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及其家族入闽详考--兼谈冯梦龙魂新八闽
让冯梦龙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16年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综述
让冯梦龙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16年福建冯梦龙文化高
峰论坛综述
齐建冯;陈小培
【期刊名称】《学术评论》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正>由中国俗文学学会、北京大学传统文化发展基金、福建省社科联、福建江夏学院和福建省通俗文艺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16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于11月26日在“有福之州”——福州市大学城福建江夏学院召开。
福建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陈冬在会前已阅读了《大会论文集》,故特向本次大会写来热情洋溢、内涵深刻的贺信。
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中国文学史》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会前听取大会主办方汇报后,专门向
【总页数】5页(P111-115)
【作者】齐建冯;陈小培
【作者单位】福建省冯梦龙研究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拓展研究视野推动草原文化走向世界——中国·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暨赤峰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综述 [J], 王海荣
2.让冯梦龙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16年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综述 [J], 齐建冯;陈小培;
3.2014“福建寿宁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学术综述 [J], 齐寿冯;陈小培;
4.“畸人”冯梦龙的创作高峰期——冯梦龙生平和思想探幽之四 [J], 王凌
5.2018年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在福建江夏学院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虎?虎!虎……——《寿宁知县冯梦龙》创作浅谈
虎?虎!虎……——《寿宁知县冯梦龙》创作浅谈
赖玲珠
【期刊名称】《福建艺术》
【年(卷),期】2015(0)1
【摘要】2014年适逢中国通俗文学大家冯梦龙先生(1574-1646)诞辰440周
年及入闽任寿宁知县380周年。
阳春三月,上级主管局和寿宁县有关单位领导找我,希望以冯梦龙在寿宁担任知县期间,针对当地弃溺女婴现象严重而发布《禁溺女告示》为素材,并结合寿宁县北路戏剧团演员现状,为其创作一台60分钟以内的小戏。
【总页数】1页(P68)
【作者】赖玲珠
【作者单位】宁德市剧目工作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袁无涯本《水浒》增补的田虎、王庆故事不可能出自冯梦龙之手 [J], 杨大忠
2.降“虎”唯有情与智——读赖玲珠《寿宁知县冯梦龙》 [J], 雪翔
3.龙腾虎跃中的吴越文化传承——紫砂作品“龙腾虎跃”创作谈 [J], 范顺松
4.浅谈"踏虎凿花"剪纸艺术的样式及其创作意蕴 [J], 刘正军;董航
5.虎年谈“虎”——浅谈有关“虎”的汉语习语之英译方法 [J], 王家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冯梦龙生平新探
作者: 钊君;煜奎
出版物刊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7-110页
主题词: 政治抱负;寿宁;史料;冯梦龙;崇祯;四库全书总目;州府;县志;丹徒训导;镇江府
摘要: <正> 冯梦龙,字犹龙,明末苏州府长洲县人。
是博学卓识的通俗文学家,又是颇有政治抱负和政治才干,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爱国者。
他一生著作编纂的书很多,尤以“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脍灸于世。
由于当时通俗文学家不为学者所重视,所以他的生平史料很少。
现有史料有的不准确,有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多年来,我们于冯梦龙生平及思想颇加留意,最近又承日本。
冯梦龙身世新探
冯梦龙身世新探
杨晓东
【期刊名称】《文史杂志》
【年(卷),期】1993(000)002
【摘要】一冯梦龙是活跃于我国明代中叶文坛的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其与兄梦桂、弟梦熊均能诗擅画,文思勃发,并有才名,声隆士林。
“吴下三冯”为时人津津乐道,人们目之为“三珠树”。
冯代家族一时享誉吴中,擅名江南。
令人费解的是,当明末清
初“三冯”相继谢世之后,吴中这个颇负盛名的大家族在短期内突然消声匿迹了,甚
至后代于嗣亦如泥牛入海,杳无踪迹可辨。
一代名士家族就这样急匆匆无声息地神
秘消失在江南广袤的青山绿水间。
对此,后人猜测陡起,有说冯氏家族因参加抗清斗
争而屡受迫害,遂从江南民间秘密通道移居日本了,因此冯氏的许多著作在国内已经
绝版,而在日本却保存颇丰;有说冯氏家族改朝换代后已搬离吴中。
诸多说法均难以
落实。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杨晓东
【作者单位】江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让冯梦龙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16年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综述 [J], 齐建冯;陈小培;
2.让冯梦龙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16年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综述 [J], 齐建冯;陈小培;
