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2课《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本)22《太空一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本)22《太空一日》教案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校教课设计学科:语文课题:太空一日讲课人:讲课年级班级:初一讲课时间: 2019 年月日第()周周课时数:教材剖析本单元主要选用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太空一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的亲自经历||。

语言和蔼真切||,能极大的知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研究兴趣||。

学情剖析此刻的初中生||,习惯于接受 ||,而缺乏亲自研究的精神||。

学习《太空一日》不单能够让学生认识中国的航天事业||,还能够启迪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去研究||,追求真知 ||。

教课目的1.迅速阅读课文 ||,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领会作者谨慎、科学的态度 ||,并感觉文章字里行间包含的感情||。

教课难点领会作者谨慎、科学的态度 ||,并感觉文章字里行间包含的感情 ||。

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课内容教与学策略设计企图时限落实成效一、导入用最短的时间阅读完本课的文故事导入阅读课文 5 分粗知文意字 ||,比一比看谁脑中保存的印象最正确 ||。

二、问题1、迅速阅读课文||,思虑杨利伟圈点勾勒研究在太空一日中||,碰到了哪些意外状况?他相应的又有哪些心理活动或行为?2 、经过杨利伟在碰到危险时候的表现 ||,能够看出他有如何的优异质量?自由表达(杨利伟沉稳、庄重、坚韧||,谨小慎微 ||,心理素质好 ||,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谨慎” ||,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领会航天员谨慎、科学的态度 ||。

4、以“我感觉到” 的句式 ||,共同商讨表达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觉 ||。

练笔分享三、累积经过学习课文||,你理解杨利伟畅所欲言拓展为何被称为“航天英豪”了吧||。

若是杨利伟到学校和大家交流 ||,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感觉此中10的紧张和分不测感觉杨利伟优异品质 5 分找到信息并有自己的理解与领会领会航天员谨慎科5 分学的态度有自己的理解领会5分怀疑 5 分有自己的问题板书设计太空一日杨利伟我认为自己要牺牲了——腾飞时的存亡考验我看到了什么——太空中的真切所见神奇的敲击声——飞船上的声音研究归程这样惊心动魄——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当堂反应目标 P791、 2、13、 14 题作业部署语文目标P793- 9 15-18 题课后反省。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二课《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1)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二课《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1)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学习人物心理、动作描写方法。

2.领悟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3.激发爱国热情,探索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

【学习重点】1.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炽热(chì)轮廓(kuò)模拟(mónǐ)遨游(áo)严谨(jǐn)稠密(chóu)瞬间(shùn)概率(lǜ)(2)词义概率:又称或然率、机会率、机率(几率)或可能性,它是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烧灼:是指高温炙烫。

瞬间:形容刹那间、须臾、一眨眼的工夫。

稠密:又多又密;数量多密度大。

严谨:形容态度谨慎、细致、周全、完善,追求完美。

遨游:漫游,游历。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2课《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2课《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戴文杰一、教学目标1. 浏览全文,学会关注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

2. 再读课文,学会以小标题为抓手,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中心。

3. 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以及为事业奉献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以给小标题加标点的方式设计活动,理解人物及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及新闻,以播音员口吻播报: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航天英雄。

那么作为“首位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这一天时间里又经历了怎样的难忘体验呢?今天让我们一同学习《太空一日》,听他细细道来。

板书课题(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对于这样的长文章,我们应该要学会浏览,把握主要信息。

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

(师巡视)(浏览后简述):这一天,短暂又漫长。

掩卷沉思,你对杨利伟的哪些经历印象深刻?那么你知道全文按什么顺序展开叙述?——事情发展顺序(火箭升空——太空飞行——返回地球)(生阐述,引导学生关注小标题。

)(三)静心细读,思考讨论:我们发现这些标题都是一个小句子却没有标点符号。

你会给这些小标题加上什么标点符号呢?要从课文中寻找依据,说服大家。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预设:第一小节: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火箭升空)从杨利伟对自己在起飞阶段的痛苦描述来看,似乎可以加“!”;可是在行文叙述中,作者却很克制,“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极点”和“真的”都有强烈的修饰和情感色彩,可是作者还是用了“。

