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分析——基于工作搜寻理论

合集下载

工作搜寻理论匹配模型及其政策启示

工作搜寻理论匹配模型及其政策启示

工作搜寻理论\匹配模型及其政策启示内容提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戴蒙德、莫藤森和皮萨里德斯这三位诺奖得主的主要研究贡献。

随后对这三位经济学家的主要理论——工作搜寻理论和匹配模型进行了简单回顾和梳理。

最后,对上述理论的政策启示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均衡搜寻均衡失业率职位空缺劳动力市场紧缩性贝弗里奇曲线作者乐君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杭州 310027) 一、引言标准的新古典劳动供给理论不存在“失业”这种选择,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前提条件下,市场所有的供需信息都将反映在市场价格(工资)上,劳动者通过比较自己的保留工资与市场工资的大小来决定自己是否就业,否则就选择闲暇消费或家庭内生产,成为非劳动力市场参与者。

该理论暗含的前提就是只要劳动者愿意,工作就可在瞬间唾手可得,而不必寻找。

显然,这种假设是不符合现实的。

事实上,由于市场存在各种不可避免的形形色色的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的不完全,劳动者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来搜寻其最适合的工作,或者先暂时找到一份工作后,再在职搜寻最优工作。

同样,企业也希望以尽可能低的工资来雇用一个适合其空缺职位的劳动者。

这种“摩擦”的存在就使得在市场存在很多空缺职位的情况下,失业仍不可避免。

那么,在“摩擦市场”中,求职者的求职策略、工作搜寻强度及失业持续时间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空缺职位(雇主)和失业(求职者)之间又是如何形成匹配的?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彼得·戴蒙德教授(Peter Diamond)、西北大学的戴尔。

莫藤森教授(DaleT.Mortensen)以及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克里斯多佛·皮萨里德斯教授(Chris-topher A.Pissarides)所构建的均衡搜寻理论和匹配模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强有力的解释。

他们的研究不仅使在经济周期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动态变化环境下分析均衡失业现象成为可能,还回答了政策和制度是如何影响失业、职位空缺及工资的,其理论和研究方法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婚姻市场、房地产市场等所有具有摩擦性质的市场的分析。

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贵州省的实证

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贵州省的实证

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贵州省的实证作者:李玉梅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5期李玉梅(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100070;2.贵州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本文试图以工作搜寻理论为基础,利用贵州省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构建大学生工作序列搜寻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显示:男生更努力的进行工作搜寻活动,“冷门”专业的大学生的搜寻努力程度更高,社会关系网络增加了大学生成功实现工作匹配的概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大学生独立进行工作搜寻的努力程度。

关键词:工作搜寻;大学毕业生;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3-0221-02收稿日期:2015-04-10作者简介:李玉梅(1981-),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贵州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人口学。

一、问题的提出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动使得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

数据显示,自1997年至2010年,13年间中国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规模也增长约594.06%,年均增长约45.69%。

而同期新增就业岗位数远未达到大学毕业生的增长规模,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至少面临总量上的巨大压力,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727万人,不断打破历史纪录。

大学生面临着毕业生数量与伴随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下招聘岗位数减少的双重压力。

而与此相应,“高学历低就业、低能力高就业”、劳动力市场部份工作岗位供给不足、需求与供给不能形成有效对应(匹配)等现象也长期存在。

从已有研究来看,国外关于工作搜寻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近年来国内学者从理论引入到结合中国数据也做了积极的探索。

关于大学生的工作搜寻行为研究的文献并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性别、专业、期望工资水平、个人能力等自身因素对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的影响。

(徐敬建,2008;张雄,2010;王萍,2010;张抗私、盈帅2012)。

大学生就业市场与工作搜寻理论

大学生就业市场与工作搜寻理论

大学生就业市场与工作搜寻理论作者:王英明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9期[摘要]运用工作搜寻理论来对我国的就业市场进行分析,从大学生的工作搜寻与企业的人才搜寻两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期望能对缓解我国新时期下所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市场工作搜寻[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007-02我国政府在1999年开始实行大学扩招政策,随之而来的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招生规模越来越大,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升级。

据我国教育部门统计,1998年我国大学生招生人数为108.4万人,1999年则迅速增长到159.7万人,2009年的招生数甚至达到了639万人。

来自2011中国教育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2002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为145万,扩招之后第一届毕业生人数为212万,之后人数更是迅速增加,到2010年当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为630万人。

高校里面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后找到理想满意的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小,而且这种影响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继续存在。

另外,社会提供给大学生的工作岗位总数并没有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加而相应的增加,就业市场(这里的就业市场不包括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以下相同)中劳动力的需求方对于劳动力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需求能力,虽然需求有增长,但是没有达到能消化同时期大学生毕业人数的能力。

