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重症监护医学 教材

重症监护医学 教材

重症监护医学(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目录第二章心肺脑复苏 (7)第三章血流动力学监测 (19)第四章危重病人的氧输送和氧耗问题 (23)第五章休克的分类与血管活性药应用 (28)第六章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进展 (35)第七章心力衰竭诊断和处理中的若干问题 (42)第八章室性心动过速处理中注意事项... .... (50)第九章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54)第十章肺动脉栓塞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61第十一章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66)第十二章机械通气的模式 (81)第十三章机械通气的撤离及策略 (96)第十四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106第十五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呼吸支持治疗 (113)第十六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诊断治疗进展 (128)第十七章重症急性胰腺炎 (134)第十八章...血液净化在急性中毒的使用 (137)第十九章CRRT在ICU中的应用 (140)第二十章止凝血测试及临床应用 (145)第二十一章弥漫性血管内出血 (148)第二十二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154)第二十三章产科危重病 (163)第二十四章ICU病人的营养 (174)第一章危重病医学概论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是现代医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危重病一直都是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疗的重大课题,也是影响疾病治愈率提高的主要困难所在。

多年来,由于危重病的基本病因不同而被分散到不同医学专业,使得对危重病缺乏统一的认识和理解,因而极大地影响到危重病的治疗。

随着医学理论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临床医疗的迫切需求,危重病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正在显示出越来越活跃的生命力。

近年来,我国的危重病医学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对于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来说,ICU(intensivecare unit,加强医疗单位)已经不再陌生。

危重病医学教学大纲-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

危重病医学教学大纲-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

危重病医学教学大纲(总学分:2 总课时数:38 ,实验学时:6,供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危重病医学教研室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的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根据危重病医学的特点,立足器官之间的联系,强调器官功能的支持,通过对危重病医学概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休克与循环功能支持、呼吸衰竭与机械通气、急性肾衰竭与肾脏替代治疗、肠道功能衰竭与支持、血液系统功能衰竭与支持、医院获得性感染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危重病人的营养及代谢支持、心肺脑复苏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各种器官功能的监测、支持和治疗手段,为培养合格的医学学生打下基础,以更好适应当今医学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1、绪论:了解危重病医学的概念,我国危重病医学的历史和现状和危重病医学的规范化建设。

2、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掌握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了解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

3、休克:掌握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分类和治疗原则。

熟悉休克的诊断,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和发病机制,了解休克的病因分类和临床监测。

4、急性呼吸衰竭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掌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熟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了解急性呼吸衰竭的分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新策略。

5、急性肾衰竭:掌握急性肾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与诊断。

熟悉急性肾衰竭的病因、非替代治疗和替代治疗。

了解急性肾衰竭的病理生理和急性肾衰竭的代谢支持。

6、急性肠道功能衰竭:掌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熟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急性无石性胆囊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熟悉肠道细菌和毒素移位的生理与病理生理机制。

2014版危重病教学大纲(选修课)

2014版危重病教学大纲(选修课)

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供5年制临床医学、影像、康复、护理专业选修使用)前言一、教学目的与任务危重病人来自临床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当病程进入危重期,病人都表现出许多相似的特点,常出现一个以上脏器或系统的功能不全或衰竭,因此,去除病因,阻断相互间恶性影响,维持脏器功能,并使衰竭脏器功能得以恢复就成为危重病人诊治中具有特征性的重要工作内容。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新的医学学科,是以危重病症的监护、治疗和复苏作为基本内容,本教材由下列基本内容组成:1、与危重病相关的临床共性问题,如创伤后的机体反应,以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常的诊治等为教学内容;2、临床常规监测技术;3、危重病治疗的基本技术;3、重要器官系统功能障碍以及常见高危综合征;4、心肺脑复苏。

在内容上侧重危重病的监测、诊断与治疗。

在整个学习中除了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注意与相关课程,特别是相关课程中相关部分的纵横联系,使之融会贯通。

本书又进一步阐述了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以及休克、急性肾损伤等内容,以使知识面更宽、基础更加扎实。

2、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和实践两方面。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系统讲授,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前后呼应,综合归纳,融会贯通;注重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验相结合,培育学生处理急危重症的临床思维能力;注重本课程与其他医学学科的联系与区别;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注重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由于本课程内容是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内容之一,为缩小已有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存在的相对落后于现状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学科前列,适当介绍有关新的理论与技术。

