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财政的本质
格式修订版财政学分章练习题
财政学分章练习题班级:姓名:第一章财政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财政产生的条件是( B )A. 政治和文化B. 经济和政治C. 经济和效益D.政治和历史2、财政最初的表现形式是( A )A. 捐税B. 公债C. 国家预算D. 国有企业上缴利润3、国家公债和国家预算是在( C )制下财政范畴的延伸。
A. 奴隶B. 封建C. 资本主义D. 社会主义4、资本主义社会财政分配形式一般采用( A )形式。
A. 货币B. 实物C. 劳役D. 货币和劳役5、财政属于( B )范畴。
A. 生产B. 分配C. 交换D. 消费6、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C )。
A. 财政部门B. 党政部门C. 国家或政府D. 各级人大7、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D )。
A. 社会产品B. 折旧基金C. 职工劳动报酬收入D. 剩余产品价值8、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 D )。
A. 维护政权需要B. 人民生活需要C. 经济建设需要D. 社会公共需要9、收入分配的目标是( B )。
A. 平均分配B. 公平分配C. 共同致富D. 增加收入10、以下不是财政的职能的是( C )。
A. 资源配置B. 收入分配C. 统筹兼顾D. 稳定经济11.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属于( D )A.生产环节B.交换环节C.消费环节D.分配环节12.财政最初的表现形式是( A )。
A. 捐税B. 公债C. 国家预算D. 国有企业上缴利润13.财政属于( B )范畴。
A. 生产B. 分配C. 交换D. 消费14.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C )。
A. 财政部门B. 党政部门C. 国家或政府D. 各级人大15.政府从事财政收入活动的首要目的是()。
A.获取财政资金B.进行收入再分配C.改善资源配置D.稳定经济16.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A.增加生产B.提高税率C.厉行节约,降低成本D.增加企业纯收入.17. 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A. 剩余产品B. 社会产品C. 必要产品D. 社会财富二、多项选择题1、财政分配属于( A C )。
财政学第一章
1-1-2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
财政产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和 国家形态的更迭,财政也在不断的发生变 化,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各种社会 形态,都有与其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国家形 态相适应的财政。
(一)奴隶制国家的财政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们要一切从 实际出发,而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
四.继承和发展 国际税收
(一)奴隶制国家的财政 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
本课程以财政学基本理论为核心,重点论述了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预算、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几方面的基本理论。
特点:(1)国家财政收支与国王家族的收支没有严格划分; (2)国家财政以直接剥削奴隶劳动的收入为主; (3)国家财政收支基本上采取力役和实物 的形式。
1-1-3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 (二)封建制国家的财政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
(二)封建制国家的财政
收入
支出
财政分配
十二 财政平衡
考查
合
计
学时分配 2 2 4 4 2 2 2 4 2 2 2 2 2 32
课程简介
五、考试安排
本课程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作业占20
%,考勤成绩占10%。
课程简介
六、使用教材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章 导论
本 章 教学内容
结束放映
1财政学(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第一节财政概念●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财政”一词的来源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综观我国几千年留下来的古籍,可以找到关于古代财政即政府理财之道的记载,如“国计”、“国用”、“大司农”等。
日本引进西方Finance一词,同时借鉴中国古代的“财”与“政”的词意,创立“财政”一语。
1882年日本率先使用“财政奏折”一词。
我国文献中最初启用“财政”一词,见于1898年戊戌变法“明定国是”诏书中“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
《辞海》对“财政”作如下解释:财政谓理财之政,即国家或公共团体以维持其生存发达之目的,而获得收入、支出经费之经济行为也。
2.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经济现象),换言之,财政行为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因而,财政学是一门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学。
当代西方基于财政与政府国家之间的关系,把财政学等同于政府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
3.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与发展的目标。
●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公共产品与公共需要——财政学的两个基础性概念——公共产品的定义1.布坎南的定义:在《民主财政论》一书中,他指出:“任何集团或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将被定义为公共产品”。
也就是说,凡是由团体提供的产品都是公共产品。
2.奥尔森的定义: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指出:“任何物品,如果一个集团X1,…,Xi,…,Xn中的任何个人Xi能够消费它,它就不能适当地排斥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
”则该产品就是公共产品。
也就是说,该集团是不能把那些没有付钱的人排除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之外的。
3.萨缪尔森的定义:所谓公共产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
马工程《公共财政概论》重点总结
财政学第一章1、财政的本质: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活动,同时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化;财政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模式。
2、财政的两个范畴:1)历史范畴:财政活动即行为是一种历史现象,自国家产生起就产生了财政,故是2)经济范畴: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具体变现为政府一系列的收支活动,故又是经济范畴3、财政就是国家为了维护并依靠它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强制地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从而从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独立出来的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4、财政的两个属性(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财政的本质属性:国家性质决定着财政的性质1)一般属性: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涵盖了一切在历史上存在过的国家及其财政最基本的和共同的属性(指财政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部分)2)特殊属性:与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财政模式;由特定国家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决定的5、公共财政的定义: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基础,在划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前提下,为弥补市场缺陷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采取的一种财政类型和财政模式。
