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词鉴赏跨上新台阶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创新案 创新提升 命题前瞻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创新案 创新提升 命题前瞻

创新案创新提升命题前瞻创新点1 诗评诗论新思路【命题初探·微观考情】考势微解所谓诗评题,也称为“前人评点赏析”,就是在一首诗歌的后面列出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评价谈论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命题者在诗歌材料的后面给出一些诗评家的观点或评论,有的观点或评论属于宏观的文艺观点或诗论,有的则直接对该诗词作出具体的阐释,然后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诗作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类试题难度较大,考查的范围也较广,它往往涉及诗词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几个方面高考链接1.(2023·新课标Ⅰ卷)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2.(2023·新课标Ⅱ卷)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6分)常见变式1.前人评此诗,称其“……”。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定向性设问)2.有人评价这首诗……,也有人评价这首诗……。

你同意哪种看法?(开放性设问)3.诗的××句,有的版本作“×××”,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开放性设问)【创新有路·典例剖析】【例1】阅读导学案一【真题研磨·读懂文题】栏目第一题(2023·新课标Ⅰ卷)文本,完成后面的题目。

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解析】审题定向本题考查考生在基本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形象化理论话语的能力答题关键理解了“卖花担上”的桃李与“树头枝底”的桃李之间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象征意味,就理解了诗歌尾联中提到的魏了翁的话。

让古诗词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让古诗词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作 。因此 , 读 诗 时 , 但 要读 淹诗 的意 思 , 在 不 还耍 了解作
如 我在 一次 经 典 古 诗 文 课堂 教 学 研 讨 பைடு நூலகம் 上 聆 听 了《 美 人 》 虞 一课 , 令 我 仿佛 走 进 了那 个 充 满沧 桑 的历
诗 的 背景 , 感受 诗 人 的人 生 经历 。
误改纵 横 ・ 教改前沿
古 诗 词 教学 历 来 是 阅 读 教 学 的 大 难 点 ,由于 古 诗 词 内 容 的 时 空 跨 度 太 大 , 之 学 生 的 阅历 不 深 , 加 很 难 与诗 人 心 同此 情 、 同 此景 。 圣 意 叶 陶先生曾经说过 :诗歌的讲 授 , “ 重 在 陶冶 性情 , 展意 象 。 由此 可见 , 扩 ” 古诗 词 教学 ,一定 耍 将 学 生 领 入 诗 的意 境 , 验 诗 人 的 感情 , 古 诗 词 体 让 教 学 充 满诗 情 画 意 。 抓 住 “ 象” 在 融 情 想 像 中 诗 , 入 境 悟 情 古 诗词 教 学 不 在 诗 句 的 字 面意 思, 而存 诗 句 背 后 的_ 陪味和 意 蕴 。 那

容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 须 对 作 者 的社 会 经 历 , 化 教 养 。 必 文 情 趣 爱好 以及 写 作 背 景 等 相 关 知 识 有 一 定 的 了 解 。 所 以 教 师 要形 成 开 放 的语 文 教 学 观 ,善 于 抓 住 古 诗 词 中 的 疑 惑 处 , 学 生 自 己课 前 搜 集 资 料 , 让 了解 诗 人 , 解 了 作诗背景 , 了解 诗 人 的 其 他 诗 作 , 诗 人 情 、 生 情 水 让 学
由内 而外 的 感悟 言 说 ,便 会 使 学 生 对 角 色 体 验 又 上 了

巧妙拓展为古诗教学打开一扇亮丽的窗

巧妙拓展为古诗教学打开一扇亮丽的窗

巧妙拓展,为古诗教学打开一扇亮丽的窗江苏省淮安市车桥镇中心小学 翟洪桂【摘 要】 如何让小学生走进古诗,感受古诗词那独特的魅力呢?笔者认为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重视古诗词知识的延伸拓展,要依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文本特点,合理建构教学目标,要在保证学习主体地位的前下,注重加强背景资料、诗歌意境、情感内涵和人文价值等方面进行有效拓展,以追求古诗文学习相融无痕的境界。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有效延伸;情境内涵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她语言凝练含蓄,非常注重意境的和谐统一,善于用短小的篇幅和简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文学内涵。

如何让小学生喜欢古诗成为古典诗词的粉丝,真正领略到诗词韵味并培育对古典诗词的人文情感呢?笔者结合《课标》和学生实际,立足自身的工作体验,对古诗教学课堂中的知识拓展策略进行有效的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个见,以为广大同仁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背景拓展,开阔学生文化视野。

1.拓展时代背景如果学生知道古诗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古诗起来也会顺畅许多,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比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作者非常重视课前信息的收集工作,提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和手机网上查询诗词写作的背景——安史之乱的有关信息,并将信息资料印发给学生,让学生首先了解时代背景。