”从中似乎可以感受到航天员的严谨以及亲历惊险时的冷静、镇定。

然后,将此句与这一小节的两个感叹句比读,旁观者为“眨眼”而激动欢呼,是因为心系英雄情关成败,杨利伟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感叹号可见首航第一关顺利完成的欣喜和如释重负。

(生自由阐述理由。

我们来看看这部分中唯一的两个感叹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情境导入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1)“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
明确:舷窗的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
(2)“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这段过程”指的是什么?
明确: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3)“外面来人了”,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以之结尾,戛然而止,令人回味;写出了“神五”飞天取得成功,写出了作者放松的心情。
(2)“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在本部分哪些地方表达了杨利伟的严谨?
明确:靠意志力克服“本末倒置”的错觉。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给“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的航天员讲会产生怎样的错觉和怎样克服这种错觉。
对于神秘的敲击声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4.阅读课文第四部分,然后探究:
2.背景介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第四次意外: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心理或举动: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 浏览全文,学会关注小标题和关键词,理清文章脉络。

2. 再读课文,学会以关键词为抓手,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中心。

3. 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以及为事业奉献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重难点:1.学生熟读课文,理清顺序,勾画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是代表所有中国人,甚至于人类来到了太空。

我看到的一切证明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成功,我认为我的心情一定要表达一下,我拿起了太空笔,在工作日志的背面写上了一句话:“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杨利伟《天地九重》二、抓住标题浏览1.文章总共有四个小标题,你对哪个小标题最感兴趣?为什么?2.快速浏览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找找看“我”到底看到了什么?明确: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祖国的各个省份大城市在夜晚看到时是淡淡的红色方法:跳读,找到与“看到”这个词或者是它的近似词、同义词相关的句子。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提示:概括时要有时间、事件,还要结合标题。

4.同桌合作,概括其他几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抓住关键词浏览1.在飞行过程中,杨利伟遭遇了很多意外。

请抓住意外这个关键词,再次浏览课文,搜寻一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找到意外后,我们聚焦读,你把那个意外从发生到结束仔细找找,请动笔在文章中勾画出来。

“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这里简单来说就是:飞船在起飞发过程中发生了共振,这让我非常痛苦。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太空⼀⽇》是⼈教版七年级下册语⽂书(2017年春季修订版)新选⼊的课⽂,这篇课⽂选⾃杨利伟的《天地九重》,讲述了作者对于进⼊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地作了迄今为⽌最为全⾯和详尽的描述。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22课《太空⼀⽇》课⽂原⽂ 我以为⾃⼰要牺牲了 9时整,⽕箭尾部发出巨⼤的轰鸣声,数百吨⾼能燃料开始燃烧,⼋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焰,⾼温⾼速的⽓体,⼏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化为蒸⽓。

⽕箭起飞了。

我全⾝⽤⼒,肌⾁紧张,整个⼈收缩得像⼀块铁。

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常平稳,甚⾄⽐电梯还平稳。

我感到压⼒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稍觉释然,全⾝绷紧的肌⾁也渐渐放松下来。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在渐渐增强。

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训练时还⼩些,所以我的⾝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就在⽕箭上升到三四⼗公⾥的⾼度时,⽕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了共振。

这让我感到⾮常痛苦。

⼈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常敏感,它会让⼈的内脏产⽣共振。

⽽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约6G的⼀个负荷上。

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过这种训练。

意外出现了。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乎难以承受,觉得⾃⼰快不⾏了。

当时,我的脑⼦⾮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

其实,起飞阶段发⽣的共振并⾮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

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重负,如同⼀次重⽣,我甚⾄觉得这个过程很耐⼈寻味。

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刹那,我真的以为⾃⼰要牺牲了。

飞⾏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经过分析研究,⼯作⼈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箭的振动。

