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

合集下载

语文课堂应立足于文本

语文课堂应立足于文本

语文课堂应立足于文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我市各中小学已实施三年多了,课改实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机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

笔者在多次的课堂教学观摩及与教师们的交流中,发现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堂上存在着脱离文本教学的现象。

一、语文课轻了“语”语文界关于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论争尘埃落定。

受“大语文”观念的影响,目前,教师们比较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弱化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认为语文知识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本和课堂,反对系统知识的传授、讲解,加之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课前“预习提示”、还是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均将知识性内容作了弱化处理。

实践中,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大重视对文本的解读,不重视让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重点难点都没理解清楚,就跨越课文让学生做许多合作、探究,或讨论、表演,或做些思想教育与“精神培养”的工作等等。

一个人在终身发展中,必需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是不能忽视的。

语文课轻了“语”,轻了文本的解读,轻了必要的双基,是当前语文课教学中的一种误区。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不能由“头轻脚重”又走向“头重脚轻”。

不然小学和初中近十年语文学下来,基本的语言问题、识字问题都过不了关,那必然是语文教学的另一种悲哀。

二、滥用了多媒体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静态的知识化为形象、动态、直观,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开发潜能、培养创新等等,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教师们在语文课堂上,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用教学手段的翻新替代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忽视了文本的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全部投影在屏幕上,图像一个接一个,学生像看电视似地学课文;一个个设计好的投影、音乐框死了孩子的想象力和独特体验;轻视了语言教学的重要目标——诵读。

立足文本 链接生活 精说巧练

立足文本 链接生活 精说巧练

立足文本链接生活精说巧练我们要“立足文本”,意思是要把握文本的重点,理解和把握其中的核心信息。

在处理文本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文本进行仔细的阅读和理解,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意图。

只有在真正理解了文本的基本要点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处理和运用。

我们还需要关注文本的来源,以及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背景和意义,从而做出更为准确的理解和判断。

我们还需要对文本进行适当的扩展和联想,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所涉及的内容,以及更好地将文本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

我们要“链接生活”,意味着要把文本和我们的生活与工作联系起来,将文本所蕴含的信息和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当我们处理文本的时候,往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情况,对文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和运用。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文本来扩大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而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文本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通过将文本和生活与工作联系起来,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文本,更好地利用文本所蕴含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水平。

我们要“精说巧练”,这意味着需要在处理文本的过程中,注重精细化的处理和练习。

在处理文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细节,做到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递和表达文本所蕴含的信息和意义。

我们还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练习,来提高我们处理文本的能力。

在处理文本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树立正确的文本处理观念,提高我们的文本处理能力。

通过这样的不断实践和练习,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文本处理的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文本问题。

“立足文本、链接生活、精说巧练”是我们在处理文本时要始终坚守的准则。

通过这样的准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文本的要义,更好地将文本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更好地利用文本所蕴含的信息和知识,提高自己的文本处理能力。

立足文本 营造高效语文课堂

立足文本 营造高效语文课堂

立足文本营造高效语文课堂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一、熟读教材,了然于胸古往今来,文人作文,皆是有感而发,有情而诉。

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字词,无不倾注了作者的大量心血。

我们惟有熟读教材,方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才能真正做文本的知音。

例如,第五册《金子》一课,一看题目,立刻想到黄灿灿的金子,想到财富,也可能想到如“金子”般闪光的东西,如金子般的心灵,金子般闪耀的光点……课文写的是什么呢?是介绍金子,还是介绍拥有金子的人?读完这篇文章,我在几处地方细细品位了一番:1.课文第一部分彼得是个怎样的人?也许会有人认为彼得是个贪财的人,因为别人都走了,只有他还在不停地挖?我以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彼得通过自己辛勤劳动,付出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来获得财富,让自己过得快乐,这和不劳而获、贪得无厌、只想发财的人有本质的区别,不可认为他是贪财的人。

2.“这里没找到金子。

”彼得若有所悟……这里的省略号很有内涵,正准备离开的彼得一定是想到了美好的未来,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才下定决心留下来的。

他也许想到了以后他将怎样好好侍弄这块土地,也许想到了将来鲜花烂漫的愉快情景,也许还会想得更多。

3.“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这里的“真金”不是真的金子,而是财富,也是发财致富的方法。

彼得不仅找到了财富,更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财富。

同时当生活的道路并不宽敞时,也许有另一条更美好的路在等你,当然无论哪一条路,都要有辛勤地付出。

成为作者的知音,这是我们课堂制胜的法宝。

我们必须走进文本,平静地倾听文字的诉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研千遍而觅知音”,还课堂以本真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走进文本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构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重天”

