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章末总结原子物理复习中的“一二三四五”

合集下载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全原子物理是研究原子的结构、性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在这里,我将总结一些重要的原子物理知识点。

1.原子结构: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称为原子核,而电子则绕着原子核旋转。

2.元素和同位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而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质量不同。

3.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的序数是指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原子的质量数是指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而质量数决定了同位素的质量。

4.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

根据量子力学,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并且其运动是不确定的。

5.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描述了系统的波函数演化随时间的规律。

波函数包含了关于粒子位置和能量的信息。

6.能级:原子中的电子处于不同的能级。

每个能级对应着一定的能量。

电子可以通过吸收或释放能量来跃迁到不同的能级。

7.能级跃迁: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光子,产生光谱线。

这种现象被称为原子的能级跃迁。

8.原子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原子在吸收能量时会产生吸收光谱,而在释放能量时会产生发射光谱。

通过研究这些光谱线,可以了解原子的结构和能级。

9.布拉格反射:布拉格反射是一种光的衍射现象,用于测量晶体中原子的间距。

这个原理是X射线晶体衍射的基础。

10.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表明,无法同时精确测量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或同时测量能量和时间。

这是因为测量的过程会改变粒子的状态。

11.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们通过强相互作用力相互吸引。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

12.核衰变:核衰变是指原子核不稳定,释放能量和粒子以变得更加稳定的过程。

常见的核衰变方式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13.核力与离子束:核力是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离子束是由带电原子核组成的粒子束。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要想取得好的物理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第1节两种电荷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摩擦起电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4、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

高中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原子物理是一个重要且富有挑战性的部分。

它为我们打开了微观世界的神秘大门,让我们对物质的本质和结构有更深入的理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一、原子结构1、汤姆孙的枣糕模型汤姆孙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电子像枣糕中的枣子一样镶嵌在其中。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3、玻尔的原子模型玻尔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

他提出了三条假设:(1)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二、氢原子光谱1、连续光谱由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产生,其光谱是连续分布的。

2、线状光谱(明线光谱)由稀薄气体发光产生,其光谱是一些不连续的亮线。

3、氢原子光谱氢原子的光谱是线状光谱,在可见光区域内,有四条比较明显的谱线,分别用Hα、Hβ、Hγ、Hδ 表示。

三、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互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可能不同。

3、核力把核子紧紧地束缚在核内,形成稳定的原子核的力称为核力。

核力是一种短程强相互作用力。

4、结合能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把它们分开,需要能量,这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

5、比结合能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为比结合能。

高三物理高中物理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

高三物理高中物理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

高中物理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摘要:本文从高考物理复习的角度出发,尝试提出认识高中物理的另一种方法。

作者希望能够帮助考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再次认识高中物理,扎实做好复习工作;牢牢地把高中物理大厦建立在脑海中,为高考取得好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高中物理在进入高考复习时,可高屋建瓴地提出一名高中理科生,应掌握中学物理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个方面的知识。

即一个比值。

两个没有单位的物理量,两个相斥、相吸,两种场力线。

力的三要素,牛顿三定律,乐音三要素,波的三个身份证,电流的三种效应,玻尔氢原子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天然放射性放出的三种粒子,解决力学问题的三把钥匙。

四大守恒定律,四种场。

同步卫星的五同,正弦交流电的五个物理量。

六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

七个性质力。

这样即方便记忆,又能准确掌握。

一、一个比值在研究物质运动的规律时,常用一个比值来定义一个物理量,这个方法很重要,一直要用到大学及今后的科研工作中。

例一:速度----①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②它是这样一个比值,位移s 与完成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之比,V=t s单位[m/s],矢量:方向在物体运动的方向上。

显然,向东5m/s与向西5m/s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③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换言之即位置对时间的变化率。

例二:加速度——①它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程度的物理量;②它是这样一个比值,速度的改变△v 与改变这个速度所用的时间△t 之比,a=t v∆∆,单位[m/s2],矢量:方向在速度改变的方向上。

