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肢缺血诊断详述

合集下载

下肢动脉疾病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下肢动脉疾病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下肢动脉疾病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下肢动脉疾病可有多种急性和慢性临床表现。

下肢动脉疾病患者截肢和死亡的风险增加,生活质量下降。

同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同时也可能存在心脏和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

有明确的证据证实,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MI)和缺血性卒中。

多项指南将包含下肢动脉疾病在内的周围动脉疾病定义为冠心病的等危症,血脂异常和血压控制的治疗目标等同于冠心病患者。

已有研究表明,识别下肢动脉疾病并给予强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预后。

一、下肢动脉疾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学下肢动脉疾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高龄是下肢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吸烟和糖尿病对下肢动脉疾病的影响最明显。

下肢动脉疾病的其他病因包括动脉瘤、血栓栓塞、炎症或创伤、囊肿、筋膜室综合征或先天异常。

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取决于研究人群的年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以及伴随的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情况(如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等)。

调查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问卷的间歇性跛行的发生率、脉搏检查和踝臂指数(ABI)等。

根据间歇性跛行估测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生率不敏感,低估了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生率。

在30~44岁年龄段,男性间歇性跛行的年发生率为6/万人,女性为3 /万人。

在65~74岁年龄段,男性间歇性跛行的年发生率升高到61 /万人,女性升高到54/万人。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对于检测下肢动脉疾病敏感性同样较低。

仅根据异常的肢体脉搏诊断下肢动脉疾病可高估其发生率2倍。

使用ABI较使用问卷调查可使下肢动脉疾病的检出率增加2~7倍。

以客观的无创检测方法ABI 为依据,下肢动脉疾病的患病率在60岁以下的人群中为<5%,60~69岁的人群中为5~10%左右,大于70岁的人群中为20%左右。

年龄≥70岁或年龄在50~69岁有吸烟和/或糖尿病史的患者中。

下肢动脉疾病的患病率为29%。

大动物下肢缺血造模方法(一)

大动物下肢缺血造模方法(一)

大动物下肢缺血造模方法(一)大动物下肢缺血造模介绍•大动物下肢缺血造模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下肢缺血引起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大动物下肢缺血造模方法。

方法一:动脉阻塞法1.麻醉动物,将其置于手术台上。

2.通过手术切口暴露出动脉,并将其用细丝线进行阻塞。

3.监测下肢血流情况,确保成功造成缺血状况。

方法二:介入治疗法1.通过血管造影技术,确定缺血部位和程度。

2.在缺血区域内插入血管内支架或球囊进行扩张。

3.监测下肢血流恢复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方法三:全肢缺血法1.麻醉动物,将其置于手术台上。

2.通过手术切口,将所有供血动脉全部阻塞。

3.监测下肢血流情况,观察血流恢复过程。

方法四:动脉结扎法1.麻醉动物,将其置于手术台上。

2.通过手术切口,暴露出需要结扎的动脉。

3.使用细线或血管夹将动脉结扎,造成缺血状况。

4.监测下肢血流情况,观察病理变化。

方法五:人工血管植入法1.麻醉动物,将其置于手术台上。

2.通过手术切口,将人工血管植入到下肢供血动脉。

3.根据需要,可以选择部分或全部血管进行植入。

4.监测下肢血流恢复情况,评估植入效果。

结论•大动物下肢缺血造模是研究下肢缺血相关疾病和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

根据实验需求和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适合的造模方法进行研究。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大动物实验时,应严格遵守伦理规定,保护动物福利。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大动物下肢缺血造模方法,希望能对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方法一:动脉阻塞法1.麻醉动物,将其置于手术台上。

2.通过手术切口暴露出动脉,并将其用细丝线进行阻塞。

可选择结扎动脉或使用血管夹固定。

3.确保阻塞后动脉无血流通过,导致下肢缺血。

方法二:介入治疗法1.通过血管造影技术,确定缺血部位和程度。

2.在缺血区域内插入血管内支架或球囊进行扩张,重新建立血流通路。

3.监测下肢血流恢复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方法三:全肢缺血法1.麻醉动物,将其置于手术台上。

2.通过手术切口,将所有供血动脉全部阻塞,如结扎主要动脉。

下肢静脉血栓诊疗指南45441

下肢静脉血栓诊疗指南45441

一、病因与危险因素DVT的主要原因就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与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与继发性因素(表1)。

DVT多见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晚期肿瘤或有明显家族史的患者。

二、临床表现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

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

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与Neuhof征呈阳性(患肢伸直,足突然背屈时,引起小腿深部肌肉疼痛,为Homans征阳性;压迫小腿后方,引起局部疼痛,为Neuhof征阳性)。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

