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
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现象及现状分析
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现象及现状分析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决策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过度投资现象在上市公司中屡见不鲜,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一、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表现1、盲目多元化许多上市公司为了追求规模扩张和短期利益,不顾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资源优势,盲目进入多个不相关的业务领域。
这种多元化投资往往导致企业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加大,协同效应难以发挥,最终使得新业务无法盈利,甚至拖累了原有主业的发展。
2、大规模并购一些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缺乏理性判断,仅仅为了扩大规模而进行大规模的并购活动。
然而,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往往被低估,导致企业在文化、管理、财务等方面出现冲突,无法实现预期的协同效应,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压力。
3、过度固定资产投资部分上市公司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评估,过度投资于新厂房、新设备等。
这种投资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在市场需求变化时,这些固定资产可能会闲置,降低企业的资产回报率。
二、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原因1、代理问题在上市公司中,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存在着代理关系。
管理层可能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如更高的薪酬、职位晋升等,而做出过度投资的决策。
他们可能更关注短期的业绩增长,而忽视了投资项目的长期效益和风险。
2、信息不对称管理层相对于股东和外部投资者往往拥有更多关于公司的内部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管理层做出不利于股东利益的投资决策,而股东和外部投资者难以有效监督和约束。
3、资本市场的压力上市公司面临着来自资本市场的业绩压力。
为了满足市场对业绩增长的预期,管理层可能会采取过度投资的策略来追求短期的利润增长,以维持公司的股价和市场形象。
4、政府干预在某些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可能会鼓励或干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
这种非市场化的干预可能导致企业做出不符合经济规律的投资决策。
三、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1、降低企业价值过度投资会导致企业资源的低效配置,使得投资项目无法获得预期的回报,从而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制约机制实证研究——以A股制造业企业为例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制约机制实证研究——以A股制造业企业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热潮日益高涨,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备受关注。
事实上,过度投资是许多上市公司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方面,上市公司希望通过提高投资水平提升综合实力,另一方面,长期的过度投资却会对公司经营带来负面的影响,包括增加成本、资本浪费等。
因此,探讨制约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机制,可以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并提升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
在此背景下,本文选择A股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
在整体研究框架下,通过挖掘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以及制度环境,分析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为资本市场参与者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定义和表现进行阐述,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表现形式和测度方法。
2、以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财务数据、企业治理和宏观环境等方面,选取适宜的指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逐步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因素和机制,为控制过度投资提供经验和参考。
3、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压缩非理性投资支出、优化制度环境等方面。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预计本文研究可以为以下几个方面贡献:1、深入探讨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提供经验和启示,为相关企业提供合理的经营决策和改善建议。
2、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效益水平。
3、通过实证研究,为理论研究的可靠性提供支持,推动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制约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研究
目录一.问题的提出 (3)(一)研究背景 (3)(二)研究意义 (3)二.研究现状 (3)(一)国外研究现状 (3)(二)国内研究现状 (3)(三)总结 (4)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原因 (4)(一)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表现 (4)1.信息不对称 (4)2.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 (4)3.国有股一股独大 (4)4.经营者投资决策中过度自信引发过度投资 (5)(二)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原因 (5)1.信息不对称 (5)2.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 (5)3.国有股一股独大 (5)4.经营者投资决策中过度自信引发过度投资 (6)四.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对上市公司发展的影响 (6)(一) 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不合理对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 (6)(二)上市公司现金流不合理控制对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 (6)五.结论与相应措施 (6)(一)结论 (6)(二)相应措施 (7)1.强化信息披露,提高公司透明度 (7)2.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 (7)3.改变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形成股东监督制约机制 (8)4.提高现金股利管理,严格控制现金流 (8)参考文献 (8)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研究摘要:公司投资是上市公司投资领域的核心研究问题之一,上市公司投资的目的在于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然而,上市公司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过度投资的现象。
过度投资给少数人带来利益,却导致上市公司整体利益遭受损失,带来财务风险,进而阻碍了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依据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近几年数据研究,分析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原因,并且分析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而加强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控制,提升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促进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财务风险Research on Overinvestment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Abstract: Corporate investment is one of the core research issues in the field of invest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purpose of invest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is to maximize the value of the company.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actual investment, listed companies tend to overinvest. Over-investment brings benefits to a few people, but leads to the loss of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financial risks, which hinder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reasons of Over-investment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based on the data of recent years, and analyze the impact of Over-investment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on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Over-invest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isted companies.Key words: Over-investment financial risk listed companies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投资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影响企业兴衰成败,影响企业发展。
文献研读: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研究(最终版)5.7
Financial Management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研究Key word: OverinvestmentTeam members:Zhan Yu, Liang Ce, Wu Na andGao WanlingA.相关英文文献(5篇)B.相关中文文献(5篇)C.总结目录CONTENTS[A]英文文献About: Overinvestment英文文献 About: Overinvestment12345Jensen M. 1986.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6: 323~329 Conyon M, K Murphy. 2000. 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CEO Pay in the U. S. and the U. K. Economic Journal, 110:640~671Vogt S. 1994. The Cash Flow / Investment Relationship: Evidence from U. S. Manufacturing Firms. FinancialManagement, 23: 3~20Shleifer ,A. and R. W.Vishny , 1997.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Journal of finance 52 ( 2) : 737-782.Scott Richardson, 2006. 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11(2):159-189.OutlineⅠ. Jensen M.