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课堂实录
《囚绿记》课堂实录
《囚绿记》课堂实录所谓教学就是在教的同时有所学,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工作中刻苦奋进,积极进取,与学生一块成长,拿执教的一篇优美散文《囚绿记》谈谈我的执教过程以及收获。
【课堂讨论】主题为作者对绿是一种怎样的爱。
生:老师,我觉得这是一见钟情的爱!师:(欣喜)请你说说理由。
生:选择房间的时候,这房间明显潮湿,夏天又炎热,不是居住的佳地。
但作者就是因为喜欢这片绿才选定这个房间的,可见,作者对这绿是一见钟情的。
(同学们热烈地鼓掌。
)师:回答得很精彩!有其他意见吗?生:我觉得这是留恋的爱!文中说“一个月,两个月,我流连于这片绿色”,“流连”这个词,直接抒发作者对于绿的留恋。
生:(按捺不住的一个小男生伸长了手。
)老师,我觉得是一种痴爱。
师:哦?理由呢?生:“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天天”说明作者爱得痴迷,痴情一片,他对常春藤的情感已经走火入魔般了。
生:(男孩接着说)“我天天看,看它一点点生长,看着嫩叶变青、变老,甚至观赏它的脉络、嫩芽呢!”可见,作者的观察有多么的仔细,一点细微之处都不放过。
生:这是尊敬的爱。
从“珍重”一词可见,作者被它“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打动了,内心油然而生敬意。
生:(一个扎辫子的女孩站起来,怯怯的。
)老师,这是一种自私、固执的爱。
因为常春藤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可“我”却囚住了它,即使它病了,快要死去了,“我”仍自私地想占有,之后,放开它也是因为自己要离开了。
生:这爱爱得偏执,太不可思议了,爱不一定占有啊!(大家随声附和:是啊,放手也是一种爱。
)师:作者自己在文中也说这是一种“魔念”,那么,你能理解作者“囚绿”这一行为吗?生:因为绿是生命,是希望,永远向着阳光,并且具有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
所以作者想要囚住绿,占为己有。
生:是的,作者渴望光明,所以,对于任何代表着光明的事物,他都想要拥有。
师:你是怎么知道作者渴望光明的?他在写这篇文章前或写作时,生活心理状况如何?(我知道这又是一个精彩的瞬间了。
《囚绿记》课堂实录
《囚绿记》课堂实录《囚绿记》课堂实录红笺一叶《囚绿记》课堂实录广州外国语学校熊芳芳陆蠡是个寂寞的孩子,刘西渭说:“寂寞的孩子有最好的想象。
”在他的《囚绿记》里,我们可以看见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和前天发的《捕蝶者》一样,都来自选修教材《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二单元,是我们近期正在学习的篇目。
师:今天我们学习陆蠡的《囚绿记》。
首先了解一下。
陆蠡,浙江天台人。
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1932年在吴朗西和巴金等在上海创办的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
1937年8月,吴朗西、巴金分别去重庆、广州筹建分社,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便由陆蠡负责。
几年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
他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驻上海租界,陆蠡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他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
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
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
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
刘西渭说他“貌不出众,身体瘦小”,但在生死的考验面前他毫不畏惧,慨然赴死。
陆蠡罹难以后很久很久,巴金仍然难以释怀,长念不已。
直至建国以后,还念念不忘为亡友编纂遗著。
1958年,巴金在百忙之中和被批判围攻的情况之下,从陆蠡众多的遗作中甄选出佳作,一页页亲手誊录,编成了《陆蠡散文选》。
同学们能从这篇课文的内容看出本文的写作背景吗?生:“卢沟桥事件发生了”!师:对,第13自然段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本文的写作背景是: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的“我”,必须离开了。
离开北平,离开公寓,最重要的是,还离开什么?生:常春藤!师:非常好。
当初,就是因为什么原因才选择了住在这间公寓?生:常春藤的绿影!师:这间公寓环境怎么样?生:不好。
《囚绿记》课堂实录
生 : 湿。“ 潮 砖铺的潮湿的地 面。” 生: 简陋。 纸糊 的墙壁和天花板” 窗户左 下 “ ,
文的写作 背景是 日本发动 了全 面侵华战争 。“ 住 角的玻璃还被打碎 了, 一个大孔 隙。 有
在北平 的一 家公 寓” 里的“ , 我” 必须 离开 了。 离开
北平 , 离开公 寓, 最重要的是 , 离开什 么? 还
多宝贵的啊 !它是 生命 , 它是希望 , 它是 慰安 , 它
是 快 乐。 ”
师: 太棒 了! 很好 的感受力 ! 请你 以你 所体会 到的心情把这一段有 感情地 朗读 一遍 !
