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一章 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二、单元目标
(一)课标要求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3.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4.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5.会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6.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 核心素养要求
1.知道如何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

2.了解参照物,知道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3.会用三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4.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公式、单位、单位间的换算,会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5.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及其两种图像。

6.知道平均速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平均速度。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机械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能力目标:能够识别各种机械运动,并能简单地绘制机械运动的示意图。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能够简单地绘制机械运动的示意图。

2. 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机械运动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并通过引入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概念讲解:通过课件和板书等形式讲解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3. 实例分析:选择几个具体的机械运动实例进行分析,包括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和往复运动等,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模型或模拟器材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加深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5. 引导实践: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一些机械运动的实践活动,要求他们通过观察和实操,运用所学知识绘制出机械运动的示意图,并总结规律。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预告下一节课的学
习内容。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识别机械运动,并能够简单地绘制机械运动的示意图。

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评价,也可以通过小组展示、学生自评、同伴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1
一、学习目标:
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机械运动》物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篇一:机械运动第一章常见的运动第1节机械运动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明白机械运动的概念;(2)明白参照物的概念,明白推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1)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说到运动,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四周的一切物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运动着,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没有运动,也就没有我们。

下面这段录像是我在我们家的阳台上拍下来的一段公路上的情景,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录像材料)在这段录像中。

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如何推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然静止的?如何样描绘物体的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常见的运动中的第一节——机械运动二、新课教学(一)机械运动1、提出征询题:在刚刚我们观看的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你是如何推断汽车、自行车、人是运动的?如何推断楼房、树木、地面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2、总结归纳: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关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1、平常我们观察物体是否运动时是相关于什么物体而言的呢?请同学们观察课件:(1)小孩在公路上跑步。

(2)飞机在空中飞行(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4)小船在河水中行驶小结:我们推断上述物体的运动时,是它们相关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它们是运动的2、当我们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会有什么感受?(1)请同学们接着观看录像,这段录像是我乘校车回密云的途中拍下来的一段。

机械运动教案 (2)

机械运动教案 (2)

机械运动教案教案名称:机械运动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理解机械运动的原理和特点;3.学习使用图像和实验方法分析机械运动;4.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相关机械运动的章节和资料;2.实验器材:线、轮、轴等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如滑轮、斜面等;3.实验工具:游标卡尺、光电门等;4.课件或黑板。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与导入 (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有机械运动的事例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机械运动的思考,并与学生讨论有关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步骤二:知识讲解 (15分钟)根据教材的介绍,讲解机械运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重点解释刚体、自由度、机构和传动等概念。

步骤三:案例分析 (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机械运动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实例中的机械运动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机械运动的构造和运动原理。

步骤四:实验探究 (30分钟)分组进行简单的实验活动,比如观察实验装置的运动、测量和记录相关数据等。

学生可以使用实验器材和工具,运用所学的知识,深入理解机械运动。

步骤五:总结与讨论 (10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与全班一起讨论实验现象和数据。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机械运动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步骤六:作业布置 (5分钟)布置与机械运动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解答问题、分析案例或设计机械装置等。

教学延伸:1.将机械运动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机械装置和运动原理;2.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机械运动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3.通过讲解一些有趣的机械装置和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激发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

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来评估他们对机械运动的理解程度;2.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来检验学生对机械运动概念和原理是否掌握。

教学注意事项:1.在讲解过程中,注意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原理;2.进行实验时,要确保学生的安全,按规定操作实验器材和工具;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4.通过举例和引入一些实际应用,增加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和理解。

物理教案-机械运动

物理教案-机械运动

物理教案-机械运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参照物的选择对于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分类2. 参照物的选择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3. 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的概念4. 典型实例分析:火车过桥问题、追及问题等5. 机械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的计算。

2. 难点: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用机械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

4. 通过实例分析,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实例素材(如火车过桥、追及问题等)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解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对于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

3. 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的概念。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出火车过桥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机械运动知识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总结并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选取部分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的计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机械运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机械运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机械运动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机械运动的常用公式和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机械运动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2. 机械运动的分类和特点。

3. 机械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机械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机械运动相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相关教学实例和题目。

3. 计算器和尺子。

五、教学流程Step 1:导入(5分钟)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Step 2:讲解机械运动的分类和特点(15分钟)1. 通过示意图介绍机械运动的分类,包括直线运动和转动。

