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教学设计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教学设计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学生能够正确说出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2)通过对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观念。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2)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图片,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提问学生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引导学生从微观的原子角度思考物质的组成,进而引出元素的概念。

2、新课讲授(1)元素的概念讲解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通过举例,如氧元素包括氧-16、氧-17、氧-18 等不同的原子,它们的质子数都是 8,所以都属于氧元素。

组织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然后进行总结归纳。

(2)元素的分布介绍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展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

通过图片或数据,让学生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3)元素符号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如一大二小。

让学生练习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如氢(H)、氧(O)、碳(C)等。

解释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如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以“O”为例,既表示氧元素,又表示一个氧原子。

(4)元素周期表简单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横行(周期)和纵行(族)。

九年级化学上册:3.2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3.2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感态度价值观:论:)在前面的学习中你知道哪些元素,他们的名称、化学符号?应用举例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讨论:物的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是知识与技能:分布在人体中的是;(2)分布在海水中的是问题引入:人体中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还需哪些微量元素?元素有哪些?、了解元素之、了解元素与人体健康配套练习九年级化学试卷第一卷(选择题,共42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 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42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葡萄酒营养丰富,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

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清洗葡萄B.把葡萄捣碎C.葡萄发酵成酒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2、土桥盛产蓝莓,其果实中富VE、V A、VB、SOD、熊果苷、蛋白质、花青苷、食用纤维以及丰富的K、Fe、Zn、Ca等矿物质元素,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

其中维生素A的化学式为C20H30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维生素A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维生素A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30:1C、维生素A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CO2和H2OD、维生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克3、“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富美金堂”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B.城市推行公共自行车制度C.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过量使用农药化肥4、2013年6月12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太空中度过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且吃到了真空包装的粽子。

粽子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隔绝A.氮气B.水蒸气C.氧气D.稀有气体5、去年夏天某地发生火灾,只有三名小孩生还。

这三名小孩采取的逃生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嘴,一边低姿势前行。

他们在逃生时主要利用了A.热空气密度小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相对较少B.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C.低姿势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D.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6、有些年轻人喜欢染发,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元素的教学设计第2课时

元素的教学设计第2课时

篇一:元素第二课时教案及说课稿《元素》第二课时说课一教材内容分析:元素这节课内容是九年级化学课本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它处于全书的中心位置,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是初学化学者第一次接触到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用语的基础。

本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元素符号和对元素周期表的简单认识,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重点。

它又包括三个部分,即元素符号的概念,读写,含义。

其中元素符号的读写和它的含义,要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其正确运用。

元素周期表也是学习化学的工具,由于学生所学知识有限,只能进行简单的了解。

元素符号大部分不谐音,记忆有一定困难;将元素符号读成英文字母音,元素符号的书写也不规范是学习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应注意纠正。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篇二: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必修ⅱ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在本节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本节用第三周期为例,通过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的性质递变,引入元素周期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难点:探究能力的培养四、学情分析:元素周期律的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理论内容,但是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可以从资料进行分析而得出的,所以,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去动手实验获取证据,让学生去分析图表、资料获取信息。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掌握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2.熟悉化学元素的周期表,了解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方式;3.掌握常见的化学元素,包括其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和一些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1.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方式;2.常见化学元素的基本信息。

教学难点:1.化学元素的分类和周期性规律;2.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周期表和化学元素的相关信息;2.实验装置和化学试剂,用于进行化学元素的实验演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教学课件展示一些物质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否可以继续分解。

2.提问:“你认为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是什么?”鼓励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引入化学元素1.引导学生思考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并将其与化学元素进行关联。

2.给出化学元素的定义:“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

”3.解释化学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基本概念。

4.展示一张周期表,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三、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1.介绍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方式,强调周期表是化学元素的分类和排序工具。

2.详细解释周期表的组成,包括周期数、族和周期的概念。

3.通过教学课件或实物周期表,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周期表的具体结构。

四、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1.根据周期表的族,分别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

