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口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小儿总诀歌(清)骆如龙
推拿小儿如何说。只在三关用手诀。
掐在心经与劳宫。热汗立至何愁雪。不然重掐二扇门。大汗如雨便休歇。
若治痢疾并水泻。重推大肠经一节。侧推虎口见工夫。再推阴阳分寒热。
若问男女咳嗽诀。多推肺经是法则。八卦离起到干宫。中间宜手轻些些。凡运八卦开胸膈。四横纹掐和气血。五脏六腑气候闭。运动五经开其塞。
饮食不进儿着吓。推展脾土就吃得。饮食若进人事瘦。曲指补脾何须歇。
直指推之便为清。曲指推之为补诀。
小儿若作风火吓。多推五指指之节。
大便闭塞久不通。盖因六腑有积热。小横肚角要施工。更掐肾水下一节。
口出臭气心经热。只要天河水清彻。
上入洪池下入掌。万病之中都去得。
若是遍身不退热。外牢宫上多揉些。
不问大热与小炎。更有水底捞明月。天门虎口肘诀。重揉顺气又生血。
黄蜂入洞医阴病。冷气冷痰俱治得。
阳池穴掐心头痛。一窝风掐肚痛绝。威灵总心救暴亡。精宁穴治打逆噎。
男女眼若往上翻。重掐小天心一穴。二人上马补肾经。治得下来就醒些。
男左女右三关推。上热退下冷如铁。
寒者温之热者清。虚者补之实者泄。
仙人留下救儿诀。后学殷勤谨慎些。
[推拿]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小儿推拿疗法的常例手法包括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拿肩井,无论治疗哪一种病症,每次推拿均使用这些方法,所以总称常例手法,即常规的例行成套手法。其中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五法在每次推拿中开始阶段应用,拿肩井一法在每次推拿结束时应用。在推拿时,可蘸用少许清水、葱姜汁或麻油。
2.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个步骤。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骤。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个步骤。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症。
6.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伸摇数次。不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作为结束手法,所以又名“总收法”(收诊法)。拿肩井有畅通一身气血等作用。
小儿五经推拿法
刘开运(1918年~2003年),苗族,著名推拿专家,曾任中华全国推拿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推拿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小儿推拿分卷” 主笔,湖南省首批审定的50名名中医之一。刘老毕生致力于中医推拿教学与临床研究,学验俱丰,造诣精深,创立了以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理论和藏象学说为基础,结合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以“ 推五经” 为核心内容的刘氏小儿推拿疗法。
推五经(五经推拿)是刘老推拿经验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病证(包括相应腑病)。五经是指与五脏相应的五个腧穴,各穴位置在相应手指的螺纹面,从拇指至小指分别称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
推五经有推、旋推两种手法。
直推:为泻法(或清法),以大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手指螺纹面向指根方向作直线推动,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从指根退回螺纹面时不用力。直推法有清热泻实的作用,用于实证。
旋推:为补法。以大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手指螺纹面作顺时针方向推动,推动1
圈为推1次,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旋推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用于虚证。
推动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推动的节律要均匀,力度适中,以顺利推动并保持规定的频率为宜。
推拿五经时,刘老十分重视五行生克的关系和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病理特点和五脏病候的虚实,提出: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即泻法),若用清法,清后要加补法;肝经、心经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若用补法,补后要加清法;肺经既可用清法,亦可用补法;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
五经推治手次变化的基本原则是:年龄越大,病情越重,手次越多,补法手次宜多于清法手次;主清(补)经手次宜多于兼清(补)经手次。五经推治清补手法
在各小儿年龄组的基本手次列表如下:
手次(次)
手法
1月~1岁
1岁~3岁
4岁~6岁
6岁~9岁
10岁~12岁
补法
50~150
100~300
200~400
300~600
400~800
清法
20~60
50~150
100~200
150~300
200~400
脾宜补不宜清,清后应加补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属阴土,脾气常虚,脾阳常不足,旋推脾经(拇指)有补脾气、温脾阳、助脾运化的作用,脾的虚证,当然应予旋推补脾。直接清脾经有泻实清热之效,但脾乃阴土,阳常不足,故如寒湿困脾、宿食停滞等无热象的实证。是绝对不能直接清脾而泻其实的;即使是脾胃湿热、大肠湿热等有明显热象的实证,直接清脾之后,亦应加旋推补脾以调之。犹如白虎汤之用粳米、甘草。这是由小儿脏腑娇嫩,脾胃最易受损的病理特点决定的。
清脾、补脾必清肝
脾与肝关系密切,脾虚恐肝木乘脾,故补脾必清肝;脾实则土壅木郁,故清脾亦当清肝。
肝只清不补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病理现象多呈现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特点。直推(食指)清肝能泻火清热、舒肝解郁、镇肝潜阳、凉肝息风,而旋推肝经,性偏温补,有助火焚木、劫阴动风之虞,故肝经只可直推清泻,不可旋推温补。若遇肝血不足、肝阴亏虚之证,确须补肝时,据肝肾同源、精血互补的原理,以旋推小指“ 补肾经” 代之。
心只清不补
心属火,犹如离照当空,阳热炽盛。旋推中指即是补心火,直推中指则能清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