③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换言之即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例三:电场强度——①它是从力的角度描述电场强弱程度的物理量;②它是这样一个比值,放入电场中某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与电荷电量q之比E=q F单位[N/c ],矢量:方向在正电荷受力的方向上;③即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某处所受的电场力为该处的电场强度。

例四:电势——①它是从能量的角度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②它是这样一个比值,放入电场中某处的电荷具有的电势能ε与电荷电量q 之比ϕ=q ε单位[v ],标量;③即单位电荷在电场中某处具有的电势能叫电场中该处的电势。

初三物理15章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15章知识点总结
8
串联与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用电器首尾顺次连接的电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开关的控制作用与位置无关,用电器相互影响;并联电路:用电器首首、尾尾分别连接的电路,至少有两条电流路径,开关的控制作用与位置有关,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其所在支路,各用电器互不影响,独立工作
9
电流表的使用
电流表要和被测用电器串联,根据被测电流选择正确的量程,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
5
电路的基本组成
电路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和导线组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6
电路图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7
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正常接通,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断路:电路中某处被切断,没有电流流过的电路,也叫开路;短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或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细内容
1
两种电荷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实质是电荷的转移;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和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验电器原理
验电器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
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的水溶液,因为它们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等,因为它们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4
电流的形成与方向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为电流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三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决战之年,各科的知识点都需要彻底掌握。

在理科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之一。

其中,原子物理是高中物理中的一大重点,下面就来对人教版高中物理中的原子物理知识进行总结。

第一节:原子结构与量子理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则是量子理论的研究对象。

根据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原子结构与量子理论相关的知识点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处在原子的不同能级上。

2. 质子和中子:质子是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质量约为1.67×10-27公斤;中子没有电荷,质量约为质子的1.0087倍。

原子序数Z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3. 电子的能级:电子在原子中的能级可分为K、L、M等几个能级。

电子最稳定的状态是在最低能级K壳,如果电子受到能量的激发,可以跃迁到更高的能级。

4. 玻尔原子模型:根据玻尔原子模型,电子在能级间跳跃的能量变化只能是量子化的,即能量的传递是以一个量子作为单位的。

玻尔原子模型对于描述氢原子的结构和光谱现象有很好的解释。

5. 德布罗意波动假设:德布罗意假设了物质中的粒子具有波动性。

根据德布罗意波动假设,可以推导出电子波长公式,即de Broglie equation。

第二节:原子核的结构与性质原子核是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质子和中子又被称为核子,质子数目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而质子数目加上中子数目决定了元素的同位素。

2. 原子核的稳定性:原子核的稳定性受到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

稳定的原子核具有较大的结合能,而不稳定的原子核则会发生放射性衰变。

3.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是一种不稳定原子核减少能量和重新获得稳定性的过程。

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电流与电路是物理第十五章的知识,也是中学物理真的重点难点。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电荷1、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5、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e=1.6×10-19C,e:元电荷最小的电荷单位,即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电流和电路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

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单位:单位:A常用单位:mA 、μA ,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5、导体和绝缘体:⑴、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高三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高三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高三第一部分:原子和元素的基本概念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高三的学习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基本的原子物理学知识点,让我们来系统地学习一下。

1. 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元,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荷,质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

2. 元素和周期表:元素是指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有118种。

元素可以根据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等特征排列在周期表中,周期表是原子物理学中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元素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3. 原子的核内外层结构:原子核内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外层运动,形成电子层。

电子层之间存在能级的差异,高能级电子离原子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

第二部分:量子力学和原子结构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领域物理现象的理论框架,对于研究原子物理学非常重要。

在高三学习中,我们也会接触到一些基本的量子力学概念和应用。

1. 波粒二象性:在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的性质,也可以表现出波动的性质。

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子的行为,既可以看作是以粒子形式存在,也可以看作是以波动形式传播。