2. 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运动的特点,如速度和加速度的不同。

Step 3:讲解机械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20分钟)1. 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速度计算方法。

2. 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加速度计算方法。

Step 4:练习与巩固(30分钟)1.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机械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练习。

2. 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完成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Step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对整堂教学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的疑惑。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机械运动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机械运动的常用公式和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机械运动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2. 机械运动的分类和特点。

3. 机械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机械运动》的优秀教案

《机械运动》的优秀教案

•••••••••••••••••《机械运动》的优秀教案《机械运动》的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机械运动》的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械运动》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目标: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

2、培养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

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

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和由实践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

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篇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篇一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机械运动》物理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二、【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运动的快慢【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自学互动,适时点拨(一)自学互动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一。

知识回顾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1nm= m,1微米=米;时间的国际单位为________,其它的单位有________ 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选:观察刻度尺的和,根据测量的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的程度是由__ ____决定的。

(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___ ____,且尺的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4)记: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两部分,如测得结果为23.32cm,则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而言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的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2) .6、速度:(1)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叫做速度;(2)计算公式:速度=,用符号表示;(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物理意义是。

1km/h= m/s.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与___ __的比值。

二。

考点点击考点1:时间和长度的估计与单位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脏跳动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个哈欠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⑷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0.015_________。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机械运动的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分析方法;3.能够应用机械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机械运动的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分析方法;3.机械运动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机械运动的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分析方法;2.机械运动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分析方法;3.问题解决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机械运动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2.机械运动的基本要素;3.机械运动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机械运动的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分析方法1.机械运动的运动规律;2.机械运动的运动学分析方法;3.机械运动的应用实例。

第三节机械运动的应用实例1.机械运动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2.机械运动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3.机械运动在生产自动化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2.学生的实验报告;3.学生的应用实例分析报告。

七、教学资源1.机械运动的教材和参考书籍;2.机械运动的实验设备和工具;3.机械运动的应用实例资料。

八、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分析方法;2.在实验环节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同时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实验,提高实验的实效性;3.在应用实例分析环节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让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1 (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完成以下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展练习。

教师口述:千米=厘米。

(答:2×104厘米)500微米=米。

(答:米)对学生所答进展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

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稳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根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1.新课的引入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答复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一、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1)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答复: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答复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答:图2—2中运发动、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机械运动》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机械运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机械运动》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考系,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决定。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够区别位移和路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

教材在本章开始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始,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理想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

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明,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接受,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教学难点: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主要设计:一、参考系:(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什么叫机械运动?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机械运动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机械运动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机械运动的教案一、引言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研究的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运动。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机械运动是一个基础性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系统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学习和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理解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3. 掌握加速度计算方法及其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4. 能够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准备相关教学材料;b. 设计并准备适合学生实验的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a. 预习与机械运动相关的知识,了解基本概念和术语;b. 准备实验记录本和测量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运动学知识,例如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b. 提问:你对机械运动有哪些了解?了解的知识有哪些相关应用?2. 理论讲解a. 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b. 通过实例解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c. 介绍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常见的单位。

3. 实验演示a.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用于测量并计算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b.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c.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计算。

4. 实验讨论与总结a. 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比较不同条件下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b.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c.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展开讨论。

五、拓展练习1. 设计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2.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机械运动的相关知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包括练习题、思考题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机械运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教案标题:机械运动教案教案目标:1. 学习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了解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并能够辨认和区分它们。

3. 掌握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和表达方式。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运动问题。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介绍。

2. 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及其特点。

3. 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和表达方式。

4. 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运动问题解决。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机械运动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机械运动的思考。

第二步:介绍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0分钟)通过讲解P1P, P5P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第三步:讲解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及其特点(20分钟)通过介绍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往复运动和周期性运动等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辨认和区分它们。

第四步:教授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和表达方式(20分钟)讲解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表达机械运动。

第五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运动问题(20分钟)设计几个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运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六步:总结与延伸(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提出延伸问题,以巩固学生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课件或教材。

2. 实物或图片来展示机械运动的实例。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 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阅读:1. 《机械运动与机械结构》- 许秉云等编著。

2. 《机械与电子运动体验指南》- 林书国著。

注意事项: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3. 能够运用机械运动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2. 机械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3. 运用机械运动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a. 机械运动的定义: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随时间连续变化的过程。