构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重天”
038 I课 堂 ·教 学
课 堂 ·教 学
构 建 语 文 阅读 教 学 中 的“三 重 天 "
◎孙 李 燕
孙 李燕 ,浙江 省海 盐县元通 中学教师 。
语 文 教 学是 学 生 与 文 本通 过 精 神 对 话 建
构 新 的 意义 的过 程 ,在 此 对话 过 程 中 ,学 生 的 阅读 经验 、认 识 积 累 、生 活 常识 都参 与 到新 意
冲击 ,同时也 给 阅读 教 学带来 了蓬 勃 的生机 和 者 往往 是 一些 思想 家 、科 学 家 、语 言 艺术 大 师 等
无 限的生 命力 。但 在实 际 阅读教 学过 程 中 ,一 优 秀人才 ,阅读 文 本就是 与 “大家 ”进 行对话 和 沟
些老 师对 新课 程理 念理 解 的肤浅 甚至 误解 ,导 通 。领略 “大家 ”的精 神风韵 。学生 只有 在教师 的
文 本而 大谈 其它 资 料 ,使 教 材受 到冷 落偏 居一 的 唐 雎 已 经 是 一 个 一 百 三 十 多 岁 的 “朽 然 老
隅 、使教 学 活动失 去认 知支 撑的失 本现 象 。
丈 ”。最后得 出 的结论是 :基 本情 节不合 事理 ,人
教学镜 头二 :
分析 浮光 掠影 ,游离 于 文本 之外 随意 生成 ,语
任何 一 种 教学 方 式 ,总是 建 立 在某 一 基 点
文失 去 了它原 有 的价值 。那 么 ,如何在 尊 重教 上 。语文 阅读 的基 点应该 立 足文本并 由此 及彼 、
材 文 本 的前 提 下 ,合理 创 造 和使 用 教 材 ,积极 沟通生 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开阔视 野 ,培 养语 文素养 ,不 能只凭 读
浒 》的作 者是谁 ?写 的是 哪一个 朝代 的事 ?书 中 怕 教师 的理解 深 度 已经 获得 大家 的公认 ,深 人 的

立足文本 培养能力 学以致用 形成素养 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

立足文本 培养能力 学以致用  形成素养 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

立足文本,培养能力,学以致用,形成素养----《我的叔叔于勒》微课设计李雪粉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指出: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凭借,教师要利用好教科书,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教材中写作方法,学会合理地布局谋篇。

再根据本单元的知识要点以及本课的教学难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小说曲折巧妙的构思,进而学习小说欣赏的一些方法及小说创作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投屏显示:同学们,有一位作家生前曾戏言:“我进文坛如一颗流星,出文坛要响起一记惊雷。

”,他做到了,人们尊称他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法国著名作家左拉曾这样高度评价他投屏显示:左拉: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屠格涅夫: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

恩格斯:应该向他脱帽致敬。

2、走近作者 投屏显示:【莫泊桑】(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布局巧妙,故事情节曲折起伏,今天我们要学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这样的一篇小说。

设计意图:用名人的评价导入课文,知人论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感知,梳理小说情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投屏显示:1、勾画出文中全家对于勒不同的称呼词语。

2、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3、称呼中体现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全家唯一的希望投屏显示: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3、投屏显示:情况 态度占钱……………赶有钱 赔钱……盼 赞没钱…………骂4、过渡语:根据以上分析,再结合小说的基本常识,我们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为投屏显示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从小说的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设计意图:通过寻读,立足文本,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立足文本

立足文本

是 当时世 界上最 大 的博物馆 、 艺术 馆 ”“ 国这 一 园林艺 ,我
表达 自己的学 习收获和 感受 , 它更 多的是 强调学 生能在回 读 中实 现整合提 升。 教学 时可让学 生在回读全文 的基础上
思考 讨论 : 明园毁灭 的原因是什 么 ?在 再次读 文中了解 圆 当 时清政 府 的腐败 、 落后和 无 能 , 白落后 就要 挨打 的哲 明 理, 激发学生 不忘国耻 、 振兴 中华 的历史责任 感和使命感 。 刘勰在 《 文心 雕 龙 ・ 音》 知 中说 过“ 千 曲而 后晓 声 , 操
田本娜教授 在其 著作 ( ( 我与小学 语文教 学》 中指 出, 许 多人在进 入 中学乃 至走 上社会 时还 是 “ 读文 章抓 不住 要 点, 读报纸抓 不 住要 闻 , 读一 本书抓 不 住要领 。既不会 精 读 ,也不会 略读 ” 。缺 失的恰 是一项 重要的 高层 次思 维能 力— —概括 能力 。许 多学者研 究认为 , 概括是 小学生 语文 能力的基础 , 说、 、 听、 读 写能力 的发 展都与之密 不可分 。 让 学生 学会概 括 , 是阅读 教学 的重要 内容 。 作为 语文 教师 , 我们 应 当用好 教材 这个“ 子 ”在 阅读 教 学 中指导 例 , 学 生学 会概括 层 意 段意 、 把握 文 章要 点 、 捕捉 内容信 息 , 使之 掌握方 法 , 成 习惯 , 展语 言 的组织概 括和 表达 能 养 发
术 的瑰宝 、 建筑 艺 术的精 华 , 就这 样 化成 了一片 灰烬 ”联 , 系上 下文 感受 圆明园 的辉煌 , 体会 作者对 圆明 园的热 爱 。 在 学 习“ 明园 的 毁灭 ” , 利 用 课 后 思考 题 , 用 换 圆 时 可 采 词、 删词 法 , 通过 朗读 、 比较 、 论 , 讨 让学 生在理 解“ 可估 不 量 ”“ 是 ”“ 统 ”“ 意 ” ,凡 ,统 ,任 等词 语 的基础 上感 受侵 略者 的残 暴与野 蛮 , 体会作 者对侵 略者 的憎 恨 。 第 三个层次 : 整体一深 悟一 具体 。这一层 次 的阅读要 求学生在 回读全文 时要 回归生活 , 立足整 体 , 系实 际, 联 进 入深层 的思 考和感 悟 , 面领会 和把 握文 章要 旨, 括地 全 概

立足文本,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立足文本,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立足文本,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常为别人那些优美生动的语言所陶醉,从中感受着浓浓的亲情、品味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体验着人间的真善美、假恶丑。

在学生的习作中,语言最能体现基本功。

古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丰富的词语、飞扬的文采,灵魂的语言读起来如风行水土,给文章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能叩击读者心弦,也是获得阅卷老师好评的关键,但要写出优美动人的文章离不开知识的点滴积累和生活的体验,而进行作文素材积累的最好素材首选中学语文课本。

