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启智修德

合集下载

以文启智,勤于“思辨”——以《落花生》教学为例

以文启智,勤于“思辨”——以《落花生》教学为例

文本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其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强调阅读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以达到“以文启智”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站在“思辨”的角度,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由此循序培养学生勤学好思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本文以《落花生》一课为例,对如何推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展开探究。

一、梳理基本观点与事实学生勤于“思辨”,主要表现为对阅读文本基本观点与事实的梳理与掌握。

所以,教师要给学生阅读与推断的机会,使学生有效获取文本内容。

(一)阅读比较,了解基本观点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并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和比较,了解课文基本观点。

《落花生》的阅读中,教师可给学生安排合适的任务,驱动学生去了解和梳理观点,使学生初步获取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落花生》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了学习任务群,用于学生初期阶段的阅读比较,如下:1.探索课文的发展顺序。

2.分析课文采用的写作手法。

3.讨论“父亲”对“我们”抱有的期待。

围绕以上思辨性任务,学生既关注课文表面的内容,又关注其基本观点。

在巡视中,我被两位学生的讨论所吸引。

其中一位学生提到课文借物喻人的手法,在讨论“父亲”的话时,一位学生表示:“‘父亲’说花生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说明是想让我们做很有用的人。

”另一位学生就此附和道:“桃子、石榴、苹果虽然很好看,但是不像花生一样有用。

”听着听着,我也参与其中,反问道:“那你们想做花生,还是想做桃子、石榴、苹果?”这时候,一位很聪明的学生说:“我愿意做花生,做对大家有用的人,但我也很喜欢吃桃子、石榴,所以也不讨厌做它们。

”我点点头,询问一直跟他互动的学生是否同意他说的话,这位学生则表示:“比起其他水果,我更愿意做花生,课文里‘父亲’就是想让我们向花生学习。

”面对学生得出的不同结论,我都表达了认可,肯定了他们的想法。

显然,当大家在思考时,站的角度不同,感受也就不一样。

立智立德,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立智立德,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立智立德,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应该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德育的整合,立智立德,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塑造。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文学作品的选材和鉴赏,引导学生感受人类文化的伟大,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和道德追求。

要引导学生欣赏那些能够表达真善美的文学作品,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道德境界和情感修养。

要引导学生分析那些道德悖论和道德矛盾的作品,帮助他们思考人生的价值观和道德选择。

要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格塑造。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主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背诵、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他们良好的人格。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合作阅读、合作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还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游戏、社团活动等,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和核心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情感和情绪,培养他们的情商。

还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立智立德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情商和核心素养。

挥笔运墨写润泽,落笔搭砚修品质

挥笔运墨写润泽,落笔搭砚修品质

挥笔运墨写润泽,落笔搭砚修品质发布时间:2022-01-17T08:38:26.82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44期作者:贾国旭张丽娟[导读] 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写规范字是践行校训积淀优雅的重要呈现方式。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十小写字特色课程建设纪实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十小学024000松山区第十小学(原松山区河畔景地小学)成立于2013年9月,建校以来,学校以“点化润泽生命,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以“积淀优雅,蓄势未来”为校训。

写字课程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写规范字是践行校训积淀优雅的重要呈现方式。

一、创新书法课程,文化濡染心灵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开发与建设适合校情的校本课程,己成为课改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结合学校实际及新时代目标的要求,确定了以“优身、弘毅、启智、雅性”为目标的“润雅课程”体系。

确立人文与品德、数学与科技、体育与健康和艺术与审美四大课程领域。

在写字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学段特点,我们采用“全员参与、从基础入手,大小课互补、铅笔字、钢笔字与粉笔字相结合”的有效模式。

大课即每周每班两节常规写字课,小课即每班每天20分钟书法练习指导课。

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三笔字分学段训练。

同时充分利用我校师资,组建“河畔墨韵”社团,提升软笔书法水平。

在写字课程师资的培训方面:坚持校本研训,培养“墨香”教师。

一是专业引领,在培训中成长。

为了建设一支适应写字教育的教师队伍,学校定期开展多层次的校本培训活动,主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

二是自我训练,在强化中提升。

为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我校狠抓教师“三笔字”过关活动。

教师每周完成一版粉笔字,每月一张钢笔书法、一幅毛笔字。

由书法教师统一内容、统一指导、统一练习、统一展出,大大提高练习效率。

二、理念融合教材,课程焕发活力经多次调研,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编写一套写字校本教材将更有利于教师写字指导。

简介和以字立德以字启智以字益美

简介和以字立德以字启智以字益美

全国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理论与实践文字材料(二):河南省灵宝市第三实验小学简介河南省灵宝市第三实验小学,创建于1993年10月,地处市区西出口,依临310国道,现有30余位教职工,近400名学生。