在机械运动中,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都随着时间而变化。

b. 机械运动的分类:i. 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

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ii. 曲线运动:物体在曲线路径上运动。

可以分为圆周运动和非圆周运动。

2. 机械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a. 机械运动的基本特征i. 位置: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ii.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iii.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b. 机械运动的运动规律i.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相等。

ii.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不等,速度的改变量不为零。

iii. 圆周运动:物体绕一个固定点做圆周运动,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不断改变。

3. 运用机械运动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a. 问题一: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10秒钟,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b. 问题二:一个摆锤绕一个固定点做圆周运动,周期为4秒,求摆锤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c. 问题三:一架飞机以20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钟后速度突然变为30m/s,求飞机的加速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运动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机械运动的基本认识。

2. 实践法:通过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机械运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讨论法: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加深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价:1. 口头问答:针对机械运动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进行口头问答,考察学生对机械运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精选5篇)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篇1初二物理对学生是一门新的课程,刚接触到这一门课时,学生往往有新鲜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

但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兴趣上,或者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物理教学上,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反思:一、多做实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就应利用学校以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

在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时,我利用三棱镜让同学们观察白色光的色散现象。

我还从生物实验室借用了试管,让同学们研究敲击装有水的试管时,到底是不是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

还有,在讲究凸透镜的习题时,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凸透镜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并总结实验的结果。

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课外,我还要求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实验。

在学习色光的三原色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利用自制的放大镜(装有水的圆形塑料瓶)观察自己家的电视机的颜色,是否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色光组合而成的。

二、让同学们学会观察,多观察首先,我上课时尽量多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

并用心的思考总结实验结论。

对错误的结论,并不是立刻指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很多的。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表扬那些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并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

如果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就透过自己查阅资料,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还有问老师来解决。

让同学们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物理的乐趣。

三、尽要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物理知识的应用看看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哪些例子。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学案三篇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学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适当的⼯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误差的⽅法.过程与⽅法1.体验通过⽇常经验或⾃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刻度尺测量长度、使⽤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英钟、电⼦⼿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活动⼀、课件导⼊【展⽰课件】展⽰⼏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1.图甲中两根紫⾊的线是直的吗?2.图⼄中红⾊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引出课题.)1.学⽣相互谈谈⾃⼰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线都是直的;⼄图中红⾊线⼀样长.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测量.⼆、新课讲授1.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的符号(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 了解⼀些物体的长度2.长度的测量(2)实验:⽤刻度尺测量长度【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m).【布置⾃学】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时间2分钟)【提出问题】1.在⼩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现在⼜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反馈练习⼀】指导学⽣完成下列问题: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①中学⽣⾝⾼⼤约15.7②⼀⽀铅笔直径约为102、完成单位换算:③⼈头发直径约7×10-5m= µm④⼀张纸的厚度约10-4m= nm【温馨提⽰】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范如下:7×10-5m= 7×10-5×106µm=70µm。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类型。

通过实际案例和互动活动,学生将学会分析和描述机械系统中的运动,并能够使用简单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

3.能够应用数学模型计算机械系统的运动参数。

三、教学内容3.1 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运动描述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运动的基本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3.2 常见类型的机械运动•旋转运动:转动、滚动、绕轴旋转•直线运动:平动、滑动、绕轴平动3.3 数学模型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数学表示•运动参数计算的基本公式•实例分析:计算机械系统中的运动参数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数学模型的应用和计算。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

3.数学模型的演示和计算实践。

六、教学准备•打印复印教学材料•课堂展示设备•白板和白板笔•计算器七、教学过程7.1 导入与引导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和应用。

7.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类型,引导学生理解运动描述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基本规律。

7.3 实例分析与计算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进行机械运动参数的计算。

提供多个实例,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和分析。

7.4 案例探究与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和讨论一个具体的机械系统,包括其运动类型和运动参数的计算。

小组汇报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共享讨论。

7.5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强调数学模型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机械运动的相关内容,拓展自己的知识。

八、课堂小结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例分析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机械运动(第2课时---教案定稿)
科学组:王联城07.03.28
一、学情分析:
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有定性的比较(猜测)和定量的比较(计算)。

教材要求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获得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不同方法。

为建立速度概念奠定基础。

速度公式是在初中的教材中出现的第一个用字母来表达数量关系的公式,对此学生可能不太习惯。

速度的单位是一个组合单位,学生在科学学科中是第一次见到,教学中要注意强调,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学习这块知识,速度公式的变形在此可以降低要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得出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并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知道速度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技能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巩固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能够体验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与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求速度计算题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并有强烈的交通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意义,公式,单位及单位的换算关系。