2. 波函数:波函数是描述量子系统状态的数学函数,可以用于计算能级、态密度等物理量。

波函数的平方模长(即概率密度)表示在特定位置或状态下找到粒子的概率。

3. 原子能级和电子排布规则: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每个能级由一个或多个轨道构成。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奥克形矩阵规则等,我们能够了解电子在不同能级上的排布规律。

第三部分:原子核和核反应除了电子外,原子核也是原子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在高三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关于原子核的知识和相关的核反应。

1.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在高三物理的学习中,原子物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

它涉及到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对于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学术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能够加深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本文将以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结构、原子的辐射和原子核的衰变为主线,介绍高三原子物理的知识点。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知道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而电子的数量等于质子的数量,因为原子是电中性的。

元素的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而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和中子的数量之和。

二、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质量约为 1.6726219×10^-27kg,中子质量约为1.674927471×10^-27kg。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10^-15m,相较于整个原子的直径,原子核非常小。

三、原子的辐射原子的辐射主要包括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玛射线。

阿尔法射线是一种带正电荷的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它带有2个正电荷,质量和电荷较大,穿透能力较弱。

贝塔射线分为贝塔正射线和贝塔负射线,贝塔正射线是由正电子组成,贝塔负射线是由高速电子组成,它们带电子负电荷,相对质量较小,穿透能力较强。

伽玛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无质量、无电荷,穿透能力极强。

四、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可能经历衰变,分为放射性衰变、人工核变和裂变三种方式。

放射性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地放出辐射,变为另一种元素的核。

人工核变是人工制备一种元素的一种方法,通过合适的方法将其他元素转变为目标元素的核。

裂变是指重核通过吸收一个中子而分裂成两个相对较轻的核。

五、核反应和核能核反应是指核粒子的碰撞导致核能的变化。

核能是一种强大的能量形式,广泛应用于核能发电、核医学和核武器等领域。

核能的开发利用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全控制,以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环境的安全。

《原子核物理》期末复习要点

《原子核物理》期末复习要点
西南科技大学原子核物理课程期末复习要点
西南科技大学原子核物理课程期末复习要点
第1章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1、人们认识原子核是从观察物质的放射性开始的。1896 年,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的放射性---核科学开端;1897 年 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1903 年卢瑟福证实了α射线是正电荷的氦原子,β射线是电子;1911 年提出原子的核式模 型;1932 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海森堡提出原子核由原子和中子组成的假设。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中子和质子以及特定能态的一种原子核或原子称为核素。 (中子数、质子数和能态只要 有一个不同,就是不同的核素。 ) 3、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称为某元素的同位素。(即 Z 相同,N 不同,在元素周期表中 处于同一个位置,具有基本相同化学性质)。 4、同位素丰度: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注意:不是质量百分比! )称为同位素丰度。 5、同量异位素:质量数 A 相同,质子数 Z 不同的核素。 6、同质异能素:质子数 Z 和中子数 N 均相同,而能态不同的核素。 7、根据原子核的稳定性,可以把核素分为稳定的核素和不稳定的放射性核素。原子核的稳定性与核内质子数和中 子数之间的比例存在密切的关系。 8、稳定核素几乎全落在一条光滑曲线上紧靠曲线的两侧,我们把这条曲线 成为β稳定曲线。有头图可见,对于轻核,稳定曲线与直线 N=Z 相重合; 当 N、Z 增大到一定数值后,稳定曲线逐渐向 N>Z 方向偏离。在 Z 小于 20 时,核素的 N 与 Z 之比约为 1;Z 为中等数值时约为 1.4;Z 等于 90 左右时 约为 1.6.相对于稳定曲线而言, 中子数过多或偏少的核素都是不稳定的。 位 — 于稳定曲线上方的核素为丰中子核素,易发生β 衰变,位于稳定曲线下 方的核素为缺中子核素,易发生β+衰变。 9、电荷半径: 核力半径: R 1.40 0.10 A fm

高中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原子物理是一个重要且充满趣味的部分。

它为我们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奥秘,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本质和原子的行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高中物理原子物理的重要知识点。