学校以“打造书法名校,开办精品教育,培育特长人材”为进展目标,着力构建“和谐、墨香、魅力”的三园式学校。

最近几年来,学校以其鲜明、浓郁的书法教育特色享誉中原。

2002年被河南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教育实验学校”;2020年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命名为“国家级写字教育实验学校”;2020年又晋升为“国家级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书法艺术实验学校五十强)。

学校坚持“写工工整整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办学理念,探讨、研究书法教育教学,从写好中国字入手,传承五千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魂。

通过天天一节书法课、撰编硬笔教材、开办校报、成立书法网站、举行“书法艺术节”、走上街头写对联赠对联、师生书法大赛、学生书法评星晋级等丰硕多彩的书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凸显以字立德、以字启智、以字益美、以字修身。

许多国家级、省级书法教育专家来学校传经送宝。

学校现有中国书法教育学会会员2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1人、省书法教育学会会员9人、灵宝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5人。

前后承办了灵宝市“函谷杯”中小学师生书法绘画大赛、灵宝市书画名家作品展、全国中青年硬笔书法名家邀请展、三门峡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精品书法作品展。

新郑市、洛阳市、内乡县、太康县等300多位校长,全市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及周边680多位教师前后来学校参观交流,对书法特色教育给予高度评判。

学校前后荣获了“国家级示范家长学校”、“河南省书法教育先进学校”、“河南省语言文字标准化学校”、“三门峡市示范性小学”等殊荣。

800多位学生在国家级、省级书法竞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和金奖近100多人次。

《中国教育报》、《中国硬笔书法报》、《河南日报》、《教育时报》、《三门峡日报》、三门峡电视台、灵宝电视台、《金城灵宝》、《灵宝教育》等新闻媒体前后报导了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情形。

健体·启智·立德

健体·启智·立德

健体·启智·立德作者:魏海军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4年第7期江苏如皋市吴窑镇凤毛小学(226533)魏海军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凤毛小学建于1923年,九十载积淀的“勤勉、笃实、团结、上进”的学校精神熏染了一代又一代凤毛师生,支撑着凤毛小学,让学校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女排精神是中国人民力量的源泉和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学校以排球为依托,继承学校传统,创建排球特色学校,弘扬“女排精神”。

“健康是基础,快乐是心态,幸福是归宿”是凤毛小学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

学生掌握排球技能,接受排球文化的熏陶,学习“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排球精神,拥有健康,享受快乐,体会幸福。

一、健体为先,做一个强壮的人“健康是基础,和谐是保障,学习是途径,发展是必然!”凤毛小学的“快乐排球”特色,并非一定要培养专业的排球运动员,而是希望孩子们都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并在学习过程中热爱运动,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做一个强壮的人!为了普及排球运动,学校集中教师的智慧,编排了排球集体操。

每到课间活动时间,近四百名学生汇集在大操场,每人一球,拍球、垫球,变换成各种图案,如方阵、笑脸、四角星、太阳、年份(一九二三、二〇一三)、花瓣等。

“排球好玩,我想玩;排球有趣,我要玩;排球神奇,我痴迷!我喜欢,我乐意,我奉献!”孩子们尽显小球星风采,场面壮观。

同时,学校以学生的体质健康为重点,以排球为媒介,将体能、柔韧度等各项训练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体育课及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体质、知识、技巧的训练,确保了时间、场地、人员、效果的“四落实”。

经过近两年的训练,学生的体质明显改善,在国家体质健康测试中,我校学生优秀率达到90%。

更可喜的是,“健康第一”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身体健康的师生必将造就一个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校园。

二、启智为上,做一个睿智的人我校组织了一系列排球特色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能力,启迪其智慧。

排球节是凤毛小学推进排球特色创建工作的新举措。

立智立德,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立智立德,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立智立德,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注入德育元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立智立德,整合德育教育。

一、语文教学是育人的高效平台语文教学是育人的高效平台,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感情品格、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应当立足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扎根于德育教育的育人根本,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注重阅读,识字育人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思想、价值观念等,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精神。

可以通过经典作品,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精心设计,注重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感悟中吸收知识,在实践中磨练品质。

通过制作手工、创作文章、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情感、意境和道理,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商和道德素养。

四、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做学生的榜样。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做学生的品行导师。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行为,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勤奋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要注重激励学生,表扬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对自己成长的关爱和支持。

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乐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勤奋学习的品质。

立德树人启智润心出处以及阐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立德树人启智润心出处以及阐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立德树人启智润心出处以及阐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本篇文章的主题“立德树人启智润心”以及相关的背景和目的。