而实习内容的安排以以下4点为原则:(1)不适宜理论课讲授的重要内容如监测治疗技术;(2)应是理论课的必要补充及延伸;(3)能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及临床思维为主要目标。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护理专科总学时:42(理论32,实验10)一、课程性质及任务《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以研究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监视、护理为主要内容的一门新兴的护理临床学科。

护士在面对急危重患者时,能否及时无误的对患者作出判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抢救的成败。

本课程可分为院外急救和院内急救两大部分。

主要以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及常用的急救技术为主要内容。

二、教学基本要求作为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在教学中注重急救技术和危重监护的训练与操作,同时注意学生急救意识与应变能力的培养。

本学科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在教学中还应注意讲授一些有关内容的最新进展与观点。

理论讲授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图表、幻灯、投影、录象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明确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范畴,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掌握其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掌握常用的急救和监护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熟悉:急救站及医院急诊科的任务。

了解:急诊医疗的组织体系及其主要参与人员、城市救护站的条件、如何加强医院急诊科建设,提高应急能力。

【教学内容】1、急诊医学的起源及其范畴。

2、急救站与急诊科的业务范围。

【自学内容】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思考题】1、现场救护的原则包括什么2、抢险救灾紧急救护应做好哪些工作3、加强急诊科室的业务管理,应从哪几方面入手第二章院外急救【目的要求】掌握:院外急救的原则、各种急救技术的应用。

急救用品的配备、护理体检、救护要点。

熟悉:院外急救伤员的分类、不同转运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

危重病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危重病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危重病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可暂缺)课程名称:危重病医学英文名称:critical care medicine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总学时:58 学分:3.0 理论课学时:48 实验课学时:10适用对象: 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危重病医学是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临床医学课程,是麻醉学的必修课程,在培养麻醉学医学生的过程中起到奠定理论基础知识的作用。

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麻醉学课程的学习。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学科,具有多学科性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其特点是将现代监测手段和治疗技术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救治,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有关危重病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为麻醉医师的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危重病医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间见习与考试等。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对板书和构图以及启发式教学法的启用,课间见习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总结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了解】危重病医学课程特点及学习要求。

第二节基本概念【熟悉】危重病医学、急诊医学、复苏、加强医疗病房的概念。

本章思考题:1、麻醉生理学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2、什么是内环境?什么是稳态?3、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4、麻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第二章创伤后机体反应第一节病理生理学改变【掌握】创伤后机体反应的病理生理及其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凝血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和临床意义。

【熟悉】创伤后机体反应对呼吸、消化、泌尿、中枢神经系统及代谢影响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创伤后机体反应的调控【熟悉】机体对创伤后反应的调控。

【了解】创伤后机体反应的人工调控。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大纲(供护理、助产专业参考使用)一、课程任务《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它重点介绍了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ICU监护和灾难救护的相关理论和急救、监护技能。

其任务让学生掌握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危重症病人快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的急救能力,能肩负起运用多学科知识、多团队协作挽救生命、减轻痛苦的神圣使命。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能阐述急救生命链的概念和环节、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多发伤的病理生理改变、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ICU的感染控制、灾难救护的组织和特点等。

2.能理解并遵守院前急救的原则和工作内容、急诊室的护理工作质量要求、ICU的监护内容和监护分级、灾难救护中护士的角色和任务等。

3.能说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和三个环节、院前急救的特点、急诊科的设置和布局、ICU的设置要求、灾难救护系统等。

技能目标:1.能独立操作现场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2.能独立完成气道异物梗阻的判断、有效的拍背、海氏手法;3.能配合团队完成创伤病人的检伤分类、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4.能独立完成淹溺、电击伤、中暑、毒蛇咬伤病人的急救;5.能在5分钟内运用各种方法快速准确评估病人病情,熟练使用多功能监护仪;6.能配合完成各种维持气道通畅的方法;7.能理解并配合完成各种呼吸支持的方法;8.能理解并配合完成各种循环支持的实施;9.能配合完成常见中毒患者病人的急救;10.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护理;11.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呼吸系统功能的监测和护理;12.能独立完成危重症病人“三管”的护理;13.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和护理;14.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消化系统功能的监测和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15.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肾功能和体液平衡的监测和护理。

