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乘法结合律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题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题一、乘法分配律题目及解析。
1. 计算:(3 + 5)×4- 解析:根据乘法分配律(a + b)×c=a×c + b×c,这里a = 3,b = 5,c = 4。
- 计算过程:(3+5)×4=3×4 + 5×4=12+20 = 32。
2. 计算:(25+125)×8- 解析:按照乘法分配律,a = 25,b = 125,c = 8。
- 计算过程:(25 + 125)×8=25×8+125×8 = 200+1000 = 1200。
3. 计算:4×(10+2)- 解析:a = 10,b = 2,c = 4,根据乘法分配律展开计算。
- 计算过程:4×(10 + 2)=4×10+4×2=40 + 8 = 48。
4. 计算:12×(100+5)- 解析:这里a = 100,b = 5,c = 12,利用乘法分配律。
- 计算过程:12×(100 + 5)=12×100+12×5=1200+60 = 1260。
5. 计算:(18+22)×5- 解析:a = 18,b = 22,c = 5,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
- 计算过程:(18+22)×5=18×5+22×5 = 90+110 = 200。
6. 计算:6×(30+5)- 解析:a = 30,b = 5,c = 6,运用乘法分配律。
- 计算过程:6×(30 + 5)=6×30+6×5=180+30 = 210。
7. 计算:(45+55)×12- 解析:a = 45,b = 55,c = 12,根据乘法分配律求解。
- 计算过程:(45+55)×12=45×12+55×12=(40 +5)×12+(50+5)×12=(40×12+5×12)+(50×12 + 5×12)=480+60+600+60=(480+600)+(60 + 60)=1080+120 = 120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例 题
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五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每组里4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1)负责挖坑、种树的有多少人?
例 题
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五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每组里4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1)负责挖坑、种树的有多少人?
例 题
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五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乘法结合律:(a × b)× c = a × (b × c)三 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 数相乘,积不变。
再见
乘法交换律
a ×b =b ×a
乘法结合律
(a × b)× c = a ×(b × c)
比较: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 只含有乘法运算 不同: 因数的个数不同;
乘法交换律改变因数的位置; 乘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
比较 加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
a+b=b+a a×b=b×a
两个数相加(乘), 交换加(因)数的位置, 和(积)不变。
每组里4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1)负责挖坑、种树的有多少人?
25 × 4 = 100 4 × 25 = 100
25 × 4 4 × 25
例题
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五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每组里4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1)负责挖坑、种树的有多少人?
25 × 4 = 100 4 × 25 = 100
(1)负责挖坑、种树的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的有多少
人? 25 × 4 = 100
25 × 4 4=× 25
4 × 25 = 100
25 × 2 = 50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教案:乘法结合律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是指在进行乘法运算时,无论怎样分组,其结果都是相同的。
具体来说,假设有三个数a、b和c,那么a×b×c和a×(b×c)的结果是相等的。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概念,能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提问:“如果每排有3个桌子,每列有4个桌子,那么教室里一共有多少个桌子?”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答案。
二、探究乘法结合律(10分钟)1. 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无论怎样分组,其结果都是相同的。
2. 举例说明:假设有三个数3、4和5,那么3×4×5和3×(4×5)的结果是相等的。
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乘法结合律。
三、巩固练习(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做一做”题目。
2. 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并讲解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3分钟)2. 强调乘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乘法结合律a×b×c = a×(b×c)作业设计:(1)2×3×4(2)5×6×7(3)8×9×10答案:(1)2×3×4 = 2×(3×4)= 2×12 = 24(2)5×6×7 = 5×(6×7) = 5×42 = 210(3)8×9×10 = 8×(9×10) = 8×90 = 720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小明和小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探究乘法结合律、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数学四年级乘法结合律教案优秀7篇
数学四年级乘法结合律教案优秀7篇《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运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33页主题图。
2、师:植树节快到了,四年级同学去义务植树。
3、师:看图,植树要做哪些事情?(挖坑、种树、抬水、浇树…)4、师:这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想学吗?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1。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3页主题图)师: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生算,小组里交流。
生汇报。
生甲:4x25=100(人)生乙:25x4=100(人)师:他们算得对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议一议,交流。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例:7x5=5x7 20x10=10x20师: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生甲:乘法交换律。
师:你能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它吗?生乙:axb=bxa师:乘法交换律,以前我们已用过它,在什么地方呢?生丙:交换因数的位置相乘,验算乘法。
师:对。
试一试,好吗?24x16 壹五x一qi指名两生板演,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多媒体出示主题图)①师:看图,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捅水?生小组里交流,并汇报。
生甲:我先计算一共种树多少棵。
(25x5)x2=125x2=250(桶)生乙:我先计算每组种树要浇水多少桶。
25x(5x2)=25x10=250(桶)②师:那么(25x5)x2○25x(5x2)中间填上什么符号?生:等号。
请你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生甲:(25x2) x2=25x(2x2)生乙:(lOx5) x5=10x(5x5)生丙:1Ox(2x5)=(lOx2) x5③师: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生甲:三个数相乘,先乘前面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一、乘法结合律
1、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2、使用时机: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的顺序。
数字如;25和4、50和2、125和8、50和4、500和2等。
二、乘法分配律
1、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数:(a+b)×c=a×c+b×c或(a-b)×c=a×c-b×c
补充知识点:
1、式子的特点: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基本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 102×88、99×15这类题的特点: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四年级运算定律公式12个
四年级运算定律公式12个1.加法的交换律定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的交换律。
公式:a+b=b+a2.加法的结合律定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结合律。
公式(a+b)+c=a+(b+c)3.减法的性质定义: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或者交换后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公式:a-b-c=a-(b+c) a-b-c=a-c-b4.乘法的交换律定义: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公式:a×b=b×a5.乘法的结合律定义: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的结合律。
公式:(a×b)×c=a×(b×c)6.乘法的分配律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公式:(a+b)×c=a×c+b×c定义: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减。
公式:(a-b)×c=a×c-b×c7.连除的性质定义: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者交换后面两个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公式:a÷b÷c=a÷(b×c) a÷b÷c=a÷c÷b8.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9.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10.乘法各部分间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11.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12.余数各部分间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练习
一、乘法结合律1、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b ×c).2、使用时机: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的顺序.数字如;25和4、50和2、125和8、50和4、500和2等.二、乘法分配律1、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数:(a+b)×c=a×c+b×c或(a-b)×c=a×c-b×c补充知识点:1、式子的特点: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基本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2、102×88、99×15这类题的特点: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练习题: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 15×(40-8)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36×34+36×66 75×23+25×2363×43+57×63 93×6+93×4325×113-325×13 28×18-8×28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1;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78×102 69×10256×101 52×102125×81 25×41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79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31×99 42×98 29×9985×98 125×79 25×39类型五:(提示:把56看作56×1;再用乘法分配律)83+83×99 56+56×9999×99+99 75×101-75125×81-125 91×31-9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2. 乘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2. 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分配律的内容,举例说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创设情境教师出示数学题目,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探究新知(1)乘法结合律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乘法结合律的特点。
(2)乘法结合律的运用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乘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进行练习。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5.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思考问题。
3.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能够独立完成乘法结合律的计算题目。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学生掌握乘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核心,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学习效果。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乘法结合律是指在进行乘法运算时,无论先将哪两个数相乘,其结果都是相同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3.借助视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的应用.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投影仪.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4+4+4+4 30×12 60× 40 4×25 9+9+9+9+9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二、探求新知1.教学乘法意义:(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下载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或6+6+6+6+6=30(个) (教师板书)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答呢?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下载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3)教学1和0的乘法特点:想一想: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启发学生举例:3×1=3 1×1=1 3×0=0 0×0=0 (教师板书)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都和哪几个数有关系?教师归纳: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4) 反馈练习:(投影出示)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②判断: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2.教学乘法交换律:(1) 出示例2 演示课件“乘法交换律”出示例2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12×5○5×12 400×20○20×400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相等.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例说明,教师巡视.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反馈练习: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11×9=9×100 12×18=2×18 a+b=b+a②课本第60页“做一做”第1题.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12×32=32×□ 39×41=□×□(2) 教师提问: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a×b=b×a)(教师板书)教师指出:这里a、b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教师提问:以前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交换律.)(3)练习: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32×25 105×424三、巩固发展xx四、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1和0的乘法特点)五、布置作业教材62页1、2题1题、应用乘法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1) 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2) 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2题、根据运算性质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15×16=16×□ 25×7×4=□×□×7(60×25)×□=60×(□×8) (125×□)×□=125×(9×14)〖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2】篇〗乘法交换律教学目标:①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意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201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201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能够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