2.通过实验演示,展示一些常见元素的性质,如氧气的燃烧和氢气的燃烧。

3.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族元素的性质是否有相似之处。

五、常见化学元素的基本信息1.利用教学课件或实物周期表,介绍一些常见化学元素的基本信息,包括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等。

2.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元素的性质,如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别。

六、小结和拓展1.通过提问和讨论,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化学元素的理解。

2.针对学生已学内容,可以设计一些课后练习题或实验,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第2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本节包括元素及元素符号和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和元素与人体健康三部分内容。

本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学生对元素的概念难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还容易跟原子相混淆。

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所以在本节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个对难点进行突破。

1.注意和前面有关原子的知识进行区别和对比。

2.组织好本课题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组织好本课题的课堂讨论。

4.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见元素,会书写它们的名称与符号。

(2)了解元素的分类及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物质基本组成的统一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教学重点】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教学难点】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学准备】(1)要求学生搜集各种食品或药品的包装盒(袋);(2)教师准备好一些商品的包装,投影片。

【课前布置】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查阅有关资料,完成教材P74表格“你已经知道什么”。

【引入新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讲究营养、穿着讲究天然,对于吃用的东西,人们总喜欢问一句:它的成分是什么?目前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的广告随处可见,这里说的“铁”、“钙”指的是什么?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世间万物最基本的组成成分究竟有哪一些?经过长期的努力,人们终于知道了自然界千千万万种物质总共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板书】第2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一、元素及元素符号【过渡】你们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你们还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就是说“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那么,“元素”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请看:【讲解】例一:根据分子模型图诠释氢元素的含义。

初三化学《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2 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xxxxxx§3-2 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及课标相关内容分析元素是中学化学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元素及其相关知识几乎每章都会涉及,它是初三学生接触化学和化学概念以来较为抽象的一个,不易理解。

本节课是这一章节内容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根据元素组成特点对纯净物进行归类,课标要求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考试要求能够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单质、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建立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并能对常见物质按此进行归类,认识常见有机物。

要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就要先建立元素的概念,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石,这些正是第一课时所完成的内容;以前的学习中又认识了多种物质,并基本能够对它们进行混合物、纯净物的归类,对分类法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按元素组成特点对纯净物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对纷繁复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物质常用的分类法的基础,这些概念的建立和方法的形成为以后的碳及其化合物、酸、碱、盐等按类别理解物质性质、应用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是对于元素概念尤其是应用的进一步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把分子、原子、元素等一些化学基本概念“消化”并“吸收”,用“宏观—微观”思维方式解释一些问题,最终转变成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2.学生分析(1) 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完成了原子、元素及元素符号的学习,已经认识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基本能够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知道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掌握了纯净物元素组成的描述,体会到了纯净物有多样的元素组成情况。

生活中已有金属、非金属的认识。

这些认知都是本节课学习内容完成的良好基础。

(2) 学生学习本课的困难或障碍由于学生先学习了混合物、纯净物和元素的概念,有些学生就遇到了区分“一种物质”和“一种元素”的障碍,进而就不能准确区分纯净物与单质、混合物与化合物。

第三章 第二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第三章 第二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指导阅读:教材77页完成教材77页第2题
学生讨论:人体缺少哪些元素,会引起疾病
投影:元素的不足和过量对哺乳动物的影响
元素
不足的影响
过量的影响

脾脏肿大,头发生长不良
胃病、惊厥、甲状腺肿

畸形骨骼,手足抽搐
动脉粥样硬化,白内障等

贫血症
青铜色糖尿病,铁尘肺

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肿
甲状腺机能亢进

不生育,肝脏坏死,肌肉失养症等
2、上个世纪,我国内地很多地方的人都患了一种叫“大脖子病”的特殊疾病。医学专家们调查研究发现,沿海地区患此病的人数量极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了预防这种疾病,你知道现在人们通常是怎么做的吗?
作业:P79 5 6
教学反思:
①镁条②液态氧③氯酸钾④冰水混合物⑤五氧化二磷⑥食盐水⑦氖气⑧空气;
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单质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
作业:教材80页7 8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问题讨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阅读教材76页)
讨论归纳:单质
物质纯净物氧化物
混合物化合物其他
练习巩固:1现有(1)氧气(2)空气(3)碱式碳酸铜(4)氯酸钾(5)硫(6)水(7)氧化镁(8)氯化钠等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有,其中属于含氧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属于混合物的有。
2.有下列物质(填序号):
癌,指甲和头发变形
指导阅读:教材78页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1、化学元素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根据你已有的知识,试完成下列填空:

