格图形是【】A. B. C.D.4. (2012山东聊城3分)如图,在方格纸中,△ABC经过变换得到△DEF,正确的变换是【】A.把△ABC绕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下平移2格B.把△ABC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下平移5格C .把△ABC 向下平移4格,再绕点C 逆时针方向旋转180°D .把△ABC 向下平移5格,再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180°【答案】B 。

【考点】几何变换的类型。

【分析】根据图象,△ABC 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下平移5格即可与△DEF 重合。

故选B 。

二、填空题1. (2012天津市3分)“三等分任意角”是数学史上一个著名问题.已知一个角∠MAN 设1MAN 3α∠=∠ (Ⅰ)当∠MAN=690时,α∠的大小为 ▲ (度);(Ⅱ)如图,将∠MAN 放置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的网格中,角的一边AM 与水平方向的网格线平行,另一边AN 经过格点B ,且AB=2.5cm .现要求只能使用带刻度的直尺,请你在图中作出α∠,并简要说明作法(不要求证明) ▲ .【答案】(Ⅰ)23。

(Ⅱ)如图,让直尺有刻度一边过点A ,设该边与过点B 的竖直方向的网格线交于点C ,与过点B 水平方向的网格线交于点D ,保持直尺有刻度的一边过点A ,调整点C 、D 的位置,使CD=5cm ,画射线AD ,此时∠MAD 即为所求的∠α。

【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的性质。

【分析】(Ⅰ)根据题意,用69°乘以13,计算即可得解:13×69°=23°。

(Ⅱ)利用网格结构,作以点B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并且使斜边所在的直线过点A,且斜边的长度为5,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斜边上的中线等于AB的长度,再结合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知,∠BAD=2∠BDC,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BDC=∠MAD,从而得到∠MAD=13∠MAN。

2. (2012浙江杭州4分)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四个点,它们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若在此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移动点A,使得这四个点构成的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点A的横坐标仍是整数,则移动后点A的坐标为▲ .【答案】(﹣1,1),(﹣2,﹣2)。

【考点】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把A进行移动可得到点的坐标:如图所示:A′(﹣1,1),A″(﹣2,﹣2)。

3. (2012江苏泰州3分)如图,在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B、C、D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AB、CD相交于点P,则tan∠APD的值是▲ .【答案】2。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分析】如图,连接BE,交CD于点F。

∵四边形BCED是正方形,∴DF=CF=12CD,BF=12BE,CD=BE,BE⊥CD,∴BF=CF。

根据题意得:AC∥BD,∴△ACP∽△BDP。

∴DP:CP=BD:AC=1:3。

∴DP=PF=12CF=12BF。

在Rt△PBF中,BFtan BPF2PF∠==。

∵∠APD=∠BPF,∴tan∠APD=2。

三、解答题1. (2012安徽省8分)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给出了格点△ABC(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和点A1.(1)画出一个格点△A1B1C1,并使它与△ABC全等且A与A1是对应点;(2)画出点B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D,并指出AD可以看作由AB绕A点经过怎样的旋转而得到的.【答案】解:(1)答案不唯一,如图,平移即可:(2)作图如上,,BD=2+AD2=BD2。

∴△ABD是直角三角形。

∴A D可以看作由AB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

【考点】作图(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全等图形,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

【分析】(1)利用△ABC三边长度,画出以A1为顶点的三角形三边长度即可,利用图象平移,可得出△A1B1C1。

(2)利用点B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D,得出D点坐标,根据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可得出AD与AB的位置关系。

2. (2012海南省8分)如图,在正方形网络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点A、B、C的坐标分别为(-2,4)、(-2,0)、(-4,1),结合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解答下列问题:(1)画出△ABC关于原点O对称的△A1B1C1.(2)平移△ABC,使点A移动到点A2(0,2),画出平移后的△A2B2C2并写出点B2、C2的坐标. (3)在△ABC、△A1B1C1、△A2B2C2中,△A2B2C2与成中心对称,其对称中心的坐标为 .【答案】解:(1)△ABC关于原点O对称的△A1B1C1如图所示:(2)平移后的△A2B2C2如图所示:点B2、C2的坐标分别为(0,-2),(-2,-1)。

