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政府时期英国福利国家改革论析(1)
试论撒切尔首相的福利制度改革
!" #$% &’ ($)#*$%+’ , -%./+0 /. 1+2#2,$ 3%4.)+% 5..)2+, 56,#+)*#7 345678 9:; <;56=> =? $*2"@ A7> $*+"@, 9:; 7A96=7AB C;B?A5; @D@9;E :A> F;G=E; 9:; EAH=5 FA> ;B;E;79 ?=5 9:; >;I;B=<E;79 =? 9:; J- ;G=7=ED, A7> B;> 9= 9:; K78B6@: >6@;A@; C69: 9:; @9A87A79 F4B8; A@ 69@ ?;A945; 67G5;A@678BD :;AI6;5 A7> :;AI6;5L M67G; $*+* FA@;> =7 9:; B6F;5N AB6@E A7> E=7;9A56@E G5;;>@, O56E; P676@9;5 Q:A9G:;5 :A> GA556;> =49 ABB 1 @6>;> 5;?=5E 9= 9:; <4FB6G C;B?A5; @D@9;E, A7> 8=9 A EA5R;> ;??;G9 @C6?9BDL /9 BA@9 :A> 9:; S5696@: ;G=7=ED F;;7 6E<5=I;> ;??6G6;79BDL 8%9 :/+;,7 9:; J-, OL PL Q:A9G:;5, T;?=5E =? U;B?A5; MD@9;E, P=7;9A56@E
!$ 高福利降低了经济效率。由于福利的普遍 性原则,使那些不干或少干工作的人照样可以生
英国社会保障的改革
英国社会保障的改革:人们对“福利国家”政策产生了疑义,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危机四伏,受到普遍批评。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社会保障开支居高不下,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包括欧盟的其他一些国家所遇到的基本问题是社会保障开支增长过快。
同一时期,经济增长速度远远慢于社会保障项目的扩大速度,因此,出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扩张之间的不平衡。
英国社会保障占GDP的比重由1950年的5.5%,上升至1985年的6.7%,到1993年高达26.75%。
社会保障的巨额开支,使英国经济背上了沉重包袱。
社会福利开支居高不下,财政负担加重,同时又削弱了国家调节经济的能力。
此外,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广泛实施,一方面使工人的基本需要得到了保障,但也削弱了劳动力市场上竞争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形势的好转。
2、人口老龄化严重,对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挑战。
英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一样,都面临着寿命延长以及退休人口的增加。
导致的结果之一是退休人口占在职人口的比例提高和不平衡,1950年英国退休人口占在职人员的24.2%,到1980年则达到了32.2%。
据测算,到2025年将达到40.4%,届时2.4个劳动力就得供养一个退休者。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没有基金积累的“现收现付”机制上建立起来的,它的正常和有效运转依赖于人口结构的稳定,因为退休者的养老金要靠目前工作者的缴费来支付。
人口的日趋老龄化,国家福利开支必然增加,即使想维持当时的福利水平也很难。
3、政府包揽过多,经济效率低下。
英国的社会保障原来由国家健康与社会保障部负责。
该部是政府部门中最大的机关,直接或间接受雇于该部的雇员有100万人以上。
由于政府包揽的过多,窒息了个人发展的动力、机会和责任,用撒切尔夫人的话来说,就是“16岁的孩子一走出校门就跨进了社会保障的乐园,只能学会一种什么也学不会的生活。
”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必然耗费巨额财政开支,其管理费每年就达18亿至20亿英镑。
撒切尔夫人改革
撒切尔夫人改革1.全面改革是大势所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比较普遍地出现了两个小高潮:一是提高居民福利;二是推行企事业国有化。
但是,提高福利和企事业国有化,都存在一个是否适度的问题。
因为,不仅提高福利和事业单位国有化需要政府补贴,而国有单位因亏损者居多,也要政府补贴。
如果补贴数额超过了国家经济承担能力,就会“过了头”。
英国就是一个“过了头”的国家。
在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前,英国政府每年都要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上述补贴,使得应该用于扩大再生产等一些必要的资金不足,导致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慢,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高,经济状况差,从而被人们称为“欧洲病夫”。
撒切尔夫人竞选首相的施政纲领,就是要积极改革,采取国有私有化和住房私有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减少的负担和复苏经济。
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是以提高住房自有率为重点的住房制度改革。
撒切尔夫人上台后的1980年,通货膨胀率仍高达21.9%,它说明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2.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住房制度改革从1919年英国制定住房新制度中出现福利过了头的问题至1979年,延续了60年时间,已经成为了强大的习惯势力。
英国为了坚持改革,采取了两条有力的突破习惯势力的措施。
一是,做好舆论宣传。
通过宣传反复说明,由于福利过了头,国家负担过重,缺少发展经济的资金。
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的生活就难以较快提高或停滞不前。
所以,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暂时利益(如增加房租),但取得的是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活这个人民的长远利益,最终得利的还是人民。
不仅可以当代得利,而且可以利在千秋后代。
这样的宣传,就能取得较多的议员、社会人士和人民对改革的支持。
二是,从法律、经济和管理方面入手来推动改革。
(1)用法律来推动改革。
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出售公房。
由于地方掌握公房并给居民以福利补贴,是他们争取选民支持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不积极卖房,被中央政府视为住房制度改革的阻力。
为此,中央采取了强硬措施,主要是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居民的“购买权”。
私有化与撒切尔政府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 NAL OF SHANDONG NORM AL UNIVER SITY(Humani ties and Soci al Sciences) 2007年第52卷第4期(总第213期)2007 Vol.52 No.4(General No.213)私有化与撒切尔政府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毛 锐(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 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从整体上是一种强调政府主导的福利取向型制度,它存在一个突出的内在矛盾,即过于强调使用国家的力量维护平等的原则,使英国的经济和社会以及人民的思想发生严重扭曲,特别是沉重的财政负担日益成为政府重振经济的巨大障碍。
