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列缺损临床路径
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
第三单元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一、A11、不适合采用调节倒凹法确定就位道的是A、后牙游离缺失B、前牙缺失C、一侧后牙非游离缺失D、前、后牙同时缺失E、缺牙间隙多,倒凹大2、适合采用平均倒凹法确定就位道的是A、后牙游离缺失B、前牙缺失C、一侧后牙非游离缺失D、前、后牙同时缺失E、缺牙间隙多,倒凹大3、模型观测时,调整义齿就位道的方向可以A、改变基牙倒凹的位置,加大制锁角度B、改变基牙倒凹的位置,减小制锁角度C、改变基牙倒凹的深度、坡度,加大制锁角度D、改变基牙倒凹的深度、坡度,改变制锁角度E、改变基牙倒凹的深度、坡度,改变倒凹的位置4、调整基牙间的分散程度可以增强义齿的固位作用因为A、基牙越分散,各固位体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越强B、基牙越集中,各固位体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越强C、基牙越分散,倒凹的坡度越大D、基牙越集中,倒凹的坡度越大E、基牙越分散,义齿越稳定5、可摘局部义齿恢复功能、避免组织损伤的基础是A、义齿的坚固耐用B、义齿的摘戴方便C、义齿的外形美观D、义齿的固位和稳定E、义齿的保健作用6、与卡环臂固位力大小关系不密切的因素是A、卡环的形态、长短和粗细B、卡环材料的物理特性C、基牙倒凹的深度和坡度D、卡环的类型E、卡环的磨光度7、解剖式印模方法适用于A、缺失牙少的Kennedy一类缺损患者B、缺失牙多的Kennedy一类缺损患者C、缺失牙少的Kennedy二类缺损患者D、缺失牙多的Kennedy二类缺损患者E、缺失牙少的Kennedy三类缺损患者8、黏膜支持式义齿A、(牙合)力通过卡环传导到基牙上B、(牙合)力通过(牙台)支托传导到基牙上C、(牙合)力通过(牙台)支托传导到黏膜和牙槽骨上D、(牙合)力通过基托传导到基牙上E、(牙合)力通过基托传导到黏膜和牙槽骨上9、Kennedy三类缺损者的义齿一般为A、牙支持式B、黏膜支持式C、混合支持式D、黏膜支持式或混合支持式E、不确定10、隙卡沟通过基牙与相邻牙的A、(牙合)外展隙区B、(牙合)外展隙和舌外展隙C、(牙合)外展隙和颊外展隙D、颊外展隙和舌外展隙E、(牙合)外展隙、颊外展隙和舌外展隙11、(牙合)支托具有以下作用,除了A、支持、传导(牙合)力B、作间接固位体C、固位作用D、防止食物嵌塞E、恢复咬合接触12、当上下颌牙咬合过紧,且牙本质过敏不能磨出(牙合)支托窝时,上颌后牙的(牙合)支托可以放在A、近中边缘嵴B、远中边缘嵴C、颊外展隙D、颊沟区E、舌沟区13、右下颌5-8缺失,余留牙正常,基牙应选A、43,44B、43,44,34C、43,44,34,35D、43,44,34,37E、44,34,3714、单、双侧游离缺失采用混合支持式义齿设计时,应取A、解剖式印模B、无压力印模C、功能性印模D、二次印模E、终印模15、后牙游离缺失采用混合支持式义齿设计时,取功能性印模的目的是A、取得清晰的牙槽嵴解剖形态B、减轻牙槽嵴负担C、防止牙槽嵴黏膜压痛D、防止游离端鞍基翘动E、避免基托妨碍功能活动16、基牙倒凹的深度和倒凹的坡度一般为A、倒凹的深度应大于1mm,倒凹的坡度应小于10°B、倒凹的深度应大于1mm,倒凹的坡度应小于20°C、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倒凹的坡度应小于10°D、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倒凹的坡度应小于20°E、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倒凹的坡度应大于20°17、义齿固位力与卡环臂进入基牙倒凹的深度和倒凹的坡度的关系A、进入倒凹深,倒凹坡度大,固位力强B、进入倒凹深,倒凹坡度小,固位力强C、进入倒凹浅,倒凹坡度大,固位力强D、进入倒凹浅,倒凹坡度小,固位力强E、固位力和倒凹深度和坡度无关18、与可摘局部义齿的功能恢复关系最小的因素是A、缺失牙的部位和数目B、基牙情况C、牙槽嵴及黏膜D、余留牙的咬合关系E、年龄19、根据牙列缺损的Kennedy分类,33-43缺失者属于A、第三类第二亚类B、第三类第一亚类C、第三类D、第四类第二亚类E、第四类20、根据Kennedy分类法,右上87651,左上1278缺失属于A、第一类第一亚类B、第一类第二亚类C、第二类第一亚类D、第二类第二亚类E、第三类第一亚类21、Kennedy第一类牙列缺损者是A、单侧游离缺失B、双侧游离缺失C、非游离缺失D、间隔缺失E、前牙缺失22、采用舌杆时,下前牙舌侧距牙龈缘距离为A、2mmB、3~4mmC、5mmD、5~6mmE、7mm23、侧腭杆离开龈缘的距离至少是A、1~2mmB、2~4mmC、4~6mmD、6~8mmE、8~10mm24、后腭杆的两端弯向前至A、第二双尖牙B、第二双尖牙与第一磨牙之间C、第一磨牙D、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E、第二磨牙25、后腭杆位于A、上颌硬区之前B、上颌硬区C、上颌硬区之后,颤动线之前D、颤动线E、颤动线之后26、大连接体所起的作用中,不包括A、连接义齿各部件B、起支持、稳定作用C、增加义齿强度D、传导力和分散力量E、利于人工牙的排列27、间接固位体的作用是A、增强义齿的固位、稳定和强度B、增强义齿的固位、稳定和美观C、增强义齿的固位、支持和强度D、增强义齿的固位、支持和稳定E、增强义齿的固位、支持和舒适28、RPA卡环组可用于A、基牙舌向倾斜,颊侧无倒凹者B、基牙向近中倾斜,颊侧远中无倒凹者C、基牙向远中倾斜,颊侧近中无倒凹者D、口底过浅者E、前庭沟过浅或存在颊侧组织倒凹者29、RPI卡环邻面板的作用是A、防止基托下沉B、减少牙槽嵴受力C、有利美观D、增强义齿的固位E、防止食物嵌塞30、RPI卡环采用近中(牙合)支托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基托下沉B、减少牙槽嵴受力C、减少基牙所受扭力D、增强义齿稳定E、防止食物嵌塞31、与圆环形卡环比较,杆形卡环A、弹性好,与基牙接触面积小,固位作用弱,对基牙损伤小,稳定作用好于圆环形卡环B、弹性好,与基牙接触面积小,固位作用强,对基牙损伤小,稳定作用好于圆环形卡环C、弹性好,与基牙接触面积小,固位作用弱,对基牙损伤小,稳定作用不如圆环形卡环D、弹性好,与基牙接触面积小,固位作用强,对基牙损伤大,稳定作用不如圆环形卡环E、弹性好,与基牙接触面积小,固位作用强,对基牙损伤小,稳定作用不如圆环形卡环32、回力卡环具有应力中断作用的原因是A、远中(牙合)支托与基托相连,(牙合)力通过支托传导到基牙,减轻了牙槽嵴的负担B、远中(牙合)支托与基托相连,(牙合)力通过人工牙和基托传导到牙槽嵴,减轻了基牙的负担C、远中(牙合)支托不与基托相连,(牙合)力通过支托传导到基牙,减轻了牙槽嵴的负担D、远中(牙合)支托不与基托相连,(牙合)力通过人工牙和基托传导到牙槽嵴,减轻了基牙的负担E、远中(牙合)支托不与基托相连,(牙合)力通过人工牙和基托传导到牙槽嵴,减轻了牙槽嵴的负担33、杆形卡环的特点是A、固位作用好,稳定作用也好B、固位作用好,稳定作用差C、固位作用差,稳定作用好D、固位作用差,稳定作用也差E、固位、稳定作用均不确定34、制作卡环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有足够的强度,不易变形、折断B、有足够的强度,有一定的弹性C、有足够的强度,耐腐蚀,易焊接D、有一定的弹性,耐腐蚀,易焊接E、有足够的强度,有一定的弹性,耐腐蚀,易焊接35、可摘局部义齿基牙观测时,三型观测线为A、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离缺隙侧倒凹区大B、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小C、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不变D、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大E、近缺隙侧与远离缺隙侧均无倒凹区36、可摘局部义齿基牙观测时,二型观测线为A、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离缺隙侧倒凹区大B、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小C、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小D、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大E、近缺隙侧与远离缺隙侧均无倒凹区37、可摘局部义齿基牙观测时,一型观测线为A、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离缺隙侧倒凹区大B、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小C、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小D、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大E、近缺隙侧与远离缺隙侧均无倒凹区38、以下关于模型观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观测线是牙冠解剖外形最突点的连线,不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B、观测线是牙冠解剖外形最突点的连线,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C、观测线是观测杆沿牙冠轴面最突点画出的连线,不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D、观测线是观测杆沿牙冠轴面最突点画出的连线,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E、观测线是观测杆沿组织表面最突点画出的连线,不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39、(牙合)支托凹底与基牙长轴的角度应为A、0°B、20°C、45°D、60°E、90°40、卡臂尖的作用是A、防止义齿龈向脱位B、防止义齿后向脱位C、防止义齿前向脱位D、防止义齿(牙合)向脱位E、防止义齿侧向脱位41、下列有关卡环固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卡臂位于基牙轴面倒凹区,起固位作用B、卡臂位于基牙轴面非倒凹区,起固位作用C、卡臂尖位于基牙轴面倒凹区,起固位作用D、卡臂尖位于基牙轴面非倒凹区,起固位作用E、卡臂起始部位于基牙轴面倒凹区,起固位作用42、以下关于间接固位体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间接固位体与游离端基托位于支点线的同侧,距支点线越远对抗转动的力越强B、间接固位体与游离端基托位于支点线的同侧,距支点线越近对抗转动的力越强C、间接固位体与游离端基托位于支点线的两侧,距支点线越远对抗转动的力越强D、间接固位体与游离端基托位于支点线的两侧,距支点线越近对抗转动的力越强E、间接固位体与游离端基托位于支点线的两侧,距支点线越远对抗转动的力越弱43、与金属基托比较,塑料基托A、美观,温度传导好,舒适,易自洁,强度差B、美观,温度传导差,舒适,易自洁,强度差C、美观,温度传导好,舒适,不易自洁,强度差D、美观,温度传导好,不舒适,易自洁,强度差E、美观,温度传导差,不舒适,不易自洁,强度差44、以下关于可摘局部义齿基托与天然牙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基托可进入基牙邻面倒凹区B、前部基托边缘不应位于舌隆突上C、基托应与牙面密合,对牙齿有一定的压力D、基托近龈缘处要做缓冲E、基托应与牙面轻微离开,不对牙齿形成任何压力45、下颌游离端局部义齿基托后缘应位于A、末端人工牙远中B、磨牙后垫前方C、磨牙后垫前缘D、磨牙后垫1/3~1/2E、磨牙后垫后缘46、上颌游离端局部义齿基托后缘应位于A、末端人工牙远中B、翼上颌切迹前方C、翼上颌切迹D、翼上颌切迹后方E、上颌结节47、基托可以加强义齿的固位和稳定作用,其原因描述中错误的是A、基托与黏膜之间存在唾液,三者间有吸附力B、基托与基牙及邻近牙接触可以形成抵抗义齿移位的力量C、基托有防止义齿翘动的间接固位作用D、基托进入制锁区E、基托进入组织倒凹区48、选择人工后牙的原则中,选择后牙颊面长度时,应根据A、后牙缺隙的长度B、后牙缺隙的(牙合)龈距C、前牙的唇面长度D、后牙缺隙的长度和前牙的唇面长度E、牙弓后部的间隙和前牙的唇面长度49、与非解剖式牙比较,解剖式牙在正中(牙合)时A、上下颌牙的尖窝锁结关系差,侧向力小,功能较强B、上下颌牙的尖窝锁结关系差,侧向力小,功能较弱C、上下颌牙的尖窝锁结关系差,侧向力大,功能较强D、上下颌牙的尖窝锁结关系好,侧向力小,功能较强E、上下颌牙的尖窝锁结关系好,侧向力大,功能较强50、与塑料牙比较,瓷牙的特点是A、硬度大,咀嚼效率稍差,有韧性,易磨损B、硬度大,咀嚼效率高,脆性大,易磨损C、硬度大,咀嚼效率高,脆性大,易磨改D、硬度大,咀嚼效率低,脆性大,不易磨改E、硬度大,咀嚼效率高,脆性大,不易磨改51、有对(牙合)牙伸长,或因邻牙向缺隙倾斜、移位,使缺隙(牙合)龈距、近远中距减小者,适用A、金属(牙合)面牙B、瓷牙C、塑料牙D、解剖式牙E、非解剖式牙52、可摘局部义齿人工后牙颊舌向宽度小于天然牙的目的是A、降低咀嚼效率B、获得咬合平衡C、防止咬舌D、减小支持组织负荷E、增强稳定53、选择人工前牙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