一、原子的结构1、汤姆孙的枣糕模型汤姆孙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像枣糕中的枣子一样镶嵌在其中。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¹⁵米到 10⁻¹⁴米,而原子的直径约为 10⁻¹⁰米。

二、玻尔的原子模型1、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 = Eₘ Eₘ (h 是普朗克常量,ν 是光子的频率,Eₘ 和 Eₘ 分别表示高能级和低能级的能量)。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

电子的轨道半径不是任意的,只有当半径的大小符合一定条件时,电子才能够在这些轨道上运动。

三、氢原子的能级1、能级公式Eₘ = E₁/ n²(n = 1,2,3,……),其中 E₁为基态能量,E₁=-136 eV。

2、能级图能级图直观地展示了氢原子各个能级的能量大小以及能级之间的跃迁情况。

四、天然放射现象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896 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2、三种射线α 射线: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带正电,电离作用强,穿透能力弱。

β 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带负电,电离作用较弱,穿透能力较强。

原子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原子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原子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准备高考物理考试时,原子物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原子结构、放射性衰变、核能和核辐射等内容,对于解答试题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原子物理考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带有负电荷,质量极小;质子带有正电荷,质量较大;中子不带电,质量与质子相近。

2.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属性。

3. 原子的电荷状态:正负电荷的数量相等时,原子呈中性;带有正电荷时,称为正离子;带有负电荷时,称为负离子。

二、放射性衰变1. 放射性衰变的概念:放射性衰变是指不稳定核自发地转变成稳定核的过程,伴随着放射性衰变产物的释放。

2. 放射性衰变的种类: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α衰变是指放射出α粒子,改变了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β衰变是指放射出β粒子,改变了核的质量数,但不改变原子序数;γ衰变是指放射出γ射线,不改变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

3. 放射性衰变的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诊疗、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如碘-131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辐射消毒灯可用于杀菌消毒等。

三、核能1. 核反应的能量变化:核反应中,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质量变化Δm对应的能量变化ΔE=Δmc²。

2. 核聚变和核裂变:核聚变是指轻核聚合成重核的过程,如太阳能的产生;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轻核的过程,如核电站的反应堆。

3. 核能的应用:核能可以用于发电、提供热能等,但同时也存在核废料处理和环境影响的问题,需要合理利用和管理。

四、核辐射1. 核辐射的定义:核辐射是指放射性核和高能粒子通过空气、物质等传播的现象。

2. 核辐射的种类:包括α粒子、β粒子、γ射线等。

α粒子带有正电荷,质量较大,穿透能力较弱;β粒子带有负电荷,质量比较小,穿透能力较强;γ射线为电磁辐射,穿透能力最强。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原子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原子的结构、性质以及原子核的变化等方面。

下面是对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的总结: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中性,两者质量几乎相同。

绕核电子带负电荷,绝大多数原子中,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2. 量子理论量子理论是解释原子结构的基础理论。

根据量子理论,电子在原子中存在特定的能级,每个能级包含一定数量的电子。

当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吸收一定能量;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放出一定能量。

3. 波粒二象性根据波粒二象性原理,物质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也可以表现出粒子性。

电子也具备波粒二象性,既可以看作粒子,也可以看作波动。

4. 环境量子化环境量子化指的是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量子化。

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不是连续的,而是分立的。

不同轨道对应不同的能级,其中最内层轨道对应基态,其他轨道对应激发态。

5. 原子光谱原子光谱是原子发射光线经光谱仪分析后得到的谱线。

原子光谱可以分为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

原子发射光谱是指在高温下,原子被激发后放出光线,而原子吸收光谱是指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后激发到高能级。

6. 玻尔理论玻尔理论是描述氢原子结构的模型,根据该理论,原子的能级为E=-13.6/n^2电子伏特(n为主量子数)。

该理论可以解释氢原子光谱线的位置和能级跃迁的原理。

7.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原子中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释放出来的能量。

