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习题 解答与阐释
2018年人教版语文高考讲义: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二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二真题精练——精做课标真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一、(2015·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
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
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1.下图是1860—1970年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
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
其原因分别是()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年)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危机的影响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冷战的影响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1900年左右和1930年左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左右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故吸引了大量移民;1930年左右美国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大量工人失业,经济萧条,故移民人数处于低谷,故B项正确;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是1900年左右,故A、C两项均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5年结束,不是1930年左右,故D项错误。
2.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5年欧盟有510万人出生,520万人死亡,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但同期欧盟总人口却从5.08亿上升到5.1亿,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萎缩。
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B.区域集团化发展不平衡C.市场经济在各国实行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欧盟人口的增多是由于“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萎缩”,而人口流动加速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影响,故选A项。
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不平衡,排除B项;市场经济在各国实行与材料反映的移民人口大量增加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国际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形成,排除D项。
3.2017年,美国国务院宣布:美国决定不再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的制订进程,称其“损害美国主权”。
美国国务卿在声明中说,美国不会支持会妨碍美国“行使移民法律和确保边境安全”这些主权行为的进程。
这一现象说明()A.冷战思维依然左右新时期国际关系B.国际移民问题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C.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排斥国际移民D.国际迁移成为文明演进的重要阻碍,原因是“称其‘损害美国主权’”,可知体现了美国坚持自己的利益,奉行单边主义,排斥国际移民,故C项正确。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探究外国小说中的社会内涵(含答案)
《探究外国小说中的社会内涵》同步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聂赫留朵夫在小屋的门楣上和门廊的门楣上又接连碰了两次头,才来到街上。
几个孩子都在门外等他,还有几个抱婴儿的女人,包括那个抱着脸色苍白的娃娃的瘦女人。
他打听这个女人是谁。
“她就是我对你说的那个阿尼霞。
”岁数大些的男孩说。
聂赫留朵夫转身招呼阿尼霞。
“你靠什么过活?”“怎么过活吗?要饭。
”阿尼霞说着哭起来。
聂赫留朵夫掏出皮夹子,给了那女人十个卢布。
还没走两步,另一个抱娃娃的女人就追上了他,然后是一个老太婆,接着又是一个女人。
她们都说自己穷,要求周济。
聂赫留朵夫把皮夹子里的六十卢布零钱都散发掉,十分忧郁地走回管家的厢房。
管家笑眯眯地迎接他,告诉他农民将在傍晚集合,然后走到花园里,在撒满白色苹果花瓣、杂草丛生的小径上徘徊,思索着刚才见到的种种情景。
“老百姓纷纷死亡,食品普遍不足。
老百姓一步一步落入这种悲惨的境地,他们自己却没有发觉,也不怨天尤人。
而我们认为这种状况历来如此,理所当然。
”现在他十分清楚,老百姓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唯一能用来养家糊口的土地被地主霸占了……这种现象再也不能这样继续存在下去。
现在他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他想到处理库兹明斯科耶土地的办法,就感到害臊。
他在欺骗自己。
他明明知道谁也无权占有土地,却还要肯定自己享有这种权利。
他心里拟定了一个方案,把土地交给农民,收取租金,并规定地租是农民的财产,由他们自己支配,缴纳税款和用作公益事业。
晚饭后,聂赫留朵夫对管家讲了自己的方案,征求他的意见。
管家笑笑,装出一副似乎早就想到过这问题,并且乐于听取聂赫留朵夫的意见的样子。
其实他对这个方案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因为根据这个方案,聂赫留朵夫必须放弃自己的利益。