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立德树人和启智润心的内涵和实践意义,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如何培养优秀的素质教育,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和智力发展,以及对整个社会的改善和发展有何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这里,立德树人和启智润心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立德树人意味着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而启智润心则强调培养学生的智力素质,包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

这两个概念的提出和实践,旨在建设一个更加和谐、进步的社会。

通过立德树人,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加有道德水准和责任感的公民,他们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而启智润心则能够提升人们的智力水平,激发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创新的热情,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本篇文章的正文部分,我们将重点阐述立德树人和启智润心的意义和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来支持我们的论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的实践意义,并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教育改革和个人发展提供一些有效的启示和建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如下形式: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用于引导读者了解本文的主题和结构。

正文部分分为立德树人的意义和启智润心的重要性两个小节,通过阐述立德树人的意义和启智润心的重要性,来说明这两个方面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益美,以字键体的意思

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益美,以字键体的意思

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益美,以字键体1. 以字育德在古代我国,人们非常重视以字育德的观念。

字是汉字的另一叫法,它象征着文化、教育与礼仪。

以字育德,意味着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品格和道德修养。

在当今社会,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道德与价值观,以字育德的重要性更加彰显。

2. 以字启智以字启智,指的是通过文字和阅读启发学生的智慧。

阅读是一种对思维的锻炼,亦是一种获取知识和提高智力的途径。

从古至今,以字启智一直是人们教育子女的宗旨。

通过阅读,人们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增长见识。

3. 以字益美以字益美,意味着用文字来提升自我修养,使自己更加美好。

文学作品,尤其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卓越的艺术价值而引人倾倒。

通过接触文学作品,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使我们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4. 以字键体以字键体,强调以文字来调节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在今天的高压社会,人们常常面临着种种心理压力。

此时,通过阅读与写作,可以舒缓疲惫的心灵,使身心得到放松与调节。

总结回顾:通过对“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益美,以字键体”的探讨,我们可以认识到文字的力量和重要性。

文字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引导我们成长、启迪我们智慧、提升我们品德的工具。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倍加重视“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益美,以字键体”的意义,并从中汲取力量,使自己更加美好。

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益美,以字键体”的观念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不断强调文字的力量与价值,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下一代,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优秀公民。

文字也是我们个人修养和精神寄托的来源,它能够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使我们更加充实、坚强。

我们应该用心去体会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益美,以字键体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教育当中。

结语:“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益美,以字键体”这一古老的理念,至今仍然充满活力与魅力。

高职院校语言文字教学中推进立德树人教育方法初探

高职院校语言文字教学中推进立德树人教育方法初探

高职院校语言文字教学中推进立德树人教育方法初探随着中国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发展,语言文字教学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作为国家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教育在高职院校中也日益受到重视。

如何将立德树人与语言文字教学相结合,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初探在高职院校语言文字教学中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的方法。

一、理论支撑1.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教育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的教育理念。

2. 语言文字教学语言文字是人类交际、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媒介。

语言文字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二、方法探讨1. 注重道德情感教育在语言文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和授课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在课文解读环节,可以结合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爱国情怀。

2.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课文分析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学习相关事件的背景、影响以及历史和现实意义,从而使学生在语言文字学习中得到政治启迪。

3. 注重审美情感教育语言文字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品诵读、经典鉴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诗歌,进行诵读和解读,让学生体味其中的美,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语言文字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文学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启智班德育工作经验材料

启智班德育工作经验材料

启智班德育工作经验材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启智班是针对智力发展有障碍的孩子设立的特殊教育班级,其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通过我们学校的启智班德育工作经验,分享我们的做法和理念。

一、德育目标和理念启智班的德育工作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

我们致力于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尊重和关爱,建立自信、独立、自主的人格特征。

我们的德育理念是尊重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多元化的德育方式,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成长空间,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德育工作方式1. 个体化关怀: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德育计划,包括情感沟通、行为管理、心理疏导等方面,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关怀和支持。

2. 实践教育:我们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参与集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规范引导:我们坚持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引导,倡导尊重、礼貌、守纪、团结等良好品质,鼓励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4. 协同育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资源的协同配合是我们德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合作,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三、德育成果展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行为举止更加规范,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我们的德育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认可。

我们的学校将继续在启智班德育工作中不断探索,对德育工作进行创新,完善德育体系,为每一个启智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希望我们的经验能够对其他学校的特殊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2000字】第二篇示例:德育工作在启智班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成为具有高尚品格的公民。

