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导学案

合集下载

月迹教案优秀8篇

月迹教案优秀8篇

月迹教案优秀8篇月迹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并学会写简单批注。

3、体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难点】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欣悦之情。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二)初读,寻月之迹1、[引导]: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散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并做好提要。

[归纳明确]:孩子们在中秋月夜寻找月迹。

2、[引导]: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要求]:提炼并圈划文章相关信息。

[归纳明确]: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三)品读,赏月之美1、[引导]:我们先看到镜中月。

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要求]:齐读,任选角度,展开讨论。

(交流后,ppt呈现旁批范例)[归纳明确]: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

“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2、[引导]: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要求]:自由散读,圈划批注,并交流。

[归纳明确]:(1)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

“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

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

(2)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 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地惹人怜惜。

(四)再读,探月之喻1、[引导]: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

又在河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

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要求]:深入思考。

[归纳明确]:月亮是一切美好的事物的象征。

美好无处不在。

2、[引导]:让我们带着对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

月迹 导学案

月迹 导学案

《月迹》导学案姓名:评价【学法指导】1、先通读课文及书下注释,做到读通,读准字音,识记书下注释中重点注释的音形意。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理清全文的内容及情感走向。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文中对月的描写,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4、小组讨论合作,共同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

【知识链接】贾平凹,原名贾平娃。

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

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晚唱》《商州散记》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浮躁》《废都》及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论集》等,其中《爱的踪迹》《腊月,正月》《满月儿》获全国优秀作品奖。

贾平凹的散文有其鲜明的特色:一是不矫饰,不做作,自由地抒发自我诚挚的感受和真实的内心体验。

二是着重描写生活常态和平易事物。

三是讲究氛围的营造和情绪的捕捉,从而构成一种艺术境界。

四是常以小说笔法去写散文。

此外,在语言运用上,以长短、强弱、深淡、简繁构成了一种和谐的节奏,以及浓郁的陕西韵味。

【学习过程】一、基础达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倏忽:袅袅:面面相觑:掬着沙:争执:锨刃:粗糙:嫉妒:踪迹:酥酥:2、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请结合示范理清文章思路。

(1—4)盼月:镜中月中月中月(—)月:中月中月(—36 )月2、小结:作者以“月迹”为题,以为叙事线索,记叙了的事。

3、你觉得文中哪一处的月光最美,美在何处?(在课文中勾画相关词句,并批注)三、品味语言,深入探究1、请你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富有儿童特色的语言进行赏析。

(结合中考语言赏析的方法,注意表达的格式;至少两处)(1)(2)四、延伸思考1、你知道哪些有关月的诗词名句?(至少4句)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赏月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吧。

【拓展阅读】对月贾平凹月夜愈黑,你愈亮。

《月迹》学习任务单导学案(有答案)

《月迹》学习任务单导学案(有答案)

月迹导学案教学目标:1. 会认“袅、嫦”等8个生字,掌握“累”这个多音字。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划分文章的段落3.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4.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预习检测:(一)预习环节(课前完成):1、组长组织完成字词的识记理解。

2、熟读课文。

(二)检测环节(课上完成):1、谈话揭题:在夜晚你观察过月亮吗?皎洁的明月又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跟随着贾平凹一起走进他眼中的月亮吧。

2、简单介绍作者贾平凹。

3、检测字词。

(1)、为划线生字词注音。

悄qiǎo)没声儿累(léi )累袅(niǎo)袅嫦娥(chánɡ é )嫉妒(jí dù )瓷(cí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弄清下面词语的意思。

面面相觑、嫉妒、倏忽、锨刃儿二、合作探究: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朗读课文,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2、孩子们在哪些地方寻到了月亮?月亮有没有什么变化呢?3、寻月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情绪有怎样的变化?4、文中描写月亮的句子充满了童心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5、重难点导学:(1)引导学生寻找月亮出现的地点,总结出月亮分别出现在了中堂、院中、河边。