2.4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2.4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3)在线工具:利用化学元素周期表查询工具、在线化学实验模拟软件等,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元素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元素是什么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展示一些关于元素的图片和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元素的魅力和重要性。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的应用。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元素案例进行分析,如钠、氯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性质、应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让学生全面了解元素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元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元素的性质与周期表的关系,并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假设。
e.碳元素是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四族。
4.元素化合物的命名
题目:请根据以下化学式,写出化合物的名称:
a. NaCl
b. Fe2O3
c. CO2
d. H2O
e. K2CO3
答案:
a.氯化钠
b.氧化铁
c.二氧化碳
d.水
e.碳酸钾
5.元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题目:请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铁与氧气反应
2.拓展建议:
(1)开展元素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元素,从其历史、性质、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
(2)制作元素周期表手抄报: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元素知识以手抄报的形式进行展示,包括元素的分类、性质、应用等,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3)参加化学竞赛或科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化学竞赛、科学展览等活动,将所学元素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学会运用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来判断单质和化合物;
2.介绍地壳中、海水中、人体中元素的分布和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使化学知识更贴近生活,指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了解一些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常见元素;
4.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过程和方法:联系生活,师生合作、共同探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领悟物质基本组成的统一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2.发展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识别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学难点:识别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学过程:
复习:
问题 1.有一则饮品广告称:“本品纯属天然制品,不含任何化学元素”,你认为他说的对吗?
问题2.“乐百氏”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的成分如下(mg/L):硒:0.0130,锶:0.596,锌:0.00162,钠:18.4,钙:4.36。

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元素还是原子?
新授:
二.自然界元素的存在
1、地壳中含有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依次为硅、铝、铁、钙等;
2、海洋中元素含量最多的是氧,其次是氢;
3、人体中元素含量最多的是氧,其次依次为碳、氢、氮;
4、太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
5、地核中主要含有的元素铁,其次是镍;
三.元素与人体健康
1、人体中含有的微量元素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如:缺钙可能造成骨骼疏松,畸形;缺锌可能造成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甚至侏儒症;缺碘会的甲状腺肿大;缺铁、钴易得缺铁性贫血症等。

2、人体中的微量元素也不可过多摄入
如:吸收过多的钙,可能造成白内障、动脉硬化、结石的形成;吸收过多的容易形成甲亢;吸收过量的能够防癌的硒元素,也会导致致癌。

3、人体有害的元素
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人体有害的元素,主要是铅、汞、砷等。

补充:1.膳食标准(膳食金字塔)
(个鸡蛋、一杯牛奶、一碟鱼虾贝类、一碟肉
2.10种最好的食品:苹果、香蕉、菜花(花椰菜) 、鸡、鱼、马铃薯、柑橘、鸭梨、粗面包、脱脂牛奶。

10种最差的食品:咸肉、糖果、巧克力、肥猪肉、香肠、熏肉、罐头或咸
牛肉、蛋黄、炸薯片、含脂奶制品。

活动探究:从化学角度怎样衡量食品的质量?
四.纯净物的分类
1.单质(elementary):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铁,氧气,金刚石……
2.化合物(compound):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水,干冰,高锰酸钾……
3.氧化物(oxide):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其中由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称为金属氧化物
如: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氧化铜……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称为是非金属氧化物
如:水,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
活动探究:请从家中找几种食品,从包装袋上了解该食品中主要含有哪些元素。

想想看,如果让你来给这些物质分类,你怎么分类?
小结: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2.元素与人体健康
3.物质的分类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含氧化合物
其他化合物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一般含氧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