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探讨
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初探
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初探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水平相对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时间较晚发展较为缓慢,其象征意义更多地大于实质意义。
笔者在借鉴发达国家完善的法律保障、严格的公众参与程序、完整的反馈修改机制等成功经验基础上,试图原则性的探索出建立适合现阶段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公众参与的体系和制度。
标签: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中国缘起: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并结合平时相关的工作实践,对如何能如何行之有效的建立一套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并使其在规划的过程中发挥发生最大的作用产生了研究兴趣,在此基础上阅读了相关的书籍与发表论文,形成了以下偏原则性的论文,在如何对其进行量化研究的深度上还有所欠缺,请尹老师斧正。
一、国内外城市规划中公众参制度的发展历程1.1 我国公众参制度的发展历程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首次确立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城市规划这一资源分配行为引入了公众参与。
在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博弈常態化的现实情景下,城乡规划公众参与不仅是遏制“长官规划”、防止规划权力失范的“利器”,而且是规划决策民主化、维护社会公正的一条根本途径。
从三年多的实践来看,尽管许多地方对规划项目开展了“公示”“展览”及调查问卷等形式的公众参与,但公众参与规划的象征意义仍然大于实质意义,基本上处在“事后参与”“被动参与”“参与冷漠”的初级状态。
1.2国外公众参制度的发展与特点英国早在十四世纪就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公众可以对城市规划发表意见和看法。
在被认为是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里程碑的斯凯夫顿报告中,制定了公众参与的具体形式、途径和方法。
美国是最早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制度化的国家之一,公众参与作为体现地方民主的一项制度在美国的广泛存在,将公众参与的程度作为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以保证公众参与的力度,在公众参与的总体特征上,广泛而深入。
在德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报新闻、报纸、宣传手册、各种展览会等,将规划的必要性、目标等宣布给公众,有关部门会对这些群众意见进行汇总,然后决策者和与规划相关的公众的代表共同起草几种规划草案,然后公示,进行研究讨论。
论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论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制度,现在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不可或缺的规划环节。
然而,在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还处于初级阶段,结合厦门PX事件浅析了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标签: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夏门PX事件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1.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与本质公众指的是政府为之服务的主体群众。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指通过一定方法和程序让众多市民能够参加到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及决策过程中来,从而保证规划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使规划能切实体现公众的利益要求,并确保规划工作能够成功实施,实质上是公众与项目主持方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
1.2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意义首先,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其次,公众参与可以协助政府履行好各项管理、服务职能,促进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这与我国提出的政府应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为公共服务型政府,从管理型政府转为市场服务型政府是不谋而合的。
最后,公众参与有助于减少规划失误,增强规划的合理性。
2结合厦门PX事件分析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现状和不足2.1厦门PX事件的概况厦门这座被联合国评为最佳人居的城市,2007年5月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之一。
厦门PX(又称对二甲苯,化工原料,属低毒物质,会对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但一般是短暂的,其毒性可能在燃烧不充分的时候产生)项目的选址位于距离厦门主城区仅7公里的海沧开发区,一旦投产,据说将给厦门带来高达800亿的工业产值。
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7月核准通过了项目的申请报告。
厦门大学中科院院士赵玉芬在2007年年初发现了该化工项目的存在,她意识到,作为危险化工原料的PX在距离主城区如此之近的海沧,如此大规模地生产,将会直接影响到厦门的生态环境。
一旦发生极端事故,可能危及厦门本岛百万居民。
最终,经过各方半年多时间的博弈,PX项目决定迁离厦门。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引言: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的发展、建设和管理等方方面面。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旨在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一、社会公众参与的意义城市规划是一个涉及到广大居民利益的过程,而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可以确保规划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通过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更好地反映社会需求,增加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同时,社会公众参与也能够增强居民对城市规划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提高城市的社会和谐度。
二、社会公众参与的现状尽管社会公众参与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公众参与的机制和渠道不够完善,很多居民对城市规划的了解和参与机会有限。
其次,公众参与的过程和决策权往往被政府或专业规划机构垄断,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
此外,一些居民对城市规划缺乏兴趣和参与意愿,导致公众参与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建立有效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的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建立有效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
1. 加强信息公开和传播政府和规划机构应该加强对城市规划的信息公开和传播,通过多种渠道向居民提供相关信息,包括规划方案、决策过程和结果等。
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技术手段,提高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效率。
2. 建立多元化的参与平台除了传统的公众听证会和座谈会等形式,还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参与平台,如在线调查、专家讲座、社区讨论等。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提高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3. 培养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政府和规划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城市规划意识和参与能力。