因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佳句,比比皆是。

只要我们肯积累,其中的精华就会唾手可得。

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过程中,我们应以课本为根本,引导学生学好用好课本,真正发挥课本的示范作用,就能让学生的作文语言“靓”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我的做法是:一、积累词汇法“万丈高楼从底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意思是说万丈高楼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要从词汇抓起,对课文中的名篇佳句做到“明基旨,得其要”,学以致用,作文就能轻车熟路。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冬天在百草园捕鸟乐趣的那一段:“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根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乌雀下来啄食,走进竹筛底下的时候,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段描写,作者运用了“扫”、“露”、“系”、“牵”、“看”、“啄”、“走”、“拉”、“罩”这几个动词,把捕鸟的经过真实地呈现出来,使人仿佛看见大雪天,在一个荒园里,有两个少年正在扫开一块雪,支起竹筛小心翼翼地捕鸟。

又如朱自清在《背影》中描写买桔送别的过程:“我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下身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路,要爬上那月台,那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一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了”。

在这段描写运用了动词:“走”、“探”、“穿”、“爬”、“攀”、“缩”。

立足文本教材,深掘写作素材

立足文本教材,深掘写作素材
巧借缩影 。 把 握 文本 缩写是在不 改变原文 体裁 、 主要意思 、 主 要 内容 、 结 构 安

随 意 摘 取 某 部 分 要 点 了 事 。 如 学 生 在 做 l D e e r R e t u r nt o C h i n a 的 缩 写 时 。有 个 同 学 这 样 写 道 : A l o n g t i m e a g o i n C h i n a
题, 让学生通过讨论 的方式 , 想 出解决方 法 , 再 实践 、 反思 。 从 而 提 高 实 践 能力 和 反 思 能 力 。 在见 、 实习过程 中, 加大跟 学生交流 、 指导、 合 作 的力 度 。 关 心 学生 , 了解 学 生 , 及 时 给 予 学 生 专 业 上 的 指 导 。帮 助 学 生 树 立 正 确 的幼 儿 教 育 观 和儿 童 观 , 坚定从业信念 。 不 容 忽视 的 是, 实 习 对 学 生 职业 情 感 和 态 度 、 职业 思 想 的 培 养 起 着 关 键 作 用。 学生在见 、 实 习 过 程 中 的 挫 折感 是导 致 学 生毕 业 后 放 弃 幼 教职 业的重要 因素。在见 、 实习过程 中 , 学生会经 历茫然 、 畏 难、 不 知所措 、 害怕 、 兴奋 、 富有 成 就感 等情 感 体 验 。在 实 习 初 期 , 由于 没 有 经 验 , 而且进入到 一个陌生 环境 。 学 生 很 容 易 产 生恐 慌 、 挫 败 的情 感 体验 。 大 学 指 导 老师 与幼 儿 园指 导 老师 要 建 立 双 向合 作 , 实习前建立沟通 , 共 同 为 实 习 指 导 学 生 制 订 指 导计 划 和 策略 。 双方 积 极 反 馈 , 及 时 为实 习学 生 解 决 专 业 上 的 困惑 和 问题 , 提 高学 生 的实 践 能 力 。 5 . 重视毕 业论 文设计 , 培 养 学 前 英 语 教 师 的科 研 意 识 和 科研能力 。 学 生 毕 业 论 文 设 计 阶 段 是 培 养 学 生 科 研 意 识 。学 习 科 研 方 法 和 提 高 科 研 能 力 的 关 键 途径 。 在这个过程中 。 教 师 教 育 者 要 突 出科 研 的 意 义 。 引导学生重视科研 . 并 认 真 教 导 学 生 科 研 的方 法 , 让学生 学会做科研 、 乐意做 科研 , 在 以后 的 从 业 过 程 中能 以科 研 促 教学 。 ( 三) 重 视 学 前 英语 教 师职 业 情 感 、 敬 业精 神 的 培 养 。 崇 高 的 双 语 教 育 职 业 理 想 是 学 前 英 语 教 师 实 现 专 业 化 的 个 重 要 的 因 素 。 职前 培训 对 幼 儿 教 师 职 业 理 想 和 职业 情 感 的形 成 起 着 重 要 的作 用 , 影 响学 生今 后 的 职业 选 择 。 师 资 现状 的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教 学 新 手 敬 业 精 神 的 缺乏 , 以及 学 前 英 语 教 师 的 职业 倦 怠 是 目前 较 突 出 的 问 题 。 可 通 过 邀 请 优 秀 的学 前 教 育专 业 人 士 地讲 座 , 以及 优 秀 学 员 举 力 经 验 交 流会 等 。 重 视 见、 实 习过 程 的情 感 因素 , 积 极地 引 导 学 生 。 让 学 生 正 面 地 了 解 幼 儿 教 育 职 业 和专 业 的特 点 。 通过选修课 , 学 习交 际技 能 和 心理调节技能。 培 养学 生 敬 业 乐 业 的 精 神 、 热 爱 幼 儿 教 育 事 业 的 情操 。另 外 , 可 建立 “ 导师制 ” , 指 定 特 定 的 教 师 在 专 业 上 定 期对 学 生 进 行 指 导 , 引领学生的专业发展 , 帮 助 其 理 解 职 业 特 点, 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 ( 四) 培 养 学前 英 语 教 师 的 专 业发 展 意识 和 专业 素 质 专业 发 展 意 识 是 教 师专 业 化 的前 提 。 首先 , 在 新 生 刚 入 学 时, 可通过专业 介绍的方式 , 让学生 清晰地 了解专业特 点 、 所 需 培 养 的 专业 素 质 , 从 而树 立 职 业 理 想 。 并 做 好 专 业 和职 业 规 划, 培养专业发展意识 , 为未来专业发展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其次 , 发 挥 校 园 隐性 文 化 的 作 用 , 强化专业 发展意识 。 提