第二章6、市场失灵的两种情形:1)市场低效:现实市场中因存在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的方面,市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对资源的高效配置;2)市场无效:即使现实的市场严格符合完全竞争的所有条件,其运行结果也存在缺陷,不符合整个社会的要求,如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被动等7、判断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两个标准:1)受益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外消费某种物品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某种产品付费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产品所带来的利益;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在享用某种产品带来的利益时,无法排除其他人同时从此产品中获得利益,或是在某些技术上可排他,但排他成本很高。
财政学各章问题答案
财政学各章问题答案导论1.财政学的对象范围和研究范围的联系与区别?①财政学的研究范围不同于对象范围,它要比对象范围宽泛。
②财政学的对象范围主要是阐述财政学的特有任务,弄清财政学所要探明的特殊矛盾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而财政学的研究范围除对象范围外,还需要联系其他方面或学科来加以研究。
2.财政政策与财政制度是否属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①财政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任务,在财政方面制定的处理各种财政活动的规则和秩序,是对财政关系的强制规定,它是根据统治阶级利益处理财政活动关系的准绳。
②财政制度是根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财政工作的依据和规范,即规范财政活动关系的具体形式。
③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分配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它不同于财政学的对象范围。
④财政政策、财政制度不属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3.现代财政学与传统财政学的主差异表现在何处?①现代财政学认为,传统的财政范畴,如税收、支出、公债、预算等只是财政学主题的一部分,必须跳出财政谈财政。
②现代财政学认为,国家应干预经济,而且财政政策的实施对总体经济活动水平有相当大的影响。
③总之,现代财政学已不限于财政收支管理,更不能限于货币资金管理,而要结合到资源的配置、收入的分配、经济的稳定,从政府和市场的相互作用,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甚至有人提出用“公共部门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等名称来代替财政学。
4.财政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①从本质上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②从具体方法来说,包括历史的方法、统计的方法、宏观分析方法和制度分析方法等等,但主要是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及其统一。
第一章1. 财政是如何产生的?①财政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经济条件,另一个是政治条件。
②经济条件是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
只有当剩余产品出现以后,财政才有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③政治条件是财政产生的必要条件。
第一章 财政概述
二、财政的本质 (一)财政的本质 1.价值分配论 “价值分配论” 认为财政是国家以价值形式进行社会产品的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 国 家参与价值的分配,必然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首先是在各个阶级之间形成一系列的分配关系,而 这些分配关系———分配价值所发生的分配关系,就是财政的本质。 2.国家资金运动论 “ 国家资金运动论” 认为财政是国家资金运动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国家资金的筹集、分 配、使用、周转,都是国家资金的运动,都体现了国家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因此,社会主义财 政就是社会主义国家资金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二)市场缺陷 市场经济本身存在其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周期波动。 即使是有 效率的市场经济也难以兼顾社会公平,而公平和效率是经济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1.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收入分配不公指的是在特定时期内所存在的与当时社会公认的公平准则不相符合的收入、 财富和社会福利的分布状态。 收入分配不公是市场经济自发运行的必然结果。 在市场经济的现实 运行中,由市场决定的收入初次分配常常是极不公平的。 2.宏观经济总量失衡问题 宏观经济总量失衡指的是市场经济在自发运行过程中所必然产生的失业、通货膨胀和经 济危机等现象。 在自由放任的经济中,由于存在自发性必然带来的盲目性,经济运行容易出现波 动和失衡,从而导致社会资源配置出现结构性失调和经济运行效率降低。 3.经济周期性波动 市场经济并不能自发地平衡经济中的供给和需求总量,也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出现高失业 率、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识点总结(一)国家财政1、财政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1)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从本质上来说,财政是国家参与的社会分配。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国家决算。
(2)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免费义务教育、各自社会保障、抗震救灾、帮护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等)。
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如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建设、财政投资基础设施行业等等。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在经济增长滞缓,(收大于支)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供大于求),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供小于求),经济的正常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支大于收)。
注:财政政策国家调整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政策,如增加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或者减少税收,免收利息税和农业税,调整出口退税等。
货币政策是国家关于货币和金融的政策,国家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符合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
如调整存贷款利息率、存款准备金率,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等等。
2、财政收入有哪些形式?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及如何增加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财政收入的形式有:①税收收入--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它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
财政学