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1ThemeThe motivation to overinvestment.2The raise of the problem(1) Agency theory ;(2) Conflicting interests between the corporate managers and the shareholder;(3) The payout of cash to shareholders creates major conflicts that have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3Explanation(1)Payouts to shareholders reduce the resources under managers' control , thereby reducing managers' power, and making it more likely they will incur the monitoring of the capital markets which occurs when the firm must obtain new capital. (see M. Rozeff, 1982; F. H. Easterbrook, 1984). (2)Managers have incentives to cause their firms to grow beyond the optimal size. Growthincreases managers' power by in-creasing the resources under their control. It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s in managers' compensation , because changes in compensation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growth in sales(see Kevin Murphy, 1985). (3) Risk diversification1.Free cash flow?Cash flow in excess of that required to fund all projects that have positive net present values when discountedat the relevant cost of capital.2. Overinvestment?4The way to avoid this kind of behavior(1) Paying cash dividend. (2) Issuing Debt.a. Reduce the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by reducing the cash flow available for spending at the discretion of managers.b. Set up the required organizational incentives to motivate managers and to help them overcome normal organizational resistance to retrenchment which the payout of free cash flow often requires.c. Increased leverage also has costs. As lever-age increases, the usual agency costs of debt rise, including bankruptcy costs. The optimal debt-equity ratio is the point at which firm value is maximized, the point where the marginal costs of debt just offset the marginal benefits.5Aspects need to be improved“The agency cost of free cash flow is consistent with a wide range of data for which there has been no consistent explanation . I have found no data which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y , but it is rich in predictions which are yet to be tested.”Ⅰ. Jensen M.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CEO Pay in the U. S. and the U. K.1 ThemeEmpirical proof of the motivation to overinvestment.2 Data DescriptionThe primary data source is the annual report in the U.K., and the proxy statement in the U.S.3 Research Method(1) Data Statistics(2) Regression(Data Sources: Conyon M, K Murphy. 2000. 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CEOPay in the U. S. and the U. K. Economic Journal, page 646 )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CEO Pay in the U. S. and the U. K.(1)Data StatisticsTable 1 provides summary statistics for the level andcomposition of fiscal 1997 CEO pay, by company size, and industry, and country. Total pay is defined as the sum of salaries, bonuses, benefits, other cash pay, grant-date values of share options, and grant-date value of LTIP shares( discounted, where appropriate, for performance contingencies).4Conclusion5Aspects need to be improvedThe source of detailed disclosure on the compensation practices are limited.More data in different markets and research is needed to be done and to be tested on this topic.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CEO Pay in the U. S. and the U. K.3Research Method(2)RegressionThe best-documented empirical finding in th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literature is the consistenc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CEO and company size, typically measured as the elasticity of cash compensation to company revenues.ln(1997 CEO Pay)=α+ηln(1997 Sales)Existing empirical studies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have consistently documented that company size and industry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factors determining levels of CEO pay. Generally, the relationship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So it’s inferred that the executives may overinvest in order to get more return.Ⅲ. Vogt S.The Cash Flow / Investment Relationship: Evidence from U. S. Manufacturing Firms.1 ThemeThe existence proof of overinvestment.2 The raise of the problemFree Cash FlowThis section shows the effect that free cash flow has on a firm's Q value whenmonitoring management decisions is costly. The model is then expanded to show how dividends (a means of eliminating free cash flow) affect Tobin's Q. Consequently, cash flow should explain investment spending for these firms and should also be associated with low values of marginal Q.3 DataThe data used in this study come from 359 manufacturing firms for which the COMPUSTAT tapes have complete data from the years 1973 to 1990.5Aspects need to be improvedNewer firms for which complete data were not available over the sample period may have great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problems, and thus show pecking order behavior. General conclusions about the overall behavior of firms must be drawn considering the sample.4Results(1) The Cash Flow/Capital Spending Relationship.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findings that both agency problems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may influence firm behavior. The results are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es that large firms are most likely to suffer agency problems , while small firms are likely to suffer information problems. (2) The Cash Flow/R & D Relationship.A plausible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however, is that the intangible nature of R & D spending makes it difficult to monitor, which raises the potential for overinvestment when cash flow is available.Ⅲ. Vogt S.The Cash Flow / Investment Relationship: Evidence from U. S. Manufacturing Firms.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1 ThemeThe way to avoid overinvesting.2 The raise of the problemThe authors turn to the two most common approaches to corporate governance, both of which rely on giving investors some power.(1)Legal Protection.(2)Large Investors.3 Explanation(1) Shareholders.a. A substantial minority shareholder.b. Large Shareholders.(2)Large Creditors.4Summary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ave interest driven participation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refor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will have the motivation to control strong, they can make managers tend to maximize shareholder value enhancement, avoid excessive investment.5(1)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2) Make the internal rules.(3) Actively communicate with investors.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Further study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1 ThemeProviding evidence on firm level 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 and the way to avoid this kind of behavior.2 An Accounting-Based Framework(1)Explanations for a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investment expenditure and cash flow(2)Primary hypothesis: Firms with positive free cash flow over-invest.(3)A framework to measure the constructs of free cash flow and over-investment(4)Expectation model for firm level investment decisions(5)Uses of free cash flow3 Proof(1)DataFinancial statement data of active and non-active securities in the U.S. stockmarket,1988-2002. Source: The Compustat annual database.