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史 第16课 五四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6ba68a0fff00bed5b9f31d97.png)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一.爆发原因1.直接原因(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巴黎和会:(1)时间:1919.1.18(2)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一战1914.7.28-1918.11.11)(3)中国: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出席会议,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提出七项条件,后又提出废除“二十一条”)“二十一条”:○1递交时间1915.1签署时间1915.5.9○2条约双方袁世凯政府-日本○3结果:出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4)结果:外交失败,欧美列强做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追的幻想。
2.政治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统治黑暗;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日本),社会阶级矛盾激化;3.经济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五四运动爆发奠定阶级基础;4.思想原因:1915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5.国际原因:十月革命(1917.11.7)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二.经过:1. 1919.5.3学生代表在北大法科礼堂召开会议,决定5.4发动游行示威。
2.1919.5.4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广场,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爱国情绪高涨。
3.学生的爱国行动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响应,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运动中心也很快由北京转到上海。
上海的“三罢”(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提出了提倡国货,不用日货,不做日人之工)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三.结果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京政府于6.10罢免了曹、章、陆的职务,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6.28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和约。
四.意义:(1)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
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第十六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十六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1a90b36da417866fb84a8ed3.png)
一、五四运动1.背景:(1):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进一步加深;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国际上)(2):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军阀混战,国内阶级矛盾日举益加深;(3):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队伍壮大,工人罢工斗争频繁发生;(阶级基础)(4):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思想基础)(5):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取出的正义要求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无理拒绝,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义愤,“五四”运动由此爆发(导火线)2.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3.经过:中心主力斗争方式第一阶段北京学生游行示威第二阶段(推向高潮)上海工人“三罢”运动4.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打倒卖国贼曹汝林.章宗祥.陆宗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学生:先锋作用5.作用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知识分子:领导作用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具备广泛群众基础的反帝爱国运动,也体现了各个阶层之间团结奋斗的精神和彻底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6.五四运动的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1)罢免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2)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和约.(3)释放了被捕的学生7.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的精神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追求真理、勇于解放(进步)的精神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名称性质任务领导阶级主力结果前途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人民群众资产阶级共和国资本主义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人民群众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69963a4431b90d6c85c79a.png)
五四运动时期 上海南京路五 芳斋门口的罢 市街景 国事如此,无心整 容,请君不必光顾。 ——上海某理发馆 贴出的告示
罢市救国 不办卖国贼不开行 为良心救国牺牲私 利
阅读教材第65至66页内容,为下面4张 图片排序,并思考图片中的几个问题。
3
1
上海三罢斗争有 哪些人参加?有 什么特点?
五四运动取得了 哪些初步胜利?
思考三:巴黎和会是怎样的会议?中国 人为什么对它有期许?结果怎样?中国 的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道理?
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 中国政府: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 屈辱地位。 结果: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 的幻想。 启示:弱国无外交(因为当时中国不
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富强的国家)
林长民 • 在那一代青年人周围,是令人感到窒息、令人满怀悲 愤的黑暗环境:国内是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独裁 的黑暗统治;国际上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外交失败。 • 对有志气的爱国青年说来,剩下的只能是置个人生死 于度外的英勇拼搏。
“生生不息” ——五四运动之精神
历年五四精神的论述 ★ 20世纪20年代:“牺牲的精神”、“社会制裁 的精神”、“民族自决的精神”。 ★ 新中国成立之初:反帝、反封的爱国主义 精神。 ★ 20世纪80年代末:“人的觉醒”、“人的重新 塑造”。 ★ 21世纪10年代:?
解放思想、勤于学习、 开拓创新、勇于奉献
升华探究
这是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它以螺旋上 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 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有一天当你漫步在 五四广场,看到火红的 标志,你想到了什么呢?