3.冯梦龙身后其俗文学作品的历史命运——兼谈容肇祖对冯梦龙研究的贡献 [J], 王凌
4.苏州相城冯梦龙村冯梦龙书院 [J],
5.冯梦龙生平新探 [J], 钊君;煜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冯梦龙身后其俗文学作品的历史命运——兼谈容肇祖对冯梦龙研究的贡献
第9卷第6期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Vol.9 No.6 2019年12月 Journal of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Dec.2019冯梦龙身后其俗文学作品的历史命运——兼谈容肇祖对冯梦龙研究的贡献王 凌(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福建福州,350001)摘 要:明代通俗文学家冯梦龙著作丰富,“三言”是其俗文学的杰出代表作,长期在海内外广泛传播。
但由于时代、家庭、俗文学作品特点等因素限制,冯梦龙其人史籍记载少,其作品流失严重,在国内湮没了近三百年。
现代冯学研究泰斗容肇祖率先系统研究冯梦龙,开启了“冯学”研究新阶段,为冯梦龙研究的两大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极大推动了冯梦龙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俗文学; 冯梦龙研究 ;容肇祖;历史命运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082(2019)06-0024-06研究俗文学如同研究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都需要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研究。
而俗文学作品由于它的平民性、通俗性、普及性等特点,往往成不了其所处时代的主流文学,记载在史籍里很少,流传中遗失毁坏严重,明代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的生平记载及其诸多著作的遗失就是典型的一例。
因此,后代的俗文学研究者往往先要花大力气搜集、整理、出版已散失的俗文学原始资料,为研究作好前期准备。
但这些整理和研究,又会极大推动俗文学研究的发展;二者互相促进,良性互动。
现代冯学研究泰斗容肇祖对冯梦龙的相关研究成果,不仅重新开启了“冯学”研究的高潮,而且对我国冯梦龙研究的突破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冯梦龙及其作品国内外的传播冯梦龙出生于明代中晚期(1574—1646),苏州人。
一生留下近3000万字作品,含笔记小品(如《古今谭概》《情史类略》《太平广记钞》《智襄补》)、散曲(如《太霞新奏》)、戏曲传奇(如《墨憨斋定本传奇》)、诗歌作品(如《七乐斋稿》)、儒学著作(如《麟经指月》)、方志著作(如《寿宁待志》)、史学著作(如《中兴实录》)等。
也考冯梦龙的“社”籍
作者: 王凌
出版物刊名: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91-97页
主题词: 冯梦龙;复社;董斯张;智囊补;遐周;子犹;社友;文震孟;古今谭概;诗三十
摘要:<正> 对于冯梦龙的“社”籍,学术界历来育所争议。
有人认为他参加过“复社”,也有人认为他只参加过一种“韵社”。
由于有关冯梦龙生平的材料太少,要作出最后的确切判断是困难的。
但现有的确凿资料已证明,冯梦龙一生至少参加过两种“社”(请注意,是两种“社”,而不是两个“社”),而结社的时间,性质及参加者均不尽相同。
冯梦龙宦闽纪事
■●
翻垃霭茄一
言 》 ) 编 纂 者 、 我 国 文 学 史 上 著 名 的 通
于 故 乡 ,时 年 7 2岁 。
俗 冯 梦 未 龙 梦 , ^ 汀 字 犹船 龙 , 长 洲. ( 今 江 目 苏 吴
,
.
冯 梦 龙 的“ 禁 婴 , , 告 示 ~ 不 溺 m 女 ^ 目 、
逢
救 隧
冯 梦 龙 宦 闽 纪 事
冯梦龙 《 禁 溺女 告 示》 图
今 年 是 明 代 著 名 通 俗 文 学 家及 冯 梦 龙 人 闽 任 寿 宁知 县 3 8 2周 年 。 冯 氏 宦 游 寿 宁
期 间 , 政 绩 昭 然 , 久 为 世 人 所 传 颂 。 然 而 , 事 隔 三 个 多 世 纪 , 年 代
翠 微 处 , 浮 家 似 锦 棚 。 三 峰 南 人 幕 , 万
淹 死 , 或 抛 弃 路 途 , 不 知 是 何 缘 故 , 是 何 心 肠 ? 一 般 十 月 怀 胎 , 吃 尽 辛 苦 , 不 论 男 女 , 总 是 骨 血 ,何 忍 淹 弃 ? 为 父 者 你 自 想 , 若 不 收 女 , 你 妻 从 何 而 来 ? 为
刘 世 童 寻 衅 ,企 图 借 刀 杀 死 弟 弟 , 既 除 累 赘 , 又 可 转 嫁 罪 责 , 施 行 报 复 。 可 世 童 偏 偏 不 斗 而 逃 , 廷 盛 追 至 卖 肉 案 前 , 夺 刀 掷 向 弟 弟 , 反 诬 刘 世 童 抢 劫 征 粮 、 并 砍 伤 其 弟 , 告 到 衙 门 。 县 令 微 服 查 访 、 声 东 击
母 者 你 自 想 , 若 不 收 女 , 你 身 从 何 而
树 北 遮 城 。地 僻 人 难 到 ,山 多 云 易 生 。 老 梅 标 冷 趣 ,我 与 尔 同 清 。 ” 冯 梦 龙 借 老 梅 自 喻 , 隐 含 着 他 的 心 愿 和 自 许 : 不 随 波 逐 流 , 不 与 桃 李 争 妍 斗 艳 , 要 在 深 山 里 独 标 高 韵 , 以 有 生 之 年 尽 一 番 努
冯梦龙生平事迹考略
冯梦龙生平事迹考略冯梦龙,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以他的丰富创作和深远影响,被世人所铭记。
然而,他的人生经历却充满了波折和挫折,与他的文学成就形成鲜明的对比。
冯梦龙,生于一个颇具才情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多次名落孙山。
直到57岁那年,他才补了一名贡生,这标志着他正式踏入了官场。
然而,这样的喜悦却是短暂的,61岁时,他被选任为福建寿宁知县,这个职位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大的权力或财富,反而让他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尽管在官场上遭受了挫折,冯梦龙却并未放弃他的文学事业。
他在小说、民歌、戏曲等各个方面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造诣。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小说方面,冯梦龙的杰出代表作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这是他对当时流传的民间故事进行搜集、整理、筛选、加工和改编的成果。
