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案说课稿

合集下载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高中语文必修一等六单元第一篇课文。

2. 课文内容:学习《阿房宫赋》的全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 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课文中的难句翻译。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阿房宫的图片,引导学生对阿房宫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

3. 字词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句子翻译:对课文中的难句进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结构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6. 情感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课文。

7.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阿房宫赋》2. 板书内容:课文结构、重点字词、作者表达技巧、思想感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根据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写一篇关于《阿房宫赋》的读后感。

2. 作业答案:读后感应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表达技巧的分析、对课文思想感情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有关阿房宫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高中语文必修一等六单元第一篇课文。

2. 课文内容:学习《阿房宫赋》的全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这篇《阿房宫赋》说课稿是之前我在教到这篇比较重要的文言文的时候写的,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下。

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斗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赋的特点。

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三)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佚、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难点、重点解析(一)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分析:要回答此问题,可参见自读提示。

《阿房宫赋》作于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翼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作者预感到唐玉朝的危(wei)险事态,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筑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靡,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二)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份。

第一部份(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造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造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造宏伟、豪华。

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暗地里的巨大耗资。

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

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活动。

第2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

第二部份(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7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7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7篇)初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领会本文骈散兼行,音韵流畅的艺术风格。

2、理解本文详略适宜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和代古讽今的作用,以及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4、理解并归纳“一、爱、取、族、焉、而、天”等词语的用法。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1、明确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手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秦代时,秦始皇嫌都城咸阳人多,原来的宫廷狭小,就在谓南营造新宫,面积庞大,隔离天日,到秦之都没有完工。

直到项羽带兵攻入咸阳,一把火将它烧毁,据说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不灭。

这座庞大的宫殿建筑群现在只剩下夯工和台基,它就是阿房宫。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阿房宫赋》。

二、解题1、文体“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

《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是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铺的手法。

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时注重铺陈和夸张;结尾多发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多个阶段。

本文属于文赋。

2、背景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此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风雨飘摇。

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杜牧此文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总结秦王朝骄奢遥逸终政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三、整体把握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3、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例文,划出疑难。

四、指导学生自读1、2段(一)第1段:1、第一层:“六五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写了阿房宫的背景。

重点词:兀:形——动,被砍光。

一:名——动,统一。

学生背诵。

2、第二层:覆压三百余里。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阿房宫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体文章。

这篇赋文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这篇文章在语言运用上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的词汇丰富,句式灵活,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同时,文章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先描写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再叙述其毁灭的惨状,最后得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结论,逻辑清晰,发人深省。

此外,这篇文章还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意义。

它让学生了解到封建统治者的奢侈腐朽必然导致亡国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是对于赋这种文体还比较陌生,对于文中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式和生僻的字词可能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赋的特点,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

(2)学习本文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提高文言文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翻译,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灭亡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阿房宫赋》 说课稿

《阿房宫赋》 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阿房宫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赋文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从单元编排来看,这篇文章所在的单元以古代散文为主,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散文在叙事、抒情、议论等方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在教材中的地位上,《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语言优美、结构严谨,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文言文篇章,在理解和欣赏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对于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秦朝的兴衰可能认识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补充。

此外,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教学中可以引导他们对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文章铺陈夸张的描写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理解文意。

(2)学习文章的描写手法和结构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高一上册《阿房宫赋》优秀教案(精选11篇)

高一上册《阿房宫赋》优秀教案(精选11篇)

高一上册《阿房宫赋》优秀教案(精选11篇)高一上册《阿房宫赋》优秀教案篇1【设计意图】杜牧的《阿房宫赋》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盛誉,长期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命意,具体感受赋体特点。

本设计突破"读文章——讲字词——译文句"的传统教学程式,抓住中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针对本课教材集文言文与诗歌于一身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和诵读法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

【设计提要】杜牧向来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樊川文集·答庄充书》),据之,本设计在学生对照注释预读课文的基础上分两步:(一)由比较分析引入第3、4段,体会作者命意;(二)诵读第1、2段,具体感受赋体特点。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文,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诵读自学,重视语言知识,将理解文意与理解语言紧密结合,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思维训练。

【设计实施】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银幕:大家读过这首诗吗?——读过(众)诗的题目?——《江南春绝句》(众)作者?——杜牧(众)明媚绚丽的江南春景,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其意境更加深远幽美。

诗人还写过一篇赋,同样脍炙人口,千古传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被人们称为"诗人之赋"的《阿房宫赋》(板书课题)[说明]联系旧知导入,帮助学生接通旧知与新知之间的信息通道,形成正向迁移。