股白肿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后方均有压痛,皮肤苍白,伴体温升高与心率加快。

股青肿就是下肢DVT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堵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与静脉性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

DVT慢性期可发生PTS。

主要症状就是下肢肿胀、疼痛(严重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体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严重者出现足靴区的脂性硬皮病与溃疡。

PTS 发生率为20%~50%。

三、诊断DVT不能仅凭临床表现作出诊断,还需要辅助检查加以证实。

(一)辅助检查1、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就是反映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诊断急性DVT的灵敏度较高(>99%),>500 μg/L(ELISA法)有重要参考价值。

可用于急性VTE的筛查、特殊情况下DVT的诊断、疗效评估、VTE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

2、多普勒超声检查:灵敏度、准确性均较高,就是DVT诊断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对患者的筛查与监测。

ABI踝肱指数

ABI踝肱指数

既然提到了ABI就简单说说,这是血管外科最主要的测量下肢缺血程度的方法。

1、ABI也就是(Ankle/Brachial Index)踝肱指数,一般是踝部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是一种可重复和最易于进行的客观确定肢体缺血严重程度的检查方法。

2、测量ABI 的工具包括血压袖带和连续波形多普勒探头(我们现在用的是夹子探头,直接夹在脚趾、手指上,还有4M和8M探头可以选用)。

测量双上臂的血压,记录最高收缩压。

用绑在小腿的血压袖带和夹指的多普勒探头检测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同样地记录踝部收缩压。

通过将踝部压力(胫后或足背动脉压力的更高者)除以臂部的收缩压(双臂中更高的一个压力)来计算出ABI。

现在我们用的是专用的测压仪器,可以同时测量PVR。

北京安贞医院在这方面开展较早,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3、关于数值分析。

ABI>=0.9属于正常,0.89-0.41 属于轻度到中度POAD ,相应的Rutherford’s分级为2-3 或Fontaine’s 分级II级,如果ABI<=0.4或踝部压力<40-50mmHg表明严重的动脉疾病。

ABI 与POAD 的关系ABI POAD的严重度>=0.9 正常0.7-0.8 轻度0.41-0.6 中度<=0.4 重度4、ABI存在一些局限,在有严重动脉中层钙化的患者,例如高龄、糖尿病患者和肾病中末期的患者,通过血压袖带不可能压闭小腿的动脉。

这将导致提高踝部压力,经常>220mmHg,导致不正常的ABI 值。

在这些病例,ABI不能用来做为诊断依据。

在这些患者,其他的无创检查方法,例如脉搏曲线或完全的多普勒扫描可以用来评估他们的POAD。

必要的时候可用足趾袖带,测量足趾部动脉压力。

另一种ABI不可信的情况是患者伴有远端腹主动脉或髂总动脉的狭窄或闭塞。

在这些患者,ABI在休息时可能是正常的,运动后的ABI测量可以鉴别此类患者。

还有一些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等疾病的患者,本身上肢肱动脉压力不准确,测量出ABI 没有什么意义。

中国成人经股动脉VA-ECMO治疗期间下肢缺血防治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中国成人经股动脉VA-ECMO治疗期间下肢缺血防治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家属教育
向家属普及疾病知识和护 理技能,提高家属的照护 能力。
康复期锻炼指导与随访安排
锻炼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锻炼计划,指导患者进
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随访安排
建立随访制度,定期对患者进行随 访,了解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健康宣教
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 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下肢缺血原因分析
01
动脉插管因素
VA-ECMO治疗时,动脉插管会阻断股动脉血流,导致下肢缺血。插管
的直径、插入深度、插管时间等因素均可能影响下肢缺血的发生。
02 03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血管状况等因素也可能增加下肢缺血的风险。 例如,老年患者和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差,更容易发生下肢缺血 。
治疗相关因素
VA-ECMO治疗期间的抗凝治疗、血压控制等也可能影响下肢缺血的发 生。抗凝不足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发下肢缺血;而血压控制不佳 则可能加重下肢缺血的症状。
下肢缺血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下肢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下肢疼痛、感觉异常、皮肤苍白或发绀、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随着 缺血的加重,患者可能出现下肢坏死、截肢等严重后果。
加强多学科合作和团队建设
下肢缺血的防治需要多学科合作和团队建设,未来需要加强相关学科 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下肢缺血的防治水平。
提高患者和公众的认知度
加强患者和公众对下肢缺血问题的认知度,促进他们积极参与防治工 作,也是未来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目的阐述
本共识旨在规范经股动脉VA-ECMO 治疗期间下肢缺血的防治策略,提高 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下肢血液循环不好症状有哪些【健康小知识】