立足文本,扎实高效

立足文本,扎实高效

立足文本,扎实高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第一至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并要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怎样才能展现写字教学的高效,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从认识入手,把握高效教师应充分意识到书写规范字对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练字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转变观念,才会逐步着力解决师资问题。

二、从兴趣入手,展现高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可见,写字教学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1.幽默的教学语言在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幽默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还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利用多种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

如:为了让学生看清运笔过程,可直接在实物投影上进行范写;为了让学生掌握间架结构,可用卡片拼凑等方法。

3.注重联系生活在教学主笔为“横”一类字的书写时,我这样引导学生:格子就像是一个房间,笔画就像是房间中的家具,而主笔“横”就是房间中最重要的一件家具,它的摆放影响到整个房间的美观。

三、从形式入手,体现高效1.作业形式多样化在写字作业设置上,我不要求抄写的遍数,写字正确、漂亮就行了。

与此同时,我还利用每周一节写字课的时间,师生共同评议出班级“小书法家”,再让“小书法家”谈谈写字的感受及书写的技巧,并当场再写范字,评析欣赏。

2.展示形式多元化利用教室后的黑板、书画作品栏张贴学生优秀的写字作品。

这样,可以使学生不断地受到写字氛围的熏陶和心境上的净化,不断地感受写字的美,很容易激发学生自觉练字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形式多样的写字竞赛,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从习惯入手,夯实基础,高效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语文高考复习讲义-第7部分 小说阅读 课时61 精准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

语文高考复习讲义-第7部分 小说阅读 课时61 精准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

课时61精准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课堂讲义复习任务 1.掌握多层面、多角度分析原则。

2.掌握常见意蕴分析题的分析要领。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新高考Ⅰ《石门阵》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分)物象意蕴①探究题有时冠以“探究”字样,更多的是以“分析”字样出现。

②命题点多选在标题、关键句子或物象意蕴的分析探究上。

2020新高考Ⅱ《大师(节选)》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6分)句子意蕴2017浙江《一种美味》“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5分)标题意蕴2016全国乙《锄》“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8分)句子意蕴知识图要活动一一文练透[提升多层面、多角度分析能力]小说主旨意蕴类分析是一种基于文本内容的分析,分析的内容多是小说的主旨(主题)及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它既可以要求直接分析主旨,还可以要求挖掘主旨的丰富性或深刻性。

表现为三类分析题:分析主旨、分析思想意蕴、分析情感意蕴。

另外,主旨意蕴类分析还有间接形式,像标题意蕴分析、重要句子意蕴分析、创作意图分析都是此类。

小说好读而难懂。

好读在于小说中的故事很精彩,很有趣;难懂在于故事背后的主旨(意义点)难以把握。

因为它不会像散文的主题那样直接告诉你,而是藏在形象中,因而带有隐晦、复杂、丰富的特点。

这也为分析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棋王(节选)阿城[前情概要:王一生延误了区象棋比赛的报名,等他到了,比赛已近尾声。

于是,有人提出和比赛的前三名进行一场友谊赛,后来又有好几人报名,连王一生在内,共十人。

]到了棋场,竟有数千人围住,土扬在半空,许久落不下来。

出来一个人,半天才明白是借场子用,急忙打开门,共进去了九个人。

立足文本 读写结合论文

立足文本 读写结合论文

立足文本读写结合古语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说法,可见,读书与写作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文本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呢?下面从以下三个环节来阐述。

一、感知内容说精彩语文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而语文的魅力源于作品语言美、人物鲜明的个性美、构思精巧的独特美、主题深刻的厚重美等。

所以,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第一步就是阅读感知寻美点。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节文字不是把景物毫无生气地简单地罗列,而是生动、细腻地层次井然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点缀在前面的修饰语更使得这些景物活灵活现,仿佛就是一副色彩鲜明的风景画。

又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对闻一多的“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等肖像描写,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等细节描写,都能生动细致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再是《散步》一文文美意丰,美点很多。

其中句式上的特点较其他篇章尤为突出: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等。

这些句子不仅讲求句式的对称,意义上也是对举的。

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肩挑两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

由此可让文章的精华凸显,教学中以次为切入点和中心,勾连其他相关问题的研读,作为学习的重点和突破的难点。

二、咬文嚼字析写法咬文嚼字析写法就是在感知内容说精彩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和时间来揣摩品析,使它们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

如咀嚼赏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节的时候,向学生提问:作者是如何做到条分缕析,特点鲜明,生动细腻地介绍百草园的景物呢?这样学生针对老师的问题可以先从写作范围及顺序入手,来分析。