巩固练习
选择题:
1、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第16课 五四运动
![第16课 五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be38afa7d1f34693daef3ee6.png)
第16课五四运动【课标】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一)、背景:1.国际:日本侵华,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欧美列强出卖中国主权(民族危机严重)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新方向)2.国内:(1)政治上: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专制、卖国、混战)使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2)阶级力量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3)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使思想解放, 并且马克思开始在中国传播,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4)外交上: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线)(二).过程(1)学生:先锋作用(2)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
由此,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3)商人:同盟军(4)陈独秀、李大钊等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作用说明: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了各个阶层之间团结精神、斗争精神、爱国精神,体现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三)、初步胜利:(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2)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3)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在“和约”上签字理解“初步胜利”角度一:回答初步胜利的表现角度二:回答没有彻底胜利,因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任务,没有改变半殖半封建社会。
(四)、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绝?(1)角度一: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角度二:中国代表团的斗争(五)、概括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进步(六)、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精神)(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74abb50683c4bb4cf7ecd13e.png)
取得初步胜利 罢免了卖国贼的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一场广泛的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 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 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 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 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 路——这就是结论。
一战前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比较
工厂数 资本(元)
1914年 698
338240
1919年 1,759 5006200
问题: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迅速发展
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
材料二: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 175家;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685 家;1913—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 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半 个世纪。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 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五四前夜——背景
1、国际背景
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加紧侵略中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 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 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 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 ,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 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去遵判服罪。”
——梁漱溟 《论学生事件》
议一议: 梁漱溟对学生火烧赵家楼持什么态度?
第16课 五四运动
![第16课 五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7a4a18ce4028915f804dc278.png)
欧美列强做出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 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 列强的幻想。
揭露日本侵略 中国阴谋的宣 传画——“蝎 子政策” 德国占领青岛,在信号山麓岩壁刻飞鹰国徽;日
本占领青岛后,刻上大正三年十一月七日于其上
袁世凯手批“二十一条”原 件
袁世凯
《时报》刊载的反对“二十一条”的 血书:“五月九日永记勿忘。”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 导作用 D、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社 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爱国运动
4、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 原因是( B )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惩办三个 废除《二十一条》 卖国贼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内容
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结果
取得初 步胜利
6月初起 上海 工人阶级
感悟五四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 辛亥革命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 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五月四日是中国的青年节。它来源于 中国一九一九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 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它的胜利 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爱国、 民主、科学精神,1949年12月,中国中央 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 青年节。
——陈独秀《新青年》
探究活动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近代100多年的历史 最大相同是革命性 质和任务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第16课 五四运动
![第16课 五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6ba40c31ccbff121dd36831d.png)
二 、五四运动的过程: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 第一阶段:5月初至6月初, 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只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及市民群众参加, 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 第二阶段:6月初起,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阶 级。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超出知识分子范围,工商学广泛参加
三 、五四运动的结果:
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学生。 2、罢免曹、陆、章职务。 3、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
你如何看待 北京爱国学生在 运动中“火烧赵 家楼、痛打章宗 祥”的行为?
关于火烧赵家楼后当时主要的社会舆论
——只要出于合理的动机,行为方式大可不必讲究; ——"血钟不响,民众是不能从酣梦中醒来的",对 于反动势力,只能以暴抗暴。 ——因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是"卖国贼",那 么对他们做什么都是有理; ——只要运动达到了目的,取得了"胜利",除了歌 颂、赞美,似乎无需对它说三道四。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 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 侵犯他,加暴行于他...决不能说我们所做的都对, 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梁漱溟《论学生事件》
B
(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0)甲午战争后的 “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 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 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A
(2009〃天津文综〃5)1919年5月5日,天津 《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 《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 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 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69cec950783e0912a3162a1e.png)
探究小结
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1.一次伟大的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爱国运动。
2.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3.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4.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 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 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 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 ,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 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去遵判服罪。” ——梁漱溟 《论学生事件》
学案课堂探究3
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始?
提示: 五四爱国运的性质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哪里?
历次革命运动口号之比较
反帝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反封
•“驱除鞑虏(清政府),恢复中华” ——辛亥革命
反帝 反封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五四运动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1、时间: 2、地点: 3、主力: 4、推动者: 5、斗争口号: 6、斗争方式: 1919年5月4日 开始
北京 天安门广场
北京学生
陈独秀、李大钊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
集会演讲,游行示威,总罢课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与结果 前后阶段对比
第一阶段 中心 参加者 主力 口号 第二阶段
北京
北京高师学生欢迎“五四”被捕同学出狱
字
顾维均
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 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
对内:五四运动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没有推翻北洋军 阀的统治;没有 问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改变中国半殖民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地半封建社会的 B 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性质。 C.有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 对外:五四运动 思考:为什么说五四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没有赶走帝国主 运动所取得的成果 义 是初步的胜利?