( 朗读 第7 ) 生 段
师 : 好 , 续。 很 继
甜 蜜的心情在 欣赏一个刚刚 出生 的婴 儿 , 急切 地 候, 我爱 它淅沥的声音 , 小婆娑 的摆舞 。” 又好像
师 :板 书 : ( 留恋 、 欢喜 ) 作者 怎样 表现绿影 带 盼望 着她快 快 长大。 而后 面一部 分 : 下雨 的时 “
给 他 的 留恋 和 欢 喜 ?
生 : 者发 自内心地直接抒情 赞 美:绿 色是 在欣 赏一个 恋人 的轻歌 曼舞。 作 “
“ ” 绿 相伴 )作者又是 怎样 的心情 ? 一找 相关的 叠着的嫩 叶 , , 找 渐渐变青 , 渐渐 变老 , 细细观 赏它 我
词语 。
纤 细的脉络 , 嫩芽 , 我以揠 苗助长 的心情 , 巴不得
它长得快 , 长得 茂绿。 就好像是 用关爱的眼光和 ”
生 : 恋。 留
生: 喜。 欢
生: 喜悦 , 满足 。 师 : , 我们把课 文的第 1 自然段 一起 好 让 到4
足。( 书: “ ” 逅 : 悦 、 足 ) 板 与 绿 邂 喜 满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二囚绿记课堂实录7
人教必修二《囚绿记》课堂实录第一部分:导入【投影展示以下“画面”】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两个人,一老一小。
小的叫移凯旋,仅有五个月大。
2009年5月1日,他因饮用的三鹿奶粉患上肾结石,永远的离开了深爱他的父母和这个美丽的世界。
而老者已经是九十二岁了,叫陶兴尧。
2010年3月27日,为了阻挠强制拆迁,他和儿子双双自焚,儿死父伤。
那么同学们,你看了这两幅画面,了解到画面背后的故事,能和我说说你内心的感受吗?生: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别人的生死!生: 这些人真是“利欲熏心”!师:好,“利欲熏心”概括的好。
这个“心”是什么意思?生:良心。
师:我们在孟子的名篇《鱼我所欲也》曾学过这样一句话“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为失其本心”。
这个“心”就是人的本性,也就是人性。
师:同学们,现今社会生活中,“人性”缺失的事件决非个别现象,从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到生产安全事件,美好的人性的缺失已经成为国人之殇。
我们认为,教育的这个过程,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美好的人性逐步苏醒的过程。
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人性生长的一个节点,因为我们生命的成长过程是不能没有心灵的自由面对和人性的深层思考。
所以同学们愿意不愿意和老师一起踏上这趟《囚绿记》人性追寻的列车呢?生:愿意。
第二部分:品悟“人性”(一)回顾方法师:好,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在散文阅读中,我们是如何理解文章的价值取向的:【投影展示】第一步是“捕捉关键句”,第二步是“品悟关键句”,从句子的字里行间挖掘文本深层的内涵。
品悟“人性”,老师送你们四个字:【投影展示】(二)品悟“人性”师:下面,同学们根据预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关键句,我们一起来品悟“人性”。
生:我最喜欢的关键句是文章第14段中“我渐渐的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内心已起了恻隐之心,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他的固执,无亲热,我仍就不放走他,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第一层次:疑——从人性的层面追求字里行间的意义)师:好,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这里“魔念”是指什么?生:占有它、控制它。
囚绿记课堂实录
囚绿记课堂实录一、预习检查师:开始上课。
你从课题“囚绿记”中读出了哪些信息?假如你没看原文。
生1:从“记”可以看出它应该是一篇记叙文;从“绿”可以看出应该与绿色植物有关系。
生2:从“囚”可以看出“我”在“囚禁”某种植物。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生(齐):陆蠡。
师:“蠡”,三声,上下结构,下面是“两条虫”哦。
再来看一组生字词(屏显略),请杨奇杰来读一读。
(生读。
)师:这组生字词哪些需要注意?生(杂):“猗郁”的“猗”字读音为“yī”,一声;还有“蕈菌”的“蕈”字读音为“xùn”,意思是高等菌类。
师:“涸辙”这个词出自成语——“涸辙之鲋”,意思是干涸的车辙里面的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师:同学们,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大师刘锡庆说,“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
这节课我们来完成三个任务:理清思路,品味语言,感悟情愫(屏显)。
这正好照应了“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的三个特点。
二、理清思路师:文章共有14段,“囚绿”是哪几段?生(众):8~11段。
师:我们来做个文字游戏,请在这些“绿”前加一个动词,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
(师板书:绿邛囚绿邛绿邛绿邛绿)生(杂):第一处填“赞绿”(“夸绿”、“写绿”)。
师:王老师有一个词——“恋绿”。
你们的动词不足以表现“我”对绿的特殊情感,“我”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所以要用“恋”!生(杂):第三处填“放绿”(“开绿”、“释绿”)。
师:比较一下,哪个好?生1:“释绿”好,“放绿”过于直白,缺少文气,“开绿”表达有点模糊。
师:最后一个呢?生2:“思绿”。
师:我准备的也是“思绿”,但我现在想改成“念绿”了。
为什么呢?生3:“离开北平一年了。
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
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这固然是一种思念,但更多的是一种“念叨”,所以用“念绿”更贴近事实。
师:“恋绿、囚绿、释绿、念绿”——构成了一条全文的抒情线索。
三、问题探究(品味语言)(屏显。
第23课《囚绿记》课堂实录(苏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
第23课《囚绿记》课堂实录(苏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读写赏悟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释题1、〝囚〞是什么意思?2、〝绿〞是指什么?明确:绿色的常春藤3、那么〝囚绿〞是如何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话回答〕明确:我从破裂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房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热。