例如,可以开设城市规划的相关课程,组织规划知识普及活动等,让居民了解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和自己参与的方式。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研究》范文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和作用愈发凸显。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必要。
本文旨在探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必要性、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城市规划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
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必要性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治理的重要体现,具有以下必要性:1. 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公众参与可以汇集民智,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2. 提高公众满意度:公众参与可以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城市规划的内容和目的,从而提高对规划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3. 促进社会和谐:公众参与有助于协调各方利益,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三、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现状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途径主要包括听证会、座谈会、网络问政等。
这些途径为公众提供了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机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 参与度不高:由于信息不对称、参与渠道不畅等原因,导致公众参与度不高。
2. 参与质量不高:部分公众对城市规划知识了解不足,导致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缺乏针对性。
3. 参与形式单一:现有的参与形式主要以听证会、座谈会等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参与形式。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 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公众参与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
2. 政府主导的规划模式:传统的政府主导的规划模式限制了公众参与的空间和范围。
3. 公众自身素质和意识问题:部分公众对城市规划知识了解不足,参与意识不强。
五、解决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五、解决策略针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所面临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为公众参与提供法律保障。
2. 创新参与形式:开发多样化的参与形式,如在线参与、社区规划师等,使公众能够更加便捷地参与城市规划。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城市规划的公共参与和治理机制
城市规划的公共参与和治理机制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城市规划成为了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只关注专业技术和政府决策,忽视了公众的参与和意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规划的公共参与和治理机制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公共参与的意义、公众参与的方式以及城市规划的治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公共参与的意义公共参与是指公众在决策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并发表意见的机制。
城市规划是一个涉及广泛利益相关方的复杂系统工程,公众参与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
首先,公共参与能够增加决策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城市规划决策往往涉及到大量的公共资源和利益分配,如果只由政府或专业人士独自决策,容易引发公众的不满和质疑。
而通过公共参与,可以使决策过程更加透明和公正,提高决策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其次,公共参与能够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果。
公众参与能够引入多元化的观点和意见,避免了专业人士的主观偏见和局限性。
公众参与可以促使决策者更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而制定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再次,公共参与能够增强公众对城市规划的认同感和参与意愿。
城市规划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如果公众能够参与其中,他们会更加关注和支持城市规划的实施。
公众参与可以增加公众对城市规划的了解和认同,提高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意愿和积极性。
二、公众参与的方式公众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决策对象和决策阶段选择合适的方式。
首先,公众参与可以通过公开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
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重大的城市规划决策,可以让公众以面对面的方式直接表达意见和建议。
政府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和公众代表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讨论和辩论。
其次,公众参与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在线平台等方式进行。
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较为普遍的城市规划问题,可以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其中。
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在线平台,让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发表意见和建议。
此外,政府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和交流。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模式探讨
牵头组织 , 规划成果让领导满 意成 为规划 师奉行 的准则 。有 的领 与权 、 诉讼 权 , 在我 国 目前 城市规划公 众参与 缺少社会 团体 、 组织 导为搞形象和政绩 工程 , 规划 师完 全屈从 于领 导意 志 , 使 使公 众 机 制、 上诉渠道 和法律 不健 全前 提下 , 罗小 龙城 市规 划 公众 参 受 参与成为空话 , 就算 当地 领 导有公 众参 与 的意识 , 是 找顺从 领 与理论设 想和美 国俄勒 冈实验 启发 , 多 推崇 成立一 个独立 于政府部 导 旨意的公众充 当 , 缺乏实质性 。这 种长官 意识严重 阻碍 了规划 门以外 、 非官方 的公 众参与 自治 组织——城 市规划 公众参 与协会 工作 的进行 , 使规划成果失去 了科学合 理性 。 同时 , 城市规划是一 门专 业技 能 , 只有 经过 相关 学 习和培 训 ( 简称城参会 ) 。
维普资讯
第3 2卷 第 2 0期
2006年 10 月
山 西 建 筑
S ANXI ARCHI H TECTURE
、 2 No 2 L3 . 0
O t 20 c. 0 6
・2 ・ 3
文章编号 :0 962 (06 2 . 2 —2 10 .8 52 0 )00 30 0
也对城参会 负责 , 受城参 会监督 。 政府左右 , 独立 自治性差 , 以切实维 护公众 利益 。同时 , 难 公众 参 关 系 ,
与途径 和上诉通道 受阻 , 也是妨碍公众 参与的关键因素 。 1 3 法 制 不 健 全 .
2 2 监督 机 制 .