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关于太空旅行的知识,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太空旅行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

2. 难点:理解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空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圈点出重要的信息点。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把握文章脉络。

3. 深入研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比较阅读、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太空环境的特点和对人体的影响。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共同探究答案。

4. 拓展延伸:教师可引导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如介绍中国的航天事业、国际太空探索的进展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5. 总结全文:总结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旨及写作特点。

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太空环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可以借助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 通过朗读、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设计有关文章内容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等,及时反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2 太空一日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2 太空一日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22.《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包钢十二中王强教材分析《太空一日》是2016(部编)人教社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新入选的课文,作者杨利伟,选自他的自传《天地九重》,文章以2003年10月15日作者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搭乘“神舟五号”进入太空为背景,讲述了作者在太空中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

课文所在的单元以探险为主题。

对于课文所在单元的单元目标和课文的教学要点,人教社配套《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为《教参》)给出以下意见和建议:单元目标:⑴探险是人类的一种探求未知的伟大精神,通过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体验到这种探险与科学幻想在人类科学发展历史中的伟大价值。

⑵浏览是随着阅读量的扩大而必然出现的一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尝试并逐步学会运用这种阅读方法,以利于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与阅读视野。

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教学要点:⑴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可以借助小标题)⑵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子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学情分析包钢十二中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经过近两个学期的训练,已经具备了速读课文从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的能力,并且能够根据故事内容谈自己的感想。

七年级的学生有着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探险一类的文章及名著非常感兴趣,但是本校学生大都为外来打工子女,能力不足,所以他们欠缺深层次的阅读,对于文章蕴含的情感和写作手法的感受与赏析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训练。

设计说明根据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初中学段目标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建议,结合我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我设计了“整体感知——选段品读”的教学思路。

“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感知文意。

重点放在了小标题的解读和作用分析;“选段品读”——细读文章,赏析写法。

重点放在了文章第四部分的研读赏析上,在了解作者所遇到的意外情况后,品味作者极具表现力的文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_22太空一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_22太空一日

22太空一日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绘、心理描绘。

过程与方法学习迅速阅读课文,借助小标题,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航天人所拥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骄傲感。

要点难点要点学习迅速阅读课文,借助小标题,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平常化相联合的特色。

教课方法速读法、自主研究法、合作沟通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课课时1课时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课方案_22太空一日教课方案教课基本过程一、新课导入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景斑斓。

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

全球的眼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荒野中这雄伟矗立的塔架上。

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叙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翔的状况。

二、作者简介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是中国培育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队伍安全飞翔 1,350 小时之久。

2003 年 10 月 15 日北京时间 9 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 F 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初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4 年 9 月 15 日,太空研究者协会第 27 届年会在北京谢幕,杨利伟被授与“列昂诺夫奖”。

三、文本链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 ,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 年 10 月 15 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下降于四子王旗着陆场。

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记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四、整体感知1.迅速阅读课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显现了我国宇航员初次太空飞翔的经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2太空一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2太空一日

22太空一日课题太空一日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2 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照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响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详尽感知的交流显现及当堂检测。

可合适调治。

知识与技术1.积累词语。

2.认识作者杨利伟及其事迹。

教 1.利用各种媒介获得有关“神舟五号”太空翱翔的资讯,认识本文学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2.快速阅读课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意会运专心理描述塑造人目标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学习航天猛士敬爱科学、坚韧谨慎的研究精神,激发热爱科学、勇价值观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杨利伟, 1965 年 6 月 21 日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历任中国作者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简介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2003 年 10 月 15 日北京时间 9 时,杨利伟搭乘课由长征二号 F 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前选自《天地九重》(解放军初版社 2010 年版)。

有改正。

2003 年 10 月预15 日 9 时,我国“神舟五号” 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杨利习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飞船绕地球 14 圈后,于 10 月 16 日 6写作时 23 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

