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危机公关事件

合集下载

以公关角度看加多宝王老吉前世今生之争

以公关角度看加多宝王老吉前世今生之争

以公关角度看加多宝王老吉前世今生之争以公关角度看加多宝王老吉前世今生之争“怕上火,喝×××”让大家记住了这样一款凉茶产品。

不知从何时起,王老吉加多宝之争已经闹得“天翻地覆”,话题一直热门,而不久前的一篇商界报道——加多宝董事长离职,CEO跑路停工裁员等等,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回顾两家凉茶争夺之战,我尝试着用公关角度来分析梳理一些枝端末节。

关于王老吉加多宝官司之争,它是个漫长的掐架过程,这里就不加赘述了。

不过到现在为止,不了解王老吉加多宝商标之争的人都以为加多宝只是王老吉换了个名字,而大部分吃瓜群众都转向支持输掉王老吉商标的加多宝集团,这很值得深思。

作为国企的广药在赢了商标品牌,本来也算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算有理的一方,但无论是销量,顾客口碑和企业形象都差强人意,这又是为啥呢?关于商标之争,毫不迟疑的说,加多宝的公关团队是要比王老吉的略胜一筹。

由于社会环境的多方面原因,广药王老吉的国企形象一直是比较“硬气”,有权有势,从表面看,在与加多宝打的官司上一直处于赢家地位,但王老吉的舆论公关做得不得消费者之心,如加多宝侵占国有资产、行贿、是中外合资企业等等没有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对于广药集团来说,获得“王老吉”商标固然可喜,但之后应该做的是尽量降低该事件所引起的舆论反响,尽量控制舆论的导向,广药却任由官司事件大范围曝光,以更大的声势来进行硬性宣传,有了反效果不说,还给加多宝做免费宣传。

长时间和作为私企的加多宝争锋相对,让凉茶顾客有了仗着权势与民争利的印象,王老吉的企业形象大大折扣。

相反,加多宝集团却利用节节败退,输得惨不忍睹的官司巧妙的打起了“情感牌”,做足了情感公关。

加多宝回避了品牌竞争的核心问题,即王老吉品牌到底属于谁,而在与王老吉的争夺战伊始就将自己摆在了一个受害人的角色,通过反复讲述十几年来来如何兢兢业业把王老吉打造为知名品牌的过程,博取舆论的支持与同情,在消费者心日中建立起加多宝集团是王老吉品牌成长的监护人,是最正宗的凉茶形象。

公共关系——王老吉的夏枯草事件

公共关系——王老吉的夏枯草事件

夏枯草
王老吉夏枯草门事件应对合理之处: 王老吉夏枯草门事件应对合理之处:
王老吉表面置之不理,危机公关却在悄然 进行,危机发生的第二天,广东食品协会就紧 急召开记者招待会,向媒体出示国家2005年 签发的《关于普通食品添加夏枯草有关问题的 请示》的批复,称王老吉中含有夏枯草是合法 的,不存在添加物为贵问题。事发仅四天,卫 生部也发布声明确认王老吉凉茶在2005年已 备案,并认可夏枯草的安全性。 这份2005年的批示是否确有其事,我们 就不得而知了,可以肯定的是王老吉的危机公 关抓住了关键点,可谓一剑封喉,他利用权威 机构作为第三方来为他“洗冤”,手段不可谓 不高明
王老吉的夏枯草事件
事件回放: 事件回放:王老吉夏枯草事件的始末 事件主角:王老吉; 发生时间:2009年5月; 危机根源:产品宣传失误; 危机类型:食品安全危机
夏枯草
王老吉夏 枯草事件
事件回放:王老吉夏枯草事件的始末: 事件回放:王老吉夏枯草事件的始末: 事件过程: 2009年4月13日,杭州消费者起诉王老 吉,称自己的胃溃疡是由于饮用王老吉 所致。5月11日,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食 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严卫星给红罐王老 吉定了性: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 不在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的既是食品又 是药品的名单之列,王老吉卷入“添加门” 危机风波骤然掀起。
夏枯草
王老吉

王老吉对策没有预防、不及时、不积极、不主 动,说明了王老吉缺乏危机管理的意识; 在整个的事件中,王老吉方面没有指定一个自 己的发言人,这样也就导致了外界传言四起,网友、 叶征潮、广东食品行业协会的各种评论充斥在各大媒 体上,再加上一些在民间流传的小道消息,产生了一 个很混乱的局面,这样王老吉也就失去了对整个事件 的主动控制权; 我们通过以上分析也不难发现,面对这么大的 一个危机,王老吉方面竟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召开一个 新闻发布会对该事件作说明,甚至连行业协会召开的 发布会都没有出席,在整个事件中,我们只是看到王 老吉一直在被动的应付这外界的评论,被动的等待卫 生部的态度;

加多宝成功公关案例--

加多宝成功公关案例--

加多宝成功公关案例一、事件描述:1. 加多宝集团背景加多宝集团是一家大型专业饮料生产及销售企业,于1995年创立,同年推出首批红色罐装“王老吉”。

1998年,集团以外资形式在中国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设立首个生产基地。

销售网络遍及中国大陆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地。

2. 加多宝与广药集团商标权之争2011年4月,广药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并提供相应资料,广药集团认为“2002年至2003年间,鸿道与广药分别补签的《“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和《关于“王老吉”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补充协议》“是当时任广药总经理的李益民收取了鸿道数百万的贿赂后,才签署了将租赁期限延长到2020年的授权书。

李益民东窗事发后,广药集团认为上述补充协议无效,商标租赁期限已于2010年5月2号到期。

2012年5月12日,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加多宝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3. 在痛失“王老吉”商标之后,加多宝以6000万打包冠名《中国好声音》,迅速以一种“地毯式轰炸”的营销方式变颓势为优势,建立起“红罐凉茶”的品牌-连锁加盟-形象。

4. 加多宝沿袭了在营销策划王老吉品牌时一贯的定位思想,对加多宝凉茶进行了精准、明确的定位:正宗凉茶领导者——加多宝。

大张旗鼓地宣传加多宝是正宗凉茶,直接挑战王老吉的正宗凉茶定位。

为了有效阻截原来的王老吉品牌,用了这样的广告语“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还是原来的味道,还是原来的配方”,并且使用与原来的王老吉广告相似的场景画面,试图让原来的王老吉消费者相信王老吉凉茶已经改名加多宝凉茶了,加多宝凉茶就是正宗凉茶的代表。