传承国学经典 启智立德树人-文档资料

传承国学经典 启智立德树人-文档资料

传承国学经典启智立德树人国学经典作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学习和传承国学经典,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奠定人文素质的基础,并能启迪学生的智慧,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国学经典进入课堂、融入行动,以达到对学生启智立德树人的目的。

一、运用多种活动,提升育人功能要利用国学经典对小学生进行启智立德树人培育,首先就要让学生进行熟练诵读,使这些国学经典的内容牢记在学生心中。

为此,学校和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活动,把学经典活动融入活动中,让枯燥的背记变为快乐的学习活动,这样既能提高诵读背记的效果,又能提升育人的功能。

一是开展宣传活动。

学校应有效利用墙壁、亭廊、橱窗展板、电子屏幕等地方,精选一些《三字经》《弟子规》、古代诗词等国学经典中的名篇佳句,让学生随时都能看到这些内容,便于学生记忆。

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余时间播放中国的古典名曲、配乐古诗朗诵等,使学生经常听到这些内容,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

二是演讲活动。

学校和教师要经常组织学校、班级的国学经典的演讲活动,可以让学生背诵经典名篇名句,也可以让学生讲经典故事等内容。

例如,让学生讲“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故事,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树立高尚品德,同时进行国学经典知识的文化积淀,这样能收到较好的诵读和育人效果。

三是开展创作比赛活动。

学校和教师可以开展书画诗文方面的创作比赛,通过书法、绘画加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以更好地提升其育人功能。

二、搞好多种结合,增强教育效果传承国学经典,提升其育人功能,在实际教学运用中,要注意搞好多种结合,提高学习和育人的综合效果。

一是把国学经典的学习与课堂教育相结合。

为了保证学校的国学经典教育长久坚持下去,学校应将国学教育的内容,入校本课程中,定期开设国学内容的教育课程,使国学经典的学习变为一种持久教学行为,经过潜移默化的过程才能对学生产生有效的作用。

办学目标立德启智心得体会

办学目标立德启智心得体会

办学目标立德启智心得体会办学目标立德启智,是现代教育事业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任务。

立德启智的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使其成为具有道德修养、良好智慧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这一办学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立德启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

教育的本质是以德育为核心,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启发学生的智慧,开发潜能,培养创新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学习成绩和适应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立德启智是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立德启智的教育,学生可以获得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使学生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习惯,使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三,立德启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发展,需要有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立德启智的教育理念和目标,能够培养出具有道德修养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立德启智的教育还能够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办学目标立德启智是现代教育的迫切需求和重要任务。

通过立德启智的教育,可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道德品质、智慧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立德启智是教育事业的基本使命和最终目标,也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终身追求。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和素质,努力实现立德启智的目标,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紧抓“三点”,细读教材

紧抓“三点”,细读教材
节 , 至 母 亲说 的话 “ 总 要 踏 上 你 老 子 的脚 步 。我 一 生 只 晓得 这 一 个 完 导学生进行文字训练。如教学《 甚 你 小石 潭记》 在觅潭 、 潭、 , 赏 悟潭之后 , 以 可 全 的人 ”, 师可 以这 样提 问 : 一 节 ( ) 以 删 掉 吗? 这 样 。 生 就 可 以 设计这样的环节: 如你是一位导游 , 教 这 句 可 学 假 怎样向游客介绍小石潭呢?请 以。 我
二 、 越 文 本 。 “ ” 志 超 启 智 砺 把握而淡化了语言运用能力 的培养 , 不利于 学生语 文素养 的提 高。所 以, 语 文阅读教学的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读文本 的能力 , 具体 文本 的阅读 教 师 应 该 大胆 地 舍 弃 这 一 活 动 , 作 另外 安 排 。 如 要 求 学 生 运 用 拟 人 手 并 只 是教 学 手 段 。 因此 , 文 阅读 教 学 必 须 在 立 足 文 本 的 基 础 上 超 越 文 本 , 法 , 绍 自 己观 察 到 的 某 一 种 云彩 。 语 介 超 越 文本 是 阅 读教 学 的着 力 点 。 那 么 , 何 超 越文 本 呢 ? 如 回 归 文本 就 是 教 师 在 教 学 活动 中要 注 重 语 文 的 “ 具 性 ” 体 现 语 文 的 工 ,


立足 文 本 。 “ ” 行 身 体 力
学生在情境 中进行 阅读 、 思考 ; 引导学生在 和文本对话的基础上 , 自己的 用
亚里 士 多德 说 :给 我 一 个 支 点 , 能 撬 起 整 个 地 球 。 语 文 教 师 可 以 语 言 回 答 主持 人 的 提 问 , 而 完 成 教 学 任 务 。 这 种 生 活 化 情 境 , 以提 升 “ 我 ” 从 可 说 :给 我 一 个 支 点 , 能 教 好 语 文 。 是 的 , 中 语 文 阅读 教 学 中 , 文 教 师 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 “ 我 ” 初 语 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 的理解。