二、选读语段,体悟感情1、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作者如此做表现了他对〝绿〞有如何样的感情吗?明确:喜爱2、请你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1〕学生找出表达作者喜爱绿的语段,并轻声地朗读。
〔2〕小组内先交流朗读,然后讨论如何朗读更好。
〔3〕全班同学交流朗读,体会作者对〝绿〞的感情。
*教师可依照情形组织全班朗读,并对朗读予以指导。
三、圈画语句,品悟文旨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
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有如此之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讲明缘故的语句。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期望,它是慰安,它是欢乐。
……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单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郁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唱歌。
〔齐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2、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请你找出文中能表达作品写作背景时刻的语句。
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终于在一天早晨……。
离开北平一些年了。
……3、哪个同学能讲讲中国的这段历史呢?4、面对列强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能无动于衷吗?他写这篇文章真得就没〝不有用心〞吗?请你从文中圈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语句,然后在文旁进行批注。
〔1〕小组先进行讨论圈画出〝言外之意〞的语句。
〔2〕然后各人再进行批注。
〔3〕朗读交流批注情形,教师作好点拔小结。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二囚绿记课堂实录10
人教必修二《囚绿记》课堂实录一、课堂导入师: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位真诚的作家——陆蠡。
他写过这么一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绿,那么,你心目中的绿又是怎么样的?生:我看到的绿是生机勃勃的。
生:绿是自然的颜色,郁郁葱葱,有生命的活力。
生: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大地是绿的,给人希望。
师:在同学们的心中,绿是自然的颜色,是给人希望的颜色,是沙漠里的绿洲,是生命的象征。
二、深入情境课件显示图片:同学们熟悉的三耳湖课件显示图片:同学们每天学习的地方课件显示图片:同学们每天必走的校园林荫大道课件显示图片:湖边婆娑的柳影生:(专注,面带微笑)师:其实,咱们班也有一个热爱绿色的同学。
生:(左右环顾)师:(走到窗台,取来蒋丽萍同学精心伺候的一盆不知名的绿色植物,此时的他正对着绿色植物发呆)蒋丽萍同学是一个热爱生命的同学,听其他同学讲,他每天都给这盆植物浇水晒太阳呢!生:(善意的笑,蒋丽萍同学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师:校园的美丽离不开绿的点缀,绿,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三、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圈划相关内容)课件显示自主学习内容:1、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作者原有选择的自由,为什么偏选中这一间?2、作者在公寓住下后,每天都做了一件什么事?3、作者为什么要将“绿”囚住?4、被囚前的常春藤是怎样的?被囚后的常春藤生长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什么?5、作者把“绿”囚牢了吗?为什么?师: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住进这所公寓呢?找找文中的原句。
生:(齐)“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师:作者对绿影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生:(笑)一见钟情。
师:原来是作者对阳光反照下的常春藤的“一片绿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句体现出作者的一见钟情呢,咱们来找找原句。
生:“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师:作者每天是怎样对待令他一见钟情的“她”?生: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人教版语文高一- 人教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课堂实录
人教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课堂实录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之中呢,随处可见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当我们把这样或那样的情感倾注于这些事物身上的时候,这些事物就会成为作者笔下美妙的诗文。
辉煌的落日,寄托着人生的沉思;灿烂的垂樱,寄托着生命的真谛。
自然的风景会敲开人类心扉的大门,同样,我们在处于不同的境遇之时,心灵会有不同的需求,甚至那一抹不起眼的绿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陆蠡的那一抹绿色《囚绿记》。
二、品读概括师:作者的那一抹绿色是什么呢?生:常春藤。
师:“囚”为何意?生:囚禁。
师:我们常说囚禁的是犯人,但这美好的常春藤为何要被囚禁呢?生:喜爱。
师:我们不禁要问常春藤有什么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喜爱,甚至囚禁呢?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常春藤的语句,并概括其特点。
生1:“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从繁密一词可以看出常春藤长势良好,生命力旺盛(教师板书)。
生2:“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
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表现的是生命力旺盛。
师:请同学们注意这里“依旧”这个词,它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什么呢?生2:排比,说明无论在何时何地它都生长,表现了生命力旺盛。
生3:“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这里突出了常春藤“向阳”“固执”的特点。
