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场所汇报
应急避难场所设置情况汇报
应急避难场所设置情况汇报篇一:滨海街道办事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汇报滨海街道办事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情况汇报近年以来,滨海街道办事处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防震减灾局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统一规划、平灾结合、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就近疏散、安全与通达”的原则,社会动员、共同参与,多方面地开展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提高了区域内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我们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一、街道基本情况我们滨海街道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南郊,总面积9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公里,下辖30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3.3万人口,大学科研区和国家重点工程都在辖区内,204国道、海滨大道从辖区穿越。
二、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落实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
滨海办事处地处黄岛区新区腹地,人员密集,人多地少,这给我们抓好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增加了困难。
但是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使办事处防震减灾工作能够协调、有序、高效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办事处成立了街道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个办公室和6个应急工作组,即指挥部办公室、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灾民安置组、社会治安组、物资供应保障组、宣传教育组。
从组织上保证了防震减灾职能的有效履行,保证了上级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政策在街道的贯彻落实,并制定了《青岛市黄岛区滨海街道办事处地震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地震等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有秩序的组织避难群众进入避难场地,妥善安置避难群众。
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面:明确了滨海中心小学和滨海中心中学为办事处和驻地社区应急避难场所;东山张社区广场为东山张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凤凰社区广场为凤凰社区应急避难场所;海军希望小学操场为六和社区应急避难场所;黄石坎社区广场为黄石坎社区应急避难场所;杻杭村委大院和大新庄村委大院为杻杭大新庄社区应急避难场所;高峪村委大院为高峪社区应急避难场所。
避难场所维护管理总结汇报
避难场所维护管理总结汇报避难场所是用于保护人们免受自然灾害、战争和其他危险事件的影响的场所。
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设施,避难场所的维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对避难场所的维护管理进行总结和汇报。
一、避难场所的维护管理意义1. 保障人身安全。
避难场所维护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只有保持避难场所的良好状态,才能确保人们在灾难来临时能有可靠的避难场所,避免人员伤亡。
2. 保持设施功能性。
避难场所作为应急设施,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临时住所和保护。
通过维护管理工作,可以保持场所设施的功能完整和正常运作,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及时展开救援行动。
3. 提高社会救助能力。
避难场所的维护管理工作还可以提升社会救助的能力。
通过合理的维护管理,可以增加设施的容纳能力,提高场所的适用性,为更多的人提供避难所需。
二、避难场所的维护管理内容1. 设施检查和维修。
定期进行设施的检查和维修是维护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
包括检查建筑物结构、消防设施、电力设备等,确保其完好无损,以应对灾难时的紧急情况。
2. 清洁和卫生管理。
避难场所的清洁和卫生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定期清理场所内的垃圾和杂物,消除潜在的卫生和安全隐患,保持空气质量和环境卫生。
3. 安全管理和警示标识。
避难场所应设置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警示标识,包括应急通道、灭火器材等。
同时,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和安全培训,提高人们的应对能力和自救能力。
4. 应急物资储备和更新。
避难场所需要储备足够的食品、水和医疗器械等应急物资。
维护管理工作包括定期检查物资的质量和有效期,并进行必要的更新和补充。
三、避难场所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1. 缺乏专业人员。
由于对维护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避难场所的维护管理工作通常是由一些非专业人员负责,导致管理水平不高。
2. 资金不足。
由于避难场所的维护管理经费通常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且维护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资金上的紧缺,影响了维护管理工作的质量。
3. 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
应急避难场所调研报告
应急避难场所调研报告应急避难场所调研报告通常是在相关应急管理和灾害防范工作中进行的一项研究和总结,以评估和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准备程度和效能。
以下是一个可能包含在这样的报告中的主要部分:1.背景介绍:•提供调研的目的和范围。
•简要介绍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口密度等基本信息。
2.法律法规和标准:•总结国家或地区关于应急避难场所的法规和标准。
•分析法规要求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具体规定。
3.调研目标和方法:•阐述调研的具体目标和预期结果。
•说明采用的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面访等。
4.应急避难场所基本情况:•列举和描述调研区域内的应急避难场所,包括名称、地址、容纳人数、建筑结构等。
•评估这些场所的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通讯等。
5.场所管理和维护:•评估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制度和维护情况。
•调查场所的清洁状况、安全设备配备情况等。
6.人员培训和演练:•调查应急避难场所的工作人员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
•分析应急演练的频率和效果。
7.资源储备和供应:•调查应急避难场所的食品、水源、医疗设备等物资的储备情况。
•评估这些物资的保质期和更新频率。
8.社区参与和宣传:•分析社区对应急避难场所的认知和参与程度。
•探讨提高社区居民对应急避难场所的认知的宣传方式和效果。
9.风险评估和改进建议:•评估当前应急避难场所的风险和不足之处。
•提出改进建议,包括设施改善、培训加强、资源更新等方面。
10.结论与建议:•总结调研结果,强调应急避难场所的优势和改进方向。
•提出为提高应急避难场所准备程度的具体建议。
这些部分可以根据具体的调研需求和背景进行调整和扩展。