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展示“安史之乱”的有关图片资料,在此基础上,我投影出示《春望》,引导学生再去尝试阅读古诗内容。

学生可以在背景学习的前提下初步理解作者的感受和心情。

紧接着话锋一转:“忽然有一天,大街上传来这样的消息——叛军失败了,内战结束了,家园可以回去了,情人可以团聚了。

这时的诗人和百姓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感情地去阅读诗歌。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感情,走进了诗人,他们都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了。

课堂对诗词主旨的教学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水调歌头教学反思

水调歌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在中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上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过程中,我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围绕新课程改革观念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在课堂上首先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古诗的内容,接着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感受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我的配乐范读,学生小组读,个别读。

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渐渐体会到了诗词的思想感情。

在课堂上,特别是诗歌教学,教给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诗词的方法,是教学的关键。

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知识,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还应具有随机应变,临场发挥的能力,尽量避免自己的不足之处,而要用巧妙的方法,灵活设计,这样才能取得课堂的最优效果。

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能恰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进程和内容,从学情出发,去粗取精。

对于《水调歌头》我的几个班的教学引入都不一样,而是根据各班的学情具体确定。

这样的效果比教案中的固化模式要优越得多。

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少废话;多直观少抽象;多启发少替代。

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

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标新立异,允许对诗词内容的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情感的基点。

对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只要学生阐述有理,就允许提出,探讨,评价。

合理,灵活,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材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变平面为立体。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带学生进入特定情境。

一节课的成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要我们能潜心于教学与研究,专注于备学生备教材,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定能使课堂教学成为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主阵地,也必将使教育教学工作迈入新台阶。

感叹祖国科技发展的诗词

感叹祖国科技发展的诗词

感叹祖国科技发展的诗词华夏大地,春风拂面,科技的步伐奔腾。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让我们瞩目不已。

祖国正以旺盛的活力踏上创新的征程,激荡着亿万人民心中的磅礴力量。

科技是生产力的核心,更是国家繁荣进步的重要支撑。

凭借着众多科研人员的辛勤耕耘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祖国的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神州航天遨游太空,中国制造登上世界舞台,高速铁路纵横交错,5G网络瞬息万变,无人机娴熟穿梭,人工智能一跃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跳跃着数字的节奏,定义着辉煌的时代。

科技的创新之路,是众多科学家日以继夜的追求。

他们汇聚着天地间的阳光与月光,承载着祖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艰苦奋斗,付出辛勤汗水,只为迎接科技的曙光。

纵观历史,我国科技的崛起离不开勇攀高峰的钻研精神与团结合作的力量。

在春华秋实的诗行中,我们咏唱着创新、协同、共赢的篇章。

科技的薪火燃烧在每一个时代。

在古老的时刻,神州大地孕育出众多科技智慧。

造纸术、活字印刷等发明创造改变了传统文明的面貌;在近代,洋火前行,迎头赶上。

从西方科学之源汲取力量,中国科技创造力迸发。

时代在变,科技在进步,这是一道悠扬的旋律,谱写着我们民族复兴的壮丽乐章。

科技是未来的引领者。

科技的发展不仅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更是助力民生福祉的关键。

祖国科技迈上新台阶,离不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应用。

这些变革正在描绘出数字化智能时代的蓝图,创造出更多机遇与可能。

科技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便捷、安全,在城市的呼唤中实现幸福的梦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倍加珍惜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以更开放的姿态投身科技创新的潮流。

国家大势带给我们无限的可能,我们要奋发有为,积极参与创新实践。

对于青年一代而言,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挖掘自身潜能,成为科技创新的先锋。

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应坚守职责,攻坚克难,推动科技的深度融合与跨界创新。

对于政府而言,要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和政策支撑,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激情。

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案例--以诗育人 以诗感人

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案例--以诗育人 以诗感人

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案例--以诗育人以诗感人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案例--以诗育人以诗感人以诗育人以诗感人沾化县泊头实验学校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案例刘淑贞一、活动开展的背景与意义: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其中古典诗词文化更是精美绝伦,堪称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为了能使学生更好的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坚定热爱祖国的崇念,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我校开展了“以诗育人,以诗感人”为主题的学诗颂词活动。

我们决定把诗词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对全体学生培养学古诗、颂故事的兴趣,同时达到开发记忆力和智力的目的,为今后的写作能力打好基础。

二、活动过程(一)确立活动体系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年级语文教师为组员的诵读古诗词领导小组。

为使活动能有效、有序地进行,坚持班级活动与学校活动相结合,展示、评比、激励相结合,并做到及时总结。

(二)活动具体实施过程1、活动启蒙阶段向学生介绍中华古诗词文化的悠久历史,引起学生学古诗词的兴趣,号召学生搜集优美地、自己喜欢的诗词,在校园中掀起一股学诗的热潮。