通过此种策略,试图留住原来为王老吉品牌辛辛苦苦积累下的老顾客。

5. 2013年2月4日,加多宝官方微博连发四条主题为“对不起”的自嘲系列文案,并配以幼儿哭泣的图片,引发上万网友转发。

“对不起,是我们太自私,连续6年全国销量领先,没有帮助竞争队友修建工厂、完善渠道、快速成长……”“对不起,是我们太笨,用了17年的时间才把中国的凉茶做成唯一可以比肩可口可乐的品牌。

加多宝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加多宝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加多宝危机公关案例组长:刘晓冰小组成员:刘晓冰、李杰、岁诗琪、赵雨菲、张凯琳、吴玛瑞雪1.事件背景1.1.王老吉和加多宝王老吉凉茶由王泽邦始创于清道光八年,至今已有184年历史。

在动荡的社会中几经周折依然维持着经营。

1949年之后,王老吉凉茶分成了两支:一支被收归国有,后更名为“羊城药业”,隶属于广药集团。

另一支由王氏后人带到了香港,经营王老吉香港及海外业务,即“香港王老吉国际”,1993年,王氏后人王健仪出任该公司执行董事。

按理说,王老吉分家后隶属不同主人,本应互不相干,怎又牵扯出这么大一桩品牌诉讼案件?这要从一名东莞籍商人陈鸿道说起。

陈鸿道是一名活跃于粤港两地的贸易批发商,1995年,有意在内地经营凉茶产业的他与王氏后人王健仪进行了接触,并获得红罐装王老吉凉茶的配方。

然而,王氏后人仅拥有香港及海外的商标所有权,欲在内地经营王老吉凉茶饮料的陈鸿道,便转而与广州羊城药业寻求合作。

1.2.合作和共赢1997年2月13日,广州羊城药业王老吉食品饮料分公司(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与陈鸿道的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合同规定鸿道集团自1997年取得“王老吉”商标生产销售红色纸包装及红色铁罐装凉茶饮料的独家使用权,合同有效期至2011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为15年,后双方又于2001年续签合同,有效期共计20年。

为了王老吉凉茶的发展,鸿道集团投资成立了香港加多宝(广东)股份公司,由香港王老吉集团提供配方,经广州王老吉药业特许在中国内地独家生产,专门负责“红罐”王老吉凉茶的生产和销售,加多宝集团在内地先后设立了四个加工厂,把广药集团授权的王老吉凉茶品牌运作的风生水起。

从1997年广药集团将红罐王老吉商标授权给鸿道集团后,加多宝就开始了对王老吉品牌的苦心经营,然而在2002年以前,王老吉凉茶只是一个区域品牌,销售业绩连续数年维持在1亿元左右,无法走出广东和浙南一带。

为此,陈鸿道聘请成美公司对“王老吉”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红罐王老吉是在“饮料”行业中竞争,竞争对手应是其他饮料;品牌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独特的价值在于——喝红罐王老吉能预防上火。

加多宝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加多宝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加多宝危机公关案例组长:刘晓冰小组成员:刘晓冰、李杰、岁诗琪、赵雨菲、张凯琳、吴玛瑞雪1.事件背景1.1.王老吉和加多宝王老吉凉茶由王泽邦始创于清道光八年,至今已有184年历史。

在动荡的社会中几经周折依然维持着经营。

1949年之后,王老吉凉茶分成了两支:一支被收归国有,后更名为“羊城药业”,隶属于广药集团。

另一支由王氏后人带到了香港,经营王老吉香港及海外业务,即“香港王老吉国际”,1993年,王氏后人王健仪出任该公司执行董事。

按理说,王老吉分家后隶属不同主人,本应互不相干,怎又牵扯出这么大一桩品牌诉讼案件?这要从一名东莞籍商人陈鸿道说起。

陈鸿道是一名活跃于粤港两地的贸易批发商,1995年,有意在内地经营凉茶产业的他与王氏后人王健仪进行了接触,并获得红罐装王老吉凉茶的配方。

然而,王氏后人仅拥有香港及海外的商标所有权,欲在内地经营王老吉凉茶饮料的陈鸿道,便转而与广州羊城药业寻求合作。

1.2.合作和共赢1997年2月13日,广州羊城药业王老吉食品饮料分公司(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与陈鸿道的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合同规定鸿道集团自1997年取得“王老吉”商标生产销售红色纸包装及红色铁罐装凉茶饮料的独家使用权,合同有效期至2011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为15年,后双方又于2001年续签合同,有效期共计20年。

为了王老吉凉茶的发展,鸿道集团投资成立了香港加多宝(广东)股份公司,由香港王老吉集团提供配方,经广州王老吉药业特许在中国内地独家生产,专门负责“红罐”王老吉凉茶的生产和销售,加多宝集团在内地先后设立了四个加工厂,把广药集团授权的王老吉凉茶品牌运作的风生水起。

从1997年广药集团将红罐王老吉商标授权给鸿道集团后,加多宝就开始了对王老吉品牌的苦心经营,然而在2002年以前,王老吉凉茶只是一个区域品牌,销售业绩连续数年维持在1亿元左右,无法走出广东和浙南一带。

为此,陈鸿道聘请成美公司对“王老吉”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红罐王老吉是在“饮料”行业中竞争,竞争对手应是其他饮料;品牌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独特的价值在于——喝红罐王老吉能预防上火。

王老吉夏枯草事件

王老吉夏枯草事件

王老吉夏枯草事件背景介绍王老吉凉茶是广药集团的下属产品,原为加多宝公司代为推广销售。

经过几年运作,王老吉凉茶在销售额大幅增长。

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红罐王老吉(现名“加多宝”)慷慨解囊,为灾区捐款1亿元。

