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
大环内酯类及其它类抗生素
非淋菌性尿道炎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首选药物,可有 效杀灭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
梅毒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可用于治疗早期梅毒,尤其适用于青霉 素过敏的患者。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 和胃癌等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大环 内酯类抗生素可与其它抗生素联合用 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
VS
耐药性监测与控制
为应对细菌耐药性问题,加强耐药性监测 和采取控制措施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和实 验室应定期监测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 性,及时发现耐药菌株,并采取有效的感 染控制措施,以防止耐药菌的传播。
药物安全性问题
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 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等 。此外,这类药物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 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耐药性产生较慢,但一旦产生则较为严重。
05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新药研发进展
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发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发成为重要方向。目前已有多 种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些新药在抗菌谱、药代动力学和组织穿
透性等方面有所改进,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
四环素类抗生素
抑菌性抗生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抑菌性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作用。这类抗生素对大多 数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抗菌活性,常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等 疾病。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杀菌性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氨基糖苷结构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这类抗生素具有杀菌作 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部分革兰氏阳性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常用于治疗肺炎、肠道感染、尿路感染等疾病。
40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具14~16碳内酯环共同结构。
14元环,红霉素、竹桃霉素、克拉霉素、罗红 霉素、地红霉素、泰利霉素和喹红霉素等。 15元环,阿奇霉素。 16元环,麦迪霉素、乙酰麦迪霉素、吉他霉素、 乙酰吉他霉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 旋霉素、罗他霉素等。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是一类具有14 ~ 16元大环内酯基本化学结构的抗生素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包括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体内过程:骨组织及其它组织、体液中药物浓度 高,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抗菌机制:与红霉素似,作用于核蛋白体50S亚基, 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与红霉素竞争结合部位。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抗菌谱:对G+菌(包括耐青霉素金 葡菌),多 数厌氧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有效。
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大(耳、肾、红人综合征)。
第三节
多肽素类抗生素
替考拉宁(壁霉素)
分子结构,抗菌谱,抗菌活性,作用机制与万古 霉素似。 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万古霉素。
第三节
多肽素类抗生素
多粘菌素
抗菌机制:窄谱慢效杀菌药,使细菌细胞内重 要物质外漏而造成细菌死亡。
体内过程:口服不吸收。分布穿透力差。体内 代谢较慢,主要经肾脏排泄。不易耐药。
第一节
药代动力学: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吸收,不耐酸,一般服用其肠衣片或酯化物。 分布,广泛分布到除脑脊液以外的各种体液和组 织。 代谢,主要在肝脏代谢,并能通过与细胞色素P450系统相互反应而抑制许多药物的氧化。 排泄,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主要以活性形式聚积和 分泌在胆汁中,部分药物经肝肠循环被重吸收。 克拉霉素及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菌核糖体50S亚基的靶位上,14元大环内酯类阻