2、活动实施阶段(1)开展“一、二、五”活动每周固定背诵一首古诗,利用晨读时间2分钟读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每周五检查诵读情况,学校成立由一名老师和六名学生组成的古诗词检查小组,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有班级中较好的学生帮助完成。

每周一个年级选出两名读诗词优秀学生记“读书星”一颗,学期末,累计“读书星”多者授予“小诗人”荣誉称号。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1、讲古诗词故事。

组织全校诗词爱好者进行演讲,评出优秀表演者,予以奖励。

2、古诗词配画,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诗配上画,制作成手抄报。

选出优秀手抄报在校园的橱窗里集中展示,选出具有创新、制作独特的手抄报张贴在“光荣板”上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古诗词吟唱比赛。

以班级为单位,全员参与,选择2首古典诗词,举行配乐吟唱比赛。

让学生读出古诗的美

让学生读出古诗的美

让学生读出古诗的美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

”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

语文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的灵秀之美,徜徉在古诗词的优美境界中,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化的修养。

笔者认为,古诗的学习离不开对古诗的大量诵读,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更好地领会古诗的美。

一、读出古诗的语言美只有诵读,才能体会古诗语言的音乐美。

原始诗歌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和激发劳动热情的歌唱。

后来的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

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古诗的形,读出古读的神,读出古诗的味。

王菘舟认为就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诵读,就是因声解义,因声传情,因声求气的诵读,就是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地诵读,就是眼与口谋,口与耳谋,耳与心谋,心与神谋的诵读。

从这个意义上讲,古诗的美有一半是吟诵出来的,是朗读出来的。

二、读出古诗的画面美苏轼在评论唐代王维的《蓝田烟雨图》时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可以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

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性,如诗与画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

因此,唐宋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常常被选作绘画的题材。

在诵读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利用课文插图、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还原再现古诗的画面美,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感受古诗的美,进而达成诵读的目标。

三、读出古诗的意境美“有境界自成高格”,走入古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已经被运用的方法有:利用语言描述、角色置换、音乐渲染、音像结合的课件等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古诗,欣赏古诗。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诗词作者、时代背景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诵读,在诵读中渐渐感悟,使之“披文入情,情动辞发”。

四、读出古诗的哲理美哲理诗中的“情”与“理”,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

诗歌活动总结

诗歌活动总结

诗歌活动总结诗歌活动总结1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

在这一次活动中,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小组首先制定了活动的计划,专门针对苏轼的诗词进行调查。

我们确定了分工之后,就各自回家用查阅书籍、上网搜索和询问父母等方法搜集资料,接着,我们将搜集的资料聚集在一起,由组长进行分类。

当然,我们也学会了许多阅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我们在读诗的时候,知道了要去联系生活实际读,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老师教了许多写诗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自己写了几首小诗,虽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但还是过了一把“小诗人”的瘾。

后来我们还进行了“诗歌知识竞赛”、“合作编小诗集”和“举办诗歌朗诵会”等活动。

经过了这次的活动,我们懂得了该怎么样去写一首诗,古诗和现代诗的差距,怎样去读诗还有体会诗人的意境等。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暂,但“轻叩诗歌大门”,在我们面前展出了一个美丽的诗歌的世界,从而让我们挖掘到了诗歌海洋中的无数珍宝。

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成长!诗歌活动总结2近期,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的活动。

活动中,我们搜索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创作诗歌,利用收获到的知识,我们还制作了一张有关诗歌的手抄报呢!我们开展朗诵诗歌我能行活动大会前,同学们通过选择诗歌、选择音乐的方式来参加比赛。

经过两节课的展示,圆满结束。

一次诗歌朗诵活动,让我们领略到朗诵诗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朗读,还可以寻找合适的背景音乐,让诗歌读起来有滋有味,再配合歌曲旋律,声音抑扬顿挫,才能美美地把一首诗朗诵出来。

聆听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们领略到了诗人离开时的那种深挚的作文网/眷恋不舍;倾听着余光中的《乡愁》,字里行间表现出了他对祖国恋恋不舍的情怀。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13 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一:1.教学导入富于诗意,略有创意。

我把个人对李白的理解与解读作为切入点,制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向往和激情。

2.教学环节简明流畅,清晰适用。

我用课堂生成提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和理性精神,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3.运用“联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古诗,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信息输入,先从大体上感知,然后运用在课堂上得到的阅读经验去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能更深入地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

4.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在导入之后没有照顾到学生已经具有的阅读热情,没有给机会展示、交流他们在预习时自己获得的阅读体验。