管家头脑里有一个根深帝固的信条——人人都在损人利己。
“我懂了。
就是说这笔公积金的利息归您收取,是不是?”管家满面堆笑说。
“绝对不是。
土地不能成为私有财产,收益应归大家共享。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下册课后习题:(第三单元)说“木叶”(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9说“木叶”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夯实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袅.袅(niǎo)得鱼忘筌.(shuān)疏.朗(shū) 翩.翩起舞(piān)B.皎.皎(jiǎo) 窸窸窣.窣(suō)褐.绿(hè) 缠绵.悱恻(mián)C.灼.灼(shuó) 四处漂泊.(bó)触.及(chù) 空气湿润.(rùn)D.寒砧.(zhēn) 冉.冉升起(rǎn)凄.清(qī) 笑声爽.朗(shuǎnɡ)项,“筌”应读“quán”;B项,“窣”应读“sū”;C项,“灼”应读“zhuó”。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我喜欢读林庚先生的作品,有时书中的精美语段,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我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林庚先生是著名诗人、楚辞与唐诗研究专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界泰斗,从教一生,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此处不合语境。
②厝火积薪: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
这里误用为“事先做准备”了。
③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使用正确。
④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使用正确。
⑤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与句中“跑”的意思相矛盾。
⑥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细说汉字(节选)左民安世界上的文字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说来可以分为表意和表音两大文字体系,而汉字则属于表意文字。
所谓表意文字,就是文字与语言的语音方面不发生直接联系,每一个字只是表示一个音节,不能明确表示读音,但一个字的本身就能表示一个意思。
如“旦”字的上部是“日”,下部是地面(或水面),从地面上升起太阳,是表示早晨的意思。
也正因为如此,同一个文字符号可以代表两种语言里的同一个词,而读音完全不同,比如方块汉字中的“日”字,是画一个圆圈,中间加上一个圆点,很像一个太阳,而古埃及也是用这个文字符号表示太阳,只是读音不同。
也正因为表意文字具有和语音不发生直接联系的特点,所以它就有可能用来代表不同民族的语言,如我们的邻邦日本、朝鲜等国家都曾经借用汉字作为书面交际工具。
(既即)然说表意文字与语音没有直接的联系,那么形声字中的“声”又应怎么解释呢?汉字是可以分为没有表音成分的象形、指事、会意的纯表意字和有表音成分的形声字这两大类的。
但(既即)使是形声字的“声符”本身原来也是一个象形符号。
比如“纹”“洋”“渔”等都是形声字,它们的声符分别是“文”“羊”“鱼”。
甲骨文中的“文”字就像一个人胸部刻的花纹,“羊”字像羊头,“鱼”字像鱼形。
这里的“文”“羊”“鱼”都是象形字,还是与语音不发生直接联系。
所以,在我们现行的方块字中,(既即)使是有百分之九十的形声字,也不妨碍它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有删改1.【辨析字形】在短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画上“√”。
2.【提取信息】“旦”字,上部是“____”,下部是___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的意思。
3.【提取信息】什么是表意文字?用“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4.【整体感知】阅读短文可知,汉字属于______文字,可分成纯表意字和________两大类,其中纯表意字又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练习题-普通用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练习题一、单选题底格里斯河是西亚水量最大的河流,整体沿扎格罗斯山脉西南侧山麓流动,注入波斯湾。
下图左图为“底格里斯河流域水系分布图”,右图为“巴格达降水逐月累计柱状图”。
据此完成下列题。
1.底格里斯河流域河水循环最活跃的时期是A. 1-3 月B. 4-6 月C. 7-9 月D. 10-12月2.左图中湖泊、沼泽对当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最突出的是实现A. 有效地分水和储水B. 调节生产的气候条件C. 净化农业的水污染D. 改善农用机械的运输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隆河冰川近年来融化加快。
为了挽救隆河冰川,当地居民将白色防水油布“披”在了冰川上,而瑞士科学家提出先将流入峡谷的冰川水收集起来,再将这些冰川水制成人造雪,覆盖在冰川上。
3.为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主要的目的是A. 减轻暴雨冲刷B. 增强大气逆辐射C. 削弱太阳辐射D. 塑造人工冰川景观4.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A. 地表径流量增多B. 蒸发量减少C. 降水量增加D. 地下径流量增大5.收集冰川水和制造人造雪的最佳季节分别为A. 秋季冬季B. 冬季秋季C. 夏季冬季D. 冬季夏季乌鲁米耶湖(如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春季湖水相对较深。