一个“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点明了整体百草园与局部泥墙根一带的关系。

概括文段内容和归纳中心

概括文段内容和归纳中心

二、应试策略 (一)概括文段策略 ①摘句法:摘引文中的词、句作为答案(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 适当的删改) ②概括法:谁(或什么)+做什么(或是什么,怎么样)+结果 ③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把表达的这些 内容组合成句 提示:1.遵循原则:准确、简洁 2.解题关键:一是抓关键语句,即寻找文中起总领、过 渡、总结的句子;二是用要素串句,即提炼记叙的时间、地 点、人物、中心事件等要素,做合理的组合是指通顺;三是 灵活选用摘句法、概括法和叠加法。
5、规范答题意识。 就是要有用准确科学的语言精心组织答案的意识。不少 学生现代文阅读题得分太低,不是因为答案写得少,而是 所写的答案或泛泛而谈,失之笼统,或因缺乏一定的鉴赏 知识而游离题意,不知所云。我觉得要做到规范表达,起 码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表达。做到语言准确、简明、流畅,符合语法、 逻辑和修辞,力避文理不通,确保没有错别字、病句; (2)切中要点。答案要点化,要答到“要点”上。 (3)运用术语,点面结合。要了解并熟练地运用一些鉴赏 术语,力求表达准确清楚。 (4)变含蓄为直接,化形象为抽象。 (5)书写认真,标点规范,卷面整洁。切忌书写潦草,令 人难以阅读;或一逗到底,一点到底;或信笔涂抹,乱圈 乱改。尤其是最后一点要绝对避免,否则在现行电脑阅卷 中很可能得零分。
中考现代文阅读
备战中考阅读,确立五种意识: 1、立足文本的意识。 试卷考查虽然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但答案基本是客观的, 观点是作者的,答案在文中。所以,在解题时,必须立足文 本,遵循“答案就在文本中”这一黄金法则,尽量选用文本 中的原词、原句,着力于确认整合文本信息,切忌随意阐发。 即使是开放性试题,也是开放中有限制,必须立足文本来分 析,不可天马行空,信口开河。 2、主题先行的意识。 作者精心选材、着力构思、巧用技法,其用意都是为了表 现主题,突出主题。因而,一篇完整的文章,其主旨必然统 率材料并影响其他方面。只有准确把握主题,才能在答题时 不至于出现错误。因此,在解题时,考生一定要有主题先行 的意识。考生必须在明确主旨的前提下组织答案,切不可下 笔千言,离题万里。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立足文本,借“题”发挥——信息类文本观点迁移与运用解题策略课件23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立足文本,借“题”发挥——信息类文本观点迁移与运用解题策略课件23张
课前回顾
(二模前适应性训练)5.请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为例,分 别从思想内容和审美趣味两个方面,探究人民性诗词文化的当代 育人价值。(4分)
(2023南京二模)5.某城市有一个大型废弃工厂,这里杂草丛 生,蛙鸣鸟叫,阴天雨水横流,晴天尘土飞扬。城市规划部 门想将其改造成为一处城市景观,请结合两则材料提供几点 建议。(4分)
任务三:巩固完善,合作展示
1.懂规范,修要点:完善例2的答案,小组整合出本组的最优答案,进行展示。
问题2:下面是《诗经·卫风·硕人》的部分原文和译文,请结合材料分析这则 译文好在哪里。(4分)
原文
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译文
手像春荑好柔嫩, 肤如凝脂多白润, 额角丰满眉细长, 嫣然一笑动人心, 秋波一转摄人魂。
例2:(2023潍坊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对应题目。 材料一:
①古籍今译是一项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广泛作用的工作,近百年来,成果丰硕 。它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与国计民生活动并驾齐驱,但从生存发展的意义上讲,社会是受益于 它的。
②在翻译方式方法的探索上,清末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 ,受到人们的推崇。我们现在沿用 “信、达、雅”三个词,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 义。“信”是指忠实地反映原作的内容,包括思想、风格、精神等。“达”是译 文要畅达明白,用现代汉语将原作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雅”是规范、典雅 。雅是有条件的,原作雅,译文才能雅。
1.精审题,明要求 2.准定位,提观点 3.找联系,扣内外
(摘编自马世年《为什么要古籍今译》)
1.懂规范,修要点:完善例2的答案,小组整合出本组的最优答案,进行展示。
问题2:下面是《诗经·卫风·硕人》的部分原文和译文,请结合材料分析这则 译文好在哪里。(4分)

立足文本 读写结合

立足文本 读写结合
往美好 , 追 逐 梦 想 的 内心 世 界 。为 了引 导 学 生 深 入 理 解 丑 小 鸭 美 好 的 心灵 , 我 启 发学 生 想 象 , “ 此 时 丑 小鸭 会 想 些 什 么 呢 ?” 学 生 走 进 丑小 鸭 的 内心 . 理 解 了文 本 的 主题 。这 样 的设 计 , 不但 让 学 生 理解 了语 言 , 而且 为 学 生 创设 了练 笔 的机 会 。
度。
这样 , 在 关键 处创 设 语 言环 境 , 引导学生补写突破难点 , 深
化 了理 解 。
的 动作 和语 言 。 如 学 习 了《 松 鼠》 描 写 松 鼠 的外 形 这 一 段 后 , 仿
写 先 总后 分 的 段 落 结 构 。 《 语言的魅力》 一课 中 , 有 一 句 特 殊 的 句式 : 让・ 彼浩 特 听 了 , 沉 吟 了一 下 , 把 木 牌 悄 悄 地 翻过 来 , 拿 起 笔写上“ 春天来了 , 可是……” 几个字 , 就匆匆离开了。 这 个 句 子 中有 几 个 连 续 表示 动 作 的 词 语 , 让 学生仿写 , 能 够 培 养 学 生 细
V 0 1 . 5 N o . 1
鬣黼棠艚考
教 育 教 学 1
立足文本
读 写结合
银 娜 娜
( 四川 省成 都 市 都 江 堰 市 李 冰 小学 四川 成 都 6 1 1 8 3 0 )
【 摘 要 】 《 语 文课 程 标 准》 指 出: 语 文教 学要 注重 语 言 的 积 累、 感悟和运用, 培 养 学 生 的语 文 实践 能 力 , 加 强 运 用 的训 练 。 在 阅读 教 学