A、剩余牙的颜色、形状和大小B、患者过去是否戴过义齿C、患者的面型D、患者的肤色E、患者的年龄54、与解剖式人工牙比较,非解剖式人工牙A、咀嚼效能差,侧向力大B、咀嚼效能差,侧向力小C、咀嚼效能好,侧向力大D、咀嚼效能好,侧向力小E、无差别55、可摘局部义齿非解剖式人工牙的牙尖斜度是A、0°B、10°C、20°D、30°E、40°56、可摘局部义齿半解剖式人工牙的牙尖斜度是A、0°B、10°C、20°D、30°E、40°57、可摘局部义齿解剖式人工牙的牙尖斜度是A、0°B、10°C、20°D、30°E、40°58、不属于可摘局部义齿的部件是A、间接固位体B、直接固位体C、桥体D、I杆E、邻面板59、可摘局部义齿中有传导力作用的部件中,除外A、人工牙B、基托C、大、小连接体D、卡环体E、卡臂尖60、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中不包括A、人工牙B、基托C、固位体D、预备体E、连接体61、下颌44,46,47,48,35,36缺失,余留牙均正常的患者适合做A、固定义齿B、可摘局部义齿C、覆盖可摘局部义齿D、活动桥E、即刻可摘局部义齿62、不适合作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疾病是A、颞下颌关节病B、牙周病C、AIDSD、癫痫E、偏头痛63、前腭杆的前缘应A、位于上前牙舌隆突上B、位于上前牙舌侧龈缘C、离开上前牙舌侧龈缘3mmD、离开上前牙舌侧龈缘6mmE、离开上前牙舌侧龈缘10mm64、前腭杆应位于A、腭皱襞处B、腭皱襞之后,上腭硬区之前C、上腭硬区D、上腭硬区之后E、颤动线之前65、对牙槽嵴损害最小的人工牙是A、解剖式瓷牙B、非解剖式塑料牙C、解剖式塑料牙D、半解剖式瓷牙E、半解剖式金属(牙合)面牙66、关于可摘局部义齿印模托盘的选择,不正确的是A、大小和形状与牙弓的大小和形状一致B、托盘与牙弓内外侧应有3~4mm间隙C、翼缘应与黏膜皱襞平齐D、不妨碍唇颊舌的活动E、上颌托盘的远中边缘应盖过上颌结节和颤动线67、KenndyIV的活动义齿模型设计时,将模型向后倾斜的主要目的A、使义齿由前向后戴入B、制作方便、便于义齿的摘戴C、利用倒凹固位D、牙槽嵴丰满,唇侧倒凹过大E、减少义齿前份基托与余留牙间的间隙、利于美观68、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联合卡环有防止食物嵌塞的作用B、延伸卡环的卡臂在临近缺隙的基牙上,位于倒凹区,起固位作用C、RPl卡环可减少基牙扭力D、孤立磨牙上的圈形卡环的卡臂尖向近中E、对半卡环有两个(牙合)支托69、铸造(牙合)支托宽度为:A、磨牙颊舌径的1/2B、磨牙颊舌径的2/3C、双尖牙颊舌径的1/2D、双尖牙颊舌径的1/3E、双尖牙颊舌径的2/370、牙支持式义齿A、主要由天然牙来承担(牙合)力B、多用于缺牙数目多,基牙健康者C、尤其适用于游离缺失的牙列缺损D、基托尽量大,以分散(牙合)力E、以上都不对71、不会造成局部义齿摘戴困难的是A、基托进入组织倒凹B、卡环臂过紧C、就位方向不对D、卡臂尖进入倒凹过深E、基托与黏膜组织不贴合72、可摘局部义齿固位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不包括A、有固位作用B、对基牙不产生侧向力C、必须选用同种类型的卡环D、显露金属要少E、不损伤口内的软硬组织73、以下说法哪项是正确的A、非解剖式人工牙咀嚼效能差,侧向(牙合)力小B、非解剖式人工牙咀嚼效能好,侧向(牙合)力小C、解剖式人工牙咀嚼效能差,侧向(牙合)力大D、解剖式人工牙咀嚼效能好,侧向(牙合)力小E、两者无差别74、能传导咀嚼压力到牙槽嵴黏膜上并起支持固位作用的是A、(牙合)支托B、卡臂尖C、人工牙D、基托E、连接杆75、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适用于A、因手术造成的牙列缺损B、游离端缺失C、牙槽嵴低平者D、拔牙创未愈合E、以上都对76、哪项不是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成分A、固位体B、基牙C、人工牙D、基托E、连接体77、可摘局部义齿优于固定义齿之处是A、磨牙少,易于保持口腔卫生B、舒适美观C、强度好、D、咀嚼效率高E、以上都对78、基牙在牙弓上的位置,哪种情况最有利于义齿的固位A、基牙位于牙弓的两侧B、基牙位于牙弓的一侧C、基牙位于牙弓的前面D、基牙位于牙弓的后面E、支点线成平面79、牙列缺损后附丽在颌骨周围的软组织位置关系改变是因为A、牙槽骨不断吸收B、软组织萎缩C、(牙合)关系改变D、手术后软组织被推移E、软组织弹性改变80、34、35、36缺失者,义齿的支点线形式为A、直线式B、斜线式C、横线式D、纵线式E、平面式81、上8765│78缺失者,义齿的支点线形式为A、直线式B、斜线式C、横线式D、纵线式E、平面式82、可摘局部义齿固位体不具备的作用是A、固位作用B、支持作用C、连接作用D、稳定作用E、间接固位作用83、决定基托伸展范围不必考虑A、缺牙多少和部位B、基牙健康状况C、牙槽嵴吸收程度D、(牙合)力大小E、患者的要求84、一般情况下KennedyⅢ类义齿功能好的主要原因是A、缺牙数目少B、义齿采用双侧设计C、后牙的两侧都有基牙D、为黏膜支持式义齿E、为混合支持式义齿85、不属于连接体的是A、卡环与基托相连部分B、卡环与舌杆相连部分C、卡环与金属网状结构相连部分D、卡臂与(牙合)支托相连部分E、牙弓两侧鞍基相连部分86、下颌游离端局部义齿基托后缘应位于A、末端人工牙远中B、磨牙后垫前方C、磨牙后垫前缘D、磨牙后垫1/3~1/2E、磨牙后垫后缘87、RPA三种支持形式中,哪一描述是错误的A、主要由天然牙来承担(牙合)力的称牙支持式B、牙支持式多用于缺牙数目不多而基牙健康者C、黏膜支持式义齿多用三臂卡增加固位,减轻黏膜负担D、混合支持式义衡尤其适用于游离缺失的牙列缺损E、混合支持式义齿是由天然牙和黏膜共同承担(牙合)力88、下颌舌侧牙槽嵴为垂直型,设计舌杆,位置应A、止于下前牙舌隆突上B、止于下前牙舌侧龈缘C、止于下前牙舌侧龈缘3mm处D、止于下前牙舌侧龈缘6mm处E、止于下前牙舌侧龈缘8mm处89、制锁角是指A、义齿部件与余留牙之间的夹角B、义齿就位道与脱位道之间形成的角度C、义齿就位道与基牙长轴之间的夹角D、义齿就位道与基牙邻面之间的夹角E、义齿脱位道与基牙邻面之间的夹角90、铸造(牙合)支托在基牙(牙合)缘处的厚度为A、0.5~1.0mmB、1.0~1.5mmC、1.5~2.0mmD、2.0~2.5mmE、2.5~3.0mm91、(牙合)支托可放在A、基牙近远中边缘嵴上B、上颌磨牙颊沟处C、下颌磨牙舌沟处D、前牙舌隆突处E、以上都对92、缺牙间隙(牙合)龈距离短,对颌为天然牙时,人工牙最好选A、塑料牙B、瓷牙C、烤瓷牙D、金属(牙合)面牙E、无尖牙93、调节倒凹法其就位道是A、两侧基牙长轴延长线的平分线为就位道B、通过模型倾斜把倒凹集中在一方,与(牙合)力方向一致的就位道C、通过模型倾斜把倒凹集中在一方,与(牙合)力方向不一致的就位道D、就位道与基牙长轴一致E、就位道与(牙合)力方向一致94、可摘局部义齿的恢复组织缺损部分是A、固位体B、基托C、人工牙D、大连接体E、小连接体95、可摘局部义齿不稳定的表现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咀嚼效率低B、义齿摆动C、游离端基托翘起D、义齿旋转E、义齿下沉96、义齿基托的功能不包括A、连接义齿各部件成一整体B、承担传递分散(牙合)力C、修复缺损的软硬组织D、直接有效的固位作用E、间接固位作用97、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印模,选择的托盘与牙弓内外侧应有的间隙是A、1.0mmB、1~2mmC、2~3mmD、3~4mmE、5mm98、由于对旧义齿不适造成的黏膜增生,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A、口服抗生素B、停戴旧义齿C、含漱口水D、手术切除增生黏膜E、都不对99、可摘局部义齿的非适应证为A、双侧游离缺失B、需升高颌间距离者C、牙弓一侧牙槽骨缺损较大D、口腔溃疡经久不愈者E、新近拔牙者,等待伤口愈合期间100、可摘局部义齿固位力的调节中,哪项不正确A、用锻丝卡增加纵向固位力B、调整就位道C、调整固位臂进入倒凹的深度D、增加直接固位体数日,一般2~4个E、调整基牙上固位体的固位形,倒凹深度小于1mm,坡度大于20°101、影响基牙受力大小的因素中哪个是错误的A、牙槽嵴宽大丰满者,基牙受力小B、黏膜移动性大,基牙受力大C、义齿基托越大,基牙受力越小D、煅丝卡比铸造卡加在基牙上的力小E、卡环静止时对基牙无作用力,可避免基牙受到扭力102、圈形卡环多用于A、牙冠外形差的基牙B、游离缺失的末端基牙C、远中孤立的磨牙D、孤立的双尖牙E、松动的基牙103、卡环臂的起始部分位于观测线上A、起稳定作用,防止义齿侧向移位B、起固位稳定作用,防止义齿(牙合)向脱位C、起固位作用,防止义齿龈向移位D、起稳定支持作用,防止义齿龈向移位E、起支持作用,防止义齿龈向移位104、杆型卡环的固位臂进入基牙倒凹的方向是A、从近中方向B、从远中C、从牙龈方向D、从(牙合)面方向E、从侧面方向105、杆型卡环适用于A、较健康的基牙B、近中倒凹大的基牙D、颊舌侧倒凹大的基牙E、近义齿游离端基牙106、联合卡环适用于A、单个前牙缺失B、双侧后牙缺失C、前后牙缺失D、单侧牙弓缺失E、单侧个别牙缺失107、卡环的颊舌臂之间应有A、吸附力B、附着力C、协调作用D、交互对抗作用E、交叉作用108、回力卡环适用于A、前牙缺失B、后牙游离缺失C、后牙非游离缺失D、间隔缺失E、个别牙缺失109、支托底与基牙长轴垂线的角度应为A、20°B、30°C、45°D、60°E、90°110、圆环形卡环通常包绕基牙的A、2个面和2个轴角B、2个面和3个轴角C、3个面和2个轴角D、3个面和3个轴角E、3个面和4个轴角111、延伸卡环适用于A、孤立牙B、远中孤立的磨牙C、相邻两牙间有间隙者D、倾斜基牙E、松动或牙冠外形差的基牙112、对半卡环适用于A、牙冠外形差的基牙B、游离缺失的末端基牙D、孤立的双尖牙,磨牙E、松动的基牙113、对大连接体的要求,哪项不正确A、扁平形或板条形B、不压迫骨性突起C、边缘圆钝D、不妨碍唇颊舌活动E、尽量增加宽度,可保证足够强度114、塑料基托的厚度一般为A、0.5mmB、1.0mmC、2.5mmD、2.0mmE、3.0mm115、对活动义齿描述不正确的是A、设计合理的基托伸展范围B、上颌后牙游离端后缘伸展到翼上颌、切迹C、边缘伸入组织倒凹区D、上颌后缘远中颊侧盖过上颌结节E、下颌后缘覆盖磨牙后垫1/3~1/2116、在塑料基托中,为增加基托抗折性能,金属网状物应放置在A、基托最薄处B、基托最厚处C、基托应力集中区D、基托最窄处E、牙槽嵴处117、关于金属基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温度传导好B、舒适C、强度好D、易自洁E、美观118、下列对(牙合)支托功能的描述中,哪项不正确A、防止食物嵌塞B、防止义齿龈向移位C、恢复咬(牙合)关系D、防止义齿侧向及(牙合)向移位E、保持卡环在基牙上的位置119、支架式义齿的网状小连接体与缺牙区牙槽嵴的关系是A、紧密压迫牙龈,在模型上要将牙槽嵴刮除1.0mmB、紧密压迫牙龈,在模型上要将牙槽嵴刮除0.5mmC、轻轻接触D、离开0.5~1.0mmE、离开1.5~2.0mm120、对下颌双侧游离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基托的要求不正确的是A、有良好的封闭B、边缘圆钝,不刺激黏膜C、颊舌侧边缘伸展至黏膜皱折处D、不妨碍颊舌的功能运动E、后缘盖过磨牙后垫121、可摘局部义齿基托组织面不许作缓冲的部位是A、上颌结节颊侧B、上颌硬区C、下颌隆突D、磨牙后垫E、内斜嵴122、可摘局部义齿基托与天然牙的接触关系,不正确的是A、基托对天然牙无压力B、应进入基牙邻面倒凹区,可增强固位C、近龈缘处基托要做缓冲D、前牙区基托边缘在舌隆突上E、舌腭侧基托边缘与天然牙轴面非倒凹区接触123、二型观测线基牙的倒凹区在A、远缺隙侧B、近缺隙侧C、颊侧D、舌侧E、近远缺隙侧都有124、可摘局部义齿在临床上最常用的形式是A、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B、牙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C、钢丝弯制式可摘局部义齿D、混合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E、黏膜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125、牙列缺损在哪种情况下应采用(牙合)堤记录上下颌关系A、缺牙数目较多B、对颌牙(牙合)面严重磨耗C、前牙缺失D、个别后牙缺失E、末端游离缺失126、一患者多数下后牙缺失,口底到龈缘的距离为6mm,大连接体应用A、舌杆B、舌杆加前牙连续卡环。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修复学辅导:牙列缺损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修复学辅导:牙列缺损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修复学辅导:牙列缺损牙列缺损是指部分牙齿缺失导致的恒牙牙列不完整。
牙列缺损会影响患者咀嚼、辅助发音的功能和美观,同时还可能影响口颌系统的健康。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修复学辅导:牙列缺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牙列缺损第一节固定义齿固定义齿是利用缺牙区一侧或两侧的天然牙作为基牙,在基牙上做各种类型的固位体,缺牙区做桥体,通过连接体连接成一整体,最后用粘固剂固定在基牙上,患者不能自行取戴的一种修复体。
由于其结构与桥梁相似,故又称固定桥。
【适应证】l.适用于18足岁以上成年人,一般20-55岁最为适宜做固定桥修复。
2.只适用于少数牙缺失,前牙1-4个,后牙l-2个为限,及间隔缺牙不多者。