本篇文章运用工作搜寻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供需双方的矛盾与需求,期望缓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一、工作搜寻理论的理论背景搜寻理论是由Stigler(1961)首次提出,McCall(1965)在之后将较为完整且贴近现实的搜寻模型框架构建了出来,依据这些最开始的学术成果,西方的经济学家开始对工作搜寻理论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依据该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不充分的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导致找工作的人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这是一种理性的心理体现,对工作进行搜寻,以期找到好的工作,这样可以改变存在于就业市场上的不均衡的信息分布,使得找工作的人更加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基于劳动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基于劳动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业 ,失业现象普遍存在着 ,这种失业具有明显的摩擦性失业的特征 。因此 ,工作搜寻广泛地存在着。 大学毕业生 也面 临同样 的问题 ,作 为劳动力 的供 给方 ,他们 的搜 寻行为直 接决定 求职 的成 功与否 。
二 、模 型的构建
以前大学 毕业生工 作搜 寻行为 的模 型 …是 建 立在 序 列 寻访 模 型 的基 础上 ,结 合 大学 毕业 生 的实 际情况 做 了相应 拓展 。这里我们 把技术 进步对 大学毕业 生搜 寻行 为 的影响考 虑进来 。 在 技术进步 与企业所 需工人 的受 教 育水 平之 间 ,存 在着 两 种 相反 的关 系 :一 是技 术 进步 的 “ 拉 升” 效应 ,具体表 现为 ,随着技术 的发展 ,市 场所 需 劳动 力 的教 育 和技 能 水平 也 应 提高 ;二 是技 术 进 步的 “ 去技能化 ” 效应 』 ,出现 技术 进 步后 ,市场 所 需劳 动力 的教 育 和技 能水 平 降 低 ,这 时 ,企 业将 减少对 教育水平 较高 工人 的搜 寻和雇佣 。近年来 ,我 国的技术 进步 发展很快 ,那么这 些技术属 于 “ 能替代 ” 还是 “ 能偏 向” 呢 ?其 对劳动 力教育水 平 的影 响又如 何 呢? 技 技 本 文用科 技活动基 本情况 的指标 来 考察 技 术进 步 :科技 经费 筹集 额 、科技 经 费 内部 支 出 、研 J
J n ,2 1 u e 00

劳动 经济 ・ 大 学毕 业ຫໍສະໝຸດ 生工作 搜 寻 行 为 — —
基于劳动经济学视角 的分析
王 萍
( 东北财经大学 劳动就业 与人 力资本开发研究 中心/ 经济学 院,辽宁
大连
16 2 ) 105

要 :近年 来,我 国高等教 育事业迅速 发展 ,成 为世界 上规模 最大的 国家。随之 而来 的是 大

大学生的工作搜寻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生存模型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的工作搜寻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生存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 图 分 类 号 :G 0 0 4 文 献 标 识 码 : 4 -5 A 文章 编 号 :17 — 4 8 2 1 ) 2 0 5 —0 6 19 6 ( 0 0 0 ・ 1 8 1
近 年来 , 学 生就 业 问题 引起 了社会 各 界 的普 遍关 注 , 成 为学 术 研究 的 大 也
重 点 。 目前有 大量 的研 究 针对 中 国大 学生 的就业 状 况 及 其影 响 因素 展 开 了讨 论 , 中多数文 献是 围绕 着 大 学生 能 否实 现 就 业 以及 起 薪 水 平 的高 低 所 展 开 其 的, 相关 的研究不 仅涉及 了 国家 的高 等 教 育 战略 、 国的 经济 结 构 与人 才 需 求 中 等宏 观层 面 , 而且 涵 盖 了高校 的专 业设 置 、 养 质量 、 培 就业 指 导 以及 大学 生 自身 的人 力资本 与社 会资本 等 中 、 微观 视角 , 取得 了丰硕 的成 果 。 并
生初 次就业 的工作 搜 寻 时 间有 多 长 ?有 哪些 因素 对其 产 生 了影 响?针 对 这 些
问题 , 本文将 以工作 搜 寻时 间 为核 心 概念 , 运用 生 存 模 型对 相 关 的调 研 数 据 进
行 实证 研究 。
收稿 日期 : 091 -7 20 -21 作 者 简 介 : 勇 , , 京 农业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讲 师 , 士 。 谢 男 南 硕 李 殉 , , 京农 业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助 理 研 究 员 , 士 。 女 南 硕 致 谢 : 谢 两 位 匿 名 审 稿 专家 提 出的 建 设 性 意见 , 要 感 谢 南 京 农 业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赵 琳 琳 、 感 还 赵 亚 普 、 慧 和 陈颖 莎等 同学 在 本 文数 据 收集 过 程 中 所 做 出 的努 力 , 任 当然 文 责 由作 者 自负 。