(2) Descriptive statisticsRobustness tests and limitations for the primary hypothesis4 Another discussion: If of a large set of governance mechanisms mitigates the 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6Further studyConsider abnormal investment more generally.i.e. Using this framework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on 5Conclusion(1) Over-investment is a common problem for publicly traded US firms. For non-financial firms during the period 1988–2002, the average firm over-invests 20 percent of its available free cash flow.(2) The majority of free cash flow is retained in the form of financial assets. For each additional dollar of free cash flow the average firm in the sample retains 41 cents as either cash or marketable securities.(3)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hat free cash flow is distributed to external stakeholders , thereby creating the potential for retained free cash flow to be over-invested in the future.(4)Supplemental analysis found only weak evidence that governance structures are effective in mitigating the extent of over-investment. 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英文文献 About: Overinvestment12345Jensen M.The motivation to overinvestment.Conyon M, K Murphy. Empirical proof of themotivation to overinvestment.Vogt S.The existence proof of overinvestment.Shleifer ,A. and R. W. Vishny .The way to avoid overinvesting.Scott Richardson. Providing evidence on overinvestment and the way to avoid this kind of behavior.Summary[B]中文文献About: Overinvestment中文文献 About: Overinvestment12345何金耿,丁加华. 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行为的实证分析[J]. 证券市场导报,2001,09:44-47. 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2007,07:44-52.刘昌国. 公司治理机制、自由现金流量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J]. 经济科学,2006,04:50-58.潘敏,金岩. 信息不对称、股权制度安排与上市企业过度投资[J]. 金融研究,2003,01:36-45.李维安,姜涛. 公司治理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 财贸经济,2007,12:56-61.OutlineⅠ. 过度投资是什么?1 企业的实际投资水平( L i , t ) 对适度投资水平( L*i , t ) 的偏离来刻度企业投资行为扭曲的尺度( L S i , t ),令 L S i , t = L i , t - L*i , t )如果L S i , t > 0 表示i 企业第t 期存在过度投资, L S i , t < 0 则表示企业第期存在投资不足。
上市公司增发后过度投资对经营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增发后过度投资对经营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增发是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用于扩大生产、投资扩张等。
然而,过度投资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股东利益受到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上市公司增发后过度投资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以期为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有益信息。
二、研究问题和方法研究问题:上市公司增发后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以及过度投资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如何?研究方法:本研究将运用财务和会计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
具体方法包括:1. 选取样本:选取2008~2018年中国A股市场中增发公司为研究样本,筛选出数据完整的180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2. 构建研究指标:本研究将选取投资收益率、净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来衡量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同时,选取CAPEX/营业收入、CAPEX/总资产等指标来衡量公司的投资行为。
3.数据分析:运用SPSS,STATA等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
四、研究内容和预期结果研究内容:1. 描述上市公司增发的行为特征以及过度投资的现状和原因;2. 分析增发后公司的投资行为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行为,并探讨可能的原因;3. 探讨增发后过度投资行为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将得出以下结论:1. 上市公司增发后存在一定的过度投资行为,该现象可能与公司规模、融资额度、股东结构、行业背景等因素有关;2. 增发后过度投资行为对公司经营状况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可能会降低公司盈利水平和股息支付水平,影响投资者的收益。
五、研究局限和创新点研究局限:本研究的局限主要包括研究样本的选取、财务指标的选择等方面的局限性。
同时,在研究设计中涉及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分析技巧,在研究实践中也会遇到相应的困难。
创新点:本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包括:1. 选取适合的样本,提取可靠的数据,分析公司的投资行为和经营业绩;2. 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工具,探究公司的投资行为和经营业绩的关系;3. 以实际的数据为支撑,总结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原因及对策分析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过度投资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资金过剩、盈利压力、信息不对称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资金过剩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国内银行信贷过于宽松,导致很多上市公司获得了大量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这使得一些上市公司产生了过度投资的动力。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控制银行信贷的规模和方向,避免资金过剩。
其次,盈利压力也是导致过度投资的原因之一、在资本市场的压力下,上市公司追求高速增长和高利润率,过度投资成为了一种方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引导上市公司合理制定盈利目标,鼓励上市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此外,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过度投资的原因之一、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不透明和不充分的情况,这导致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上市公司的价值。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推动上市公司提高信息透明度,方便投资者参与市场,并提高市场的有效性。
对策方面,要解决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监管。
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核,防止上市公司虚假宣传、管控风险。
其次,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投资者应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价值进行投资,而不是盲目追逐热点。
同时,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其风险意识和投资专业知识,减少投资盲目性。
再次,加强对公司治理的监督。
引入独立董事、独立审计等机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减少过度投资的问题。
最后,加强市场监管。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严禁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存在的原因包括资金过剩、盈利压力和信息不对称。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加强公司治理监督和加强市场监管。
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分析
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分析引言国有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管理层面,一些国有上市公司存在着过度投资的问题。
本文将对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其原因和衍生的风险。
过度投资行为的定义过度投资行为是指国有上市公司在投资决策中超出合理范围的投资行为。
这些公司可能会过度投资于新项目、扩大生产能力、收购其他企业等。
过度投资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追求成长、规模扩张或者满足政府的要求。
过度投资行为的原因分析1. 政绩考核压力国有上市公司面临着政府和股东的双重考核压力。
在政绩考核中,投资规模通常被用作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
为了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绩,管理层可能会过度投资,以追求规模扩张和利润增长。
2. 利益驱使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通常与企业的利益相密切相关。
管理层可能会利用过度投资来获得更多的权力、薪酬和其他利益。
投资项目的规模越大,管理层可能获取的好处也就越多。
3. 不完善的监管机制在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监管机制存在一定的不完善。
监管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监督不力,管理层在投资决策中过度自主。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会使得过度投资行为得以发生。
4. 信息不对称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通常比普通投资者更了解公司内部的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使得管理层在投资决策中保留更多的信息,以便权衡风险和利润。
如果市场对公司内部信息不了解或不能有效评估,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过度投资。
过度投资行为带来的风险1. 资金浪费过度投资行为可能导致公司大量的资金被投入到低回报或无回报的项目中。
这种资金浪费会使得公司的财务状况受到影响,长期来看可能对公司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 财务风险增加如果公司过度投资导致负债过高,公司的财务风险将增加。
过高的负债水平可能使得公司难以偿还债务,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
3. 投资回报率下降过度投资可能导致项目投入过高,回报率下降。
这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股东权益。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与其机构投资者关系的实证研究
关性寻找企 业过度投资行为 的证据 ,其研
究逻辑 为:企业代理 问题越 严重 ,过度投 资行 为就 越严重 ,相应地 ,投资现金流相
关性就会 越高;而有效资本市场能够识 别
过度 投资 行为 ,并 给予相应 的市场评价 。
De ee x和 S ha tr l ( 9 v u r c inael 1 0)发现 i 9
1 元 剩 余 现 金 流 量 , 它 将 在 过 度 投 资 中 美 花掉其 中的 4 3美 分 。 那 么 ,如 何 制约 过 度投 资 行 为呢?