职业道德和素质1.在言行举止上能体现“生命至上”、“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理念,对生命心存敬畏;2.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能理解并展示“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3.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初步具备能沉着应对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有良好的心理素质;4.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理解并表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危重医学》大纲

《危重医学》大纲

《危重医学》大纲第一章绪论【掌握】课程的相关概念,包括危重病医学、复苏学和加强医疗病房(ICU)及其相互关系。

【熟悉】危重病医学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学科特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创伤后机体反应【掌握】1.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定义。

2.机体应激反应的人工调控措施。

【熟悉】创伤后机体病理生理改变。

【了解】机体对创伤后反应的调控。

第三章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掌握】1.围术期液体治疗的原则;2.各种常见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监测,诊断和治疗。

包括各种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镁代谢紊乱。

【熟悉】水、电解质代谢的监测方法。

【了解】水、电解质代谢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酸碱失衡的诊治【掌握】临床常见酸碱平衡失常的判断方法;酸碱平衡失常的治疗原则。

【熟悉】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

【了解】了解酸碱平衡的监测方法。

第五章血液气体监测【掌握】血气监测参数及临床意义。

【熟悉】肺通气和换气组织中气体交换与血气分析间的关系。

【了解】利用血气监测分析临床病例。

第六章呼吸功能监测【掌握】呼吸功能监测的常用指标的概念(或定义)及其临床意义,包括肺容量、肺通气量、肺换气功能、呼吸动力功能等。

【熟悉】呼吸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

【了解】呼吸功能监测的方法。

第七章血流动力学监测【掌握】1.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2.血液动力学监测指标的测定方法(创伤和无创伤两种)。

【熟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操作方法。

【了解】血流动力学监测中,肺动脉监测、心排量监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周围循环监测和对循环功能的判断。

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

第八章心电图监测【掌握】1.心电图监测的应用范围;2.正常心电图波形的组成测量方法和正常数据;3.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

【熟悉】心电的监测方法。

【了解】心电图监测的基本设备、电极和导联的选择方法。

第九章脑功能监测【掌握】1.颅内压、脑电监测的方法和临床意义;2.影响颅内压的因素。

《重症医学》教学大纲

《重症医学》教学大纲

《重症医学》教学大纲Ⅰ、课程概况Ⅱ、课程简介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该门课程为麻醉专业临床必修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危重病的临床基础知识、监测技术和主要治疗技术。

为此,在学习该课程时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危重病的临床基础如水电解质酸碱及渗透平衡;常用临床监技术如呼吸、循环、血气、心电图等监测;常用的主要治疗技术如营养治疗、机械通气、氧疗等;主要危重病症的诊治如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休克、肾衰、肝衰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等;心肺脑复苏的理论及技术。

2.教学组织与方法:(1)、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国家执业资质标准要求及章节之间相互关系),教学要求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便于重点讲解与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

(3)、专业医学词汇用汉英双语标明。

3.教学保障:充分利用实物、教具、临床病例的同时,积极采用幻灯、录像、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全方位教学。

4.选用教材: 《重症医学》(第一版),何志捷管向东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Ⅲ、课时分配安排理论课见习课Ⅳ、正文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重症监测与治疗一、教学要求1、掌握重症医学的概念和收治范围。

2、熟悉重症医学的历史和发展。

3、了解危重病医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及影响。

二、教学内容1、重症医学概念和收治范围。

2、重症医学发展历史。

3、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

4、重症医学科三大任务: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二章第四节机械通气一、教学要求1.掌握机械通气的适应症。

2.掌握常用通气模式、呼吸参数调整、机械通气的撤离。

3.熟悉机械通气原理以及对生理影响。

4. 了解机械通气的临床管理、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危重病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危重病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危重病医学课程教学大纲《危重病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可暂缺)课程名称:危重病医学英文名称:critical care medicine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总学时:58 学分:3.0 理论课学时:48 实验课学时:10适用对象: 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危重病医学是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临床医学课程,是麻醉学的必修课程,在培养麻醉学医学生的过程中起到奠定理论基础知识的作用。

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麻醉学课程的学习。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学科,具有多学科性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其特点是将现代监测手段和治疗技术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救治,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有关危重病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为麻醉医师的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危重病医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间见习与考试等。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对板书和构图以及启发式教学法的启用,课间见习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总结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了解】危重病医学课程特点及学习要求。