在 文 本 的妙 笔处 仿 写
课标指 出 , 文本 是载体 , 要 凭 借 立 足 对 学 生 进 行 语 言 文 字 的训 练 。 那么 , 在 阅读 文 本 的 过程 中 , 除 了理 解 、 积 累语 言 , 还要 引导 学 生 学 习 表 达方 法 并 运 用 。 ( 一) 仿 旬 段 教材 中有许多优美 的片段 , 都 用 了特 殊 的 句 式 , 学 生 完 全 可 以仿 写 。 北 师 大教 材 从 低 段 到 高 段 , 都安 排 了这 样 的训 练 。 如 学习了《 奶 奶 最 喜 欢 的铃 儿 》 一课 中有 这样 的句 子 : 奶 奶 把 小 冬 把揽 在 怀里 , 紧紧地搂住他说 : “ 我 最 喜 欢 的 是 每 个 星 期 六 早 晨 听 到你 按 响 的那 个 门 铃 。” 这个 句子 先写 奶 奶 的动 作 , 再 写 奶 奶 说 的话 。 二 年 级 的 学 生通 过仿 写 , 学 会 了在 写 话 中描 写 人 物

高中文言文教学(热门5篇)

高中文言文教学(热门5篇)

高中文言文教学(热门5篇)1.高中文言文教学第1篇一、立足文本,区别对待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文言选文在体裁和内容上是十分丰富的,例如选文《烛之武退秦师》、《杜甫诗第三首》、《琵琶行》、《赤壁赋》等,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

教师在讲解这些文言文时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是要立足文本,有区别地对待。

文言文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诗歌、散文、传记等多种形式。

其中又以诗歌、散文最为人们熟悉。

“诗言志,歌咏言”这句话很好地表达了古典诗歌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诗歌中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也就是“文”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讲解古典诗歌时应以讲解作者的感情为主。

与诗歌不同,散文的教学则是要“文”、“言”并重。

高中文言文篇目,如《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等都是出自先秦至两汉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的名篇,这些名篇对后世文言散文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教师在讲解这类文章时,一定要重视将“文”“言”结合,让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能,也要让他们了解文本的内容,包括作者的情感,甚至是一些文化知识。

二、利用语境,从“文”中学“言”教师在确立了文言课文的教学内容之后,接下来就要面临“文”和“言”怎么教的这个难题。

中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使用现代汉语进行交流、写作,所以,没有必要识记现代汉语语法的规则。

学习古代汉语则不然,学生一般只有在语文课本中才会接触古代语言,所以,学生需要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虚词和语法知识。

可是,单纯的背诵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

学生学习文言文“言”这一方面的内容时,语境是最不能忽视的因素。

因为,语境将词汇的语义具体化。

例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一的课文《荆轲刺秦王》中有这样一句话“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其中“深”解释为严苛、刻毒,这个义项是学生不太熟悉的,但是,我们可以从文中推测出来。

因为,这句话后面紧跟着的就是“父母宗族,皆为没戮”。

立足文本 超越文本

立足文本 超越文本

一 0l 0 。 r
t ㈡矗 -

立足 文 本 。 养 语 言 敏 感 。 师 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该 做 什 么 培 教
0◆ 一0
. 。 ~ . 一 0 ≮
1教 师 对 文 本 的 解 读 深 度 是 加 强 语 言 教 学 的 .
围 绕 着 “ 习 语 言 ” 构 建 的 语 文 教 学 新 体 学 来 系 , 是 “ 言 教 学 ” 理想 境 界 。从 文本 解 读 纵 才 语 的 向 考 虑 , 师 在 立 足 文 本 、 养 学 生 对 语 言 的 敏 教 培 感 时 , 善 于 根 据 阅 读 的 不 同 阶 段 、 节 , 用 相 要 环 采 应 的 方 法 来 训 练 学 生 的 语 言 感 悟 、 括 、 仿 和 概 模 运 用 能 力 。例 如《 亭 送 别 》 阅读 初 始 阶段 , 长 的 可 以 请 学 生 围 绕 “ ” 分 别 用 四 字 短 语 概 括 故 事 的 别 , 四 个 场 景 : 别 途 中 、 亭 饯 别 、 下 话 别 、 送 送 长 私 目 惜 别 。 此 环 节 , 际 上 训 练 了 学 生 的 语 言 概 括 能 实 力 , 样 的 四 字 短 语 凝 炼 对 称 . 身 也 很 具 有 美 这 本 感 。 接 下 来 可 以 通 过 多 种 方 式 的 朗 读 , 受 文 本 感
前 提 条 件 t 一√∥ ∥ 事 实 证 明 , 文 学 语 言 的 感 悟 能 力 . 文 学 对 是
0 力 的 很 重 要 的 前 提 条 件 之 一 。 要 培 养 学 生 l l 鉴 赏能

对 文 本 语 言 的 敏 感 意 识 , 师 自 身 必 须 具 有 敏 锐 教 的 语 文 意 识 。 对 任 何 一 篇 课 文 . 有 纵 览 全 篇 的 要 视 野 , 有 咀嚼 再 三的功 夫 , 求 读 出几 十个 、 要 力 上

立足文本 彰显个性

立足文本 彰显个性

立足文本彰显个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

一、联系生活个性朗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文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将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构建了一个开放自主的课堂,孩子们在一种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发展了能力。

他们在一种“教育生活化”的教育境界中,思想和灵魂得以锤炼和净化。

重视了个性朗读,在本堂课上,我采用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深挖文本,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如在教《画风》一课时,通过挖掘重点词“斜斜的、弯弯的、几片雨丝”等词语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这样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感悟,那么朗读时就会有不同的味道了。

让学生把文本中不明白处弄明白;把模糊处变清晰;把省略处延伸拓展。

让我们的阅读教学有深度,有广度,有亮度。

首先齐读赵小艺画风的语句:“只见她在房子的前面画上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师:风是看不见,摸不着。