在整个报告中,清晰的数据和实地观察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应急避难场所普查工作总结
应急避难场所普查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国面临着频发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灾害和事件,我国各级政府积极开展了应急避难场所普查工作。
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各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情况,以便在灾害来临时能够迅速安置受灾群众,保障其生命安全。
在这次应急避难场所普查工作中,各级政府部门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到各个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全面了解各地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
通过这次普查工作,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首先,通过普查工作,我们发现了一些应急避难场所存在的问题。
有的场所建设不规范,设施不完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都给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而且,一些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受灾群众的安置需求。
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其能够在灾害来临时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通过普查工作,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些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得比较完善,设施齐全,能够满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而且,一些地区还积极探索新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模式,采取了一些创新的举措,为受灾群众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在灾害来临时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综上所述,应急避难场所普查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其能够在灾害来临时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受灾群众提供更好的保障。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新的建设模式,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更好的参考。
相信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做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为灾害防范和救灾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市避难场所总结汇报
全市避难场所总结汇报全市避难场所总结汇报一、引言灾害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对我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各类灾害,我们市政府积极开展了建设避难场所的工作,以提供安全的避难环境和必要的救援服务。
本次汇报将总结全市避难场所的建设和改善情况,并提出未来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二、建设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了避难场所100个,其中包括地下避难所、室内避难所和灾民避难点。
这些避难场所分布在各个行政区域,覆盖了全市大部分地区。
避难场所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人口稠密区域和易受灾区域,以确保人民群众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找到安全的避难场所。
在避难场所的建设中,我们采用了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注重了建筑的坚固性和抗震性能。
避难所的立面采用耐火材料,地下结构采用了抗震设计,并设置了应急照明、应急通风和供水设备。
此外,避难场所还配备了足够的卫生设施和应急物资,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三、改善情况我们市政府对避难场所的建设始终保持着持续的关注和投入。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对现有避难场所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善和维护工作。
在安全方面,我们对地下避难所的防水、抗震和消防系统进行了升级,并增加了监控设备以加强安保。
在设施方面,我们增加了室内避难所的床位数量和卫生设施,并加强了灾民避难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避难场所的管理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通过加强与各个部门和社区的合作,提高了应急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并定期开展演练和培训活动,确保人们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入避难场所。
四、存在的问题尽管我们在避难场所的建设和改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避难场所的数量仍然不足,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区和易受灾区域。
这导致在灾害发生时,一些人民群众无法及时找到避难场所,增加了灾害的伤亡和损失。
其次,一些避难场所的设施和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些避难所缺乏足够的洗手间和厨房设施,导致居民在避难期间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县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汇报
县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汇报根据《福建省地震局关于印发全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的函》(闽震函[20**]287号)和《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通知》(泉政办〔20**〕48号)等文件精神,在上级地震部门关心指导下,我县认真做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已完成4个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任务。
现将我县防震减灾基本情况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防震减灾基本情况我县地处东西向郊尾—漳平断裂带上,位于全国重点危险防御区内,全县抗震设防烈度均为6度。
1990年11月9日在蓬壶发生级地震,2007年8月29日在一都发生级地震。
我县现有桃东温泉地下流体观测点、铜埔山gps基准站、石鼓东安遥测台、玉斗地震烈度速报台等地震台站及张埔宏观前兆观测点。
完成了“三网一员”建设,建设了“数字地震信息服务终端”和“视频会商系统”。
在地震监测方面,我县认真按上级要求做好监测及数据报送工作,桃东地下流体曾连续24年参加全省台站观测资料评比获得优秀,现在由于房子及仪器老化,常出现数据突跳及故障,将争取在今年对房子及仪器进行改造。
在防震减灾宣传方面,建立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长效机制,建立了永春侨中、五里街中心小学地震科学教育基地,创建了五里街中心小学“省防震减灾示范校”,开通了XX县防震减灾网,组建了由13名教师组成的XX县“防震减灾知识讲师团”,全县各中小学做到每学期至少开展一场大型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和一次紧急避险演练。