撒切尔政府执政后,私有化成为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一个根本思路和方向。
改革主要涉及住房、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三方面。
其中住房私有化政策最为成功;教育体制改革毁誉参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果不大。
关键词: 英国;撒切尔政府;社会福利制度;私有化中图分类号: K5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07)04-0069-06*收稿日期:2007-03-01作者简介:毛锐(1969 ),男,浙江宁波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
社会福利制度是二战后英国共识政治的三大支柱之一。
战后30多年来,在工党和保守党的共同努力下,英国形成一套完整而典型的社会福利制度。
但进入70年代,随着英国经济的不断衰落,英国社会福利制度也出现危机。
这一制度的内在矛盾暴露无遗,特别是沉重的财政负担日益成为政府重振经济的巨大障碍。
撒切尔政府执政后,为了打破共识,重塑英国,私有化成为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一个根本思路和方向。
美国报刊评论说: 这位英国保守党首相已经对她所认为是破坏性的、过度的福利制度提出了最勇敢的挑战![1](P19)。
一、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弊端英国社会福利制度是在本世纪初奠定,而在二次大战后最终形成并发展起来。
玛格丽特撒切尔英国历史上首位女首相的坚韧领导力
玛格丽特撒切尔英国历史上首位女首相的坚韧领导力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是英国历史上首位女首相,她以其坚韧的领导力和斗争精神而闻名。
本文将从撒切尔的政治经历、改革政策和领导才能三个方面来探讨她的坚韧领导力。
一、撒切尔的政治经历玛格丽特·撒切尔在1979年至1990年期间担任英国首相,这一时期被称为“撒切尔时代”。
她的政治生涯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她始终保持着坚定和果断的领导姿态。
撒切尔的政治道路起步于保守党内,她在1960年代逐渐崭露头角,赢得了人们对她的尊重和认同。
在1975年该党领导人选举中,她战胜了多位有实力的竞争对手,成为保守党党魁。
二、撒切尔的改革政策作为英国历史上首位女首相,撒切尔以坚定的意志和领导力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对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撒切尔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广泛的自由市场化改革。
她削减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推动了私有化进程,降低了税收并加强了货币政策。
这些改革措施为英国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奠定了基础。
其次,撒切尔着力改革了劳动力市场和工会法规。
她通过立法削弱了工会的权力,提高了劳动力的灵活性,使得企业能够更自由地经营和雇佣员工。
这些措施带来了劳动力市场的活跃和生产力的提高。
最后,撒切尔还在教育和福利方面进行了改革。
她推动了教育体制的多样化,鼓励私立学校的发展,并减少了对公立学校的干预。
她还削减了福利支出,鼓励个人负责和自助助人的精神,旨在提高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三、撒切尔的领导才能撒切尔以其坚强的领导才能和决策能力获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她在处理国内外事务时表现出了极大的果断和决心,从不畏惧困难和阻力。
撒切尔的领导才能在处理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她采取军事行动,成功地夺回了被阿根廷占领的岛屿,显示了英国的坚定和决心。
在与苏联的谈判中,撒切尔也表现出了坚定的立场和智慧。
她与苏联领导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坚决捍卫了英国的利益,并最终取得了重要的外交胜利。
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经济和社会改革
浅谈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经济改革摘要:面对20世纪70年代处于“滞涨”的英国经济,1979年上台的英国撒切尔政府采用货币主义学派的主张,掀起了一场抑制通货膨胀、改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经济改革,称为“撒切尔革命”。
本文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不同视角对英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进行粗浅地概括和分析,涉及货币政策调整、福利制度改革、对工会的改革和对国企的私有化改革等方面,试图从改革产生的实际效果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字:撒切尔经济福利改革面对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撒切尔夫人认为只有控制通货膨胀,才能为宏观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把货币主义政策作为对付通货膨胀的有效工具,实行严格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和过多的福利开支,用私有化代替国有化,以提高经济效率。
同时着手对英国工会的改革,限制工会的权力,使其“边缘化”,扫清了实行货币主义政策的绊脚石,达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经济复兴的目的。
一、“撒切尔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实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和“福利国家”的发源地。
这些政策曾暂时缓解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同西方许多国家一样经济遭遇“滞涨”,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滞涨”是指20世纪70年代西方工业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高失业率与高物价上涨率并存的现象,其中尤以“涨”即通货膨胀对经济危害最大。
1950年英国通货膨胀率高达16。
3%。
从1979年6月到1981年6月,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4%,工业生产下降13%,其中制,造业下降17%。
失业人数超过本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期的250万,最高月份的失业人数高达325万,失业率达到13%的创纪录水平。
英国经济被称为“欧洲的病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安全阀”,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劳资关系和阶级矛盾,使英国的政局、社会长期以来保持相对稳定。
撒切尔政府与里根政府福利紧缩政策比较
撒切尔政府与里根政府福利紧缩政策比较【摘要】撒切尔政府和里根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实施了福利紧缩政策,旨在减少政府福利开支并推动经济发展。