大学毕业生心理特征和工作搜寻行为对其就业状态的影响

大学毕业生心理特征和工作搜寻行为对其就业状态的影响



引 言
者 则 比较 注重探 寻影 响工 作搜 寻行 为和 结果 的心理
自1 9 9 9年 高校 扩招 以来 , 大 学生 就 业 问题 受 到 了社 会 的广泛 关 注 , 相 关 文献 数 量 在 近几 年 也 得 到 迅猛 增长 。国 内现有 文 献 多 集 中 于对 大 学 生 “ 就 业 难” 成 因 的 分 析 ] [ 2 ] [ 3 ] [ , 还 有 一 些 文 献 基 于 工 作
大 学 毕 业 生心 理 特 征 和 工 作搜 寻 行 为 对 其 就 业 状 态 的 影 响
王 广 慧
( 吉林 大学 商学 院, 吉林 长春 1 3 0 0 1 2 )
摘要 : 文章基 于 2 0 1 2届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数据应 用统计分析方 法检 验 了心理 特征 和 工作搜 寻行为对就 业状 态的影 响 。结果表 明 : 工作搜寻 自我 效能可以预测. Y - 作搜寻 时间及其 对未来工作的思考行 为 , 对工作搜 寻结果的感知控 制可 以预测 工作搜 寻时间和工作搜寻频 率, 但是 两者都 不能预 测大学生毕业 时的就业状 态。在三 个工作搜寻行 为 中, 工作搜 寻时 间和 工
量( 工作搜 寻 自我效能和对工作搜寻结果的感知控 制) 、 三个工作搜寻行为( 工作搜寻时间、 工作搜寻频
率、 对未来 工作 的思考 ) 和就业状态之 间的关系 。
二、 概念 框架
工作搜寻行为和就业 的关系。与国内相 比, 国外学
( 一) 个人 心 理特征 和 工作搜 寻行 为
大 学毕 业 生心理特 征和 工作搜 寻行 为对 其就 业状 态的影 响
低、 搜寻成本过高, 并大量借助非正式的工作搜寻方 式 J 。谢勇和李殉以南京市部分 高校毕业生为例 ,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 ) 会 资本 与 大 学毕 业 生 工作 搜 寻行 为 三 社
响的比例较少 , 本科生相较而言 比重较研究生大 ; 在认为经济形势对工作搜寻影响程度最重 的层次
中, 研究生 的比重高于本科生近 1%, 0 而认为影响
程度较大 的层次中 ,研究生低于本科生近 5 认 %, 为影 响程度一般中 , 研究生的比重稍多于本科生 。
基 金 项 目: 首都 经 济 贸易 大学研 究 生科技 创新 项 目
作 者 简介 : 罗智 渊(9 6 ) 男, 1 7 一 , 首都 经济 贸 易大 学劳动 经 济学 院博 士研 究 生。

1 1— 1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0 1 ) 1 年第 3 2 期
●法律・ 社会
考虑到这种影 响 , 但是 能 否获得 与 自身就 业需 求相 匹配 的就业信 来 的影响 。在设计 问卷 的时候 , 息, 是大学生 成功找 到工 作 的关键 因素之一 。从 我们设计 了相关 问题 了解大学生对 当时经济形势
寻途径是分析的重点之一。 调查结果表明( 图 1 , 见 ) 研究 生 和本 科生 排在 前三 位 的工 作搜 寻途 径相 同, 即网络 、 招聘会 和托熟人介绍 。 大学毕 业生获取 就业信 息之所 以首选 网络 ,
图 1 首 都 经 济 贸 易 大 学 毕 业 生 工 作 搜 寻 途径 ( 位 : ) 单 人
口研究 生
式搜 寻途径包括 校 园招 聘会 、现场人 才交 流会 、 网上 招聘 、 报纸 、 广告 、 职业介 绍 所 、 校 就业部 学
门等方 式 ; 非正式搜 寻途径则 为通过社会 关 系网
一举科



络, 如亲戚朋 友或老 师 、 同学介绍 等方式 。因此 , 考察 劳动者获取外 部就业 信息 的渠 道 , 即工作搜

大学生网络搜索行为分析

大学生网络搜索行为分析
n i v e r s i t y s ud t e n t s a r e t h e mo s t c o mm o n i n t h e u s e o f s e a r c h e n g i n e s t o s e a r c h nd a b r o ws e t h e c o n t e n t s o f he t ma i n
刘晨晨 刘 娟 王永琴 张 烨 李晓鹏
Li u Ch e n c h e n L i u J u a n Wa n g Yo n g q i n Z h a n g Ye L i Xi a o p e n g


( 南 昌航空 大学 , 江西 南昌 3 3 0 0 6 3 )
mos t l i k e l y t o b e o f c on c e n r i n t he s e a r c h r e s ul t s .
K e y wor d s : S e a r c h E n g i n e ; An a l y s i s o f S e a r c h Be h a v i o r ; S e rc a h Ha b i t s
易被 关注 的。
关 键词 : 搜 索 引擎 ; 搜 索行 为分 析 ; 搜 索 习惯 中图分 类号 : G2 5 0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 4 7 9 2 ( 2 0 1 3 ) 0 1 — 0 2 4 5 — 0 5
Ab s t r a c t : Th i s p a p e r c o n d u c t e d a n e mp i r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I n t e me t s e a r c h b e h a v i o r o f u n i v e r s i y t s t u d e n t s t h a t b a s e d o n t h e s u r v e y o f t h e s t u d e n t s o f Ea s t Ch i n a J i 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y, t Na n c h a n g Un i v e r s i y, t Na n c h a n g Ha n g k o n g

地方高校不同学科毕业生就业工作搜寻行为

地方高校不同学科毕业生就业工作搜寻行为

在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难变得更加严峻,2011年高校毕业生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

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学校和毕业生应该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做好毕业前的工作搜寻对于大学生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十分重要。

赖德胜认为,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象是转型过程中劳动力市场分割制度背景下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结果。

何亦名研究认为,高等教育体系僵化、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毕业生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也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笔者对扬州大学2009~2011届毕业生进行了工作搜寻行为调查,对比分析经济管理、工科以及农科等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研究其异同点,探讨相应的对策,应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