与机投者 系实研 其 构 资 关 的 究 证
国”的强烈动机 。的确 ,经理可 以通过扩 大企 业规模获 取更 多的利益 ,Co y n n o 和
有权 与经营权分 离所形成的股东经理代理
关系。关于 股东经理 代理关 系 ,B r el e和
因 变量
I
变量说明及参考文献 企 业投 资 ,为 固定资 产 { 资产 负债 表 中固 定资产
注
Me n a s(1 3 9 2)首先 指出所 有权 、经 营
权 分 离 导 致 股 东 、经 理 利 益 不 一 致 。 Jne e s n和 Me kig( 9 6) cl n 1 7 认为经理 努
投 资 行 为 以 及 机 构 投 资 者 是 否 能 有 效 制 约 过 度投 资行 为 。结 果 显 示 ,我 国上 市 公 司 存 在 过 度 投 资 行 为 ;机 构投 资
模 的增函数 , 大规模企 业经理 的货币或 非 货 币收益远 高于小规模 企业经 理。 由此可 知, 在机会 主义动机 作用下 , 经理利用 自 由现 金流投 资负NP V项 目, 而引发 了过 从 度投 资 问题 。 西方学者 主要通过考察投 资现金 流相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
现金流量,其研究发现,与代理成本的解 析提出假设:
0.105,Sig 值为 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
释相一致,过度投资行为存在于自由现金
假设 2:融资约束和企业过度投资之 0.05,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与预期结果一
流量水平较高的企业中,并检验了公司治 间呈正相关关系。
直接影响了融资决策和股利政策,对公司 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相关关系,分析产生
的运营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投资决策 过度投资的原因,以及进一步分析其制约
是否合理,不仅从微观上对企业的持续发 机制,有利于企业采取高效率投资以增加
展有着决定性意义,而且从宏观上也反映 企业现金流量,从而帮助我国上市公司提
了国家金融体系的效率。MM 理论认为, 高投资效率,提升企业价值。
Conyon(2000)认为经理人收益是企 业规模的增函数,大规模企业经理人将获 得更高的货币或非货币收益。经理与股东 目标的不一致使经理人倾向于挥霍企业 的自由现金流量进行过度投资,从而追求
流向的监控;第五,对利率进行界定,以避 免“高利贷”的滋生。目前,国内民间融资 的利率界定为不得超过银行同期同类贷 款利率的 4 倍。
致,证实了假设 1,说明自由现金流越多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 年 2 月号下(总第 459 期)
61
金融 / 投资
私人利益最大化,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由于 关,短期债务比例越高越容易引起投资行 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代理关系而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造成了 为的扭曲。雷新途以 2004~2006 年的制造
OverI=-0.185-0.004Growth+0.007Lev
(二)加强监测和管理。融资业是特殊 的高风险行业,融资业的发展史实际上是 融资监管不断完善的过程。为了避免民间 融资的负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 市场失灵可能给参与融资交易的双方带 来的损失,对整个借贷体系的有效运作和 安全稳定造成威胁,就需要政府部门及时 掌握民间融资风险状况,加强对民间融资 行为的监测和管理。首先,监管部门对民 间借贷机构颁发执照并详细登记备案。由 于民间融资活动点多面广,随意性大,监 管难度很大,因此建立完善的登记备案制 度存在其必要性;其次,对于偶发的,尤其
企业过度投资问题研究
企业过度投资问题研究摘要:过度投资是指企业在资本投资决策中过于激进,超出了其盈利能力所能承受的投资规模,导致投资效益下降或亏损。
过度投资不仅会浪费企业的资金和资源,而且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
因此,对过度投资问题进行研究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希望能够为减少过度投资防范风险提供思路。
关键词:过度投资;自由现金流公司治理现金股利过度投资行为是指企业在不合理的情况下过多地投入资金,这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资金短缺和财务困境。
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时,他们可能会因为想要提高自身股价或其他私人利益,而进行不合理的投资决策。
这样一来,企业可能会进行低效率、低回报的项目,从而导致企业的资源浪费和低效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在追求高利润的同时,一些企业会陷入过度投资的困境。
过度投资是指企业在生产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投入过多,超出了企业实际需要和市场承受能力的程度。
过度投资不仅会浪费企业资源,还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甚至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
过度投资问题的存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过度投资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因为它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从多个角度对过度投资问题进行了研究。
国内学者主要关注过度投资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和过度投资的原因,而国外学者主要研究过度投资与投资者的关系以及如何预测和避免过度投资。
通过对企业过度投资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过度投资的风险和影响,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理论基础1、代理成本理论代理成本理论认为,企业的投资决策通常涉及到代理问题,即决策者(如公司高管)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高管有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私人利益而进行过度投资,从而增加公司的支出和风险,以换取自己的更高报酬。
股东则需要确保高管的决策符合公司的长期利益,并且在不牺牲公司整体利益的情况下提高公司价值。
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现象及现状分析
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现象及现状分析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唠唠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这个事儿。
您说这上市公司啊,本来应该是精明得很,可有时候还真就犯糊涂,搞起过度投资来。
就拿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所在的公司来说吧。
他们是一家上市企业,原本效益不错,在行业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
有一阵子,他们公司的高层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看着市场上某个新兴领域好像挺红火,啥都没搞清楚,就一股脑地砸钱进去。
咱先说说这过度投资是咋回事。
简单来讲,就是公司投出去的钱远远超过了它实际该投的,或者投的那些项目根本就没啥前途,回报还赶不上投入。
这就好比您兜里有一百块钱,正常来说您花个五六十买有用的东西,可您非得全花出去,甚至还借一百再花,这不是瞎折腾嘛。
在我国,不少上市公司都有这毛病。
有的是被市场的热闹给忽悠了,觉得别人能赚钱自己也能,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那金刚钻。
有的呢,是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个人的业绩或者面子工程,不管不顾地乱投资。