这些作品以短篇小说集的形式呈现,体现了冯梦龙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理解。
此外,他还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了《新列国志》,编辑过《古今谭概》、《情史》等笔记故事,鉴定了《有商志传》、《有夏志传》、《盘古至唐虞传》等。
在民歌方面,冯梦龙搜集、整理了《挂枝儿》和《山歌》两种民歌集。
这些作品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心声,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在戏曲方面,冯梦龙也有所建树。
他改定了《精忠旗》、《酒家佣》等曲本,编纂散曲集《太霞新奏》,并且创作了《双雄记》和《万事足》两部剧本。
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颇高,流传至今仍然广受喜爱。
冯梦龙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深爱祖国的爱国者。
在崇祯年间任寿宁知县时,他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之因,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
清兵南下时,他更是积极进行抗清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以鼓舞人心。
这种英勇的举动让他成为了明朝遗民心中的英雄。
然而,冯梦龙的坚韧精神并未能换来他的平安生活。
清顺治三年(1646)春,他因忧愤而去世,一说被清兵所杀。
曹学佺与冯梦龙及凌蒙初交游考
2010年第1期明清小说研究NO,1,2010总第95期The Journa l ofM i ng-Q i ng F icti on St udies Genera,l N O,95曹学佺与冯梦龙及凌濛初交游考#冯保善#摘要冯梦龙及凌濛初生平资料向称匮乏,新见之闽派诗人、戏剧家曹学佺赠冯梦龙诗5赠别冯犹龙大令6与和凌濛初诗5酬凌初成见赠之什6,不仅记录了曹氏与冯、凌二人交游的史实,反映了他们的真切交谊,填补了冯、凌生平记载中的空白,对于研究两位通俗文学大家文艺思想的生成,乃至晚明新文艺思潮的发展,均具有重要之参考价值。
关键词冯梦龙凌濛初曹学佺交游新时期以来,晚明通俗文学大家冯梦龙与凌濛初及其创作,日渐受到研究者重视,成为古代小说戏曲研究中新的热点。
惟因其生平记载鲜见,资料非常稀缺,事迹多模糊难辨之处,亦严重制约了研究之深入。
而研究他们的交游,从其交游者的诗文集里,寻觅捕捉其踪影,探索其思想形成的土壤环境,自然也就成为研究者期待的重要突破口。
关于他们的交游,论者已夥,笔者也先后刊发了系列文章¹。
承南京师范大学陆林先生告知,曾见及晚明闽派诗人曹学佺与凌濛初之交游资料。
翻检由曹学佺曾孙曹岱华所编5石仓诗稿6,不仅觅见5酬凌初成见赠之什6,并获见5赠别冯犹龙大令6一诗,记其与冯梦龙之交往。
一曹学佺(1574-1646),字能始,号石仓、泽雁、西峰居士,侯官(今福建闽侯)人。
5明史6卷二八八列传第一七六5文苑四6有传。
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授户部主事。
中察典,调南京大理寺正。
居冗散七年,肆力于学,累迁南京户部郎中、四川右参政、按察使,以反对宗室动用公款修缮王府,再中察典议调。
天启二年(1622)起广西右参议。
著5野史纪略6,直书/梃击案0始末。
六年(1626)秋,迁陕西副使。
未行,权奸魏忠贤党人刘廷元劾其私撰野史,淆乱#148#国章,遂削籍,并毁其书之镂板。
崇祯初,起广西副使,力辞不就。
古代文豪冯梦龙在宁德寿宁为官的故事
古代文豪冯梦龙在宁德寿宁为官的故事摘要:一、引言:介绍冯梦龙及其在宁德寿宁为官的背景二、冯梦龙在宁德寿宁的主要政绩1.改革税收制度2.修建水利设施3.推行教育改革三、冯梦龙在宁德寿宁期间的人际关系1.与当地士绅的互动2.与百姓的亲密联系四、冯梦龙在宁德寿宁的文学创作1.编写地方志2.创作文学作品五、冯梦龙在宁德寿宁的为官精神及其影响1.为官清廉、为民务实2.倡导儒家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六、结论:总结冯梦龙在宁德寿宁的为官事迹及其历史价值正文:【引言】古代文豪冯梦龙,明朝时期在宁德寿宁担任过知县一职。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富有改革精神的官员。
在宁德寿宁为官期间,他积极推行各项改革措施,深得百姓爱戴。
本文将围绕冯梦龙在宁德寿宁的为官事迹,介绍他在当地的政治、文化、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贡献。
【冯梦龙在宁德寿宁的主要政绩】冯梦龙在宁德寿宁的为官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措施。
首先,他对税收制度进行了改革,降低了百姓的负担,提高了财政收入。
其次,他发动民众修建水利设施,解决了当地长期存在的旱涝问题,提高了农业产量。
此外,他还推行教育改革,提倡儒家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冯梦龙在宁德寿宁期间的人际关系】在宁德寿宁,冯梦龙与当地士绅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他们共同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
同时,他与百姓亲近,深入了解民生需求,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尊敬。
【冯梦龙在宁德寿宁的文学创作】在宁德寿宁为官期间,冯梦龙并未放下手中的笔。
他编写的地方志《寿宁县志》成为后世研究当地历史的重要资料。
此外,他还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以生动的文字描绘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冯梦龙在宁德寿宁的为官精神及其影响】冯梦龙在宁德寿宁的为官事迹,展现了他为官清廉、为民务实的品质。
他倡导儒家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离开宁德寿宁后,当地百姓仍念念不忘他的恩德,将他的事迹传颂千古。
【结论】古代文豪冯梦龙在宁德寿宁的为官事迹,是他一生辉煌的写照。
冯梦龙