在地震应急方面,根据上级要求制订县、有关县直单位、乡镇、村居、学校、医院、重点企事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地震应急预案共323个并录入防震减灾信息系统。
成立了以县长为指挥长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建设了应急指挥中心,按上级要求依托消防大队组建了由25人组成的XX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并按上级要求投入42万元配备了专业救援设备。
成立了XX县地震志愿者服务大队,组建了桃城地震志愿者服务中队和五里街地震志愿者中队,购买了服装及简易设备。
校园人防情况汇报材料
校园人防情况汇报材料校园人防是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校园人防情况,我们对校园人防设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汇总,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校园人防设施概况。
学校人防设施主要包括避难场所、防空洞、疏散通道等。
经过调查,学校共有避难场所20个,防空洞6个,疏散通道覆盖全校各个教学楼和宿舍楼,保障了师生在突发事件中的安全疏散和避险需要。
二、校园人防设施维护情况。
为了确保人防设施的正常使用,学校每年都进行了定期的维护和检查。
目前,避难场所和防空洞的通风设施、照明设备等都处于良好状态,保障了设施的正常使用。
同时,学校也定期进行了疏散通道的清理和检查工作,确保通道畅通无阻。
三、校园人防演练情况。
为了提高师生的应急避险能力,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校园人防演练活动。
通过模拟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帮助师生熟悉疏散通道、避难场所的位置,掌握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演练活动得到了师生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提高了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四、校园人防管理建议。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避难场所的标识不够清晰,部分防空洞的通风设施存在老化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加强人防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
同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综上所述,校园人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关注校园人防工作,不断完善和提升校园人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为师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总结汇报本文将对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应急避难场所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群众提供短期生活保障和安全避难的场所。
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责任的重要体现。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市加大了对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首先,在选址方面,经过科学规划和评估,确定了一批适合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地点,确保场所的战略位置和便捷性。
其次,在建设过程中,我市注重了环保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和材料,确保场所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除此之外,我市还加强了对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和运营。
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服务设施,提高了场所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
同时,我市加强了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了良好的联动机制,确保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快速响应和协同作战。
然而,也需要看到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在建设过程中,部分应急避难场所存在设计不合理和建设质量不达标的情况,需要及时整改和提升。
其次,在管理和运营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和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水平,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大对场所建设的投入和支持,确保建设质量和安全性。
二是加强对场所管理和运营的监督和评估,完善管理制度和提升服务水平。
三是加强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总的来说,我市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共同奋斗。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谢谢!。
避难场所检查情况汇报
避难场所检查情况汇报根据上级要求,我单位于近期对避难场所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汇报。
经过认真的调查和分析,以下是我们对避难场所检查情况的汇报:首先,我们对各个避难场所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梳理。
包括避难场所的位置、面积、建筑结构、设施设备等情况。
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避难场所的基本情况较为完善,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但也有少部分避难场所存在一些设施老化、损坏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新。
其次,我们对避难场所的安全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测试。
包括消防设施、应急照明、通风设备等。
通过检查,我们发现大部分避难场所的安全设施运行正常,处于良好状态,但也有一些避难场所存在一些设施故障或者不完善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修缮和改进,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此外,我们还对避难场所的应急物资进行了检查和盘点。
包括食品、饮用水、医疗药品、急救设备等。
通过检查,我们发现大部分避难场所的应急物资储备充足,能够满足一定时间内的基本生存需求,但也有一些避难场所的应急物资储备不足或者过期,需要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支持人员的生存和救助。
最后,我们对避难场所的管理和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评估。
包括避难场所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人员组织等。
通过检查,我们发现大部分避难场所的管理和运行情况良好,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紧急情况,但也有一些避难场所存在管理不规范、预案不完善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组织和指挥人员进行应对和救援。
综上所述,我单位对避难场所的检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汇报,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和改进措施。