2.根据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其解题步骤。

教学难点:
1.速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及公式换形计算。

四、教学程序预设步骤:
1.创设情境,让学生比较用几种方法判断一个人跑步快慢。

2.新课导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提问,得出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但这样定性判断往往不准确,提问能否定量的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呢?需要什么测量工具呢?引出速度,用过动速度公式的讲授,并通过一个刘翔的视屏录象,计算他跑步的速度,给学生示范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

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对公式变形的计算练习。

联系实际讲授平均速度。

3.最后总结。

五、教学预案:
1. 创设情境:
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想挑选几个同学出来去参加苍南县学生运动会,大家动动脑筋,有几种方法呢?请大胆表达出你的想法。

2. 新课引入: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需要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问题。

比如体育课时,进行赛跑看谁跑得最快,谁获得冠军。

同样在外面,比如火车提速,这也是人民所关心的。

那么大家知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比较某物体运动快慢呢?那么老师现在问大家几个问题。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1. 提问一:我们班哪些同学是骑车回家的啊?(这时骑车的学生就来劲了)。

我们学校上午是11:30放学,我们班的吴昌森骑车下去,陈捷走路下去,假如手中没有钟表,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回答:观察他们哪个在前。

教师归纳: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远的人运动得快。

)2. 提问二:有机会我们全班的同学要去北京看08年奥运会开幕式,开始时间是08年8月8日晚上8点8分,我们班有些人骑自行车,有些同学是徒步,都是在08年7月1日的早上同时出发的,那你怎么判断哪种交通工具运动的快呢?
(学生回答:看哪些同学先到。

教师归纳:在相等的路程内,所需时间少的人运动得快。

)[播放视屏------刘翔一百一十米赛跑片段]----让学生体验奥运会就在身边
总结:(1)比较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长的运动较快,反之运动较慢。

(2)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用的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长的运动较慢,反之运动较快。

在样是我们用主观去定性的判断一个物体的快慢有没有缺陷呢?平时我们生活中有个矛盾那就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程,比如说刘翔跑步的速度与我们班一个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怎么比较这两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呢?想一想,如何定量比较(用准确的数字来说明)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测量哪些数据?用什么测量工具?教师可启发学生回答: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秒内通过的路程多的物体运动得快。

4. 速度:
1.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2.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 / t 。

v和t分别是英语单词速度和时间的第一个字母,s是德语移动距离的第一个字母。

3.关于速度的单位,要说明它是依据公式v = s / t 得到的。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

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的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多少米每秒。

如果路程的单位用千米,时间的单位用小时,速度的单位就是“千米/时”读:多少千米每小时。

介绍两个单位的转换过程并推导出:1米/秒=3.6千米/时。

例:36Km/H,是36,000m/60×60S,化简得10m/S。

4.读一读:阅读课本图2-22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体会常见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的大小)。

5.例题教学
我们现在高速公路随处可见,从灵溪到温州高速路的长为75千米,一辆快客匀速行驶了45分钟,你能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出这辆快客的匀速行驶速度吗?(要求以米每秒做单位)
强调解题步骤,先写已知条件,然后写解,接着写出公式,再将数据和单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最后答。

注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安全教育:在这里得出的答案是28m/s。

我会引导一秒车可以运动30m,相当于运动了3个教室,那么你们家人有没有开车的啊,在醉酒的时候提醒他们千万不能醉酒驾车,反应慢了一秒就不得了,还有平时在回家的路上也要小心…,进行安全教育。

求路程:我们班林曼娜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 .从他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求时间:吴小琴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m,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5km/h,他骑车上学路上要花几小时?合多少分?
分析图表:
5. 平均速度:
刘翔在04年雅典时110米跨栏比赛创造了奇迹,打破了世界记录11.91,我能求他运动的速度吗?学生肯定回说可以,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很重要,我们平时看到物体的运动大多数都是变速运动,他们的速度时常大声变化,例如汽车开动了之后速度会慢慢边大,要停下来的时候车得减慢速度才能停下来,所以这样的物体所做的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的多,如果我们就粗略的描述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这段时间运动的速度,这样算出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六、课堂小结: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

3.速度公式的应用。

4.平均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