3.患者全身健康情况良好,且基牙符合要求,能接受牙体制备及能合作者。
4.患者的愿望及职业上要求。
【禁忌证】l.不适宜青少年患者。
2.严重深覆?、交叉?、过度磨耗等不能通过调磨来协调咬合关系者。
3.缺牙时久,?关系紊乱,致使下颌运动受限者。
4.对死髓牙或牙髓治疗不彻底者。
5.缺牙区牙槽嵴缺损过大,尤其是前牙区缺损者。
6.牙龈进行性炎症,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l/3者。
7.后牙末端游离缺失者。
【准备】1.根据缺牙数目。
部位、?关系及基牙形态、组织结构及牙周支持组织情况来选择基牙和确定基牙数目。
2.检查缺牙区拔牙伤口是否愈合,缺牙间隙大小、牙槽嵴及口腔粘膜等情况。
3.基牙牙冠应高大,根长大,如有牙体或牙周病者,需先做治疗,无髓牙应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
4.咬合关系应基本正常,基牙如有倾斜移位、对颌牙伸长、扭转或错位者,则必须进行调磨或改变固位体的设计方法。
【方法】l.基牙牙体制备参照牙体缺损修复,按固位体的类型进行牙体制备时,要求所有基牙相应轴面彼此平行,无倒凹或略向?方或切端聚合2o-5o,以取得各固位体的共同就位道,同时应注意增强固位体的固位力。
各临床科室临床路径目录
呼吸内科肺血栓栓塞临床路径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肺脓肿临床路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耳鼻喉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声带息肉临床路径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喉癌临床路径鼻出血临床路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路径甲状腺肿瘤临床路径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下咽癌临床路径腺样体肥大临床路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路径口腔科舌癌临床路径唇裂临床路径腭裂临床路径下颌骨骨折临床路径下颌前突畸形临床路径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路径牙列缺损临床路径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临床路径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可摘义齿修复临床路径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路径口腔扁平苔藓临床路径口腔念珠菌病临床路径单纯疱疹临床路径乳牙中龋临床路径乳牙慢性牙髓炎临床路径个别乳磨牙早失临床路径外科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肾结石临床路径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凹陷性颅骨骨折临床路径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路径心血管内科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路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临床路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临床路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临床路径主动脉夹层(内科)临床路径肾血管性高血压临床路径心房颤动介入治疗临床路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路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临床路径胸外科喷门失弛缓症临床路径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食管癌临床路径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漏斗胸临床路径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路径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纵膈良性肿瘤临床路径食管裂孔疝临床路径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气管恶性肿瘤临床路径食管平滑肌瘤临床路径纵膈恶性畸胎临床路径心脏大血管外科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一)室间隔缺损临床路径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临床路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临床路径法洛四联症临床路径主动脉瓣病变临床路径(一)升主动脉瘤临床路径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二)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二)肺动脉瓣狭窄临床路径二尖瓣病变临床路径主动脉瓣病变人工机械瓣置换术临床路径主动脉瓣病变人工生物瓣置换术临床路径升主动脉瘤/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路径泌尿外科肾癌临床路径(一)膀胱肿瘤临床路径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肾结石临床路径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肾癌临床路径(二)肾盂癌临床路径输尿管癌临床路径前列腺癌临床路径肾上腺无功能腺瘤临床路径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精索鞘膜积液临床路径精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肾病学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狼沧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I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慢性肾脏病贫血临床路径内分泌科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嗜络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临床路径库欣综合征临床路径Graves病临床路径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路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路径尿崩症临床路径原发性甲状腺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路径消化内科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大肠息肉临床路径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路径喷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临床路径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路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临床路径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临床路径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路径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神经外科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颅后窝脑莫临床路径垂体腺瘤临床路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颅骨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大脑中动脉瘤临床路径颈内动脉动脉瘤临床路径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临床路径大脑半球胶质瘤临床路径大脑凸面脑膜瘤临床路径三叉神经良性肿瘤临床路径椎管内神经瘤临床路径眼科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路径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上脸下垂临床路径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临床路径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临床路径角膜裂伤临床路径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临床路径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临床路径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肿瘤科甲状腺癌临床路径结肠癌临床路径胃癌临床路径妇科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宫颈癌临床路径输卵管妊娠临床路径神经内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脑出血临床路径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路径多发性硬化临床路径癫痫临床路径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路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临床路径颈动脉狭窄临床路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路径视神经脊髓炎临床路径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临床路径产科胎膜早破经阴道分娩临床路径自然临产经阴道分娩临床路径完全性前置胎盘临床路径过期妊娠临床路径医疗性引产临床路径产钳助产临床路径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临床路径经阴道分娩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临床路径产褥感染临床路径小儿外科先天性巨结肠临床路径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临床路径尿道下裂临床路径急性肠套叠临床路径儿童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儿童室间隔缺损临床路径儿童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临床路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临床路径甲状舌管囊肿或鳃源性囊肿临床路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临床路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路径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临床路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临床路径梅克尔憩室临床路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临床路径肾母细胞瘤(1-2期)临床路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低位)临床路径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路径隐睾(睾丸可触及)临床路径血液内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路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初治APL临床路径完全缓解的APL临床路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MDS-RAEB)临床路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