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传播出来,构成辐射。

8. 半衰期原子核在放射性衰变过程中,其数量会随时间而减少。

半衰期是指在该过程中,原子核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可以用来评估放射性元素的稳定性和衰变速度。

以上是对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和性质,为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中的原子物理部分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我们理解微观世界的奥秘。

以下是对这部分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原子的结构1、汤姆孙的枣糕模型汤姆孙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电子像枣糕里的枣子一样镶嵌在原子里。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他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和所有正电荷,电子在核外绕核高速旋转。

3、玻尔的原子模型玻尔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

他认为电子只能在一些特定的轨道上运动,这些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电子在不同轨道间跃迁时会吸收或放出光子。

二、天然放射现象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2、三种射线α射线:本质是高速运动的氦核,带正电,穿透能力最弱,但电离作用最强。

β射线:本质是高速电子流,带负电,穿透能力较强,电离作用较弱。

γ射线:本质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不带电,穿透能力最强,电离作用最弱。

3、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半衰期。

半衰期的大小由原子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三、原子核的衰变1、衰变的类型α衰变: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变成新核。

β衰变:原子核放出一个β粒子,变成新核。

2、衰变方程α衰变:\(_{Z}^{A}X \rightarrow _{Z 2}^{A 4}Y +_{2}^{4}He\)β衰变:\(_{Z}^{A}X \rightarrow _{Z + 1}^{A}Y +_{ 1}^{0}e\)四、原子核的人工转变1、质子的发现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其反应方程为:\(_{2}^{4}He +_{7}^{14}N \rightarrow _{8}^{17}O +_{1}^{1}H\)2、中子的发现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发现了中子,其反应方程为:\(_{2}^{4}He +_{4}^{9}Be \rightarrow _{6}^{12}C +_{0}^{1}n\)五、核能1、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 mc^2\),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原子物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对象是原子及其内部结构和行为。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学习原子物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涉及到了化学和物理两门学科的交叉。

下面我们将对高三原子物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1. 原子结构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的核子,而电子则绕核子运动。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较大,电子的质量很小。

2.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是指元素的周期表中的位置,它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

质量数是指元素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3. 原子核的稳定性原子核的稳定性与质子和中子的比例有关。

当质子和中子的比例适当时,原子核是稳定的。

当质子和中子的比例不合适时,原子核就会发生衰变。

核衰变是原子核自发发生变化的过程,分为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4. 原子的能级原子的能级是指电子在原子中的能量状态。

电子的能级分为基态、激发态和离子态。

基态是电子在最低能级时的状态,激发态是电子在高能级时的状态,离子态是电子从原子中被剥离后的状态。

5. 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是指电子既具有粒子性质又具有波动性质。

电子的粒子性质表现为电子的质量和电荷,而波动性质表现为电子的波长和频率。

根据波粒二象性,我们可以使用德布罗意波长公式来计算电子的波长。

6. 玻尔理论玻尔理论是描述原子结构的经典理论。

根据玻尔理论,电子在原子中绕核旋转,并具有固定的径向量子数和角向量子数。

玻尔理论还提出了原子中的能级跃迁和光谱线的解释。

7.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质,也具有粒子性质。

根据波粒二象性,光的能量由光子这个微观粒子携带。

光的波动性质包括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

8. 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是指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会发射出电子的现象。

根据光电效应,我们可以利用光电效应解释光电池和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9. 库仑定律库仑定律是描述电荷间作用力的物理定律。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原子物理学是一门关于原子结构、原子核、原子能级等的研究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一些常见的原子物理学知识点,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基础的了解。

1. 原子结构: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负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原子的质量主要来自质子和中子,而电子质量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原子的大小通常用原子半径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原子半径约为0.1纳米。

2. 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则没有电荷。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

原子核的半径远小于整个原子的大小,大约为10-15米。

3. 原子能级:原子中的电子存在于不同的能级上。

电子的能量与其所处的能级有关,能级越高,电子的能量越大。

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会吸收或释放一定的能量。

这个能量被称为光子,它的波长和频率与能级差有关。

4. 光谱:原子的光谱是原子发射或吸收光的特征。

原子在受到激发后,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或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产生特定波长的光。