(2),根据问题1细读课文,找出答案。

(3),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每一段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心情是怎样的,找出关键词,体会孩子们的心理:渴望--高兴---失望---羡慕--嫉妒---争执---满足。

三、展示提升1、展示。

2、朗读。

3、质疑。

四、小结强调:这篇散文记叙了一场饶有情趣的寻月活动,展现了一派美丽醉人的月色,赞扬了孩子们美好纯洁的童心,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

五、检测反馈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月迹》导学案9(含答案)

《月迹》导学案9(含答案)

《月迹》导学案9(含答案)《月迹》导学案9(含答案)7.月迹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2.梳理情节,了解文中所写的寻月的全过程。

3.感悟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以及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纯真愿望。

●重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预习导学1.。

贾平凹,陕西省丹凤县人,当代著名作家 ,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被誉为“鬼才”。

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废都》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

2.给加点字注音。

叶鞘(qiào) 蹑手蹑脚(niè) 花ruǐ(蕊) 擎着(qíng)殷红(yān)?? 一摞书(luò) 禅让(shàn)? 口头禅(chán)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问题一:奶奶引领孩子分别在哪儿寻月?你认为本文线索是什么?奶奶引领孩子在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寻找月亮。

文章的线索就是“月迹”。

问题二:寻月过程,孩子心理有何变化?每一变化过程表现了什么?变化过程:(1)镜中月亮由圆变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

表现了孩子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2)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属于她的,大家由“羡慕”而“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

表现了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

(3)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

表现孩子的满足心理,孩子们没有认为月亮属于自己的,也没有一个人想独自占有月亮,表明只要大家拥有就好,表现出童真的纯洁美好。

(4)河中巡夜,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后,大家“都觉得满足”,表明孩子之间没有任何隔阂。

问题三:奶奶有着什么样的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奶奶了解、爱护并积极发展孩子的童心、童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

3、体会文中所体现的童心、童趣,发现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教学难点:品味奶奶的形象特点及其作用。

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两张不同的月亮幻灯,让学生分别用一句平实话叙说图中的月亮;再分别用一种修辞手法来描绘图中有月亮。

2、展示以前学过的几句咏月的诗句,让学生回味一下这几句诗各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导入: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从另一角度来写月亮的文章《月迹》。

二、简介作者(幻灯展示)三、检查预习,读准加点字音倏忽(shū)锨刃(xiān)袅袅(niǎo)粗糙(cāo)面面相觑(qù)嫉妒(jìdù)掬着沙(jū)踪迹(zōng)争执(zhí)酥酥(sū)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寻月的踪迹。

1、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课文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时间:中秋夜里地点:中堂里、院了里、院子外(沙滩)人物:奶奶、我们这些孩子(我、三妹、弟弟)事情:盼月亮——寻月亮(重点)——议月亮2、孩子们在哪些地方找到月亮的踪迹?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指出来。

月迹:中堂盼月——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沙滩议月(心中有月)3、在寻月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情绪有怎样的发展变化?心迹:高兴——失望——羡慕——嫉妒——争执——越发觉得奇了——月亮竟是这么多的——都觉得满足了4、这些情感的心迹体现了孩子们怎样的情感追求?明确:追求美好5、发现月亮踪迹时,孩子们是怎样想象月亮的?(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如:“月亮是长了腿的”。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吗?”。

6、文章为什么用“月迹”作为标题?用“寻月”或“赏月”好不好?为什么?让学生讨论发言,言之有理就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导学案第1篇】本文记叙了中秋夜几个孩童从屋里到院子、从院子到河边寻找月亮的过程,以儿童化的语言描绘了皎洁的月光和月光下的夜色,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童趣。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能够找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但是对于作者细腻的感受,学生不太容易体会到,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教学时,要紧扣本单元的重点,在前几篇课文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找到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的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句,体会月亮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的追求美的事物的情怀,培养善于发现美、追求美的高尚情操。

重点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难点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谜语: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同学们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月亮)2.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很棒。