您瞅瞅那些过度投资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一塌糊涂。
资金紧张得要命,到处借钱,利息负担重得能把公司压垮。
而且因为钱都投到那些不靠谱的项目上了,主营业务也没心思好好搞,市场份额逐渐被别人抢走。
员工们也跟着倒霉,福利下降,工作不稳定,人心惶惶。
再回到我朋友那公司,他们投的那个新兴领域,技术门槛高得很,他们又没啥核心竞争力,进去就是被人碾压的份儿。
钱花了一大把,产品却没啥市场,积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
公司的现金流一下子断了,供应商的钱付不出来,员工工资都发得艰难。
原本好好的一个公司,被这过度投资折腾得元气大伤。
这过度投资的危害可不止这些。
从宏观层面看,它浪费了社会资源,本来这些钱可以用到更有价值的地方,结果打了水漂。
而且还影响了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失去信心。
要解决这个问题,上市公司自己得先清醒清醒,做好投资决策前的调研和分析,别盲目跟风。
监管部门也得加强监管,不能让他们胡来。
投资者们也得擦亮眼睛,别被那些表面风光的公司给骗了。
关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浅析
关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浅析眼下,前些年的过度投资已经使中国一些行业饱尝产能过剩的苦果,包括电力行业在内。
2012年1至9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3439小时,同比减少151小时。
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707小时,减少269小时。
过度投资是指企业将大量资金投资于非盈利项目,即净现值(NPV)为负的项目,从而损害公司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降低资金配置效率的一种投资决策行为。
目前我国出现一些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行为,本文将分享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现状以及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动机分析。
一、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现状近年来,我国GDP一直持续高速增长,资本市场也随之有了较快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各种投资活动也越发活跃。
鉴于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期的特殊经济背景,转轨中的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国内不少学者也开始通过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对这种状况进行实证研究。
李增福、唐春阳对沪深838家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1998年——2002年五年间,沪深全部上市公司的资本性投资年均增长18.743%,而同期上市公司的EVA则表明,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五年来不仅没有为股东创造任何价值,反而在毁灭价值;张功富研究发现,2000年——2005年间的工业类上市公司平均每获得1元得自由现金流,就有0.19元用于过渡投资,0.55元以现金或有价证券的形式保留在企业中。
由此可见,我国资本市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也日益明显,且有不断加剧的倾向。
鉴于企业过度投资的危害性和我国经济背景的特殊性,应当对过度投资产生的动机及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有效的加以防范和解决。
二、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动机分析(一)管理者控制型动机管理者控制型过度投资主要是管理者私人利益理性条件下发生的,实质上是一种管理者机会主义动机,即管理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会采取各种手段,甚至不惜损害公司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综述
( )管 理 者视 角 一
融 、会计 、经济类专业背景对过度投 资的
影响 为正 ,但是金融 、会计 、经济类 的工 作经历 与过度投资 的相 关性 显著 为负。李 ’
1管理层 的机 会主义行 为。委托代 理 .
焰 ( 0 对管理者所属企 业性质进行分 21 1】
类 ,指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年龄 、任期与
并未有 效制约过度投 资行为。原因可能在 于独立董事不够独立 ,受制于大股东 ( 何 卫东 ,2 0 。此外 ,唐清泉 ( 0 6) 0 3) 2 0 指 出,独立董事 的薪酬通 常较 为固定 ,缺乏 激励措施促使独 立董事更好的对上市公司
更多的非货币性收益 。 建立管理 层薪酬与公司业绩的联动机
投 资行 为的理论 ,如委托代理 理论 、信 息
东 的利益最大 限度 的保持一致。 笔者认 为, 可以适度提 高管理 团体 的持股 比例 。从而 将过度投资的概率降到最低 。以管理者 的
背景特征为研究起点 ,分析企业 的投 资效 率 ,对企业高层 的培养与选拔具有一定 的 借鉴意义 。控股股东 与中小股东 的利益冲
关 键 词 :上 市公 司 过度 投 资 公 司
治理 制度 环 境
对管理者机会主义行 为的研 究 ,要求 我们对其采取一定 的激励措施 ,使 其与股
近年来 ,我 国上市公 司过度投 资现 象 较为严重 ,引起 了学者 们的极大关注 ,且 从不 同角度对上市 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进
对企 业的经营活动具有较大的干预权 ,特 别是地方政府对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的干预。
◆ 中 图 分 类 号 :F 3 文 献 标 识 码 : 80 A
规模 正相 关 ,建造企 业帝国给经理们带来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实证论文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071-01摘要本文将从投资现金流相关性作为考察对象,采用2006—2009年安徽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过度投资是产生投资现金流相关性的主要原因,实证结果表明我省上市公司存在着一定过度投资行为,研究结果可以为上市公司提高投资效率和改善企业绩效指明问题所在。
关键词经理人机会主义过度投资投资现金流相关性一、研究假设本文做出以下检验假设:安徽上市公司经理人存在过度投资行为。
二、数据变量及研究方法1.样本数据的选取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上海、深证两地证券交易所安徽上市公司07、08、09三年定期报告数据。
(1)截止2009年7月底,安徽共有上市公司56家,由于此项研究需要3个年度的会计数据,本文选取了2006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剔除在这之后上市的公司5家;(2)剔除st类和pt类公司3家,样本期间被st 或处于st状态的公司;(3)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国元证券。
共得到样本47个,共有141个观察值。
2.研究方法借鉴fazzarietal (1988)和vogt(1994)的模型,我们首先检验样本企业投资与现金流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模型1),在此基础上,检验投资现金流相关性是否由于经理的机会主义引起(模型2),模型2中交叉项q×fcf的回归系数符号可以用于辨识产生投资现金流相关性的原因,如果系数显著为负,则表明原因为过度投资(vogt,1994)。
fcf为自由现金流,用本文的自由现金流计算公式为:fcf=ocf ﹣int﹣div,其中,ocf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int为债务利息,div为现金股利。