冯梦龙
(1574~1646)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一字子犹、耳犹,别号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词奴、詹詹外史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其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均富才情,被称为“吴下三冯”。他屡赴科举不中,崇祯三年(1630)才取得贡生资格,任丹徒县训导,七年后任福建寿宁知县。为复社成员,关心政治,反对阉党余孽。为人旷达,喜结交,不为礼法拘束。文学思想受李贽和袁宏道的影响,崇尚自然,主张“情真”,以为发诸真情的才是真文学。长期从事民歌》,话本集《古今小说》(又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简称“三言”,保留了许多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增补整理了长篇通俗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等。纂评了《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类略》、《太霞新奏》等书。戏曲创作方面有传奇剧本《双雄记》、《万事足》,与他更定的戏曲作品《新灌园》、《酒家佣》、《女丈夫》、《量江记》、《精忠旗》、《邯郸记》、《人兽关》等合编为《墨憨斋定本传奇》。另有散曲集《宛转歌》和诗集《七乐斋稿》,并佚。
溯源古镇寻找将乐的冯梦龙故居
溯源古镇寻找将乐的冯梦龙故居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有很多杰出的文人墨客为世人留下了精彩的作品,其中冯梦龙就是其中一位。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古文字学家,他的作品《喻世明言》更是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我决定前往溯源古镇寻找他的故居。
溯源古镇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境内,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
作为将乐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溯源古镇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文化爱好者和历史学家前来探寻。
我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冯梦龙的故居,希望通过亲身体验和文化探索,更好地了解他的人生轨迹和思想成就。
首先,我参观了承天观,这是溯源古镇的核心景点之一,也是冯梦龙曾经担任过主持的地方。
在承天观内,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包括冯梦龙的手迹、书籍和家族的重要文献记载。
这些文物展示了冯梦龙作为一位杰出文人的重要贡献和对文化传承的热爱。
随后,我来到了位于古镇中心的一座传统民居,这就是冯梦龙的故居所在地。
这座故居是一座典型的福建建筑,古色古香,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氛围。
我沿着石板路走进故居,穿行在错落有致的庭院之间,仿佛能够感受到冯梦龙曾经居住在这里的淡淡书香气息。
冯梦龙的故居内部被精心修复,保留了许多原始的建筑结构和装饰元素。
走进其中,我看到了一间间宽敞明亮的书房,墙壁上挂满了书架和字画,似乎能够听到当年冯梦龙埋头苦读的声音。
据导游介绍,这里展示了冯梦龙的生平事迹和重要著作的收藏,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学术造诣和文化贡献。
除了故居,我还在古镇的小巷中了解到了许多有关冯梦龙的历史典故和传说。
据说,冯梦龙年轻时在这里曾经经历了一段艰难的生活,但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最终成为文坛巨匠。
这些故事不仅让人对他的坚韧不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感敬佩,也更加增添了探寻他故居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次寻找冯梦龙故居的旅行,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文人的生平和创作历程。
冯梦龙的故居不仅是一处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的场所,更是我们了解他思想和创作成就的重要窗口。
冯梦龙《闽游草》及其他——冯梦龙与徐(火勃)的一段交往
冯梦龙《闽游草》及其他——冯梦龙与徐(火勃)的一段交往陈炜
【期刊名称】《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21)006
【摘要】在徐(火勃)的钞本《鳌峰集》、《红雨楼文集》中发现三篇与冯梦龙有关的文献.经考,大体可以钩勒出崇祯八、九年间冯梦龙与徐(火勃)交游的某些线索;从这三篇文献中,我们不仅知道冯梦龙还有一个叫《闽游草》的诗集,而且还辑得冯梦龙的若干佚诗.徐(火勃)的三篇文献对研究冯梦龙的生平及创作有一定的意义.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陈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游于显与隐之间:冯梦龙"三言"的说书人叙事 [J], 沈根花
2.借李白杯酒浇胸中块磊——冯梦龙《李谪仙醉草吓蛮书》的文化价值 [J], 王定璋
3.冯梦龙与董斯张的交往 [J], 高洪钧
4.冯梦龙《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加工整理略论 [J], 崔成前
5.对徐朔方先生《冯梦龙年谱》的几点质疑 [J], 赵荔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冯梦龙与闽中人事渊源述略
冯梦龙与闽中人事渊源述略
李志阳
【期刊名称】《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30)001
【摘要】冯梦龙在立言、立功方面深受闽中李贽思想的影响,而冯氏在闽中践行立言、立功方面取得的成就,赢得了闽中时人徐(渤)、曹学佺、黄道周的赏识与延誉.了解冯氏与闽中人事的渊源有助于深入地研究冯梦龙的学说.