临床路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血友病A临床路径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临床路径皮肤科带状疱疹临床路径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寻常型天疱疮临床路径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临床路径白癜风临床路径淋病临床路径慢性光化性皮炎临床路径荨麻疹临床路径系统性硬化症临床路径寻常座疮临床路径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路径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颈椎病临床路径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肱骨髁骨折临床路径尺骨鹰嘴骨折临床路径尺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股骨髁骨折临床路径髌骨骨折临床路径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股骨下端骨肉瘤临床路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路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临床路径胸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路径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膝内翻临床路径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普通外科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直肠息肉临床路径门禁脉高压症临床路径腹股沟疝临床路径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血栓性外痔临床路径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路径甲状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甲状腺癌临床路径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胆管结石(无胆管炎或胆囊炎)临床路径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临床路径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路径肝门胆管癌临床路径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路径胃癌临床路径脾破裂临床路径胰腺癌临床路径胰腺假性囊肿临床路径肠梗阻临床路径小肠间质瘤临床路径克罗恩病临床路径肠外瘘临床路径肛裂临床路径肛周脓肿临床路径小儿内科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麻疹合并肺炎临床路径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临床路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初治儿童(ALL)临床路径完全缓解的儿童(ALL)临床路径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初治儿童(APL)临床路径完全缓解的儿童(APL)临床路径矮小症临床路径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路径川崎病临床路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路径癫痫临床路径I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路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路径原发性肾病综合症临床路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路径过敏性紫癜临床路径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热性惊厥临床路径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消化性溃疡临床路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路径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临床路径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资源的日益紧张,临床路径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临床管理模式。
它能够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受到越来越多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的重视和应用。
作为口腔科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口腔科医疗服务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的理念、制度建设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的理念1.1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的概念。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医疗流程为基础,通过多专业合作,在全程临床服务中对患者进行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和护理,以达到规范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提高医院管理效率的一种全新医疗管理模式。
1.2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的理念。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全过程医疗服务”。
适合于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从诊断、治疗、康复到出院的全过程。
并且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以患者为中心,构建多学科、多专业、多层级、多环节的团队合作机制,使患者能够获得一体化和协调一致的医疗服务。
1.3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的基本原则。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规范性、连续性、全程性、多学科协作性、适时性、经济性等。
这些原则为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二、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建设2.1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机构建设。
要在医院内设立专门的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口腔科主任、临床医生、护士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对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领导。
并组建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团队,成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多学科专业人员。
2.2 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制定。
制定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口腔科临床路径管理的目标、原则、流程、责任等内容。
包括患者入院时的评估、诊断、治疗方案制定、手术、麻醉、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步骤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并将其纳入医院的管理规范中。
临床路径病种
6.角膜裂伤
7.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8.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
9.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10.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11.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
12.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
13.翼状胬肉切除手术
十九、耳鼻喉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2.声带息肉
3.慢性鼻—鼻窦炎
4.喉癌
5.慢性扁桃体炎
6.突发性耳聋
7.鼻出血
8.鼻中隔偏曲
9.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10.分泌性中耳炎
11.甲状腺肿瘤
12.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
13.下咽癌
14.腺样体肥大
1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二十、口腔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1.舌癌
2.唇裂
3.腭裂
4.下颌骨骨折
5.下颌前突畸形
6.腮腺多形性腺瘤
37.肛周脓肿
九、神经外科18个临床路径病种
1.颅前窝底脑膜瘤
2.颅后窝脑膜瘤
3.垂体腺瘤
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5.三叉神经痛
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7.颅骨凹陷性骨折
8.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9.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10.颅骨良性肿瘤
11.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12.颈内动脉动脉瘤
13.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
3.直肠息肉
4.门静脉高压症
5.腹股沟疝
6.下肢静脉曲张
7.血栓性外痔
8.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9.结节性甲状腺肿
10.乳腺癌
11.结节性甲状腺肿
12.甲状腺良性肿瘤
13.急性乳腺炎
14.慢性胆囊炎
不同牙列缺损的简化设计示例
20
两个牙的间隔缺失 • 47缺失
• 可设计成35为基牙和以68为基牙的两 个固定桥。
34 6 7
2011-6-28 天津医科大口腔医学院修复教研室 21
346 5 4 • 357 787 6
缺失 • 可设计成
2011-6-28
两个牙的间隔缺失
为基牙
• 如果 的条件差,再追加8为基牙。
天津医科大口腔医学院修复教研室
18
两个牙的连续缺失 • sd缺失 • 如果a的条件差或未萌出,均不宜设计
固定桥修复。
2011-6-28
天津医科大口腔医学院修复教研室
19
45 67 8
• 57缺失
两个牙的间隔缺失
• 可设计成46为基牙的复合固定桥,或设 计以468为基牙的复合固定桥。
2011-6-28
天津医科大口腔医学院修复教研室
牙的双端固定桥。
2011-6-28
天津医科大口腔医学院修复教研室
16
两个牙的连续缺失 • kz缺失
• 可设计以jx为基牙的双端固定桥。
2011-6-28
天津医科大口腔医学院修复教研室
17
两个牙的连续缺失 • jk缺失
• 可设计以hz为基牙的双端固定桥。
2011-6-28
天津医科大口腔医学院修复教研室
2011-6-28 28
三个牙或多个牙缺失 • jkzx缺失
• 如缺隙不大,hc的固位、支持条件好, 可设计以hc为基牙的双端固定桥。
2011-6-28
hj ck
天津医科大口腔医学院修复教研室
29
三个牙或多个牙缺失 • jkzxv缺失
• 通常可设计以hcb为基牙的复合固定桥.