为确保 城参 会合 法 、 学 运作 , 须制 定 相关 法规 详细 规定 科 必 义务 和 人员 任 免 制度 。出 现违 规 行 为 , 必须 严 厉 处 罚。 近几年 , 国家 连续 出台 了一些城 市 规划 方面 的法 律法 规 , 强 其职责 、 执 违 调 了公众参 与的 重要 性 。但仅 限 于文 字说 明 , 对公 众 参与 的方 务 必做 到有法 可依 、 法必严 、 法必究 。为加 强对城 参会 的监 建议 人大 、 协 、 政 纪委 随时加 强督 导 , 3个 月 由人 大 每 式、 途径 、 法律和体 制保 障 、 上诉通道 等缺乏 硬性规定 , 操作 性差 。 督 和管理 , 政协 、 纪委代 表列席 , 对城参 会工作情 况和人员 同时 , 市规划 法规属 于专业 性法 规 , 同于具 有全 国约束力 的 常 委会 组织例会 , 城 不 根本大法 , 有时还存在地方与 国家相互抵触 的现象。 表 现进行 评估 , 发现违 规行为 , 送报法 院追究相 关人员法 律责任 。 建议法 院设立 城市 规划 专业 组 , 负责城 市规 划相 关 法律服 有些地方 因时 制宜制 定 了相关 法规 , 受条 件限 制 , 彻 落 同时 , 但 贯 社 如 实情 况差 。由此 可见 , 国在有 法可依 、 法必严 等方 面存在 一 务 。公 众 、 团也 要加 强对 其监督 , 合理 意见 不被 采纳 或发现 我 执 可直 接上诉 , 求 法院予 以仲 裁 , 请 裁判结 果 由人大 、 政 定问题。因此 , 和国家应 从法规 的制定 开始 , 步建立 统一 完 违法行 为 , 党 逐 协和纪委督促执行 。因此 , 律体系 和监督机 制 的完善是 监督 城 法 善的公众参与机制 和法律体 系 , 以保 障城市 规划 中的公众参与 。 参会 正常运转的关键 。 受以上 因素制 约 , 市规 划 中的公 众参 与多 流于形 式 , 乏 城 缺
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摘要:所谓公众参与,是在社会分层、公众和利益集团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
它强调公众参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决策和管理过程,使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和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管理形成合力,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城乡规划中实施公众参与机制能够有效的协调思想、减少各方之间的矛盾,同时增强市民的参与性和主体意识、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从而能够保证城乡规划的更进一步有效的实施。
本文首先分析了公众参与的概念,然后阐述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必要性,并归纳了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探讨了加强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环节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组织形式;决策;反馈Abstract: the so-called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the public and interest groups demand variety situation has taken a coordination strategy. It emphasized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social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top-down, bottom-up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government management to form resultant force, so as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can effectively coordinate ideas, reduc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arties,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the main body, improve public decision-making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which can ensure the further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then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and sums up the problems of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finally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link of urban plan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Organization form; Decision making; feedback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公众参与的概念公众参与是在社会阶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集团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它强调公众对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管理实施过程的参与、决策和管理。
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出了诸 多挑 战 。作 为 应 对 措施 , 一些 地 方 正 着 手 修
改 各 自有 关 城 市 规 划 的 地 方 性 法 规 或 规 章 , 城 市 在
1 城 市 规 划 概 述
1 1 城 市 规 划 的 概 念 .
规划 过程 中规 定诸 如听 证会一 类 制度 以拓宽 公众 参 与渠 道 , 为城市 进 一 步发 展 寻 求 一个 更 为规 范 的 制 度平 台 。如原 《 海市城 市规 划条 例 》 2 上 第 1条规定 :
城 市规 划 中公 众 参 与 问题研 究
张 婷
(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湖 北 中 武 汉 :3 0 3 4 07 )
摘 要
城 市规 划是 一种 典 型的行政 计 划 , 随着城 市化 进程 的不 断加 快 , 众 参 与制度 作为城 市规 公
划的核 心 内容也 日益 受到政 府 和 学者 的广泛 重视 。如何 能使 公 众参 与 落到 实处 , 城 市规 划 中发 在
张
婷 : 市 规 划 中 公 众 参 与 问 题 研 究 城
5 7
计 划在 内容 上 纷 繁 复杂 , 能 由实 体 法 规 制 行 政 计 不 划 内容 , 法 律至 少 应 该 通 过 规 定 总 体 目标 或 规 划 但
协 调 的 目的 是 为 了 公 共 利 益 的 最 大 化 。 因 此 , 该 应
加强 公众 参 与 的建 设 , 止 长 官 个 人 意 志 决 定 规 划 防
第2 卷 第 3 1 期
2 0 年 9月 09
武 汉 工程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unl o r a ofW u a ng ne rngI s iu e h n E i e i n tt t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参与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参与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中,城市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而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带来的益处和挑战。
一、社会参与的重要性社会参与是指广泛的社会主体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积极参与,表达意见、参与决策,共同推动城市发展。