在具体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在被任务驱使,为环节所困,过多考虑教学的形式,因而学生的活动甚少,这是新课堂之大忌。

总之,“联读”是一种尝试,理论支撑不够,实践经验也缺乏,课堂就显得力不从心。

教学反思二:教学过程中,我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围绕新课程改革观念中教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现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古代诗歌教学一直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活的素材,中国几千年来名篇佳作浩如星河,更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家名篇。

这些诗词不但有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人生的哲理,学习他们就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培养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追求。

《水调歌头》就是这些作品中的佼佼者,她是描写中秋的一朵奇葩,通过学习她,可以让学生重新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这节课,应该是描写传统节日的荟萃,可以培养他们学习我国古典文化的兴趣。

在课下,我首先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利用上网、查工具书等形式,收集资料,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在日后的诗词阅读和鉴赏中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尤以诗词文化最为出众。

诗歌艺术承载了哲学思辨性、美学艺术性、伦理价值观等要素,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也是多样化教学方法的重要试验田。

本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探讨,以供同行参考交流,共同探讨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以多元化视角,剖析古诗词意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立足于多元化视角,探索多-维度的诗词解读价值取向。

笔者且例举两类以作参考:读者视角与作者视角。

首先是读者视角。

无论是什么身份、角色和地位,一个人在面对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都是以读者身份介入。

因此在解读古诗词的视角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作为一个读者,真正融入到诗词之中,以读者的视角来考量和解读,品味语言与细节,捕捉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文学魅力。

其次是作者视角,“文为心声”,诗词中满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理解作者的思想,才能更好地解读诗词,寻获意蕴,体悟感受。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解析诗词时,应引导其从作者视角出发,考虑“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将自己放置在作者的位置上,以更深层次、更贴切的方法解读诗词的情感导向。

如在赏析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时,可引导学生“穿越时空”,将自己想象为念国思家、牵挂民生疾苦的诗人杜甫,想象将自己置于“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情境中,来思考如果自己是杜甫,最想通过怎样的辞藻来表达这一刻的内心感受。

如此一来,便能更深入地揣度诗词本意。

二、通过标题与韵体,了解诗词信息世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而题目就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蕴含着一些关于作品最基本的信息,通过题目来参悟诗词的类型是最直接易懂的。

譬如题目中有“送”字的,往往是送别诗,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等。

送别诗多是作者离别时,惆怅满胸而抒发的情感火花,颇有“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的心境。

《滕王阁序》诗词赏析及文言知识

《滕王阁序》诗词赏析及文言知识

《滕王阁序》诗词赏析及文言知识文学评价/《滕王阁序》文章前面部分大多是对南昌人文地理的赞颂之辞,王勃以其生花妙笔展开一幅奢华的名楼雅聚某某某。

悲剧的结构总是让前面营造的宫室楼台随后倒塌,但是王勃营造的这幅美景却不用被毁灭,因为他自己不过是个过客,这样的美景本来就不属于他,而且与此美景相关的仕宦之途也不属于他。

因此他很自然的写出了“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样凄凉之语,这句在也是全文的关节之语,王勃以此对自己的悲剧命运发出拷问。

作为一个年轻的才子,王勃在传统社会复杂的某某某治环境中迷失了方向,因此只能幼稚的抱着“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这样软弱而充满疑惧色彩的希望。

在文章之后的部分,王勃疑惧的希望明显的在文字中摇摆,他承认“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但又时时勉励自己“穷且亦坚,不坠青云之志”,但是文章颓势,如同命运颓势一样已然无法扭转。

这并不是什么宿命论的推理,而是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共同遭遇的错位使然。

作为失路之人,在不“识路”的`前提下做出再多努力,最终都大概免不了依旧走向错误之境。

这种感受,王勃也深有体验,在其著名诗歌《别薛华》中,他用更为显白的凄苦文字写道:“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作品特色/《滕王阁序》1、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

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

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

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新趋势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新趋势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新趋势作者:王旭东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2年第05期历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最低,导致很多同学对此题望而生畏,有的甚至放弃了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备考。

其实,只要我们明确命题趋势,把握命题规律,加强针对性训练,就能在古代诗歌鉴赏题上得到较好的分数。

下面我们以近年来的高考卷为例进行分析:选材特点一、宋词大放异彩高考诗歌鉴赏試题的取材范围是诗歌鉴赏备考的关注重点,把握了取材范围就相当于把握了备考复习的方向。

2021年高考全国8套试卷的诗歌除新高考全国Ⅰ卷(唐代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浙江卷(清代吴伟业《意难忘·山家》)外,其余6套卷均选用的是宋代诗歌,且南宋、北宋诗歌各占3首。