临床路径病种
临床路径(23个专业346个病种)一、呼吸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二、消化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四、心血管内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六、肾内科10个临床路径病种
七、内分泌
10个临床路径病种
九、神经外科18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骨科26个临床路径病种
卜一、泌尿外科12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二、胸外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三、心血管外科13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四、妇科5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五、产科10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七、小儿外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八、眼科13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九、耳鼻喉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二十、口腔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卜一、皮肤性病科11个临床路径病种
二十二、肿瘤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二十三、精神科5个临床路径病种。
卫生部临床路径目录
卫生部临床路径目录(截止到2011年7月,迄今为止最全的目录)本文由妍雅夕贡献卫生部临床路径目录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1.1 社区获得性肺炎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 支气管扩张1.4 支气管哮喘 1.5 自发性气胸 1.6 肺血栓栓塞症 1.7 肺脓肿 1.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9 结核性胸膜炎1.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11 慢性支气管炎1.12 特发性肺纤维化1.13 胸膜间皮瘤1.14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2.1 胆总管结石 2.2 胃十二指肠溃疡2.3 反流性食管炎2.4 大肠息肉 2.5 轻症急性胰腺炎 2.6 肝硬化腹水 2.7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2.8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2.9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2.10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2.11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2.12 上消化道出血2.13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14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2.15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3.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 脑出血 3.3 吉兰巴雷综合症3.4 多发性硬化 3.5 癫痫 3.6 重症肌无力 3.7 病毒性脑炎 3.8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3.9 肌萎缩侧索硬化3.10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3.11 颈动脉狭窄3.1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3.13 视神经脊髓炎3.14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4.1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4.2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3 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4.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6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4.7 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4.8 房性心动过速 4.9 肥厚型心肌病4.10 肺动脉高压 4.11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4.12 主动脉夹层 4.13 肾血管性高血压治疗 4.14 心房颤动介入治疗 4.1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4.1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5.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5.2.1 初治APL 5.2.2 完全缓解的APL 5.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5.4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5.5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5.6 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5.7 血友病 A 5.8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6.1 终末期肾脏病 6.2 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6.3 急性肾损伤6.4IgA 肾病行肾穿刺活检6.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6.6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6.7 急性肾盂肾炎 6.8 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6.9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6.10 慢性肾脏病贫血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7.1 1 型糖尿病7.2 2 型糖尿病7.3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7.4 库欣综合征7.5 Graves 病7.6 垂体催乳素瘤7.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7.8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7.9 尿崩症7.10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8.1 胃十二指肠溃疡8.2 急性乳腺炎8.3 直肠息肉8.4 门静脉高压症8.5 腹股沟疝8.6 下肢静脉曲张8.7 血栓性外痔8.8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9 结节性甲状腺肿8.10 乳腺癌8.11 乳腺良性肿瘤8.12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8.13 甲状腺良性肿瘤8.14 甲状腺癌(2011 版)8.15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8.16 慢性胆囊炎8.17 胆管结石(无胆管炎或胆囊炎)8.18 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8.19 原发性肝细胞癌8.20 肝门胆管癌8.21 细菌性肝脓肿8.22 胃癌(2011 版)8.23 脾破裂8.24 胰腺癌8.25 胰腺假性囊肿8.26 肠梗阻8.27 小肠间质瘤8.28 克罗恩病8.29 肠外瘘8.30 肛裂8.31 肛周脓肿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9.1 颅前窝底脑膜瘤9.2 颅后窝脑膜瘤9.3 垂体腺瘤9.4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9.5 三叉神经痛9.6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9.7 颅骨凹陷性骨折9.8 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9.10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9.11 颅骨良性肿瘤9.12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9.13 颈内动脉动脉瘤9.14 高血压脑出血9.15 大脑半球胶质瘤9.16 大脑凸面脑膜瘤9.17 三叉神经良性肿瘤9.18 椎管内神经纤维瘤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10.1 腰椎间盘突出症10.2 颈椎病10.3 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4 股骨颈骨折10.5 胫骨平台骨折10.6 踝关节骨折10.7 股骨干骨折10.8 肱骨干骨折10.9 肱骨髁骨折10.10 尺骨鹰嘴骨折10.11 尺桡骨干骨折10.12 股骨髁骨折10.13 髌骨骨折10.14 胫腓骨干骨折10.15 股骨下端骨肉瘤10.16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0.17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0.18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10.19 胸椎管狭窄症10.20 股骨头坏死10.21 髋关节发育不良10.22 髋关节骨关节炎10.23 膝内翻10.24 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1.1 肾癌(2009 版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及2010 版开放肾癌根治术)11.2 膀胱肿瘤11.3 良性前列腺增生11.4 肾结石11.5 输尿管结石11.6 肾盂癌11.7 输尿管癌11.8 前列腺癌11.9 肾上腺无功能腺瘤11.10 睾丸鞘膜积液11.11 精索鞘膜积液11.12 精索静脉曲张十二、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2.1 贲门失弛缓症12.2 自发性气胸12.3 食管癌12.4 支气管肺癌12.5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12.6 漏斗胸12.7 非侵袭性胸腺瘤12.8 肺良性肿瘤12.9 纵膈良性肿瘤12.10 食管裂孔疝12.11 支气管扩张症12.12 气管恶性肿瘤12.13 食管平滑肌瘤12.14 纵膈恶性畸胎瘤十三、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3.1 房间隔缺损(2009 版和2011版)13.2 室间隔缺损13.3 动脉导管未闭(2009 版和2011 版)13.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5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13.6 法洛四联症13.7 主动脉瓣病变13.8 升主动脉瘤(2009 版和2011 版)13.9 肺动脉瓣狭窄13.10 二尖瓣病变13.11 主动脉瓣病变人工机械瓣置换术13.12 主动脉瓣病变人工生物瓣置换术13.13 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十四、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14.1 子宫腺肌病14.2 卵巢良性肿瘤14.3 宫颈癌14.4 输卵管妊娠14.5 子宫平滑肌瘤十五、十五、产科临床路径15.1 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15.2 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5.3 计划性剖宫产15.4 完全性前置胎盘15.5 过期妊娠15.6 医疗性引产15.7 阴道产钳助产15.8 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15.9 阴道分娩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十六、十六、儿科临床路径16.1 轮状病毒肠炎16.2 支原体肺炎16.3 麻疹合并肺炎16.4 母婴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16.5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6 初治儿童ALL 16.7 矮小症16.8 病毒性心肌炎16.9 川崎病16.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6.11 癫痫16.12 型糖尿病16.13 急性肾小球肾炎16.14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15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6.16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6.17 过敏性紫癜16.18 毛细支气管炎16.19 热性惊厥16.20 胃食管反流病16.21 消化性溃疡16.2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6.23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16.2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6.25 支气管肺炎十七、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7.1 先天性巨结肠17.2 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7.3 尿道下裂17.4 急性肠套叠17.5 儿童房间隔缺损17.6 儿童室间隔缺损17.7 儿童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17.8 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17.9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7.10 甲状舌管囊肿或鳃源性囊肿17.11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17.12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7.13 发育性髋脱位(2 岁以上)17.14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7.15 梅克尔憩室17.16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17.17 肾母细胞瘤(Ⅰ-Ⅱ期)17.18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低位)17.19 先天性肌性斜颈17.20 隐睾(睾丸可触及)十八、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18.