下肢血液循环不好症状有哪些【健康小知识】

下肢血液循环不好症状有哪些
文章导读
下肢血液循环不好的典型症状,就是下肢腿部麻木过度,活动之后会感觉疲劳
以及有疼痛感,但是这些症状在休息或者睡觉抬高腿之后,又可以逐渐的缓解,还有的患
者未出现,偏头痛头晕静脉曲张的症状。

1、麻木
麻木和抽筋是血液循环不好的最初症状。

可以在手足观察到这类症状,特别是腿部。

在过度活动后腿部变得过于疲劳和疼痛。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坐着或睡觉时抬高腿部,以减轻疼痛。

此外,血液循环不好还会造成身体某些部位红肿。

2、发绀
这是一种身体特定区域变成紫色的医学症状。

皮肤颜色青紫说明身体某个部位得不到
充足的氧气,青紫的原因可以是任何疾病或者紊乱。

可以很容易从身体皮肤表面看到发绀。

急性发绀的主要根源是心脏衰竭,窒息,休克,左心衰竭等。

此外,有一些原因可导致慢
性发绀。

如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衰竭等。

“5P”征诊断详述

“5P”征诊断详述

“5P”征诊断详述*导读:“5P”征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诊断凡有器质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有心房纤颤或有动脉栓塞史的病人,如突然出现肢体疼痛伴急性动脉缺血表现和相应动脉搏动消失,也即具有“5P”征者,急性动脉栓塞的诊断基本成立。

皮温降低的平面要比栓塞平面低一掌宽(如膕动脉栓塞)至一个关节(如股动脉栓塞),而肤色改变、感觉、运动障碍的平面常较栓塞部位低一至两个关节平面。

临床上通常也较易判断栓塞的部位,如有双下肢剧烈疼痛和无脉病人,如腹主动脉远侧(相当于脐部)不能触到搏动,则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可能很大。

一侧下肢剧痛,同侧骼股动脉搏动不可触及时常为同侧髂动脉栓塞。

当髂动脉搏动良好而无股动脉搏动时则为股动脉栓塞。

当股动脉搏动好而肢端无动脉搏动时则为膕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塞。

上肢可依此类推。

多普勒(Doppler)血流仪可以判断栓塞的确切部位,因为在阻塞近侧可闻及较正常的血流音,而在其远侧血流音或讯号立即消失或明显减弱。

新近经验表明由多普勒血流仪确定的栓塞部位与手术所见相符。

Υ照相也可用于栓塞定位。

但上述方法不能明确栓塞远端动脉是否通畅、侧支循环状况和有否继发性血栓及其范围以及静脉回流情况。

而选择性肢体动脉造影和连续摄片法的应用可充分了解上述情况,有条件和必须时可采用。

当CPK和LDH明显升高时,提示可能已发生肌肉坏死。

此外应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明确动脉栓塞的病因。

90%的病人有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少数病人由不同部位的动脉瘤引起栓塞或在心脏换瓣术后发生。

所以对栓塞病患者应仔细了解心血管系统情况,同时给予相应治疗,以降低手术死亡率。

*二、鉴别诊断“5P”征诊断时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一)动脉血栓形成原有动脉病变的基础,如动脉梗化、动脉瘤、动脉外伤或做了动脉缝合、吻合、移植或造影术,然后继发血栓形成。

它有下列特点:①有相应病史,如慢性缺血的症状,如肢体麻木、发凉和腓肠或股髋部间歇性跛行等;②肢体原有慢性缺血的体征,如毛发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股肉萎缩等;③X线平片可能显示血管壁钙化或骨质稀疏;④常有其他部位动脉硬化的征象;⑤发病过程较栓塞为缓。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策略(全文)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策略(全文)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策略(全文)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cute limb arterial embolism,AE)是血管外科常见的急重症,临床表现为“5P”征,即疼痛(pain)、麻痹(parasthesia)、运动障碍(paralysis)、无脉(pulselessness)、苍白(paiior)。

其栓子大多来源于心脏和和主动脉脱落的附壁血栓,部分血栓可继发于动脉狭窄或血管手术后,其中60%~70%的患者都有心脏病史,最常见的原因是心房颤动[1],其次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脏瓣膜病,此外,腔内操作造成的栓子脱落也可导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2~3]。

动脉血栓栓子起源于左心房、左心室和动脉壁,血栓形成于有或无血流停滞的受损内膜表面。

栓子通常位于四肢动脉分叉处:34%位于股总动脉;14.2%在腘动脉;髂总动脉占13.6%;9.1%位于主动脉分叉处[4]。

具有起病急、症状重、病情进展快等特点,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栓塞远端动脉血栓形成,特别是股、腘动脉的栓塞,如不及时诊治患者有截肢和死亡的风险。