童年的你们仰望夜空中的月亮,有过怎样的想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篇与月亮有关的文章《月迹》,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回到童年的那个中秋的晚上,一起去寻找月亮。

3.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丹凤县,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品有《废都》《秦腔》等,作品曾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

二、感知“月迹”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中秋之夜,“我们”寻找月亮的足迹。

月迹导学案

月迹导学案
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知识链接
贾平凹(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著有小说集《商州散记》、《天狗》;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学法指导
自学、探究法
自主学习
1、识记字词,为加粗的加拼音
水坪镇中心学校导学案
主备人:
方孝奎
辅备人
秦怀志、龚道秀、孟秀琴
执教人:
方孝奎
科目
语文
年级:七
课题:
月迹
课型主讲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读熟文章。
2梳理情节,了解文中所写的寻月的过程。
3、把握寻月过程中中所写的寻月的过程。
倏忽袅袅面面相觑
掬着沙争执锨刃
粗糙嫉妒踪迹酥酥
2、按照喜欢的方式诵读一遍文章,体会月迹的含义
自我评价:我得了()颗★
小组长评价:你得了()颗★
合作探究
1、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文章的重点:
合作探究
2、明确寻月的过程:
镜中看月
______________
杯中“饮月”
____________
眼瞳见月
小组长评价:你得了()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达标检测
1、识记字词,为加粗的加拼音
倏忽袅袅面面相觑
掬着沙争执锨刃
粗糙嫉妒踪迹酥酥
2、按照喜欢的方式诵读一遍文章,体会月迹的含义
教师评价:你得了()颗★
能力提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导学案《月迹》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月迹》的基本内容和主题;2.能够正确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3.学习欣赏诗歌和感受自然的美好。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就读一段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引起学生注意,并询问他们对月亮的印象和感受。

二、预测阅读通过观察诗歌标题《月迹》,以及诗歌中的描写,猜测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三、整体阅读1.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月亮的样子、月亮为什么追赶太阳等;2.学生分组讨论,互相答疑,讨论不理解的地方;3.整理思路,准备回答相关问题。

四、讲解诗歌内容和意境1.学生自述月亮的形状、位置和变化;2.引导学生理解月迹是指月亮在天空中的轨迹;3.讲解诗歌中描绘月亮追赶太阳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4.学生分角色表演诗歌内容,体验月亮追赶太阳的情景。

五、整理诗歌中的语言1.学生找出诗歌中有关月亮的描写,并进行整理;2.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速、语调与情感的搭配。

六、感受自然的美好1.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用语言描绘月亮的样子;2.学生用自己的言语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月亮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和启示;3.学生绘制月亮的画作,并写下自己对月亮的感悟。

【导学案总结】通过学习《月迹》,学生了解了月亮的形状、位置和变化。

通过朗读、分角色表演和描绘月亮的画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体验到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Continuing from the previous content...七、深化理解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诗歌中描述的内容和意象,互相猜测和解释诗歌的含义;2.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听取不同的解释和理解,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3.让学生借助老师的引导,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解,即月迹是指月亮在天空中运行的路径,也代表了人们对月亮的追求和向往。

八、拓展知识1.介绍月亮与太阳的关系,解释为什么会有月相的变化;2.带领学生一起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的表面特征,了解月球上存在的山脉、火山、撞击坑等;3.鼓励学生使用科普读物或互联网资料进一步了解和探索关于月亮的知识。

《月迹》导学案

《月迹》导学案

课题:月主备:王姗班级课型:阅读 姓名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学号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亮在中国人民情感生活中的影响。

2、 体会孩子心中的月亮和孩童特点的语言。

3、 把握寻月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把握寻月的过程,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1、 文中奶奶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 理解“月亮是我们按在天上的印章”的含义。

【知识链接】贾平凹,原名贾平娃。

生于 1952年,陕西丹凤人。

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 《姐妹本纪》《晚唱》《商 《妊娠》《浮躁》《废都》及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 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著有小说集《兵娃》 州散记》等,长篇小说《商州》文集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论集》等,其中《爱的 踪迹》《腊月,正月》《满月儿》获全国优秀作品奖。