动物医学-抗生素《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理化特性弱碱性,微溶于水。
水溶液下易被分解,尤其在酸性条件下更不稳定。
所有的制剂均与无机酸成盐,如磷酸(泰乐菌素,替米考星),酒石酸(泰乐菌素,吉他霉素),硫氰酸(红霉素,动物专用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盐酸(螺旋霉素)代表药物第一代大环内酯类:红霉素(14元环)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16元环)吉他霉素交沙霉素第二代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14元环)罗红霉素阿奇霉素(15元环)罗他霉素(16元环)抗菌作用1.抗菌谱较窄:2.对G+菌和部分G-菌有抗菌作用;3.对某些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及立克次体有良好效果;4.对产生β-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和耐药金葡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5.通常为抑菌药,高浓度时杀菌。
耐药性与其他类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之间有部分或完全的交叉耐药性。
作用机理生长期抑菌剂,作用于50S核糖体亚基,阻断转肽作用和mRNA位移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14元大环内酯类阻断肽酰基t–RNA移位;16元大环内酯类抑制肽酰基的转移反应;与50S亚基上的L27 、L22 蛋白质结合,促使肽酰基t–RNA从核糖体上解离。
对哺乳动物核糖体无影响。
红霉素内服采用耐酸的依托红霉素或琥乙红霉素易产生耐用性,用药不超过1周,停药后可恢复敏感性应用:耐青霉素金葡菌感染、禽慢性呼吸道病、猪支原体肺炎(碱性溶液中抗菌效能强)不良反应:肌注刺激性强,犬猫内服可引起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泰乐菌素(畜禽专用)可与铁、铜、铝、锡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而失效。
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弱于红霉素,对支原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牛、猪、鸡还用促生长作用。
应用:1.防治鸡支原体病的首选药2.促生长,可做饲料添加剂3.浸泡种蛋不良反应:肌注局部刺激,增强聚醚类抗生素的毒性。
替米考星(畜禽专用)半合成畜禽专用抗生素。
药动学:肺组织、乳中药物浓度高。
药理作用:广谱,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支原体抗菌活性强于泰乐菌素。
大环内酯加环肽结构
大环内酯和环肽这两种结构有着不同的化学特性及药理特性。
它们都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相互作用,发挥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但其机制和机理是不同的。
大环内酯,是由一个大环内酯分子聚合而成的抗生素。
它由一个抗生素环和大环外的主链组成。
这类抗生素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抑制某些需氧菌和真菌活性的作用,这些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的系统,尤其是对抗需氧菌作用较强。
它也是抗炎治疗的重要手段,与糖皮质激素的泼尼松或甲泼尼龙有相似的抗炎作用,在风湿性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
环肽则是一种由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属于多肽的一种。
它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和理化性质,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细胞免疫激活作用、抗肿瘤作用、抗真菌作用等。
它的受体特异性更强,给药方式更为灵活。
这两种结构的结合可以取长补短。
大环内酯在抗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一些需氧菌具有较强作用。
而环肽则具有细胞免疫激活、抗肿瘤、抗真菌等广泛的药理活性。
理论上讲,将这两种结构的药物结合起来,可以产生一种新的、作用机制更为丰富、可能适应症更为广泛的药品。
例如,环肽抗菌大环内酯可以结合某些微生物表面的糖蛋白受体,通过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同时,由于这种药物可以针对特定的病原体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过度治疗和药物滥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咨询相关药物研发团队或查阅相关文献。
大环内酯类
二、大环内酯类常用药应用特点
• 红霉素(erythromycin) 红霉素(
• 首选:百日咳杆菌、弯曲杆菌、军团菌、 首选:百日咳杆菌、弯曲杆菌、军团菌、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 • 厌氧菌、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感染。 厌氧菌、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感染。 • 替代青霉素治疗 +菌感染。 替代青霉素治疗G 菌感染。 • 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