一、工作搜寻行为的分析维度设计及样本描述工作搜寻理论也叫职业搜寻理论,是1970年由费尔普斯等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理论,是由搜寻理论发展而来的,认为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工作搜寻者通过搜寻活动逐渐了解工资分布,通过比较工作搜寻的边际成本和可能获得的边际收益来决定是否继续搜寻。

根据工作搜寻理论,为便于统计分析,将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进行了细化和量化,设计了分析维度,主要包括工作搜寻意向、工作搜寻行为的时间和频率、期望工资与搜寻成本、创业意向。

本文以扬州大学2009~2011届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选取经管、工科、农科三个学科的多个专业,共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78份,其中,经管354份,工科510份,农科314份,比例为30.05%、43.29%、26.65%。

二、不同学科毕业生就业工作搜寻行为调查数据分析(一)工作搜寻意向1.影响择业的主要因素。

关于择业考虑的因素,三个学科的毕业生基本持相同的态度,首先考虑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三个学科都有超过一半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其次考虑薪酬福利和人际关系,考虑其他因素的比例较小。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作者:白丽苹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02期摘要: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

本文将主要利用工作搜寻理论找出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提出关于促进就业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搜寻理论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

2010年毕业生人数为631万,2011年毕业生人数为660万,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0年7月1日,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

近几年的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70%-75%之间,如果按照这个数据来推测2012年毕业生就业的话,可以看到,截止2012年7月大约有180万应届毕业生没找到工作。

本文将利用工作搜寻理论找出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提出关于促进就业的建议。

1.工作搜寻理论与大学生就业就业机会与劳动力资源之间的不对称分布,以及工资的高度离散,构成了真实劳动力市场区别于其他市场的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劳动力市场存在搜寻行为的必然性。

[1]早期工作搜寻模型是由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提出的。

其次,由经济学家约翰.麦柯尔(John McCall)提出了序列寻访模型,用于分析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工作搜寻行为,正是因为麦柯尔模型研究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工作搜寻理论,所以非常适合我们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分析。

下面我们主要利用斯蒂格勒模型和迈克尔模型说明大学生工作搜寻的过程。

1.1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模型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把微观经济学边际分析理论用于工作搜寻过程的分析。

边际分析理论认为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作为正在寻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随着寻找工作时间的延长,即会产生递增的边际成本,也会产生递减的边际收益,当搜寻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该应接受该工作。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东北石油大学2010届毕业生的调查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东北石油大学2010届毕业生的调查
石 油 专业 和非 石 油 专 业 的毕 业 生 产 生 较 大 的差 异 l 毕 业 生 的 就业 心态 比较 乐 观 - 4 在 对 就 业 形 势 的看 法 上 . 3 %的 石 油 工 程 专 业 学 生 相 信 只 6. 7
生还 没有 找 到工 作 可 以看 出 . 油 工 程 专 业来自签 约 率 高 于 非 石 油 石
差 . 合 就 业 的行 业 多 种 多 样 . 此 非 石 油 专 业 的 毕 业 生 就 业 率 适 因 偏低 . 用 人 单 位 不 了解 对
而从 就 业 情 况 上 看 . 油 工 程 专 业 毕 业 生 就 业 前 景 好 . 人 石 用
调 查 数 据 资 料 进 行 描 述 性 指 标 计 算 及 分 析 后 .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
2 1年 9月 01
中 国 管 理 信 息 化
Ch n a a e n no mai nz to iaM n g me t f r t iain I o
Se , 01 p.2 1 VoI1 . 1 .4 No.7
第 1 4卷第 1 7期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 问题研究
基于东北 石油大学 2 O届 毕业生 的调查 1 0
尹志红 . 付 瑶 . 高翠娟
( 东北石 油大学 石油经济 与管理研 究所 , 黑龙江 大庆 13 1) 6 3 8
[ 摘 要]为促 进 石 油 类 院校 毕 业 生 就 业 , 文对 东 北石 油 大 学 2 1 本 0 0届 毕 业 生 就 业 现 状 进 行 调 查 研 究 . 用工 作 搜 寻 理 论 采 分 析 石 油 院校 毕业 生就 业存 在 的 问题 , 并对 问题 产 生 的原 因进 行 分析 , 毕 业 生 、 从 学校 及 政 府 三 方 面提 出促 进 就 业 的建 议 。 [ 关键词 ] 作 搜 寻 理论 ; 油 院 校 ; 业 工 石 就

基于工作搜寻模型的大学生失业分析

基于工作搜寻模型的大学生失业分析

基于工作搜寻模型的大学生失业分析作者:李慧民来源:《中国经贸》2009年第18期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综述2009年虽然已过去了将近一半的路程,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还是举步维艰。

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于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新华网统计,以2009年大学毕业生610万人,平均每个学生求职申请15份计算,应届大学毕业生将发出超过9000万份求职申请。

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原因,学界说法不同。

下面仅以工作寻访理论为基础,浅析大学生失业问题。

二、工作搜寻理论工作搜寻理论是1970年由费利浦斯(E.S.Phelps)等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理论流派,该理论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角度讨论了劳动者不断并持续寻找工作的可能性,失业对劳动者来说就成为一种必要的“投资”,这种投资越多,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该理论模型建立的基础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假设条件构成:1.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每个企业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同,劳动者为了获得报酬满意的工作,必须在劳动力市场搜寻。