【预习检测】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满盈( ) 屏气儿(掬着沙(面面相觑( ) 倏忽(嫉妒( 在不同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不同的内涵, 二、月亮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的描写对象, 人世盛衰,或抒发思乡之情,或祝愿天下离人。

请写出古诗词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及其出处。

或比拟 【整体感知】-、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二、 综观全文,孩子们是如何追寻月的足迹?根据提示,将文中所描写的几幅画概括出来。

镜中看月 7 ( ) 7 () 7 ( ) 7 ( ) 7 ( ) 三、 文中写孩子们寻月的全过程,也交织着孩子们的感情。

请将他们的感情变化梳理出来。

失望7 ( ) 7 (四、 你认为文中的孩子们有怎样的性格特点?【问题探究】-、如何理解弟弟说的: 月亮是我所要的。

”和妹妹说月亮是个好”?二、“我们便争执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 ”如何理解月亮就是印章?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五、文中奶奶的作用是什么?解题思路:先看看奶奶做了哪些事情?对事情的发展有怎样的作用?【语段品析】①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

月迹导学案

月迹导学案
3、在文中寻月的各部分用笔圈点勾画,找出能够说明月亮特点的语句
反思质疑
1、孩子们在哪儿找到了月亮?
2、月亮在孩子们的眼睛里为什么如此之美?
拓展延伸
1、诗意地说月亮在哪里?
2、诗意地说月亮是什么?
课题
《月迹》
作者:贾平凹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学习目标:
1、体悟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发展变化。
2、品味语句,揣摩在表达意义上的作用;
2,识记字词,为加粗的加拼音
倏忽袅袅面面相觑
掬着沙争执锨刃
粗糙嫉妒踪迹酥酥
3.按照喜欢的方式诵读一遍文章,体会月迹的含义
4、说说文中你最欣赏的句子,并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
(在文中做批注)
探究展示
1、理清记叙要素,重点思考文章围绕月亮写了那几件事情呢?由此可见组材的线索是什么?
2、孩童们寻月的过程是怎样的?有怎样的心理变化?1、这些孩子们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了什么呢?
3、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导学过程
归纳
预习导航
1、请你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富有儿童特色的语言进行赏析。
探究展示
品味语言:
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2、“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3、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课题
《Hale Waihona Puke 迹》作者:贾平凹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读熟文章。
2梳理情节,了解文中所写的寻月的过程。
3、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导学案第1篇】教学思路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教师多给学生一个问题,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适时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让学生体验能学习,会学习的成功喜悦。

2、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要紧扣文本进行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深入品味、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美,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3、以“月”为明线索,以“感知美;欣赏美;探究美;抒写美”为暗线设计各个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训练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模式“默读寻月之迹(自主学习)——细读品月之韵(合作学习)——研读悟月之情(探究学习)——延读写月之景(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

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月亮的踪迹。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美。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激趣导入月亮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文人墨客留下许多咏月的佳句。

你的脑海中闪现了哪些诗句?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随着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去追寻月亮的足迹,看看你会有哪些新体会?——月迹贾平凹(板书)。

追问:贾平凹“凹”的读音并解释。

屏示作者简介: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

陕西丹凤人。

著作有小说《秦腔》《浮躁》《废都》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等。

二、明确学习目标:出示课件1、默读课文,了解月亮的踪迹。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美。

三、默读——寻月之迹一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列任务:1、圈画出不认识的字。

2、孩子们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都是什么样的?(用横线画出来)默读方法:注意力集中;不动唇,不指读;一分钟五百字;抓住主要信息。

温馨提示:参考课本右边的批注展示学习内容:1、学生提问,学生解答。

教师检测“面面相觑倏忽袅袅掬着沙粗糙嫉妒酥酥”的读音及词意。

动手写难写的字。

2、镜中月——“那竹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月迹》教案设计优秀6篇

《月迹》教案设计优秀6篇

《月迹》教案设计优秀6篇《月迹》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按照一定的线索来记叙事件、抒发感情。