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2 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3 共同性斜视18.4 上睑下垂18.5 老年性白内障18.6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18.7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18.8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18.9 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8.10 角膜裂伤18.11 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18.12 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18.13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十九、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19.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9.2 声带息肉19.3 慢性鼻-鼻窦炎19.4 喉癌19.5 鼻出血19.6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19.7 鼻中隔偏曲19.8 分泌性中耳炎19.9 甲状腺肿瘤19.10 慢性扁桃体炎19.11 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19.12 突发性耳聋19.13 下咽癌19.14 腺样体肥大19.1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二十、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20.1 舌癌20.2 唇裂20.3 腭裂20.4 下颌骨骨折20.5 下颌前突畸形20.6 腮腺多形性腺瘤20.7 牙列缺损20.8 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20.9 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可摘义齿修复20.10 复发性口腔溃疡20.11 口腔扁平苔藓20.12 口腔念珠菌病20.13 单纯疱疹20.14 乳牙中龋20.15 乳牙慢性牙髓炎20.16 个别乳磨牙早失二十一、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21.1 带状疱疹21.2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21.3 寻常型天疱疮21.4 重症多形红斑21.5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21.6 白癜风21.7 淋病21.8 慢性光化性皮炎21.9 荨麻疹21.10 系统性硬化症21.11 寻常痤疮21.12 寻常型银屑病二十二、二十二、肿瘤科疾病临床路径22.1 甲状腺癌(2009 版)22.2 结肠癌(2009 版) 22.3 胃癌(2009 版)。
牙体缺损、牙列缺损与缺失修复诊疗规范(2022年版)
牙体缺损、牙列缺损与缺失修复诊疗指南(2022年版)概述牙体缺损、牙列缺损与缺失是口腔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牙体缺损是指牙体硬组织质地和生理解剖外形不同程度的损害或异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牙列缺损是指上颌或下颌牙列有数目不等的牙缺失并仍余留不同数目的天然牙,导致咬合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牙列缺失指上颌、下颌或上下颌天然牙的全部缺失,导致咬合功能的完全丧失,直接影响患者的咀嚼、消化、发音与面部美观等,对口腔颌面部发育、牙髓、牙周组织及咬合均可产生影响,严重影响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
牙体缺损、牙列缺损与缺失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嵌体、贴面、冠桥修复还是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修复以及种植义齿修复,均涉及到物理学、化学、力学及生物力学、工程学、建筑学、结构学、计算机科学、人体结构学、美学与色彩学、机械、材料学、口腔解剖生理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三维打印、工业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还涉及到人文科学和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口腔医务人员对于牙体缺损、牙列缺损与缺失修复的临床诊疗行为,完善牙体缺损、牙列缺损与缺失规范化修复诊疗体系,提高我国口腔医疗机构牙体缺损、牙列缺损与缺失修复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改善口腔牙颌缺损患者的生活质量。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组织口腔医学相关学科专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本指南,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牙体缺损、牙列缺损与缺失修复诊疗水平。
牙体缺损修复诊疗指南一、基本情况牙体缺损是口腔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牙体缺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外形和结构的破坏和异常,表现为牙体失去了正常的生理解剖外形,造成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
对牙髓、牙周组织、咀嚼、发音、面容甚至全身健康等产生不良影响。
牙体缺损常见的病因是龋病、牙发育畸形、严重的氟牙症、釉质发育不全、磨损、牙酸蚀症、外伤、牙颈部楔状缺损等。
不同的病因可造成不同类型的牙体缺损。
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
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病因和影响牙列缺损dentition defect是指单颌或上下颌牙列中部分自然牙的缺失;牙列缺失牙合edentulous是指单颌或上下颌整个牙列的缺失,牙列缺失患者的上下颌称为无牙;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因是龋病、牙周病、外伤、肿瘤和先天畸形等;根据我国1995年全国第二次流行病学调查统计,65~74岁老年人组中,牙列缺损率为77.89%,牙列缺失率为%,平均失牙个,需要进行义齿修复治疗的占%;口腔修复学即是研究和利用人工装置如各类修复体等恢复、重建各种缺失牙或颌面缺损并保持其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牙列缺损或缺失后如不及时修复,可给患者带来局部和全身的影响,表现为:①缺隙两牙合侧的邻牙倾斜移位,对牙伸长,出现牙间隙、局部咬合紊乱甚至牙周创伤;②咀嚼功能减退或丧失;③影响发音功能,尤其是前牙缺失;④影响外貌美观;⑤长期、多个后牙缺失且久未修复可引发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固定义齿牙列缺损的常规修复设计是固定局部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固定义齿fixed prosthesis是利用缺失牙间隙两端或一端的天然牙或牙根作为基牙,在其上制作固位体,并与人工牙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借黏固剂黏固于基牙上,患者不能自行摘戴的修复体;由于其基本结构与一般桥梁的结构类似,又称固定桥fixed bridge;1.固定义齿的特点①义齿承受的牙合力完全由基牙的牙周组织承担,而缺失牙区的牙槽嵴不承担牙合力;适用于牙列中少数牙缺失或间隔缺失,邻牙有足够支持和固位的病例;②义齿稳固,支持良好,因而咀嚼效率较高;③义齿体积小、舒适、不妨碍发音,患者容易接受;④在基牙上制作固位体时,需切割较多牙体组织;⑤义齿制作较复杂,一经黏固完成后不易修理;2.固定义齿的组成固定义齿由固位体、桥体和连接体三部分组成;1固位体是指在基牙上制作并黏固的全冠、桩冠、部分冠或嵌体等,通过连接体与桥体相连接,使固定桥和基牙形成一个功能整体,并使固定桥获得固位;2桥体即人工牙,是固定义齿修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制作的桥体要和缺失牙外形相似,色泽美观,又需具备一定的强度,能承受胎力;按桥体所用材料不同可分为树脂桥体、金属塑料联合桥体、金属树脂联合桥体、烧瓷熔附金属桥体等;3连接体是固位体与桥体之间的连接部分;按连接的方式不同分为固定连接体和活动连接体;连接体应有是够的强度,不影响美观且易清洁;3.固定义齿的类型固定桥的分类方法较多,临床上常根据固定桥的结构不同分为双端固定桥、半固定桥、单端固定桥和复合固定桥1双端固定桥又称完全固定桥,其两端都有固位体且固位体与桥体之间的连接为固定连接;双端固定桥能承受较大的牙合力,且两端基牙分担的牙合力比较均匀,是固定桥设汁中理想的结构形式,也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设计形式;2半固定桥桥体与两端固位体的连接方式不同,一端为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连接,活动连接多为栓道式结构,桥体上的栓体嵌合于固位体的栓道内;适用于一侧基牙倾斜度大或两侧基牙倾斜方向差异大,难以取得共同就位道时;3单端固定桥又称悬臂固定桥;固定桥仅一端有固位体,桥体与固位体朋为固定连接;牙合另一端是完全游离的悬臂,无基牙支持;因此种固定桥承受力时可以桥体为力臂,基牙为旋转中心产生杠杆作用,使基牙发生扭转和倾斜,因此临床上应严控制适应证;4复合固定桥是以上两种或三种简单固定桥联合组成的固定桥;如在双端固定桥的一端再连接一个半固定桥或单端固定桥;4.固定义齿的适应证并非所有牙列缺损的患者都适合固定桥修复,固定桥修复有严格的适应范围;1固定桥最适合修复l~2个缺失牙,即牙列内有少数牙缺失或少数牙的间隔缺失;2基牙牙冠的牙合龈高度适当,形态、位置正常,牙髓、牙周组织健康,牙根粗壮并有足够的长度,牙槽骨有吸收者不得超过根长的1/3;3缺牙区咬合关系基本正常,缺牙间隙有适当的牙合龈高度;4应在拔牙后3个月牙槽嵴吸收基本稳定后制作固定义齿;5缺牙区牙槽嵴吸收不宜过多;6固定桥修复的最佳年龄为20~55岁,年龄过大或过小均不宜固定修复.7口腔卫生差者不宜行固定桥修复;可摘局部义齿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RPD是利用口内余留的天然牙、黏膜、牙槽骨作支持,借助义齿的固位体及基托等部件取得固位和稳定,用以修复缺损的牙列,患者可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休;它是牙列缺损常用的修复方法;1.适应证①适用于各种牙列缺损,尤其是后牙游离缺失者;②缺牙数目较多,可能导致固定义齿基牙负荷过重者;③缺牙伴有牙槽骨或软组织缺损者;④需要拔牙后即刻义齿修复或过渡性修复者;⑤咬合垂直距离过低,需适当升高者;⑥基牙过度倾斜、扭转、松动,不能用作固定义齿基牙者;⑦腭裂患者需要以基托封闭腭部裂隙者;⑧不能接受固定义齿牙体预备者;2.分类1根据可摘局部义齿对所承受 力的支持方式分类1牙支持式义齿:缺隙两端均有天然牙,两端基牙上均设置 支托,义齿所承受的抬力主要由天然牙承担;适用于缺牙少,基牙稳固的病例;修复效果较好;2黏膜支持式义齿:义齿所承受的 力主要由黏膜及牙槽嵴承担;常用于缺牙多,余留牙条件差,或者 关系差的病例;此种义齿咀嚼效能差;3混合支持式义齿:义齿所承受的 力由天然牙和黏膜、牙槽骨共同承担;适用于各类牙列缺损,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形式;2牙列缺损的Kennedy 分类 Edward Kennedy1925年根据缺牙间隙所在的位置将牙列缺损分为四类:第一类:牙弓两侧后部牙缺失,远中为游离端,五天然牙存在;第二类:牙弓一侧后部牙缺失,远中为游离端,五天然牙存在;第三类:牙弓的一侧后牙缺失,且缺隙两端均有天然牙存在;第四类:牙弓前部牙缺失,天然牙在缺隙的远中;除第四类外,其余三类尚分有亚类;3.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 可摘局部义齿由人工牙、基托、抬支托、固位体和连接体五部分组成;牙合 牙合牙合 牙合牙合1人工牙 可摘局部义齿中替代缺失的天然牙的部分;按制作材料可分为塑料牙、瓷牙、金属塑料混合牙;按人工牙 面形态不同可分为解剖式牙、非解剖式牙和半解剖式牙; 2基托 又称基板,覆盖在无牙牙槽嵴上,其作用是:供人工牙排列其上,传导、分散抬力,并把义齿各部分连成一整体;按材料不同可分为:塑料基托、金属基托、金属网加强塑料基托;3骀支托 是放置于天然牙 面,以防止义齿龈向移位并传递 力至该牙的一种硬性金属装置;支托的作用为支承、传递 力、稳定义齿以及防止食物嵌塞和恢复 关系; 4固位体 是可摘局部义齿安放在基牙上的部分,通常由金属制成,义齿借固位体固位于基牙上;其功能是起固位、稳定和支持作用;固位体分直接固位体和间接固位体两大类,直接固位体又分为冠内和冠外固位体;卡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冠外固位体;5连接体 是将可摘局部义齿各部分连接在一起的装置,同时有传递和分散 力的作用;分大连接体如腭杆、舌杆和小连接体两类;全口义齿全口义齿complete denture 是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义齿,又称总义齿;牙列缺失edentulous 是指单颌或上下颌的天然牙全部缺失,形成上颌无牙颌,下颌无牙颌或上下无牙颌;根据牙列缺失的情况分别用上颌总义齿、下颌总义齿或全口义齿进行修复;1.牙列缺失的原因 牙列缺失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其病因有龋病、牙周病、老年退行性变、外伤、颌骨疾病、发育障碍等;2.牙列缺失的影响牙合牙合 牙合 牙合 牙合牙合 牙合1咀嚼功能丧失牙列缺失后影响食物的切咬和研磨,影响食物的吸收,严重者可造成消化道疾患或营养不良;2影响发音牙列缺失后,会影响与牙齿有关的发音齿音;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如齿音、唇齿音和舌齿音;3牙槽骨吸收吸收的速度和吸收量与牙齿缺失的原因、时间、骨的致密度及全身状况有关;上颌牙槽骨向上向内吸收,下颌牙槽骨向下向外吸收;4影响面容牙列缺失和牙槽骨吸收使唇颊部软组织因失去支持而内陷,皮肤皱纹增多,鼻唇沟加深,口角下垂,面容显老;5颞下颌关节改变牙列缺失后颌间高度降低,髁突后移位,压迫盘后区,可导致关节区疼痛;6心理影响牙列缺失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交,给患者心理造成影响;3.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要获得全口义齿的良好修复效果,义齿必须要有良好的固位和稳定;固位是指义齿抵抗从口内垂直脱位的能力,如黏性食物、义齿的重量及与开口有关的力量等;稳定是指义齿对抗水平和转动的力量,防止义齿侧向和前后向脱位;如果义齿不稳定,在说话和咀嚼时则会侧向移位或翘动;1影响固位的因素1吸附力:吸附力的大小取决于全口义齿基托与黏膜之间的密合度唾液的质量;2表面张力:义齿基托与黏膜之间唾液层产生的表面张力可防止空气进入基托与黏膜之间,防止义齿脱位;表面张力也与基托的面积、密合度及唾液质量有关;3边缘封闭及大气压力:大气压力在全口义齿的固位中起重要作用;全口义齿基托边缘封闭越好,则大气压力的作用越强,义齿的固位力也就越大;4倒凹的机械锁结:基托适度的倒凹区伸展可增强义齿的固位;5口周肌力:当人工牙排列位置恰当,义齿磨光面形态正确时,颌面部肌肉可起到加强固位的作用;2义齿稳定应具备的条件①良好的固位;②良好的咬合关系;③合理的排牙;④正确牙合的基托磨光面外形;⑤正确地定位平面;⑥颌面部肌肉协调;思考题:1.什么是牙列缺损什么是牙列缺失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若不进行修复,将对机体产生什么不良影响2.牙列缺损通常有哪几种修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3.影响全口义齿固位与稳定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口腔科临床路径6个