向阳、固执(教师板书)。
三、咬文嚼字我们常说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为此景而动情、动容,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样的一种喜爱之情呢?多媒体展示:请在文中找出体现作者对常春藤喜爱的语句,品味鉴赏。
生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作者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表明对常春藤的赞美。
生命、希望、慰安、快乐(教师板书)生2:“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课堂实录
«囚绿记»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本文的文学常识,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3、体会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及其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诵读感知、读写品悟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各种各样各样的颜色,而且每种颜色也都有它的寓意。
看到红色,我们会来年想到热情革命,看到黄色我们会联想到为温馨、浪漫,看到蓝色我们会联想到忧郁、宁静,看到黑色我们会联想到庄重、严肃,那么看到绿色呢?我们想一下之前学习的艾青的«绿»,那里面绿代表的是什么呢?对了,是时代的春风,是希望,那么象征着希望,象征着光明的绿色我们每个人都很喜欢,于是呢,有人就把绿给囚禁了起来,那么他仅仅是出于喜爱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请大家在文章中找出下列字词,并注音:陆蠡(lǐ )涸辙(zhé )淅沥(xī )猗郁(yī )移徙(xǐ )婆娑(suō )瞥见(piē )蕈菌(xùn)揠苗助长(y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题目为《囚绿记》,“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明确:“绿”指常春藤。
“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囚绿”是因为喜爱。
2.课文哪几段是直接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
(赏绿)——囚绿——(释绿)——(念绿)四、细读课文,品味情感:1. 找出文中对绿的前后不同的称呼,看看不同的称呼反映出作者对绿的情感前后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尽量使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提示:运用圈点批注符号)赏绿绿影喜悦满足欢喜留恋囚绿绿色喜悦不快可怜恼怒释绿绿囚珍重祝福念绿绿友怀念2.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的句子,并标上序号,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点。
囚绿记课堂教学实录-人教课标版
囚绿记课堂教学实录-人教课标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囚绿记》课堂教学实录路晓冰(学生事先不知上课内容,未做预习。
师上课后直接板书课题)师:《囚绿记》,“囚绿”,多么奇怪的一个标题!“记”,多么熟悉的一个字眼,那什么是“记”生: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游记,记载(描写)一些事物的杂记,如《岳阳楼记》、《核舟记》。
师:“囚绿”从字面理解就是将绿色囚禁起来,生活中有谁做过这样的怪事?生(齐答):没有师:今天我们这一节课就共同来赏析陆蠡的著名散文《囚绿记》,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第页,请大家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在阅读中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从哪些段落为我们解答“囚绿”之举的?找一找,划一下。
(生自由默读全文)师:同桌互相交流,看你们所找的有关“囚绿”的段落是否一致。
(生交流讨论)师:从同学们的相互交流情况来看,大家都找到了“囚绿”相关的段落了,是哪些段落呢?生(齐答):第段开始,到段师:那么具体怎样的行动叫“囚绿”(生:读第段第句)师:“囚绿”这个行动有点古怪,同学们想想作者囚绿的目的何在?(生:读第段第句)师:可见第段照应了文章题目,为了加深印象,同学们齐读一下第段。
(生:齐读第段)师:作者囚绿的目的达到后,作者的心情如何?生: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
师:这种喜悦、欢喜是否一直持续?生:没有。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生:第段,第段。
师:作者囚绿带来什么问题?生:我因为绿的固执而不快。
生:“绿友”好像病了的孩子。
师:是什么样的心情抑郁或感受让“我”做出这样一个古怪的行动?生:自私。
生:魔念。
师:自私和魔念为何能让作者产生囚绿之举?生:为了和绿色接近,亲密。
生:用绿色来装饰抑郁的心情。
师:可见作者的“囚绿”之举缘于爱绿之情,同时也说明爱的强烈也有可能会造成一种伤害。
(生笑,点头)师:本文从—段都在写囚绿,全文共段,下面细读全文,前后段落分别交待了什么事情?圈点批画出关键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囚绿记课堂实录
囚绿记师:同学们,今天一起学习一篇散文,它的名字叫?生:《囚绿记》师:作者?生:陆蠡。
师:请同学们先看一个字,(板书:口)这个字念什么?生:口。
师:(板书:囚)这个字念什么?生:囚。
师:从造字的方法来看,这是一个什么字?是什么意思?我们如果把这个“人”去掉,读什么呢?(板书:口wéi)是“围”的古体字,所以“囚”字就是把一个人怎么样?生:围起来。
师:“囚”拘禁,人在口(wéi)中。
囗,古同“围”,圈起来作拦阻,使他失去自由。
这个字会让你联想起什么?生:囚车。
生;监狱.师:拘禁起来。
本文是不是把一个人囚禁起来?生:不是,是把绿囚禁起来。
师:这个“绿”在文章当中具体指什么?生:常春藤。
师:是整株常春藤吗?生:不是。
师:具体地说是什么?到文本中去找生:指(常春藤)“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
师:大家见过常春藤吗?生:没有。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株,请看,这就是常春藤:我带给大家的是绿友。
它像什么?生:像吊兰。
生:这有点像爬山虎。
师:有一点点像。
如果它长在野外,一定会繁茂,因为是盆栽的,所以比较苗条,比较瘦弱。
这窈窕的常春藤是我送给大家的礼物。
师:文章中(常春藤)“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作者称它为:“绿囚”(板书:绿囚)。
请问这囚室的环境怎么样?生:小,简陋。
师:何以见得?生:第二小节写道:“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师:很好。