第二节基本概念【熟悉】危重病医学、急诊医学、复苏、加强医疗病房的概念。

本章思考题:1、麻醉生理学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2、什么是内环境?什么是稳态?3、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4、麻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第二章创伤后机体反应第一节病理生理学改变【掌握】创伤后机体反应的病理生理及其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凝血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和临床意义。

【熟悉】创伤后机体反应对呼吸、消化、泌尿、中枢神经系统及代谢影响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创伤后机体反应的调控【熟悉】机体对创伤后反应的调控。

【了解】创伤后机体反应的人工调控。

危重病医学教学大纲

危重病医学教学大纲

危重病医学教学大纲(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月第二版)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的关系,了解危重病医学、急诊医学的概念、危重监护病房的特点。

2、熟悉《危重病医学》的组成部分及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学时分配理论1 学时,见习0学时教学重点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的关系第二章创伤后机体反应目的要求掌握创伤后机体反应的概念、病理生理、代谢和脏器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创伤后机体反应的调控。

学时分配理论2 学时,见习0学时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创伤后机体反应的病理生理变化,代谢和脏器功能的改变及意义。

难点:创伤后神经内分泌的反应、代谢的改变、循环系统的改变。

教学内容创伤后病理生理(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反应、凝血系统及微循环改变)。

创伤后代谢和脏器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创伤后机体反应的调控(降低和增强机体反应的方法)。

参考资料《现代麻醉学》《创伤外科学》复习题1、如何预防和治疗创伤后应激反应所致的机体损伤;2、如何提高机体应激反应的能力。

3、创伤后导致机体代谢及循环系统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三章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目的要求1、了解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2、熟悉体液治疗的监测。

3、掌握麻醉手术后水、电解质失衡的诊治。

学时分配理论课3 学时,见习1学时教学重点、难点水、电解质失衡的诊治。

预习内容水、电解质失衡病因、种类及诊治。

参考题1、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的影响?2、麻醉手术后高钾、低钾血症的诊治?3、体液治疗的监测有哪些?参考资料《现代麻醉学》《外科学》第四章围术期体液渗透平衡失常的诊治目的要求1、掌握体液渗透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血液低渗及高渗状态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2、熟悉体液渗透的基本概念。

3、了解体液渗透浓度的监测方法及原理。

学时分配理论课2 学时,见习1学时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血液低渗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难点;体液渗透的基本概念和监测方法及原理。

预习要求预习渗透浓度的基本概念及体液的分布。

重症医学课件

重症医学课件

疼痛护理
针对疼痛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镇痛 药物的应用等。
康复护理
针对患者的康复需求进行相应的护理措 施,如运动康复、心理康复等。
重症患者的康复与预后评估
1 2
功能康复
针对患者出现的功能障碍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心理康复
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心理康 复治疗,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重症医学课件
目录
• 重症医学概述 • 重症医学的基本知识 • 重症医学的临床应用 • 重症医学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 重症医学的未来发展
01
重症医学概述
重症医学的定义与特点
1
重症医学是一门专注于严重疾病和危重病人的 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医学专业。
2
重症医学强调多学科联合诊疗和个体化治疗, 需要医生、护士、药师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协作 。
02
重症医学的基本知识
重症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由感染、创伤、休克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系统 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多等。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重症患者常伴有多个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 ,如肺、肾、肝等。
高代谢状态
应激性溃疡
重症患者常伴有高代谢状态,导致负氮平衡 、肌肉消耗等。
对症治疗
维持生命体征,保证重要脏器灌注。
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 疗。
支持治疗
感染控制
给予营养支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等支持治 疗。
针对感染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重症患者的护理特点与要求
监测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等 。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

《危重病医学》教学大纲(本科)

《危重病医学》教学大纲(本科)

危重病医学一、课程简介危重病医学是标志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新兴的跨专业的医学学科。

它是研究危重病症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的科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

《危重病医学》是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危重病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侧重危重病症的特点、监测、诊断、治疗和复苏,为从事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与急救复苏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能进行急救和复苏及危重症治疗等方面操作,建立临床思维,对危重症患者具有初步的判断和处理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急救和生命复苏,为今后从事临床麻醉工作奠定基础。