题型:单选题 10*1’ 10% 多选题 10*2’ 20%计算题 2*10’ 20% 简答题 5*4’ 20%论述题 3*10’ 30%1.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2.财政的概念:从实际工作来看,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只能。
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
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关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公平分配及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但这里的“分配”应理解为广义的分配,即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
3.财政的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4.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的职能,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政策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而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
财政实施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作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4)通过转移性支出,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
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高频考点(完)
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高频考点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与职能高频考点1: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
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例题】财政是随着( )的产生而产生的。
A .资本主义B.封建制度C . 社会化大生产D . 国家『正确答案』:D高频考点2:市场效率市场→指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哪里就有市场。
决定市场规模和容量的因素有:购买者、购买力和购买欲望。
高频考点:市场效率市场效率是指完全竞争状态下所达到的帕累托最优效率(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
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高频考点3:市场失灵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完全竞争状态是不存在的,因为其四个条件不可能得到完全满足,全社会的各项需要并非都能通过市场机制得以实现。
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低效率的情况,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指在充分尊重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市场仍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正常发挥作用的现象。
非排他性: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竞争性:指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垄断(1)造成垄断的原因:技术进步;市场扩大;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
(2)垄断的影响:一旦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补充】垄断(Monopoly)的含义: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
财政的概念与特征高频考点4: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是“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理论。
公共物品的特征决定了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是失灵的,它必须由政府财政来提供,因此这就决定了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
2.财政学 -概论
思考:
试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外部效应的 行为? 你身边是否哪些行为具有正外部效应? 哪些行为具有负外部效应?
(3)不完全信息
信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不对称 (4)垄断的存在
自然垄断:某一行业在生产上具有规模报酬递增 的特点,因此为了避免由于无谓竞争而引起的经济资 源的浪费,在某一地区只需要有一家企业进行独家经 营的垄断局面,竞争会造成低效率。
财政与金融
第一章 财政总论
财政学的对象 财政的概念及本质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财政的职能(资源配臵职能、收入分配 职能、稳定和发展职能)
第一节 财政学的对象
一、学科地位:
经济科学中经济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财政学:研究宏观经济管理问题,即研 究国家财政分配活动。
二、财政学的对象 财政学:研究国家财政分配活动的规律性科学。
怎样理解现实中的财政现象与本质?
怎样理解现实中的财政现象与本质?
2.2010年全国财政支出89874.16亿,民生支出占2/3。 民生支出即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 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
的支出。
‘最基本的民生事项’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就是最基本的民生事项。
财政所具有的三个职能是: 资源配臵、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
一、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可以被人类开发利用的财富。 资源配臵——资源在不同用途、不同使用者、 不同时期之间进行分配,以达到有效合理利用。 最优资源配臵——通过对资源配臵的活动,达 到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两种资源配臵的基本模式:计划经济模式和 市场经济模式(见下一张幻灯片)
(二)财政概念是财政本质和财政现象的统一 财政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现象在现代社会表现为以政府为中心的资金 收支活动。
《财政与税务》重点题名词解释
《财政与税务》重点题名词解释第一章财政概论名词解释1、财政: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或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社会总产品价值一部分的经济行为。
简答题1、理解财政的概念应把握哪几个基本点?(1)财政分配活动的主体是国家;(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总产品;(3)财政分配的依据是国家拥有的政治权力;(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
2、财政的含义及其本质特征。
财政就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或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社会总产品价值一部分的经济行为。
本质特征:(1)强制性;(2)补偿性;(3)无偿性;(4)非营利性。
3、财政的含义及其基本职能。
财政就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或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社会总产品价值一部分的经济行为。
基本职能:(1)配置资源职能;(2)公平收入职能;(3)稳定经济职能。
第二章财政收支概论名词解释1、财政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或生产资料所有者身份,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一种货币资金,是用货币表示的一部分社会总产品价值。
简答题1、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财政收入规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总水平。