希望上级领导能够给予关注和支持,共同努力,确保避难场所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防震减灾、避难场所建设情况及工作计划
防震减灾、避难场所建设情况及工作计划2023年高新区防震减灾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规划要求,大力推进避难场所建设,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完成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增强应对大灾害能力(一)完成避难场所建设为增强城市综合防护功能,提高区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区建设了第一个固定型避难场所及4个紧急型避难场所,某公园具有区位合理、交通便利、占地面积较大、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等优势,可以作为城市固定避难场所开展建设,另设实验中学、某路小学、区中学、某实验小学作为紧急避难场所。
按照规划方案,将某公园建设为固定型避难场所,公园总面积为174048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35228平方米,硬化面积41433㎡,现有道路、广场、稀疏场地为可利用空间,实际可利用面积36900平方米,根据固定避难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疏散人数约为18450人。
将4所学校改造为紧急避难场所学校合计可利用面积约3.4万平方米,根据紧急避难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疏散人数约34000人。
特色做法:为推进项目顺利建设,1.将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列入区年度城建重点工程计划,2.通过领导挂帅、健全机制、目标分工、明确责任等做法,根据项目目标,编排进度节点、投资计划,由领导统一调度,协调推进项目进展,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3.定期、不定期的组织相关部门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及时消除安全及质量隐患,保障现场施工顺利进行。
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完成。
(二)获得省补资金特色做法:通过深入了解省级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相关政策、文件,积极与市住建局交流沟通有关政策条款、条件等,确保该项目符合省级专项资金项目要求;同时,向已申报完成项目所在的区、县,学习申报流程并完善申报资料。
在市住建局的大力支持下,区避难场所项目已列入省级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根据《关于下达2023年省级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第一批)预算指标的通知》,避难场所获省补资金110万元。
应急避难所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避难所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频发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应急避难所的建设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应急避难所的建设情况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对应急避难所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汇报。
首先,应急避难所的建设覆盖范围得到了全面扩大。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加大了应急避难所的建设力度,特别是在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如地震、洪涝、飓风等灾害频发地区,我们加大了应急避难所的修建力度,确保了更多的人民群众在灾害来临时有地方避难。
其次,应急避难所的建设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我们注重了应急避难所的建设质量,采用了更加耐用和安全的建筑材料,确保了避难所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还对避难所进行了定期的维护和检查,确保了避难所的长期可用性。
此外,应急避难所的配套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我们不仅在建设避难所的基础设施上下了功夫,还加大了对避难所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比如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确保了避难所的可持续运营和便利性。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对应急避难所的管理和运营。
我们建立了健全的避难所管理制度,确保了避难所的正常运营和管理,同时还加强了对避难所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服务水平。
总的来说,应急避难所的建设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和提升,但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应急避难所的建设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还需要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管理完善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确保人民群众在面临灾害时有更加安全和可靠的避难所。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应急避难所的建设工作,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应急避难场所情况汇报
应急避难场所情况汇报
根据最新的调查和统计数据,我对应急避难场所的情况进行了汇报。
目前,我
所在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情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首先,针对现有的应急避难场所设施,我们发现大部分场所的基础设施齐全,
包括食品、饮用水、医疗设备等。
然而,一些场所存在着设施老化、损坏严重的问题,需要及时维修和更新。
另外,部分场所的防护设施不够完善,需要加强防护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其次,对于场所的管理和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我们发现一些场所在管理上存
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例如,部分场所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培训,应急预案的执行效率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
此外,针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我们发现一些场所的宣传教育工
作还不够到位。
对于居民的应急避难知识和技能普及程度不够高,需要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应急避难意识和自救能力。
最后,对于场所的资源保障和协调配合情况,我们发现一些场所在资源储备和
协调配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部分场所的物资储备不足,需要加强资源保障工作;同时,应急协调配合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效率。
总的来说,应急避难场所的情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应急避难场所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应急避难场所的整体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和保障。