而2020年高考10套试卷考查的11首诗歌(浙江卷为两首唐诗的比较阅读)中,唐诗占6首,宋诗占5首。

宋代诗歌为什么越来越受命题人青睐呢?唐宋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无法逾越的巅峰,当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取材领域。

与重情的唐代诗歌相比,宋代诗歌更富有哲理意蕴,重在揭示理趣,侧重于对个人情感或心性的体悟、对自然的感悟、对日常生活的品悟。

因此,老师命题和学生答题更容易落到实处。

这是宋代诗歌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的主要原因。

这一趋势启示我们,古代诗歌鉴赏备考的重心应放在唐宋时期一些名家的近体诗或古体诗上,我们可以借助《唐诗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全方位地对唐宋诗歌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和模拟训练。

二、打破刻板印象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中的古代诗歌阅读文本选的是辛弃疾的一首词《鹊桥仙·赠鹭鸶》,第15题主观题考查的是这首词的风格“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看到词作者是辛弃疾,有的学生马上就在大脑中预设一个豪放派词人的语言风格,照搬学习过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语言特色。

如此,他可能就无法捕捉这首词的独特神韵,当然也就无法发现辛弃疾在金戈铁马之外的浪漫甚至孩童气了。

让诗词之美在生活中绽放阅读理解

让诗词之美在生活中绽放阅读理解

标题:让诗词之美在生活中绽放一、引言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情感和智慧,其美妙之处常常让人感叹不已。

如何让诗词之美在生活中绽放,对于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诗词之美的深度和广度在探讨让诗词之美在生活中绽放的过程中,必须先对诗词进行全面评估。

诗词不仅仅限于其表面的美感,更涵盖了作者的情感、历史背景、社会风貌等方面的深刻内涵。

只有了解了诗词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更好地领略其美妙之处。

1.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阅读在让诗词之美在生活中绽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由浅入深的阅读。

可以从简单、通俗的诗词作品开始,逐渐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逐步领略诗词之美。

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评论和解读,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2. 在生活中的应用让诗词之美在生活中绽放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

可以通过赏析诗词、参与诗词创作、开展诗词朗诵等方式,让诗词之美与生活紧密相连,增强阅读理解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以将诗词的美妙之处运用到写作和表达中,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与回顾通过全面的评估和深入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让诗词之美在生活中绽放对于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对诗词的理解能力,明白诗词之美的深度和广度;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际的应用,让诗词之美与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我个人而言,诗词之美在生活中的绽放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通过深入领略诗词的内涵和美感,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更能够增强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我认为让诗词之美在生活中绽放对于个人修养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语在诗词之美的世界里,每一首诗、每一句词都蕴含着无尽的魅力。

让诗词之美在生活中绽放,不仅是一种文学修养,更是一种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感悟。

只有不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才能领略诗词之美的深度和广度,让其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一、为何要让诗词之美在生活中绽放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了千年的情感和智慧,其美妙之处常常让人感叹不已。

诗评写作:让诗歌阅读教学走向纵深

诗评写作:让诗歌阅读教学走向纵深

诗评写作:让诗歌阅读教学走向纵深作者:黄峰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0年第7期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黄峰一、教学背景诗歌教学,贯穿整个高中三年,可是知识点支离破碎,耗费大量时间,教学效率低下。

学生对诗歌知识之间的联系缺乏整体关照,无法整体宏观地理解。

学生在深度理解古诗、理性分析古诗,进而感悟古诗所具备的文化因子上还处在初级阶段,成为“少、慢、差、费”的典型。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尝试诗歌评论写作,或许是破解诗歌教学效率低下顽疾的有效路径。

网络平台具有以下优势:1.资源要素齐备,科学化、序列化特征明显;2.学习自主选择权更为灵活,“以我为主”“同伴学习”,共同进步;3.激励机制完善,能增强学生表达欲望,提升语文学习成就感。

指导学生学写诗论,是培养学生领会理论结合实践学术研究的大胆尝试。

通过加强对诗歌理论的学习,并运用相关诗歌鉴赏理论指导学生阅读、鉴赏、创作古诗,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体味古诗中的文化。

同时,学习古代诗论的基本写作方法,更能培养学生学术研究素养,多维度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从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弘扬传统文化。

因为课内的诗歌教学材料不足以支持阅读的纵深和写作实践,所以,诗歌教学必须转向课外,转向网络学习平台。

开通网络学习平台支持,为诗歌的学习拓展与实践设计一系列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去探究知识,提升自我素养。

通过指导学生写作诗歌评论性文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做到“在做中学”“在做中悟”。