1.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课堂讲授法;
3.教材呈现法;
4.学生讨论法。
3. 教学流程
时间内容方法
第一课时概念讲解和分析课堂讲授法
第二课时应用乘法结合律案例分析法
第三课时习题练习学生讨论法
第四课时课堂小测验教材呈现法
四、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学生讨论等教学方法,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2.课堂小测验、习题练习的形式,有效地检测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3.教学评价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的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和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4.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乘法结合律年级:四年级上册学科:数学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乘法结合律。
2. 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在进行乘法计算时,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乘数的顺序?为什么?二、探究(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等式:(a × b) × c = a × (b × c)(2 × 3) × 4 = 2 × (3 × 4)(5 × 6) × 7 = 5 × (6 × 7)2. 提问: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 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三、讲解(5分钟)1. 解释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在进行乘法计算时,可以改变乘数的顺序,不改变乘积的结果。
2. 举例说明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四、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强调乘法结合律在简便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等式,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练习题巩固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重点关注的细节:在探究环节中,引导学生观察等式并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的概念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是因为乘法结合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理解它对于学生掌握乘法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第【1】篇〗《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案例教学目的:1、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使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水平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水平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水平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抽象的语言表述。
教学设想:本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同时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发现特征1、①用鸡蛋盘放鸡蛋,(如图)一盘能够放多少个鸡蛋?②阳光小区有楼房8幢,每幢12层,每层6户,共有多少户?(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题)2、汇报所写的算式,并说出你的想法?3、研究算式的特征。
①观察 5×6=30(个) 6×5=30(个)(6×12)×8=576(户) 6×(12×8)=576(户)问题:这两组算式分别有什么特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②交流:每个同学过观察、分析和眼,把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③汇报:让部分同学向全班汇报你研究的结果。
5×6 =6×5 (6×12)×8 =6×(12×8)二、举例验证、得出定律1、是不是类似这样的算式都有这些特征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起来验证。
活动建议:①每人自己出题验证②四人小组中交流验证题,并选一题写在黑板上。
2、小组活动3、大组汇报、得出定律①观察各小组出题,找一找每组题有什么规律?引导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②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4《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4《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乘法结合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4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运算规则,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乘法结合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乘法结合律。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共同探索乘法结合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
2.难点: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乘法结合律。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共同探索乘法结合律。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乘法结合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法结合律的教学课件,包括实例、问题和练习。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关于乘法结合律的学习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3.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乘法结合律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实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3个星星,一共有多少个星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的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向学生解释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可能对于在使用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又运用乘法交换律有冲突,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乘法交换律已有初步的认识,这里通过具体例子,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发现任意两个数相乘都有同样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这个规律命名,由于学生刚学了加法交换律,所以一般都能自己说出乘法交换律的名称。
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材第24、第25页的内容以及第27页练习七的第1~3题,本单元第一课时。
1.让学生在观察、猜测、验证、比较等活动中,体验探索规律的快乐,培养探索精神,并能自主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规律。
2.在计算中,体验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从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难点: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前置作业内容1.填空。
(1)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 ),积不变,这叫做( )。
用字母表示为( )。
