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复习资料
短文两篇复习资料(《陋室铭》《爱莲说》)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一、文学常识积累:1、《陋室铭》作者,字,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
《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爱莲说》作者,代著名的哲学家,世称“”。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
本文的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惟吾德xīn()苔痕()案dú()鸿儒()甚蕃()濯()清lián()而不妖不蔓不枝()亭亭jìng()植xiè()玩(二)一词多义:鲜: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名:有仙则名()名之者谁()并自为其名()不能名其一处也()远: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贤臣,远小人()益: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至于斟酌损益()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何陋之有()久之,目似瞑()(三)词类活用:不蔓不枝: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理解性默写:1、《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2、《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3、《陋室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烦的句子是:4、《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6、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7、《爱莲说》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8、《爱莲说》中表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9、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来说是:三、内容及写法理解:《陋室铭》1、托物言志,借陋室不陋,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初三语文知识点:《短文两篇》
初三语文知识点:《短文两篇》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当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以下是为您推举初三语文学问点:《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1. 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怡〔y〕情狡黠〔xi〕吹毛求疵〔cī〕要诀〔ju〕2. 解释以下词语。
〔1〕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2〕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4〕吹毛求疵:这里指细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5〕傲慢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
3. 依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学习不仔细,不求深刻理解──不求甚解〔2〕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豁然贯穿〔3〕读书总有好处──开卷有益〔4〕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咬文嚼字〔5〕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因小失大二、重点句子背记学问清单1.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规律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 读书补自然之缺乏,阅历又补读书之缺乏,盖天生才能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阅历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3.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需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需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三、文学常识背记学问清单1.《谈读书》的是培根,英国的哲学家、作家。
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2.《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马南邨,原名邓拓,当代作家。
3. 阅读议论文必需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4. 论点是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见,在形式上一般是完好的句子。
5. 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6.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7.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方论证。
此外,在驳论中,还接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和归谬法。
8. 议论文按论证方式来分,可分为立论和驳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复习新人教版
第10课《短文两篇》1.文学常识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
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内容《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3.重点字词字音: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未寝(qǐn )相与(yǔ)遂(suì)藻(zǎo)荇(xìng)竹柏(bǎi)猿(yuán)古今异义: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某个时候)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停止、休息)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今义:主要指人家)一词多义: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特殊句式: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4.重点问题(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短文两篇》知识归纳及练习
▶要点引导知识点知识点梳理作者、作品简介小思:本名卢玮銮,小思、明川都是她的笔名,是出色的散文家,作品短小精悍。
著有《丰子恺漫画选择》《路上谈》《承教小记》。
本文选自《承教小记》。
席慕蓉:台湾知名画家,著名散文家与诗人,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等。
著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
本文选自《幻思——席慕蓉散文赏析》。
积累词语掌握“收敛、颤动、聒聒、短暂、精致、一丝不苟、固执、卑微”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整体感知概括主题《蝉》一文通过写小小的蝉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主题: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要积极地面对,热情投入,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加精彩。
《贝壳》一文作者由贝壳图案的精美想到贝类生命的卑微以及人类生命与之相比的优越,得出感悟:人不应该辜负生命,应该让生命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结构图示抑烦蝉:知知不休外形:坚硬、精致托物把握知蝉:泥里十七年生命蝉鸣叫一夏天珍爱生命贝壳生命:脆弱卑微赞蝉:延续生命好好活着实现好好活着感悟:尽职尽责言志价值扬恕蝉:懂蝉▶自主达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收敛()颤动()聒聒()宽恕()短暂()脆弱()卑微()一丝不苟()2、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杜鹃花还没(零落凋谢),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2)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美精致)。
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
(3)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结束)了。
3、《贝壳》第三段的思考是由什么引发的?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我们一般是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
有新意。
它赋予秋风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厂进来。
言少而意浓。
2、《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此句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点,空间要多一点,以,一颗感激的心情表达珍惜、回馈生命的激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16、《短文两篇》复习要点及练习(加粗的内容记诵过关)《爱莲说》一、文学常识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是一种议论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说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二、原文及重点词语翻译水陆草木之 (助词,“的”)花,可(值得)爱(喜爱)者甚(很,非常)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从)李唐来,世人甚(多)爱牡丹;予(我)独(只)爱莲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淤泥而(表转折)不染(沾染污秽),濯(洗)清涟(水波)而(表转折)不妖(过分艳丽),中通外直,不蔓(名词作动词,生出枝蔓)不枝(长出枝节),香远益清(香气传的越远,越发清幽。