此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背景的飞天梦想,标志住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独立睁开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确定了牢固的基础。

《天地九重》是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由 20 万字和 150 幅可贵图片组成。

作者以痛快而真挚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怎样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翱翔员,怎样经过困难的、凑近圆满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目击和创立奇景的人生。

课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案设计
一、课题:《太空一日》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学内容:
1. 太空一日的内容
2. 太空一日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地阅读《太空一日》,并能简要介绍其内容。

2. 能够理解并认识太空一日的意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五、教学重点:
1. 太空一日的内容
2. 太空一日的意义
六、教学准备:
1. 图片:太空一日的图片
2. 课件:《太空一日》的课件
七、教学过程:
1. 活动引入:
(1)老师放映太空一日的图片,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太空一日的内容及意义。

2. 课文阅读:
(1)老师播放《太空一日》的课件,让学生跟读课文,熟悉
课文内容。

(2)老师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总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重点强调太空一日的意义。

(2)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太空一日的意义。

八、作业:
1. 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太空一日的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为什么“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明确:飞船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让“我”非常痛苦,感到难以忍受。
2.“我”在太空中看到了什么?
明确:地球是一段弧;各大洲和自己的祖国;看到一些类似棉絮状的物体。
3.“本末倒置”是怎样的一种错觉?
明确: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4.“我”为什么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呢?
遇到外星人,我想也是同行
主持人:很多网友都问,您去过太空,您觉得太空里真的有外星人吗?您希望自己碰到外星人吗?如果碰到您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杨利伟:我飞行的过程当中,没有碰到外星人,当然从我们的愿望来讲,希望有更多的类似人类文明的生物存在。如果说我遇到了,我会跟他们打招呼,我想我们也是同行。
太空饮食,最爱吃榨菜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模拟(nǐ)炽热(chì)俯瞰(kàn)
严谨(jǐn)逃逸(yì)稠密(chóu)
遨游(áo)瞬间(shùn)烧灼(zhuó)
(2)解释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烧灼:指高温炙烫。
瞬间:一眨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严谨: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失重的感觉像海草
主持人:都说进入太空之后失重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您能不能给我们描述一下?
杨利伟:飞船进入太空,入轨了之后,在微动力的情况下,我们所有的物体都会处在一种飘浮状态下,这种物理现象非常奇妙。我记得飞船和火箭第一次分离之后,我感到突然间的失重。我回来之后,跟同行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我说我当时看到我们飞船上所有的固定物体全都飘浮起来,就像在海底看到海草一样飘浮起来,包括还有一些小的浮尘都飘浮起来了,伴随着我们的身体会有往上浮的感觉,当然我们当时是固定在座椅上。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篇一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杨利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

2023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成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太空一日》。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展示自我,夯实基础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负荷(hè)载人(zài)屏息凝神(bǐng)无虞(yú)炽热(chì)弧度(hú)轮廓(kuò)俯瞰(kàn)模拟(mó)遨游(áo)稠密(chóu)烧灼(zhuó)千钧重负(jūn)(fù)舷窗(xián)赫兹(hèzī)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无虞:不用忧虑。

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炽热:①温度极高,极热;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16部编本)《太空一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16部编本)《太空一日》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太空探索的基本概念。《太空一日》讲述了杨利伟航天员在太空的所见所感,它揭示了太空探索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太空探索的实际情况,以及它如何拓展人类的知识边界。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航天知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地球与太空的异同来帮助大家理解。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太空探索的基本概念、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太空探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生活中关注航天科技的发展。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太空一日》这一课。从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来看,有些地方做得不错,但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太空一日》这篇文章的内容本身就很吸引学生,通过课前的导入,我发现学生们对太空探索充满了好奇。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引导学生们关注文章的写作特色,如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杨利伟航天员的太空体验。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我感到很欣慰。
然而,在讲解太空探索的相关知识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对航天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设置更多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知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2《太空一日》(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2《太空一日》(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2《太空一日》(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空一日》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时的内容,本篇文章是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一篇科普文章。