社会参与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民主参与机会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由专家和政府决策者主导,容易忽略居民的真实需求和意见。
社会参与的引入可以使规划过程更民主,提供居民参与决策的机会,确保城市规划更贴近居民的实际需要。
2. 凝聚共识,减少冲突在城市规划中,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社会参与可以为不同利益相关者提供平等的沟通与协商机会,促进各方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减少冲突的发生,达成更为广泛的共识。
3. 提高规划质量和可持续性社会参与可以帮助将规划过程视角从专家的角度转向面向公众的角度。
公众对环境、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关注和意见反馈,可以有效补充和纠正专家的设计方案,提高规划质量和可持续性。
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公众参与是指城市居民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城市规划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规划决策产生影响的过程。
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 反映居民需求和意见城市规划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公众参与,居民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使设计方案更符合居民的期望和利益,提高城市居住的满意度。
2. 增强社区凝聚力公众参与可以促使居民更加关注自己所生活的社区和城市,加强社区凝聚力。
居民通过参与规划活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3. 促进可持续城市发展公众参与可以引导城市规划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公众可以提供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从而推动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决策机制与公众参与框架建构探讨
领导 决策 之 间寻 求一 个 平衡 点 ,并着 重要做 好 以下工 作 : 41扩 大 市 民参与 规划 决策 机制 。 . 在 规 划决 策 问题 的确 定 上 ,可 以通 过 意 见征 求 的方式 了解市 民急需 解决 的 、迫 切关 注与 民生 相关 重 大 的问题 ; 在 规 划制 定 的 阶段 ,可 以通 过方案 设计 评 选 的方 式来 收集 市 民 的设想 和期望 ; 在规 划方 案 初步 确定 以后 ,可 以通 过展 示 和 听证 让 更 多 的 人 参 与 到规 划 方 案 决 策 中; 在 规 划方 案变 更 中 , 拓展公 示 渠道 , 现场 公 示 、 站公示 、 纸公 示 等 ; 网 报 对 违章 建设 项 目 , 在按 照 《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城乡规划法》 处置的同时, 要按照规划变更 程 序 审批 , 一 步加 强 规划 公示 , 市 民 以进 扩大 参 与 规划 决策 机 制 ; 规 划核 实 中 , 市 民 在 邀请 参 与 等等 。 42强 化 专家 参与 规划决 策机 制 。 . 专 家决 策在 城 市规 划决 策 中 占有主 导地 位 , 家决 策 为城 市规 划 提供 理论依 据 , 专 专家 决 策是 城 市规 划决 策 的灵魂 。 在 城 市 规 划 编 制 阶段 要 多 借助 外 力 , 聘 请 高校 、兄 弟规 划 部 门及 相关 部 门专家 参与 规 划方 案 审查 , 并将 各 项规 划落 实在地上 。 更 要多 听 取不 同的意 见 ,借鉴 一些 国家 和 地 区的经 验 , 成立 反对 委 员会 组织 。 43完 善领 导参 与 规划决 策机 制 。 - 领 导决 策对 城 市规 划决 策起 到决 定 性作 用 。 进 一步 加强 市委 、 政府 、 人大 、 要 市 市 市政 协参与重大规划的决策机制 ,进一步明确需 要 分 管市 长 、市长 及 四套 班 子领 导共 同决策 的规 划类 型 。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研究》范文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研究》篇一一、引言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也成为了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研究,分析其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意义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可以充分反映民意,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公众作为城市生活的主体,对城市发展有着直接的感受和需求,他们的参与能够使城市规划更加贴近实际、符合民意。
此外,公众参与还能促进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现状1. 参与形式多样化:目前,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听证会、座谈会、网络调查等。
这些形式为公众提供了表达意见的渠道,使公众能够参与到城市规划的各个环节。
2. 参与程度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提高,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参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3. 存在问题:虽然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形式和程度都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公众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渠道不畅、参与效果不佳等。
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 公众参与意识不强:部分公众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不足,缺乏参与意识。
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宣传教育,公众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2. 参与渠道不畅:目前,虽然有各种形式的公众参与渠道,但这些渠道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对公众参与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
3. 缺乏专业指导:公众在参与城市规划时,往往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导致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不够科学和合理。
五、解决策略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途径,加强公众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其参与意识。
2. 拓宽参与渠道:政府应积极拓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渠道,如建立在线平台、开展问卷调查等,使公众能够更加便捷地参与到城市规划中。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城市规划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城市规划的实施是由城市社会整体共同进行的,因此,城市社会中各个方面的参与及其态度、意愿等,是城市规划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
城市特定阶段的社会问题,决定了不同时期城市发展中的关注点,这些关注点往往决定了社会的整体反应。
对于城市规划实施而言,如何在综合协调的基础上有效解决或缓解这些社会问题,或者与社会整体的意愿相协同,就直接决定了社会各个方面是否会遵守规划,参与到规划过程并支持城市规划的实施。
城市规划不仅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同时也是公共利益的捍卫者。