第16课 五四运动
![第16课 五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e63dbd2edd36a32d73758194.png)
组织:严重自私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领导核心
主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根本原因 和妥协性 ①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③武昌起义后把湖北军政府政权交给旧官僚黎元洪和立宪 党人 ④为取得帝国主义支持“告各友邦书”承认和帝国主义一 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⑤对袁世凯篡夺大总统孙中山一次一次妥协,最终导致辛 亥革命的失败 客观——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破坏中国革命
陈独秀
李大钊
鲁
迅
胡
适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 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中国通史》
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五四运动的过程
时间 中心 先锋
第一阶段: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打倒卖国贼”
五四精神: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
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 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 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 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 横向看,包括: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革命史观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 的历史。 社会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 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本单元总结:
必修一政治史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必修一政治史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运动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85cb89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2.png)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历史事件为引子,引导学生了解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内忧外患的困境。
2.通过展示五四运动期间的学生抗议活动、罢课罢市等情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五四运动的激情与激情。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3.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展。同时,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设置课后作业、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在课堂上,我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任务和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4.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设置课后作业、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
第16课 五四运动 课件
![第16课 五四运动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80bc82b9f3f90f76c61bd2.png)
探究:五四运动与一战的关系
探究:五四运动与一战的关系
1915年“二十一条”签字 袁世凯政府
1918年 山东问题换文 段祺瑞政府
中国劳工准备从青岛出发前往法国
华工在劳动
扛着炮弹的中国劳工
庆祝“一战”胜利大阅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庆祝“一战”胜利大游行
那时候, “公理战胜强权”“劳工 神圣”“民族自决”等名词,呼喊得很 响亮,激动了每一个青年的心弦,以为 中国就这样便宜的翻身了。1918年11月 到1919年4月,这一期间学生们真是兴 奋得要疯狂了。
第二阶段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
(工人阶级开始作 为独立政治力量登 上历史舞台)
(2)结果: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陆章职务; 拒绝在《凡尔赛 和约》上签字。
1.性质: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 爱国运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传播马克思 主义。
五四精神在今天
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近现代史上卓越的外交 家之一,被誉为“民国第一外 交家”,1919年作为中国代表 团成员参加巴黎和会。 (1888-1985)
林长民
(时任总统府外交委员会 事务长)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 “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
——《外交警报警告国民》 5月2日北京《晨报》
5月3日晚的北京大学
——许德珩《五四运动回忆录》
“美国大总统威尔逊屡次的 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是 现在世界第一好人。他说的话 很多,其中顶要紧的是两个主 义:第一,不许各国拿强权来 侵害他国的平等自由;第二, 不许各国拿强权来侵害百姓的 平等自由。这两个主义,不正 是讲公理不讲强权吗?”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c80631db28ea81c758f57895.png)
学习目标:
五四爱国运动
1、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2、掌握五四运动的经过; 3、分析五四运动的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意义, 感悟五四精神。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精神。 难点: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二十一条”与巴黎和 1、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 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相同点:①社会性质相同,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 ③革命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
类别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结果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 建立人民民主专 国 政国家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B
)
(2)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4)拒绝在和约签字
A、(1)(2)(3)
C、(1)(3)(4)
B、(1)(4)
D、(1)(2)(3)(4)
2、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起到了 (
C
)
A、领导作用 B、主力军作用 C、先锋作用 D、推力作用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1.五四运动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五四运动的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嘉定区)。 1899年考入上海英华书院,1901年 考入圣约翰书院。1904年入美国哥 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 获博士学位。1912年回国后,任总 统秘书、内阁秘书、外务部顾问和 宪法起草委员等职。1915年起北洋 政府驻墨西哥、美国、古巴、英国 公使。1919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 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的主权问题 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 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 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8cf7820d90c69ec3d5bb7557.png)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望,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人的梦想。
然而,弱国无外交,欧美列强在和会上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于是,五四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了“二十一条”密约,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省内各主要城市辟为商埠。
二、承认日本在南满洲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地位。
三、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未经公司同意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四、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
五、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充任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在中国内地所设日本医院、寺院、学校等都有土地所有权;日本人在中国有布教之权等。
5月7日,日本向中国政府下最后通牒。
5月9日,除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商讨处理战败国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等问题。
英、法、美、日、意五个强国操纵和会,重新瓜分世界。