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经济体制;(3)技术进步;(4)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第三章税收收入(上)名词解释1、税收效率:指的是以尽可能小的税收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税收收入。
简答题1、税收收入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税收收入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基本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
第四章税收收入(下)名词解释1、房产税:是以房产为课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税。
简答题1、增值税的含义及其特点。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特点:(1)一般采取多个流转环节征收;(2)按增值额纳税;(3)能够避免重复征收。
论财政的本质
论财政的本质作者:高冬梅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4年第03期摘要:本文在收集有关财政本质文献的基础上,对当前财政本质成果进行了研究,论述了有关财政本质的一些观点,希望对财政本质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财政本质;财政;公共商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众多研究财政的学者,不同学者对于财政理论的认识也不相同。
我国当前还不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处于经济的转型阶段,财政体制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自身前进,而必须依据一定的理论进行。
1 财政本质应如何界定1.1 财政的本质判断财政的本质,首先要确定财政发展中的矛盾,研究矛盾,进一步研究财政的产生和发展,最终总结出财政的本质,依据历史和逻辑统一的研究办法。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以商品为基础的,利用劳动的二重性学说,研究商品中存在的资本主义矛盾的萌芽,利用研究矛盾,融入研究当中被抽象的具体因素,在理论层面上,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全过程。
马克思主义体系是完整无缺的,研究方法也是合理的,因此,在研究财政的本质问题时,也要运用这种方法,自影响财政发展的矛盾开始,展现财政发展的运行过程,最终总结出财政发展的本质。
1.2 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1)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私人产品的供给重合的时期自从出现人类以来,人就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应该是存在于社会当中的人,因此,原始人群就是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
关于公共产品的分配问题,主要表现为当时人的一种本能行为,也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与大自然作斗争,在这一时刻,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当中每一个成员的需要就是社会的共同需要,社会的共同需要也反映了社会当中每一个个体的需要,很明显,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则根本不可能分离社会需要与社会当中每一个个体的需要。
之前曾经出现过这样一种说法,认为在出现剩余产品之前,人类社会是没有公共需要的,这种观点非常片面。
财政与金融笔记
第一章财政概论第一节财政的概念发展一、财政现象1、人类的两类需要(1)私人的个体需要是某个单位、家庭和个人的生产、生活方面的需要。
实现途径:是通过市场交换、相互之间提供私人物品来满足。
(2)社会公共需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是社会整体的需要。
实现途径:要靠政府提供市场不能提供或不适于由市场提供的物品和服务满足和实现---政府通过财政的途径财政活动的本质:财政活动是以政府为主体的一种货币收支活动,政府为提供公共服务而出资、拨款以及进行各种支付的过程就表现为政府支出;政府为筹措提供公共服务所需要的资金而进行的征税、举债、收取各种规费和使用费的过程就表现为政府收入。
这种由政府所进行的收支活动就是财政或财政活动。
二、财政的产生1、财政产生的过程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财政产生2、财政产生的条件(1)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经济基础(财政分配的对象)(2)国家的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财政分配的主体)(3)社会公共需求是财政产生的根源(财政分配的目的)财政产生的根源在于私人组织(如个人、家庭和企业等)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是指某人享用某种物品并不能排斥其他的人享用该物品。
非竞争性是指增加消费者不需要增加物品的数量或成本。
公共物品的这些特征就使得公共物品不能通过市场提供,而且等价交换的原则在这里也不适用。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三、财政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经历了四种形态,即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按社会经济制度不同,可以将这四种形态的国家划分为两类: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农业经济国家,包括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2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市场经济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两种财政的区别:1、从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看,在农业经济社会,农业和采矿业等第一产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与他的纳税额等值的福利。
23
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收支是否对称或平衡构成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收支是否平衡,表
面上是一种收支关系,而背后是反映政府和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关系, 反映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反映中央与地方以及政府各 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因而收支平衡也成为财政运行和制定财政政 策的轴心。
7
凯恩斯学派的财政学说
凯恩斯学派是以当代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
凯恩斯的名字命名的学派。
主张国家干预主义,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时造成失业和经
济危机的根源,当死人支出不能满足吸收全部生产性资 源的需求时,政府就要对经济加以干预,增加支出,不 能推给“看不见的手”去管。
代表人物:萨姆尔森
11
2.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财政的产生 财政是一个古老的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
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剩余产品→私有制产生→阶级 产生→国家产生→财政产生
12
财政的发展
社会和国家形态的演进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 家 财政的发展 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的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时它和古典学派并存,后 来取代了古典学派的地位。 新古典学派以福利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主张政府干预经济 活动,特别重视财政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财政是国家手中掌握的经济工具,政府可以运用财政来干 预经济,以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在资源配置上的弊端,缓和 贫富两极分化的矛盾,增大社会福利。
8
货币学派的财政学说
货币学派是在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各国奉行凯恩斯主