如此高调献爱,加之行之有效的网络营销,赢得了国人的感到和敬意,使当年的销售额迅速扩大至120元,王老吉的品牌美誉和影响力随之快速的增大。

危机产生在王老吉如日中天,稳居中国凉茶老大之时,产品危机也猝不及防的到来了。

2009年4月13日,杭州消费者叶征潮在他的微博上公布了对王老吉的诉讼,包括侵犯自己的健康权以及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认为自己的胃溃疡是由于饮用王老吉所致。

此外,重庆有消费者称饮用王老吉后头晕,也计划起诉王老吉,并声称是为了“全体市民的身体健康而打官司”一把夏枯草,将原来用来降火的王老吉,置于水深火热之中5月11日,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委副部长严卫星给红罐王老吉定了性: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不在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之列。

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以王老吉命名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至此,王老吉卷入“夏枯草”事件。

应对措施及影响对此情况,王老吉并没有公开做出回应。

倒是5月12日,危机之后的第二天,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粤食协)会长张俊修携协会全体成员在广州紧急召开说明会,向媒体出示国家卫生部2005年签发的《关于普通食品添加夏枯草有关问题的请示》批复,称王老吉凉茶中含有夏枯草配方是合法的,不存在添加物违规问题。

王老吉方面在此说明会中并没有派工作人员到场。

其公司联系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喝凉茶在南方地区是传统,王老吉一直是合法经营,肯定会对消费者负责任。

公司正在加紧研究此事,也希望能尽快给消费者一个满意回复。

”5月13日,对于凉茶中的夏枯草是否违规添加,事件的主角、生产红罐王老吉的加多宝集团下午终于公开回应:公司“根本不存在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夏枯草)问题”;同时加多宝还指责互联网上和媒体的很多报道是“误传”、“不真实、不客观”。

关于王老吉公关案例分析

关于王老吉公关案例分析

关于王老吉公关案例分析事件回忆:①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汶川大地震;②在5月18号的央视地震赈灾晚会上,王老吉宣布将会向灾区捐款1亿,引起巨大轰动;③5月19日网上各大论坛和社区开始讨论王老吉捐款一亿这个案例,并引起门户网站和传统媒体的关注④5月20日出现一篇名为“封杀王老吉”的帖子,再一次将这个事件推向更高点。

这个事件给王老吉带来巨大的曝光,对王老吉品牌的形成,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给王老吉带来巨大的销量。

事件分析:王老吉案例是网络公关中典型的事件营销,充分利用5.12汶川大地震这个让人关注的热点事件而引发一系列热点事件,从而达到营销的效果,下面结合事件营销的特征对王老吉这个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一、事件引爆点。

这次事件营销网络就是利用全球都关注的5.12汶川大地震,并在央视的赈灾晚会上承诺捐款一亿来帮助汶川人民抗灾救灾。

这一事件引爆点,迅速的传播开来,主要得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汶川大地震受全国人民关注,在赈灾晚会上捐款一亿必然受到大家关注;二是得于央视这个平台,快速的把这个事件传播开来。

第二、事件营销的传播渠道。

事件营销之所以能带来如此大的影响,主要是在于人们的互动参与,因此事件营销理想的传播渠道是互联网平台,大量网民参与其中,才会推动事件一步一步的走向高潮。

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有意无意的去引导事件的发展方向。

王老吉案例中企业通过大量网络推手在各种互联网论坛和社区对这个事件进行宣传、评论,引导网名参与这个事件的讨论,使这个事件迅速的扩大,门户网站开始重点关注此事件,大量的平面媒体也开始转载相关文章,这个事件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第三、事件营销需要控制和曲折的过程。

在5月20日,网上流传了一篇“封杀王老吉’的帖子:“不能再让王老吉的凉茶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见一罐买一罐,坚决买空王老吉的凉茶!”“让王老吉的凉茶不够卖!让他们着急去吧!”“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很明显,这个帖子是推销王老吉饮料的,号召大家去买王老吉,把这样一个目标通过这样一个有歧义的标题引起大家的关注,把事件再一次推向高潮,这个背后,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出此事件有着大量的网络推手在对这个事件进行推动。

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1、慈善英雄“王老吉”2008年5月23日《京华时报》报道,“王老吉"从昨天起就在市场上卖断货了,为什么?商家的答复出人意料:5月18日晚,央视“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募捐晚会"现场,“王老吉"向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国内单笔捐款额之最.这一善举也感动了广大国内消费者,人们纷纷购买王老吉饮料,以表示他们对“王老吉”此次善举的感激之情。

网络上众多网民发表留言,纷纷向“王老吉”表示敬意和喜爱之情:“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患难见真情,真爱王老吉”……问题:请你从公共关系角度评价“王老吉"的善举。

王老吉捐了1亿元,是白捐的吗?当然不是,百度贴吧在3个小时内发帖超过14万.各大论坛本周的论坛发贴,全部是从18小时前开始的.从发帖内容来看,王老吉的帖子全部来自用户发言,那么我们从哪可以看出它是有认为操作的呢?发帖时间和发帖IP,在百度贴吧搜索一下“王老吉”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了,顺便从最后到最前面查查IP,很多重复的,发帖很多都是重复的。

当然,王老吉的善举的确可以激发很多人来为他发帖和宣传。

所以,为网民所善用的QQ群营销自然不会被王老吉他们错过。

网络的病毒式营销效应在这里逐步显现出来了。

王老吉捐款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让网友喝回来的,所以“封杀王老吉”(就是买光超市的王老吉)、“喝回10亿”的帖子自然就出现了.但是,由于帖子时间过于集中,很多论坛还是删贴的,只不过网友的爱国热情也在发帖和删贴的过程中被激发了,在群体效应下的力量是挡不住的,否则贴吧管理员就得被骂了,即使知道是广告贴,那又怎么样呢?别人捐款了。

王老吉抓住了地震事件,植入式的投了一亿广告费,不管从公关角度还是慈善角度,詹鹏都必须赞叹一下.借助这次事件,王老吉也为自己的新产品做好了前期的推广,就是通过看似网友的发帖表示新产品将会热销.从王老吉的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遇到大事件的时候,行动决策时多么的重要。