i为企业投资,为固定资产(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工程物质及在建工程三项之和)的年度增加值,并除以期初固定资产净额以消除规模影响。
是tobin q与自由现金流的交叉项,rev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现象及现状分析
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现象及现状分析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过度投资现象的存在。
这不仅影响了公司自身的资源配置效率和长期发展,也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所谓过度投资,是指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将资金投入到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中,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企业价值的受损。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表现形式多样。
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盲目扩张业务领域,涉足与自身核心业务关联不大甚至毫无关联的行业。
这种盲目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往往是基于对市场热点的追逐,而非基于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准确评估。
例如,某些传统制造业企业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贸然进入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结果因缺乏相关经验和专业人才,导致投资失败,资源大量浪费。
另一方面,重复建设也是过度投资的常见表现。
在某些热门行业,如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众多上市公司蜂拥而入,导致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资金投入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反而造成了社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内部因素来看,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一些上市公司中,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
大股东可能为了自身利益,推动公司进行一些不符合全体股东利益的投资项目。
同时,管理层的激励机制不合理也可能导致过度投资。
如果管理层的薪酬与公司规模或短期业绩挂钩过于紧密,他们就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扩大投资规模,而忽视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从外部因素来看,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经济繁荣时期,市场需求旺盛,资金充裕,企业往往容易产生过度乐观的情绪,从而加大投资力度。
此外,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也可能导致部分上市公司过度投资。
例如,对于某些新兴产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的投资热情,但如果企业不能理性评估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就可能陷入过度投资的困境。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题目: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探讨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成因与制约机制。
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成因主要是财务报表造假、股权结构不良、管理层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而其制约机制主要包括合适的财务报表监管制度、健全的股权结构、合适的激励机制等。
关键词: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实证研究;制约机制正文: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中国上市公司逐渐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上市公司出现了种种问题和风险,其中过度投资行为是较为突出和常见的问题之一。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不仅会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对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研究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概念及特征过度投资是指企业向生产已达到或超过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过度投入资金而造成的投资行为。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投资过度:企业在大量投入资金的同时,往往没有充分地进行市场调查和调研,也没有充分了解行业情况,使得投资方向不明确,导致投资过度。
2.资源浪费:企业在进行过度投资时往往会购买一些价格昂贵、使用率低的资产,导致企业资源浪费。
3.财务压力:长期存在的过度投资会导致企业财务压力增大,甚至借贷无法偿还,进而导致倒闭。
4.股东收益下降:过度投资不仅对公司自身的发展有害,对于股东们来说,不断的过度投资行为使得公司股价下跌,股东的收益也会下降。
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成因1.财务报表造假一些不良的上市公司为了虚高公司的业绩,会采取一些不道德、不合理的财务手段,如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使得公司看起来营收和利润都非常高,从而骗取投资者的信任。
这样的公司往往会进行过度投资,以冒险的方式谋求更高的收益。
2.股权结构不良股权结构不良是导致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公司资源,还可能导致公司经营风险。
本文从过度投资行为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指出其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缺失以及监管不到位。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和强化监管与市场约束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策建议的实施,可以有效防止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提升公司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行业的过度投资行为特点,寻找更加精准的对策方式,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过度投资,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监管,市场约束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原因及对策分析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一些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