有一句话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师,可以做到处处留心,却未必能做到留心处处。
那么,如果集中的大多数人的力量,这种留心就会如同水珠汇成江河一样而具有统筹全局的力量。
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社会共同的遵守和共同参与,因此这就必然涉及法律保障和社会运作机制等方面的内容,而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社会运作体制等本身就是社会选择的结果。
由此而言,社会公众对城市规划的认知程度、对城市规划的作用以及公众对城市规划编制时的参与程度及其作用等,往往决定了公众是否有意愿来遵守和执行城市规划,同时也决定了城市规划实施阶段的参与情况。
在城市规划所构建的公众参与制度框架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规划公开的原则规定;确立了公众的知情权作为基本权利;明确了公众表达意见的途径:听证会、举报等,时间要求;强调了按公众意愿进行规划的要求;对违反公众参与原则的行为进行处罚。
制度是好的,初衷也是好的,只是在实施起来却具有种种缺陷。
以社会公众对城市规划的认知程度来说,有人认为,公众是不懂规划的,与其他们提出意见来混淆视听,还不如根本就不要他们来参与。
我认为这种思维正是公众参与制度不健全的表现,使得一些人的认知有了局限性。
首先,公众是具有广泛意义的,既有单位,也有个人,其中就包括与规划利益相关或者熟悉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单位或个人,他们的参与是具有针对性的,往往是个体利益的维护或者是专家性的见解;再次,另一种情况,公众里的大多数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往往崇尚着公众利益还有与自己私人生活攸关的个人利益,我们并不需要他们可以达到熟知城市规划的程度,因为这是规划师所要完成的事情,就仿佛医生诊断病人,他们要求病人讲述出自己的病症难道是为了让病人自己诊治病情吗?当然不是。
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机制探讨——对“市民参与梯子”理论的再思考
S ud n Pub i r ii a i n M e ha s fUr a a ni t yo lcPa tc p to c nim o b n Pl n ng
— —
Re t i k Ol” tz n P ri i a in La d r — h n i Ciie a tc p to d e ”Th o y e r
1 理 论基 础 与公 众参 与 定位
11 “ 民参 与 梯 子 ” 论 . 市 理
பைடு நூலகம்
信 息交 换 的电子领 域 , 主要 包括在线 讨论 、 网络调 查 、
在线决策等方式 , 这对公 众 的素质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这种理论主要是 以大学 和科研机构为公众 主体 、以网 络技术为平 台而进行 的公 众参与机制 .时间成本 比较
第 9卷 第 2期
2 0 - Ol 4月
广 东 土 地 科 学
G UAN GD 0 NG LAN D SCI ENCE
Vo .9 NO 1 .2 Apr,2 0 . 01
城 市规 划 中公 众 参 与机 制探讨
对 “ 民参 与梯 子" 市 理论 的再 思考
陈建 军
( 中农 业大学土地管理 学院, 华 湖北 武 汉 4 0 7 ) 30 0
C E i -u H NJ n jn a
(oee f adMaae n H ahn g cl rl nvr t Wua 30 0 C i C lg n ngmet uzo g r ut aU i sy l oL , A i u e i , hn4 0 7, hn  ̄
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然而,由于城市规划涉及到众多的利益关系和复杂的问题,只有政府的单方面制定计划和规划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因此,公众参与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趋势。
公众参与是指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政府和公众以平等的方式开展信息交流和沟通,遵循民主程序决策程序,使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行性。
公众参与既可以促进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也可以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一、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公众参与有着深刻的民主理念和价值观基础,是城市规划民主化的必然趋势。
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民主理念民主理念是公众参与的重要理论基础,即承认公民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平等地位和权利,认为政府和公民应该以平等的方式合作开展城市规划活动。
这种理念在现代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公共利益原则公共利益原则是公众参与不可忽视的理论基础。
城市规划和管理活动必须符合公共利益原则,即规划和管理的决策必须符合公共需求和公民的利益要求,不能只是少数人或单纯经济利益的追求。
(三)参与表达原则参与表达原则是公众参与的核心原则之一,即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在重大问题上要停止进行,充分保证公众知情权、言论权和参与权。
(四)责任分担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是公众参与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即相关利益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政府和公民要分担责任,政府要承担领导和管理的责任,而公民要承担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
二、公众参与的实践基础公众参与的实践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政府部门和公众参与者。
(一)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是公众参与实践的重要载体,政府部门要在规范的程序和机制中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反映。
同时,政府部门要为公众参与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和资源支持。
(二)公众参与者公众参与者是公众参与实践中的重要主体,公众参与者可以包括公民、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专业人士等多个方面。
全民参与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全民参与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研究近年来,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日益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全民参与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既可以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也可以增强社会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更好的政策支持与指导。
一、公众参与的概念与意义公众参与,就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让公众有机会参与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到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公众参与有助于促进城市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并提高城市规划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城市规划本身具有强烈的公共属性,因此公众参与是城市规划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公众参与,可以更好的了解公众对城市规划的需求和期望,公众可以参与规划的制定和评估过程,更好地反映各种利益和意见,促进城市规划的更加合理可行。