益:越发,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净(洁净)植(竖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态度不庄重)焉(语气词)。
予谓(认为)菊,花之(助词,的)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同上)富贵者也;莲,花之(同上)君子者也。
噫(叹词,相当于“唉”)!菊之爱(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陶后鲜(少)有闻(听说);莲之(同上)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同上)爱,宜(应当)乎众(多)矣!三、重点句子翻译1、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翻译: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2、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
莲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娇媚。
它的茎梗里面通透,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
它笔直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3、原文: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短文两篇》知识点梳理
《短文两篇》知识点梳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基础知识1.字音陋室( lòu ) 德馨( Xīn ) 苔痕( tái ) 鸿儒( rú) 案牍( dú)2.一词多义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动词,出名,有名)名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词,名字)香远益清( 远播)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远远地)3.词类活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乱)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出枝蔓;长出枝节)香远益深(形容词作动词,远播)惟吾德馨(名词作动词,指居室主人德行美好)4.特殊句式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何陋”是“有”的宾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是”判断动词)5.课文主旨作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围绕“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和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6.课文结构二、问题整理1.内容理解《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生活愿望,流露出作者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本文先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
陋室因主人“德馨”这是陋室生辉的光点所在。
点明了本文的主旨。
接着四句描写陋室特点,(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表明惟吾德馨衬托陋室不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归纳总结+训练(含解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梳理篇
1.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3.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2)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斯是陋室 ”归结到 “何陋之有 ”,最终对 “陋室 ”的“陋”作了彻底否定。这种新奇别致的写法, 使文章的立意不优美,音韵铿锵,在写作艺术上很有特色。这和“铭 ”的体裁特点是
分不开的。古代的 “铭”大都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所以必须言简意赅, 不容许长篇大论。本文只有9句,81个字,记叙、议论、抒情浑然一体。凡铭刻之文,都 要求可广泛传诵, 使人牢记不忘, 因此必须讲究修辞, 重视音韵, 便于吟咏。 本文句式整齐, 骈散结合,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韵美。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绘, 极力表现陋室不陋, 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 道的情趣。
结构图示
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3)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
4.特殊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 “有何陋 ”)
、 写作特色
反向立意,巧妙构思
作者不写 “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即 “不陋”来立意, 极力表现 “陋室”的“不陋”。 把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 “陋室 ”和居室主人的 “德馨 ”联系在一起,既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 既紧紧扣住 “陋室”,又跳出对 “陋室 ”本身的描写,把笔墨直接引向居室主人。通过对居室环 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情景的描述来表现 “惟吾德馨 ”,以“惟吾德馨 ”说明 “陋室”不陋,从
部编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之《短文两篇》(共14张PPT)
第三(dì sān)单元复习
文言文部分(b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fen)之《短文两篇》
第一页,共14页。
短文(duǎn wén)两篇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五色交辉 交相辉四时(sìshí)俱备
晓雾将歇 映消(散jiā夕o 日欲颓
沉鳞竞跃 月色入户
xyiìān争ng门相g) 与念h其无uī 奇与者为乐
4、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
欢离合(bēi huān lí hé),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
山岩上有几十个像巨人(jùrén)的脚印,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于是,就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
大概是
全,都 坠落
这里指欣赏
考虑,想到
共同,一起 只是
第二页,共14页。
二、翻译句子,要求准确通顺。 1、山山川川景色之的美美,丽,古自来古共以来谈就。是文人雅士共同(gòngtóng)欣
赏赞叹的。
2、清 快晓晨要的落雾薄山将雾的将时歇要候,消,散潜猿游(x鸟在iā水乱o中sà鸣的n鱼);的儿时夕争候相日,跳传欲出来水颓猿面、,。鸟沉此起鳞彼竞伏的跃鸣。叫声;夕阳
)B
第四页,共14页。
五、阅读课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答谢中书书》。 ①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山川(shān chuān)之美, ,全文围绕着一个 “晨词昏句美变 是化“ ”字之展美开、。动共静写古相了来衬共山 映之谈水 衬美”之(sh美ā等nsh。uǐ其) 中、写晨色彩昏搭变配化之之” 美美、的 ②“高峰入晓云雾,将清歇流,见猿底鸟”乱以鸣;夕日欲颓,沉鳞两竞种跃视。角,写
• 答:(从写景视角的变换,动静变化(biànhuà),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 的运用,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以景传情等方面谈)本文写景,先仰视“高 峰入云”,后俯视“清流见底”再平视石壁。把握了景物特征,描摹山 水情态,使人目随笔转,情偕意迁,传达出作者与自然有机融合的愉悦, 体现了热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2《短文两篇》知识点整理
《陋室铭》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刘禹锡集》,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代表作《竹枝词》《乌衣巷》《秋词》;著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记述生平、事迹、功德或警诫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短小、精悍、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诫之意。
3.本文的主要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二、整体把握1.全文分为三层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
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③从“南阳诸葛庐”到“何陋之有”,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2.文章开头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①开头四句运用了比喻、起兴、类比、以虚衬实、对偶的写法②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类比有“吾”之陋室,生动自然地引出本文的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①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②突出了陋室环境清幽(景色雅),交往人物的不俗(交往雅)和日常生活情趣的高雅(情趣雅)的特点③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4.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①类比,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②又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文章用孔子的话结尾,有何用处(用意何在)?①引用典故,运用反问句强调了“陋室不陋”②既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照应,又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①“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