二、理论教学内容1.绪论掌握内容: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的关系。

了解内容:危重病课程特点及学习要求。

危重病医学的任务与发展。

2.创伤后机体反应掌握内容:创伤后机体反应的概念;创伤后机体反应的调控。

了解内容:创伤后机体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3.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掌握内容:围术期体液量失衡的诊治;围术期电解质失衡的诊治。

了解内容: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体液治疗的监测;电解质分析仪的基本原理。

4.酸碱失衡的诊治掌握内容:酸碱失衡的诊断和治疗了解内容: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酸碱检测仪的工作原理5.血液气体监测掌握内容:血气监测常见参数及临床意义;血气监测与呼吸生理。

了解内容:血气监测的临床应用;血气监测仪的工作原理及pH电极;PCO2电极;PO2电极。

6.呼吸功能监测掌握内容:肺功能监测的主要参数和临床意义,包括通气功能监测和换气功能监测的主要参数;呼吸运动监测的主要参数和临床意义。

旁流式通气监测仪的结构和原理;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的工作原理;脉搏容积图。

了解内容:通气频率监测;气道压监测的方法;通气容量监测的方法;脑氧饱和度监测。

7.血流动力学监测掌握内容:直接血压监测的方法、间接血压监测的方法、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方法。

23《危重症医学》教学大纲

23《危重症医学》教学大纲

《危重症医学》教学大纲第三章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目标】学习围术期水、电解质失衡的诊治及体液治疗的监测【要求】能够说明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能够概述围术期水、电解质失衡的诊治能够理解围术期体液治疗的监测【教学内容】1.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2.围术期液体治疗:包括围术期液体量失衡的诊治及围术期电解质失衡的诊治3.体液治疗的监测【教学方法】讲授法+PBL+小组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3 学时第四章围术期酸碱失衡的诊治【目标】学习围术期酸碱失衡的诊治【要求】能够说明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能够概述酸碱平衡失常的分类及命名能够理解酸碱失衡参数及其临床意义,酸碱失衡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分析方法,酸碱失衡的治疗【教学内容】1.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酸碱平衡理论及其调节2.酸碱失衡的诊断:包括分类命名及各种酸碱失衡的特点和分析方法3.各种酸碱失衡的治疗【教学方法】讲授法+PBL+小组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3学时第五章血液气体监测【目标】学习血液气体检测的参数及临床意义和应用【要求】CO2的临床意义的应用能够说明血气监测参数及临床意义、PET能够概述血气监测与呼吸生理能够理解血气监测的临床应用【教学内容】1.血气监测参数(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临床意义2.血气监测与呼吸生理3.血气监测的临床应用(麻醉前、术中及术后)【教学方法】讲授法+PBL+小组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2学时第六章呼吸功能监测【目标】学习呼吸功能的监测及其临床应用【要求】能够说明肺功能监测各项指标的概念、监测方法和意义能够概述呼吸运动监测各项指标的概念、监测方法和意义能够理解呼吸功能监测在围术期和呼吸治疗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肺通气功能监测和换气功能监测2.呼吸运动监测的一般性观察、呼吸肌功能监测、呼吸力学监测及呼吸中枢兴奋性监测3.呼吸功能监测在围术期和呼吸治疗中的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PBL+小组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3学时第七章血流动力学监测【目标】学习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要求】能够说明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能够概述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的监测方法、适应症及其影响因素能够理解心排出量监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心功能监测及微循环监测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动脉压监测的无创性测量法的监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并发症;有创性测量法的适应症、置管途径、测压方法、动脉压波形、影响因素及并发症2.中心静脉压监测的适应症、置管途径、测压方法、动脉压波形、影响因素及并发症3.肺动脉压监测的适应症、禁忌症、监测方法、临床意义及并发症4、心排出量监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心功能监测及微循环监测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十三章氧疗【目标】学习氧气吸入疗法【要求】能够说明:1.氧疗的适应症2.氧疗的方法3.氧疗的注意事项4.氧疗的并发症能够概述1.高压氧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高压氧的治疗方法3.高压氧的并发症能够理解1.高压氧的基本原理和治疗作用【教学内容】1.氧疗的适应症、方法、注意事项和并发症2.高压氧的基本原理和治疗作用、适应症和禁忌症、治疗方法以及并发症【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十四章机械通气【目标】学习机械通气的相关内容【要求】能够说明1.机械通气的常用通气方式2.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防治能够概述1.特殊机械通气方式2.2.应用机械通气的相关问题3.正压通气时呼吸参数设置和调节能够理解1.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1.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2.常用的机械通气方式3.特殊通气方式4.正压通气时呼吸机参数设置和调节,监测报警参数设置和调节5.应用机械通气的相关的问题、适应症和禁忌症、常规呼吸管理和呼吸机撤离6.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防治【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3学时第十七章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目标】学习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要求】能够说明1.肠外营养支持应用指征2.肠外营养支持途径和选择原则3.胃肠外营养的成分配制与输注4.肠外营养的并发症能够概述1.危重患者营养支持原则2.临床营养状态评估3.肠内营养支持适应证与禁忌证4.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5.肠内营养的并发症6.临床常用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及选择能够理解1.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目的2.免疫营养、生态营养和生态免疫营养【教学内容】1.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目的、原则及临床营养状态评估2.