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答案
八(下)第 22 课《虽有》《大道》导学案及答案
八(下)第课《虽有嘉肴》复习导纲一、知识积累。
1.解释加点词语:①虽..有佳肴②不知其旨.也③虽有至道..学然后知不足..④是故⑤教然后知困.⑥然后能自强..也⑦教学相长.也⑧学.学半⑨不知其善.也⑩《兑.命》曰2.翻译下列语句: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⑤《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3.原文填空:①,弗食,;虽有至道。
弗学,。
②本文论述了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
二、语段训练。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解释加点词语(2分)①虽.有佳肴()②不知其旨.也()③教然后知困.()④《兑.命》曰()2.翻译句子(4分)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3.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何作用?(2分)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2分)三、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②,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③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②涉:趟水过河,徒手过河。
③苟然:随随便便的样子。
在文中指随便、轻易地就能掌握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①虽有至.道()②然后能自反.也()③日与水居.也()④则十五而得其道.()2.翻译下列句子。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答案
大道之行也
第二课时
1、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矜(guān)寡孤独
男有分(fèn)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2、注意朗读节奏
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货/恶其弃于地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与:通“举”,选拔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4、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
亲: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父母)
独: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的人)
5、古今异义
贼:古:害人今:偷东西的人。
大道:古: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大路
6、整体感知,回答:
(1)《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四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哪四个?
鳏寡孤独,夜不闭户,天下为公,老有所终。
(2)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近的语句是哪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故外户而不闭。
(3)本文用哪两个字来表示理想社会?
大同
(4)大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社会面貌?用原文回答
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学生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 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领悟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标一、背景资料及题目解说:1、背景: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他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此番言论。
2、题目解说:“大道”可以理解为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题目的意思是“当大道施行的时候”。
二、文学常识(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
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
“五经”是《》,《》,《》,《》,《》。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1)给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2)注意朗读节奏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与:。
矜:。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3)不独子其子.()(4)男有分.()(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7)力恶.不出于身()(8)外户..而不闭()(9)是谓大同..()四、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下注释,将文章翻译在下面。
第二课时课堂达标1.文本感知(1)《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四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2)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2. 小组合作探究: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学习重点】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难点】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下面我们共同背诵一遍。
同学们说一说陶渊明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
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有关资料1、《礼记》介绍《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写作背景《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提高诵读能力。
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准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矜寡孤独()男有分()修睦()2.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4、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鳏寡孤独、夜不闭户5、文学常识填空:《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________》。
《________》是儒家经典之一。
大约是________末年或________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答问的著作。
问题探究:1、全文可分几层?分别是什么内容?三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2、“大道”“天下为公”“讲信修睦”“选贤与能”分别是什么意思?“大道”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
“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
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众。
“讲信修睦”,说的是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济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济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济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大道之行也》姓名课题课型时间梁彩星《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学导目标1.背诵全文,疏通文意,积累“与、亲、子、分、归、作、矜、寡、孤”等文言实词。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学导重点方法重难点分析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
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问题预设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2。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3.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4. 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大同社会,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大道之行也》,带着黑板上的问题深入探究。
目标板书生成课上生成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目标,学生认真研读后做好自学咀嚼的准备。
自学指导10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文本,用自己的笔触解决问题。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前置预习设计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课题(写清章、节)第五单元第24课柳宗元《大道之行也》(3课时)第一课时一、重点与难点知识预习的详细提示与要求:1、了解作者,积累课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语法知识;2、背诵课文二、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练习题(基础题)1、作家作品《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其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一个美好愿景。
2、初读课文,注意字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货恶.()其弃盗窃.()乱贼.()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
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
“五经”是《》,《》,《》,《》,《》。
三、合作交流题1、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2、古今异义(1)大道..之行也古:今:(2)男有分,女有归.古:今:(3)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今:(4)是.谓大同古:今:3、词类活用(1)选贤.与能(2)故人不独亲.其亲(3)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5)壮.有所用(6)幼.有所长四、拓展提高练习题文言句式(1)倒装句: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2)判断句:天下为公第二课时一、重点与难点知识预习的详细提示与要求:1、疏通文意;2、能够根据文章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大同社会的具体内涵;(重点)二、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练习题(基础题)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力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三、合作交流题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四、拓展提高练习题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第三课时一、重点与难点知识预习的详细提示与要求:领悟“大同”社会的实质,树立远大的理想。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和文学常识。
2.翻译疏通课文,整体感知。
3.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重点】
对照注释或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感知文意。
反复朗读,力求背诵。
【学习难点】
初步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字(),()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本文选自《•》。
《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著作,儒家经典之一,是()(朝代)()(编者)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3.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
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
2.找出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写在下面。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本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二、课堂研讨
(一)导入
(二)指导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和重音。
(三)小组合作,翻译课文,整体感知。