②这句话写出了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是全文的主旨句。
短文两篇复习要点
短文两篇复习要点《爱莲说》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作者,字,(朝代)著名的。
元公是他的。
二、解词:1【一般词语】[蕃][独][盛][予][染][濯][清涟][妖][植][亵玩][亵][谓][隐逸][君子][鲜][宜]2、【词类活用】[蔓][枝][亭亭]三、译句子:1、濯清涟而不妖2、亭亭净植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4、菊之爱5、同予者何人6、宜乎众矣四、提示性默写:(理解性默写)1、全文总提,为下文张本,为入题准备2、入题,道出作者心意3、文中从生长环境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千古名句)4、从生长体态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5、从体生香气象征君子美名远扬、美好姿质6、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7、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点明莲的象征意义)(“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8、“世人盛爱牡丹”的原因是:9、用感叹的方式含蓄表达自己人生态度(表达作者对世风的鄙视)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五、段意归纳:六、开放性试题:※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2.“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⒌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
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
(自圆其说既可。
)6.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
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7.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陋室铭》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
作者,字,代著名的。
世称。
有(文集名)。
2.铭,古代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这种文体一般都是(写法特点)的。
二、解词:1、【一般词语】[名][灵][斯][惟][馨][鸿儒][鸿][儒][白丁][调][素][金经][丝竹][案牍][形]2、【词类活用】[劳][丝][竹]三、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孔子云:何陋之有?四、提示性默写:(理解性默写)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点题的句子是:2.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清幽宁静)的语句:3.写室中人物,突出交往之雅(谈笑风生)的语句:4.写室中生活,突出情趣之雅(高雅脱俗)的语句是:5.反面虚写,突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语句(对世俗生活的鄙弃):6.运用类比手法,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7. 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巧妙的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8. 文中的骈句有:9.散句有:五、段意归纳:六、开放性试题:1.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2.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
11课《短文两篇》知识点集锦
11短文两篇一、文学常识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自号,他是时家,著有。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字,号,(朝代)家,是著名的“”之一。
二、重点注释1.五色交辉2.晓雾将歇.3.夕日欲颓.4.沉鳞..竞跃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6.念.无与为乐者7.相与....步于中庭8.积水空明.. 9.盖.竹柏影也 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重点句子翻译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夜游。
6.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参考答案:1.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河流清澈见底。
2.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3.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4.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罢了。
5.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6.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到庭院中散步。
7.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8.哪一页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提示性默写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运用抒情、议论表达观景感受的句子是:。
,。
2.《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描写月光如水、疏影摇曳的句子是,,。
表达作者感慨的主旨句是:。
3.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五、内容理解1.课文主旨《答谢中书书》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之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抒发了作者微妙而又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2.结构把握《答谢中书书》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所绘景物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生机;“山川之美”美在: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记承天寺夜游》先叙事,后写景,最后抒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文知识点整理
我唯独喜爱莲出白淤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点拨;重点理解“染”“濯”“清涟”“妖”等词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可以远远地欣赏却不可贴近去玩弄啊。
点拨:重点理解“观”“亵玩”等词语。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明说过。
点拔:重点理解“鲜”“闻”等词语。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点拨:重点理解“宜”“众”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陋室铭》全文。
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表现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中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正直、芳香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爱莲说》中写莲的清高风度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于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点拨;“牍”、“淤”、“濯”“涟”“亵”等字字形较复杂,容易写错。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文知识点整理
【第22课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馨xīn苔tái鸿儒rú案牍dú蕃fán
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亵xiè玩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出名,着名。
惟吾德馨。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可以调素琴。调:调弄,指弹。
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身体。
.《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复习课 课件
;莲花——品德高尚,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牡
丹——追求富贵的高傲之人。
3.文章主旨概括 《陋室铭》通过对所居陋室主人、事物、环境的描写,
极力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安贫乐道的 人 生态度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爱莲说》一文通过对莲花的高尚品质的描写,赞美了 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表达了作者不慕名 利与洁身自好的处事态度,委婉地讽刺了追名逐利、趋 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上颂扬了“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
《爱莲说》借花抒情,托物言志,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
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
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特定的象征意
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作了精辟的概括:
菊迎风斗霜,独放幽香,象征孤高自傲、避居山林的 “隐
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
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而更加清
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
(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对于莲的喜爱,与我相同的还有什么人呢?