文章详细介绍了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航天知识,感受航天员的勇敢和坚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太空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航天专业知识较为陌生。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了解航天知识,感受航天员的勇敢和坚毅。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掌握相关航天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航天员的勇敢和坚毅,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

2.难点:航天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太空情境。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互动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航天知识卡片:准备一些关于航天知识的卡片,用于学生互动环节。

3.作业本:提前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空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太空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航天员杨利伟的生平事迹,为学生进入正文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这篇《太空一日》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今天应届毕业生店铺整理了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

(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

(重点) 导语设计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1. 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炽热轮廓模拟遨游严谨稠密瞬间概率烧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2. 介绍写作背景。

教师介绍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

目标导学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我看到了什么在太空中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2.读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2 )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22、太空一日》教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22、太空一日》教案

课题22、太空一日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增进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增进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1.让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教学过程及内容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导入语:著名的般天英雄杨利伟要来我们班作一个关于在太空一日生活的报告,你最希望了解哪些有关般天的知识?预设1:我希望了解在太空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2:我希望了解宇航员在太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预设3:我希望了解在太空会遇到一些什么。

教师导入语: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去进行一场关于太空的奇妙旅行。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教师引导语:下面我们来读课文,为了便于大家顺畅阅读,我们先订正一些字的音,扫清阅读障碍(幻灯片出示字音,师生订正),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开始旅行了,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尝试概括作者主要为我们在太空的哪些事件。

幻灯片出示问题:1.朗读课文,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在太空一日的些见闻?2.读后思考、合作交流a.起飞的感受(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b.我在太空看到了什么。

c.神秘的敲击声。

D.惊心动魄的归途。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拨。

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总结,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

三、细读课文,局部探究。

1.教师过渡语:四个小标题把课文分成四节: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2.我在太空看到了什么;3.神秘的敲击声;4.惊心动魄的归途。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2 太空一日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2 太空一日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能概括作者在太空一日所遇到的意外情况,并说出作者相应的心理活动;2、小组合作,能找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态度的句子3、赏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点:速读概括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刚才看的视频是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状况。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14年,但这一伟大的时刻依然振奋人心。

航天员杨利伟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这一光荣的任务,大家想不想知道杨利伟叔叔在这一过程中都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好,今天我们就通过《太空一日》这一篇文章看看杨利伟在太空的一天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

二.简介写作背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

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依据每一部分的小标题,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火箭发射升空时,“我”的复杂感受。

第二部分:“我”在太空看到祖国的感受并强调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

第三部分:“我”克服“本末倒置”这一错觉的经历以及“我”在飞船内听到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飞船返回地面时惊心动魄的过程。

四、杨利伟在太空飞行中都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学生先跳看课文,自己用笔在文中画出关键词句,然后同桌交流。

)①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

(以为自己要牺牲了,顽强忍受)②产生“本末倒置”的错句,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③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④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⑤抛伞开伞晃动很大,折磨人。

(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五、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航天员严谨科学态度的句子。

22.太空一日-人教七下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部编)

22.太空一日-人教七下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部编)

22 太空一日[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3.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难点: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航天员杨利伟撰写的个人传记《天地九重》。

课文由四部分组成,其小标题分别是“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我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分别就起飞时的生死考验、太空中的真实所见、飞船上的声音探究、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进行了具体介绍。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情境导入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他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课文写他自己在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既惊险又真切动人。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又能感知作者怎样的精神情操呢?[设计意图]由关于杨利伟进入太空的壮举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预览1.作者简介:杨利伟,1965年生于辽宁绥中。