“封杀王老吉”事件营销-事件营销

“封杀王老吉”事件营销-事件营销

“封杀王老吉”事件营销-事件营销第一篇:“封杀王老吉”事件营销-事件营销网络营销经典案例——“封杀王老吉”事件营销2008年5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大型募捐活动中,生产红罐王老吉的加多宝集团为四川灾区捐款1亿元,一夜之间这个民族饮料品牌迅速成为公众聚焦的中心。

5月19日晚,天涯论坛上出现了名为《让王老吉从中国的货架上消失,封杀它!》的贴子,王老吉,你够狠!捐一个亿,胆敢是王石的200倍!为了整治这个嚣张的企业,买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买一罐!不买的就不要顶这个贴子啦!”这个热帖迅速被搜狐、网易、奇虎等国内人气最旺的论坛转载,受到网友的热捧,几天之后,类似的贴子已经充斥大大小小各类网络社区,“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为了…整治‟这个嚣张的企业,买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买一罐!”等等言论如病毒般迅速在网络里扩散,成为民众热议的话题。

因为一个亿,加多宝被推到舞台中心,吸引了无数公众的关注,在此背景之下网络话题被挑起,显得如此名正言顺,以至于不少网民觉得支持王老吉是应该的事,如同受恩应回报一样理所当然。

如此的创意,高关注度、好口碑指数都在意料之中,“封杀王老吉”事件当仁不让的入选2008上半年度最典型、最成功的网络口碑营销个案之一。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一是口号有创意:“让王老吉从货架上消失,封杀它!”“封杀王老吉”、“够狠”等字眼正话反说、利用带有负面字眼的标题吸引网民关注,深具“标题党”的创意,引人入胜的标题是话题成功的关键之一二是情节够煽情:利用在中央电视台大型募捐活动中突出表现,通过一个“封杀王老吉”的口号,把“一个亿”吸引到的公众目光转移到企业自身,借助公益来煽情,把网民的好感直接引导为实际行动。

三是对比引争议:利用当时人们热衷比较各企业捐款数额的舆论背景,在贴子中直接将王老吉与王石进行对比,惹起争议,突出自身,在加速话题的扩散的同时,又争取到网民对自己的支持,提高事件的网络口碑指数。

成功的网络营销案例--封杀王老吉

成功的网络营销案例--封杀王老吉

成功的网络营销案例--封杀王老吉企业的网络公关事件不胜枚举,但是说到非常成功和出名的,大家一定会想到“封杀王老吉”公关,在2008年四川汶川后的央视赈灾晚会上,王老吉因捐赠1亿元人民币使全国为之一震,并在后期的网络和传统媒体上引起巨大反响,甚至带来了实际销量的迅猛增长。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使祖国沉浸在悲伤和恐惧的海洋中,而央视的“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募捐晚会”号召社会企业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帮助汶川人民走出地震灾难。

众多企业都慷慨解囊献出爱心,而王老吉更是最大手笔捐出了1亿人民币,成为当天单笔捐款最多的企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民营企业一跃成为明星企业,至此之后,无论是名气还是实际销量,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企业离不开危机公关更需要舆情监控的操作,捐款一亿人民币带来的效应,远远超过了花几亿元广告费、推广费带来的效果。

首先,王老吉抓住了最好的时机,即所谓的借势。

网络公关公司从汶川地震大事件带来的灾难前所未有,给中国的影响巨大无比,在此时做出最大手笔的捐款,瞬间就能聚拢眼球和关注。

赈灾晚会可谓是一个非常绝妙的时机,使企业本身的社会责任感形象以及接下来展开的推广效果得以最大效果的传播。

接着,媒体的选择。

在地震赈灾晚会中捐助后,全国各个网络论坛里开始出现王老吉豪举的帖子,接着,在天涯论坛中出现了一个《封杀王老吉!让他从中国的货架上消失!》的帖子,以夸张、引人入胜的效果引起网友围观、互动,以正话反说的效果从心理上顺应了网民好奇、探求的心理。

网民纷纷回应,应该购买王老吉等。

SEMTIME认为,王老吉在天涯的帖子无论是从策划、撰写、维护等等方面,都是经过精心维护的,继天涯异常火爆的情况后,该帖子被转到大大小小的各个论坛里,达到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推荐:成功企业网络危机继论坛里传播后,王老吉的病毒式营销在腾讯QQ和博客上都有进行传播。

借助中国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QQ,王老吉以非常侩至人心的内容“以后喝王老吉(捐款1亿),存钱到工商(8726万)……”在内容传播,并引起网民自动的广泛传播。

王老吉事件营销案例

王老吉事件营销案例

王老吉事件营销案例王老吉事件是中国商业史上一起经典的营销案例,它展示了危机应对与品牌修复的成功范本。

在此次事件中,王老吉品牌所采取的危机公关策略和后续的市场营销战略值得深入探讨和学习。

回顾事件的背景。

2011年,有媒体报道称王老吉饮品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此消息一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这对于一家声誉良好的老字号品牌来说无疑是重大的危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老吉品牌迅速做出了回应,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澄清产品的成分,并且采取了严肃的态度应对舆论的挑战。

王老吉品牌在危机公关之后的市场营销中,表现出了很高的智慧和执行力。

公司立即对产品进行了全面的质量检测,消除了公众对产品安全性的疑虑。

王老吉利用媒体和各种营销渠道大力宣传产品的高品质、天然成分和悠久历史。

通过这些举措,品牌成功地挽回了公众对其产品的信任,并实现了品牌形象的修复。

这次事件给王老吉品牌带来了一次危机,但也为其带来了一次宝贵的机遇。

通过这次危机公关和市场营销的成功应对,王老吉不仅守住了自己的市场地位,还取得了品牌形象的提升和产品销量的增长。

今天,王老吉已经成为了中国饮料市场上的领军品牌之一,成为了中国老字号企业成功的典范。

从王老吉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危机公关不是一次临时性的事务,而是需要长期策略规划和执行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充分尊重公众的诉求,及时公开信息,避免产生误解和猜测。

企业要进行产品和品牌形象的全面整修,通过市场营销手段塑造积极的形象,争取和赢得公众的信任。

王老吉事件是一次伟大的营销案例,它向我们展示了危机公关和市场营销的正确做法。

通过这次事件,王老吉品牌展现了其卓越的危机应对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树立了一个积极的品牌形象,实现了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这是值得所有企业学习和借鉴的。