同时,利用学生对旧知的兴趣来形成学习新知的动机,使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学习活动的牵引。

启发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赋?("自读提示"中有:"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是什么手法?——借古讽时。

高中阶段我们学过哪些运用这种写法的课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投影:二、比较分析,发现作者命意1。

比较《过秦论》/《阿房宫赋》对秦亡原因的见解。

《阿房宫赋》说课稿(范文模版)

《阿房宫赋》说课稿(范文模版)

《阿房宫赋》说课稿(范文模版)第一篇:《阿房宫赋》说课稿(范文模版)必修二·历史的回声·后人之鉴《阿房宫赋》说课稿一、说教材《阿房宫赋》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第一板块“后人之鉴”的第一篇文章。

本课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本课在“历史的回声”这个专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们学习本课应立足当代,寻找历史在当今的意义,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读懂了文本,读活了文本。

二、说学情学生对“赋”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深入,读文章也往往只是蜻蜓点水,很难读透文章。

本文无论是从语言本身还是结构意蕴上都有较典型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理解文本时,应让学生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领悟。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①体会赋的特点,积累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虚词、句式。

②在诵读中抽丝剥茧,逐步把握文中“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逐步把握文中“形象”,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学法上主要采取诵读法、探究法、读写结合和联想想象法。

诵读法:旨在让学生能在读中再现阿房宫的显性和隐性形象,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由浅入深,逐步深入,读出文本内涵,培养阅读和思考能力。

学习课文内容主要采取“诵读法”,语言学习的规律是模仿,模仿很大成分上要背诵,实践证明背诵确实提高了语言学习的质量。

文言文学习必须强化背诵,这样做是事半功倍的。

背诵时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因为高中学生正处于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时期,记诵要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教师的示范朗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阿旁宫赋教案及说课稿

阿旁宫赋教案及说课稿

《阿房宫赋》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作者杜甫的生平和思想;(3)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阿房宫赋》;(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2)认识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字词解释和诗句翻译;2. 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3. 领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阿房宫赋》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句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3. 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阿房宫赋》的原文及其注释、译文;2. 相关背景资料,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唐代历史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思想;(2)阐述《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对《阿房宫赋》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阿房宫赋》,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句的意义;(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比兴手法和象征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总结《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诗人的悲愤;(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杜甫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精品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精品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阿房宫赋》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十一课的《阿房宫赋》全文,重点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历史背景和作者观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阿房宫赋》的生字词、句式和文学特点;2. 领悟文章所蕴含的作者观点,了解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3.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阿房宫赋》的文学特色,理解作者观点,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

难点:对文章中复杂句式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作者观点的深入剖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阿房宫赋》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阿房宫的历史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宫殿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诵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同时注意纠正发音,理解生字词。

3. 讲解: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如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讲解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观点。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难点句子,解释句式结构和词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作者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阿房宫赋》2. 文学特色: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3. 历史背景:秦朝阿房宫的兴衰4. 作者观点:对秦朝暴政的批判,对民生的关怀5. 重点句子:文章中的难点句子及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文章中的五个重点句子,并分析其句式结构。

答案:见附录。

2. 课后思考: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深入了解秦朝的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阿房宫赋语文教案优秀5篇

阿房宫赋语文教案优秀5篇

阿房宫赋语文教案优秀5篇阿房宫赋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诵读法研习文本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预习内容:1.读准文章字音2.读注释,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3.熟读教材,依据课下注释,梳通文意一:导入新课:1.导入2.历史背景可参见自读提示。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作者预感到唐玉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3:解题(教材补充注释10内容):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

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

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

这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

“赋”的内容见《赤壁赋》相关知识“赋”的字义是铺述,这种文体的特征是“铺采摛(chi舒展)文,体物写志”(刘勰语)“铺采摛文”是赋的形貌,“体物写志”是赋的内容。

体物是摹写事物,汉大赋更多摹山范水,叙写宫苑游猎之作,大量罗列各种珍禽奇兽花木鱼等。

“写志”在文章结尾尽讽谏之意。

二:检查预习:兀()骊山()缦()媵嫱()()铛()庾()阿房()()霁()逦迤()()锱铢()横槛()三:诵读提示:读出首句的气势语音力图雄厚,建筑奇丽要读的飞扬。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一、说教材《阿房宫赋》是我国古代辞赋的瑰宝,为唐代大文学家杜牧所作。