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练习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 ) 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编纂(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 )⑵废疾者(废疾: )⑶女有归(归: )⑷谋闭而不兴(兴: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 )⑹故外户而不闭(闭: )⑺大同(同: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释词: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⑵不独子其子(子: )⑶矜、寡、孤、独(孤: )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大道:大同: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⑵⑶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第二部分怪哉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
帝乃使东方朔视之。
还对曰:“此虫名怪哉。
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
此地必秦之狱处。
”即按地图,信如其言。
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
忧者,得酒而解。
导学案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复习学案一、文学常识1、《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
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
其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四书:3、五经:(简称:)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二、字词解释1、大道2、之行:3、为:4、选贤与(jǔ)能:与,通5、讲信修睦(mù):6、亲其亲:第一个亲,;第二个亲,。
7、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第二个子,。
8、终:。
9、有所养:。
所,。
10、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
寡,。
孤,。
独,。
废疾者,。
11、男有分(fèn):。
分,,指。
12、女有归:意思是。
归,。
13、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恶(wù):。
藏:。
14、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15、谋闭而不兴:。
16、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
贼,。
作,。
17、外户:18、大同:。
同,三、翻译句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四、问题探究1、大道、大同指什么?2、大道之行也3、“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4、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5、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6、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胡总中心学校:郑丙林【目标导学】1、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培养朗读能力。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所蕴涵的为国家、集体、他人谋利益的奉献精神。
【依标独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⑵废疾者(废疾:)⑶女有归(归:)⑷谋闭而不兴(兴:)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⑹大同(同:)⑺故外户而不闭(闭:)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围标群学】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
尽管这个理想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
它是我国社会思想时尚的一份宝贵财富。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本文。
1、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2、课文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二)品读3、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你认为精彩的排偶句,品味它的表达效果。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用句式说话:我喜欢文中“”这句话,因为。
(三)悟读4、“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5、课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质疑拓展】试比较本文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异同。
【达标测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⑵不独子其子(子:)⑶矜、寡、孤、独(孤:)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大道:大同: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4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4
1.积累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孔子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于是有了这番关于“大同社会”的言论。
“大同”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例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
——《天朝田亩制度》
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大同”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1.读准字音。
选贤与能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1/ 1。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第一课时)编制人:陆品品审核人:初二备课组编号:03使用人:使用时间:得分:【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熟读全文。
2、掌握相关文言词。
3、整体感知文意,翻译并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掌握相关文言词。
【学习难点】整体感知文意,翻译并背诵全文。
【学习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检测预习】1、文学常识填空。
(8分钟)(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
西汉戴圣对(朝代)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包括《中庸》、《大学》等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
“五经”是《》、《》、《》、《》、《》。
2、正音。
天下为.()公选贤与.( )能讲信修睦.()男有分.()力恶.( )其不出于身也矝.()幼有所长.()3、正确朗读课文。
(他生或教师纠正)【学习过程】★自学指导:熟读全文,对照课后注解,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5分钟)1、解释加点的字词。
(1)大道..()之行.()(2)孤.()、独.()(3)讲信.修睦()(4)故.()人不独亲.()其亲(5)寡.()(6)皆有所养.()(7)男有分.()(8)货恶.()其弃于地也(9)不必藏.()于己(10)谋闭.()而不兴.()(11)故外户而不闭.()(12)盗窃乱贼.()而不作.()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通()(2) 矜寡孤独()通()3、翻译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课堂交流】对于本课字词句的还有不理解的写在下面,小组交流。
【当堂检测】1、完成补充习题2、背诵全文。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第二课时)编制人:陆品品审核人:初二备课组编号:04使用人:使用时间:得分:【学习目标】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含答案
二四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点】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1.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相关资料《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矜寡孤独()男有分()2.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4、理解重点句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5、出自本文的成语【合作探究】6、“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7、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8、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9、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河南省重点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含试卷)
大道之行也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2.下面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课文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描述行旅并抒发自己心志的一封信,属山水小品,是骈文中少有的佳作。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八个字是全文的纲,“奇”“异”二字高度概括了“自富阳至桐庐”间山水的特点。
C.“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作者以动写静,给本来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表现了作者获得功名后在大自然中陶醉的心情。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绯.红(fěi)黝.黑(yǒu)炽.热(chì)杳.无音讯(yǎo)B.禁锢.(ɡù)轩.昂(xuān)绰.号(chuò)广袤.无垠(mào)C.不逊.(xùn)佃.农(diàn)尴尬.(ɡà)深恶.痛疾(è)D.畸.形(qí)凄.然(qī)匿.名(nì)不辍.劳作(chuò)4.(题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文是一则消息,文中的黑体字是电头,也称“消息头”。
B.《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文最后一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颁奖资金的来源。
C.《“飞天”凌空》一文是一则消息,它详细介绍了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经过。
D.《一着惊海天》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大道之行也》
【预习导学】略
【课堂研讨】
1. “与”通“举”推荐“矜”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2. 大道: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施行通“举” 培养和睦(气氛)所以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同“鳏”,老而无妻的人得到供养.职业憎恶私藏奸邪之谋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3. 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
⑵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⑶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
【合作探究】
1. 第一层(从开头至讲信修睦)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从故人不独其亲至不必为己)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结尾部分)全文的总结语,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
2.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3. “大同”社会的基本不可能特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无法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思想家、政治改革家上下求索的动力和奋斗目标,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才会越来越进步。
4. 略。
5. 两者都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丰衣足食的理想社会。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6. 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
【巩固延伸】
1. 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2. 略。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