开放新闻的公关案例

开放新闻的公关案例

开放新闻的公关案例
“封杀王老吉”是王老吉做出的一个非常典型而又成功的公关传销案例。

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当中,很多企业都纷纷向灾区捐款捐物,伸出援助之手,并趁此机会提升品牌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与美誉度,王老吉也不例外,一出手就是一个亿,在央视的捐款晚会上赚足了收视率与好评。

其后,网络上一篇名为《封杀王老吉》帖子迅速走红,在天涯首发后点击量惊人,同时受到网友们的疯狂转载,让很多人对其产生兴趣。

这封帖子的大致内容其实是用“正话反说”的方式称赞了王老吉捐款一亿的善举,并扬言“不能让王老吉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买空王老吉的凉茶”“让王老吉的凉茶不够卖”。

这样的幽默的调侃式言论让很多因为标题而感到愤怒的人从这一反差中获得了乐趣,从而自发传播,提升了对王老吉的好感,引发了王老吉销量上的上升。

这一案例与曾经《吃垮必胜客》这一帖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利用标题制造冲突与噱头,引起人们的关注,再用新奇的内容使得观看者自发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对此品牌与产品产生兴趣,从而达到营销目的。

从王老吉的这成功的公关营销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王老吉首先是借助灾区捐款这一事件博得了大众的关注与好感,同时制造话题,通过内容引发病毒传播,最后通过品牌的传播获得产品上的销售增长,可以说是浑然一体水到渠成的一次营销了。

“王老吉”之战公关分析

“王老吉”之战公关分析

“王老吉”之战公关分析第一篇:“王老吉”之战公关分析“王老吉”之战公关分析本文从公共关系角度对加多宝和广药的“王老吉”之争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是双方手中的牌,其次是双方的核心策略,第三是双方的公关表现,最后作个小结。

虽然加多宝向北京一中院起诉驳回王老吉商标的仲裁,此案最快要到7月才有最终结果,但实际上官司已无悬念,用广药的话来说:王老吉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回顾双方围绕价值1080亿的商标“王老吉”的斗争,主要有两条战线:一条是法律,一条是公关。

法律较为刚性,胜负通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公关是柔性的博弈,双方的策略与技巧,决定胜负与收获。

手中的牌广药集团手中的牌:1、商标所有人。

无论加多宝在王老吉品牌上投入了多少资金和精力,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王老吉”这个商标属于广药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而且,之前签订的加多宝对王老吉商标使用权期限至2020年的协议,由于行贿而无效。

因此,从整体来看,广药拥有此战法律上的正义性。

2、陈鸿道行贿。

虽然陈鸿道行贿一案,在民间得到了许多同情,公众为此罗织了众多理由,比如为势所迫、大环境如此、广药腐败等等。

但无论如何,行贿非法是人所共识,这也成了加多宝身上的一个污点。

加多宝的手上的牌:1、品牌所有人。

商标和品牌具有强关联,但却是两个概念。

王老吉品牌在5·12大地震中,以1亿捐赠+“封杀王老吉”的公关策划,一战成名。

众所周知,王老吉背后的公司是加多宝。

并且加多宝称:“公司苦心经营了17年,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使得如今王老吉品牌价值超过千亿元。

”2、红罐外观专利。

6月3日,广药集团推出新装王老吉凉茶,外观与原先加多宝生产的王老吉非常相似。

对此,加多宝做出强烈反应,认为广药集团新推出的红罐王老吉与加多宝红罐凉茶的包装高度相似,侵犯了加多宝“王老吉”的红罐装潢专利权。

核心策略加多宝的策略:1、争商标归属是假,争品牌关联是真。

此次战役之中,加多宝深得公关之味。

从表面上来看,这是双方围绕王老吉商标进行的争议,其实双方心知肚明,商标权的归属尘埃落定。

王老吉“夏枯草”事件

王老吉“夏枯草”事件

武汉东湖学院期末论文题目危机公关——王老吉“夏枯草”事件院(系)管理学院专业旅游管理年级2009级1班学生姓名罗曼俐学号**************指导教师李静二○一一年六月在当代信息社会,特别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因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复杂,所面临的公众对象也更为多样,企业公共关系并非总处于理想的稳步发展状态,而是时刻都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当某种影响因素转变为非常性因素,并使企业公共关系状态严重失常时,就可能引发企业公共关系危机。

当企业发生公共关系危机时,企业就处于高知名度、低美誉度的状态。

公共关系危机轻则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重则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无论是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公司,还是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在遭遇公共关系危机后,很多都受到“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冲击,无情地垮了下去。

一、事件背景2009年4月13日,杭州消费者叶某在他的博客上公布了对王老吉的诉状,包括侵犯自己的健康权以及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认为王老吉里面的一味中药材夏枯草会造成胃寒的人病情加重,自己的胃溃疡正是由于饮用王老吉所致。

他还要求法院责令王老吉生产厂商在产品包装上标注警示说明,注明“不适应人群”,并介绍过量饮用的危害结果。

重庆也有消费者成饮用王老吉后头昏,计划起诉王老吉,并声称是为了“全体市民的身体健康而打官司”。

此外,还有专家指出夏枯草这个药物会对孕妇、儿童、老人及体虚胃寒的人造成伤害。

一把夏枯草,将原本用来降火的王老吉,置于水生火热之中。

5月11日,王老吉被卫生部指认,其饮料中所换的中药成分夏枯草不在允许使用范围之类。

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给红罐王老吉定了性: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不在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之列。

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以“XXX”命名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二、公关危机处理(一)公关调查针对“夏枯草”事件,王老吉没有马上站出来做出澄清和解释,加多宝集团分析现状,在对局势有所详细、具体的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信息,发现问题,制定出完整具体的工作程序。

十大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之二――加多宝王老吉商标之争

十大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之二――加多宝王老吉商标之争

2012年度十大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之二――加多宝王老吉商标之争案例主角:加多宝集团是一家香港独资、以北京为大陆总部的国内大型专业饮料、矿泉水生产及销售企业。