不良反应:
• • • • 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 肝损伤:无味红霉素多见。 肝损伤:无味红霉素多见。 耳毒性:耳聋。 耳毒性:耳聋。 心脏毒性: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心脏毒性: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耐药性:
• • • • 易产生,严重。 易产生,严重。 但不持久,停药数月可恢复敏感性, 但不持久,停药数月可恢复敏感性, 同类间交叉耐药。 同类间交叉耐药。 机制: 机制:
克拉霉素、 克拉霉素、阿齐霉素
• 耐酸、PO吸收好,F较高。 耐酸、 吸收好 吸收好, 较高 较高。 • 抗菌作用增强,克拉霉素为本类中抗菌 抗菌作用增强, 活性最强者, 活性最强者,阿奇霉素抗肺炎支原体为 本类中最强者。 本类中最强者。 • 明显 明显PAE。 。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
万古霉素类
• 糖肽类抗生素 • 万古霉素 (vacomycin) • 替考拉宁
作用机制:
• 药物与菌细胞壁前体肽聚糖末端的丙氨酰 氨基酸结合, 氨基酸结合 , 阻断菌细胞壁结构分子肽聚 糖合成,造成细胞壁缺损,杀菌。 糖合成,造成细胞壁缺损,杀菌。 • 对分裂增殖细菌 快速杀菌。 对分裂增殖细菌--快速杀菌 快速杀菌。 • 抑制细菌胞浆 抑制细菌胞浆RNA合成。 合成。 合成
大环内酯类结构
大环内酯类结构大环内酯是一类具有特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一个大环结构,且环上有一个羰基。
大环内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药物、农药、香料等。
本文将介绍大环内酯的结构特点、合成方法、应用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一、大环内酯的结构特点大环内酯的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分子中含有一个大环结构和一个羰基。
大环结构通常由6个或6个以上的原子组成,如环戊酮、环己酮等。
羰基则是由碳和氧原子组成的一个功能团。
二、大环内酯的合成方法大环内酯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合成方法。
1. 环化反应法环化反应法是常用的合成大环内酯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适当的试剂和条件,使分子中的某个官能团与其他官能团发生反应,形成环结构。
例如,通过酯化反应可以合成大环内酯。
2. 环化酮缩法环化酮缩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合成大环内酯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条件,使分子中的某个羰基与另一个官能团发生反应,生成环结构。
例如,通过酮缩反应可以合成大环内酯。
3. 环化环合法环化环合法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合成大环内酯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条件,使分子中的两个官能团发生环合反应,形成环结构。
例如,通过环合反应可以合成大环内酯。
三、大环内酯的应用大环内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
1. 药物领域大环内酯在药物领域中应用广泛。
许多大环内酯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活性,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红霉素是一种广泛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属于大环内酯类化合物。
2. 农药领域大环内酯在农药领域中也有重要应用。
许多大环内酯化合物具有杀虫、杀菌等作用,可以用于农作物的保护和治理。
例如,溴氰菊酯是一种常用的杀虫剂,属于大环内酯类化合物。
3. 香料领域大环内酯在香料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
许多大环内酯化合物具有芳香、香味等特点,可以用作香料的成分。
例如,巴西脂是一种常用的香料,属于大环内酯类化合物。
四、大环内酯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大环内酯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非常丰富,下面介绍几个研究热点。
大环内酯类
耐药机制
1. 作用位点改变 2. 产生水解酶 3. 影响细胞壁细胞膜的通透性或主动 外排系统
耐药性不持久
7
不良反应
1、消化道反应
2、血栓性静脉炎 3、肝损害
饭后服
ivgtt其乳糖酸盐
不im
依托红霉素易引起
4、过敏反应 耳毒性 5、其他 心脏毒性 偶见肠道菌群失调、伪膜性肠炎 口腔或阴道念珠菌感染
出。
12
抗菌谱
1. G+菌
2. 各类厌氧菌
3. 部分需氧G-球菌
4. 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
作用机制 同EM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不能与大环内酯类同用 快效抑菌剂
13
应用 1.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 炎及关节感染 首选药 2. 厌氧感染及与需氧菌的混合感染 3. 弓形虫病(与乙胺嘧啶合用)
大环内酯类
是一类具有14~16碳大环内酯环相同化学 结构的抗菌药。 药物:
第一代: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
交沙霉素、麦白霉素 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不易耐药的酮基大环内酯类第三代药物受到普 遍关注
1
红