撒切尔政府主要采取了私有化国有企业和削减福利开支等措施,而里根政府则注重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项目。
两者政策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都受到了广泛的争议和质疑。
这些紧缩政策对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包括失业率上升、社会不公等问题。
也有人认为这些政策带来了经济效益和激励个人责任感。
未来,政府在制定福利政策时需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以实现可持续的社会福利制度。
【关键词】撒切尔政府、里根政府、福利紧缩政策、异同点、影响、评价、对比、未来政策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英国和美国分别出现了撒切尔政府和里根政府,两个政府在处理社会福利政策上都采取了紧缩措施。
撒切尔政府由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领导,执政于1979年至1990年。
里根政府则是由总统罗纳德·里根领导,执政于1981年至1989年。
这两个政府对福利制度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和紧缩,主要是为了减少政府负担、削减开支并推动经济增长。
在经历了70年代的经济困境和通货膨胀之后,撒切尔政府和里根政府都认为福利开支过高是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削减社会救济、提高养老金入不入、调整医疗保险制度等,以减少政府支出并激励个体自力更生。
这些紧缩政策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议和反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政府的政策选择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正文2.1 撒切尔政府的福利紧缩政策撒切尔政府的福利紧缩政策在英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玛格丽特·撒切尔于1979年成为英国首相,她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削减政府开支和缩减福利支出的政策措施。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举措是推行削减公共支出、私有化国有企业、减少社会福利开支等。
试论撒切尔革命对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1)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hai Finance University
No.2.20lO
Apr制度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陆月娟
(上海金融学院,上海201209)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对英国进行了长达16年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幅度大,效果明显,
有学者评价“撒切尔革命”获得巨大成功的结果是:“以后的政府是否将不得不适应她确立的新秩 序,就像1951年邱吉尔保守党政府不得不适应战后的秩序一样。”“撒切尔革命已经在若干方面得到了 巩固。它已经把私有制扩散到如此地步,以至于任何一个有志于当政的政党都不再把国有化作为一项切 实可行的政策。”191 “撒切尔革命”基本上制止了英国的颓势,创造了经济奇迹。撤切尔夫人当政期间,英国国民生产总 值平均增长达到2%以上,其中1982年一1988年均在3%以上;通货膨胀得到有效地控制,公共开支水 平有所下降。与此同时,撒切尔政府进行了具有新权威主义性质的社会政治改革,限制了工会的政治影 响,削弱了地方分权的趋势,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撒切尔革命”在20世纪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史 上具有重要影响。 自贝弗里奇报告发表后,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上遵循了它提出的主要原则,并基本上按照战后 工党政府所确定的“福利国家”的方向发展。各党政府在贝弗里奇原则和工党福利国家传统的影响下,其 社会保障政策大都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局部的改进。这些改进的基本目标从理 论上说是为了使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合理、有效,但从实际结果看,这些改革的主要趋势是不断提 高社会保障津贴的水平,逐步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越来越强调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忽视 个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政府社会保障支出不断增长,个人责任感却越发淡薄,社会保障的实际效果不令 人满意,甚至成为影响英国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制度障碍。而“撒切尔革命”无论是对英国福利国家的转 型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撒切尔革命”的影响下,英国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重新接受了强调“个 人责任”与“选择权”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在撒切尔政府的第一个任期内,英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各种 社会矛盾比较尖锐;此时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政府要冒很大政治风险。因此政府只是小幅度地提 高了公费医疗的处方费,削减了几项社会福利津贴。在撒切尔夫人的后两个任期,国内经济形势好转,人 们普遍开始接受新自由主义的改革思路。在社会福利的价值选择上,强调在追求社会公平的同时,注重 提高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加大了社会保障制度调整的力度。 其次,政府调控社会福利事业的方式转变。通过撒切尔政府的改革,英国的社会福利发展逐渐与经 济增长相协调,福利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实现了政府的管理重心从发放社会津贴到提供优质社会 服务的转变。英国结束了福利国家的“黄金时代”,政府开始调整自己的角色,从社会经济生活中逐步“淡 出”,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向“基本安全网”方向转化,不再承诺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负责解决少数人的 特殊困难,使社会上的失败者和弱势群体无冻饿之险;加快社会保障基金的营运与管理,防止基金被侵
撒切尔夫人社会福利思想和政策评析及对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启示
撒切尔夫人社会福利思想和政策评析及对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启示作者:马斌来源:《山东青年》2014年第04期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英国遇到财政危机后,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政府开始实行他们的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思想。