应急避难场所管理维护情况汇报
应急避难场所管理维护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是XX市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现就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维护情况向您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应急避难场所XXX个,总面积为XXXX平方米,能够容纳XXX人。
这些场所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覆盖了全市人口密集区和易发生灾害的区域。
二、管理措施:为了确保应急避难场所的有效管理和维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健全管理机制:建立了应急避难场所管理机构,明确了各级职责和权限,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定期巡查:每月对所有应急避难场所进行巡查,检查场所的消防安全、通风状况、卫生情况等,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3. 应急物资储备:根据场所容纳人数,储备了足够的应急物资,包括食品、饮水、医疗器材、应急药品等,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分发。
4. 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意识。
三、维护情况:根据最新的维护记录,我们对全部应急避难场所进行了维护,具体维护情况如下:1. 消防设施维护:所有场所的消防设施经过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加强了灭火器材的更新和维护工作。
2. 安全设施维护:所有场所的安全设施,包括应急照明、应急广播等,均正常工作,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换。
3. 环境卫生维护:对所有场所的环境卫生进行了定期清理和消毒,确保场所的干净整洁,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传播。
四、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在管理维护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场所设备老化、防护工程待完善、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设备更新:对老化的设备进行及时更换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完善防护工程:加大对应急避难场所的防护工程投入,提高场所的抗灾能力。
3. 加强人员培训: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提高其应急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
我们将继续努力,积极开展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维护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得到安全保障。
乡镇应急避难场所情况汇报
乡镇应急避难场所情况汇报近年来,我乡镇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下面我将就我乡镇应急避难场所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乡镇目前共有应急避难场所20个,总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
这些场所分布在各个村庄,能够较好地覆盖乡镇范围内的居民。
其中,有10个应急避难场所是新建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够满足居民在灾害发生时的基本避难需求。
另外,还有10个场所是老旧场所的改造升级,虽然设施设备相对简陋,但也能够提供基本的避难条件。
其次,我乡镇在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和维护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
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对各个应急避难场所进行日常巡查和维护,确保场所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
同时,我们还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居民的应急避难意识和自救能力,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然而,我乡镇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场所的数量和分布不够合理,部分村庄的应急避难场所较为集中,而有些村庄却存在空白区域,居民遇到灾害时无法及时找到避难场所。
其次是一些老旧场所的改造升级工作还不够到位,设施设备老化严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此外,管理团队的人员配置和培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水平。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规划,加大对空白区域的覆盖,确保每个村庄都有合适的避难场所。
同时,我们将加大对老旧场所的改造升级力度,提高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确保居民在遇到灾害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另外,我们还将加强管理团队的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应急避难场所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总的来说,我乡镇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力度,确保居民在遇到灾害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避难保障。
同时,也希望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共同努力,共同建设更加安全的乡镇。
应急避难场所 情况汇报
应急避难场所情况汇报近期,我所负责的应急避难场所发生了一些情况,我将在此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的应急避难场所在最近一次演练中发现了一些安全隐患。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部分避难场所的消防设施存在故障,需要及时修复和更新。
同时,部分场所的紧急疏散通道被杂物堵塞,需要及时清理和整改。
这些问题可能会在紧急情况下对避难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场所的安全性。
其次,我们在最近的一次应急演练中发现,部分避难场所的应急物资储备不足。
在模拟的紧急情况下,我们发现部分场所的食品、饮用水、医疗用品等物资储备不足,无法满足避难人员的基本需求。
我们将立即进行物资的补充和更新,确保避难场所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充足的物资支持。
另外,我们在最近的一次演练中也发现了一些管理问题。
部分避难场所的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表现不够沉着冷静,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
我们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水平,确保避难场所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最后,我们还发现部分避难场所的信息发布和宣传工作不够到位。
在紧急情况下,避难人员对于场所的布局、物资储备、紧急联系方式等信息了解不足,导致信息不畅通和传达不及时。
我们将加强信息发布和宣传工作,确保避难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到有关避难场所的各项信息,提高其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在最近的应急演练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安全隐患、物资储备、管理问题和信息发布等方面。