以文育德,增智益志

以文育德,增智益志

以文育德,增智益志
幸享炜
【期刊名称】《文理导航》
【年(卷),期】2016(000)06X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
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育的和谐发展。

【总页数】1页(P47-)
【作者】幸享炜
【作者单位】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以文育智,以艺育德——论学堂乐歌合唱教学对中小学生的美育功能
2.以文育德,润物无声——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3.承道以文,育德以正
4.承道以文,育德以正
5.修身正己以文化人——浅谈语文教师学科育德的四条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学语文论文营根固本 正心启智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营根固本  正心启智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营根固本正心启智人教版新课标教语文,要立足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证明,小学语文教学应抓好“五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态度和基本习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只有营根固本、正心启智,学生方能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一何谓“营根固本”?就像植物生长必须要有根的维系、有水的滋润一样,语文教育也应深扎“根”,广吸“水”。

只有这样,语文教育这棵历经沧桑的古老大树,才能在课改的大潮中根深叶茂、郁郁苍苍。

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是什么?我认为应主要指向端端正正写字,明明白白说话,滚瓜烂熟读书,文通字顺作文这个几方面,并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都是现代小学生必备的语文基本功。

“尺竹挥洒三缸水,寸心中意洗砚池。

”余秋雨先生对汉字情有独钟。

他说“东方式的线条是精神的轨迹、生命的经纬、情感的缆索。

”写好字是小学生重要的基本功,其意义深远:巩固和深化识字成果;端正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坚韧专注的人格品质;促进智力的开发;陶冶高雅纯洁的审美情操,激发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呢?一靠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基本要诀是:一看,即读帖,观察感知——意在笔先,观部首之呼应穿插,察运笔之轻重缓急;二练,即写,实践体验——情在手下,做到胸中有形意,落笔有神韵;三评,即分析感悟——字在心中,对比评议找差距,自我反思促提高。

二靠持之以恒训练,字无百日功,晨练午习,日日坚持,必有成效。

“才知源海文始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熏陶渐染的过程,那种企望一蹴而就的想法、做法,是不切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

古人讲“能读千赋,则能为之”,“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透过“百回”、“百遍”、“千赋”、“万卷”,不难看出“读”的重要性,也验证了“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的正确。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拓展教材文本,实现立德树人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拓展教材文本,实现立德树人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拓展教材文本,实现立德树人发布时间:2021-09-03T05:26:31.23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7月上作者:迟翔[导读] 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与渗透之下,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向出现了新的转变,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思想,使得教育目标更加明确。

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之中,语文教师应更好的借助教材内容实现文本的拓展,优化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积极实现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设计,促进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正确树立人生观。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征仪路学校迟翔摘要: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与渗透之下,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向出现了新的转变,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思想,使得教育目标更加明确。

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之中,语文教师应更好的借助教材内容实现文本的拓展,优化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积极实现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设计,促进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正确树立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

本文分析研究,在立德树人基本目标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积极拓展语文教材文本,以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拓展立德树人路径在立德树人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遵循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通过对语文教材文本的拓展方式,积极化的进行教材内容的细致讲解,让学生能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并且在主动学习和主动理解之中提升小学生语文文化修养,正确认识到对自我定位和发展的理解与认知,使得德智体美劳在小学生发展阶段得到有效实施。

当然,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文本的延伸,也是德育教育的基本方向,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得到良好发展,为社会主义发展和进步培养优秀的人才。

一、拓展教材文本、贯彻立德树人的意义1教材文本资源小学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传统应试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通过结合新时代的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正确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细节的挖掘与讲解,以发挥语文教学内在的情感与精神熏陶作用,尊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从而使得学生在语文教材指引之中实现个人品质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启智求知 立德重行

启智求知 立德重行

启智求知立德重行校训解读活动经验材料桦甸市第一中心小学桦甸市第一中心小学始建于1942年,地处桦甸市城区中心区域,占地面积8952平方米,建筑面积4149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职工97人,1559名小学生,29个教学班。

有4个学前班,170名幼儿。

有93位教职员工。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大专以上学历89人,占全校教师的95.7%以上,教师普通话水平都达到了所教学科要求的标准。

有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55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骨干教师32人。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了适应并赶超信息化的前沿,学校领导班子制定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即:创办质量一流、队伍一流、条件一流、管理一流的学校。