撒切尔夫人主要从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的责任负担、社会保障的原则这几个方面来推行其社会福利思想。
借鉴其经验教训,我国在社会保障的改革中要循序、渐进、有序,切勿过急过快。
关键词:撒切尔;社会福利思想和政策;评析;启示一、撒切尔夫人社会福利思想和政策评析(一)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应该服务于经济目标,应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1985年《社会保障改革——变革的计划》提出的社会保障改革原则之一为必须与政府“一切为了经济”的目标一致。
支出负担重,损害了英国经济发展,而社保支出又必须依靠经济。
在失业问题上,撒切尔遵守自由主义学派。
政府不应该人为保证充分就业,而应该由市场规律来决定“自然”的就业情况。
撒切尔夫人倡导经济的主导地位,以及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
她认为政府在解决失业问题上就是要对劳动力进行教育及培训,以增加劳动者的技能和人力资本。
(二)社会保障的责任负担强调社会保障的责任应该是国家和个人的共同责任。
1985年《社会保障改革——变革的计划》绿皮书指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应尊重个人在自己创造机会及承担责任等方面的功能,同时也必须承认国家在提供一种基本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个人责任不仅可以建立在国家责任基础上,而且在需要之时可依靠这种国家责任。
1979年英国保守党执政以后,实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改革措施,其核心内容就是把相当比例的福利责任从国家转移给社会和个人。
在养老保障方面,撒切尔政府强调国家养老金数额不会高,只能提供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鼓励企业推行职业养老保险制度;鼓励个人通过银行储蓄,参加保险等方式为自己补充养老金。
在住房保障方面,撒切尔夫人认为住房问题不像疾病和失业那样具有高风险,它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基本需要,因此应当像其他生活必需品一样,首先依靠市场解决,应当将住房视为市场所提供的一种商品;而大量公共住房的存在会给政府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在英国经济面临困难的背景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浅析(1)
青年史苑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浅析福建教育学院政史系 陈建平提 要: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陷入困境,出现滞胀!局面。
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反传统的对凯恩斯主义的崇拜,转而奉行货币主义理论,通过紧缩公共开支、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限制工会运动等一系列措施,使英国经济逐步摆脱危机,重新恢复了活力。
关键词:撒切尔 货币主义 英国经济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宣告了市场万能论!的破产,美、英等国纷纷放弃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以凯恩斯的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理论为指导,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使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达到空前的强度。
在英国,由于大战期间国家干预在工业生产的合理化、物价控制、生活必需品的保障等方面产生过积极影响,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强化国家干预这支看得见的手!、实现充分就业、推行大规模国有化以及建立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成了保守党与工党之间基本的政策共识。
虽然保守党和工党政府不断更迭,但两党基本上都延续了国家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的政策。
进入70年代以后,过分强调国有化和社会福利政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逐渐显现。
1979年英国政府开支是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5 7%,而仅社会福利开支就占到英国政府开支的41 2%#。
庞大的公共开支和沉重的社会福利负担给英国经济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
一方面,生产投资严重不足,企业技术更新缓慢,发展缺乏后劲,最终导致经济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政府财政赤字攀升,通货膨胀愈演愈烈。
1974年到1980年间,英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 9%。
1980年甚至出现1 8%的负增长∃。
1979年失业人数高达170万,失业率达到5 6%%。
而通货膨胀率在1980年更是高达21 9%&。
英国出现了经济停滞不前、而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却居高不下的滞涨!局面,被称为英国病!。
凯恩斯主义对此已无能为力。
因为要刺激经济发展,减少失业,就会把通货膨胀率推向更高的水平;而抑制通货膨胀又会使有效需求减少,加剧经济衰退,使失业现象持续下去或更加恶化。
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经济和社会改革
浅谈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经济改革摘要:面对20世纪70年代处于“滞涨”的英国经济,1979年上台的英国撒切尔政府采用货币主义学派的主张,掀起了一场抑制通货膨胀、改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经济改革,称为“撒切尔革命”。
本文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不同视角对英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进行粗浅地概括和分析,涉及货币政策调整、福利制度改革、对工会的改革和对国企的私有化改革等方面,试图从改革产生的实际效果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字:撒切尔经济福利改革面对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撒切尔夫人认为只有控制通货膨胀,才能为宏观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把货币主义政策作为对付通货膨胀的有效工具,实行严格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和过多的福利开支,用私有化代替国有化,以提高经济效率。
同时着手对英国工会的改革,限制工会的权力,使其“边缘化”,扫清了实行货币主义政策的绊脚石,达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经济复兴的目的。
一、“撒切尔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实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和“福利国家”的发源地。