未经手术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后果是严重的,死亡率高达13%,根据闭塞部位、腔内闭塞程度、继发性血栓形成程度以及侧枝循环形成的程度,有27%的肢体发展为坏疽,18.3%转化为慢性肢体缺血[4]。

因此,对于严重缺血的肢体,建议及时恢复外周动脉灌注。

如果肢体缺血的诊断延迟,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不可逆缺血的早期症状是肌肉的麻痹和僵硬。

动脉阻塞发生后6 ~ 8小时内被认为是抢救急性动脉阻塞肢体的“黄金时间”。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在栓塞发生数小时内进行血运重建,是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的原则。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有时可能会出现动脉再通延迟的情况。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一旦确诊,必须对肢体存活能力进行评估,立即制定血管重建的计划。

肢体修复的可能性、缺血的持续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动脉解剖是决定血运重建方法的关键因素。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法包括血管腔内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护理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护理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护理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cute lower limb arterial embolism)是一种急性缺血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患肢的剧烈疼痛、感觉障碍、肢体发冷和无脉等症状。

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病情缓解和恢复非常重要。

以下是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护理的相关内容。

1.评估与监测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了解病史、病情起始时间、疼痛程度、精神状态等。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并密切观察患肢的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和脉搏情况。

此外,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评估组织缺氧的程度。

2.给予氧气3.疼痛管理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时患者常出现剧烈疼痛,可给予镇痛治疗。

根据疼痛程度可选择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吗啡或其他强效镇痛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给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疼痛程度进行调整,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

4.防治感染由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程较长,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此容易引发皮肤感染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湿疹和褥疮,鼓励患者积极主动排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保持患肢的保暖与抬高6.协助医生进行治疗7.协助康复和宣教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后,患者需要一定的康复训练以恢复肌肉力量和功能。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康复理疗。

在出院前,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的宣教,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改变和药物注意事项等。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状态、及时监测并治疗患者的症状、防治并发症、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等。

通过科学、全面和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早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下肢动脉闭塞症诊断标准

下肢动脉闭塞症诊断标准

下肢动脉闭塞症诊断标准一、症状和体征1.疼痛:患者常表现为患肢的间歇性跛行,步行时出现疼痛,休息后可缓解。

严重时可出现静息痛,即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

2.感觉异常:患肢可能出现麻木、刺痛、冷感等感觉异常,特别是足部和脚趾。

3.皮温变化:患肢的皮肤温度可能会降低,特别是足部和脚趾。

4.肌肉萎缩:由于下肢缺血,肌肉可能发生萎缩,表现为下肢无力、肌肉萎缩等。

5.脉搏减弱或消失:患肢的脉搏可能会减弱或消失,特别是在股动脉和腘动脉。

二、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显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并测量血流速度和方向。

2.CT血管造影(CTA):通过注射造影剂,使用CT扫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的形态和结构,包括狭窄和闭塞的部位。

3.MRA(磁共振血管造影):使用磁共振技术,可以无创地显示下肢动脉的结构和病变。

4.X线检查:常规的X线平片检查可以显示下肢动脉的钙化斑块。

三、血流动力学检查1.血流速度测定:通过超声或Doppler血流仪,可以测定下肢动脉的血流速度。

2.压力测定:通过测量下肢动脉的压力,可以评估下肢动脉的狭窄程度。

3.血流量测定:通过核素显像或超声多普勒技术,可以测定下肢动脉的血流量。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组织活检,可以了解下肢动脉闭塞的原因,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同时可以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性质。

五、其他检查1.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尿酸等代谢指标,以及凝血功能等与下肢动脉闭塞相关的指标。

2.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等问题。

3.其他相关检查:如肺功能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可以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下肢发凉诊断详述

下肢发凉诊断详述

下肢发凉诊断详述*导读:下肢发凉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下肢发凉。

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发病初期,患者大多表现为受寒后感到足部发冷、麻木、疼痛;走路时小腿酸胀、乏力。

若病情逐渐加重,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走几步路后就感觉下肢无力,要停下来歇一歇)、患肢发凉、怕冷、麻木、疼痛加剧,尤以夜间为甚。

闭塞性动脉硬化早期症状为患肢发冷、麻木感,以及间歇性跛行,随后可见患肢皮肤苍白、触觉减退、肌肉萎缩、趾甲增厚变形等。

因本病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老年人、高血压及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等,如发现上述症状,应警惕该病的发生。

雷诺氏病(肢端动脉痉挛症) 这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体末端的小动脉痉挛性疾病,患者表现为四肢远端阵发性发白、紫绀、潮红和疼痛,通常是因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所诱发。