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临床常用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及选择,免疫营养、生态营养和生态免疫营养3.肠外营养支持的应用指征、途径和选择原则,胃肠外营养的成分配制与输注,肠外营养的并发症【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十八章危重患者的镇静与镇痛【目标】学习危重患者的镇静与镇痛【要求】能够说明1.危重患者镇静深度的监测2.危重患者的镇痛评估能够概述1.常用的镇静药物2.常用的镇痛药物及方法能够理解1.危重患者镇静的目的与指征【教学内容】1.危重患者镇静的目的与指征,镇静深度的监测及常用镇静药物2.危重患者的镇痛评估,常用的镇痛药物及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十九章危重患者的感染【目标】熟悉危重患者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预防,掌握危重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几种常见危重患者的几种感染【要求】能够说明危重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能够概述种常见危重患者的几种感染能够理解危重患者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预防【教学内容】1.危重患者感染的流行病学1)宿主因素2)病原微生物学病因3)医源性因素4)病理生理变化2.危重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3.危重患者感染的预防1)制定制度、严格管理2)加强ICU环境及建筑设施的清洁和消毒3)ICU内器械与设备的消毒4)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5)合理使用抗生素6)加强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7)对ICU工作人员的要求4.危重患者感染的治疗1)感染灶的处理2)支持治疗3)抗生素治疗4)辅助治疗5.常见危重患者的几种感染脓毒症、肺部感染、腹部感染、尿路感染、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方法】讲授法+PBL+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章急性肺水肿【目标】熟悉急性肺水肿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变化,掌握急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及其治疗【要求】能够说明急性肺水肿的病因能够概述急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变化能够理解急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及其治疗【教学内容】1.急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1)Starling理论2)肺水肿的形成机制2.急性肺水肿的病因与病理生理1)血流动力性肺水肿2)通透性肺水肿3)与麻醉相关的肺水肿3.临床表现与诊断1)肺水肿的症状,X线和实验室检查2)肺水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急性肺水肿的治疗1)充分供氧和机械通气治疗2)降低肺毛细血管静水压3)镇静及感染的防治【教学方法】讲授法+PBL+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一章急性呼吸衰竭【目标】熟悉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其病理生理,掌握其临床表现并能正确选择治疗方法【要求】能够说明1.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因2.急性呼吸衰竭的分类能够概述1.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2.通气与血流比例(V/Q)失调的原因及后果能够理解1.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血气分析的解读3.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教学内容】1.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1)按器官系统分类的呼吸衰竭原因2)参与Ⅰ型及Ⅱ型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2.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1)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的临床表现2)如何正确解读血气分析3.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病因治疗、呼吸支持、控制感染、维持循环稳定、营养支持和预防并发症【教学方法】讲授法+PBL+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二章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目标】熟悉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变化,掌握二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及其治疗【要求】能够说明1.ALI/ARDS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和发病机制2.ALI/ARDS的介质能够概述1.ALI/ARDS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能够理解1.ARDS的临床表现、分期、实验室检查与诊断2.ARDS的鉴别诊断3.ALI/ARDS的治疗【教学内容】1.ALI/ARD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SIRS、CARS、ARDS2)ALI和ARDS的介质2.ALI/ARDS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3.临床表现与诊断1)ARDS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与诊断;ARDS的鉴别诊断4.ALI/ARDS的治疗控制病因及抗感染、呼吸支持治疗、药物治疗、营养代谢支持及维护重要脏器功能【教学方法】讲授法+PBL+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三章围术期心律失常【目标】学习围术期心律失常的病因、诊断及处理【要求】能够说明1.围术期心律失常的病因2.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判断能够概述1.围术期常见的心律失常的类型2.围术期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3.围术期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方法能够理解1.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2.围术期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教学内容】1.围术期心律失常的病因2.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判断、严重程度及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因素,围术期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及处理原则3.围术期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四章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心肌梗死【目标】学习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心肌梗死【要求】能够说明1.