2.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递减这种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失业时间越长,劳动者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获得的工作报酬就越高,但是随着他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时间的延长,未来寻找到的工作岗位报酬的提高幅度递减。

3.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成本递增劳动者为获取有关报酬和工作岗位的信息需要花费成本。

这些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为了获取有关信息所作的支付,如交通费、通讯费用、材料打印费以及不断的应聘、会面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等属于直接成本。

失业时期劳动收入的损失属于间接成本。

随着搜寻时间的延长,职业搜寻成本也随着增加,且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

假设搜寻收益E(w)= E[max w|n],即随着工作搜寻次数的增多,E[max w|n]越来越接近最高工资。

根据成本一收益分析法,最优的职业搜寻时间取决于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时间成本。

从工作搜寻理论的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从工作搜寻理论的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20 0 3年的夏季是我国实施高校扩招政策 以来 的第一批本
科 毕 业 生 进 入工 作 岗位 的 时 间 , 国 高 校 毕 业 生 人数 急剧 增 加 全
到 22 1 .2万人 , 2 0 比 0 2年增加了 6 O多万人 , 一年的供给增幅 概 念 的人 , 的关 于 搜 寻 理 论 的 论文 现 在 已经 成 为 信 息 经 济 学 他 高达 4 . 供需矛盾产 生了。 0 4年 以后至今的数年 间, 62 %, 20 我国 的代表作 。工作搜寻理论是在搜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人 数 将 创历 史 新 高 。具 体毕 业 生 人 数 从 2 0 到 2 1 分别 0 2年 00年 为 :4 、 1 、8 、3 、 1、 9 、5 、 1、 3 人 ( 15 2 22 0 3 84 3 4 5 5 9 6 6 0万 l 数据 来 源 : 三 、 学生 工 作 搜 寻模 型 的建 构 大 () 学 生 在 劳 动力 市 场 所 获 得 的 信 息 是 不 完 全 的 。根 据 1大
用媒体 , 效地利用媒介完善和发展 自我。作为新媒体环境下 探索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新途径 。 有
的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作者 , 必须 学会使用新媒体技术 , 培养
自己运 用 新 媒 体 技 术进 行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各 种 能 力 , 助 新 媒 借 参 考 文 献 1基国林.论增强 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实效性 的新途径 .教育 与职 体 先 进 技 术 传 播先 进 文 化 , 如借 助 网络 博客 有 效 开 展 思 想 政 治 [】 教 育 工 作 。博 客 作 为一 种 新 的 网络 媒 体 形 式 , 因其 操 作简 便 、 个
等学校应对大学生普及新媒体知识, 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 治教 育 实 效 性 的 高 低 是 判 断 思想 政 治 教 育 成 功 与 否 的 决 定 性

关于工作搜寻视角下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分析

关于工作搜寻视角下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分析

关 于 工 作 搜 寻视 角下 影 响 大 学 生就 业 因 素的 分 析
罗 冰 , 石 美遐
(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 0 0 0 4 4 )
摘要 : 劳动 力市场上 的信 息不完全, 使 得工作搜 寻成为必要 , 加上“ 就业难” 这一背景 , 工作搜 寻 变得异 常 困难 。本文通过
收稿 日期 : 2 O l 2 —1 2 —1 8 作者简介 : 罗 冰( 1 9 8 2 一 ), 女, 河南人 ,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博士生 , 研究方 向: 劳动经济、 产 业经济研究 。 石 美遐 ( 1 9 5 6 一 ), 女, 北京人 , 北京交通 大学经 济管理 学院 , 教授, 博导 , 研究 方向 : 劳动关 系与劳动法 、 劳动经济和社会保障研究。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1 5 8 0 ( 2 0 1 3 ) 0 1 —O 1 0 3 —0 5


问题 的提 出

现实 中, 大学 毕 业 生 与工 作 岗位 的匹 配 并非 是 瞬间 完成 的 , 而是需要 或 多或少 的工 作搜 寻 时间 。 毕业 生 与工作 岗位 能否 实 现 匹 配 , 并 不 是 受单 一 因 素 的影 响 , 而 是受 多种多 样 因素 的共 同影 响 。因此 ,
2 0 1 3年第 O 1 期
吉 林 省 教 育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EDUCATI ONAL I NS 11 盯 UTE OF J Ⅱ I N P ROVI NCE
第2 9卷 ( 总3 2 5期 )
Nn O1 . 2 01 3 Vo 1 .2 9 TO t a l N0 . 3 2 5