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症) 本病为少见病,多见于女性,约有20%的患者是动脉炎波及下肢大动脉,导致下肢缺血缺氧。

表现为下肢发冷,并伴有下肢酸软、麻木、疼痛,同时有间歇性跛行。

检查可见,患者从股动脉开始,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测不出或明显降低,上肢血压增高,腹部或腰背部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并有发热、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多、丙种球蛋白增高、白蛋白降低,以及出现结节性红斑等。

神经系统疾患一些神经衰弱患者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可出现持续性下肢寒冷感,并有心悸、气短、多汗、腹胀、头痛、易疲劳、失眠、躯体不适等症状;有些癔病患者也可由于言语暗示引起双下肢寒冷感。

饮食注意,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多休息不要劳累,有疾病引起的,应该针对性诊断,治疗。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下肢发凉的诊断,下肢发凉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下肢发凉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血管病,其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中形成血栓,导致下肢深部肌肉及表浅静脉回流受阻,严重时会出现肢体肿胀、疼痛、皮肤变色及溃疡等症状,甚至引起肺栓塞或其他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和安全。

为了及时诊断和治疗DVT,减轻患者痛苦,并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下面我们将介绍DVT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DVT的临床表现1.下肢疼痛:可呈剧烈持续性疼痛,膝关节以下多见。

2. 下肢肿胀:DVT的肿胀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轻度肿胀可能不太容易觉察,重度肿胀可致肢体肿胀、不能穿上鞋子或裤子,因床位受限而进一步加重。

3.皮温变化:患肢皮肤温度升高或出现潮红、发热现象。

4.表浅静脉曲张、水肿:DVT患者常出现静脉曲张、水肿,甚至皮下出血,并带有疼痛感。

5.下肢表面皮肤发红、变硬甚至有发紫的现象。

二、DVT的诊断1. 征象学诊断a)仰卧位下肢抬高30-45度,观察患肢静脉曲张、水肿和疼痛情况,若出现这些现象,应加强检查和确诊。

b)在双侧下肢深静脉压痛点比较应用时,若在一侧深静脉压痛点压痛比对侧复现且肿胀度较大,可能是DVT。

2. 影像学诊断a)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到下肢深静脉的血流情况,对于DVT的诊断十分精确。

b)CT或MRI检查:可以检测到血栓形成的位置、范围、数量等,同时可以检查是否存在肺栓塞等并发症。

三、DVT的治疗1.抗凝治疗a)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LMWH)是DVT引起的肺栓塞的标准治疗方法,通过抑制血栓的形成,避免血栓破裂并预防再次形成,可以避免患者出现肺栓塞等危险并发症。

b)华法林:若已经确诊DVT,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华法林治疗。

日常口服剂量为5-10mg,分2-3次服用,治疗持续期要长达3-6个月至一年。

2.药物治疗a)根据患者情况,可使用镇痛剂、消炎药、肌肉松弛剂等治疗疼痛、炎症等症状。

2021下肢重症缺血的血管区域性(Angiosome)治疗(全文)

2021下肢重症缺血的血管区域性(Angiosome)治疗(全文)

2021下肢重症缺血的血管区域性(Angiosome)治疗(全文)下肢重症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 ,CLI)是指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最具严重症状者,出现静息痛、溃疡、坏疽等,病变程度相当于Rutherford 4~6级或FontaineⅢ~Ⅳ期。

对于CLI,无论是介入治疗或外科旁路转流术,对挽救肢体至关重要。

Angiosome概念最初是由Taylor和Palmer于1987年提出,早期用于整形外科手术治疗;Angiosome概念表现为一个三维血管的“复合单位”,其对应区域为特定血管供应的相关组织和皮层,国内有学者译成“血管区域”。

Taylor和Palmer特别定义了小腿Angiosome概念通过开通特定的血管和侧支血管供应的Angiosome来帮助伤口或截肢残端愈合。

因此,应用Angiosome概念提高了保肢率、愈合率和截肢无病生存率。

胫前动脉:供应小腿前肌间隔区,远端汇入足背动脉,供应足背和足趾背面,与腓动脉及胫后动脉存在交通;腓动脉:供应小腿后外侧区域、外踝和足跟后外侧,并通过踝上侧支与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交通;胫后动脉:供应小腿及内踝区域,跟骨侧支供应足跟区域,远端汇入足底内侧、外侧弓,供应足底区域。