2、体会孩子们丰富的心灵世界。

3、欣赏品味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的散文语言。

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

教学难点1、准确领会文章的主题。

2、对外婆形象的认识。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搜集有关咏月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悠悠千古明月,曾牵动过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留下了很多的名篇佳作。

那么当你赏月的时候,你会想起哪些咏月的诗句或歌曲呢?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州》)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今天,我们随着贾平凹一块去寻找一下月亮的踪迹,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二、会晤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

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

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从事专业创作,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晚唱》《商州散记》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浮躁》及直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他的散文常由一草一木,一石一景,俗而又俗的平常事物写起,引出一个充满寓意和深度的哲学命题,散文集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论集》等,他的小说作品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他的长篇小说《浮躁》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

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文版及港台版本。

现为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

月迹 导学案

月迹 导学案

月迹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月亮在我国人们感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3、体会一切从孩子眼中看出的意义;4、揣摩文中所写孩童语言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难点:1、文中所写奶奶形象的特点和作用;2、“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的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简介作者1、导语:我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纯粹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天上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相关的文学作品。

(学生背诵。

)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篇与月相关的散文----贾平凹(wā)的《月迹》。

2、学生介绍作者: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

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

陕西话中,娃凹同音。

从西北大学毕业后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担任过编辑,后调到西安文联从事专业创作。

著有小说小说集《商州散记》、《天狗》;长篇小说《浮躁》、《废都》;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二、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三、整体感知课文1、仔细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2、明确文章重点:3、仔细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我们”寻月的过程。

4、寻月过程中又有着孩童怎样的心理情绪发展变化过程?四、本课小结结合板书小结: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作为全文重点部分的“寻月亮”又按照“中堂里”——“院内”——“院外”的顺序来写;在寻月亮和议月亮的过程中又有着孩童“失望”——“嫉妒”、“争执”——“越发奇了”——“都觉得满足”的心理情绪发展变化的顺序。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全文还贯穿了童心想象力发展的线索:“月亮是长了腿的”——“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童心想象力发展的线索,似是从月亮“外在与我”到“内在与我”,再到成了“我”的创造和标记,似乎月亮因“我”而生,顺随“我”的意思而存在了!文章所写的月迹既是月亮运行之迹,也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

《月迹》第二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月迹》第二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月迹》第二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月迹》第二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1《月迹》第二课时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月迹》第二课时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为:探究神秘月亮背后的科学知识,深化对月亮现象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学会如何计算月球期。

2.认识、了解阴历和阳历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月相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进一步认识月亮。

4.了解月亮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月球期。

2.学生了解月相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

3.学生掌握月亮对地球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月球期的概念理解。

2.学生对月相变化原因的理解。

3.学生对月亮对地球的影响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课前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内通过示意图、动画等形式生动地讲解月球期、阴历阳历的概念。

3.集体探究,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4.小组合作完成绘制月相图,并分享。

5.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六、教学步骤1.课前准备设计问题:为什么月亮看起来是一天比一天圆?2.导入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月球和地球的运动轨迹和朔望月。

3.展开(1)阐述月球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算式。

(2)讲解阴历与阳历的区别,引导学生了解农历的特点和应用。

(3)以示意图或动画形式展示月相,让学生理解其变化原因。

(4)集体探究,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观察月相变化的原因。

(5)小组合作完成绘制月相图,并分享各自的成果,展示月相变化的过程。

4.小结总结月球期、阴历阳历、月相变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5.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七、教学资源1.教师用PPT和动画辅助。

2.学生和教师共同设计实验。

3.课堂练习及相关练习册。

八、课堂效果评价1.及时回答、疑难解答。

2.课堂讨论、小组分享的互动氛围。

3.个人课堂笔记。

4.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5.课堂效果评估记录月相变化是因为月球在绕着地球旋转的过程中,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不同所导致的。

苏教版语文七下月迹word自主学习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七下月迹word自主学习导学案