体内过程
1、吸收
霉
素(EM)
不耐酸,味苦,现用制剂为肠溶片或酯化物(依托 红霉素、无味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利君沙) 食物可干扰其吸收 2、分布 能广泛分布到各种组织和体液中 ( 除脑脊液外 ) 。在 胆汁和前列腺组织内浓度较高
林可霉素类
包括: 林可霉素 (洁霉素)
克林霉素 (氯洁霉素)
11
体内过程
克林霉素口服吸收快而完全,血药达峰时间1~2 小时,且不受食物影响。而林可霉素吸收差,血药达 峰时间需2~4小时,并受食物影响。 两药均广泛分布于大多数组织和体液中,特点是 在骨组织中浓度较高,其次是胆汁,在乳汁中的浓度 与血浓度大致相等。 但两药均难透过血脑屏障,即使脑膜发炎时,也 难进入脑脊液。 两药均由肝代谢。经胆汁排人粪便,或经尿中排
大环内脂类
药理作用第一代大环内酯类: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军团菌属;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弓形虫、非典型病原体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谱扩大,增加了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第三代大环内酯类:对大环内酯敏感菌、耐药呼吸道病原体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与克林霉素和氯霉素发生拮抗作用临床应用:1、链球菌感染化脓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鼻窦炎、猩红热、蜂窝组织炎。
防止化脓性并发症的发生,也可抑制抗链球菌抗体的形成。
2、军团菌病嗜肺军团菌、麦克达德军团菌或其他军团菌引起的肺炎及社区获得性肺炎3、衣原体、支原体感染1)沙眼衣原体所致的眼部感染;2)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所致的肺炎,3)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呼吸系统感染。
4)衣原体属和支原体属所致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4、棒状杆菌属感染能根除白喉杆菌,有效改善急慢性白喉带菌者状况,但不能改变白喉杆菌急性感染进程。
5、其他1)对青霉素过敏的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感染患者。
2)治疗隐孢子虫病及弓形体病。
3)敏感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不良反应1、消化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和腹泻2、肝损害:肝功能不良者禁用红霉素3、变态反应:药物热、皮疹、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二重感染:致菌群失调舌炎、口角炎、伪膜性肠炎5、其他剂量过高(大于4g/d)、用药过长(大于2周)、老年肾功能不良者会引起耳毒性,以耳聋多见;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易致心脏毒性。
红霉素治疗军团菌病、百日咳、空肠弯曲菌肠炎和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
也常用于治疗厌氧菌引起的口腔感染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溶脲脲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所致的呼吸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36大环内酯类药
大环内酯类
H3C H3C OH H2C CH3 OH OH CH 3 O O CH 3 CH3 O ERYTHROMYCIN HO H3C O CH 3 N CH 3 H3C OH H3C OH H2C CH 3 O CH3 O O H3C H3C OH H2C CH3 O
O CH 3 OCH 3 OH CH 3 O O CH 3 CH 3 HO H3C O CH3 N CH 3
H3C O
OCH 3 CH 3 OH
H3C O
O CLARITHROMYCIN CH 3 N OH CH 3 OH CH 3 O O CH3 O AZITHROMYCIN CH 3 HO H3C O CH 3 N CH3
林可霉素及克林霉素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分布广泛、经肝代谢 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 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G-杆菌及肺炎支原体无效 与红霉素、氯霉素有交叉耐药性 用于厌氧菌引起的腹腔、盆腔感染,敏感的革兰阳性 细菌引起的呼吸道、关节和软组织、骨组织、胆道等 感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克林霉素是金葡菌骨髓炎的首选治疗药物 胃肠道反应,伪膜性肠炎
红霉素
作用机制:
与 50S 亚 基 可 逆 性 结 合 , 抑 制 氨 酰 基 tRNA分子转移,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耐药性:
细胞壁、膜渗透减少 甲基酶形成物改变了核糖体靶位 肠杆菌产生的酯酶使红霉素水解
有部分或完全交叉耐药性
红霉素
应用:
白喉(急、慢性感染及带菌状态)、百日咳带菌者 (作预防用)、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妊娠期泌 尿生殖道感染、婴儿衣原体肺炎、新生儿衣原体 眼炎)及嗜肺军团菌病的首选药 其他
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
共同特点
2.抗菌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蛋白合成