工作搜寻理论视角下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基于扬州大学2008届毕业生的调查

工作搜寻理论视角下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基于扬州大学2008届毕业生的调查
本 和 可 能 获 得 的 边 际 收 益 来 决 定 是 否 继 续 搜 寻 。徐
行 工 作 搜 寻 所 耗 费 的 时 间 里 放 弃 其 他 活 动 所 能 获 得 的 收 人 ; 一 方 面 , 指 当 一 个 人 决 定 放 弃 当 前 已 经 另 是 得 到 的 工 作 机 会 而 继 续 进 行 工 作 搜 寻 时 所 放 弃 的 收
从 图 1看 , 当一 个 人 的 搜 寻 次 数 为 No时 , 作 工 搜 寻 的 边 际效 益 要 高 于 边 际 成 本 , 时 , 会 选 择 继 此 他 续 搜 寻 , 到 搜 寻 的 次 数 到 达 N 时 , 寻 的 边 际 成 直 搜 本 等 于 边 际效 益 , 寻 次 数 达 到 最 优 , 一 步 增 加 搜 搜 进 寻 次 数 不 能 使 总 收 益 扩 大 。从 整 个 劳 动 力 市 场 中求
进 行 工 作 搜 寻 , 搜 寻 到 高 于 其 保 留 工 资 的 岗 位 时 当 就停 止搜 寻 ; 则 , 续搜 寻 。 否 继
2 进 行 工 作 搜 寻 需 要 花 费 一 定 成 本 即工 作 搜 寻 . 成 本 , 作 搜 寻 成 本 包 括 直 接 成 本 和 间 接 成 本 。 其 工
3 求 职 者 因为 寻 找 工 作 而 失 业 的 时 间越 长 就 越 .
能找 到满意 的工作 , 是 其 获得 的工 作报 酬 的 增加 但
幅度却 是递减 的 , 工 作 搜 寻 时 间 的边 际 收益 是递 即
减 的 ; 反 的 , 着 搜 寻 时 间 的延 长 , 作 搜 寻 成本 相 随 工
中图分类号 : 6 5 G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3— 6 4 2 1 )5— 0 8— 4 10 2 1 ( 00 0 07 0

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研究

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研究

=. 大学生工作搜寻实证研究
1调查基本情况 .
为调查我国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过程中的问题, 笔者
于2 0 年4 0 9 月一 6 对 首都 经济 贸易大学 2 0届应 届毕业 生 月 09
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期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 0届毕业 09
生28 人, 中被授 予学 士学位 25人, 9 其 2 硕士学 位72 博 1人,
士学位2人。 1 本调查共向2 0 届毕业生发放问卷4 0 约 09 0 份, 占被调查对象毕业生总数的1. %, 3 9 收回问卷32 其中 3 2份,
5 0 元, 59 %的本科生花费的搜寻费用在5 0 以上; 0 0 1.8 00 48%的硕士毕业生搜寻费用在10 元以 2 . %的硕士 . 4 0 0 41 9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 0 6 2 0 年、 0 8 2 0 年、 0 7 2 0 年我
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分别为43 4 5 59  ̄2 0 年, 1万、 9 万、 5万, 10 9
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达创纪录的6 1/ 只用了四年时 17。 间,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增加了近2 0 在上世纪8 年代, 0 万。 0 G P D 每增长1 个百分点, 可创造2 0 4万个就业岗位, 到了上 世 纪9 年代, D 的1 0 G P 个百分点增长只能带动7万人就业。 O 在 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 我国提出8 %的增长目标, 以解决 包括往届毕业生在 内的就业难问题。 然而, 大学生就业难 依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学界也从多种视角研 究大学生就 业难的原因。 本文试图通过调查获取的数据, 分析大学毕业
调查期内的样本显示, 大学毕业生的搜寻成本平均水
平为9 5 8元左 右, 本科 生的工作搜寻成本平均 为9 6 , 究 2元 研 生 的工作 搜寻 成本平均 为10 元 。 中, . %的本科 毕业 22 其 38 2 生搜寻 费用在 10 元 以 9 2 00 . %的本科 毕业 生搜寻 费用在 0 10 .0 0 0 02 0 元之 间,7 7 1. %的本 科毕业 生花费的搜寻 费用在 9 2 0.0 0 0 03 0 元之 间, 3 3 1. %的本 科毕业 生花费的搜寻 费用在 5 30 - 4 0 元, 0 4 的本 科生花费 的搜寻 费用在4 0 一 00 00 3. ̄ 74 0O

职业搜寻理论视野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职业搜寻理论视野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生 就 业 问题 。
以上 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 业 , 就业 形势十 分严峻。不 少往 日的“ 天之骄子”将面临刚走出象牙塔 即失业 的窘境 , 其就业压力 、 失落心理 可见一般 , 由此而引发 的社 会 、 济 经
问题更是屡见报端 。 表 1 O3— O7年我国高校毕业 生规模 Ⅱ 20 20 】 单位 :万人 ) (
随着 高等教育 由精英教育步 人大众化教 育 , 高校毕 业
生就业形 势越 来越严 峻。在研究 大学 毕业 生就业 的过 程
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和 高等教育 的持续健康 发展 , 已成为社
会各界关 注的焦 点。2O O3年我 国毕业 生人 数陡增 , 国高 全 校 毕业生就 业率仅 为 7 %左 右。20 年 高校毕业 生就业 0 04
第 l 卷第 1 2 期
职 业搜 寻 理 论 视 下 的 高 毕 业 生就 业 问题 研 究 野 校
姜 继 红 ,汪 庆 尧2
( .扬州大学 校 机关 ,江苏 扬州 250 ;2 1 2 19 .扬州 大学 经济学 院 ,江苏 扬州 25 0 ) 3 219 3