初一语文《月迹》自主学习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要紧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把握寻月进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进展转变的进程,培育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3.体会文中所写孩童语言的特点。

【预习交流台】一、搜集关于月亮的古诗名句。

(学生展现搜集)二、作家、作品。

贾平凹(wā)。

那个地址贾平凹的“凹”读wā,他是中国今世闻名作家。

(自己搜集补充)3、本课生字词。

(自己整理,重点字加拼音,把需要提示大伙儿注意的字或拼音用红笔标注出来,小黑板展现)【课堂活动营】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诵课文,明确文章的要素地址:人物:2.他们都在哪儿寻到了月亮。

理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尝试用板书的形式表示出来。

(活动形式:个人试探---小组交流---班级展现)活动二:体味美好,体验情感。

在小孩们心中,月亮究竟是如何的呢?小孩们的情感又是如何转变的呢?请结合具体的语言品读赏析。

(抓住修辞、关键词、赏出月亮的美好、小孩们的心理转变)朗诵(形式多样(个人读,小组齐读,男女生对读,轮读、读出童真童趣)、想象(我能想到音诗画、自己创作的小诗歌谣等)(展现1+1,1+2)活动三:明白得主旨,共享美好。

在小孩们眼中月亮是美的,是好的,是一切美好的代表,你们说说月亮是个什么呢?(个人试探——小组推荐——全班合作展现)课后作业对月贾平凹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尘埃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亏了;圆的那么饱满,亏的又如此缺点!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伤,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

你照出来了,悲伤的盼着你饱满,双眼欲穿;你饱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当即又要缺点去了。

你确实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平民,仍是学士,仍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伤者悲伤;先得意后悲伤,悲伤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转变当中通通消失了,而你却仍然如此,取得了永恒!你关于人确实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关于你确实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而吴刚是仙,能够长久,而人却要以短暂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这是一个何等奇异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但是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伤时火上浇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安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迹导学案 课后练习

月迹导学案   课后练习

《月迹》导学案【自主学习展示自我风采】1、给加粗的字注音。

面面相觑()倏忽()袅袅()锨()粗糙()掬()嫉妒()酥()相依相偎()2、走近作家。

本文作者,代作家。

你还能了解到他的作品有。

3、整体感知: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4、寻月:在奶奶的鼓励下,孩子们走上寻月之路。

随着月亮踪迹的的变化,孩子们也由中堂里到院子里到院子外,心情也随着月亮踪迹的变化而起伏。

请完成下列表格。

地点美图月的踪迹心情镜中镜中看月白道---圆----亏---无踪迹期待院中杯中河中眼瞳沙滩5、孩子们在寻找月亮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月亮是什么?孩子们是怎么说的?你是怎么解读的?6、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7、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为什么?8、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9、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0、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我的疑问】通过自主学习,你发现了那哪些疑难问题?把它写下来吧!【训练空间】1、学了月迹,你认为月亮是什么?那月迹又是什么呢?生活中,你想寻找的心中的月亮是什么?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根据下面提供的特定环境,填写相关的古代诗句:前几年中秋,我驻美使馆召开了部分留学生座谈会。

主持人的发言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

同学们的发言先后引用了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

”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

”杜甫的诗句:“ ,月是故乡明。

”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久,。

”王安石的诗句:“,明月何时照我还?”。

月迹导学案

月迹导学案

夹河镇初级中学《月迹》导学案主备:邓洪娥审核:语文组时间:20140305 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变化及其发展变化轨迹3、理解月亮“印章”的深刻含义,体会一切从孩子眼中看出的意义。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情和对生活的热爱;难点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表达出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春秋。

古往今来,人们对神奇的大自然极尽描绘渲染,尤其悠悠千古明月,更是牵动无数文人墨客的种种情思。

小学时我们学过李白的《古朗月行》《静夜思》,上册学过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苏轼《水调歌头》等,月诗月文,浩如烟海,以至后人只能望月兴叹,不敢吟咏描摹,然而,贾平凹却敢凑这个热闹。