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避难场所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地提供支持和帮助,保障避难人员的安全和生活需求。
感谢各位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避难场所的应急能力和水平。
避难场所维护工作总结汇报
避难场所维护工作总结汇报
近期,我们在避难场所维护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设施维护工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加大了对避难场所设施的维护力度,对建筑、电力、供水等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了避难场所的基础设施完好无损。
同时,我们还对应急照明、通风系统等设施进行了定期检查和维护,提高了避难场所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二、安全管理工作。
在安全管理方面,我们加强了对避难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对消防
设施和应急疏散通道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了避难场所的安全性。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避难场所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了避难场所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环境卫生工作。
在环境卫生方面,我们加大了对避难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力度,确保了避难
场所的环境卫生达到了国家卫生标准。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避难场所的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管理工作,提高了避难场所的环境卫生水平。
四、宣传教育工作。
在宣传教育方面,我们加强了对避难场所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避难场所居
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些应急演练和安全知识培训活动,提高了避难场所居民的应急处置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在避难场所维护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避难场所的维护水平,确保避难场所的安全和舒适。
应急避护场所情况汇报
应急避护场所情况汇报根据最新的调查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应急避护场所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各地应急避护场所的基本情况。
在城市地区,应急避护场所主要包括地下避护所、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
这些场所通常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建设,能够提供安全的避难环境。
然而,由于城市地区土地资源紧张,一些地区的应急避护场所建设进度较慢,数量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而在农村地区,应急避护场所主要包括地下防空洞、村级避灾点等。
这些场所通常由村委会或村民自发建设,能够在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下提供临时避难场所。
然而,一些地区的应急避护场所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设备和物资,需要加强改造和配备。
此外,应急避护场所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些地区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维护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场所设施老化、设备损坏等问题,影响了应急避护场所的使用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大对城市地区应急避护场所建设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建设效率,确保城市地区的应急避护场所数量和质量。
其次,加强对农村地区应急避护场所的改造和配备工作,提高场所的使用效能,确保农村地区的群众在紧急情况下有地方避难。
最后,加强对应急避护场所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设施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场所的长期可持续使用。
总的来说,我国应急避护场所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应急避护场所建设和管理的投入和力度,确保场所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应急避护场所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场所的使用效能,确保人民群众在紧急情况下有地方避难。
避难场所情况汇报
避难场所情况汇报
最近一段时间,我对我们避难场所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汇报和总结。
在这
篇文档中,我将向大家详细介绍我们避难场所的情况,包括人员状况、物资储备、安全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避难场所的人员状况。
目前,我们避难场所内共有300名居民,其中包括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
为了确保每个人的安全和生活
需求,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登记、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我们也组织了一些文娱活动,帮助大家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其次,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避难场所的物资储备情况。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
的紧急情况,我们已经储备了充足的食品、饮用水、医疗器材、应急药品等物资。
我们还建立了一套物资管理制度,确保物资的使用和更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资金支持,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避难场所的安全设施情况。
为了确保每个人的安全,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消防设施、安全通道、应急疏散预案等。
我们还定期组织安全演练,让每个人都熟悉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和步骤。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外界环境的监测和预警,确保我们能够及时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总的来说,我们避难场所的情况还是比较稳定和安全的。
我们将继续加强各项
工作,确保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让我们共同为社会的安定和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济南市避难场所调研报告
济南市避难场所调研报告济南市避难场所调研报告1. 引言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作为一个大城市,济南市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应对灾害,济南市政府加大了避难场所的建设力度。
本次调研旨在对济南市避难场所的现状进行了解,并提出相关建议。