二、全民参与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的特征1. 多元的参与方式全民参与指城市规划中所有相关利益方的参与,包括社区居民、企业机构、专业人员等各方利益。
全民参与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应该鼓励和提供多种不同的参与方式,如论坛、会议、网络平台等方式,以便生产商们可以保持持续的对谈和交流,凝聚共识。
2. 关注公众意见全民参与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指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产生更好的成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全民参与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在规划过程的各个阶段采取针对性的意见调研和反馈机制,不断完善规划方案以取得大众认可。
3. 公平地处理冲突全民参与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应该注重公平性,特别是在涉及各方利益冲突时,可以采用权衡的办法来解决。
这一点无疑更好地反映了全民参与机制的实际价值。
三、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的关键环节1. 建立一个合理的制度环境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需要在制度环境的支持下,才能实现全面公众参与、公正参与、自由纠错。
需要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指导,以保障全民参与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2.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全民参与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的前提,还是人们对公共事务的认知和理解。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合理、有序地利用和开发城市空间资源,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而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则是指在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过程中,引入社会公众的参与,充分听取和尊重居民、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将就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方式和实施效果进行探讨。
1.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一项影响广泛、关系深远的工作,涉及到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而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发展空间。
因此,引入社会公众参与的角度和建议,能够更好地反映居民的需求和期望,提高规划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使规划更符合实际需求,增强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社会公众参与的方式社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其中,可以组织公开听证会、座谈会、工作坊等形式,邀请居民、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就规划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或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扩大参与范围,提升交流效率;可以成立规划咨询委员会或社区议事会等机构,使得参与更加系统和长期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宣传册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和解释规划的内容和目标,提高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意愿。
3.社会公众参与的实施效果社会公众参与的实施可以带来多方面的效果。
首先,公众参与能够增加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避免了规划者的主观片面性,使规划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其次,公众参与能够促进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增强他们的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城市共建共享的共识。
此外,公众参与还能够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规划信息公开程度,增加政府与公众的互信关系,有效缓解潜在的矛盾和冲突。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引入社会公众的角度和建议,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期望,提高规划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各级政府和规划者应积极推行社会公众参与机制,为城市规划提供更加全面、科学和人性化的解决方案,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我国城市规划中对公众参与的思考
我国城市规划中对公众参与的思考摘要:文章简单的论述了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意义,并从公众参与的主要观点出发,对其现状作出了分析。
指出公众参与的法制建设落后,现阶段的公众参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只流于形式,参与的立法、制度、机构组织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针对此情况,文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现状对策引言: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是指让公众参与到规划的编制、实施、监督的各个环节中去,实现民主规划。
从忽略公众角色到重视公众声音,城市规划在决策层面上发生的转变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周畅说:“城市规划公示意义非常。
公示后,形成了专家论证、群众建议、媒体监督的态势,可以把人为和不利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避免了以往规划中许多非科学的人为因素的干扰。
”在实践中探讨城市规划人员在规划中的作用,强调公众的参与、政府的引导和规划人员的协调作用,应该成为国内规划理论中“城市管治”的核心,政府的控制行为逐步减弱,更加注重实际中公众的需求。
城市规划的公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群众参与,我们搞不好城市建设。
而且,城市规划不仅仅是为了装点城市,它的经济学意义、生态学意义、社会学意义超过了美学意义。
一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观点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是指在社会分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团体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它强调公众对城市规划编制、管理过程的参与、决策和管理。
概括起来公众参与的主要观点有:公众参与是一种协商与合作。
决策者与公众应保持对话,共同探讨,在讨论过程中,决策者提出决策目标和相关信息,陈述自己的观点,公众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贡献他们的经验与想法;公众参与是公众享有民主权利的体现。
决策的目标、公众参与的方式、途径,应该是透明的,其目的是为了最后的决定可以让所有人都理解和接受;公众参与是一个过程,决策者最终的决定不是决策过程的结果。