这些波长被称为光谱线。

根据光谱线的分布可以推断原子的能级结构。

5. 泡利不相容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是指在一个原子中,每个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必须有一个不同。

这意味着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

6.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

它描述了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等。

7. 电离:原子的电离是指从原子中移除一个或多个电子,使其失去电中性。

电离通常发生在高能粒子撞击原子或原子受到强电场的作用下。

电离过程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在放射治疗中用于杀灭癌细胞。

8. 辐射:原子在激发态或电离态下可以发射辐射,包括光辐射和粒子辐射。

光辐射通常是指电磁波的发射,包括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和γ射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答案】 多个氢原子处于n=3能级对应的激发态,才能够 正好产生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分别为hν 1=E3E2 ,hν 2 =E2 -E 1 ,hν 3 =E3 -E1 .故吸收光子能量必 满足hν =E3-E1=12.09 eV.D正确. 原子的跃迁条件hν =Em-En对于吸收光子和放出 光子都适用.注意若吸收光子的能量大于基态电 离能时,原子对光子的吸收不再受能级差限制.
的方法,根据已有的规律和事实、条件作出新的 判断.由于知识点小而多,且与其他知识联系不 多,故对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本章中的错误主要表现在:记忆不准确,导致概 念、现象混淆;对量子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现 象理解不透;对多种可能性的问题分析浅尝辄 止;对半衰期、核能等的计算不过硬.
易错点实例分析 40.对玻尔的能级理论理解不准确造成的错误
t