要 :随着我 国高等教 育大众化进程 的不 断推进 ,高校毕 业生尤 其是 地方 高校毕 业生就业难 问题 日
济状 况的约束 ;预 期利益最大化不一定带来 实际收益 最大化 ,随着信 息的逐渐披 露和职业搜寻 时间的延长 , 毕 业生会 调整 自身的保 留工资或投入到深造队伍 中;相 互分割 的二元 劳动力 市场,是造成就 业 市场 “ 无业
可就 ”与 “ 业不就”并存 的结构性 矛盾的重要 原 因。 有 关键 词 :高校 毕业生 ;大学毕业生就业 ;职业搜寻理论 ;二元 劳动 力市场理 论 中图分 类号 :G 673 8 4 4 . .;G 60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8o (o8 o 一05 0 07 6 62o ) l 07— 5

工作搜寻理论:大学生就业难的一种解释

工作搜寻理论:大学生就业难的一种解释
中的 问题 。
很 明 显 , 真 实 的 劳 动 力市 场 上 , 动 者 和 厂 商是 在 劳
各 不 相 同 , 有 明 显 的异 质 性 。在 分 散 的 劳 动 力 市 场 具
2 0万 。 在 上 世 纪 8 0 0年 代 , D 每 增 长 1个 百 分 点 , G P
图 以 -_ ̄ 寻 理 论 解 释 大 学 生 就 业 难 问 题 。 rf 搜
二、 工作搜 寻理论 文献 综 述
在 古典 劳 动 经 济 学 阶段 , 动 力 市 场 运 行 建 立 在 劳
s d ns t e u f e pi h fg a u t mp o me t t e t o g t t l to r d ae e ly n . u o ot h g
K ywod : bsac er; nvri t etdfcl f mp y e t e rsj rht o uie t s dn,i ut o l m n o e h y sy u i y e o
质 的 。厂 商 雇 佣 劳 动 者 , 需 要 付 统 一 的 工 资 就 能 在 只
劳动 力 市 场 上 雇 到 工人 ; 外 , 动 者 只 要 愿 意 接 受 统 另 劳

化 的 市 场 工 资 , 能 找 到 工 作 。 似 乎 劳 动 者 不 用 去 就
找 工 作 , 要 自 己愿 意 接 受 现 行 的 工 资 , 能 就 业 , 只 就 不 存 在 搜 寻 行 为 。然 而 , 论 的看 似 完 美 不 能 消解 现 实 理
张 雄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劳动经济学院 , 北京 10 2 ) 00 6 [ 摘要 ] 通过构建模型 , 出工作搜寻成本、 指 市场工资水平 、 劳动力市场信息对 大学生就业的影 响, 出政府、 提 高校和大学生在解决大学生就业 困境中应采取的措施 。 [ 关键词] 工作搜寻理论; 大学生; 就业难 [ 中图分类号]G 2 . 5 5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63 50 (09 0 — 0 9 0 17 — 69 20 )3 00 - 3

地方高校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地方高校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笔者通过就业指导 中心, 选取 了扬州大学 20 0 7年本科 毕业生在离校前 已经签定就业协议的同学 为调 查分析对象 , 问卷兼顾不 同专业 , 主要涉及农学 、 理学 、 工学 、 经济学 、 管理 学等学科 。 ( 样本基本情况 三)
发放问卷 4 0份 , 2 回收有效问卷 40份。其 中, 0 男生 3 4 0
原 因, 赖德胜 (0 1 应用工作搜寻模型研究认 为当前我 国大 20 ) 学毕业生就业形 势 日益严峻的现象 , 是转型过程 中劳动力市
场 分 割 这 一 制 度 背 景 下 大 学 毕 业 生 与用 人 单 位 相 互 搜 寻 的
结果。2曾湘泉(0 4 从就业制度演变 、 【 】 20 ) 大学生的供求变 动、 个人就业意愿和行为、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 的期望 等方 面对大 学生就业难 问题 进行 了分 析 , 对缓解大 学生就业 困难 , 并 特 别是降低结 构 性 失业 和摩 擦性 失 业 提 出了相 应 的 政策 建 议l 。而何亦名(0 6 研究认为高等 教育体系僵化 、 3 J 20 ) 专业结 构设置不合理导致毕业生无法适应市 场需求 , 另外学 校提供 的就业信息也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成功 与否 的重 要因素。4在 【 】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及其产生的原因赖德胜2001应用工作搜寻模型研究认为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象是转型过程中劳动力市场分割这一制度背景下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结果o22曾湘泉2004从就业制度演变大学生的供求变动个人就业意愿和行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期望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特别是降低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3
就业对于 每一位毕业生都是人生 中的一 件大事 , 特别是