本文在课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杜牧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体现了唐代辞赋的繁荣。

作为一篇描写宫殿的辞赋,它通过对阿房宫的描绘,展现了秦朝的奢华与辉煌,同时也寓意着秦朝的灭亡。

本文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阿房宫的宏伟描绘;二是对秦始皇荒淫无度的批判;三是对秦朝灭亡的感慨。

1. 作用与地位《阿房宫赋》在教材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传承文化: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古代辞赋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提高审美:通过阅读本文,学生可以领略到作者对宫殿的精细描绘,提高审美能力。

(3)批判精神:本文通过对秦始皇的批判,教育学生要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历史启示:通过对秦朝灭亡的感慨,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历史教训,珍惜当下。

2.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描绘阿房宫的宏伟壮观,展示秦朝的繁荣。

(2)批判秦始皇的荒淫无度,揭示其亡国的根源。

(3)表达作者对秦朝灭亡的感慨,以史为鉴,启迪后人。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辞赋的特点。

(2)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2)运用启发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2)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辨是非。

(3)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辞赋的特点。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3. 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体会其批判精神和历史启示。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突破这些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涵。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说课稿(通用4篇)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说课稿(通用4篇)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说课稿(通用4篇)高中语文《阿房宫赋》篇1诗在古代文坛中独领风骚,唐朝也有一些流传千古的名作,今天我的说课就是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

一、分析教材。

1、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

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为晚唐文赋,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2、教学目标和确立的依据:德育目标: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知识目标:了解赋的特点,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学习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深度的写作特色。

本课作者极尽铺陈秦始皇的奢侈和残暴,在结尾处点明主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作者借秦始皇讽喻唐朝皇帝吸取教训,这篇文章是指向统治者的。

学生从中学到的是要艰苦朴素,不能奢侈浪费。

3、教材重点、难点:①作者写本文的目的何在?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

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洒于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② 本文的结构层次二、说教法。

《阿房宫赋》在现行教材是讲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取讨论法、发现法、联想法。

用讨论法是为了培养学生探讨学问的好习惯;发现法是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联想法练习思维的发散,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空间,为创造思维打下基础。

学习课文,内容主要采取诵读法,三、说学法。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第一篇:阿房宫赋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

《阿房宫赋》是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本文从文字、结构和意义等各方面来说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来鉴赏的。

(二)、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特点,学习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

2、培养学生疏理文章结构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以浪费为耻,引以自戒。

(三)、教材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2、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来分析本文的结构层次,通过分析活动而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

二、说教法主要采取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协助。

讨论法是为了培养学生探讨学问,互相交流的好习惯,这是练习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

点拨法是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提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多媒体手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对已经成为历史遗迹的阿房宫重新建立一个大概的形象认识,并可以使文章结构一目了然。

三、说学法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特别是在疏理全文结构这个环节,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既可以促进个人的思考,又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摆脱“读文章——讲字词——译文句”的传统教学程式,抓住结构这一中心问题,进行有效且快乐的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课文《阿房宫赋》教案

课文《阿房宫赋》教案

课文《阿房宫赋》教案课文《阿房宫赋》教案范文(通用10篇)课文《阿房宫赋》教案篇1教学目的1、感受课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3、掌握“一”、“爱”、“取”、“族”、“焉”、“而”、“夫”等词的意思。

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介绍“赋”、作者及写作背景;讲解第一、二节二、教学过程及其步骤1.介绍“赋”这个单元的课题很有意思。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这是指上给皇帝的奏章;“滕王阁序”中的“序”,是序言,是介绍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师说”的“说”我们多次学过,这是一种议论文体。

以上这些课文的文体在题目中就作了交代。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阿房宫赋》的“赋”是什么文体呢?我们先来看看书上86页臧克家写的一篇作品欣赏。

看了这段话后,你获得了哪些有效信息?[明确]“赋”是有诗衍变而成的一种文学体制;赋分为诗人之赋和辞人之赋,辞人之赋徒有华丽的外表,而诗人之赋不但文词优美,而且意义严正;《阿房宫赋》属于诗人之赋。

[幻灯]赋用作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这可以说是由铺陈发展到以赋名篇的肇始。

至于什么是赋呢,我们曾经粗略的提到“赋者,铺也”。

《文心雕龙诠赋》对赋的内容和形貌做了介绍。

它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赋的内容是体物写志,是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而在艺术上注重铺陈,语言上使用华美的词藻。