这些政策曾暂时缓解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同西方许多国家一样经济遭遇“滞涨”,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滞涨”是指20世纪70年代西方工业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高失业率与高物价上涨率并存的现象,其中尤以“涨”即通货膨胀对经济危害最大。
1950年英国通货膨胀率高达16。
3%。
从1979年6月到1981年6月,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4%,工业生产下降13%,其中制,造业下降17%。
失业人数超过本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期的250万,最高月份的失业人数高达325万,失业率达到13%的创纪录水平。
英国经济被称为“欧洲的病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安全阀”,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劳资关系和阶级矛盾,使英国的政局、社会长期以来保持相对稳定。
英国福利国家改革的理念与实践
英国福利国家改革的理念与实践潘蓓蓓(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通过以福利国家改革为背景,按照理念的不同将改革分为70年代新自由主义和90年代第三条道路两个阶段,分别论述了两个阶段的改革理念,并以英国为代表说明了两个阶段改革的实践内容。
两个阶段的福利制度改革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福利制度本身根深蒂固,改革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消极作用,且难以触碰到福利制度的根基。
福利国家应当通过不断的重塑和改革来平衡个人与国家、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关键词]福利国家;改革;理念;实践;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中图分类号]D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18)07-0113-03第2018年第7期(总第503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7,2018Total No.503一、引言福利国家是一种工业化的国家形态,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战后,西欧各国纷纷建立起了福利国家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充分就业、平等分配以及广泛的社会福利,有助于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由于全球化的影响,石油危机引发了1973-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又由于福利国家制度的刚性,经济危机进一步引发了福利国家危机,这些危机具体表现为失业危机、老龄危机、财政危机、社会危机、制度危机和文化危机。
它们使得福利国家的处境日益艰难,福利国家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理念与实践面对20世纪70年代福利国家高失业、高通胀、低经济增长的局面,凯恩斯主义已然束手无策。
此时,以哈耶克、弗里德曼为首,提出了以古典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新自由主义。
70年代英国的撒切尔政府是践行新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
(一)新自由主义的理念1.提倡自由,反对分配公平和结果均等。
哈耶克提出市场在资源分配上是最为公平有效的,国家对于市场分配机制的人为干预会使得社会丧失前进的动力;社会公平应当是相对公平而不是财富分配上的公平,应当提倡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
试论撒切尔首相的福利制度改革
少” p 的局面。 …(
On he PM t Tha c r’ f r o iih W ef r f i s t he S Re o m fBrts la e Af ar
Ab ta t u n h e o f1 6 sa d 1 7 s h ain l l r ytm h d b cmete mao sr c :D r gte p r d o 0 n 0 .t en t a f e sse a e o h ir i i 9 9 o we a
p lc we fr y tm, a d g ta ma k d ef c wi l . Atl s a h its c n my b e ub i la e s se n o r e fe ts f y t a th d t e Br ih e o o e n
福利 国家 的危机 主要表现为 :1 庞 大的社 会 .
福利开 支造成 了严重 的财政 困难 。 由于社会福 利
的覆盖面越来越大 , 享受福利的人数越来越 多 , 其 所需费 用的增长速度超 过 了经济 的增 长 。造成社 会福利支出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 1 人 口老龄化 。 () 经济 的发展和福利制 度的建立使人 民生活得到改
aim n n t rs c e d , Prme M i itrTh th rh d c rid o l sd d r fr lt h ls a d mo ea m r e s i i n se a c e a are utal— i e e o n o t e
i p o e f ce ty m rv d e inl. i
Ke r :t e UK, P. y wo ds h M.Th th r Reo n fW ef r y t m。 Mo t rs a c e . fr 3o la e S se nea im
新自由主义的福利观及英国实践-社会保障论文-社会学论文
新自由主义的福利观及英国实践-社会保障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新自由主义简介西方存在着New Liberalism 和Neoliberalism 两种新自由主义,前者称为新自由主义,后者称为经济新自由主义。
在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经济新自由主义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在此之前,需要区分Neoliberalism 和New Liberaliam.New Liberalism 涉及、经济、文化和生活各个方面,它旨在揭示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带来的非正义和,试图缓解贫富差别和阶级对立。
[1]New Liberalism是对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的一种批判,也有学者认为西方福利国家的建立受到了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Neoliberalism 与New Liberalism 存在两方面的不同:一是范围的不同,Neoliberalism 是一种经济学理论,虽也涉及到社会伦理观念,但却并没有形成涉系统的理论;二是观点的不同,Neoliberalism 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福利国家与集体福利。
经济新自由主义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部分复兴,也是对新自由主义的一种再批判。
二、经济新自由主义的福利观20 世纪70 年代,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建立的福利国家暴露出了各种弊端。
在这种背景下,经济新自由主义在与其他理论的博弈中获得了胜利,逐渐凯恩斯主义登上历史舞台。
新自由主义者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有:第一,福利国家这一国家形态。