确定了“启智求知、立德重行”的校训。

从此,用智慧点亮学生人生,用品德成就学生梦想的思想在全体师生内心深处扎下深深的根,竞相研究氛围与日俱增。

第一篇章:校训解读启智:开启智慧;求知:即求得知识,学习新知识;“智”包括知识和智慧,求知必须求智慧,能把知识转化为智慧。

学校是知识的摇篮,也是智慧的摇篮,要教给学生知识,也要开启学生智慧。

立德:立人先立德,育人先育德,重行:注重学生品行。

校训“启智求知、立德重行”的整体含义:以知识开启智慧,以行为见证品质,教师以智慧开启学生智慧,教师以立德形成学生品质,用德智才兼备的教师培养德智才兼备的学生,做到德智双修,用智慧成就卓越,用习惯成就梦想。

第二篇章:学校建设配备硬件保证校训的实施,制度规范保证校训的落实。

首先学校为落实“启智求知、立德重行”的校训,在校园环境改善上进行全方面规划。

在校园的东侧设计了100米的文化墙,内容以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感恩、做人等内容为主;楼内各个楼层分别从传统文化、社会发展、国家悠久历史等方面让孩子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身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基础上感染品质。

至2015年8月底,学校按照国家标准配备了各项教育教学设施。

有了硬件的保证学校紧紧围绕校训内容,在制度上形成规范,要注重制度创新,规章制度力求科学合理,不断完善,追求管理效益最优化,能激发教师潜能,发挥教师聪明才智,真正落实到学生的教育中。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语 文 能力 多 种多 样 ,对语 文课 堂 教学 可 以预 设 ,但不 能 完全 预知 ,不 能 完 全 操 控课 堂 的动 态变 化 。教 师不 能只 顾 兜售 自己的备 课 ,必 须尊 重学 生 的 主 体 地位 ,唤醒 学生 的主 体 意识 。要 注 意课 堂动 态变 化 ,从 学生 的反 应 中 敏 感 发现 学 生的 疑难 或渴 求 , 随机应 变地 让 学生 质疑 , 并加 以解 答分 析 ; 留 出时 间让 学生 发表 见解 ,并加 以 明确深 化 ;凭 借教 育 智慧 ,机 智幽 默地 化 解 课堂 上 的小意 外 ,让 学生 启智 益德 、愉 悦 身心 ;教 师也 可 以激 发灵 感 , 结合 教学 进程 ,适 时甩 出 自己 的生成 , 与学 生探 讨分 享 。 由此 把 课堂 上 的 种 种 生成 当做 课程 资源 ,动 态地 有机 地 充实 教学 内容 ,增 长学 生 的知识 。 2 恰 当丰富课 堂 活动 教师 力求 学 生活 动多 样化 ,师 生 互动 良性 化 ,加 大活 度 ,恰 当丰 富课 堂 活 动 ,让学 生把 盛宴 咀 嚼得细 一 点 。 2 . 1学生 活动 多样 化 语 文 教学 要培 养 学生 听 、说 、读 、写 四种 基本 能 力 ,语文 课 堂要 组织 学 生 开展 听 、看 、读 、说 、写 、想 的多样 化活 动 。 学生 要耳 、 眼 、 口、手 、脑 五官 并用 ,多 种感 官 、多 种身 体 部位 参与 听课 。用 耳 听录音 、范读 、教 师讲 解 、 同学发 言 等 ,听清 听懂 , 不漏 听错 听;用 眼 看课 本 、板 书 、挂 图、教 师 教态 、 多媒 体画 面等 ;用 口读 说 ,包 括 诵 读、复 述 、回答 问题 、提 出疑难 、发表 见解 等 ;用 手做 笔 记 、圈重 点、 批 感悟 、 做练 习等 ;并且 边用 脑 思考 ,积 极思 维 ,把 知识 技 能融会 贯通 。 听 看 结合 , 听想 结合 , 以听 为主 , 以看 促 昕 , 以想 促 听 。由被 动转 化 为主 动 , 逐步 加深 对知 识 的认知 和理 解 ,知其 然 ,又 知其所 以然 。 根 据课 堂 情境 和 教师 要求 ,学 生 五官 并用 ,协 调联 动 ,感 官活 动 多样 化 ,课 堂 收益 也就 多样 化 。 2 . 2师 生 互动 良性 化 语 文课 堂 教学 是师 生双 边 的互 动过 程 。教 师要 善于 授 课 ,关注 调动 学 生 ; 学生 也要 善于 听 课 ,配合 策应 教师 。师 生 双方 有 效互 动 , 良性 互动 , 丰 富双 边有 用 的活 动量 。 语 文课 堂 教学 也像 舞 台演 唱 ,歌手 在 台上 演 唱,还 要 调动 听众 在 台下 呼 应 。即 使教 师单 方 自我 陶醉 ,声 情 并茂 ,学 生 也不 一定 听得 专注 投入 , 受 益 匪浅 。教 师要 把 学生看 做 有潜 质 的学 习个 体 ,看做 课 堂学 习 的主人 和 全 面 持续 发展 的主 体 ,边授 课 边关 注全 体 学生 。激 发 学生 的求 知欲 ,发 挥 学 生 的主 动性 。调 动 学生积 极 互动 ,主 动参 与 课堂 全程 的教学 活动 。在 教 师 调控 下 ,创 设课 堂情 境 ,活 跃课 堂气 氛 ,增 强课 堂动 感 。师 生双 方默 契 配 合 ,有 效地 良性 地 互动 。时 而 以教师 活动 为 主 ,时而 以学生 活动 为主 , 时 而师 生分 工 联动 ,时而 学 生之 间交流 合 作 。 从 而 高效完 成课 堂 教学 任务 , 使 教和 学更 有 收益 。