他另辟蹊径,写月迹,我们这节课就学习这篇课文。

1、了解作者,贾平凹(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

陕西丹凤人。

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

著有小说集《商州散记》、《天狗》;长篇小说长篇小说《商州》《妊娠》《浮躁》《废都》及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2、正确读出下面的字满盈()屏气儿()掬着沙()面面相觑()倏忽()袅袅()嫉妒()锨()二.自学体验1、按照喜欢的方式诵读一遍文章,体会“月迹”的含义。

2. 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3.散文在结构上看似自由,但文中都有一条线索将文章的材料组织起来——形散而神不散。

请同学们讨论分析本文的行文线索。

明确:镜中看月 __()--杯中“饮月”--()---眼瞳见月【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学生展示以上内容四.归纳提升1.根据行文线索,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4段):第二部分(5—30段):第三部分(31——36段):2.在文中寻月和议月的各部分用笔圈点勾画,找出孩童心里情绪变化的语句。

《月迹》 学历案

《月迹》 学历案

《月迹》学历案一、学习主题《月迹》二、学习目标1、会认“悄、累”等 8 个生字,会写“悄、累”等 15 个字,会写“踪迹、款款”等 24 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些地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能和同学交流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

三、学习资源1、教材中的《月迹》课文。

2、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月亮的图片、视频等。

四、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生字词,通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3、思考:月亮的足迹出现在了哪些地方?(二)课堂学习1、导入(1)展示一些月亮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和变化。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月亮?月亮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初读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学生交流月亮的足迹出现在了哪些地方,教师相机板书。

3、精读课文(1)选择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并和小组同学交流感受。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4、总结(1)回顾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月亮的足迹的。

(2)引导学生思考:从这篇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月亮的经历,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2)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

(三)课后作业1、抄写文中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家长讲讲月亮的足迹。

3、阅读其他描写月亮的文章或书籍。

五、学习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抄写、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测试:通过小测验、考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反思与改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反思。

例如,如果学生在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方面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引导和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迹》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按照一定的线索来记叙事件、抒发感情。

2.体会孩子们丰富的心灵世界。

3.欣赏品味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的散文语言。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情和对生活的热爱;难点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表达出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

【知识链接】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

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

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晚唱》《商州散记》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浮躁》《废都》及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论集》等,其中《爱的踪迹》《腊月,正月》《满月儿》获全国优秀作品奖。

第一课时
【目标导学】导入,1、了解作者,贾平凹(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

陕西丹凤人。

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

著有小说集《商州散记》、《天狗》;长篇小说 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2、正确读出下面的字
满盈()屏气儿()掬着沙()面面相觑()倏忽()袅袅()嫉妒()锨()
3、填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低头思故乡。

(李白)
但愿人长久,()。

(苏轼)
【自主学习】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1、按照喜欢的方式诵读一遍文章,体会月迹的含义
2.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
3.(1)综观全文,孩子们是如何追寻月的足迹:
镜中看月
______________
杯中“饮月”
____________
眼瞳见月
【合作探究】
在文中寻月的各部分用笔圈点勾画,找出能够说明月亮特点的语句
【堂清检测】
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hū()忽jí()妒面面相觑()争执()
2、本文选自,作者是,(时代)作家。

3、本文多用叠词,一切就着孩童的感受和心理来写,充满童真童趣。

熟读课文,填空:
(1)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
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的,()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的桂树,()的枝,()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的骨朵儿了。

(2)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的()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2、品味语句
一、目标导学:提问导入
二、自主学习:
1、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月迹的?在寻月的过程中,我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2、读课文,找出下面的句子,并体会他的妙处。

1、如何理解弟弟说的:“月亮是我所要的。

”和妹妹说“月亮是个好”?
2、“我们便争执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大家为什么这样争论?谈谈你的理解
3、奶奶最后说了:“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你如何理解呢?
三、合作探究
1.“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2.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四、训练检测
1.文章开篇写孩子们什么都不满足,结尾写大家都觉得满足了,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2.“奶奶”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五、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