Angiosome概念就是当下肢缺血性溃疡,根据溃疡部位对应的血供区域进行选择性血管开通,达到溃疡愈合。

需要强调的是,合理和充分的血管重建以及理想的术后通畅率对下肢重症缺血的治疗至关重要。

在CLI患者行血管再通术时,如果病在膝下,闭在膝上,只要开通膝上血管,症状就能明显改善,不要强求开通膝下病变,带来不必要的并发症。

对于膝下CLI,尽可能通过直接血供(DR)来实现溃疡的早期愈合;对于无法进行直接血供开通者,间接血供(IR)亦能提高保肢率。

下肢动脉血栓诊疗指南

下肢动脉血栓诊疗指南

下肢动脉血栓诊疗指南1. 概述下肢动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动脉内形成血栓,导致血管腔阻塞,进而引起下肢组织缺血、疼痛、肿胀等症状。

下肢动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严重时可导致下肢功能障碍甚至坏死。

本指南旨在为下肢动脉血栓的诊疗提供专业、详细的指导。

2. 诊断2.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诱因、症状、持续时间等。

了解患者是否有以下病史:- 长期卧床- 手术史- 创伤史-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脂血症- 吸烟史2.2 体格检查全面体格检查,重点关注下肢血压、脉搏、色泽、温度等。

2.3 辅助检查- 血常规:了解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等。

-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PT、APTT、TT、FIB等。

- 下肢动脉超声:显示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血栓情况等。

- 下肢动脉CTA:显示血管三维图像,明确血栓位置、范围等。

- 下肢动脉MRA:显示血管成像,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 下肢动脉造影:明确血管阻塞部位、程度等。

3. 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3.1 保守治疗- 抗凝治疗:使用肝素、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

- 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 扩血管治疗:如硝酸甘油、acei等。

- 降脂治疗:如他汀类药物。

-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基础疾病。

- 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复发。

3.2 手术治疗- 手术取栓:适用于急性血栓,通过手术取出血栓。

- 介入治疗:如血管内介入、溶栓等。

- 旁路手术:重建血管通道,改善下肢血运。

4. 随访与预防- 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 预防血栓复发:遵循医嘱,规范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下肢动脉血栓的认识,加强自我管理。

5. 结语下肢动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本指南为下肢动脉血栓的诊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具体情况需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

请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疗。

{content}。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文档编制序号: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一、概述(一)指南制定的方法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11 )及2009年学组编写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标准(征求稿)基础上,参考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ACCF/AHA)发布的相关指南,结合中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诊治特点修改而制定。

(二)定义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指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下肢间歇性行、皮温降低、疼痛、乃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常为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在下肢动脉的表现。

2.间歇性跛行:下肢ASO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是一种由运动诱发的症状,指下肢运动后产生的疲乏、疼痛或痉挛,常发生在小腿后方,导致行走受限,短时间休息后(常少于10min)疼痛和不适感可以缓解,再次运动后又出现。

跛行距离可以提示缺血的程度。

3.缺血性静息痛:患肢在静息状态下出现的持续性疼痛,是下肢ASO引起肢体严重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预示肢体存在近期缺血坏死风险。

已有组织坏疽者往往伴有严重的静息痛。

4.严重肢体缺血(CLI):指患ASO的肢体处于严重缺血阶段。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静息痛(持续2周以上)、溃疡、坏疽,踝收缩压<50mmHg(1mm Hg=0.133kPa)或趾收缩压<30mmHg等。

5.糖尿病足: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6.糖尿病下肢缺血:指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无论二者发生的先后,只要同时存在即可称为糖尿病性下肢缺血。

临床表现与单纯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相似,但由于血管钙化严重及侧支血管形成较差,症状与体征可能更严重。