1995年推出第一罐红色罐装凉茶,所经营的红色罐装『加多宝』是凉茶行业的第一大品牌,由纯中草药配制,清热降火,功能独特。

目前,加多宝凉茶不仅在国内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还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国家。

广药集团作为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广东省重点发展50家龙头企业和广州市五大工业经济板块之一。

广药集团拥有“潘高寿”、“山字牌”、“明兴”、“王老吉”、“何济公”等著名商标。

案例回放:1997年,主营药品业务的广药无力经营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王老吉,将其商标使用权租赁给香港鸿道集团旗下的加多宝。

自此,药品属性的绿盒王老吉属广药,而饮料属性的红罐王老吉则属于加多宝。

2002年起,加多宝开始大笔投入品牌推广。

2002年红罐王老吉销售额1.8亿元,到2007年时则飙升到近90亿元,2009年突破160亿元。

2010年8月30日,广药就向鸿道集团发出律师函,申诉时任广药集团总经理的李益民由于收受巨额贿赂而签署的两个补充协议无效。

如果根据这两个补充协议,“红罐王老吉”的生产经营权延续到2020年,每年收取商标使用费约500万元。

2010年11月10日,广药集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王老吉”商标评估品牌价值为1080.15亿元,成为中国目前第一品牌。

会上以“广药王老吉,中国第一品牌”为主题,展示了红罐王老吉产品及销售数据。

在新闻发布会上广药集团多次提及“汶川大地震王老吉捐款1亿元”等。

2010年11月15日,红罐王老吉所属的加多宝集团发布声明称,拥有绿装王老吉的广药集团借用红罐王老吉的销售数据,其实两家企业毫无关系;而广药集团在发布会上宣传红罐王老吉捐款等善举,则是对慈善行为的亵渎和歪曲。

由此,王老吉“红绿之争”被踢爆。

2011年4月26日,广药集团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网络危机公关:王老吉捐款事件

网络危机公关:王老吉捐款事件

王老吉捐款
成功的网络公关营销能帮助企业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在汶川大地震中,王老吉是首个向灾区捐款1亿元的民营企业,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随后又在互联网上展开一系列的网络推广,虽然王老吉一直声称捐助只是为了献爱心,但从最终的效果来讲,王老吉的所作无疑是一次绝好的网络公关。

事件过程:汶川地震后,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募捐晚会”现场, “王老吉”品牌持有者加多宝集团以一亿元人民币的国内单笔最高捐款感动了每一个
中国人。

随后国内某个著名论坛出现了一篇《封杀王老吉》的帖子,倡议只要看到“王老吉”,见一罐买一罐,从货架上“封杀”王老吉…… 网民不仅回复踊跃,更纷纷在其他的论坛进行转载,随后,qq群,个人博客等多种方式也都参与其中,甚至部分报纸和电视媒体也参
与了对这一帖子的讨论。

最后“害得”王老吉买断了货,只能是开足马力生产“抵制封杀”。

至此,王老吉不仅取得了超高的销量,也赢得了全国网友的赞誉,可谓名利双收。

怎样做好公关工作呢?可咨询优渡网的公关顾问。

优渡网提供舆情监测、品牌维护、危机公关、新闻发布等服务,覆盖国内大部分报纸媒体、网络媒体、部分地方电视台,为客户迅速处理虚假信息、不实报道。

并可清理搜索引擎中的不良搜索结果。

搜索优渡网进入官方网站后可联系在线工作人员,将您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发给工作人员,优渡网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公共关系学案例(王老吉危机公关分析)

公共关系学案例(王老吉危机公关分析)

王老吉危机公关分析一、疑是商业阴谋王老吉配方门事件,已经吵得沸沸扬扬。

和朋友去打渔郎吃鱼,同行的有女性,说喝王老吉,一人突道:听说王老吉有问题。

于是众人喝酒的喝酒,喝唯E的喝唯E。

席间也在讨论王老吉事件,有朋友知道我们公司做咨询及公关的,便问王老吉究竟怎么回事?我笑道:王老吉无辜,树大招风耳。

盗用苏辙所言: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王老吉事件,不是单纯的消费者事件,而是有预谋的阴谋。

很多网友觉得阴谋的始作俑者是两乐,我看不一定,个人以为凉茶某品牌更有动机性。

王老吉,作为凉茶品类的领导者,在做大品类的同时,也引起了其他品牌的不满,无论如何推广传播,凉茶行业依然是王老吉一家独大。

4月发布的一则新闻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正在制定的15项广东省地方标准中,除了亚运会食品安全一系列标准外,还包括了《植物饮料卫生要求》(如凉茶),《代用茶卫生要求》(如玫瑰花茶、水果茶等)、《生食肉类产品卫生要求》、《生食水产品卫生要求》以及《食用调味油卫生要求》等8项标准。

据说,该标准拟定5月出台。

凉茶新标准,这是前奏,是序幕,但是没有引起任何注意,尤其是消费者市场,这是很多企业不愿看到的——如何运作,使新标准出台之时能够修改符合自身产品需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响应?这才是其余凉茶品牌考虑的重点。

作为局外人,我不知道凉茶新标准是否确定?有什么改动?这是关键,也是王老吉公关的关键所在。

二、阴谋:明线和暗线;着力点:夏枯草不多讲,为这次事件来个素描,则一目了然。

明线:明线的着力点:夏枯草。

夏枯草的功能解释:清火清肝明目,清热散结。

再看暗线。

暗线1:王老吉的品牌定位:降火。

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

夏枯草是支撑其核心定位的最大功臣。

我们知道,一个品牌最大的核心在独特的战略定位,王老吉成为凉茶品类领袖的同时,其功能主打降火,得到了全国甚至全球消费者的认可。

如果这个定位因为配方改变丢失,那么将是难以挽回的损失。

试想,如果如讨伐王老吉者得逞,夏枯草直接从王老吉配方中取消(据说还有几味中草药,也是清热明目功效的,也属于所谓的违法添加),那么王老吉用什么来支撑自己的战略定位?“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七个字还有底气到处张贴?还有底气在央视呼喊?还有底气灌进消费者的肚子里?就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不灌二氧化碳,叫什么?海飞丝省了ZPT,还能定位“去头屑”吗?暗线2:药物?食品饮料?反王老吉者喊道:请定性。