围术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2.围术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防方法能够概述1.围术期冠脉综合征的诊断2.调控围术期氧供氧需的相关因素3.围术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治疗、心率失常的治疗及心源性休克的治疗能够理解1.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原因2.调控围术期氧供氧需的相关因素的原理【教学内容】1.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定义及类型,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原因;围术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包括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其他检查手段2.围术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五章急性心力衰竭【目标】学习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要求】能够说明1.急性心力衰竭的含义2.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与分类能够概述1.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诊断2.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能够理解1.急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与发病机制【教学内容】1.急性心力衰竭的含义,病因与分类2.急性心衰的病理生理与机制3.急性心衰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六章休克【目标】掌握休克的评估,治疗原则及临床常见休克的处理【要求】能够说明1.休克的含义2.休克的病因与分类能够概述1.休克的早期评估与监测2.休克的治疗原则3.临床常见休克的处理能够理解1.不同病因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表现2.休克所致各器官功能障碍【教学内容】1.休克含义,病因与分类2.休克的病理生理及其伴发的各器官功能障碍3.休克的早期评估与监测及治疗原则4.临床常见休克的处理【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七章术后脑功能障碍【目标】了解麻醉手术后脑功能障碍的原因及临床表现,熟悉麻醉手术后脑功能障碍的预防和处理【要求】能够说明1.术后谵妄的发病机制,治疗与预防2.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治疗与预防能够概述1.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断2.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断能够理解1.术后谵妄的定义2.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定义【教学内容】1.术后谵妄的定义,发病机制,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2.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定义,发病机制与高危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八章急性肾损伤【目标】了解急性肾损伤的分类和原因,熟悉急性肾损伤的诊断、鉴别以及治疗,熟悉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要求】能够说明1.术后急性肾损伤的诊断,预防与治疗2.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能够概述1.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和并发症2.肾脏替代治疗的原理能够理解1.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分类,临床常见病因及机制2.肾移植术后的处理原则3.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教学内容】1.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高危因素,分类,临床常见病因及机制,临床表现和并发症,诊断,预防与治疗2.肾移植术后的常见问题及治疗原则——处理原则,术后一般处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3.肾脏替代治疗的原理,方法以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九章术后肝功能不全【目标】掌握肝功能障碍的原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熟悉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基本概念、病因及并发症;了解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病机制,肝移植术后的常见问题及治疗原则。

重症医学教学设计

重症医学教学设计
重症医学涉及多个学科和部门的协作,学生应学会与医生 、护士、药师等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佳 治疗方案。
学生心得体会分享
知识体系建立完善
学生表示通过课程学习,对重症 医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更全面的认 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病例分析。
临床技能得到提高
学生普遍认为通过模拟训练和临床 实践,自己的临床技能得到了显著 提高,特别是在处理紧急情况和复 杂病例时更加自信。
重症治疗技术
系统介绍机械通气、血液净化、营养支 持等重症治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 操作要点及并发症防治。
实践教学内容
基本操作技能
培训学员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深静 脉穿刺置管、动脉穿刺置管等基本
操作技能。
重症监测技术应用
指导学员正确运用各种重症监测技 术,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重症治疗技术实践

实习要求
学生需积极参与临床实 践,掌握基本技能和理 论知识,完成实习报告
和考核。
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案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症医学案例,包括成功 救治和失败病例。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 进行案例分析。
评估与反馈
团队协作意识增强
学生表示在课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团 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不同背 景的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和协作。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1 2 3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智能化发展,重症医 学将面临更多的技术挑战和机遇,如远程医疗、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
多学科交叉融合
重症医学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未来需要进 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重 症医学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