该结果必须被妥善管理,有效地评价,并适应不断改变的需求;在公众参与过程中,决策者及时解决公众参与的技术障碍,可以使参与活动更加具有效率;公众讨论会应该是有组织的,来参与的人们应该受到鼓励。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与探讨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与探讨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建设工程的推进,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使相关的利益矛盾得以凸显。
本文结合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体系的产生背景和特点,分析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最后提出改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对策,以促进城市规划更加透明合理。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问题;对策城市规划涉及到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以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机调配为目标,公众参与源于西方国家,意在保持社会稳定,提高决策民主程度。
城市规划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在我国规划领域尚未发展成熟,需要我们对相关问题加以探讨,总结改善途径。
一、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在我国形成的背景和特点(一)理论背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在社会结构方面出现了分层化现象,不同的社会群体在利益的分配和占用上呈现出了差异化。
社会分层标示着社会民众出现了观点和利益上的不同,因此在价值观念方面难以做到同步一致。
随着城市建设的规模扩大,现阶段出现了一些资源开发和使用上的矛盾,如房地产建设如火如荼,但购房人群却没有相应的同步提升,归结原因,没有准确把握公众的需求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因此,城市建设规划呼吁公众的有效参与。
(二)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特点城市市民和城市的利益群体组织是城市规划参与者的两种重要构成。
作为城市市民来讲,他们关注的更多是与自身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项活动,城市市民参与城市规划,主要是寻求民主,表达意见,确保城市规划不触及到城市市民的根本利益,对城市规划的长远性的预测上效果不明显。
城市的利益群体掌握了较多的信息资源,对城市规划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基于自身的利益取向,城市利益群体参与城市规划,更大的目标是实现利益的寻租行为,试图以对城市规划构成影响的方式寻求私利[1]。
实力资本较为雄厚的地产建筑企业,会趁此时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一方面阻碍了城市规划的实施,另一方面也间接损害了城市发展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概念和起源,阐述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必要性,指出我国现行公众参与机制在实际运作当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措施。
关键字: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解决措施
一、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概念和起源
1.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概念
公众参与是在社会阶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集团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它强调公众对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管理实施过程的参与、决策和管理。
它最初是为了宣泄市民的“不满”情况,以稳定民心,保持社会安定,后来为了促使寻求公众政策的实现,上升到了城市规划制定、决策、管理民主化的高度。
1.2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起源
公众参与最早起源于美国,目的是为了稳定市民的“不满”情绪,保持社会的安定而出现的一种安抚措施。
它首先是作为一种公共政策、一种协调建设中争议的手段被提出来的,具体是指公众对涉及自身及公共利益的事务享有一定的知情权和决策权,参与到行政决策中去,反应民众的声音。
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表现,广泛地存在于涉及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中被广泛运用,有的国家甚至已将其列入法律,以保障实施,是一种实践证明较为有效减少争议的管理方法。
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是政治参与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体现着现代政府在公共管理的行政决策中,进一步关注民主理念的运行机制。
具体来说,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表现出以下必要性:
2.1 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公众广泛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城市规划,能够促使政府与其它社会团体相互协调,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使规划成为政府实施城市建设的有效手段。
2.2 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迫切要求。
它是加强规划管理,实施规划过程的公开性,可以使政府部门更好地理解公众的要求,最终做出获得社会认同的规划决策。
2.3 它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它必须体现公众的意志,维护公众的利益,接受公众的监督,而接受公众监督的最佳形式就是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可以保证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吸引多学科专家、多层次、多部门人士参与规划,为规划献计献策,拾漏补缺,集思广益,避免规划脱离实际而造成的判断错误,使规划成果更为科学。
2.4 它是城市规划自身发展的要求。
对规划的朝令夕改,不但无端增加很多工作,规划的一致性也受到影响。
唯有借助公众的力量,实施有效监督,才能真正实现城市规划目标。
在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明确提出“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与”的规划原则,规定了在城乡规划的编著、实施以及监督的过程中必须全面的实行公众参与机制,以确保公众对于城乡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
三、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机制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划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也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参与水平,参与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3.1参与深度难以触及规划的核心环节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深度主要体现在市民的意见对规划的深度主要体现在市民的意见对规划决策和实施影响力、干预力的大小。
然而,目前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形式”重于“实质”,参与的主要效果是加深了对规划项目和规划事务的了解。