义后,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极力反对凯 恩斯学派的赤字财政政策的学派。该学派十分重视货币在 宏观经济变动中的中心地位和重要作用而得名。 反对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鼓吹恢复“自由放任”和自由 竞争的市场经济。 货币学派认为,要使经济稳定增长,又没有通货膨胀,政 府必须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压缩财政支出,实施预算平衡 的财政政策。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15
资本主义国家财政 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出卖劳动力为生 资本主义财政就其本质来说是资产阶级维持其统治,剥 削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一种手段,反映着资本主 义国家与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人民之间的对抗性分配关 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具有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因而 财政分配采用的是价值形式。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财政均体现着阶级性,
但随社会形态的演进而减弱。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段性位于次要地位,利益集团性变得显著。
22
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
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财政的强制性体现为财政的民主化和法制 化。
例:污染博弈
污染博弈
乙 低污染 A (100万元,200万元) B (120万元,-30万元) 高污染 D (-30万元,120万元) C (100万元,100万元)
甲
低污染 高污染
19
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关系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分配关系:
在经济系统中,主要是个人与国家之间、企业
本章提要
1 .西方财政学说的发展
2.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3.财政的本质
4. 财政的属性
2
1.西方财政学说的发展
西方财政学说从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开始,经过古典
学派、新古典学派、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合理预 期学派、供给学派的发展,逐渐形成在当今世界各国 制定财政政策时所通行的各种理论,为人们解释和解 决财政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 论。 古典学派财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自由放任”学说,处于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古典学派认为,实际工资率与就 业都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 代表人物:威廉· 配第、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
6
新古典学派的财政学说
新古典学派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分离、扩大古典学派
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 政府机构系统内政府部门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 间的关系,尤其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 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20
4.财政的属性
公共性 公共性指财政具有满足公共需要的属性,是不同社会形态
下财政的共性。 具体来说是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国家为实现其 职能的公共需要,依据其权力而进行的一种社会产品的分配活 动;其所反映的财政分配关系是各自社会总的社会产品分配关 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24
17
3.财政的本质
两难冲突问题
经济学(财政学)不仅要反映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而且要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主要是人与 人之间的两难冲突问题。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
如何通过政府干预和财政介入来解决这类两难
冲突问题,构成了财政学的核心。
18
财政的公共性又具有历史性
◦ 公共产品的构成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而变化 ◦ 公共产品的构成可能因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21
利益集团性(或阶级性)
指财政反映着参与财政分配活动的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互动关
系
即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财政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反映着不同性质的
社会产品分配关系 财政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 在不同社会形态下,财政体现出不同的利益集团性
重农学派是1学派财政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赋税论 (2)平等关税论 (3)平等纳税论 (4)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利弊论 (5)国家经费论 (6)公债论
5
古典学派的财政学说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简称古典经济学)是产生于17世纪
13
奴隶制国家财政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直接占有劳动者---奴隶 奴隶制国家财政是奴隶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压迫和 剥削奴隶及其他劳动者的一种手段,它反映着奴隶制国 家与奴隶和其他劳动者之间的对抗性分配关系。 奴隶制国家财政的分配主要采用实物形式。
14
封建制国家财政 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农奴。 是封建主阶级维持其统治、压迫和剥削农奴及其他劳动 人民的一种手段,反映着封建国家与农奴及其他劳动人 民之间的对抗性的分配关系。 封建制国家财政分配采取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 在封建社会时期产生了一些在现代社会具有很大重要性 的财政范畴,如公债、国家预算。
16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 财政是实现国家职能,巩固人民政权,发展与调控经济, 满足公共需要与发展国有资产(本)需要的有效手段之 一。 ◦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决定了社会主义国 家财政不再有剥削内容与对抗性矛盾,反映着社会主义 国家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分配关系。
3
重商主义的财政学说
重商主义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 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的财政学说是以“贸易顺差论”为中心 内容的,其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防财政论 (2)赋税转嫁论 (3)保护关税论 (4)限制王室经费论 (5)赋税立法论
4
重农学派的财政学说
9
合理预期学派的财政学说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滞涨”困 境,美国出现了和新古典综合派相对抗的合理预 期学派。 代表人物:华莱士
合理预期学派反对人为地刺激产量和就业水平的 增加,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无
效。
10
供给学派的财政学说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反对 凯恩斯学派的需求管理理论、主张在供给方面采 取措施的一个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派。 供给学派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主张放宽或取消 各种限制条件和规章制度,回复企业自有经营, 让市场自行调节经济活动,以激发生产经营的积 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