牙列缺损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牙列缺损(ICD-10:Z46.301或K08.102)行牙列缺损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包括:1.牙列缺损种植体植入术(ICD-9-CM-3:23.5101);2.牙列缺损种植修复(ICD-9-CM-3:23.4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牙列中1个或数个牙缺失,拔牙后愈合3个月以上。
2.年龄18岁以上,颌骨已发育成熟。
3.全身健康状况能满足常规牙槽突外科手术要求。
4.口腔软硬组织健康,剩余牙列情况、缺牙间隙大小、龈距离、咬合关系、颌骨形态、张口度等均满足种植修复要求。
5.X线片示拟种植区的牙槽骨量满足种植要求。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符合上述诊断依据。
2.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种植修复治疗。
3.种植修复以单冠修复方式。
4.无手术禁忌证。
(四)临床路径标准治疗次数为≤9次。
1.术前准备2次。
2.种植体植入手术1次,二期手术1次,术后复查2次。
3.种植修复治疗3次。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Z46.301或K08.102牙列缺损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2.全口牙周健康状况检查及基础治疗;3.X线片(曲面断层片、牙片、CT);4.双侧颞下颌关节及咬合关系;5.取研究模型,行模型分析。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建议使用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口腔实践技能之牙列缺损
口腔实践技能之牙列缺损(一)概述病因龋病、牙周病、外伤、颌骨缺损、发育障碍。
不良影晌1.咀嚼功能减退受缺牙数量、部位及持续时间的影响,如前牙缺失的切割功能及后牙缺失的磨碎功能的影响,且久未修复的个别牙缺失,因邻牙向缺隙侧倾斜,移位及对牙伸长而致咬合紊乱,咀嚼效率降低。
2.牙周组织改变缺牙后久未修复,邻牙倾斜移位,对牙伸长,出现邻牙牙间间隙,继发龋、牙周袋及牙周创伤等症状。
3.发音功能障碍前牙缺失影响发音的准确性及清晰度,特别是唇音(分、飞)、舌音(吃、诗),舌齿音(德、特)。
4.颞下颌关节病变长期多数后牙缺失,且久未修复,有可能造成颞下颌关节的病变:(1)关系紊乱,下颌不能正常行使功能。
(2)偏侧咀嚼,咀嚼肌张力不平衡。
(3)多数牙缺失,不能维持正常咬合垂直距离。
(4)咀嚼肌失去正常张力,关节盘、突关系失调。
修复方法固定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
1.固定义齿(固定桥) 利用缺牙间隙两端或一端的天然牙或牙根作为基牙,在其上制作固位体黏固于基牙上,患者不能取摘修复体。
2.可摘局部义齿利用天然牙,黏膜及骨支持,通过固位体卡环和基托将义齿固定在牙列内,患者可自行摘戴。
优缺点固定桥与可摘局部义齿的比较:1.固定桥优点(1)固位作用好,行使功能时不会向脱位。
(2)力由基牙传导、支持作用好。
(3)固定桥是一个新的功能单位,整体作用,稳定作用好。
(4)舒适无异物感。
(5)不影响发音。
(6)美观。
(7)不用摘戴,方便。
2.固定桥缺点(1)适用范围受限。
(2)切割牙体多。
(3)制作复杂,损坏后不易修理,出现问题需拆除。
(4)不易清洁,制作不当易发生继发龋。
3.可摘局部义齿的缺点(1)体积大,部件多,初戴异物感明显。
(2)义齿稳定性和咀嚼功能不及固定义齿。
(3)设计不合理或使用材料质量差,会造成口腔软硬组织的损伤。
(二)分类、组成和类型Kennedy牙列缺损分类方法此分类是按鞍基(缺隙)与基牙的位置关系将牙列缺损分为4类:第一类:义齿鞍基在两侧基牙的远中,远中游离,即双侧游离缺牙。
口腔科临床路径(16个)
牙列缺损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牙列缺损(ICD-10:Z46.301或K08.102)行牙列缺损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包括:1.牙列缺损种植体植入术(ICD-9-CM-3:23.5101);2.牙列缺损种植修复(ICD-9-CM-3:23.4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牙列中1个或数个牙缺失,拔牙后愈合3个月以上。
2.年龄18岁以上,颌骨已发育成熟。
3.全身健康状况能满足常规牙槽突外科手术要求。
4.口腔软硬组织健康,剩余牙列情况、缺牙间隙大小、龈距离、咬合关系、颌骨形态、张口度等均满足种植修复要求。
5.X线片示拟种植区的牙槽骨量满足种植要求。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符合上述诊断依据。
2.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种植修复治疗。
3.种植修复以单冠修复方式。
4.无手术禁忌证。
(四)临床路径标准治疗次数为≤9次。
1.术前准备2次。
2.种植体植入手术1次,二期手术1次,术后复查2次。
3.种植修复治疗3次。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Z46.301或K08.102牙列缺损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2.全口牙周健康状况检查及基础治疗;3.X线片(曲面断层片、牙片、CT);4.双侧颞下颌关节及咬合关系;5.取研究模型,行模型分析。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建议使用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肯尼迪牙列缺损的设计
(一、Kennedy第一类牙列缺损的设计(一)粘膜支持式义齿:该类义齿易出现均匀性下沉,设计时应注意:1.减小牙槽嵴所受的力。
具体措施为:(1)选用塑料人工牙(2)减小人工牙的颊舌径(3)减小人工牙及对颌牙的牙尖高度(4)必要时减少人工牙的数目2.尽量扩大基托面积,分散力。
3.采取压力印模,以保证功能状态下基托与支持组织的良好接触。
(二)混合支持式义齿:该类义齿的受力特点是:鞍基在垂直方向上的移位:端鞍基的下沉和翘起。
下沉是不均匀的,可对基牙和牙槽骨造成损害。
设计时应:减小力措施。
近中支托和卡抱力较小的卡环固位臂。
点线前端设间接固位体。
扩大基托面积能压力印模翘起,设计时应:点线前端放置间接固位体。
末端基牙远中倒凹区固位。
分臂卡或隙卡。
2.游离鞍基在水平方向上的移位:即鞍基受侧向力时引起的摆动。
设计时应:(1)设计间接固位体(2)双侧联合设计(3)设计坚硬的连接杆(4)扩大基托面积(5)减小牙尖斜度以减小侧向力3.游离鞍基前后向的移位:基牙、余留牙及卡环可起到防止游离鞍基前后向移位的作用。
除修复单个第二磨牙时,可采用一侧的双基牙设计,一般情况下均采用双侧联合设计,充分利用大连接体的作用。
1.下颌Kennedy第一类牙列缺损的设计:2.上颌Kennedy第一类牙列缺损的设计:二、Kennedy第二类牙列缺损的设计游离端鞍基受力后的移位与Kennedy第一类相似。
通常采用双侧联合设计,只有第二、三磨牙缺失时才可单侧设计。
三、Kennedy第三类牙列缺损的设计一般单侧多个、双侧单个或多个后牙缺失时,采用双侧设计为好。
而单个后牙缺失,两端基牙健康时,可采用单侧设计,但义齿的稳定性稍差,易出现旋转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是:1.减小人工牙的颊舌径及牙尖斜度,保证工作侧舌尖或颊尖与对颌牙的良好接触。
2.使用较宽大的支托。
3.通过卡环固位臂的起始部分提供适当的卡抱力。
4.基托与粘膜紧密贴合,可向腭侧或舌侧适当伸展。
5.提供足够的固位力。
临床路径目录1
临床路径目录11卫生部临床路径目录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1 社区获得性肺炎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 支气管扩张1.4 支气管哮喘1.5 自发性气胸1.6 肺血栓栓塞症1.7肺脓肿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9结核性胸膜炎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11慢性支气管炎1.12特发性肺纤维化1.13胸膜间皮瘤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2.1胆总管结石2.2胃十二指肠溃疡2.3反流性食管炎2.4大肠息肉2.5轻症急性胰腺炎2.6肝硬化腹水2.7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2.8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2.9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2.10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2.11溃疡性结肠炎(中度)2.12上消化道出血2.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2.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脑出血3.3吉兰巴雷综合症3.4多发性硬化3.5癫痫3.6重症肌无力3.7病毒性脑炎3.8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3.9肌萎缩侧索硬化3.1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3.11颈动脉狭窄3.12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3.13视神经脊髓炎3.14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4.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4.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8房性心动过速4.9肥厚型心肌病4.10肺动脉高压4.1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4.12主动脉夹层4.13肾血管性高血压治疗4.14心房颤动介入治疗4.1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1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5.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1初治APL5.2.2完全缓解的APL5.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5.4慢性髓细胞白血病5.5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6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7血友病A5.8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6.1终末期肾脏病6.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6.3急性肾损伤6.4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6.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6.6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6.7急性肾盂肾炎6.8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6.9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6.10慢性肾脏病贫血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7.1 1型糖尿病7.2 2型糖尿病7.3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7.4库欣综合征7.5 Graves病7.6垂体催乳素瘤7.7原发性骨质疏松症7.8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7.9尿崩症7.10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8.1胃十二指肠溃疡8.2急性乳腺炎8.3直肠息肉8.4 门静脉高压症8.5 腹股沟疝8.6下肢静脉曲张8.7血栓性外痔8.8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9结节性甲状腺肿8.10乳腺癌8.11乳腺良性肿瘤8.12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8.13甲状腺良性肿瘤8.14甲状腺癌(2011版)8.15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8.16慢性胆囊炎8.17胆管结石(无胆管炎或胆囊炎)8.18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8.19原发性肝细胞癌8.20肝门胆管癌8.21细菌性肝脓肿8.22胃癌(2011版)8.23脾破裂8.24胰腺癌8.25胰腺假性囊肿8.26肠梗阻8.27小肠间质瘤8.28克罗恩病8.29肠外瘘8.30肛裂8.31肛周脓肿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9.1颅前窝底脑膜瘤9.2颅后窝脑膜瘤9.3垂体腺瘤9.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9.5三叉神经痛9.