过度投资行为不仅会浪费企业资源,还可能导致公司财务风险增加,甚至对整个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过度投资行为的出现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涉及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内部控制不严、监管不力等多个方面。
只有深入分析这些原因,才能有效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规范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本文将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推动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在过度投资行为问题上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过度投资行为,可以深入探讨企业决策的合理性和风险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质量。
合理阐述过度投资行为的原因,可以揭示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市场监管机制的不足之处,为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对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预防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的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
l 梅 邬国
I广东 ( 商学院旅游学院, 广东广州5 3 ) 12 00
摘 要 :针对我 国上市公司频繁发 生非效 率投资行 为的现状 , 分析其是 否存在 过度 投资行 为以
及 过度投 资行 为的治理机制。研究结果 显示, 国上市公司确实存 在过度投 资行为 , 我 且负债对过度 投 资有约束作用 ; 国有控股和 现金股利 能制约过度投 资行 为, 影响有限 ; 非 但 经理 持股 与独立董事对 过 度投 资行为 没有 显著影响 ; 量融资与投资显著正相 关, 增 且其影 响最为 显著。因此, 阶段 的首要 任 现 务是 完善 资本市场 , 其能起 到合理配置资源 的功效。 使
一收稿 日期 1 0 - 1 6 2 90- 0 0 ●基金项 目: 教育部人 文社科规划基金项 目(5A 9 02 0J702 )
●作者筒介 : 国梅 (9 1) 女 , 邬 1 7 - , 江西南 昌人 , 广东商学院旅游学院讲师。
72
Myr(94 指 出 , es 18 ) 由于借 款 和 贷款 之 间存在 信 息不对 称 和逆 向选 择 问题 , 使 外 部 融 资 成 本 高 致 于 内部融 资 成 本 , 就 会 产 生 融 资 约 束 问题 。企 这 业外部融资信息成本 的高低反映了受融资约束程 度 的大小 , 临融 资 约 束 的 企 业 可 能 会 不 得 不 放 面 弃净现 值 为正 的投资 机会 , 时 , 务 威 胁减 少 了 此 债 股东 与经 理 联 盟 投 资 正 净 现 值 项 目的 动 机 。 因
关 键 词 :过度 投 资 ; 理 机 制 ; 市 公 司 治 上 中图 分 类 号 : 23 F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82 0 ( 09 0 .0 20 10 —5 6 20 ) 10 7 .7Biblioteka 一、引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雪松 周晓苏 马如静
(西南财经大 学会计学院 610074 南开大学商学院 30007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300071)
【摘要】 经理 的机 会主 义引 发企 业过 度投 资行 为, 西 方学 者 通 过 考察 投 资 现 金流 相 关 性 研究 企 业 过 度投 资 问 题并 找到 相应 经验 证据 。利 用上 市公 司 ( 2000 2002 ) 数据 研究 上市 公司 是否 存在 过度 投资 行 为以 及相 关 制约 机制 是否 有效 , 结 果表 明, ( 1 ) 我国 上 市 公司 存 在 过 度投 资 行 为; ( 2) 现 金股 利 、举 借 债 务是 过 度 投资 行为 的有 效制 约机 制; ( 3 ) 公司 治理 机制 在制 约过 度投 资行 为中 基本 有效 , 但 是, 独立 董事 并 未发 挥 作用 。 【关键词】 过度投资 制约机制 自由现金流代理问题 上市公司
45
(二 ) 制约机制与过度投资行为 1. 现金股利与过度投资行为 投资行为中存在的经理机会主义必然会引致相应制约机制产生, 否则股东经理间博弈不会持续下去, 企业契约因此而瓦解。派发现金股利便是制约机制之一。根据自由现金流理论, 派发现金股利是减少自由 现金流的一种方式。由于内部现金流的减少, 企业会寻求外部融资, 在对外融资过程中将受到市场监督, 从而降低了管理机会主义投资行为。而且, 派发现金股利减少了自由现金流, 从而减少了经理进行过度投 资的机会 ( Jensen, 1986; V og,t 1994) 。此外, 如果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相比较税赋较轻时, 现金 股利将导致所有权客户效应 ( Ownersh ip C liente le E ffect), 因而将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在 识别优质企业和帮助企业控制代理问题时有信息优势, 因此可以在监督经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总之, 派 发现金股利可以减少自由现金流, 使企业在再融资过程中接受市场监督, 使企业面临机构投资者监督, 从 而制约过度投资行为。 1999年, 中国证监会将派发现金股利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必要条件, 2001年, 又在 《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 中对派发现金股利进行了明确规定, 究其原因, 除了保障投资者获 得收益之外, 发挥现金股利的治理作用也应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考虑。因此: 假设 2: 派发现金股利可以制约过度投资行为。 2. 举借债务与过度投资行为 市场经济条件下, 债务不仅作为融资工具, 而且应被视为治理工具。一般而言, 举借债务对企业投资 行为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 举借债务造成股东 ( 经理 ) 与债权人利益冲突, 股东 ( 经理 ) 为了自身 价值最大化, 投资时将选择增加自身价值却减少债权人价值的投资项目, 或放弃增加企业价值但会减少自 身价值的投资项目, 由此导致非效率投资行为 ( Jensen和 M eck ling, 1976) 。从这个意义讲, 举借债务可 能引发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另一方面, 债务对企业具有还本付息的硬约束, 可以缓解股东经理利益冲突。 无债务或低债务企业的经理可以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轻易减少股东价值, 但是, 高债务企业的经理 却很难达到这一目标。 Jensen ( 1986) 认为举借债务可以减少经理利用自由现金流建造企业帝国的行为。 因此, 从这一意义讲, 举借债务可以降低过度投资行为。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 在传统的国有银行 体制下, 举借债务并不能发挥有效的治理作用; 但随着国有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债券市场的发展, 债 务应有的治理作用已有所体现。因此, 做两个相反方向的假设: 假设 3a: 举借债务可以制约过度投资行为。 假设 3b: 举借债务不能制约过度投资行为。 3. 公司治理与过度投资行为 公司治理是企业资本提供者保证其投资收益的方法 ( Sh leifer和 V ishny, 1997), 因此, 有效的公司治 理也应该制约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在公司治理中, 经理持股、董事会以及大股东治理是三个重要方面。 一般意义上, 经理持股在保障股东利益中具有两种效应, 一是利益一致效应 ( C onvergence o f Interests) , 二是管理防御效应 ( M anagerial Entrenchm en t) 。随着经理持股比例增加, 由于成本分担效应, 股 东与经理之间代理成本将降低, 此为利益一致效应 ( Jensen和 M eck ling, 1976) 。但随着经理持股比例 继续增加并超过某一水平, 经理地位非常牢固, 市场对其约束力降低, 经理开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此为管理防御效应。由于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经理持股 比例普遍较低, 远 没有达到使其自身地位牢固 的水平, 而且不存在使经理与股东利益保持 一致的其他激励约束机制, 因此, 上 市公司经理持股应主 要表现为利益一致 效应。国内已有 研究发现 了经理持 股的作 用, 廖理和 方芳 ( 2004) 利 用上 市公司 ( 2000 2002) 数据发现, 管理层持股对于高代理成本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有着明显的提高作用。可以 46