文道合一 智德双赢

文道合一  智德双赢

文道合一智德双赢作者:徐果洪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14期江苏溧阳●徐果洪教育应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生活夯实基础,为了学生的成才和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宗旨。

新课程体系下,语文学科因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决定着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契机有很多。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品德的熏陶,实现智德双赢。

一、依托文本,进行品德熏陶“文因道存,道以文显。

”语文教学内容是言语作品,在言语作品中,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语文形式表现思想内容,文和道密不可分。

语文文本作为表情达意的信息载体,它涉及思想感情的一切领域,负载着一定的人生哲学、道德情操乃至阶级观点和政治观念。

但是,文本中的德育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显露而直接,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次的、隐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品德熏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文本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加强品德熏陶的成效。

例如:教学描写祖国美好山川的文章时,除了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文学之美,还应引导学生感受山河的壮丽,从而激发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以亲情为主题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中的真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心、同情心、责任心;教学以革命为题材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青春,努力学习;甚至在教学字词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字词,理解句式的变换及其作用,修辞标点的巧妙运用,使学生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的质美意深的妙处,从而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二、组织活动,渗透德育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更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不可否认,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各种活动,其主要宗旨还是为了学生的认知服务。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具有寄寓性、丰富性的特点。

作为德育的一块重要阵地,不可能存在着与认知领域相割裂的一个“纯德育”,因此,语文教师除了借助文本加强品德熏陶,还应该积极组织语文活动并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

践诚修德-启智育才(师德建设)

践诚修德-启智育才(师德建设)

践诚修德-启智育才(师德建设)践诚修德启智育才——关于学校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韩胜利“践诚修德启智育才”是我校的校训。

去年,我校成功召开了首届德育工作研讨会,对学校师德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这项工作已经纳入我校常态化工作。

开展德育研讨,是为了进一步开展学校德育研究,弘扬高尚的师德,树立师德先进典型,有效推进我校的师德建设,加速我校师资队伍的优化,进一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提升办学内涵。

今年是我市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年”,也是我校“教育质量提升年”,我们要以第二届德育研讨会为契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近几年,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他们不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更能够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把感性实践理性化,把零碎信息系统化,他们的实践经验成为他人效仿的榜样。

近期学校开展的“今天我怎样为师”论文征集活动得到了学校教职工的广泛参与。

从老师们对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所感悟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既是老师们学习的深刻体会,也是在自觉实践中体验、感悟、内化、升华的结晶,更是他们高尚思想境界的写照。

他们各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他们的具体工作岗位和学科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教育教学的经历也不一样,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并有着高度的责任感。

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学生的爱戴,同行的好评,领导的肯定。

由此,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和核心。

一、没有爱与责任就没有教育爱是师德的灵魂,师爱是教师的天职,这方面的阐述是很多的,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就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陶老先生用毕生的精力,从事艰苦的“教育拓荒”,兴办那个时代的“希望工程”,实践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誓言,并达到了“爱满天下”的崇高境界,陶先生不但是为人的师表,而且是为师的楷模,值得我们永远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文本,启智修德
作者:谢洁萍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05期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学生通过阅读来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熏陶。

教师应立足文本,指导多元朗读,激趣感悟;精心研读,巧妙设计;授之以渔,培养能力;修身树德,陶冶情操。

关键词:立足文本;阅读教学;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是,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因没有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以下情况:错把阅读当朗读,忽略对文本的解析;教学问题设计蜻蜓点水,简单无用;重视知识积累,缺少能力培养;学生随意解读文本,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