0
3.质子的发现 卢瑟福发现质子,核反应方程式是: 4.中子的发现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核反应方程式是: 5.人工放射性的发现
Ⅰ.约里奥·居里和F·约里奥·居里发现了人
工放射性.
素能提升
1.下列叙述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
A.卢瑟福的α 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 杂结构 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的发光现象 C.查德威克发现质子,核反应方程式是
章末总结
热点讲座
12.原子物理复习中的“一二三四五”
热点解读 原子物理主要介绍了人类认识微观世界、逐步 揭示物质世界本质的过程,其内容与生活实际、工 农业生产、现代高科技等有密切联系.该部分内容
较多,为便于记忆,提高复习效果,现将该部分知识
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即“一”个重要 的实验、“二”类光谱、“三”种模型、“四” 种核反应、“五”大发现.
41.半衰期计算中的常见错误 【试题回放】 关于半衰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质中长 B.升高温度可以使半衰期缩短 C.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四个氡原子核,经过 ( ) A.同种放射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半衰期比在单
7.6天就只剩下一个
D.氡的半衰期为3.8天,4克氡原子核,经过7.6天 就只剩下1克 [学生作答] D
D.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 复杂的结构
解析
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的是贝克勒尔发
现的天然放射现象,A错,D对;玻尔理论有一定的 局限性,只能解释氢原子的发光现象,B错;质子 是卢瑟福发现的,C错. 答案 D
2.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 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 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 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 变,放射出α 、β 、γ 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 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 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γ 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可用来消除有害静电 B.β 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化 成中子和电子所产生的 C.γ 射线一般伴随着α 或β 射线产生,在这三种 射线中,γ 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 D.发生α 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 子数减少了4
【试题回放】
如图1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 图,现让一束单色光照射到 大量处于基态(量子数n=1) 的氢原子上,受激的氢原子 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 A.13.6 eV C.10.2eV [学生作答] D
.
图1 能自发地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则照射氢原子 ( B.12.75 D.12.09eV )
【错解分析】 1.错选B.对原子跃迁的规律不清楚,认为只有从 4能级向1、2、3跃迁才能产生三种光子. 2.错选C.认为跃迁时必须从1到2,不知道各能级 间都可直接跃迁.
(3)发生跃迁的条件 ①原子若是吸收光子的能量而被激发,则光子的 能量必须正好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否则不被吸 收.除非原子发生电离,可以吸收能量大于电离 能的光子.②原子可全部或部分吸收实物粒子的 能量而发生跃迁,只要入射粒子的能量大于或等 于两能级差即可.
专题四
“四”种核反应
核反应中应满足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1.衰变 α 衰变规律: M X 4 He M24 Y Z 2 Z β 衰变规律:
受到各种偶然因素的支配 .因此,正确答案只
有D. 【举一反三】 本章内容概念很多,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较 少,在学习其他部分时也很少用,因而往往理解 不准确.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多读教材,仔细体会.
返回
M Z 0 X 1 e M1 Y Z
γ 衰变: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辐射光子后跃迁
到低能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人工转变 (卢瑟福发现质子)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Ⅰ.约里奥·居里和 F约里奥·居里发现了人工放射性) 3.重核的裂变
核反应中由于质量亏损而释放的能量:
Δ E=Δ mc2.
4.轻核的聚变
加热到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所以又叫热核反应, 在宇宙中时刻进行着热核反应. 专题五 “五”大发现 1.电子的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 现电子. 2.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 具有复杂的结构.射线中含有α 、β 、γ 射线. (1)α 、β 、γ 射线的性质 m (2)半衰期: m ( 1 ) 2
.
【错解分析】 每经过3.8天就有半数的氡核发生衰变,经过两 个半衰期即7.6天后,只剩下四分之一的氡,故 选D.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 时间是一种统计规律,半衰期对某一个或某几个 原子核来说,是无意义的.上述解法忽视了这一 事实,故错选了C.
【正确答案】 考虑到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跟原子所处的 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又考虑到半衰期是一 种统计规律,即给定的四个氡核是否马上衰变会
出A中是正电子,B中是α粒子,C中是质子,D中是
中子.
阅卷现场
阅卷手记
本章知识考点包括α粒子散射、能级、天然放 射性现象 、 α射线 、 β射线 、 γ射线 、 核子 、 中 子 、 质子 、 原子核 、 核能 、 质量亏损 、 裂变 、 链 式反应、聚变等,以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半衰 期 、 核 反 应 方 程 、 爱 因 斯坦 的 质 能方 程 等 规 律.所涉及的基本方法,由于知识点相对分散所 以要加强物理现象的本质的理解,运用逻辑推理
的核式结构学说.
专题二
“二”类光谱 连续光谱:炽热的固体、液体 和高压气体直接发 发射光谱 出.如蜡烛发光 线状光谱:稀薄气体发光.如 霓虹灯发光 吸收光谱:高温物质发出的白光被低温物 质吸收后形成的光谱.如太阳
光谱
光谱
专题三
“三”种模型
1.汤姆孙模型(枣糕模型) 汤姆孙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 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在其中.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 卢瑟福由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
解析
电离作用很强可用来消除有害静电的是
α射线,A错;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 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B错;发生α衰 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 了2,D错. 答案 C
3.在下列4个核反应方程中,X表示质子的是( C ) A. B.
C.
D.
解析
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以判断
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
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 在核外空间运动.
3.玻尔模型 (1)玻尔三条假设
①原子定态,轨道量子化.
②能量量子化. ③能级跃迁. (2)跃迁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原子从低能级到高能级,吸收光子,电子轨道半 径变大,电子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总能量增 加,即动能的减小量小于电势能的增加量;反之, 则辐射光子,电子轨道半径变小,电子动能增大, 电势能减小,总能量减小,即动能的增大量小于 电势能的减小量.
专题讲座 专题一 “一”个重要的实验:α粒子散射实验
1.α 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 (1)大多数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能沿原来的方向
前进;(2)少数α 粒子发生较大偏转;(3)极少数
α 粒子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 2.α 粒子散射实验的结论 根据α 粒子散射实验中α 粒子的大角度散射现 象,否定了汤姆孙提出的枣糕模型,提出了原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