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出席会议,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中国代表团提出七项条件:一、废弃势力范围;二、撤退外国军队、巡警;三、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四、撤销领事裁判权;五、归还租借地;六、归还租界;七、恢复关税自主权。
后来,中国代表团双向和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
中国代表顾维钧从山东的历史、文化入手,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
”德国没有将山东“转交他国之权”。
不料,欧美列强却做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1919年4月30日,外交失利的消息传到国内。
16课五四运动
![16课五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3ee4223e783e0912a3162a22.png)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第四单元制定人:时伦香第16课五四运动【复习目标】:概述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背景:(1)国际:1、一战爆发后,日加紧侵略中国。
民族矛盾加深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方向(2)国内:1 政治: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2经济、阶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3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开展(3)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根源:【知识补充】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青岛和胶州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行的缔结“和约”的会议。
参加者有英、法、美、日、意等27国,苏俄未被邀请参加,中国在这次大战中参加了协约国方面对德作战,曾派20万华工参加战争勤务,所以作为战胜国也派团参加了会议。
中国代表向和会提出了废除外国在华的一切不平等权利、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等要求。
会议被英、法、美等大国操纵,经过激烈争吵,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会议完全无视中国主权,悍然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激起了中国人民极大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由于中国人民的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巴黎和会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大国操纵的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
【灵活运用】材料一由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 万,增至战后的200 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1915 年9 月,《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1918 年11 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写出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的推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爱国热情的高涨。
第16课五四运动
![第16课五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92a7f906bb68a98271fefa6d.png)
北洋政府被迫解除三位亲日派分子的职务
曹汝霖
陆宗舆
章宗祥
中国近代著名 外交家顾维钧
“大会的决定有辱中国,
本代表拒绝签署!”
根据北洋政府的指示,中国代表拒绝在 巴黎和会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中国政府出席巴黎和会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这在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史上是第一次)
三)经过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罢课
2、特点(各阶层作用):
青年学生—先锋
工人阶级—主力军
3、作用: 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4、影响: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名称 任务 主力 领导 指导 (相同) (相 阶级 思想 同) 旧民 反帝 主主 反封 义革 建 命 新民 反帝 主主 反封 义革 建 命 人民 资产 群众 阶级 三民 主义 结果 前途
资产阶 资本 级共和 主义 国 人民民 社会 主专政 主义 的国家
人民 无产 群众 阶级
马克 思主 义
• 1、新民主主义革命较之旧民主主义革 命主要“新”在①指导思想 ②领导阶 级 ③革命前途 ④革命任务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典例·展示】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最 主要的依据是 A.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口号 B.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 C.它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成为运动主力
• 【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新旧 民主主义革命的最主要区别是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 主主义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从这个角度分析即可。 • 【答】D • 【评】可采用概念诠释法。解题关键在于要掌握新民 主主义的概念。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e107217b31b765ce0508141c.png)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异同?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异同? 比较点:革命的背景和条件;革命的目的和任务; 比较点:革命的背景和条件;革命的目的和任务;革命 的情况(领导、指导思想、主力、方式、 的情况(领导、指导思想、主力、方式、结果和前 、);性质 性质; 途、);性质;影响 相同点: 相同点: (1)社会历史条件相同,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历史条件相同,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任务相同,都反侵略反封建; )革命任务相同,都反侵略反封建; (3)主力:都是人民群众; )主力:都是人民群众; (4)方式:都是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 )方式:都是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 (5)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6)影响:都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侵略势力。 )影响:都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侵略势力。
2、北洋政府:(其反动统治是爆发的根本原因) 、北洋政府:(其反动统治是爆发的根本原因) :(其反动统治是爆发的根本原因
)、袁世凯在位时, (1)、袁世凯在位时,为了称帝,接受“二十一条”。 )、袁世凯在位时 为了称帝,接受“二十一条” )、一战后 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合法权益的外交斗争失败。 (2)、一战后,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合法权益的外交斗争失败。 )、一战后,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争: (1)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2)指导思想:旧三民主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指导思想:旧三民主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 )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 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土地问题。 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土地问题。 (4)结果不同: )结果不同: 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革命任 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取得胜利,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取得胜利,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5)前途不同: )前途不同: 要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要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 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 (6)所属世界革命范畴不同: )所属世界革命范畴不同: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发生于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发生于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第16课_五四运动
![第16课_五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5d9c06ff4693daef5ef73d46.png)
“外争国权,
陆宗舆参与签订 “二十一条”等 卖 国条约和向日本 借款的合同。
内惩国贼”
章宗祥,曾任驻日 公使,多次出卖国 家主权,向日本大 量借款。
曹汝霖,亲日派, 参与同日本谈判 “二十一条”和 多次向日本借款。
青岛五四广场
1919年6月10日,上海全市工人大罢工, 并走向街头示威游行,上海水陆交通全 部中断。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1、国内背景