新自由主义者认为,福利国家高水平的福利政策会降低人们工作的热情,削弱国家的竞争力,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而且由此带来的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会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
主张削减社会福利,只提供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
第二,人为分配财富的合理性。
作为经济新自由主义的代表,认为在市场上进行的财富分配是最为合理有效的,任何想要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的行为都会侵犯个人自由,阻碍社会的前进。
英国福利制度发展史分析
2021/8/2
17
③福利问题成为英国党派斗争的焦点之一。
英国的保守党和工党为了在竞选中取得选民 的支持,纷纷向选民许诺各种社会福利,工 党主张社会福利“普遍化”;保守党则主张 实施“有选择性的”社会福利。随着经济的 严重滞胀,两党在社会福利问题上的争吵也 会日益激烈。
展,福利制度越 来越成为福利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 桎梏。英国经济增长缓慢,与美日等的差距 越拉越大。如何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增强在 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而每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相当比重的社会福利 开支无疑成为解决问题的入口。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
❖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从历史上看, 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 1、萌芽阶段(中世纪时期395-1500年) ❖ ---基督教的慈善施舍和同业同行会的互助互济是英国社会救
助制度萌芽的基础。个人慈善救济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 2、初步建立时期(1531-1601年) ❖ ---英国社会救济制度框架和政策模式在此时期逐步形成,
国家也开始在社会救济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 ---1531年,亨利八世颁布救济物品法令(征收救济物品)
1536年,《亨利济贫法》,突出政府济贫责任。1572年, 英国规定设置专门基金。
2021/8/2
1
❖ 3、发展时期(1601-1834年) ❖ 1)院内救济时期1601-1795: ❖ 工业化开始之后,在城市贫困化现象不断加剧、传统农业社会的救济体
2021/8/2
14
❖ 3、社会福利的管理体制
❖ 从行政体制上看,英国的社会保障事务主 要由中央政府负责。2001年以前,这部分的 行政主要是由社会保险部和就业部、健康部 的有关部门共同管理。2001年,工党政府进 行改革,做了一定的调整,建工作和年金部, 全面负责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事务,该部在 全国设有多家代理机构来发放社会保险收益。
撒切尔政府时期英国社会福利改革中的政党政治因素探析
撒切尔政府时期英国社会福利改革中的政党政治因素探析【摘要】本文探讨了撒切尔政府时期英国社会福利改革中的政党政治因素。
在背景介绍中,撒切尔政府的理念和社会福利现状被审视。
保守党和工党在社会福利改革中的立场差异被对比,撒切尔政府采取的具体改革措施也被分析。
结论部分讨论了撒切尔政府时期英国社会福利改革的影响,不同政党在改革中的取向以及政党政治因素对改革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政治因素在社会福利改革中的作用,为今后的社会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关键词】撒切尔政府时期、英国、社会福利、改革、政党、政治因素、保守党、工党、影响、立场、理念、措施、现状、背景、研究、意义。
1. 引言1.1 1. 研究背景撒切尔政府时期的社会福利改革是英国政治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对英国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撒切尔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重塑英国的福利体系,让其更加有效和可持续。
研究背景的重要性在于,撒切尔政府时期的社会福利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需要深入探讨和分析。
研究背景包括对当时政治经济环境的了解,对社会福利体系现状的认识,以及对不同政党在社会福利改革中的立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全面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撒切尔政府时期社会福利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导。
1.2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部分主要旨在探究撒切尔政府时期英国社会福利改革中的政党政治因素,以了解保守党与工党在社会福利改革过程中的不同立场和影响。
通过对撒切尔政府时期背景、社会福利体系现状以及具体改革措施的介绍和分析,我们旨在探讨政党政治因素对社会福利改革的影响,以及不同政党在社会福利改革中的取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撒切尔政府时期英国社会福利改革的影响及其背后的政治因素。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对当时英国社会福利改革的政治动机和实施效果有更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与启示。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困惑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困惑发表于 06/14 06:30 约4分钟英国现代福利制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06年。
那是英国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一年,也是整个国家一半人口都处于贫困线之下的一年。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工党赢得大选时,他们决定要按照收入调查结果收税,承诺要为国民提供保险,要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养老金,为英国人提供全民医疗系统。
在二战之后,丘吉尔成立了战后重建委员会,其中,委员会的一项职责就是延续战前的福利计划。
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成为委员会主席后出台的《贝弗里奇计划》承诺,要为国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全天候福利保障制度服务。
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致可以分为“教育福利、儿童和孕妇福利,医疗福利和退休福利”等几类。
这些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以“政府资源再分配”的形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英国旧有的社会矛盾。
然而,英国福利制度逐渐负重难返。
自上世纪70年代撒切尔政府以来,英国政府就在反思,寻求一条改革之路。
英国政府以此为理由,推动了一系列削减税收、削减福利、放松对资本管制的政策。
欧债危机爆发时,并未陷入债务危机的英国在2010年采取大力度的财政紧缩措施,并对福利制度进行系列改革,改革之路并不顺畅。