认为, 经理持股比例越低, 投资决策越容易偏离企业价值最 大化目标, 越 容易出现过度投资行为。因 此:
假设 4: 经理持股可以制约过度投资行为。 董事担负有代表股东监督经理的信托责任 ( F iduc iary Duty) , 因此, 董事会是保护股东利益的重要 治理机制, 特别地, 独立董事在监督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国外大量研究表明 独立董事可以保护股 东利益, 例如, 在企业业绩下滑时更换经理, 实施价值更高的并购行为, 使经理报酬与 企业业绩更加 一致, 盈余报告具有更高信息质量。在独立董事监督范围内, 企业投资决 策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如果 独立董事不具有与经理同样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经验, 他们可以借助外部力 量对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并采 取相应行动。因此, 独立董事的知识、经验并不必然地阻碍其监督职能的发挥。国内, 何卫东 ( 2003) 发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决策参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 预期独立董事可以制约过度投资行为, 即: 假设 5: 独立董事可以制约过度投资行为。 大股东的存在可以有效缓解股东经理间代理问题。 Shle ifer和 V ishny ( 1997) 认为大股东具有监督经 理的强烈动机。 L a Po rta et al ( 1999) 发现大多数国家的上市公司都存在控制性大股东, 大股东治理机制 普遍发挥着作用。因此, 过度投资行为由于大股东监督而受到制约。但是,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治理的实 际情况却复杂得多,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西方企业存在巨大差异。当大股东为国有性质时, 并不存在显在 的所有者, 其产权代表为各级政府代表及其代理人, 由于国有产权代表对经理的监督收益并不能与监督成 本相匹配, 从而弱化了对经理的监督。中小股东存在搭便车动机, 也不能对经理进行有效监督。因此, 国 有性质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 内部人控制 问题严重, 容易出现过度投资。当大股东为非国有性质 时, 大股东出于保障自身利益目的, 可以对经理实施有效监督, 从而有效制约过度投资行为。虽然目前并 无直接研究大股东性质与过度投资关系的文献, 但是, 已有学者发现国有性质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管理 水平更低, 代理问题更严重 (曾庆生, 2006) 。因此: 假设 6: 非国有性质大股东可以制约过度投资行为; 但国有性质大股东却不能。 四、样本数据和研究方法 (一 ) 样本数据 本文研究样本为制造业上市公司 ( 2000 2002) 。数据来自于 CSMAR 数据库以及上海、深圳证券交 易所网站。行业分类标准为中国证监会的 《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选择制造业是因为: ( 1) 制造业固 定资产投资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 对企业产出有直接影响; ( 2) 制造业投资于固定资产的比例大, 回收 期长, 资产专用性强, 具有不可逆转投资的特征, 更能体现实物投资的特点; ( 3) 制造业企业较早大规 模进入证券市场, 数量较多。所选样本数为 1477个, 其中, 2000年 494个, 2001年 493个, 2002年 490 个。检验软件为 Exce l 2003和 SPSS 13 0。 (二 ) 研究方法 依据 T ob in Q 理论, 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中, T ob in Q 是企业可利用的、对投资机会市场价值进行评估 的一个基本方法, 是唯一适合解释投资行为的财务变量, 因此本文使用 T ob in Q 值衡量企业的潜在投资机 会。但是, 考虑到我国证券市场实际情况, 补充更具实际经济特点的销售收入增长指标作为解释投资机会 的补充变量, 以控制当前投资机会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 H ong and Zhang, 2002) 。借鉴 Fazzari et al ( 1988) 和 Vogt ( 1994) 的模型, 我们首先检验样本企业投资与现金流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 模型 1) , 在 此基础上, 检验投资现金流相关性是否由于经理的机会主义引起 ( 模型 2) , 模型 2中交叉项 Q FCF 的
那么, 如何制约过度投资行为呢? Jensen ( 1986) 认为派发现金股利、举借债务可以有效制约过度投 资行为。此后, 关于过度投资行为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却非常少, 这可能与人们对公司治理机制如何影响 企业投资决策的研究非常少有关。以作者所知为限, R ichardson ( 2002) 是到目前为止的唯一成果, 他发 现独立董事和机构投资者持股等治理机制可以有效缓解企业过度投资行为。
一、引言 近年来, 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问题严重, 人们普遍认为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是导致投资无效的重要 原因之一, 但是, 目前却少有相应的实证研究。过度投资行为是指将自由现金流投资于负 NPV 项目; 当 企业自由现金流丰富时, 过度投资问题更加严重 ( Jensen, 1986) 。西方学者通过考察投资现金流相关性 找到了企业过度投资的经验证据。那么, 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行为, 可否找到相应经验证据? 是否存在一定的制约机制, 可以有效缓解过度投资问题? 本文拟就此展开研究。 二、文献回顾 企业出现过度投资问题的根源在于所有权与经 营权分离所形成的股东经理代理 关系。关于股东经 理代理关系, B erle和 M eans ( 1932) 首先指出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导致股东、经理利益不一致。 Jensen和 M eckling ( 1976) 认为经理努力经营的成果由股东分享, 而成本却由经理单独承担, 这势必导致 经理的决策偏离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进一 步地, Jensen ( 1986 ) 认为经理 牟取私利最直 接的方式是 扩大企业规模, 因此, 经理会尽量利用自由现金流投资, 甚至投资于负 NPV 项目, 以追求由企业规模 扩大而带来的各种利益。企业 自由现金流越多, 过度投资问题越严重。 H art ( 1995) 也认 为经理有建 造 企业帝国 的强烈动机。的确, 经理 可以通 过扩 大企业 规模获 取更多 的利益, Conyon 和 M urphy ( 2000) 发现经理收益是企业规模的增函数, 大规模企业经理的货币或非货币收益远高于小规模企业经 理。由此可知, 在机会主义动机作用下, 经理利用自由现金流投资负 NPV 项目, 从而引发了过度投资 问题。 西方学者主要通过考察投资现金流相关 性寻找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证据, 其研 究逻辑为: 企业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