这个房间朝哪儿的?生:朝东。
师:朝东的房子在夏天比较炎热。
这间房子有几扇窗户?生:一扇。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生:应该是两扇。
因为一个是朝东的,一个是朝南的。
师:朝东的有几扇?生:两扇。
师:(打趣地)二加一什么情况下等于二?在答错的情况下等于二。
这里应该等于几?生:三。
师:这位同学很细心,发现南边还有窗户。
窗户是什么形状的?生:圆形的。
师:是什么样的玻璃?生:六角形的。
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文章还特别交待了这个窗户的左下角有一个什么?生答:“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能够随意伸进伸出。
囚绿记课堂实录(2)
囚绿记课堂实录(2)囚绿记课堂实录第二课时师:很好!理解了作者的心理,还要了解其表现手法,这一段的前半部分是什么描写?生:很细致的描写。
师:换一个专业一点的鉴赏术语?生:细节描写。
师:很好!后半部分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生: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描写。
师:非常好,表现手法上富有变化。
生:作者还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他对绿的留恋和欢喜:“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
但我并不感到孤独。
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作者把绿当作了自己的知己,二者心有灵犀,心照不宣。
师:很好!此时无声胜有声,是最和谐美好的境界。
“绿叶和我对语”,请问“对语”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生:平等。
生:自由。
师:很好。
此时的“我”和绿叶之间是平等的,双方的生命都是自由的,所以才有了对话的可能,也才有了创造和谐美好境界的可能。
可惜这种和谐美好的境界后来遭到了破坏——我做了什么?生:我“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师:用文中词句说,“我”把“绿”怎么样了?生:“幽囚”在了我的屋子里。
师:(板书:囚绿入室)对于这样的行为,作者自己有怎样的评价?生:“自私”。
师:(板书:自私)怎样看出这是一种“自私”?生:“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笼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反复说拿绿色“来装饰我”的房间和心情,又反复说借绿色来比喻这比喻那的,还让绿“为我”歌唱。
师:一般来说,什么样的人喜欢别人为他“歌唱”?生:伟人。
师:呵呵,真正的伟人是辽阔而谦逊的。
生:恋人。
(生齐笑)师(亦笑):不错,恋爱中的女孩是女王。
凡是王,似乎都有资格享受别人为他歌唱。
恋爱中的女孩、统治者,包括上帝。
呵呵。
生:作者就像一个王一样,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绿”成了“我”的工具、仆人,甚至囚徒。
《囚绿记》课堂实录、反思
《囚绿记》课堂实录巧用文本,设置悬念:师: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今天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起去寻找那片绿。
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请问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呢?生:我们一般很难想象得到将绿色囚住,很新颖。
生:我感觉在一个很封闭的环境中,满眼都是绿色,但为什么囚住的是绿色呢?师:嗯,很好,这两位同学即充满了想象,又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那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质疑一起阅读这篇文章。
活动一:整体感知,概括内容请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完成两个问题:(1)圈点勾画,标出不认识的或难以理解的字词;(2)课文哪几自然段是直接写“囚绿”的?在囚绿之前、囚绿之后还写了哪些内容?请你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来概括。
(学生根据要求阅读课文,老师先读文章,后个别辅导学生。
)(组员快速阅读,划出关键词句,独立填写→组长发问,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听老师点评)生:第五段“急不暇择”该如何理解?第七段“淅沥”该怎么读?师:哪位同学来帮忙?生:“急不暇择”是“迫切,来不及选择”的意思,“暇”,空闲的意思。
“淅沥”应读“x īlì”,模拟声音,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师:完全正确。
还有不懂或不认识的字词吗?(见没有举手,稍停)不过,老师可要提醒同学们,页下注的几个词语都比较重要,建议大家读一读。
(学生读)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谁先来回答。
生:我认为文章直接写“囚绿”内容的应该是第8段到13段,因为第8段开头是这样说的:“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这说明我已经开始囚绿了。
而第14段则写我“离开北平一年”后对绿友的思念,属于“念绿”或“思绿”。
生:我觉得直接写“囚绿”内容的是第8段到11段。
因为这几段写了我囚住绿色,绿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12、13段写的是由于时势的原因,我只得释放绿色,尽管不是我的主观意愿。
《囚绿记》课堂实录
《囚绿记》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抓住景物特征,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理解作者如何将情从景物中传达出来。
3.理解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之情。
教学重难点:1.抓住景物特征,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理解作者如何将情从景物中传达出来。
教学方法:借助于多读,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师:每次读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的脑海里就满是绿色,想象在骀荡的春风中,独自漫步在一望无际的原野,那迷人的绿色,涤荡了我心头的郁闷,令我心情舒畅,悠闲恬淡。
绿色是自然满足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的礼物,使人愉悦,安宁,它是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