影响西部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的自身因素分析

影响西部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的自身因素分析

西 北 师 范 大学 西 部 少 数 民族 研 究 中心 的孙 百 才副 教 授 。 题 课
组于 20 o 7年 6月 对 甘肃 省 高 校 应 届 毕业 生 的 就业 状 况 进 行 了大 规 模 的 问卷 调 查 。 查 对 象 为 2 0 调 O 7届 甘 肃省 内 1 所 高 1
在 此过 程 中 , 业 生 需 要 通 过 各 种 渠 道 获 得 就 业 信 息 . 需 毕 并 要 通 过 一 定 的途 径 向有 关 单 位 发 出求 职 信 息 。 查显 示 毕 业 调 生获 取 就 业 信 息 的 主要 途 径 为 网 络及 其 他 媒 体 和 招 聘会 。 利
(68 %) 为 首 要 考 虑 信 息 因素 , 专 业 对 口程 度 、 会 地 1. 9 作 而 社 位 、 业 地 区 和社 会 关 系 与情 感 等 信 息 因素 则 次 之 。值 得 注 就 意 的 是 , 各 种 就 业 信 息 因 素 的 排 名 中 ,专 业 对 口” 息 被 在 “ 信 排 在倒 数 第 四位 ,就 业 地 区 ” 息 被 排 在 倒 数 第 二 位 . 映 “ 信 反 了 甘肃 大 学 生 的 主体 意 识 较 强 , 寻 工 作 时 不在 刻 意 追 求 专 搜
校 的本专科毕业 生 ,共 发放 问卷 50 0 0份 ,回收有效 问卷
35 7 7份 ,有 效 问 卷 回 收 率 7 . 。 有 效 样 本 分 布 :男 生 51 % 5 . , 生 4 .% ; 范类 专 业 学 生 6 . , 师 范 类 学 生 1% 女 0 9 0 师 3% 非 5
业对 口, 先就 业 再 求 发 展 , 现 出毕 业 生 的理 智 和 市 场性 , 表 择
生就 业 问 题 尚 不 明确 。就 目前来 看 . 国内还 没 有 专 门对 西 部 大学 生 就 业 问题 的研 究 , 很 少 有 学 者专 门研 究 西 部大 学 毕 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分析——基于工作搜寻理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在这个大学生遍地的时代,激烈的竞争,还有大学生的就业心态等等因素,造成了现在许许多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方面出现了自愿性失业的现象,高不成,低不就,致使大学生们压力大,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压力也大。

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是559万,2009年上涨到610万人,2010年止,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上升到631万人,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止09年6月份,我国09届高校毕业生签约率达到45%,有335万人未能实现就业,签约率比去年下降了三个百分点。

菲尔普斯在1970年提出了职业搜寻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工作搜寻者通过搜寻活动来逐渐了解工资分布,通过比较工作搜寻的边际成本和可能获得的边际收益来决定是否继续搜寻。

早期的工作搜寻理论大多假定失业者具有异质性,无在职搜寻,闲暇无效用等,将工作搜寻问题纳入一般均衡的分析范畴,基本上将工作搜寻看作是一种相同的活动。

然而现实劳动力市场上,工作搜寻往往不仅仅考虑工资因素,于是一些学者提出了拓展型的工作搜寻模型探讨了搜寻者使用的非工资因素,例如工作质量、工作保障、作业环境等。

并且在搜寻模型中不同程度地加入转换成本、搜寻成本和广告成本等。

基于国外的搜寻理论,国内学者们所总结的搜寻理论认为:如果假定一个大学生毕业时,他并不完全了解市场的就业信息,但是他知道不同企业的待遇不一样,于是为了找到待遇最佳的工作,他必须花费时间不端的搜寻,在搜寻时间达到最佳点之前,他继续搜寻就是理性行为,这一最佳搜寻时间长度也就是他失业时间长度。

在搜寻时期,他并非没有工作机会,只是他语气继续搜寻会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于是拒绝以后的工作机会,这一时期的失业就成为一种自愿性失业。

所以,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属于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企图获得更多的潜在收益,即企图在未来一生当中获得更多收入,而非短期收入。

因为,虽然接受不满意的工作他们能够立即获得工资,但是这种工资往往较低,而一旦搜寻到满意的职业,起点工资就高,更主要的是能够获得理想的发展前景。

所以,为了搜寻到满意的职业,他们宁愿承受一定时期的失业成本。

[1]另一方
面,当代大学生对职业、对自己的认知能力不强。

大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要是低的话,就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以至于要么自卑、沮丧,对找到满意工作失去信心,要么自傲自大,确定的就业期望偏高,也不利于实现就业,造成低不成高不就的现象。

职业搜寻理论认为搜寻者期待着工资水平随着他搜寻时间的演唱而不断上升,但事实上,更多的情况是大学毕业生搜寻职业一开始就对工资水平有一个起码的最低工资价格标准,也就是说在他的心里,他至少找一个工资不能低于某个技术的工作。

因此,当大学生们在市场上寻找工作时,如果雇主开出的工资条件超过低于他的最低工资价格标准,他们就拒绝这份工作。

这就是所谓的“保留工资”。

保留工资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非常大,保留工资取决于搜寻工作期间的机会成本、政府补助、时间偏好率等等,只有当某职位提供的薪酬超过或者等于他的保留工资市,他才可能填补这一职位空缺。

同时,只有当企业认为竞聘者能贡献的编辑产品价值超过实际工资率时才能雇佣他,所以,实际工资在大学毕业生的保留工资至上和他的边际产品价值之下。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毕业的时候,时间是相当宝贵的,尤其是毕业一年之内,能决定大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高度,因此许多大学生都特别重视自己再毕业一年内的行业选择和工作表现,所以,大学生用于工作搜寻的时间不会无限期的延长那么在一定期限内的失业,则是一种正常现象。

参考文献
[1]吴克明,职业搜寻理论与大学生自愿性失业.教育科学.2004年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