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该湖春季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 雨水B. 冰川融水C. 地下水D. 季节性积雪融水7.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 )A. 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B. 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C. 植被破坏,坡面径流增加D. 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8.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鲁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有( )①湖区发展渔业生产②湖区实施人工降雨③增加高山冰雪融水④发展节水农业⑤跨流域调水A. ①③④B. ①②⑤C. ②④⑤D. ②③④定结湿地,年降水量236.2 mm,生长着至少40余种珍稀物种,是隐秘的后藏湿地王国。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章专题一讲义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一、小说基本概念和“三要素”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二、小说的种类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6.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三、高考所选小说体裁的文体特征1.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
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
其特点有:①篇幅短小,②立意奇特,③选材小中见大,④情节完整,⑤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
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2.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四、小说与散文的文体区别1.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而小说一般有相对完整的情节。
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三 -
这一切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怪现象,便是长期以来以艺术知识代替艺 术修养所造成的。
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充分的艺术知识。但是,艺术 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 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 未必有真正的军事修养,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知识本身是历史的而非军事 的。艺术知识,只是艺术修养大题目下的一种后补性、扩展性的内容。
②我曾试图从美学家那里寻找出人性中有什么因素使我们可能产 生美的情感。我们惯常认为美源于人要求表现的本能,而我得说这是 一种身心的状态。或许在身心的结构中存在着一种生理功能,使某些 声音、某些节奏、某些色彩特别令人心旷神怡。然而也因为我们爱某 些东西、某些人、某些地方,或者时光的流逝增添了感情价值,所以 我们觉得美。
答案
5.结合文本,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艺术知识不能等同于艺术修养。 答案 ①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 艺术的。 ②艺术知识只是艺术修养大题目下的一种后补性、扩展性的内容。 ③真正有艺术修养的人,在接触艺术的过程中往往不会像学习知识一 样冷静,一定会投入自己明快的爱憎裁断,调动审美联想,甚至还能 引发自身艺术创造的激情。
1.西南联大师生吟唱校歌时,会产生哪些“现实中的悲剧快感”? 答案 (1)宣泄痛苦、挫折感时产生的崇高庄严感。 (2)把个体命运与祖国、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而产生的审美同情。 (3)感到压抑、震惊(或深感忧患)而反抗、振奋。
③还没有人研究过时间对于美的作品的影响。不仅仅是我们越熟悉 它们,越看到它们的美,而且历代的赞赏不知不觉地增加它们的美。济 慈的颂歌现在比他刚写下它们的时候更美,所有从这些优美的诗歌中得 到安慰和力量的人们积聚的感情使它们诗意更加丰富了。审美情绪决不 是一桩简单明确的玩意儿,它是非常复杂的,是由各种不同、而且往往 相互矛盾的因素综合形成的。美学家教你不要因为一幅画或一曲交响 乐激起了你的本能冲动,或者因为它们挑动了你忘怀已久的往事,或者 因为通过它们引起的联想,使你进入了神秘的狂欢状态,就为这些图画 或音乐所感动。这样的劝诫没有用,事实上你还是被感动。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讲义 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三 考点二 含答案
考点二分析环境描写——聚焦活动舞台,读懂风景意义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是社会环境.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小说阅读考查的角度主要有特点和作用两个方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小镇多吊脚楼,旧称干阑.此屋沿溪而建,时传为避毒豸虫蛇而筑,人居其上,可眺山水岚雾,倒也有十分情趣.且房屋鳞次栉比,多为木柱板壁,街道为麻石路面,凹凸不平,就有了几分古香古色.镇口岩头上的老藤粗枝,盘虬错节.小镇位于深山之中,极少人来往的.村野田埂之中,常见老牛慢慢地吃草咀嚼岁月,仿佛日子也凝固了;只有小路上日子覆盖着日子,脚印覆盖着脚印.连风,也很难穿透时间凝固的墙壁,为这方圆百里唯一不通公路的小镇,送来些山外新鲜的气息.(中间情节梗概:镇上有一屠夫,做杀猪生意极其诚信,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有一天,镇上来了一位名医,接连几天看他杀猪,并言愿意购买他杀猪用的祖传案桌,双方约好七日后取.)七日后,老者至,见屠夫亦置新案桌,并言:你既为病家故,我何可让你破费,并置这新案桌送与你吧.