【总页数】5页(P68-72)
【作者】李志阳
【作者单位】宁德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宁德 36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56
【相关文献】
1.章朱学派渊源与特点述略 [J], 高想;吴坚;郑晓丹;朱建华;朱剑萍
2.情之极至乃入无情——冯梦龙"至情"思想价值内涵与文化渊源分析 [J], 何悦玲
3.顾炎武生平学行与其思想形成之渊源述略 [J], 陈婧
4.情之极至乃入无情——冯梦龙“至情”思想价值内涵与文化渊源分析 [J], 何悦玲
5.冯梦龙的“情教”思想及其渊源 [J], 张志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冯梦龙简介_冯梦龙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冯梦龙———闽东史上最具知名度的文人知县
冯梦龙———闽东史上最具知名度的文人知县冯梦龙(1574~1646年),明代知名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号较多,以“墨憨子”最为可爱。
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人(今苏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世家。
其一生励志攻读经书,满腹经纶。
其著作“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明言》,代表了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其虽有进仕之心,科举官场却是屡屡不得意,至56岁时才补了一名贡生,崇祯七年(1634年)八月十一日年已61岁的冯梦龙被选任为寿宁知县。
崇祯十一年,终因官运没路,归隐乡里。
冯梦龙与寿宁的关系,在其所著的《寿宁待志》中有大量篇幅的记载。
任职期间,其“政简刑清,首尚文学”,办了多件好事实事,为他的生平写下了颇有光彩的一页。
自20世纪以来,随着通俗文学日益受到世人的重视,冯梦龙的影响也日盛,甚至远及国外。
对而于整个闽东而言,冯梦龙未必是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知县,却是至今最具知名度的文人知县,且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无疑具有重要地位。
虽已进入盛夏时节,山城寿宁却仍清爽宜人,无怪乎被人誉为“避暑山庄”。
夕阳下,站在为明代历史文化名人———寿宁知县冯梦龙而仿古复建的“戴清亭”前,聆听着当地市民讲述关于冯梦龙与寿宁的点滴往事,思绪仿佛随着阵阵清风飘向远古年代,一位有血有肉的“花甲县令”慢慢浮现于脑海……“提起冯梦龙在寿宁,不能不提《寿宁待志》。
”得知记者要了解有关冯梦龙在寿宁的事迹,寿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安脱口而出。
明崇祯七年(1634年)八月十一日,年已61岁的冯梦龙从繁华富庶的苏南到偏远贫穷的山区寿宁赴任知县,他抱着“一念为民之心”,开始了四年短暂的从政之路。
“他是一位忠于封建王朝而又想关心民生疾苦,热心功名而又力图廉洁奉公,做个正直文人兼清官的人物形象。
”这是许多从事过对冯梦龙生平和学术研究工作的学者的一致观点。
而这些都能从《寿宁待志》中得到佐证。
据介绍,《寿宁待志》系冯梦龙作于崇祯十年(1637年)春季,其内容除记载他在寿宁的政事活动和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寿宁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与风土人情外,还以大量篇幅记录他宦游寿宁时的施政设想和治理活动。
为什么要重新评价冯梦龙?