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9.7颅骨凹陷性骨折9.8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9.10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9.11颅骨良性肿瘤9.12大脑中动脉动脉瘤9.13颈内动脉动脉瘤9.14高血压脑出血9.15大脑半球胶质瘤9.16大脑凸面脑膜瘤9.17三叉神经良性肿瘤9.18椎管内神经纤维瘤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10.1腰椎间盘突出症10.2颈椎病10.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4股骨颈骨折10.5胫骨平台骨折10.6踝关节骨折10.7股骨干骨折10.8肱骨干骨折10.9肱骨髁骨折10.10尺骨鹰嘴骨折10.11尺桡骨干骨折10.12股骨髁骨折10.13髌骨骨折10.14胫腓骨干骨折10.15股骨下端骨肉瘤10.16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0.17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0.18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10.19胸椎管狭窄症10.20股骨头坏死10.21髋关节发育不良10.22髋关节骨关节炎10.23膝内翻10.24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1.1肾癌(2009版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及2010版开放肾癌根治术)11.2膀胱肿瘤11.3良性前列腺增生11.4肾结石11.5输尿管结石11.6肾盂癌11.7输尿管癌11.8前列腺癌11.9肾上腺无功能腺瘤11.10睾丸鞘膜积液11.11精索鞘膜积液11.12精索静脉曲张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2.1贲门失弛缓症12.2自发性气胸12.3食管癌12.4支气管肺癌12.5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12.6漏斗胸12.7非侵袭性胸腺瘤12.8肺良性肿瘤12.9纵膈良性肿瘤12.10食管裂孔疝12.11支气管扩张症12.12气管恶性肿瘤12.13食管平滑肌瘤12.14纵膈恶性畸胎瘤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3.1房间隔缺损(2009版和2011版)13.2 室间隔缺损13.3动脉导管未闭(2009版和2011版)13.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13.6法洛四联症13.7主动脉瓣病变13.8升主动脉瘤(2009版和2011版)13.9肺动脉瓣狭窄13.10二尖瓣病变13.11主动脉瓣病变人工机械瓣置换术13.12主动脉瓣病变人工生物瓣置换术13.13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14.1子宫腺肌病14.2 卵巢良性肿瘤14.3宫颈癌14.4输卵管妊娠14.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15.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15.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5.3计划性剖宫产15.4完全性前置胎盘15.5过期妊娠15.6医疗性引产15.7阴道产钳助产15.8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15.9阴道分娩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十六、儿科临床路径16.1轮状病毒肠炎16.2 支原体肺炎16.3麻疹合并肺炎16.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16.5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6初治儿童ALL16.7矮小症16.8病毒性心肌炎16.9川崎病16.1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6.11癫痫16.12型糖尿病16.13急性肾小球肾炎16.14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15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6.16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6.17过敏性紫癜16.18毛细支气管炎16.19热性惊厥16.20胃食管反流病16.21消化性溃疡16.2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6.23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16.2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6.25支气管肺炎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7.1先天性巨结肠17.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7.3尿道下裂17.4急性肠套叠17.5儿童房间隔缺损17.6儿童室间隔缺损17.7儿童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17.8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17.9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7.10甲状舌管囊肿或鳃源性囊肿17.11先天性胆管扩张症17.1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7.13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17.14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7.15梅克尔憩室17.16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17.17肾母细胞瘤(Ⅰ-Ⅱ期)17.18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低位)17.19先天性肌性斜颈17.20隐睾(睾丸可触及)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18.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3共同性斜视18.4上睑下垂18.5老年性白内障18.6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18.7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18.8急性虹膜睫状体炎18.9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8.10角膜裂伤18.11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18.12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18.13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19.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9.2声带息肉19.3慢性鼻-鼻窦炎19.4喉癌19.5鼻出血19.6鼻腔鼻窦恶性肿瘤19.7鼻中隔偏曲19.8分泌性中耳炎19.9甲状腺肿瘤19.10慢性扁桃体炎19.11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19.12突发性耳聋19.13下咽癌19.14腺样体肥大19.1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20.1舌癌20.2唇裂20.3腭裂20.4下颌骨骨折20.5下颌前突畸形20.6腮腺多形性腺瘤20.7牙列缺损20.8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20.9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可摘义齿修复20.10复发性口腔溃疡20.11口腔扁平苔藓20.12口腔念珠菌病20.13单纯疱疹20.14乳牙中龋20.15乳牙慢性牙髓炎20.16个别乳磨牙早失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21.1带状疱疹21.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21.3寻常型天疱疮21.4重症多形红斑21.5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21.6白癜风21.7淋病21.8慢性光化性皮炎21.9荨麻疹21.10系统性硬化症21.11寻常痤疮21.12寻常型银屑病二十二、肿瘤科疾病临床路径22.1甲状腺癌(2009版)22.2结肠癌(2009版)22.3胃癌(2009版)。
口腔科临床路径
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舌癌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舌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舌癌(ICD-10:C01-C02)行舌癌扩大切除术或舌癌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1.舌癌扩大切除术(ICD-9-CM-3:25.3/25.4)2.颈淋巴清扫术(ICD-9-CM-3:40.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局部常有慢性刺激因素(如锐利牙尖或残根);也可有白斑等癌前病损;或无明显诱发因素,病变发展较快。
2.体征:舌体局部溃疡或浸润块,也可外突呈菜花状,常有明显自发痛或触痛。
3.实验室检查:活组织检查病理明确为癌瘤。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选择舌癌扩大切除术或舌癌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其适应证为:1.在肿瘤边界外1.5-2cm正常组织内扩大切除肿瘤;2.根据不同情况,颈部淋巴结可予以观察,或行选择性或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术;3.病理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建议行术后放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01-C02舌癌疾病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TNM分类:原发灶T1或T2,淋巴结N0或N1,远处转移M0。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2)凝血功能;(3)肝肾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
2.根据病情可选择:(1)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必要时行曲面断层、CT、MRI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列缺损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牙列缺损(ICD-10:Z46.301或K08.102)行牙列缺损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包括:
1.牙列缺损种植体植入术(ICD-9-CM-3:23.5101);
2.牙列缺损种植修复(ICD-9-CM-3:2
3.4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牙列中1个或数个牙缺失,拔牙后愈合3个月以上。
2.年龄18岁以上,颌骨已发育成熟。
3.全身健康状况能满足常规牙槽突外科手术要求。
4.口腔软硬组织健康,剩余牙列情况、缺牙间隙大小、龈距离、咬合关系、颌骨形态、张口度等均满足种植修复
要求。
5.X线片示拟种植区的牙槽骨量满足种植要求。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符合上述诊断依据。
2.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种植修复治疗。
3.种植修复以单冠修复方式。
4.无手术禁忌证。
(四)临床路径标准治疗次数为≤9次。
1.术前准备2次。
2.种植体植入手术1次,二期手术1次,术后复查2次。
3.种植修复治疗3次。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Z46.301或K08.102牙列缺损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
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2.全口牙周健康状况检查及基础治疗;
3.X线片(曲面断层片、牙片、CT);
4.双侧颞下颌关节及咬合关系;
5.取研究模型,行模型分析。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建议使用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使用口腔抗菌含漱液,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 分钟。
(八)手术日为第3次门诊日。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时加镇痛镇静治疗。
2.术中用药:局麻药物。
3.输血:无。
(九)术后复查。
1.必须复查的项目:
(1)曲面断层片、牙片或CT;
(2)术区愈合情况。
2.根据患者当时病情决定其他检查项目。
(十)术后恢复。
1.术后用药:
(1)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2)使用口腔抗菌含漱液。
2.二期手术1次。
3.术后种植修复治疗3次。
(十一)种植修复治愈标准。
1.X线片显示种植体位置、轴向良好,周围无透射区。
2.种植体无动度。
3.种植修复体能正常行使功能。
4.伤口愈合良好。
5.无持续性或不可逆的症状,没有需要临床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二)变异及原因分析。
1.患有全身性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学科会诊及检查。
2.解剖结构异常。
3.种植术区伴有骨量不足,需要同期行骨增量手术,或先行骨增量手术二期种植。
4.拔牙即刻行种植治疗。
5.需行固定桥和联冠修复。
6.种植后,需种植体支持过渡义齿修复。
二、牙列缺损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牙列缺损(ICD-10:Z46.301或K08.102)
行牙列缺损种植体植入术(ICD-9-CM-3:23.5101)
牙列缺损种植修复 (ICD-9-CM-3:23.4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
初诊日期:年月日修复完成日期:年月日疗程月
□取模
□咬合记录
□面弓转移,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