王老吉危机公关策划书

王老吉危机公关策划书

王老吉危机处理策划书一、前言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

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王老吉最为著名。

却在2009年发生了“添加门”事件:杭州市民叶潮征平时经常会熬夜加班,容易上火。

2009年4月初叶潮征从广告上看到王老吉宣称:“怕上火,请喝王老吉……”因此,他每天买“王老吉”喝。

但是不久后,叶潮征胃部顿感不适,前去就医,结果医生诊断为胃溃疡。

医生分析认为,胃溃疡与其经常喝“王老吉”这种饮料有一定的关系,熬夜上火属“虚火”,饮用“王老吉”不但得不到缓解,反而会加重病情。

叶潮征的一篇博文将王老吉推上风口浪尖,并宣布将与“怕上火喝王老吉”对簿公堂,5月11日,卫生部公布凉茶王老吉含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中药材目录中的成分,矛头直指其配方中的夏枯草。

由于王老吉的巨大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添加门”事件发生之后,迅速点燃了众多媒体的兴奋点,在客观报道的同时,各种各样的谣言与攻击也铺天盖地而来,让到王老吉一时间背负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因此,我们策划此次活动,以消除“夏枯草”事件对于王老吉的负面影响。

二、调查分析(一)优势在“夏枯草事件”发生以后由于王老吉公司拥有:1.品牌优势:作为有180多年饮用历史的传统饮料王老吉,继承了中华千年传统养生文化,同时在现代会生产过程中秉承传统蒸煮工艺,经由现代科技将草本精华提取、调配及灌注而成。

其采用的原料均来源于草本植物,并不包含任何人工合成添加剂。

以健康养生为理念,以天然植物为原料,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诉求,已经成为消费者日常饮料的主要选择。

2.国家心智资源优势:中国在瓷器、白酒,茶和中式餐饮等行业最有可能创造出一群世界级的品牌,王老吉有望为中国企业创建世界级品牌做一个示范。

3.工厂布局优势以及渠道终端力:红罐王老吉具有的工厂布局优势以及渠道终端力,是让其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的主要原因。

4.以“健康,清凉,绿色环保”为主要特征的植物型饮品成为目前饮料市场的突出力量,与往年相比,碳酸饮料已不再是消费者的主要选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植物型饮料的营养价值。

王老吉危机公关处理

王老吉危机公关处理

从王老吉“添加门”事件看危机公关摘要:企业发展过程中,难免遭遇到各个方面的危机。

政策环境变化、产品质量问题、自身管理不善、同业竞争等等各种因素,让企业陷于危机之中。

处理是否得当,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王老吉“添加门”危机事件让王老吉面临严峻的考验,然而王老吉却凭借其出色的公关处理避免了破产的命运,所以我们从王老吉的公关处理方式进行分析。

2003年,被传可预防SARS的凉茶业大为振兴,王老吉也借此良机突飞猛进,年销售额以接近一倍的增幅上涨,在2005年前后,更达到130%的增幅。

到2008年,销售额猛增到120亿元,成为瓶装饮料的第一名。

就在王老吉市场飞速扩大时,来自消费者的投诉也开始陆续出现。

2008的5.12汶川大地震,红罐王老吉慷慨解囊,为灾区捐款1亿元。

如此高调献爱,加之行之有效的网络营销,赢得了国人的感动和敬意,王老吉的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以及销售额随之快速增大。

2009年4月13日,杭州消费者叶征潮在他的博客上公布了对王老吉的诉状,包括侵犯自己的健康权以及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认为自己的胃溃疡是由于饮用王老吉所致。

此外,重庆有消费者称饮用王老吉后头晕,也计划起诉王老吉,并声称是为了“全体市民的身体健康而打官司”。

一把夏枯草,将原本用来降火的王老吉,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2009年5月11日,对王老吉这个百年品牌老说,应该是一个非常阴暗的日子。

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卫生部五楼新闻发布厅举行。

会上,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严卫星表示:关于王老吉茶的问题,因为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是卫生部公布的,卫生部过去也发布过这样的名单,的确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不包括在内。

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不在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之列。

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以王老吉命名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老吉危机公关事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危机常常出乎意料的到来,防不胜防,而如何快速有效地化解危机,就成为考验企业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关键。

5.12汶川大地震,红罐王老吉慷慨解囊,为灾区捐款1亿元。

如此高调献爱,加之行之有效的网络营销,赢得了国人的感动和敬意,王老吉的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以及销售额随之快速增大。

可就在一年后的5月11日,同样是王老吉却被卫生部指认,其饮料中所含的中药成分夏枯草不在允许使用范围之内。

在乳业三聚氰胺、蒙牛OMP事件后,快速消费品饮料行业中的品牌新贵王老吉面临着致命的考验。

我觉得企业的优秀,不仅仅体现在日常发展中,更体现在危机处理中。

作为一家本土国有企业,王老吉在此次夏枯草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可圈可点,甚至让我看到了国际大企业危机处理时表现的风范,值得肯定。

2009年4月13日,杭州消费者叶征潮在他的博客上公布了对王老吉的诉状,包括侵犯自己的健康权以及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认为自己的胃溃疡是由于饮用王老吉所致。

此外,重庆有消费者称饮用王老吉后头晕,也计划起诉王老吉,并声称是为了“全体市民的身体健康而打官司”。

一把夏枯草,将原本用来降火的王老吉,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5月11日,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严卫星给红罐王老吉定了性: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不在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之列。

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以王老吉命名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至此,王老吉卷入“添加门”风波。

然而,在外界看来,王老吉应该马上站出来做出澄清和解释。

可是对于外界的质疑与媒体的曝光,王老吉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干脆置之不理。

其实,正当人们为其为何如此低调失语而百思不得其解时,王老吉的危机公关却在悄然进行。

危机之后的第二天,广东食品协会就紧急召开记者招待会,向媒体出示国家卫生部2005年签发的《关于普通食品添加夏枯草有关问题的请示》批复,称王老吉凉茶中含有夏枯草配方是合法的,不存在添加物违规问题。