第6卷第6期 福走江足学晚学板Vol.6 No.6 2016年 12月 Journal of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Dec.2016专题研究主持人的话:由中国俗文学学会、北京大学传统文化发展基金、福建省社科联、福建江夏学院和福建省 通俗文艺研究会联合主办“2016•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于11月26日在福州胜利召开。
受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编辑部的邀请,作为会议的主持人,我隆重推出几篇会议的论文,在《福 建江夏学院学报》专栏刊发。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段宝林先生的《为什么要重新评价冯梦龙?》站在史学的高度,重新审 视冯梦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提出冯梦龙的作品是反封建的、民主的、大众的文学作品,在 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意义。
王凌、程慧琴的《冯梦龙及其家族入闽详考一一兼谈冯梦 龙魂断八闽》则以考据学的视角,探讨冯梦龙家族与福建的渊源关系,提出了冯梦龙辞世于福建 的观点。
胡小梅博士的《明刊“三言”插图本的“语一图”互文现象研究》着重研究明代刊刻的 冯梦龙编撰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插图本的文字文本和图像 文本之间的“语一图”互文现象。
陈玲的《“侠”之传承与“三言”中的“侠”》结合冯梦龙存 在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人格,对“三言”中侠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脉络条分缕析。
希望通过这些立意新、材料新的论文,进一步推动冯梦龙文化研究,挖掘冯梦龙文化的当代 价值。
主持人:福建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冯潮华为什么要重新评价冯梦龙?段宝林(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〇871)摘要:如何评价冯梦龙涉及到文学观念的更新问题。
过去对冯梦龙评价不高,并且有些 误解,主要是因为封建观念的长期影响,同时也和大量流传在国外的冯梦龙的作品未能被发现有 关。
冯梦龙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开山大师,他反封建的、民主的、大众的文学作品和先进的文学 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意义。
冯梦龙
冯梦龙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
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
兄梦桂,善画。
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
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
生平冯梦龙出生于明后期万历二年(1574年),卒于1646年。
他生下时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与之遥相呼应,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也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艺术家。
李卓吾、汤显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们惊世骇俗的见解,鲜明的个性特色,卓绝的艺术成就,写下了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璀璨的篇章。
他卒于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顺治三年,终年七十三岁。
在这一年的前后,有许多很有成就的文学家,如凌濛初(1644年),侯峒曾、黄淳耀、黄道周、吴应箕、夏允彝、祁彪佳、刘宗周(1645年),阮大钺、王思任(1646年),杨廷枢、陈子龙、夏完淳(1647年)等等,在战乱中死去。
一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的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在异族入侵的铁蹄下夭折了。
冯梦龙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生于1574年(明万历二年),出身名门世家,冯氏兄(冯梦桂)弟(冯梦雄)三人被称为“吴下三冯”。
其兄梦桂是画家,其弟梦雄是太学生,作品均已不传。
冯梦龙除了写诗文,主要精力在于写历史小说和言情小说,他自己的诗集今也不存,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他编纂的三十种著作得以传世,为中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