现代散文家陆蠡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今天我们一起跟着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的陆蠡随绿漫步。
一起来学习抒情散文《囚绿记》,交代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生字正音生:字音读两遍师:大家在预习中知道了作者在文中所写的绿其实是一种植物——常春藤。
我们想过没有,文章标题为什么不用“囚常春藤记”而用“囚绿记”?绿和常春藤之间又怎样的联系呢?生:绿是常春藤的颜色,文章借景物的颜色特征来拟题。
师:大家再思考一下,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1:比喻生2:借代师:很好,有不同的看法。
请生1说说比喻修辞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生1:本体和喻体具有相似性。
师:大家看“常春藤”和“绿”之间是相似的吗?生:不是。
师:那应该是什么修辞?有一小部分生:(小声地)借代吧。
师:借代有什么特征呢?生: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她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
师:这位同学的知识很扎实,值得我们学习。
这里有个关键词“代替”,绿代替常春藤了吗?生:代替了。
师:那么,是用什么代替什么呢?生:用常春藤的颜色代替常春藤了。
陆蠡作品《囚绿记》课堂实录
陆蠡作品《囚绿记》课堂实录篇1【指导思想】《囚绿记》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必修模块2)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以中外散文名篇为主要内容,单元设置的意图是通过阅读这一类散文,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绘的美景,比如本文就是一小串能够激发人对自由、生命向往的“绿”,由此进入一种审美境界,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把“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作为语文教学阅读和鉴赏的总要求。
【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单元要求及课文特点,我确立了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⑵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讨论总结时,可由文中的某些语句联系到本文的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对“绿”的认识,明白本文的主题。
(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囚绿”后感情的变化,并且对于作者对绿的“爱”进行探讨,提出爱的正确方式。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囚绿”后情感发生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矛盾复杂的心态,理解爱的真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上老师的适时引导和启发,学生完成一篇以此为话题的小作文,这一目标在课外能够实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音韵和谐,情感真挚而且长于变化,必须通过朗读来体会它的魅力,进而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因此,如何“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解决这一问题,我要求学生运用“复述法”和“圈点法”,复述作者“囚绿”的过程,圈点出表达作者爱绿的语句,再由老师总结。
《囚绿记》课堂实录 囚绿记试讲教案通用(九篇)
3、学习本文借物抒情和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1、自主、合作、探究。
这是新课程的核心学习观念,本教学设计为了切实落实这一理念,将采用尽可能少要甚至不要老师提示的“非指示性教学”。
其做法就是强调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2、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利用导学案深入研读课文;利用网络、图书等渠道搜集、整理信息,以拓展视野,激发读书兴趣,拓宽学习渠道。
本文篇幅不长,且文字不深,学生基本能读懂,所以本文的教学时间拟定为一课时。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课我试图用多媒体手段来增加我的课堂容量以及课堂美感。
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班班通各项功能和资源,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
我还在课前精心制做了,链接一些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视野,丰富阅历,扩大知识容量,拓宽学习渠道,力求做到把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配合多媒体引领学生去读书,去理解,去思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探究、合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导入多媒体播放《常春藤》诗歌朗诵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课前预习(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走近那一抹绿1.绿是什么?“我”为什么如此热爱这抹绿?2.为什么要“囚”绿?3.我“囚”住了那抹绿吗?5、人绿对对碰。
在“囚绿”的过程中,“绿”与“我”在对峙中进行了怎样的心理对话?(五)、认识那一抹绿小结:(六)、感悟那一抹绿本文给你什么样的深刻人生启示?这个问题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一个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对主题进一步个性化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问题,突显作品的现实意义。
(七)、抒写那一抹绿色课文采用象征手法来描写景物,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写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象征意义。
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以片段写作方式训练学生读写结合能力,巩固本课写景状物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囚绿记》课堂实录
交流)
师:不少的组已经批改好了,有问题需要共同讨论吗?