下肢缺血分级

下肢缺血分级


D级:
– – 慢性的股总动脉或股浅动脉闭塞(>20cm,累及 腘动脉) 慢性的腘动脉和三分叉近端的完全闭塞
慢性下肢缺血-腘动脉以下病变的TASC分级(2001)
A
B
胫动脉或腘动脉单发狭窄,长度<1cm
胫动脉或腘动脉多发局灶性狭窄,每段长度<1cm 胫动脉三分叉部位1-2处局灶性狭窄,每段长度<1cm 与股腘动脉PTA相关的胫、腘动脉短段狭窄 狭窄段在1-4cm 胫动脉或腘动脉闭塞,长度1-2cm 胫动脉三分叉部位广泛性狭窄 胫动脉或腘动脉闭塞,长度>2cm 胫、腘动脉弥漫性病变
急性下肢缺血分级分级特征检查多普勒特点感觉缺失运动缺失动脉静脉不会立即威胁肢体有信号有信号ii如果及时治疗肢体可以挽救轻度趾或没有一般没有信号有信号ii如果迅速治疗可以挽救足部以上多有静息通常没有信号有信号iii面临截肢或永久性神经不可逆损伤多部位的麻痹多部位的严重无信号无信号慢性下肢缺血的fontaine和rutherford分级fontainerutherford临床表现客观指标无症状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闭塞性病变运动平板试验加强试验结果正常轻度间歇性跛行可完成平板试验试验后踝动脉压力在50mmhg以上但较正常值至少低25mmhg中度间歇性跛行症状位于1和3之间重度间歇性跛行不能完成平板试验试验后踝动脉压力在50mmhg以下缺血性静息痛静息踝动脉压力在40mmhg以下踝或中足血流容积描记曲线平坦或几乎无搏动趾动脉压在30mmhg以下轻微组织缺失难治性溃疡局限性坏疽并伴有弥散足部缺血静息踝动脉压力在60mmhg以下踝或中足血流容积描记曲线平坦或几乎无搏动趾动脉压在40mmhg以下中足以上水平主要组织缺失无法挽救的足部功能丧失单发或多发的髂外动脉狭窄累计310cm未累及髂总动脉单侧髂外动脉闭塞未累及髂内动脉和股总动脉起始双侧髂外动脉闭塞未累及髂内动脉和股总动脉起始严重钙化的髂外动脉闭塞与髂内动脉和股总动脉位置无关累计单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和股总动脉的弥漫性狭窄腹主动脉瘤合并单侧髂动脉狭窄不适合支架而需要开腹手术慢性下肢缺血股腘动脉病变的tasc分级2007慢性的股总动脉或股浅动脉闭塞20cm累及腘动脉慢性的腘动脉和三分叉近端的完全闭塞慢性下肢缺血腘动脉以下病变的tasc分级2001胫动脉或腘动脉单发狭窄长度1cm胫动脉或腘动脉多发局灶性狭窄每段长度1cm胫动脉三分叉部位12处局灶性狭窄每段长度1cm与股腘动脉pta相关的胫腘动脉短段狭窄狭窄段在14cm胫动脉或腘动脉闭塞长度12cm胫动脉三分叉部位广泛性狭窄胫动脉或腘动脉闭塞长度2cm胫腘动脉弥漫性病变

动脉出血诊断详述

动脉出血诊断详述

动脉出血诊断详述*导读:动脉出血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动脉出血为急速、搏动性、鲜红色出血。

单纯性血管损伤根据致伤暴力、伤及部位、伤口急性出血及肢体远端缺血改变、远端动脉搏动消失或肢体肿胀、发绀等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

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损伤的金标准,但由于大多数患者需要紧急处理,而且造影花费较高、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其应用受到限制。

Duplex超声是无创伤检查,对血管内膜损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和静脉损伤也能作出诊断,并有可能代替血管造影检查。

动脉出血的鉴别诊断:(1) 毛细血管出血:呈小点状的红色血液,从伤口表面渗出,看不见明显的血管出血。

这种出血常能自动停止。

通常用碘酒和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后,以消毒纱布和棉垫盖在伤口上缠以绷带,即可止血。

(2) 静脉出血:暗红色的血液,迅速而持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止血的方法和毛细血管出血大致相同,但须稍加压力缠敷绷带;不是太大静脉出血时,用上述方法一般可达到止血目的。

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有:1. 止血带急救止血法: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时,用止血带止血。

最好用较粗而有弹性的橡皮管进行止血。

如没有橡皮管也可用宽布带以应急需。

用止血带时,首先在创口以上的部位用毛巾或绷带缠绕在皮肤上,然后将橡皮管拉长,紧紧缠绕在缠有毛巾或绷带的肢体上,然后打结。

止血带不应缠得太松或过紧,以血液不再流出为度。

上肢受伤时缚在上臂,下肢受伤时缠在大腿,才会达到止血目的。

缚止血带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小时,如需较长时间缚止血带,则应每隔半小时松解止血带半分钟左右。

在松解止血带的同时,应压住伤口,以免大量出血。

2. 指压止血法: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方(近心端),使血管被压闭住,中断血流。