此外,赋很讲究声韵的美。

它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了一种自由而又严谨、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学完《阿房宫赋》之后,相信大家就能感受到这种美了。

赋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这样几个阶段。

2.作者至于作者杜牧,大家曾经学过他的《泊秦淮》,注释1里也有,这里我们就不作介绍了。

这里有张幻灯片,大家简单看一下。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阿房宫赋》,主要包括教材第二十一课《阿房宫赋》的阅读与解析。

具体内容包括:对《阿房宫赋》的背景了解,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修辞手法、名句赏析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会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宫殿的雄伟壮观,体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难点:对文章名句的深入赏析,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阿房宫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注难点、重点。

3. 课堂讲解:教师对文章的作者、背景、主题等进行讲解,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解答学生的疑问。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进行赏析,指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理解作者情感。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6.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分享学习经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阿房宫赋》2. 内容:课文结构、修辞手法、名句赏析、主题思想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3)选取课文中的名句进行赏析,不少于300字。

答案:(1)文章主题:通过对阿房宫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2)修辞手法:对仗、排比、夸张、设问等。

(3)名句赏析:待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3、识记和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负、庾、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语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

4、背诵课文,归纳“焉、而、失”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德育目标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加深理解文句疑难,不断培养语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二、解题: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为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2、赋体概说赋:在古典文学中,与诗、词、歌并称。

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渊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阿房宫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体文章。

这篇赋文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这篇文章在语言上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它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对于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但是,对于像《阿房宫赋》这样篇幅较长、语言较为复杂的文章,学生在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赋这种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手法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强化。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2)了解赋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想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和气势之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反思意识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文意。

(2)学习本文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体会文章的艺术魅力。

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蕴含的历史教训。

(2)引导学生将对历史的思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这篇《阿房宫赋》说课稿是之前我在教到这篇比较重要的文言文的时候写的,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下。

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赋的特点。

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三)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难点、重点解析(一)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分析:要回答此问题,可参见自读提示。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作者预感到唐玉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二)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

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活动。

第2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

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杜牧)一、教学目的:1、知道赋的特点2、理解本文比喻、想象、夸张等艺术特点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二、教学重点:字词的疏通三、教学方法:学生疏通,教师纠正、补充四、教学过程:(一)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文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著有《樊川集》。

因其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他“杜樊川”。

2、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分析:·《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作者预感到唐玉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

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嫌咸阳人多,原来的宫殿狭小,决定另建宫室,就在渭河上林苑中,首建前殿,始建于始皇三十五年,全部工程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

秦亡,为项羽所焚烧,现尚存高大的台基,高七米,长约一千米,遗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

3、什么是赋?“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是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

由《诗经》、《楚词》发展而来。

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

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

唐宋时,它已经爪尖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赋的特点是铺采漓文,体物写志(《文心雕龙·诠赋》)。

铺采漓文就是铺陈文采辞藻,极力喧染夸张,这是其形式上的特点;体物写志就是咏物说理,即通过对山水、风物、宫苑、鸟兽乃至车旗仪仗、音乐舞蹈等事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是其内容上的特点。

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

因此,尽管赋很讲究词的巧丽,但一定要服从表现内容的需要。

写志是立赋的根本。

作为一种文体,赋也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

概括地说这是一个由散体发展到骈俪,又由骈俪回到散体的过程。

复归于散体的赋,是在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下出现的,称为文赋。

文赋不讲求对偶、音律,句式错落多变,章法灵活,押韵比较自由。

《阿房宫赋》就是文赋中颇具代表性的优秀之作。

(二)整体感知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

他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明确] 细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旨在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第1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

第2段叙写宫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

第3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

第4段转入议论,迸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民。

篇末4句言简意骇,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

(三)课文讲解*第一节:1、学生对照注释,自行疏通文意。

2、教师纠正3、问题设计1: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解答:①两段分别从哪一方面描写阿房宫?②两方面又各从哪些方面铺陈夸饰?目的是什么?③从思路看,这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简答后,教师点拨。

)答:两段分别写宫殿建筑(奇)、宫内生活(美女之众、珍宝之多)两个方面。

写宫殿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所铺陈夸饰的一些方面,是要极力写出亡秦统治者所追求的,是规模的宏大壮伟,楼阁廊檐的精妙密集,长桥复道的美丽冥迷,歌台舞榭的繁多美盛,而这一切,是不惜倾“六王”的财富,“四海”的人力、物力来兴建的,可见他们“纷奢”到了什么程度。