生:(生齐答)没有!
师:关于字词,我们不仅要注意它们的读音,还要注意它们的写法,哪个
能说说我们要注意哪些字的写法?
生:老师,我是这样记住喙”字的写法的,就是把缘分的缘字的偏旁
生课,检查预习。
师:白鹭是一种为中国文人喜爱的鸟儿。杜甫的诗歌《绝句》写道:两个
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再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
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两首诗歌都将白鹭融进一个诗画的境界。
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是:绝不可能!”于是于7月
21日被害,年仅34岁。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
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
师:再来看一组生字词(屏显略),请同学来读一读。
师:我们来明确下两节课的学习目标(屏显):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品味文章优美清丽、节奏舒缓、色彩忧郁的语言;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三>语文>初三语文教案
师:这组生字词哪些需要注意?
生:猗郁”的猗”的读音为yī”,第一声;还有蕈菌
”的蕈”的读音为xùn”,意思是高等菌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课堂实录季淑剑《囚绿记》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扫除语言障碍,能流畅朗读课文。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
3、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能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内容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涸.辙急不暇.择猗.郁移徙.婆娑.揠.苗助长瞥.见矫.健2、解释词语涸辙婆娑急不暇择揠苗助长: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4、阅读文章思考,“囚”是什么意思?文题中“绿”具体指什么?“囚绿”在文中究竟是怎么回事?5、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说说作者和“绿”之间究竟发生怎样的故事?6、阅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囚“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对文章重要语段、语句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爱绿之情深。
2、认识“绿”之品质,理解“绿”之寓意。
3、进一步认识本文写“绿”采用的形神兼备的写景方法,能运用该方法对常春藤进行扩写,丰富文章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品读导学仿写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绿”之精神,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爱绿之情深,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运用形神兼备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题目是——(同学齐声回答)《囚绿记》,作者是谁呢?(学生齐声答:陆蠡)现在我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一下作者。
(学生回答:略)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与作者有关的资料,大家请看(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
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其特点是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文笔凝练、质朴、蕴藉(jié)而秀美。
译著有《罗亭》《鲁滨逊漂流记》等。
)我想,大家课后肯定作了充分的预习,现在我们一起分享预习的成果。
二、分享分享一:给带点的字注音(多媒体出示,见预习内容1)学生注音,全班同学读2遍分享二:1、“囚”是什么意思?文题中“绿”具体指什么?“囚绿”在文中究竟是怎么回事?2、说说作者和“绿”之间究竟发生怎样的故事?(多媒体出示2个问题,见预习内容4、5)老师:你能从字形上猜读“囚”的意思吗?学生:里面是“人”,外面是四堵墙,把人关在里面,就是拘禁、关押的意思。
老师:是啊,可这篇文章作者囚的不是人,而是什么?(学生齐声回答:绿)(老师板书:绿,并在“绿”上加方框)“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学生齐声答:常春藤)“囚绿”在文中究竟是怎么回事?学生:就是把常春藤从外面牵到屋子里老师:“我”和常春藤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学生:“我”选择了窗外有常春藤的房间住了下来,非常喜爱它,和它作无声的对话,而且把它牵引进屋子。
可常春藤却向外生长,越来越柔弱,“我”最终把它放了,并非常怀念它。
三、拓展拓展一感受作者爱绿之情深(多媒体出示)1、作者为什么囚绿?作者爱绿到何种程度?(多媒体出示问题)老师:那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学生:作者很喜欢它,囚了它,让绿和自己更亲近,让它装饰自己的房间。
老师:这在文章的第几小节出现的?(学生答:第8小节)那大家一起把第8小节朗读一遍(学生读)老师:作者爱绿究竟爱到何种程度,以致要把绿囚起来。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2—7)小节,用圈点勾画法把作者爱绿的语句、词语找出来并在文旁空白处作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生圈点勾画,老师巡视)老师:好,现在请你们把勾画的语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拿出来与大家交流。
学生1:我划的句子是“我便是喜欢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老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房间呢?学生:在文章的2、3小节中可看到这是一个狭小、潮湿、闷热的房间,作者为了绿宁可住在这样的房间,说明他很爱绿。
学生2:我选的是“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对这片绿色的渴盼,说明绿色在“我”的生命中极其重要。