(1)根本原因: 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 (2)阶级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3)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推动,人民思想解放
2、国际背景 (1)一战期间,列强加紧侵华中国,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线
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时间:5月4日—6月3日
第一阶段
中心:北京 主力:青年学生 概况:游行、口号、罢课 时间:6月3号以后 中心:上海
第二阶段
主力:工人阶级 概况:三罢斗争 结果:初步胜利
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向天安门进发
天安门前愤怒的人群(油画)
口号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逮捕街头讲演的学生 五四运动当时散发的传单
•材料一: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 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二: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 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 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材料三: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1916~1918年 日本对华借款3倍于前,日本在华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 一条。 •材料四: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局面形成,大小军阀 各霸一方,连年内战,给人民开来深重的灾难。 问题:袁世凯确立北洋军阀统治后,中国国内形势怎样? 国内形势: 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卖国,且军阀混战不断。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碑。它孕含了爱国,进步,民主,科
学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
义。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
精神的生动写照。
—胡锦涛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
话
八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 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 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 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
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
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 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
丰碑。它孕含了爱国,进步,民主,科
学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
义。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
精神的生动写照。
—胡锦涛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
话
八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 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 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 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
三 五四精神:
爱国 民主 科学 追求真理 勇于解放
你知道吗?
当代青年应当如何在和平年代 传成“五四精神”弘扬“五四精 神”?
八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 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 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 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
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
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
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 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
丰碑。它孕含了爱国,进步,民主,科
学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
义。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
精神的生动写照。
—胡锦涛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
话
八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 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 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 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
德先生: Democracy. (民主) 民主精神,民主制度→专制
赛先生: Science.(科学) 科学思想、方法、技术→迷信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 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
通过下列六组镜头概括五四前国内和国 际形势处于怎样“窒息而悲愤”的环境?
五四寻源
镜头一 国际风云
列强侵华, 民族觉醒。
十月革命, 指引方向。
国俄 人国 民十 指月 出革 了命 解的 放胜 的利 出, 路为 。中
日本《二十一条》
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 窃国大盗袁世凯
五四寻源
国内因素 直接原因
思想:新文化运动----促进民主觉醒 经济和阶级: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工人阶级壮 风云际会 五四运动
斗争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性质: 反帝 爱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 马克 阶级 思主
义
具有广 泛的群 众基础
社 会 主 义
"五四"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 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 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五四寻源 五四再现 五四感悟
一、五四寻源(背景)
在那一代青年人周围,是令人感到窒息、令 人满怀悲愤的黑暗环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已处 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对有志气的爱国青年说来, 剩下的只能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英勇拼搏。
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
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 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
丰碑。它孕含了爱国,进步,民主,科
学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
义。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
精神的生动写照。
—胡锦涛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
话
巩固练习:
1、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以完全实现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废除“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
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革命的领导阶级
B、 革命的性质
C、革命的任务
D、 革命的发展前途
3 、五四精神包括
A、爱国
B、 科学
C、民主
D、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再见
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书影
国内形势: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专 制独裁且军阀混战不断,国内阶级矛盾 尖锐。
五四寻源
镜头三
巴黎和会
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发言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说明了什么问题?
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
五四寻源
列强侵华加剧---- 民族矛盾激化
国际因素
俄国十月革命----指引新的方向
政治:北洋军阀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镜头二 国内状况(一)
北洋军阀统治黑暗,社会 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材料一: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 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二: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 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 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材料三: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1916~1918年日 本对华借款3倍于前,日本在华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材料四: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局面形成,大小军阀各霸 一方,连年内战,给人民开来深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