以此激活学习的因子,拓宽诗歌学习的领域。

二、学情现状学习心理是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自主合作写作模式的逻辑起点。

利用“问卷星”软件,调查显示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呈现以下特征:①有学习古诗的兴趣(68%的学生表示挺喜欢学习古代诗歌);②学习普遍感到有困难(60%的学生表示学习中感到有困难);③有学习古诗的目标(85%的学生表示希望学好古诗);④学习方法掌握不够科学(70%的学生认为学好古诗的有效途径是需要阅读相关的书籍,但对相关书籍的使用率却非常低,有32%的学生表示在学习过程中从来不使用相关书籍,只有30%的学生表示偶尔会使用相关书籍);⑤希望教学形式能多样:文章精读,专题微课,名家解读,自主学习,充分利用抖音、快手、数字化图书馆等资源……三、学习策略针对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分析,运用“强化学习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写作诗歌评论为核心学习任务,结合课文的精读精学,课外读写活动,创设学习情境、搭建学习平台,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提升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诗词赏析提升语文能力

诗词赏析提升语文能力

诗词赏析提升语文能力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深远的历史底蕴和艺术魅力。

学习诗词,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感受美的力量,还能提升语文能力。

本文将对诗词赏析的重要性及提升语文能力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诗词赏析有助于培养审美情趣。

中国古人追求“诗礼”“诗人”之境,他们通过诗词的欣赏,追求艺术之美。

现在,我们虽然身处于不同的时代,但依然可以通过诗词来审美、陶冶情操。

通过赏析诗词,我们可以欣赏到作者用极简练的语言刻画了丰富的意境,感受到了诗词的美妙之处。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这种美丽意境的刻画是普通的语言无法达到的。

其次,诗词赏析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

在赏析诗词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思想观点,还可以了解到他们时代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等。

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铁马冰河入骨寒,仁人志士暮年间”,通过诗句可以感受到当时战乱频发的社会背景和诗人对于和平稳定的向往。

通过赏析诗词,我们可以窥探历史的长河,了解当时的人文风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第三,诗词赏析可以培养我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诗词是经过精心构思的,通过音律抑扬顿挫的运用,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在赏析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表达方式,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来描绘画面和表达情感。

从而提升我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在将来的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与明亮,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激发读者对于诗歌的想象力。

最后,诗词赏析可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诗词的结构、表达手法、意境等,我们可以培养对于文学作品的判断能力。

既能够领略到诗词美妙的艺术,也能够明辨精品与平庸之作。

在赏析诗词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学习到优秀的写作技巧,如运用修辞手法、塑造形象等,从而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

总之,诗词赏析在提升语文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形容跃上新台阶诗句

形容跃上新台阶诗句

形容跃上新台阶的诗句
“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李白,行路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离骚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岳飞,满江红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阮阅,诗话总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上李邕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孟郊,登科居
这些诗句都表达了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形容了跃上新台阶的豪情壮志。

关于传统诗词如何守正创新的几点思考

关于传统诗词如何守正创新的几点思考

关于传统诗词如何守正创新的几点思考大学毕业后,我开始写传统诗词,主要创作格律诗,至今已近二十年了。

这些年来,传统诗词这种高雅唯美的艺术形式,已经深深渗入了我的血液,成为我的生活和修养方式。

我随着传统诗词走过祖国山河,随着传统诗词经历伟大时代,随着传统诗词品读众多佳作,随着传统诗词认识了很多我所敬重的学者和知者。

大自然的造物和人世间的美好,不仅留在我的心中,也让我对传统诗词如何守正创新有了些许思考。

一、传统诗词蕴藏着民族语言的美学基因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从孔子删编《诗经》到康有为提出“诗界革命”,传统诗词始终受到国人的由衷喜爱,陶冶着国人的情操,滋润着国人的心灵,激发着国人的创新。

有道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以唐代格律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词,是中国文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

经过南朝特别是隋唐以来一千多年文人骚客的千锤百炼,中国的诗词格律已经具备了完美的艺术范式,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是汉字和汉语独特美学特征的标志性体现。

仅以五七言律诗为例,它强调“五定”,即“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和“律有定对”,这些规矩带给读者特有的“五美”,即“均齐美”“节奏美”“音乐美”“对称美”和“简洁美”。

可以说,格律诗借助汉语和汉字的独特美学优势,创造出经典的情感表达形式,它是先辈们在长期诗歌创作过程中形成的“黄金定律”。

纵观人类各民族语言的诗歌表达形式,只有以单音节和方块字为特征的汉语和汉字能够实现格律上的“五定”,也只有以格律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词能够表达汉语和汉字的“五美”。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传统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蕴藏着民族语言的美学基因。

二、传统诗词追求着全兼全顾的整体诗意传统诗词的好与坏,除了取决于是否符合格律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外,更取决于能否通过汉字的排列组合营造出盎然诗意。