中国载人飞船工程首飞航天员。

一级飞行员。

1983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八飞行学院。

历任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中队长。

驾驶过歼击机、强击机等机型,安全飞行1350小时。

1996年8月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预备航天员。

经过五年多的训练,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综合考核,被选拔为中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梯队成员,最终被确定为首飞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9时,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经过21个小时的太空飞行,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5分安全返回地面,自主出舱,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太空一日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航天事业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航天精神。

【重点难点】
1.梳理文章脉络,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

2.体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成功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

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那么,同学们知道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是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的这篇文章——《天空一日》,看看作者在飞船里都经历了些什么,有怎样的感受。

【作者简介】
杨利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天空。

2014年,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著有《天地九重》一书。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轰鸣、炽热、紧绷、负荷、幅度、舷窗、轮廓、俯瞰、红晕、叮嘱、确凿、棉絮、遨游、
严谨、剥落、稠密、屏息凝神、模拟、概率、烧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
2.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定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

4.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杨利伟遇到的意外情况的语句,以及他相应的心理活动或举动的语句。

①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②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这种错觉令人难受。

完全靠意志克服这种错觉。

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以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

③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

但自己还是很紧张。

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未能发现什么。

④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

说不恐惧那是假话。

我的汗出来了,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紧张。

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

5.本文讲述了什么内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和态度?
本文详细讲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体现了宇航员的探险精神以及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问题探究
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说“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发生这种情况,作者和工作人员后来是怎么对待的?这说明了什么?
火箭起飞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出现了共振。

飞行回来后作者如实汇报,工作人员经过分析研究,找出了产生共振的原因,并随后改进了技术工艺。

这说明在航天飞行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而此次飞行作者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勇气可嘉。

2.杨利伟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一处,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杨利伟为了准确地确认太空中的敲击声,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地听录音,不是当时的声音,就不能签字,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

3.经过改进的飞船舱体,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

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当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时,这样做有利于帮助航天员迅速调整感觉。

4.“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人们对杨利伟的关注以及当时激动、兴奋的心情。

5.针对抛伞过程,俄罗斯的航天员从不给新航天员讲述,担心新手们害怕。

杨利伟是怎么做的?这说明了什么?
“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神六’和‘神七’的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

”这说明作者重视安全,具有负责的工作态度。

6.假如杨利伟来到我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准备向他提出什么问题?(小组交流讨论,整理问题)
示例:①您在飞船里看到的太空是什么样的?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②在遇到意外情况时,您是怎样让自己镇静下来的?③航天员在平时是如何训练的?④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
7.将课下搜集到的有关航天领域的知识或有关航天的诗文、名言与大家进行交流。

(1)满江红·神舟颂
神剑扬威,举国赞,英雄航天。

苍穹处,日月同辉,漫步其间。

高擎红旗展国威,伴星环顾千里短。

如约归,何言乾坤大,任往返。

兴伟业,争尖端;强军力,勇登攀。

使命高一切,重任在肩。

民族复兴征程远,众志成城莫等闲。

指明日,待我筑新宇,天庭看。

(2)名言:①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呆在摇篮里。

——齐奥尔科夫斯基②很难说有什么办不到的事,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变成今天的希望,也可以变成明天的现实。

——戈达德③宇宙航行不是一个人或某群人的事,这是人类在其发展中合乎规律的历史进程。

——加加林④我们选择月球……我由此决定不是因为这简单,而是因为它困难——我们要向困难挑战。

——约翰·肯尼迪⑤虽然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
【课堂小结】
本文详细讲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天空飞行的一些经历,体现了宇航员的探险精神以及科
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课后作业】
1.完成相关练习。

2.搜集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或阅读关于航天方面的书籍或文章。

3.发挥想象,畅想自己遨游太空的情景,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一个小片段。

4.预习《带上她的眼睛》。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杨利伟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共振——痛苦、无法承受、五脏六腑似乎要碎了
我看到了什么——没有看到长城,大城市在夜晚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神秘的敲击声——很紧张
时间顺序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右边的舷窗出现裂纹——非常紧张、恐惧
抛伞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