不可逆地结合到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的靶 位上,选择性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细菌核糖体为70S,由50S和30S亚基构成 哺乳动物核糖体为80S,由60S和40S亚基构 成
共同特点
3. 耐药性机制 改变靶位结构:甲基化酶甲基化50S。 产生灭活酶 主动流出增加:细菌通过主动流出系统将药
4. 其他:药疹,药热,耳毒性,心脏毒性等。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1.耐酸,口服易吸收,但首过消除明显。 2.分布广泛,组织中浓度>血中浓度。 3.抗菌活性>红霉素,对需氧G+球菌、嗜肺军团菌, 肺炎衣原体抗菌活性是大环内酯类中最强的。 4.不良反应发生率<红霉素,耐受性好。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维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林可霉素(lincomycin,洁霉素,林肯霉素) 克林霉素(clindamycin,氯林可霉素,氯洁霉素)
一、体内过程
1. 吸收:林可霉素口服吸收差,克林霉素口服吸 收完全。
2. 分布:体内分布广泛,骨组织中浓度尤其高。 可以透过胎盘屏障,但不易过血脑屏障。
3. 消除:主要在肝脏代谢,胆汁和粪便排泄。
5.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肠炎
四、不良反应 毒性低微,极少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1. 直接刺激反应:口服——胃肠道反应(主要) 静滴——血栓性静脉炎。
2. 肝损害:红霉素酯化物引起,表现:转氨酶升高、 肝肿大及胆汁郁积性黄疸等。停药后可恢复。
3. 伪膜性肠炎:口服红霉素偶可致肠道菌株失调引起 伪膜性肠炎。
物泵出菌体外 。 降低胞膜的通透性:药物渗入菌体内减少。
共同特点
《大环内酯类》课件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耐药性,大环内酯类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用 药研究正在进行,以寻找最佳的药物组合。
耐药机制研究
01
深入研究耐药机制
为了解决耐药性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机制,了解耐药
菌株的特性及变化规律。
02
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
通过研究耐药机制,可以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为新药的研发提供理
结构与分类
结构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由一个或多个大环内酯组成,通常与氨基糖或糖 苷配基相连。
分类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抗菌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分为天然和半合成两大类。常 见的天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红霉素、阿齐霉素等,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有来自红霉素、克拉霉素等。02
CATALOGUE
大环内酯类的生物活性
抗菌活性。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 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皮
肤软组织感染等。
免疫疾病的治疗
治疗方式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除了抗菌作用 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用
于治疗一些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调节作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抑制炎症反 应和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起到调 节免疫系统的作用。
临床应用
抑制炎症介质
大环内酯类能够抑制炎症 介质的产生和释放,从而 减轻炎症反应。
抗炎作用机制
大环内酯类的抗炎作用机 制主要包括抑制炎症细胞 因子、炎症介质和炎症信 号转导途径等。
其他生物活性
抗肿瘤活性
部分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具 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 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抗病毒活性
部分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具 有抗病毒活性,能够抑制 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抗氧化活性
7 大环内酯类
小
结(一)
1. 红霉素在 胆汁 中浓度最高,主要经 胆汁 排泄 中浓度最高, 2. 红霉素抗菌谱的特点: 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 红霉素抗菌谱的特点: 某些 杆菌、 “广”在对某些 杆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 在对某些G-杆菌 军团菌、支原体、 、立克次体、厌氧菌有效 立克次体、厌氧菌有效 3. 红霉素的抗菌机理: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红霉素的抗菌机理: 军团菌、弯曲杆菌、支原体、 4. 红霉素首选用于 军团菌、弯曲杆菌、支原体、衣原 体感染、 体感染、白喉带菌者 5. 红霉素主要不良反应: 红霉素主要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相似: 相似:
2. 抗菌机理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属生长期抑菌药
与50S亚基结合 亚基结合 抑制肽酰基转移酶
(-) )
转肽作用 mRNA位移 位移
(-) )
蛋白合成
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氨基甙类
红霉素
氯霉素 四环素
(三) 耐药性
特点: 特点: 易产生耐药性, (1)细菌对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易恢复 )细菌对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 (2)本类药物存在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本类药物存在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1. 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 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 过敏的患者; 过敏的患者; 2. 首选用于治疗军团菌病、弯曲杆菌所致感染、支 首选用于治疗军团菌病、弯曲杆菌所致感染、 用于治疗军团菌病 所致感染 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致婴儿肺炎和结肠炎、 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致婴儿肺炎和结肠炎、白 肺炎 衣原体致婴儿肺炎和结肠炎 喉带菌者的; 带菌者的; 3. 也可用于其他革兰阳性菌所致感染以及放线 . 菌病、 菌病、梅毒等的治疗 。
药理学第7章大环内酯类
状杆菌败血症、红癣等。
整理课件
11
临床应用
5. 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葡萄球菌、 链球菌或肺炎球菌感染。
6. 治疗隐孢子虫病、弓形体病。
整理课件
12
大环内酯类的共同特点:
5. 毒性较低,严重不良反应少。
(1)口服:胃肠道反应
静注:血栓性静脉炎
(2)肝损害 转氨酶升高、黄疽和肝肿
整理课件
5
大环内酯类的共同特点:
3.耐药性
各药间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机制:
(1) 靶位结构改变 细菌基因突变,使核蛋白体50S
亚基23S rRNA上一个腺嘌呤残基甲 基化,致药物失去靶位。
整理课件
6
MLS耐药: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链霉素抗菌作用部位相似,细菌核 蛋白体50S亚基结合位点的改变,使 细菌同时对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 类、 链霉素(macrolides-lincomycinsstreptogramins )耐药。
整理课件
14
红霉素(Erythromycin)
口服易被胃酸破坏,制成肠溶片及酯化物
① 红霉素肠溶片
② 依托红霉素 ( 无味红霉素,红霉素丙 酸酯十二烷酸盐),无苦味,适于儿童。 ③ 琥乙红霉素(红霉素琥珀酸乙酯)
乳糖酸红霉素:静脉给药
肝代谢,可以活性形式经胆汁排泄, 有肝肠循环。肝功能不良者注意。
整理课件
9
临床应用
1. 链球菌感染 治疗化脓性链球
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 鼻窦炎、猩红热、蜂窝织炎。
2. 军团菌病 治疗嗜肺军团菌、
麦克达德军团菌或其他军团菌引起 的肺炎。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抗生素 一、抗菌作用及机制: 抗菌谱:似青霉素G (多数G+杆球菌、 G-球菌、螺旋体、厌氧菌)
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首选 新型大环内酯类增加和提高了对G-菌的活性
抗菌活性:抑菌、高浓度杀菌
抗菌机制: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作用于核蛋白体50s亚基,抑 制转肽酶。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氯霉素与大环内酯类相同或相近 的结合点,故合用时可能发生拮抗作用,也易使细菌产 生耐药。
10
泰利霉素和喹红霉素
【抗菌谱】对青霉素G耐药菌和红霉素耐药菌敏感 【作用机制】同红霉素 【体内过程】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穿透力强,主要在肝肾代
谢排泄。 【临床应用】主要治疗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
性支气管炎急性加剧(AECB)、急性上颌窦炎(AMS)、扁桃体炎、咽炎等)
【不良反应】较少且为轻中度,最常见的是腹泻、恶心、头
低
临床应用
厌氧菌感染,包括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放线杆菌等引起的口腔、腹腔和妇科感染。
金葡菌引起的骨髓炎——首选 G+球菌感染。治疗需氧G+球菌引起的呼吸道、骨
及软组织、胆道感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14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长期用药也可引起二重感染、 伪膜性肠炎
晕和呕吐。
11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lincomycin,洁霉素,林肯霉素) 克林霉素(clindamycin,氯林可霉素,氯洁霉
素)
12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抗菌谱
与红霉素相似,但肺炎支原体例外不敏感
主要特点是抗厌氧菌能力强
对需氧G+菌(球)有显著活性,对部分G-球菌、人型支 原体、沙眼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
大环内酯的名词解释
大环内酯的名词解释随着人们对有机化学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合物被发现并得到研究与应用。