下面我就自己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尊严》的课堂教学,谈淡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立足文本,启智修德”。

一、多元朗读,激趣感悟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对文本的体验与领悟。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语文素养。

成功的朗读应该调动起各个器官,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声情并茂地配乐诵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感情基调,这是老师的“导”;而后进行的多元朗读则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让学生去“悟”。

特别是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诵读:旁白、哈默、杰克逊大叔,要求在朗读中加入适当的表情、动作,这既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品味。

在解析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哈默的三句话对人物内心情感进行深层解读。

课件出示:
“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哈默
说。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哈默说。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我再吃这些东西。

”哈默
说。

接着教师向学生指出:结合语言环境,把三个词“毅然、高兴、真诚”填写到横线上,然后试着读一读,看谁最像哈默。

多元化的朗读有效地避免了课堂教学中单调乏味的为朗读而朗读的陋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为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研读,巧妙设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我们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

一个有效高质的问题往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切实地引导学生开启思维、主动快速地融入文本,与文中人物沟通、对话。

因此,问题设计的好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尊严》这篇文章介绍了美国石油大亨哈默成功之前的一个小故事。

年轻的哈默穷困潦倒,饥寒交迫之际,不食嗟来之食,执意靠双手劳动换取了一口饭吃。

青年哈默是贫穷的,但却是富有的,因为他拥有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尊严。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充分阅读文章后,紧扣教学目标,我抛出了第一个问题:青年时代的哈默一无所有,但他为什么最后能够走向成功呢?提纲挈领的提问顿时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欲望。

在研读文本期间,为了让学生了解哈默人性中最高贵的闪光点,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同样是饥饿难耐,同样是疲累不堪,面对端上来的美食,哈默和其他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开动脑筋,纷纷发表意见。

通过层层解疑,学生领悟到:自立、自尊能换来别人的尊重,而他人的尊重则能助你走向成功。

高效的课堂缘于高效的问题设计,而高效问题的设计则缘于教师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

在平时教学之余,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在教学这一方阵地上独领风骚。

三、授之以渔,培养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体多样,一般可分为诗歌、故事、说明文和议论文等。

文体不同,结构及表现方式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

为了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学习方法,这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授学生以渔。

《尊严》是一篇小故事,在对课文精品细读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明确指出: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人物是文本的灵魂,而人物的个性是通过文本来表现的。

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就能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接下来,可以
用简短的语言讲解各类描写的特点,随后指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哈默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

教师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停留在“找句子”上,而是抓住关键词语启发学生理解年轻的哈默自尊的品格,继而感受“人活在世上,要自尊自立”的道理。

课件出示:1.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脸色苍白”和“骨瘦如柴”这两个描写哈默外貌的词语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生活状况?为什么要这样写?)
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灰暗”一词表现了哈默什么样的情感?)
3.“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站起来”这一动作刻画出哈默什么样的心情?)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对人物“察其言观其行,鉴其色辨其貌”,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逐步深入地去把握人物令人钦佩的品格。

四、修身树德,陶冶情操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教授《尊严》这篇课文,要让学生真正地明白“尊严”的内涵。

可能会有学生提出质疑:不就是一顿饭吗,不吃饭就有尊严,吃了饭就没尊严了吗?
鉴于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哈默坚持劳动后才吃饭,是因为他不想被人看成乞丐,不想被人看不起,这叫有自尊;哈默是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他要靠双手挣口饭吃,这叫自立;有自尊、自立,才能自强不息,这样的人才是一个有尊严的人,才会赢得所有人的尊重,比如哈默。

他不但赢得了杰克逊大叔的尊重,而且也赢得了一份工作,更可喜的是收获了一份纯真的爱情。

这为他日后走向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去讨论,有时条分缕析,适当的小结效果会更明显,在学生充分阅读、感悟后,告诉他们什么叫自尊,什么是自立自强,学生自然也就理解了什么是尊严。

课上到这里戛然而止了,总感觉缺少了些什么,课后我反思了一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每一环节。

在课堂最后环节教师适当质疑:没有自尊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没有自尊心的人是渺小的人。

自尊心——这是可以用来推动地球的阿基米德杠杆。


一个人从小要学会自尊、自立、自强,这是小学生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以后立足社会的根本。

懂得了这些道理以后,我们还认为这只是一顿饭吗?
一句疑问,看似简单,实则意味深长,从课文拓展到日常生活中,让语文回归生活,让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得到统一。

立足文本,实现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实现双丰收,只有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最高效、最成功的教学,这也是我们教师今后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玉萍.阅读,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6).
[2]余余燕.浅析以教材为基础的阅读教学设计[J].新课程(下),20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