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古今烈女演义》、《广笑府》、《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卷第6期 2016年12月福走江足学晚学板Journal of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Vol.6 No.6Dec.2016冯梦龙及其家族入闽详考----兼锬冯梦龙魂新八闽王凌\程慧琴2(1.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福建福州,350108; 2.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摘要:1983年从日本取回的孤本《寿宁待志》肢卷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明代俗文 学大师冯梦龙于60岁高龄入闽任寿宁县令四年的活动,方为世人广泛了解。
经多年实地考据及综 合分析现存的历史史料和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冯梦龙及其家族与福建的渊源颇为深 厚。
从1589年到1679年的%年间,冯氏家族冯梦桂、冯梦熊、冯六皆等,亲戚沈儆价、董斯张等 多人多次入闽;并确有证据表明,1645年冯梦龙重返福建福州进行“抗清复明”活动,1646年辞 世,其辞世地点在福建。
关键词:冯梦龙;冯氏家族;闽地活动中图分类号:K825.6=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82 ( 2016 ) 06-0011-07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冯梦龙生于苏州长于苏州,却与福建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根据现有资料 表明,冯梦龙1634年到福建寿宁当了4年知县,晚年又到福建福州参加过抗清复明的斗争,与福建 结下了不解之缘。
但因其生平资料十分匮乏,留下了 16个谜[1]待后人破解。
故本文拟从冯氏家族与 福建的渊源关系入手,逐一探析冯梦龙在福建的活动情况及其魂归之地;同时对目前尚未明确的 一些问题,依理作出推断,或将疑惑提出,以供专家探讨,旨在早日揭开冯梦龙生前留下的16个谜。
梳理目前已掌握的资料,按入闽时间的先后顺序,冯氏家族、亲戚中入闽的人员有:沈儆 蚧,董斯张(及妻沈硕人),冯梦桂(若木),冯梦熊(非熊),冯梦龙(及子冯焴),冯六 皆(冯梦桂孙),冯勖(冯梦桂曾孙)。
入闽时间从明万历十七年( 1589年)到清康熙十八年 (1679年),前后长达90年。
_、沈儆蚧及董斯张入闽冯梦龙的姑姑(冯父之妹)嫁给浙江湖州沈氏望族的沈儆价为侧室,并与沈儆价生下一女;此女后嫁给湖州另一望族——董道醇的六子董斯张为正妻。
于是,身处苏州的冯梦龙家族便与湖 州望族董氏、沈氏均有了姻亲关系。
董斯张就成了冯梦龙的表兄弟。
收稿日期:2016-11-21作者简介:1.王凌(1944一),男,福建福清人,研究员,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主任,福建江夏学院冯梦龙文 化研究所顾问;2.程慧琴(1966—),女,福建仙游人,福建江夏学院文化产业系副教授,文学硕士。
董斯张的岳父沈儆蚧入闽为官很早。
沈儆蚧生于1554年,明万历十七年( 1589年)中进士 (时年已35岁),不久即入闽[2];而此时冯梦龙刚十几岁。
《福州府志》载:“沈儆蚧,字叔永,归安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有文武才。
署闽学副使,三年考校,咸颂得人,不徇权贵。
寻迁建宁 道,纪纲肃然,属吏惮之。
”[3]沈儆价在福建为官十多年,结识了不少福建同仁。
而董斯张是在明 万历三十一年( 1603年)娶沈儆骱女为妻,并于第二年(1604年)应沈儆价之命而入闽。
董斯张在《静啸斋存草》卷二《闽客稿》自序中回忆:“甲辰岁(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 1604年),外舅(即董斯张岳父沈儆价)官剑州,命仆偕往。
冀尽览其概。
以室从。
”[4]可见当时 沈儆蚧已任建宁道,住剑州(延平府),负责延平府、建宁府、邵武府、汀州府等四府的按察使 工作,且已经50高龄。
他希望自己疼爱的小女儿和新婚女婿董斯张能跟在身边,就近教诲,促其 上进,也在情理之中。
《客闽稿》收董斯张在闽一年(1604年至1605年5月)所写的诗26篇,详细 记录了他在闽一年的所游、所见、所感。
董斯张在闽期间结识了不少福建文人如曹学佺(能始)、叶向高(台山)等,以后多有来 往。
如在《静啸斋存草》卷三《未焚稿》(作于16〇5年至1仙7年)中,就收有董斯张诗《赠曹能 始》。
董斯张还在《静啸斋存草》卷六《寒竽草叙》中称:“自乙卯(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 年)后余诗益一变云。
记乙巳(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自闽归吴中,初晤曹能始,能始为说 诗之源委,笃好之。
后能始宦南曹及还闽,数有书来,以此道相助,仆亦以诗往正。
”可见董斯 张和曹学佺的交往是十分密切的;在《静啸斋存草》卷四《留箧稿之一》中,收有董斯张诗《寿 福唐叶相公二十八韵》,可见董斯张和叶向高两人的密切关系;在《静啸斋存草》的《寒芋草》卷中,收有董斯张诗《送周虞卿之闽谒叶太傅》,可见董斯张还曾介绍熟人拜谒已当高官的叶向 高。
据此,我们推测通过董斯张的介绍,冯梦龙结识了与他同年且长期为官的曹学佺( 1574年一 1647年)和比他年长且身为高官的叶向高( 1559年一1627年)。
后来叶向高才有可能成为冯梦龙 儒学研究作品《纲鉴统一》的“参阅者”并载入书中。
而曹学佺在冯梦龙入闽为寿宁知县时还与 他相见并写诗相赠。
但沈儆价及董斯张的先期入闽,对冯氏三兄弟入闽的影响,究竟情况怎样,目前资料匮乏,尚待今后的进一步探索解密。