事发仅4天,卫生部也发布声明确认王老吉凉茶在2005年已备案,并认可夏枯草的安全性。

这份2005年的“请示”是否确有此事,我们不得而知,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王老吉的危机公关抓住了关键点,可谓一剑封喉。

危机爆发后,当事者立即站出来辩解,往往会给人以“掩耳盗铃”的感觉,而专业和权威部门出具证明与报告,为其“洗冤”——因为即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往往能令人信服。

事实上,这是一些国际知名企业、跨国公司屡试不爽的危机公关之道。

地震中捐献1亿元的捐献,王老吉成功运用网络营销,短短一年间发展成百亿元的市场规模——2003年,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额是6亿元,到2008年,销售额猛增到120亿元,成为瓶装饮料的第一名。

树大招风,面对王老吉火箭般的蹿升,竞争对手如何眼红可想而出,想为其设置绊脚石或置其于死地肯定不在少数。

所以,王老吉“夏枯草”危机的源头,颇有些让人难以琢磨的意味。

但无论如何,王老吉这次危机公关实践,为互动传播时代下的成功危机公关提供了注脚,其表现也将为其他企业再次提供生动案例。

企业发展过程中,难免遭遇到各个方面的危机。

政策环境变化、产品质量问题、自身管理不善、同业竞争等等各种因素,都有可能通过一些瞬间爆发的事件,让企业陷于危机之中。

处理是否得当,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可是一些企业在这方面确实需要补课。

想当初,光明乳业却在“回锅奶”、“早产奶”事件中,高调反击却适得其反,危机不是大事化小,反而“小事被放大”,淹没于口诛笔伐之中。

同样是食品行业,光明与王老吉的危机公关,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难道这不值得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反思吗?通过上面的例子现在就来讲讲我说认识的公共关系吧!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P.R.,简称“公关”)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公共关系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新兴专业,开设大专、本科至最高硕士的课程。

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

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公共关系的特征1.情感性公共关系是一种创造美好形象的艺术,它强调的是成功的人和环境、和谐的人事气氛、最佳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各界的了解、信任、好感与合作。

我国古人办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把“人和”作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公共关系就是要追求“人和”的境界,为组织的生存、发展或个人的活动创造最佳的软环境。

2.双向性公共关系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的公众传达或对公众舆论进行调查、监控,它是主体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信息系统。

组织一方面要吸取人情民意以调整决策,改善自身;另一方面又要对外传播,使公众认识和了解自己,达成有效的双向意见沟通。

3.广泛性公共关系的广泛性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公共关系存在于主体的任何行为和过程中,即公共关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贯穿于主体的整个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另一层意思指的是其公众的广泛性。

因为公共关系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个人、群体和组织,既可以是已经与主体发生关系的任何公众,也可以是将要或有可能发生关系的任何暂时无关的人们。

4.整体性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使公众全面地了解自己,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声誉和知名度。

它侧重于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地位和整体形象,以使人们对自己产生整体性的认识。

它并不是要单纯地传递信息,宣传自己的地位和社会威望,而是要使人们对自己各方面都要有所了解。

5.长期性公共关系的实践告诉我们,不能把公共关系人员当作“救火队”,而应把他们当作“常备军”。

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应该是经常性与计划性的,这就是说公共关系不是水龙头,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它是一种长期性的工作。

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认识:(1)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对外开放需要加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双沟通,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了解世界,一方面向世界传播自己;对外开放使形象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树立公关意识和加强公关管理;对外开放需要按国际惯例办事,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即,学习和运用公共关系有利于完善和规范组织的行为。

(2)适应体制改革的需要,体制改革促进了横向联系的发展,使组织的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给组织的关系状态(社会关系和舆论)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因此需要应用公共关系加强组织的社会沟通和社会协调。

(3)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激烈和市场竞争关系,企业组织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来拓展合作关系,加强竞争能力,树立组织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和沟通方法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的变化。

特别是大众传播的发展使公众舆论的作用日益增强,从而使组织形象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运用公关手段来了解舆论,引导舆论,改善组织的生存、发展环境。

(5)适应社会稳定的需要。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需要加强社会的公共关系工作,增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增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了解、理解、信任和合作,形成和谐的社会气氛。

公关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沟通与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以实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目标。

公共关系的结构是由组织、公众、传播三要素构成的。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社会公众,联结主体与客体的中介环节是信息传播。

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公共关系的基本范畴,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实际操作都是围绕着这三者的关系层层展开的。

1.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尽管有些个人,如在竞选中的候选人、国家公务员、社会名流等等,为了某种特殊利益也举办公关活动,但他们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时,不是以自然人的身份,而是以法人的面目出现的。

全面研究组织是社会学的课题,而公共关系学主要是从公共关系活动的角度,对组织相关的性质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

社会组织的特点有:群体性、导向性、系统性、协作性、变动性、稳定性。

人们组合成为组织必定是为了完成某种共同目标,但目标的存在方式又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社会组织必然具有多种类型:盈利性组织、非盈利性组织、互利性组织、公益性组织等等2.公共关系客体——公众公共关系也称作公众关系,因为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就是公众。

要做好公共关系工作,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公众。

在公共关系学里,公众与“大众”、“群众”是有区别的。

它不是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人或大多数人,也不是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部分人,而应具体地称为“组织的公众”。

公众与组织之间必须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公众的特点有:群体性、同质性、变化性、相关性。

常见的公众分类方法有:(1)根据公众与组织的所属关系分类,可将公众分为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

员工是组织直接面对而最接近的公众,是组织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细胞,是组织内部公众的主体。

一般来说,在组织的外部公众中,消费者公众、传播媒体公众、社区公众、政府公众等对组织的发展尤为重要。

(2)根据公众与组织发生关系的时序特征分类,可把公众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3)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程度分类,可以把公众划分为首要公众、边缘公众和次要公众。

(4)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可将其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

对于公共关系工作人员来说,顺意公众是组织的基本依靠对象,逆意公众是组织急需转化对象,独立公众是组织值得争取的对象。

这便是我所认识的公共关系,在今后我们步入社会后,危机公关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这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我们这堂课的学习,便于我们今后去应对这类事件,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