风藏在迎风飘扬的旗子里。

生说:“飘着”读重些。

再读陈丹同学画风的语句:“她在大树旁边画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她为什么画风却画成弯弯的小树,而不画成弯弯的大树呢?生:“小树小,很容易被风吹歪。

”我把“弯弯的”读轻些,拖长些。

生说:“小树的根小,树干很细。

大树的根很大,很深,树干很粗。

所以风把小树干吹弯了。

”我把“弯弯的”读的小小的,怕风给吹断了。

生说:“大树粗壮很脆,风一吹只会折断;而小树柔软,风只会把它吹弯。

立足文本,抓好名著阅读教学

立足文本,抓好名著阅读教学

名师指导 Famousteacherguidance140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立足文本,抓好名著阅读教学文/王文侠近些年,各地中考都加大了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力度,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实践的考查。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因此,我们进行名著教学要教会学生从作品阅读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将此用于提升自己的人生涵养。

如2018年北京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原题为: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请结合你阅读过的一部长篇小说,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就是佐证。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呢?我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文本,从多角度挖掘文本的内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文本的研读中得到人文熏陶,提升语文素养。

1 抓住文本中的词句例如,《三国演义》第一回这样写到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

初到任��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

”我让学生仔细阅读这一段,然后结合上下文说说“除洛阳北部尉”中的“除”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回答“除去”,有的学生回答“除掉”��听到学生的回答,我想,要想让学生真正喜欢《三国演义》,就应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读懂文本。

于是我让学生查字典,看看“除”有哪些解释。

学生查字典后很快回答有五种解释:去掉,表示不计算在内,进行除法运算,授或拜(官职),姓。

接着我又让学生仔细读文本,判断哪种解释最符合语境,并说出如此判断的理由。

学生经过朗读、讨论后,一名学生回答说“除”应该解释为“授或拜(官职)”,因为这段是写曹操二十岁刚到任时严明执法,不势力,把洛阳县治理得很好。

这写出了曹操为官的能力。

这名同学不但词义判断得准,而且理解概括得也很好。

浅谈文本解读的有效立足点

浅谈文本解读的有效立足点

浅谈文本解读的有效立足点教师作为课堂对话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对文本解读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在文本解读时,需要站在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敏锐捕捉课堂上的有效生成,才能及时回应学生阅读时产生的多元感悟,引领学生进入思维发展的新天地。

一、以文本语言为立足点在文本解读的时候,教师要高度重视文本语言,以语言为立足点来解读文本。

如教学《猫》,课文第1自然段只有一个句子——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这是课文进入统编教材后,编者在文本语言上进行的重要改动,即这一句话从原来的第1自然段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自然段。

对这样的改动,教师需要多问几个问题:编者把这个句子独立出来成为全文的第1自然段有什么用意呢?在第1自然段中,关键词是什么呢?编者这样改动对全文有什么影响呢?换言之,教师在解读《猫》时,必须深入文本,先把这些问题弄清楚,然后才能去解读其他内容。

首先,教师要注意自然段中的第1句话和全文的第1自然段的区别。

通常情况下,全文的第1自然段有总起的作用,可以成为概括全文的关键语句;而自然段的第1句话,一般只能在自然段中起到总起和概括的作用,与其他自然段的内容关系不大。

其次,教师要认真分析课文其他自然段的内容。

第2自然段从猫的老实、贪玩、尽职中写出了古怪的性格,第3自然段从猫的高兴与不高兴的角度写性格的古怪,第4自然段从猫的胆小与勇猛的角度写性格的古怪。

由此可见,文本中多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古怪不仅是第1自然段的关键词,也是全文的关键词。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编者把“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个句子独立出来的用意。

如果将它仅仅放在第1自然段的开头,那么它对其他自然段就起不到总括的作用。

由此可见,粗略地看,编者只是调整了全文第一句话在文本结构中的位置,实际上,这样的改动就能够使全文以总分结构为主,既便于学生理解,又便于学生学习。

二、以文本背景为立足点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对隐含在文本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信息,需要联系作家的创作背景和社会背景,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才能准确把握文本内容和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文本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点
立足文本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点
张林静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而准确把握文本语言教学价值,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语言实践,就成为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语言点,教学要求,学生特点,生字词语,标点符号,空白点,矛盾冲突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而准确把握文本语言教学价值,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语言实践,就成为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以下是笔者在挖掘语言点上的一些思考:
一、根据年级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特点,挖掘语言点。

《课程标准》中按不同的学段对学生语言文字训练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是我们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点的基本依据。

同时,我们还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一篇课文的训练重点。

教学二年级课文《酸的和甜的》,我们首先考虑,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而低年级的小朋友有时因不理解词意,说起话来还是有困难的,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特点,我们把语言训练的切入点定为:理解感悟“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小猴子的出现与小松鼠和小兔子不同,他不受旁人的影响,先“望”再“爬”然后“摘”。

为什么小猴子能有一系列与众不同的动作,这是本文理解的难点,同时也是课文的重点。

成熟的葡萄的颜色、样子孩子们生活中已经有过感受,只要再给予图片的直观感受,葡萄的甜
自然能把握得到位了。

然后,再通过观察、想象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迫不及待”的意思。

“迫不及待”这个词是学生第一次在课本中接触到,好在“迫”、“待”两个字都是接触过的,可以运用逐字组词的方法来理解。

比如“迫,迫切的迫”、“待,等待的待”,这样一来,“迫不及待”这个词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

而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在口渴难耐的时候,看到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怎能不像小猴子一样迫不及待地往上爬呢?学生边演边说,边体验边想,逐步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语言。