2. 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解济南市避难场所的现状,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随机选取了1000名市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避难场所建设状况、设施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3. 调研结果(1)避难场所建设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济南市避难场所的建设进展较为顺利,多数受访者表示有意愿前往避难场所,但仍有一部分人表示不清楚自己附近是否有避难场所。
(2)设施设备: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避难场所的设施设备比较齐全,但也有少部分受访者指出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储备食物、医疗设备不全等。
(3)管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对济南市避难场所的管理比较满意,但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管理不够严格,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员流动性大,进出管控不严等。
4. 建议与对策为了改进济南市避难场所的现状,应该采取以下建议和对策:(1)加强宣传和建设进度公示:通过增加宣传力度,向市民普及避难场所的相关信息,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政府应该在城市各个角落公示避难场所的建设进度,增加透明度。
(2)完善设施设备:对于设施设备不齐全的避难场所,政府应加大投入,确保避难场所具备足够的食物、水源、医疗设备等,以应对各类紧急情况。
(3)加强避难场所管理:政府应加大对避难场所管理的力度,加强对人员流动的管控,保证避难场所的安全。
同时,建立健全避难场所管理制度,加强巡查和维护工作。
5. 总结济南市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对于安全问题的防范和应对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本次调研显示济南市避难场所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宣传、完善设施设备和强化管理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避难场所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确保市民在灾害发生时有一个安全的地方。
xx小学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
xx小学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提高地震应急避险能力,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救结合,不断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害程度,保障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防灾减灾应急安全保障,我校开展实施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应急避难场所基本情况
xx小学占地面积xx平方米,师生总人数xx人。
所有教学用房属砖混结构,坚实牢固,抗震系数较高,但为进一步提高全园师生地震应急避险能力,做到预防为主,满足客观现实的需要,我校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x处,分别是育才楼,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致远楼,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德馨苑,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
二、应急避难场所分布情况图
1、xx小学育才楼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2、xx小学致远楼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3、xx小学德馨苑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xx小学
2020年xx月xx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自贡市及邻近区地震史 第二章 规划编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地处川南的自贡市在2200年的历史记载中有六次4.5级以 上的中强地震。 自贡及邻区历史地震一览表见说明书。
二、自贡市地质概况
自贡市境内地质构造属四川台坳的自贡凹陷,褶皱轴多呈北东—南 西走向,各构造轴彼此呈北西—东南向雁行排列,形成由西而东的 10个小背斜和小向斜,境内还有黄桷坡断裂带和长岩断裂带。 自贡市具有中强地震的发震构造背景,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自贡市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是全国53个 重点抗震城市之一。
四、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对自贡的影响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自贡震感强烈,高层上部的人们几乎无法站立; 很多建筑出现裂缝,农村少量房屋倒塌; 地震导致两人死亡,多人受伤; 地震一开始就导致通讯中断数小时; 市区内少有的几个开敞场地被挤得水泄不通,道路上车水马龙全是外逃人员, 部分道路严重堵塞。
避难疏散救援通道规划图
第七章 避难场所规划建设
五、对避难场所通讯保障的要求
在加强市区通讯容量、网络安全保障的同时,一般避难场地要求配置2-3对不同走向的有线通讯线, 场地内要布置广播系统,区级以上的避难场所要求配置海事卫星电话,确保灾时避难场所间,尤其 是指挥机构间的通讯畅通。 由市电信局设2对通讯专线线至市级避难指挥中心,市电信局与各区级避难指挥中心之间设1对通讯 专线。.市级避难指挥中心与各区级避难指挥中心之间应各设1对通讯专用线。市级避难指挥中心与 城市市生命线工程有关单位(如公安、交通管理、医疗救护、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环保、气 象、地震、人防等)之间各设至少1对通信专线。 规划城市建立抗灾调度指挥专用无线通信网。抗灾调度指挥专用无线通信网用以实现地震等灾害发 生时无线通信“三级组网”和有线、无线汇接。市级指挥中心与各区级抗灾指挥中心之间的无线通 讯一级组网;各区级抗灾指挥中心到基层应急避难场所之间的无线通讯为二级组网;以及以应急避 难场所为中心的无线通讯三级组网, 构成避难指挥网。
第一章 前言
二、规划的适用范围和效力
本规划在设计原则中综合考虑了可适用于多灾种,如火灾、水灾等的应急避难 问题。 本规划经专家审定、市政府批准后,城市规划区和相关县镇要参照本规划提出 的有关规划设计原则、场地建设标准、管理要求等,编制各自详细的避难场所 规划,并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具体确定避难场所的位置、规模、服务范围,以 及配套建设避难场所所需相关设施等。
三、城市地震灾害特点分析
地震灾害相对于其他灾种,对城市的破坏性最大,范围最广。 自贡形成了中心城建筑集中,居民密度大,新旧建筑同时存在,人均用地不 足的特点。 城市内部分用地分布不合理。自贡市有盐化工为代表的很多化工企业,部分 处于上风上水,企业的产品或者中间产品很多是有毒物质或者易燃易爆品, 地震有可能引起火灾和有毒物质泄漏等地震的重要次生灾害。
第六章 避难场所分类及标准
二、避难场所建设标准
1、用地面积标准 一般情况下,应急避难场所用地面积不小于2000—3000平方米;固定避难场 所用地面积不小于4000平方米。 若某些地区情况特殊,可以根据当地用地现状及居民人员数量,在参照上述 标准的同时,可以设置适合本区、街道、社区等需要的小于本标准的避难场 所。如面积为1000平方米左右的空地,包括学校小操场、城市小绿地、小广 场、小运动场等;四周没有高大建筑物,又在建筑倒塌范围以外,也可选择 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用地,但要达到下述基本人均用地面积标准。
自贡市中心城区 ——防灾避难场所规划
方案汇报
组织编制单位:自 贡 市 人 民 政 府 编 制 单 位: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08
第一章 前言
一、编制过程