(2)三个数相乘,先乘( ),或者先乘( ),积不变,这叫做( )。
用字母表示为( )。
2.在○里填“>”“<”或“=”。
125×24○125×8×3 27×4×25○27×(4×25) 67×8○68×7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哪几个运算定律生: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四年级数学乘法结合律
四年级数学乘法结合律在这个五光十色的数学世界里,乘法结合律就像一颗闪亮的星星,真的是特别特别的重要。
你知道吗?乘法结合律就像是玩拼图,只要把拼图的块儿换个位置,整体的画面还是一样美丽。
比如说,我们有三个数字,2、3、和4。
咱们可以先把2和3乘起来,然后再乘以4,或者先把3和4乘起来,然后再乘以2。
结果都是24,简直就像魔法一样,太神奇了!想象一下,咱们在玩积木,嘿嘿,搭得再高也没关系!这就是结合律的魅力所在。
就像小朋友们玩过家家,每个人都能自由组合,谁说玩具不能和乐高搭配呢?在数学中,数字也是这么随心所欲。
就像我有两个小狗狗,一个叫“数学”,一个叫“乐趣”。
我可以先和“数学”玩,然后再去找“乐趣”,最后发现其实这两个小家伙在一起才是最快乐的嘛!是不是觉得数学有点儿可爱了?在生活中,这种结合律无处不在,尤其是在买东西的时候。
你去超市,买了3瓶水和2个苹果,嘿嘿,你可以先算水的总价,再加上苹果的价格,或者先算苹果的价格,再加上水的总价,最后的总金额不会变,真是妙不可言。
就像妈妈说的,买东西要算好账,才能不让钱包受伤。
还记得上次班上数学测验吗?大家都在努力计算,紧张得像小兔子一样。
老师突然问:“如果我有5个糖果,分给3个朋友,你们觉得怎么分才公平?”哎呀,这个问题可难倒了一堆小朋友。
大家可以先把糖果分给两个朋友,每人分2个,再把剩下的1个给第三个朋友,这样每个人都能开开心心的。
结合律在这里又起了作用,分法灵活多变,结果却是人人都笑嘻嘻。
咱们再说说做饭。
想象一下,今天咱们要做一个大大的水果沙拉。
准备好香蕉、苹果和橙子。
可以先把香蕉和苹果切成块,然后再把橙子加入;或者你也可以先把橙子切好,再加上香蕉和苹果。
哇,沙拉的味道还是那个味道,颜色也是美丽的拼盘。
结合律在这里帮我们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真是个小助手!数学结合律不只是让数字变得灵活,它还教会我们生活中如何去组合和安排。
就像是乐团里的音乐家,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旋律,但合在一起就能奏出美妙的乐曲。
四年级三单元乘法配律和乘法结合律作文
四年级三单元乘法配律和乘法结合律作文在四年级数学的第三单元中,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就像是一对性格迥异但又关系紧密的“好兄弟”,给我们的数学世界带来了不少有趣的变化。
记得有一次,我们正在上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道题目:“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长是 15 米,宽是 8 米。
现在要在花坛的周围围上一圈篱笆,篱笆的长度是多少米?”看到这道题,我心里想:“这还不简单,不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嘛!”于是我马上动笔列式:(15 + 8)× 2 = 46(米)。
老师看了看大家的答案,笑了笑说:“同学们做得都不错,那我们再换一种方法来算一算。
”说着,老师在黑板上又写下了另一种算式:15 × 2 + 8 × 2 = 30 + 16 = 46(米)。
我当时就有点懵了,这两种算法怎么看起来不一样,但结果却一样呢?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疑惑,耐心地解释道:“同学们,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 c + b × c ,就像刚才这道题,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可以用(长 + 宽)× 2 来计算,也可以分别算出长乘 2 和宽乘 2 ,然后再加起来,结果是一样的。
”我听着老师的讲解,眼睛盯着黑板上的算式,心里反复琢磨着这个乘法分配律。
接下来,老师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学校要给 25 个班每班配备一套桌椅,每套桌椅包括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
桌子每张80 元,椅子每把20 元,一共要花多少钱?”有了前面的经验,我很快就想到了两种算法。
一种是先算出一套桌椅的价钱:(80 + 20)× 25 = 2500(元);另一种是分别算出 25 张桌子和 25 把椅子的价钱,然后相加:80 × 25 + 20 × 25 = 2000 + 500 = 2500(元)。
这时候,我已经开始对乘法分配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心里还有点小得意呢!学完乘法分配律,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乘法结合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结合律》
一、谈话导入:前面我们共同探索与发现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
这些运算定律能使我们的计算变得快捷、简便。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再次走进探索与发现的旅程,本节课我们要探索的新的运算定律是:乘法结合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问题情境:
观察下面的式子,你能照样子再写一组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4)×3 2×(4×3)(7×4)×25 7×(4×25)
=8 ×3 =2×12 =28 ×25 =7×100
=24 =24 =700 =700
(2×4)×3 = 2×(4×3)(7×4)×25 7×(4×25)
2.自学交流
直接出式例子,让学生一组一组的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点。
讨论把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的理论依据。
学生仿写一组算式。
请你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
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规律。
三.合作展示
共同优化,形成结论师:从上面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看出,三个数相乘,总是先算前面的两个,所得的积再与第三个数相乘,现在我们先算后两个数相乘,所得积再与第一个数相乘,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①学生独立列式验证。
②指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
③小结:从刚才大家列举的算式来看,每一组的计算结果都是相同的。
两个算式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在一起。
抽象概括师: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数,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呢?(多指几名学生回答)
四、巩固提升
1、1题再次体会乘法结合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2题巩固乘法结合律含义与运用。
3、3题先独立完成简便运算,再全班订正。
4、4题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加深对规律的掌握。
课内阅读。
17.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啊 峰顶这么高 在云彩上面哩 我爬得上去吗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sìshì)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zhàn chàn)!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fàfā)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1。
用“”划去文中括号里的错误读音。
2在短文的中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5。
选文画线句子中的“奋力、攀着、手脚并用、终于”这些词既突
答案: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啊 峰顶这么高 在云彩上面哩 我爬得上去吗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sìshì)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zhàn chàn)!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fàfā)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1。
用“”划去文中括号里的错误读音。
2在短文的中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5。
选文画线句子中的“奋力、攀着、手脚并用、终于”这些词既突出了爬山的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啊 峰顶这么高 在云彩上面哩 我爬得上去吗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sìshì)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zhàn chàn)!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fàfā)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1。
用“”划去文中括号里的错误读音。
2在短文的中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5。
选文画线句子中的“奋力、攀着、手脚并用、终于”这些词既突出了爬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