在这样训练的基础上,学生不仅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二、紧扣重点的“生字和词语”,挖掘语言点。

字词是阅读、写作的基石,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石。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语感、理解能力上它向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学中,我们应充分重视字词这一语文基础训练,并把它放在首要位置。

一年级课文《四季》中,几处运用到叠音词: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作者为什么不说“很尖”“很圆”“很弯”,而要说“尖尖、圆圆、弯弯”呢?这就要考虑叠音词的特点及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叠音词是重复同一个音节所构造的词,具有形象性、确切性和音乐性的特点。

这三个句子中的叠音词使草叶、荷叶、谷穗的特征更加形象,表达的意思也更加确切。

这样表达,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另外,还表达了作者对草叶、荷叶、谷穗那种亲切与爱怜的情感。

薛法根老师教学《爱如茉莉》,首先板书“爱如茉莉平淡无奇洁白纯净朴素温馨……”等三组共六个词语。

这六个词语有的是课文中直接就有的,有的是薛老师对词语稍作修改归纳出来的,都是描述茉莉特点的词语。

薛老师要求学生用其中的一两个词语来说说“在同学们心中,茉莉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的抛出,提升了词语教学的价值。

学生学习词语,不是单纯停留在“积累和理解”的层面,而把目标指向到“言语表现”。

学生通过用词表达来内化语言,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成为学生言语表达的鲜活元素。

三、根据特殊的“标点符号”,挖掘语言点。

标点在语言文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除了表示停顿时间的长短以外,有的标点还隐含着特定的意思,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思考、想象,挖掘其内在的特殊含义,以加深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

《画杨桃》这篇课文中,老师和同学们两次对话的内容是相同的,同学的回答更是一字不差。

第一次同学们回答——“不像!”“像五角星!”同学们发现“我”画的杨桃有别于他人时,立刻断定“我”画错了,两个感叹号反映出同学们自以为是、洋洋得意的神态。

第二次同学们回答——“不……像。

”“像……五……五角星。

”刻画了同学们知道自己判断失误了,大家因为不好意思而说话断断续续的情态。

教学时,引导学生结合标点符号读读句子,就会发现这里的感叹号和省略号别有用意。

感叹号相对好理解些,学生可以理解为强调语气,明确态度。

但省略号就不太好理解了,学生可能会僵硬地套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是省略了说的话,我们可以追问“那你看省略了什么话?能补充上去吗?”学生立即哑言,明白省略号在此处不表示省略的内容。

我们可以再让他们读句子,把标点符号读得慢些,学生就会发现这里表示同学说话结巴、断断续续。

于是,学生就从对标点符号的关注中明白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四、寻找课文内容的“空白点”,挖掘语言点。

文章的叙述描写总是有其艺术特点,或“一波三折”或“故弄玄虚”或“欲言又止”……需要读者在读文章时精心思考,才能读懂蕴藏在内容和文字背后的东西。

像这样,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就是文章内容的空白点,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读者与作者间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成为训练学生语言和思维的一个个“契机”。

语文课上,找到这样的“空白点”,进行精心的设计,就可以就能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点”。

在课文的空白处有意识地创设话题,引导学生对作品空白进行富有个性色彩的填补,是开启学生思维,与作品沟通的有效途径。

课文《顶碗少年》中,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顶碗失败后,他心情十分紧张,没有了再次表演的勇气。

他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这时,台下一位老者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没有责备的神色。

课文中写道:“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呢?作者没有明白的告知,可是,就是这一句话改变了少年的状态,使少年获得最后的成功。

只有知道老者说了什么,才能理解少年的情感变化过程,抓住这个空白点,是体会人物情感的关键所在。

我们可以抓住“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于是,“孩子,勇敢点,你一定行。

” “失败乃成功之母。

只要有信心,
一定能成功。

” “这点失败不算什么,人生的道路上那有不遇到点挫折。

不要慌,沉着应对,勇于拼搏,成功属于你”等等句子,都经学生的想象流淌在课堂上,学生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们读懂了文本,体会了作者的感情。

再如《活化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课文在介绍“中华鲟”的样子时,用了一些深入描写,使中华鲟的样子栩栩如生地展现;介绍“银杏树”时则说“它的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而课文却没有详细地介绍大熊猫的可爱。

也许是我们都太熟悉大熊猫了,作者有意留下了这一片空白。

抓住这个空白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就又为孩子铺垫了培养其说话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基石。

再如《黄山奇石》一课中详写了“仙桃石”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略写的部分就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再挑一块说一说”。

这样就把培养想象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结合了起来,对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语言发展、实践能力都大有好处。

五、寻找文本的“矛盾冲突点”,挖掘语言点。

教材中有许多叙事的课文是由一个个情节组成的,抓住情节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之处,使之成为一个个训练的“点”,既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对课文内容和语言进行有效的转化。

课文《桥》中有这么一句“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我们知道“揪出”是揭发出,捉拿出来的意思。

带有贬义的色彩,面对坏人或做错事的人才采取此行为,动作比较粗鲁。

但这个词偏偏用在高风亮节的老支书身上,这样用词不符合人物身份。

可是在《桥》这篇课文中,“揪出”这一个词语,却蕴含着个人的心灵密码。

作为一位村老支书,为什么在危及生命的紧要关头,把自己的儿子揪出来,把求生的机会让给别人。

这一点,我们在读完全文时才知道。

同样面对自己的儿子,在课文后面又有一个描写老支书动作的词语——“推上”。

这一“揪”一“推”,面对同一个人(儿子),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这样一分析,看似矛盾,实际上是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把老支书这个人物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