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在教育支出仅有13%,国防支出6%的情况下,英国政府在福利方面的公共支出仍高达54%。
正如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曾在《太阳报》撰文所言,现如今,原本是为了保护弱者的福利制度,已经变成了“福利依赖文化”。
一个名为“英国公民”的非营利性组织统计显示,仅仅是2015年时,英国有至少520万低收入工作者接收了110亿英镑的国家失业救济,如果福利被砍,则许多人的生计将难以为继。
到如今,这个数字仍然在上升而非下降。
而且,如今在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下,一名老人的养老金需要平摊到两三名工作者身上。
再加上民众总是希望有更少的税收,更多的福利,以至于整个福利系统成为各党派斗争的工具。
研讨“撒切尔革命”与英国经济的复苏.doc
研讨“撒切尔革命”与英国经济的复苏研讨“撒切尔革命”与英国经济的复苏导读:以制止各军种相互扯皮、争夺国防预算的本位主义现象蔓延。
此举还有助于确立她这位新首相的强大权力,并明确地向世人显示,她这位“铁娘子”已是英国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了。
在精简冗员、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撒切尔首相还大力促成住房改革。
上世纪60年代之后,英国的各地方政府兴建了大批具有福利性质的公寓式大楼,供鳏寡孤独撒切尔夫人从首次荣登英国首相宝座起,便刻意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激进的变革家”的形象,她倡导此前英国历届政府,包括保守党政府都从不曾有过的改革。
这正应验了工党把她斥为“极右翼分子”和卡拉汉警告的“选择她就意味着现有的一切都将被连根拔起”的预言。
是的,“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撒切尔夫人是一位抱负不凡的高智能女强人,她走马上任伊始,便熟练地一头钻进国内外的大量政务中,她好像不是头一次坐在唐宁街办公室里,倒像是一个轻车熟路的政坛老手。
她迫切需要把她的从政构想和改革意念贯彻到她那日常的国务活动中,尽快扭转英国经济情况江河日下的颓势,给长期病入膏肓的大不列颠注入新的活力;她发誓要促成一个英国的“全面复兴”时代的到来。
她隐隐意识到,只能这样,她才能真正掌控住局势。
因为当时英国的政治现实是,撒切尔夫人虽说历经四年的苦斗,到入主唐宁街10号止,还不能说她已完全征服了保守党,遑论真正制约全国局势了。
当时保守党内外的许多人仍然认为,撒切尔夫人的主政阶段充其量仅是一个过渡期,保守党最终还会要故态复萌,经过曲曲折折的折腾,又将绕回到老路上去的。
因此,铁下心来跟定这个女人的还为数寥寥。
当然,要真正掌控住局势,又谈何容易。
撒切尔夫人认识到,她头等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全盘否定工党政府的既定政策,要对工党的以凯恩斯主义为主体的经济政策动大手术,把工党的包括国有化政策在内的一揽子“社会主义”措施“推回去”,统统加以扬弃,束之高阁。
人们把撒切尔夫人的这一“野心勃勃的改革”或如卡拉汉所认定的根本不能实现的“乌托邦”设想称为“撒切尔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23卷 第2期兰州商学院学报Vol123 No12 2007年4月Journal of Lanzhou Commercial College Ap r.,2007撒切尔政府时期英国福利国家改革论析3● 刘章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 100037)摘 要: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福利国家消极的一面日渐暴露,撒切尔政府按照自由主义的原则对其进行了全面而谨慎的改革,力图在福利国家与经济发展中实现一个积极的平衡,其改革增强了英国福利国家的可持续性,同时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后果,但为后来的改革创造了条件,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撒切尔夫人;英国;福利国家;改革中图分类号:F091.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5465(2007)022043204On the Reforma ti on of W elfare St a te D ur i n g the T i m e of M rs.Tha tcherL I U Zhang-ca i(Depart m ent of H ist ory,Cap ital Nor 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37,China)Abstract:B ritish W elfare State’s negative effects e merged day by day in1970s.So,M rs.Thatcher re2 f or med the W elfare State wholly and modestly and wished t o keep a positive balance bet w een welfare state and econom ic p r ogress.Her refor mati on made welfare state more durative in B ritain,at sa me ti m e,it did bring s ome negative effects.I n a word,the refor mati on is the base f or the later,s o it is hist oric.Key words:M rs.Thatcher;B ritain;welfare state;refor mati on 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的影响甚大的社会现象,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制度的重大改良。
一般认为,英国于1948年第一个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这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从70年代中叶起,英国福利国家的弊端逐渐暴露,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掀起了一场“革命”,学界的这种看法似乎有夸大其对福利国家的改革力度的嫌疑,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检视,并试图提出自己的看法,相信对于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亦不无启示。
一、英国福利国家困境的表现早在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就颁布了《济贫法》,因此二战后建立福利国家可以说是英国自身历史演化的结果,同时也是战后英国“共识政治”的结晶,它有利于治疗战争创伤,让英国以崭新的姿态面对未来。
但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福利国家消极的一面逐渐暴露,概括而言,其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社会福利支出日益攀升。
英国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国家福利负担不断加重的一个过程,中央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迅速膨胀。
3 收稿日期:2006-11-17作者简介:刘章才(1975-),男,河北枣强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近现代史及中外关系史。