(3)△A1B1C1;(1,-1)。

【考点】网格问题,作图(中心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中心对称和平移的性质。

【分析】(1)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出A、B、C三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A1、B1、C1,连接即可。

(2)根据平移的性质,点A(-2,4)→A2(0,2),横坐标加2,纵坐标减2,所以将B(-2,0)、C(-4,1)横坐标加2,纵坐标减2得到B2(0,-2)、C2(-2,-1),连接即可。

(3)如图所示。

3. (2012广东梅州7分)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OB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B的坐标分别是A(3,2)、B(1,3).△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1OB1.(直接填写答案)(1)点A关于点O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点A1的坐标为;(3)在旋转过程中,点B经过的路径为弧BB1,那么弧BB1的长为.【答案】解:(1)(﹣3,﹣2)。

(2)(﹣2,3)。

(3。

【考点】坐标与图形的旋转变化,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弧长的计算。

【分析】(1)根据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的性质即可得。

(2)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即可。

(3)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B的长度,然后根据弧长公式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勾股定理,得OB=,∴弧BB1的长。

4. (2012广东广州12分)如图,⊙P的圆心为P(﹣3,2),半径为3,直线MN过点M(5,0)且平行于y轴,点N在点M的上方.(1)在图中作出⊙P关于y轴对称的⊙P′.根据作图直接写出⊙P′与直线MN的位置关系.(2)若点N在(1)中的⊙P′上,求PN的长.【答案】解:(1)如图所示,⊙P′即为所求作的圆。

⊙P′与直线MN相交。

(2)设直线PP′与MN相交于点A,则由⊙P的圆心为P(﹣3,2),半径为3,直线MN过点M(5,0)且平行于y轴,点N在⊙P′上,得P′N=3,AP′=2,PA=8。

∴在Rt△AP′N中,=。

在Rt△APN中,=【考点】网格问题,作图(轴对称变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勾股定理。

【分析】(1)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找出点P′的位置,然后以3为半径画圆即可。

再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答。

(2)设直线PP′与MN相交于点A,在Rt△AP′N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N的长度,在Rt△APN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求出PN的长度。

5. (2012浙江温州8分)如图,在方格纸中,△PQR的三个顶点及A,B,C,D,E五个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现以A,B,C,D,E中的三个顶点为顶点画三角形,(1)在图甲中画出一个三角形与△PQR全等;(2)在图乙中画出一个三角形与△PQR面积相等但不全等....【答案】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考点】作图(复杂作图),全等图形。

【分析】(1)过A作AE∥PQ,过E作EB∥PR,再顺次连接A、E、B。

(答案不唯一)(2)∵△PQR面积是:12×QR×PQ=6,∴连接BA,BA长为3,再连接AD、BD,三角形的面积也是6,但是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答案不唯一)6. (2012江苏泰州10分)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顶点A、B、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将△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然后将△A1B1C1绕点A1顺时针旋转90°得到△A1B2C2.(1)在网格中画出△A1B1C1和△A1B2C2;(2)计算线段AC在变换到A1C2的过程中扫过区域的面积(重叠部分不重复计算)【答案】解:(1)如图所示:(2)∵图中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AC∵将△ABC 向下平移4个单位AC 所扫过的面积是以4为底,以2为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4×2=8。

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AC 所扫过的面积是以3为底,以2为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4×2=6。

当△A 1B 1C 1绕点A 1顺时针旋转90°到△A 1B 2C 2时,A 1C 1所扫过的面积是以A 1为圆心以以圆心角为90°的扇形的面积,重叠部分是以A 1为圆心,以为半径,圆心角为45°的扇形的面积,去掉重叠部分,面积为:(245=360ππ⋅⋅∴线段AC 在变换到A 1C 2的过程中扫过区域的面积=8+6+π×=14+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