写宫内生活,主要写宫人,其次写珍宝。

写宫人,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所铺陈夸饰的,是要突出她们来源之众广,生活之空虚,命运之悲惨,来反映秦皇荒淫的罪恶到了什么程度;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

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

所铺陈夸饰的,是要突出秦皇奢糜的罪恶到了什么程度。

两段作用:这两段属于“体物”部分,是后面议论部分的基础,它的作用,是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为秦皇荒淫奢靡自取灭亡这一中心思想的揭示预作铺垫,给读者以充分、具体、形象的感受。

问题设计2: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分析: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总写和细写相结合的写法。

总写部分,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倚山傍水,气势非凡。

细写部分,作者工笔重彩,精描细绘。

先写重搂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搂阁之高大。

上面所述,写的还只是建筑之外观。

接着,作者的笔触,又深入建筑内部。

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写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则承“暖响”“冷灿”两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

这几句,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

这一节中,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

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

如写楼阁“各把地势”就与前文“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

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例“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

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写“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

再加上大量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致使文句音节铿锵,兼有音韵之美。

因此,寥寥一百几十个字,阿房宫之丰姿盛态就显现于读者眼前。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建造和它的宏伟壮丽,并叙写楼阁宫殿之多,以及宫中歌舞的盛况。

复道:又称甬道。

它多用在战争中,在通道的两旁有土筑的墙。

民用中也有,在楼与楼之间构筑复道,可通人。

*第二节:1、学生对照注释,自行疏通文意。

2、教师纠正问题设计1:在第2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分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倒置式的暗喻。

“明星荧荧”是比喻句的喻体,“开妆镜也”是本体。

以璀灿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读者印象更为强烈。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与上一句的表达方式相仿。

·第三句说丢弃脂水竟使渭流涨腻,用的是夸张手法,极言梳洗美女之多。

·第四句写焚烧椒兰竟至烟斜雾横也是夸张,效用同第三句一样。

*四句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加之新鲜的比喻,巧妙的夸张,读来使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

作者正是借助于开镜、梳摸、弃脂水、焚椒兰这些生活细节形象地写出了宫中美女之多,宫室之广。

写宫室,是承接上文;写美女,则是开启下文。

所以,作者紧接着便是写美女望幸。

这一层都是写美人,但是从美人的生活遭际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无度。

汉代大赋不少作品铺张扬厉,堆砌词藻。

杜牧则发挥了赋的长处,着意铺陈夸张,但所有的铺叙又都为后文的议论张本,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

从这一节对美人的描写可见一斑。

第二段:描写阿房宫中从六国掠夺来的美女和珍宝之多,极写秦始皇奢侈糜烂的生活。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五、教学后记:关于“赋”的特色要穿插在具体的语段中加以分析体会,孤立开来讲不利于学生的掌握。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掌握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及表现手法。

二、教学难点:《过秦论》《阿房宫赋》比较三、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总结、拓展。

四、教学过程:(一)第三、四节:1、学生对照注释,自行疏通文章3、4节2、教师纠正3、问题设计1:(1)两段议论分别侧重于哪一方面?两段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2)两段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写法不同?(3)第3段是怎样紧承上两段的?句法和表现手法有何异同[点拨] (1) 第3段侧重于揭示秦皇的荒淫、奢靡和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导致农民起义,阿房宫毁灭;第4段侧重揭示秦与六国自取灭亡的教训,讽劝后人要引以为戒。

后一段是对前一段的扩展、推论。

(2)第3段的表现手法是夹叙夹议,重点仍在铺叙,但以议论为框架、脉络;第4段则纯为演绎、推断。

两段之间,前一段是后一段的铺垫,不采用铺陈的方法淋漓尽致揭露就缺乏力量;后一段,道理已明,再写就成赘笔,话说得越精要,越能引人思索、慨叹。

(3) 第3段用嗟乎紧承上两段的铺叙,转入对秦亡教训的议论,并领起后文一叹再叹的笔调。

这一段,同前两段一样,也运用了骈文的四言句法,采用了铺陈、夸张、排比的手法,但散文的笔法更多,散文的气脉更足,文赋的特点更鲜明问题设计2:《阿房宫赋》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怎样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点拨] 前半部分是叙事,后半部分是议论。

这正体现了赋铺事写志的特点。

铺事是写志的基础,写志是铺事的目的问题设计3: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

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释“值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

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

作者用这二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

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

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

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

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