和现代诗歌追求陌生化、虚无化和极端化的美学效果不同,传统诗词必须努力追求全兼全顾的整体诗意。

2023年诗词教育变革:赋能创造力、情感表达

2023年诗词教育变革:赋能创造力、情感表达

2023年诗词教育变革:赋能创造力、情感表达情感表达序言2023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时代。

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教育的评价标准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教育界也在探索创新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词教育正经历一场变革,旨在以全新的方式赋能学生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第一部分:传统与现代的对比以往的诗词教育往往依赖于机械记忆和传统文化修养,学生们在背诵和解读古代诗词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和内涵。

而随着科技发展的迅速进步,智能化及赋能教育开始被广泛应用,虽然AI字眼不被使用,但诗词教育亦难以避免与现代科技结合发展的关联。

第二部分:2023年诗词教育的变革1.多媒体教学在2023年,传统的黑板书写被多媒体教学方式所取代。

学生们通过互动投影和触屏设备,结合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更加直观地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于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科技辅助创作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生们的诗词创作提供了强大的辅助。

AI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进行诗词创作的灵感激发,还能够提供韵律和词汇的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自己的作品。

然而,为了引起人们的共鸣,诗词的创作还是需要学生们借助自身的思考和情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够真正打动人心。

3.探索当代主题传统的诗词大多围绕着古代的风景和宴会等主题,而在2023年的诗词教育中,学生们将更加关注当代的社会、环境和健康等主题。

他们将通过诗词表达自己对于社会变革的观察和思考,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于社会公正和发展的关注。

4.跨学科融合2023年的诗词教育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育,它将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融合。

通过与音乐、美术、历史等学科的结合,学生们将更加全面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历史意义。