今年“5.12”大地震以后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深受关注。 6月我院受自贡市规划和建设局的委托,以自贡市政府的名义编制《自贡市中 心城区防灾避难场所规划》。 7月就规划初步方案两次与规划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交换了意见。 8月27日专门召开了市政府救灾办、市地震局、国土局、交通局、安监局、教 育局体育局和四区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意见征求会。 在综合多方面的意见后,于11月6日参加了市规划建设局的规划业务专家论证 会,结合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现报规委会审查。
中心城区人口高度集中,密度大,潜在的地震以及其他灾种的破坏性要大大 高于其他地区。 从严格意义上讲自贡市还没有一处真正的避难场所。一旦发生严重的地震灾 害,就不再是应急安置群众的问题,而是应急寻找和建设避难场所的问题。
二、避难场所现状建设概况
三、可以用做避难场所资源调查
自贡市中心城区可利用作为避难场所的用地——主要指公园绿地、其他各种 绿地、体育用地、学校操场用地等。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资料,中心 城现状主要有52处可以作为避难场所的用地,总面积约65.32公顷。
二、配套建设的基本内容
配套建设救灾指挥中心、应急监控(含通信、广播)。 配套建设应急供水、供电、医疗救护、物资供应用房和设施设备。 配套建设应急厕所、应急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并配备消防器材等,有 条件的还可以建设洗浴设施,设置应急停机坪等。
第五章 自贡市避难场所及现状问题分析
一、人口分布特点
第六章 避难场所分类及标准
2、人均(综合)面积标准 (1)确定依据 人均用地(综合)面积指避难场所应配备的主要设施用地面积:居住用地(棚 宿区),应急物资存放用地(仓库)、应急厕所用地、指挥部门用地、医疗(卫 生)救护站用地等,不包括避难场所内部道路、水域等面积。
项目 应急避难场所人均面积标准 固定避难场所人均面积标准 资料来源 北京 台湾 日本 1.5-2.0㎡ 2.0-3.0㎡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 所规划 0.5㎡ 0.8-2.0㎡ 台湾城市救灾应急避难场所设置指标 (2003年) 0.5-1.0㎡ 1.0-2.0㎡ 日本《强烈地震发生时的避难生活 手册》
第七章 避难场所规划建设
三、对避难场所周围建筑的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尤其是固定避难场所周围的建筑要采用抗震防震、防火 耐火材料和构造,并且考虑建筑的倒塌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建筑高度 和密度问题。 根据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房屋倒塌情况分析,一般建筑物倒塌范围的测 算方法为:砖石混合结构、预制楼板房屋为1/2H—1H;砖石混合结构、 现浇板房屋为1/2H;砖承重墙体房屋为1/3H—1/2H。(其中H为建筑檐 口至地面的高度)
第三章 规划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
二、规划编制指导思想
1、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立足于抗防,坚定不移地走综合防御减灾的道路。 2、坚持发挥各级政府的领导作用,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协调配合,依法 防震减灾。坚持依靠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 资机制,多渠道筹集防震减灾资金。 3、坚持与《四川省防震减灾规划》、《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四川省破坏性 地震应急预案》相衔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量力而行,分步实 施、优先抓好对全市防震减灾有影响的重点区域避难场所和避难设施建设,力 争在较短时期内有所突破。 4、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科技与防震减灾事业更加紧密的结合,努力研究解决 防震减灾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 系,提高防震减灾的综合防御能力。 5、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突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 增强其预测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6、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国内国际地震科技合 作交流,尤其是与有抗震减灾经验的地震多发区国家和地区交流。
第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避难场所规划建设
四、对避难场所疏散道路的要求
规划和建设部门在不断完善城市道路系统的同时,对已有的避难疏散通道严 加管理,保证交通畅通。 主要等级包括: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支路以下为居住区道路) 等。次干道以上等级道路一般用于连接固定(长期)避难场所,而支路及居住区 等道路则用于接连临时(应急)避难场所。
备注
三个地区都要求城市固定避难场所人均面积标准最低不少于1㎡。
结合自贡的现状特点,规划采用综合面积标准,规划控制人均避难场地2 平方米。但考虑到一些地区,尤其是老城区的实际用地情况,首先保证应 急避难场所,而且最低人均指标不应少于1.0平方米。
第七章 避难场所规划建设
一、布点服务半径要求
1、应急避难场所 考虑到应急避难场所距离住宅区较近的特点,服务半径定为500米,即步行 5—15分钟内到达为宜。 2、固定避难场所 考虑固定避难场所主要为城市公园、区级公园、大型体育场、学校操场(有 400米跑道)的特点,服务半径定为1500米—2000米,即步行0.5—1小时内 到达为宜。
避难场所布点规划图
避难场所服务半径分析图
第七章 避难场所规划建设
二、对避难场所选址要求
除了考虑就近安排的原则外,一定要避让地震断裂带,砂土液化、沉降、地裂、 泥石流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以及远离泄洪区、低洼地易积水地区,高 压线走廊区域。另外,也不要将避难场所安排在存放易燃易爆品、化学品等仓 库的周围地区。避难场所还要安排在建筑倒塌范围之外。 本规划暂不涉及利用地下人防工程作为避难场所问题。 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和国家地质公园,如自贡恐龙遗址地质公园等,要 慎重对待将其作为避难场所,必要时可根据其“公园总体规划”划定部分场地, 避免人为环境的破坏。
六、应急避难场所的职能
“灾害防御” “应急救援”两大重要职能。
•
第三章 规划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 3、《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4、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及《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995)》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2003)》《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 见(2004)》《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建筑工程抗震设防 分类标准(GB50223-2004)》《防洪标准(GB50201-94)》《岩土工程勘测规 范(GB50021-94)》《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21734-2008)》 5、《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 6、《四川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7、四川省防震减灾规划 8、自贡城市总体规划(2001年—2020年) 9、《自贡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自府发【2007】1号 10、《自贡市地震应急预案》自府办发〔2006〕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