在规划的过程中起到了“参赞”作用。
其次.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带有很强的“被动性”.参与行为往往起源于城市政府组织的规划公示等事务。
此外,市民的意见往往得不到足够忽视,甚至意见是否得到采纳也得不到反馈,而意见被采纳的市民也没有受到应有的奖励和鼓励。
3.2参与范围没有覆盖规划的全过程
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尚未在城市规划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在城市规划编制阶段,公众的参与往往局限在针对具体规划项目的调查,走访,涉及的公众面较窄。
在城市规划审批决策阶段,能够行使参与权的一般还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机构和地方政界的精荚人士。
此外,在规划立法、实施监督等方面,公众参与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这些现象说明公众参与还没有覆盖到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在城市规划事务中参与的比例还很小。
3.3参与机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在国外,公众参与能否顺利开展,除对这一行为法律地位的界定外,还取决于法定性的程序、有效的仲裁机构和干练的组织部门。
而在我国,由于公众参与才刚刚起步,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度与机制还处于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阶段。
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支持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过程。
当前时有发生的市民到规划部门或城市政府“上访”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这种制度与机制的缺位。
3.4相关法律依然不够健全
在我国,城市规划的立法多注重行政行为的授权。
关于公众参与的问题还很少涉及。
城市规划法制体系仍然带有政府强制实施、公众被动配合的色彩。
虽然法律条文中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规定,但对履行义务的前提以及相对应的权力都缺少明确界定.此外,公民参与机制中,市民参与意识不高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传统观念仍然具有广泛影响。
很多市民对与自身利益非直接相关的公共事务持漠视态度。
四、提高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度的建议
4.1拓宽公众参与的范围,增加公众参与的深度
首先要注重多层次、多形式的规划宣传,让城市广大群众了解城市规划;其次在规划的各个过程中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最后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要接受群众的监督。
政府部门可采取咨询或召开情况通报会及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向市民通报规划管理的内容、范围、技术指标要求等,给市民提供了解规划的机会。
同时还可采取邀请市民参加城市规划的展示会、论证会和听证会,聘请市民为城市规划监督员等方式加强市民参与的深度。
在公众参与的初期阶段,参与的主体应以专业人士为主,这一阶段是公众参与的萌芽阶段。
当公众对规划有一定认识时,可以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由公众选出社区代表,参与规划的编制和决策。
规划设计人员组织各种座谈会、展览会,编制手册、目录等方便公众查询与参与。
这一阶段为公众参与的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则是公众参与的成熟阶段,要求规划的审批应有规划对公众意见的处理目录。
最后使公众参与的深度从规划的编制阶段过渡到规划决策和实施的阶段。
4.2公众参与要建立法制保障
公众参与要在法律法规机构等方面给予保障。
如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公众参与规划的方式和途径;设立公众参与机构等。
从国外公众参与的历史发展来看,一个独立于行政组织之外同时受法律保护和支持的、由关心城市建设的公众组成的团体的存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因此设置城市规划管理的非行政机构,使其拥有一定的决策、管理权限和法律支持,代表各
个阶层公众的价值观和利益,参与政府规划决策、管理。
公众参与与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保障了城市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
我们应借鉴西方的经验,使城市社区发展和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结合起来。
4.3、普及规划知识,加强公众教育
我国公众参与规划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公众教育问题。
规划知识贫乏以及文化水平的限制,成为公众参与的障碍。
首先,应该加强对规划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比如选专业人员对社区居民进行问答讲解;其次,在设立的公众参与机构里,对选出来的机构代表、工商界领导、政府官员,组织专门的讲座,进行系统地规划知识的教育;最后,大众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参与兴趣与意识的不断增强,才能为公众参与的实现提供稳固的基础。
因此应该提高大众的受教育水平,从小培养市民的公众意识,对公益事业的热情。
公众参与意识深入人心是个渐进的过程,我国的民主建设也需要过程,公众全面参与城市规划需要更多时间才能逐步完善。
五、结语
公众参与已成为现代政府进行各项活动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与公众民生相关的城市规划。
在我国,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众自身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公众参与政府各项决策尤其是城市规划决策热情高涨,规划已不再是公众对固化结果的被动了解与接收,而逐渐成为一种主动参与的行为。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公众参与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以寻求一套健全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策略,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提出几点推动和规范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策略建议。
为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提供民主理念和社会体制的双重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志刚,谭丽荣,范腾腾.浅议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
究,2006,(5):190~193.
[2] 孙施文.公众参与原则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国外城市规划,2002,(2):1;14.
[3] 徐学林.公众参与土地整理项目的必然[J].资源产业,2004,(6):20~22.
[4] 姜明安.行政程序:对传统控权机制的超越[J].行政法学研究,2005,(4):16~21.
[5] 吴志强.德国城市规划编制过程[J].城市规划,1998,(2):30~34.
[6] 孙施文,殷悦.西方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J].国外城市规
划,2004,(1):14:16~20.
[7] 闵忠荣,丁小兰,郑林.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以南昌为例[J].城市问
题,2002,(6):40~43.
[8]顾朝林城市社会学【J】.东南大学出版社.城市社会问题;2003-7-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