学生3:“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这片绿色的欣喜若狂。
学生4:第7小节“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到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写出我对这片绿色的迷恋。
老师: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理解很深刻,作者为什么对绿色情有独钟呢?(多媒体出示这一问题)你能在原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学生:第5小节中“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老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那为什么说“绿色是安慰”呢?文章中有没有语句表明作者需要安慰。
学生:第5小节中写着:“在这个古城,我是孤独而陌生的。
”所以绿色是他心灵的安慰,精神的寄托。
老师:是啊,作者称常春藤为“绿友”,常和它作无声的对语。
他想留住绿色来慰藉自己抑郁的心情,由此感受友爱和幸福。
作者因爱绿而囚绿,你认为他的做法妥当吗?学生:不妥当,爱它就应该给他自由,让它在外面自由快乐的生长。
老师:你说得很对,爱它就给它自由。
爱小鸟就不应该把它囚在笼子里,而应放飞自然,给它自由的天空。
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一种高境界的爱。
作者最后有没有放了它?学生:放了,作者郑重地开释了这株常春藤。
老师:你怎么理解“郑重”?学生:“郑重”写出了作者释放时的一种小心谨慎、庄重的态度,表明作者对生命的尊重。
拓展二认识“绿”之品质(多媒体出示)1、作者囚住的是一株怎样的绿?(多媒体出示)老师:作者囚住的到底是一位怎样的“绿友”呢?文章哪几小节对常春藤进行了具体而集中的描写?学生:7、10、11小节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这几小节,边读边感受常春藤的形象。
学生读,老师巡视。
老师:这几小节中,哪个句子揭示了常春藤的特性?学生:“它是多么固执啊!”老师:它的固执表现在哪里?学生: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老师:那你从固执这个词语中读出了什么?学生:读出了顽强、不屈。
(板书)老师:它为什么总是向外生长呢?学生:它追求光明,渴望自由。
(板书)2、理解作者笔下“绿”的寓意(多媒体出示)老师:作者是为了歌颂常春藤而写绿的吗?请看一则小故事。
(多媒体出示陆蠡被捕后与审判官的一段对话,请同学朗读)老师:看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发现?陆蠡与常春藤之间有没有某种相似的地方?学生:陆蠡不屈服于敌人,顽强。
老师:我们从“绿”身上看到陆蠡的影子,看到陆蠡的一颗不屈的灵魂,高贵的心。
(板书)老师:作者是在什么时期写这篇文章的?请在文中找一找。
学生:“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
老师:“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处于日本的铁蹄之下,作者写常春藤其实也是歌颂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渴求光明的民族气节。
(板书)学到这儿,我想这株常春藤一定会在你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在它的外形,更在它的精神。
拓展三学习写’“绿”之方法(多媒体出示)阅读课文第10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常春藤的?(多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朗读第10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常春藤的。
同学读学生:先写它的尖端、细叶、卷须外部特征,再写它的品行。
老师:那是一种什么写法呢?老师告诉你们,这叫着形神兼备(板书)。
就是既要写它的外形,又要写它的精神。
其实我们在初二时就学过这种写法。
(多媒体出示《白杨礼赞》第5小节选段)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哪几句写了形,哪几句写了神?学生:第1句,最后两句写白杨树的精神,中间几句写白杨树的干、枝、叶、皮是写它的外形。
老师:我们同学是不是也能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心中的常春藤呢?测评根据第7自然段内容和老师提供的几张图片,发挥合理的想象,用“这是一株——————的常春藤,你瞧————————”的句式,写出你心中的常春藤,注意要形神兼备。
(多媒体出示问题,出示常春藤的几张图片)学生写,老师巡视学生写好后展示,老师点评。
多媒体展示老师写的范例,老师深情并茂朗读课堂总结:学到了一种精神——顽强知晓了一种爱——放手学会了一种写景的方法——形神兼备布置作业:这篇文章很有特色:借景抒情,托物寓意描写景物,形神兼备文字表达,质朴细腻善用修辞,感情真挚请同学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教学反思;本堂课按预习—分享—拓展—测评这四个环节实施教学。
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条件。
本课课前特设置预习案,其中包括预习目标,预习内容。
预习目标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方向,预习要点。
根据学情及本课的内容设置简单而具体且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的预习内容。
字词的预习扫除了阅读障碍,几个简答题的设置,让学生理清了思路,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内容。
从分享这一环节可看出,有95%的学生达成预习的目标。
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拓展部分设置的几个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学生通过对文章重点语段、语句的品读,感受作者爱绿的情怀。
通过对作者这一做法的评价,知晓放手也是一种爱。
通过对作者事迹及相关的时代背景的了解,理解作者笔下绿的寓意。
通过对作者写绿手法的揣摩,学到了一种形神兼备的写景的方法。
测评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丰满了常春藤的形象。
整节课处处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训练,思维能力得以激活,想象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学习的意识很强,课堂气氛活跃。
整节课鲜活、灵动,充满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