大环内酯就是其中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化合物。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大环内酯进行详细解释和介绍。
一、大环内酯的概念大环内酯是一种结构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内部有一个或多个的环,且该环中的一个原子与酯基团形成酯的酯键。
大环内酯分子结构复杂,常常具有生物活性,因此在药物研发、天然产物合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大环内酯的特性1. 结构的多样性:大环内酯分子可以由不同数量的原子构成的环组成,因此其结构多样性很高。
常见的大环内酯有五元环、六元环、七元环甚至更大的大环。
2. 生物活性:大环内酯分子中的环结构和酯基团常常是生物活性的关键结构。
例如,许多天然药物中都含有大环内酯结构,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激素类化合物等,它们对于细胞的生长、代谢等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3. 合成的挑战性:由于大环内酯分子内部的环结构较大,合成大环内酯化合物常常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有机合成领域,开展大环内酯的高效合成成为了一个热点研究方向,科学家们通过开发新的合成方法和策略来解决合成大环内酯的难题。
三、大环内酯的应用领域1. 药物研发: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在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地位。
许多大环内酯类化合物作为药物成分被广泛应用于抗感染、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领域。
此外,大环内酯结构也可作为药物合成中的中间体,用于合成更复杂的化合物。
2. 天然产物合成:许多天然产物中含有大环内酯结构,这些天然产物对于研究生物过程、开发新药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合成大环内酯化合物,科学家们不仅能够深入研究天然产物分子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为天然产物的合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 材料科学:由于大环内酯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大环内酯可以用于合成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
例如,通过大环内酯化合物的合成,可以制备出具有环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这些材料在电子、光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严重的伪膜性肠炎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大量 繁殖,产生外毒素,需用万古霉素和甲硝唑 治疗 3.过敏反应 4.黄疸、肝损害
三、多肽类抗生素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壁霉素)
抗菌作用
1. 窄谱 G(+)菌,尤其是MRSA和MRSE有强大 的抗菌作用 多数G(-)耐药 2.厌氧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不良反应
1.耳毒性 大剂量、肾功能不良者有耳鸣、
耳聋、听力损害,停药可恢复正常 2.肾毒性 肾小管损伤 (氨基糖苷类) 3.过敏反应 斑块丘疹、iv万古霉素引起 “红人综合征”
四、多粘菌素类
多粘菌素B、E、M 抗菌作用
某些G(-)杆菌:铜绿假单孢菌、大肠杆菌、 克雷伯杆菌、嗜血杆菌等
抗菌作用机制
(四)药代动力学
碱性抗生素 吸收:红霉素不耐酸po易破坏,克拉、阿奇稳定 易 吸收 分布:广,进入全身各组织、体液,红霉素可进 入前列腺、在巨噬细胞和肝脏聚积,可透过胎盘,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肝脏代谢,红霉素影响P450抑制药物氧化
阿奇胆汁排泄
常用药物 红霉素 erythromycin
抗菌作用机制
与细菌细胞壁合成前体肽聚糖结合,阻细胞壁的 合成 繁殖期快速杀菌
体内过程 1.吸收:po不吸收,肌注引起疼痛、坏死;宜iv替 考拉宁t1/247h 2.分布:广,可透过胎盘 3.肾脏排泄 临床应用 1.严重G(+)菌感染: MRSA、MRSE和肠球菌感 染 2.对内酰胺类过敏者的严重感染 3. 伪膜性肠炎和消化道感染 po
乙酰螺旋霉素 (acetylspiramycin)
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大环内酯的共性
(一)抗菌作用
1.G(+):金葡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等 2.部分G(-):脑膜炎球菌、流感杆菌、百 日咳杆菌 3.厌氧球菌: 4.非典型病原体: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 衣原体、弓形虫. 5. 阿米巴原虫 立克次体 滴虫
1 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和青 霉素过敏替代品 2 首选治疗军团菌病、弯曲杆菌所致败 血症、肠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 所致婴儿肺炎及结肠炎、白喉带菌者的 首选药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
2.肝损害:胆汁郁积、转氨酶升高等
3.过敏性药疹等
乳糖酸红霉素:5%葡萄糖稀释
依托红霉素 无味红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耐酸 肝 损害强: 琥乙红霉素 无味,耐酸 .