这种跨学科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让他们在知识的交叉中寻求新的突破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悟情感, 让诗词鉴赏跨上新台阶
• 也许,面对一首诗或词曾经困惑,曾 经语无伦次,曾经答非所问,曾经事 倍功半,曾经云里雾里,那都是因为 没有跨越思想感情的高峰!只要我们 能对一首诗或词的思想感情揣摩玩味 到位,那就号准了脉,那就可以化难 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而 静享成功的喜悦。
• 那么,怎么突破鉴赏古典诗词之思想感情 的难关呢?
• (8)虽说“苦难出诗人”“愤怒出诗人”,但是 诗词不全是慷慨悲歌,诗人的情感也不全是忧伤 的。
• 于是还会有:十年寒窗而一朝中举的狂喜,快到 家乡的兴奋,结束被贬生活的扬眉吐气,获知官 军取胜的引吭高歌,对闲适、平和生活的向往与 沉醉,对宁静、恬美境界的追求,对祖国江山的 赞美,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对春花、夏景、秋 光、冬雪的歌唱,自我内心的恬淡、安适、悠闲、 愉悦、欢畅、陶醉、春风得意、豪情满怀、怡然 自得,听到某一事件的欣慰,见到某个画面、情 景的欢悦,等等。
首先,要能对古人所抒发的情感类 型有个大概的了解。
• (1)古代的士人总是“在路上”,求学、求仕、 立功疆场是他们的生活轨迹。 • 于是就有了羁旅的惆怅,仕途的坎坷,怀才不遇、 无人赏识、壮志难酬的悲苦和忧愤,独宿驿馆、 独对孤灯的伤感,借酒消愁的难堪,对秋风萧瑟、 梧桐夜雨、杜鹃悲啼、鹧鸪悲鸣、夕阳西下、倦 鸟归巢、牛羊归圈、渔翁收网、乡人摇橹、炊烟 袅袅、月亮升起、捣衣声响、笛声悠悠等情景的 感怀,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自我内心的孤 独、寂寞、忧伤,为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 上面的表述对古典诗词抒发的情感做了比 较全面而合乎古典诗词所写内容的分类, 能熟练地掌握,诗词鉴赏会进入新的境界, 并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无师自通,一 通百通。
其次,应知晓如何捕捉古诗词中 流露的情感之技巧
• 其一,从意象选用的角度去把握情感。不同的意象 能描写不同的景物,构成不同的画面,营造不同的 氛围,从而负载诗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如: •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 柳宗元 •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 前三联写了哪些意象?用这些意象表达了什么 情感? • 答:前三联运用“深秋、幽谷、黄叶、溪桥、 荒村、古木、寒花、幽泉”等意象,描写了荒寂、 清冷之景,烘托了凄清冷寂的环境氛围,抒发了诗 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之情。
• (7)诗人的心都是敏感的,所以触景生情、即景抒 怀是常见的事。 • 下雨了,他们会为农民的丰收而高兴,他们会认为 雨声是人间最美的音乐;他们会联想到若有广厦万 间,就能大庇天下寒士。寒食节来了,他们会联想 到古代的义士,而为今天的贤愚不分愤激;寒食要 停火,而为天下的寒士早已因贫寒难以生活的处境 悲慨。抒写钓鱼,就抒发能遇明主的心迹。看到大 自然的梅、兰、竹、菊、桐、石等物象,就抒发高 洁不污的气节,不同流合污的情怀,保持志节,不 慕名利,不争宠邀功的孤傲,傲雪凌霜、决不屈服 的坚贞,对小人当道、君子遭殃现状的叹息,虚怀 若谷、积极向上、乐于承担苦难的胸怀,对清明政 治的赞誉,对人民疾苦的关怀,为民谋利益的崇高, 对高尚人格的坚守。
• (5)一个伟大的诗人总是和着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 他们关心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疾苦,朝廷的兴替,于 是就有了:对英勇善战的将士的讴歌,对将士们及其 家属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战争罪恶的控诉,对战争的 反对,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与悲悯,对统治阶级罪 恶的揭露,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的抨击,忧国忧民, 对统治者歌舞升平、不思进取的棒喝,对苟且偷安、 屈膝卖国的愤慨,对武备松弛、将领和良马以及军械 闲置的悲叹,对生产恢复、亲人团聚、结束漂泊生活 而过上安定生活的热望,对国家统一安宁、人民美满 幸福、家人团聚和乐的渴盼,以及重振国威、收复山 河、解救遗民、驱除异族的呐喊、吁请和信心。
• 瞥见沙鸥,就会联想自己漂泊在外,无所 依凭,前路茫茫,苦不堪言。仰望浮云, 就会想起自己无所寄托,奔波劳累,无法 掌控自己的命运的遭遇,悲从中来。遭逢 寒风苦雨、落叶飘零、百花凋谢、寒蝉凄 切、孤舟泊岸、流水无情、斜阳草树、风 烟缥缈、秋霜凌厉、雨打芭蕉、浮萍漂游、 榴花满地、杨花飘荡、乌鸦乱啼、猿声凄 厉、荒城凋敝等景象而顿感寂寥、悲戚和 愁楚。
• (2)古代的士人“被贬”是“常态”,被 贬以后总是心有戚戚焉。
• 于是就有了:回望帝京的愁苦,对重新被 起用以施展抱负的企盼,身处环境恶劣的 被贬地的悲凉,对政敌陷害、小人打击与 排挤的愤怒,盛年不再、年华老去、一事 无成的喟叹,遥望来去自由的大雁的伤悲, 对他乡景物、情景的感怀,对家乡、亲人 的心灵归依,超然物外的聊以自慰,隐逸 生活的恬淡与闲适。
• (3)古人非常看重友情,将友情作为生命 的一部分,面对生命中难以避免的离别。
• 于是就有了:对朋友的安慰与勉励,难舍 难分的离情别绪,对朋友前程的担忧,关 山遥远的阻隔的痛苦,遭遇乱世的凄楚, 相逢的艰难,举酒话别的无助,寄情明月 的聊以自慰,青山共享的自我宽解,流水 同忧的愁绪,夕阳长亭的悲酸,醉倚西楼 的悲凄,无尽的相思之苦,内心的孤寂、 落寞和凄凉。
• (6)读史使人明智,怀古使人知今。
• 于是,就有了:面对江山形胜如故、宫殿破败、 杨柳依旧、旧燕易主的喟叹;对昔盛今衰、物是 人非、繁华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对荒淫必然 亡国的警戒;对醉生梦死的奢靡行径的嘲讽与讥 刺;对君主不要重蹈覆辙的警醒,不要沉湎声色、 必须励精图治的劝诫;决定朝代兴盛的不是险要 的地势,而是人的努力的叹惋;六朝灭亡的教训 必须记取的劝谕;不要信奉神灵,而应爱惜民力、 爱惜人才的警告;借古人之事浇心中块垒的各种 情感:英雄无用武之地、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 凄惨;虽才华横溢,却无人引荐的哀叹;如果文 不能取仕,那就立功沙场的心声;得遇明君,建 立功业的期望。
• (4)由于古代士人总是在路上,家中的妻 子(“心上人”)便独守空房。 • 于是就有了胡虏的希 望,早日封侯的祈愿,独守空房的悲愁, 牵肠挂肚的思念,久盼不归的幽怨,度日 如年的愁苦,无心梳妆的慵懒,青苔满地 的愁怨,单栖无侣的凄婉,独语鹦鹉的凄 苦,无心掩门的难以自持,醉遣春愁、独 上高楼、独倚栏杆、远望天涯、仰望明月、 俯视流水、凝视鸳鸯、独守春光的无奈、 埋怨和怅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