英国公共支出主要项目的增长情况(1951~1975年)[1]Appendix:Table A.3.单位:百万英镑 年度项目 19511961196619711975社会保障7071628257743098918福利服务96158262国民保健4989301395 2784 6707教育3981013176830236840住房40455596812404291其他环境服务13537965211792405以上项目总计2230466376421253529161 从上表可以看出,1951年到1975年间,英国福利支出增长约13倍,由于其G DP 增长缓慢,福利支出在G DP 中所占比例在20年间从14%迅速攀升到28%,[2]P64从而导致其政府财政支出窘迫,仅从1951年到1986年,政府财政赤字累计达1209亿英镑。
其次,英国福利制度自身的弊病日趋严重。
(1)欺诈现象严重。
英国福利制度漏洞较多,人口总数约为5800万,但社会保障号码却多达7900万个,多出的号码多为欺诈者所有。
(2)国家机构臃肿。
福利国家时代也是西方国家社会行政发展迅速的时代,随着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1960年到1975年间,英国中央政府部门(包括国营公司)的职工在全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增长了6%,达到了28.2%,从而导致国家机构日益膨胀,造成严重的财政负担。
(3)服务质量不高。
国家对各个部门的规划较为僵化,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迅速调整,因此,许多服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毫无价值[3]P308,但是仍然保留着,同时人们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又得不到满足。
比如,民众对国民保健制度的服务非常不满,“医生和护士将你作为儿童对待,吓唬你并告诉你做什么,而从来不解释要在你身上做什么”[4]。
税收与福利支出对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5]P100单位:英镑每月收入5080100130200儿童津贴13.0013.0013.0013.0013.00家庭津贴22.5517.6013.898.290家庭收入补助22.507.50000家庭免费早餐5.005.00000纳 税0-7.88-13.88-19.88-43.83国民保险-4.50-7.20-9.00-10.80-18.00实际收入108.55108.00104.01110.61151.12 最后,社会负面影响逐渐凸显。
英国福利国家在全社会拉起了一道“安全网”,这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但人们的收入经过调节后出现了这样的结果:低工资者的最终收入可能高于工资较高者。
由上表可以看出,不同收入者的实际收入相差无几,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更有甚者,英国出现一批从来没有工作过的成年人,他们依靠失业津贴及各种社会救助度日,成为“失业者”。
另外,福利支出的剧增导致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企业主努力裁减人员或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投放到发展中国家,导致失业问题严重,1974年度时失业率为3%,而到1982年时已高达12%[6]P171,这些真真假假的失业者游荡街头,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秩序。
二、撒切尔政府对英国福利国家的改革面对长期的经济困境,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大力恢复自由主义的传统,强调让市场“自发”的调节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把改革的矛头指向了福利国家的各项制度。
1.养老金制度领域。
80年代初期,政府进行了第一次改革:(1)国家基本养老金制度不变,但同时强调国家基本养老金只能提供最低限额的生活费用,不可期望过高;(2)降低发放标准。
保守党政府规定,对于年满50岁的男性和45岁的女性,凡已经交纳和将继续交纳按收入水平支付保险金的,在20年后可按原水准领取养老金,即相当于退休前20年平均工资收入的25%。
但对于年龄不足50岁的男性和45岁以下的妇女,则降低发放标准,其总额相当于在岗工作时平均工资水平的20%。
1988年,政府对养老金进一步进行了改革,强制要求所有企业推行职业养老金。
职业养老金的上限不受限制,下限要求能够弥补通货膨胀造成的货币贬值。
如果职工想提高个人的职业养老金,可以交更多的捐助费。
政府的这一举措在于调整养老金,使之更符合不同人群的需求。
为了鼓励各企业推行职业养老金,政府给予了优惠性政策,允诺各企业前5年向国家缴纳的国民保险费给以2%的回扣。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7年 第2期2.失业救济津贴领域。
保守党政府从80年代中期起开始实施新的政策,鼓励落后地区发展经济,规定落后地区的中小企业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每招收一个工人可以获得5000镑的投资津贴,其目的是想以此刺激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
为了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政府还制订并实施了就业培训计划,198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教育改革法案”,其中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就是制定职业资格标准,推进职业培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为了鼓励人们参与培训,法律规定受过培训的失业者可获得一笔旅行补助和少量的津贴,即比那些没有职业资格的工人获得的失业救济稍多。
为了打击欺骗行为,从1993年起政府严格了失业登记制度。
3.医疗保险制度领域。
1989年,政府提出了改革医疗制度的白皮书,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医疗保健服务当中。
“为了增强竞争力,政府渴望在国民保健服务中发展‘内部市场’”[7]P80。
二是严格对全科医生的审核。
在英国国民保健系统中,患病者的初诊是由全科医生负责的,根据其对病情的诊断来决定是否转到医院医疗,他们可以支配约20%的人均医疗费用的转账收入,以用于添置医疗诊断设备。
正是因为全科医生的作用较大,所以政府对全科医生的审核工作极为严格,要求有7000名病人以上的实践经验。
三是医院必须获得“受委托者”的地位。
医院要获得医疗收入,必须与地方保健当局、全科医生和私人医疗机构签订合同来成为“受委托者”,这样它才可以自由地管理可支配的医疗保健费用,自由地雇佣医务人员,并且允许获得6%的赢利。
4.住房制度领域。
英国从8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住房改革,保守党政府私有化政策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公有住房的出售。
为了鼓励购房,政府通过制订法律的手段规定,凡在公房居住了3年以上的(后来改为2年),并以所在的公房为惟一住房者,均可向地方政府购买住房,购房人在购房时可以享受一定的减价优惠,“1980年房屋条例授予租住地方政府住房者打折购买他们从地方政府那里获得的不动产的权力……”[8]P247,对于质量较差的住房优惠力度更大,但最大优惠折扣不得超过房价的70%。
如果无力立即购买还允许部分购买,未买部分先交房租,然后在3年中买下。
这样,在保守党政府的积极推动下,1979至1989年间有120万套房子成交。
[9]除了住房私有化之外,政府还采取了一些其他的措施:1982年的《金融法案》规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鼓励私人自建及出租住房;1988年的《地方政府法案》规定地方当局可以为私人房东提供财政援助。
另外,英国政府还控制地方政府在住房建设及维护方面的开支。
这样,通过住房私有化和其他措施,政府在购房者得到实惠的同时也减轻了负担,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