2.重点难点分析
(1)《陋室铭》一文中,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入手来揭示 “陋室不陋”的原因的? 点拨:通过描写居室环境、来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 “陋室不陋 ”的原因:①幽美清雅的环境,反映室主人 宁 静淡泊的心境;②学问渊博的来客,表明室主人高雅脱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
(完整版)八年级文言文《短文两篇》复习资料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书即书信二、知识点分析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9、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答: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10、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11、“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12、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答: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13、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
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1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15、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
试分析美在何处。
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记承天寺夜游》一、作者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复习资料(新版)苏教版
<<短文两篇>>复习资料《活板》一、字词1、通假字(1)“活板”的“板”通“版”。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的“已”,通“以”,以后。
(3)“若止印三二本”的“止”,通“只”。
2、词类活用①板印书籍板:用雕版②火烧令坚火:用火3、一词多义:印:①五代时始印五经②其印自落③密布自印就:①瞬息可就②持就火炀之火:①火烧令坚②再火令药镕以:①不以木为之者②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帖:①不用,则以纸帖之②每韵为一帖4、解释下列词语。
板印:盛为之:布衣:蜡和纸灰:字平如砥:药稍熔:瞬息可就:第二板已具:有奇字素无备者:更互用之:持就火炀之旋刻之:冒之:用讫:二、译文:【原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原文】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原文】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
【原文】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原文】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原文】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
【原文】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原文】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短文两篇 基础知识Microsoft Word 文档
短文两篇基础知识Microsoft Word 文档《短文两篇》知识点一、将下列句子已成现代汉语: 1、�l�Z者,善负小虫也。
负()..2、行遇物,辄持取,�n其首负之。
辄()持()�n()3、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愈()困剧()止()4、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卒()踬仆( )5、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或( )怜( )之( )苟( )故( )6、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已( )7、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
厚( )8、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黜弃( )病( ) 9、苟能起,又不艾。
艾( )10、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高( )大( )滋甚( )11、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魁然( )足( )二、填空:1、《�l�Z传》是一篇(文章体裁),文章通过、的写法,主要讽喻了。
文章第一段介绍了�l�Z的两个特点:、;第二段介绍了具有小虫�l�Z特点的人的两个特点:、。
2、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是:,点名了文章主旨。
三、将下列句子已成现代汉语:1、永之氓咸善游。
氓()咸()2、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绝()3、中济,船破,皆游。
济()4、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5、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汝()6、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 腰()7、曰:“何不去之?” 之()8、有顷,益怠。
益()9、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货().。
四、填空:1、《永之氓》是一篇(文章体裁),文章主要批判了的现象,也可以看成嘲讽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短文两篇》复习资料
《陋室铭》复习资料班级姓名学号一、重要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在:在于则:就名:出名,有名灵:神异斯:这惟:只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译: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的德行美好(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上:动词,蔓延入:动词,映入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丝竹: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乱:使动用法,使……扰乱劳:使动用法,使……劳累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也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居住的草庐子云亭:扬子云的亭子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有什么简陋的呢?译: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二、问题探究1.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①景:自然环境清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人:交往的客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事:主人生活情趣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作者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与陋室类比,以“诸葛、子云”自比,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希望效仿诸葛亮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能够想扬雄一样在文学上万古流芳。
3.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运用引用和反问修辞,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致。
4.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为什么这样写?从山水写起,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复习资料
《爱莲说》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二:文言词语
A) 常规词语
【蕃(fán)】多。
【独】仅。
【盛】大规模。
【予】【染】沾染。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植】立。
【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隐逸】隐居的人。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鲜】少。
【宜】应当。
【众】多。
B, 词类活用:【蔓】生枝蔓。
【枝】长枝节。
【亭亭】耸立的样子。
三:阅读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
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4、“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庄重、高雅(清高)。
6、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7、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8、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0、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1、用原文语句回答。
1)莲象征什么?君子的美好品德。
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
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2.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14、迁移拓展
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
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
(自圆其说既可。
)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
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
”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莲花。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
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
(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
(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
菊花。
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
(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
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
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
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陋室铭》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
世称刘宾客。
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二、文言词
【名】有名,著名。
【灵】灵异。
【斯】这。
【德馨(xīn)】品德高尚。
馨,香气。
【鸿儒(rú)】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素,朴素,不加装饰。
【金经】指佛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案,文书,案卷。
牍,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三、理解探究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
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
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
“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四、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
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
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
(也可有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