二、冯梦桂、冯梦熊先后入闽冯梦龙之兄冯梦桂(字若木)入闽,是根据董斯张的记叙而知。
董斯张在《静啸斋存草》卷 七《寒竽草之二》(本卷所收诗从1616年至1617年)中,收有《喜冯大若闽归》一诗:花黄九月别闽天,云裹苏台已一年。
明日到家犹未暇,南浔南畔唤停船。
可见,冯梦桂入闽有一年之久,时间大概在1616年至1617年之间。
当时董斯张30岁,冯梦龙 43岁,冯梦桂45岁左右。
冯梦龙之弟冯梦熊入闽在冯梦桂之后,应该在天启年间。
冯梦熊,字杜陵,号非熊。
一生也 科举不中,怀才不遇,十分落魄。
清朝陈济生(陈仁锡子)编的《天启崇祯两朝遗诗》卷八,收有长洲冯梦熊撰的《渡剑浦》:南平峭险削芙蓉,剑浦风生起二龙。
晦瞑忽疑雷电绕,飞腾聊腻辟第封。
千年终合张华识,百怪难藏欧冶锋。
何日延津破空去,干将补履斗间逢。
天启元年即是公元1621年,冯梦熊入闽当在1621年之后。
《渡剑浦》一诗诉说了他“何日延津破空去”的愿望,不料梦想却最终无法成真。
我们要着重指出的是,上述两首诗都不是今日才发现的,且经常被研究者引用;但似乎从来—冯氏兄弟曾先后到过福建。
没有人注意并提出其中透露的重要信息—既然冯氏三兄弟中的长兄、三弟均已入闽游历,那么性喜游历的冯梦龙按理也应当早有八闽之行。
在冯梦龙的“三言”、《古今谭概》《情史类略》等书中有大量关于福建名人轶事及地方趣闻乃至文物古迹的详细记载,但是,至今仍然未找到冯梦龙中青年时曾到过福建的确凿证据。
三、冯梦龙60周岁入闽为县令崇祯甲戌七年( 1634年),冯梦龙时年60周岁,被选任福建寿宁知县。
在他亲自撰写的长达五万字的《寿宁待志》中,已生动详尽记录了他在寿宁的种种活动,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冯梦龙的儿子冯焴(字赞明)曾经随同冯梦龙到了寿宁,帮助其父整理儒学著作,同时也完成了他自己儒学的研学过程。
冯梦龙在明末崇祯十六年( 1643年)为自己的儒学研究集大成之作《纲鉴统一》的出版写了《自序》,其中明确写道:“迨后宦游闽海,地僻事简,刀笔箧筐,毋烦长吏为也。
乃于拂弦放鹤之余,复与儿子褎辑旧文,驱繁治阙,捐益详略,一准于庙堂之牖翼,儒生之帖括,为紫阳诸先辈奉执韃而不敢辞,诚以著书立说,古人恒不避功皋,以功皋在三代之功也。
”而本文着重考察的是,在冯梦龙宦寿的这段时间里,他还去过除寿宁县以外的哪些地方?接触了福建的哪些名人?解决这些问题,对厘清冯梦龙晚年再次入闽抗清复明乃至魂断福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1.冯梦龙肯定到过建瓯。
因为当时寿宁县属建宁府管辖,而建宁府府治设在建瓯。
当时建 宁府管辖有建安县、瓯宁县、浦城县、建阳县、松溪县、崇安县、政和县、寿宁县等8个县(建安县、瓯宁县后合并为建瓯县)。
另外,他经浙江仙霞岭入闽,任职期间又去浙江找过祁彪佳,出入时必然多次经过浦城县和政和县,所以他对这一带地形相当熟悉,这为他临终前一年在这一带开展抗清复明活动提供了方便。
冯梦龙曾于明崇祯乙亥八年( 1635年)在建宁府府治建瓯,前往符山寺拜访过当时寄住寺中的福建著名文人徐撤。
徐傲于“崇祯丙子中秋”( 1636年)写的《寿宁冯父母诗序》中明确提到:“昨岁(明崇祯乙亥八年,公元1635年)四月浪游建州,而先生新拜寿宁令,赴大府期会,彼此投剌,交相重而交相赏也。
”(见钞本徐渤《红雨楼文集》)徐渤当时是布衣,借住符山寺;冯梦龙到建宁府府治建瓯报告工作时,抽空专门前往拜会徐燦I。
两人见了面,“彼此投剌,交相重而交相赏”;徐渤还写了《赠寿宁冯梦龙令君》给冯梦龙(见钞本《鳌峰集》):溪跨长桥映斗文,专城初借大冯君。
县从景泰年间设,地尽韩阳尽处分。
农野饈残歌夜月,公庭讼简闭春云。
新声最是吴歌艳,近制填词愿一闻。
徐燃回福州后,收到冯梦龙寄给他并希望他为之写序的寿宁吟稿;因徐燃日程安排很紧,故在写序前他先复《寄冯寿宁》一信(见钞本《红雨楼文集》),直到第二年(崇祯九年)才为冯梦龙撰写了《寿宁冯父母诗序》。
这些都是研究冯梦龙在福建的重要材料。
徐燉I是冯梦龙的好朋友,二人思想很接近,后来清兵攻入福州时,冯梦龙选择了抗争,徐燦I则以自尽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态度,他们都是坚决反清复明的。
2.冯梦龙此时有没有到过省城福州?有没有拜访过曹学佺?曹学佺( 1570年一1646年),字能始,号石仓、泽雁、西峰居士,福州人。
万历二十三年( 1595年)进士。
崇祯起不出任官职,家居“石仓园”中。
后清兵入关,南明唐王立于闽中,曹 学佺先被授太常卿,寻迁礼部右侍郎兼侍讲学士,进尚书,加太子太保。
唐王败,曹学佺逃入山 中,投缳而死。
曹学佺有《赠别冯犹龙太令》一诗,作于崇祯十年(I637年):迟君无别径,水次即云涯。
胜侣开三雅,清心度六斋。
暂然抛墨缓,旋得徬金钗。
河尹风流者,宁妨韵事偕。
这首诗,证明冯梦龙此时确实到过省城福州。
当然,冯梦龙是有许多理由要到福州的。
尤其 是崇祯十年( 1637年)这一年,冯梦龙已任寿宁知县三年多,任期快满,他自然要去福州求见福 建巡抚应城霞,打听自己的下一步的去向。
此前,冯梦龙曾写信拜托祁彪佳向应城霞介绍自己。
后冯梦龙在明崇祯丙子九年(1636年)九月(菊月),专程前往浙江绍兴拜访祁彪佳。
《祁忠敏 公日记》载:崇祯“九年丙子,先生三十有五—十一月,葬长兄元儒于上方山,亲董工役。
”而《远山堂尺牍•与袁凫公》札还说:“菊月,冯犹龙兄入越城,弟且以一晤为快,而正值先兄 危笃,弟为经理其后事,遂致贬尺成阻。
”冯梦龙此次没见到祁彪佳,但祁彪佳此前已经尽力向应城霞推荐他了。
在1635年,祁彪佳 “因病乞身入里”时,就曾复信冯梦龙,信中赞扬冯梦龙:“才华肝胆,冠绝一时”,“有为有 守,仁声仁闻”。
他谈及抱病家中时收到冯梦龙来信,表示愿意勉力向即将赴任福建巡抚的应城 霞推荐冯梦龙:“惊承云翰,且拜琼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