在不能使用止血带的部位,在紧急情况下,可暂用指压止血法。

3. 压迫伤口止血法:如果伤势严重,而身边又无止血器材,可用随手取得的任何东西,如清洁的手帕,撕下的衣物或直接用手压住伤口止血,以争取时间送医院处理。

2020版急性肢体缺血临床指南

2020版急性肢体缺血临床指南

2020版急性肢体缺血临床指南英文回答:Acute limb ischemia is a medical emergency characterized by a sudden decrease in blood flow to the extremities, leading to tissue damage and potentially limb loss if not promptly treated. The 2020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acute limb ischemia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is condition.The first step in the evaluation of a patient with suspected acute limb ischemia is a thorough history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The history should focus on risk factors such as smoking, diabetes, and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should include assessment of the pulses, skin color and temperature, and signs of ischemia such as pain, pallor, and paralysis.Diagnostic test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confirming the diagnosis and determining the severity of acute limbischemia. These tests may include Doppler ultrasound,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and arteriography. These imaging modalities can help identify the site and extent ofarterial occlusion, which guides the choice of treatment.The management of acute limb ischemia involves both medical 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s. Medical therapy includes anticoagulation with heparin to prevent further clot formation and antiplatelet agents such as aspirin or clopidogrel. Pain management with analgesics is also important. However, 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 is revascularization, which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surgical or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s.Surgical revascularization involves open bypass surgery to restore blood flow to the affected limb. This may be done using autogenous vein grafts or synthetic grafts.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s, on the other hand, are less invasive and involve the use of catheters and stents to open up the blocked arteries. These procedures, such as balloon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popular due to their lowe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s compared to open surgery.In some cases, a combination of surgical and endovascular approaches may be necessary to achieve revascularization. The choice of treatment depends on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the severity and location of the arterial occlusion, the patient's overall health status,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expertise and resources.In conclusion, the 2020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acute limb ischemia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is medical emergency. Prompt evaluation, accurate diagnosis, and timely revascularization arecrucial for improving patient outcomes and preventing limb loss. Medical therapy and surgical or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s play key roles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limb ischemia.中文回答:急性肢体缺血是一种医疗紧急情况,其特征是四肢血流突然减少,导致组织损伤,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肢体丧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下肢缺血诊断详述
*导读:急性下肢缺血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下肢动脉缺血症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为缺血期 ,主要表现为患肢怕冷、麻木和针刺感 ,检查时可发现足背有瘀斑样改
变 ,足趾尖和趾甲明显增厚、苍白 ,患肢皮肤温度降低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

紧接着就出现行走困难 ,即患者的行走速度减慢 ,行走距离缩短 ,并出现跛行。

患者一般行走 100米以内 ,就感到患肢麻木胀痛 ,必须停下休息片刻方可继续行走。

因此 ,这种症状又被称作“间歇性跛行” ,此期也可称作“间歇性跛行期”。

如果疾病进一步发展 ,就进入中期 ,在上述症状逐渐加重的基础上 ,中期的主要特点是疼痛。

患者行走时疼痛 ,休息时也疼痛 ,而且越是夜深人静 ,疼痛越剧烈 ,因此该期又被称
为“静息痛期”。

晚期也称作“坏死期” ,主要表现为足趾、外踝、足跟等末梢部位逐渐出现发黑、坏死 ,并在坏死的基础上发生感染 ,形成溃烂。

患者彻夜难眠 ,疼痛难忍。

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应进行彩色超声波、动脉造影等检查。

应用先进的数字显影动脉造影和血管镜检查时我们可以发现 ,下肢动
脉缺血症主要是由于下肢主干动脉闭塞所致。

闭塞的原因既可以是动脉硬化的斑块 ,也可以是血管壁增厚和血栓堵塞。

闭塞的部位既可发生在腹主动脉下段 ,也可发生在股动脉、腘动脉等处。

动脉闭塞发生的部位越高 ,则缺血的面积越大 ;闭塞发生的部
位越低 ,则缺血症状出现得越早。

在本病诊断时, 还须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以便和几个疾病鉴别开来:
①间歇性跛行须与非血管性下肢疼痛造成的跛行(如神经源性跛行) 区分开来。

②对于突发下肢发凉、麻木、静息痛等急性下肢缺血患者,跛行病史是动脉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鉴别的主要依据。

③年龄和发病部位是本病与大动脉炎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鉴
别要点, 大动脉炎好发于年轻女性, 主要侵犯主动脉及其主要
分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吸烟的青壮年男性, 主要累及
肢体的中、小动脉及静脉。

常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病程进展慢,
无动脉壁钙化,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④雷诺病(征) :好发于青年女性,常因寒冷或情绪变化激发手指皮肤色泽的典型改变,多为双侧对称性。

少数患者可发生于下肢或四肢。

非发作期,患指(趾) 颜色正常。

首先,任何形式的吸烟必须戒掉。

其次,预防性足部护理非常重要。

病人应每天观察自己的足部有无皲裂、胼胝、鸡眼和溃疡。

胼胝和鸡眼应请足科医生治疗;每日应以微温水、温和的肥皂洗足并轻轻擦干。

对干燥和有鳞屑的皮肤需用羊毛脂等润肤剂;潮湿的足需用温和的不含药物的扑粉;趾甲需剪齐,但不宜太接近皮肤。

病人每天应更换袜子,并避免穿过紧的吊袜带,避免赤脚
行走。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急性下肢缺血的诊断,急性下肢缺血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急性下肢缺血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