1.药物带阳电游离氨基与G(-)膜磷脂中带负 电荷的磷酸根结合,膜面积扩大,通透性增 加,胞内物质外漏 2.影响核质和核糖体功能 窄谱、静止期和繁殖期的慢效杀菌药 不易产生耐药性
临床应用 1.铜绿假单孢菌感染 败血症、泌尿道感染
2.G(-):其他抗菌药耐药或疗效不佳的 感染 3.局部应用 五官、皮肤、粘膜感染及烧伤 创面铜绿假单孢菌感染 4.PO:肠道术前消毒及大肠杆菌性肠炎和 菌痢
(二)抗菌作用机制
不可逆地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 14元阻断肽酰基t-RNA移位,16元抑制肽 酰基转移反应,或促使肽酰基t-RNA从核 糖体上解离,阻碍蛋白质合成
结合位点与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氯霉素 相同或相近
(三) 耐药机制
产生灭活酶: 酯酶、磷酸化酶、葡萄糖酶 靶位改变: 甲基化 摄入减少外排增加
不良反应
毒性大
1.肾毒性:蛋白尿、血尿 2.神经毒性:眩晕、乏力、共济失调、 神经肌肉阻滞(人工呼吸抢救) 3.过敏反应
杆菌肽
抗菌作用
1.G(+):金葡球菌、链球菌属 2.G(-)球菌
抗菌作用机制
1.抑制细胞壁合成中的脱磷酸化过程 2.损伤细胞膜 用于耐青霉素金葡菌所致的感染,败血症、肺炎 肾毒性严重 局部用于G(+)引起的皮肤感染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吴宜艳
一、大环内酯类 macrolides
14元环 红霉素、 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15元环 阿齐霉素 16元环 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
红霉素(erythromycin)
麦迪霉素(medecamycin)
吉他霉素(kitasamycin) 交沙霉素(josamycin)
总结 1掌握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 多肽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抗菌 谱及临床应用。 2掌握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作用 特点。
思考题 1为何红霉素不宜与林可霉素合 用? 2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作 用有何特点?
谢
谢
(+)
体内过程 1 吸收:林可霉素po吸收差,克林霉素po完全吸收, 2 分布:广,在骨组织中浓度尤高 为血1/3—1/2 3 肝脏代谢 克林在肠道抑菌作用可持续5d 4 可通过胎盘 但不易入脑
临床应用
1. 首选药:金葡菌所致急、慢性骨髓炎和关节感染 2. 厌氧菌,口腔、腹腔和妇科感染 3. 需氧G(+)呼吸道、骨、软组织、胆道感染、败血症、 心内膜炎等 毒性大 不首选
交沙霉素
克拉霉素(甲红霉素)
抗G(+)、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的作用 在大环内酯中最强 耐酸,po 不受进食影响,分布广 首过消除大
阿奇霉素 唯一15元环
G(-)>红霉素4倍 po吸收快,分布广,t1/2 = 对某些细菌快速杀菌
35~48h 最长
新一代大环内酯类特点
对流感菌、卡他莫拉菌、淋球菌作用增强
对支原体、衣原体等作用明显增强
耐酸、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高、t1/2延长
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洁霉素)、克林霉素 抗菌作用 1.G 球菌 需氧 2.对各类厌氧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抗菌作用机制 与红霉素相似,与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 机转移酶,阻止肽链延伸 耐药机制 两药有交叉耐药 与红霉素有 部分耐药 机制相同可拮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