老者大惊,急问旧案.屠夫曰:我已劈矣.且见一巨大蜈蚣,伏于案内.老者遂长叹一声,仰天曰:民风淳朴如此,我何言!于是,老者告知屠夫:此蜈蚣伏案内,日日以猪血为食,到今日,已逾百年,取出剖开,腹内有一珠,名曰定风珠,可治百种之疾.我存有私心,怕说出来被你敲竹杠,故此未言明,谁知竟毁于一旦矣!我要这新案桌,又有何用呢?以我这等褊狭之心,如何治世救人,真让人汗颜!老夫碌碌一生,看来仍是心不达、艺不精矣!言罢,大笑而归.倒是屠夫,常听人言及,他到手的富贵,竟被丢了.屠夫听罢,也无懊悔,只笑曰:该来则来,该去则去,天意也.屠夫依然每日杀猪卖肉,乐此不疲.倒是老者,闻听此言后,仰天叹曰:求不可求之求,吾何止心不达、艺不精,而且是枉读药理诗书,不如一屠夫矣!遂摘牌罢医,不再悬壶矣.(节选自魏继新《定风珠》) 1.小说开头描写了小镇的哪些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特点:建筑古香古色,富有情趣;不通公路,少人来往,环境闭塞.作用:写环境封闭,是为了表现小镇乃世外桃源,为下文刻画人物、凸显“民风淳朴”的主题提供背景.(2014·重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节选自何晓《东坛井的陈皮匠》)2.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蕴.(2)为陈皮匠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本题包括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都是在讨论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可抓住一些关键字眼进行分析.“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唐宋格局”“明清街院”“五千年的大家族”“自然地洋溢着”,这些词句中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历史底蕴.写这些自然是为塑造陈皮匠这个人物形象服务,也为陈皮匠的活动提供一个环境依据,为表现文章的主题服务.3.小说②③④段对古城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展示了古城什么样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古城历史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②古城远离现代文明,建筑古旧充满传统风格;③古城历史上曾经出过很多的名人、大族;④古城人的生活恬静、自信.1.分析概括社会环境特点(1)途径:①找寻人物活动的所有场所,如家庭、街道及工作地点等,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②透过人物活动的场所,弄清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理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还是紧张、冷漠的,等等.③把握人物的生活、工作状态和心境特点,如是否压抑或者愉悦等.④从文本中的地域风情、风俗习惯描写中理解环境的特殊特点.(2)概括社会环境最好用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它有时可以从文本中直接提取,有时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做分析概括社会环境描写作用题需要“三步走”第一步,找出具体体现社会环境的语句.第二步,明确分析社会环境作用的思维角度.(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3)制造悬念,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产生波澜.(4)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答题模式:(1)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2)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提示:在分析概括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注意中国小说和外国小说在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分析社会环境“三注意”(1)在分析社会环境时,应认识到其复杂性.社会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它往往是诸多因素的交织.如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描写的社会环境,反映了那个时代两个方面的矛盾,一方面是专制主义的潮流,另一方面是民主自由的潮流.当时,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的矛盾激烈地冲突着.(2)应透过人物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环境的内涵和本质.社会环境主要是由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以及他们的关系组合而成的.这些人物其实是某种社会力量的代表,也是某种观念的载体.作家在创作时,总是通过具体人物来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因此,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这些具体人物的言行,认识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内涵及本质.(3)要注意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的辩证关系.社会环境决定了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不同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对社会、历史诸要素认识得越深刻,对小说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认识社会环境描写的本质和意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两个孤独的人[奥地利]茨威格像一股广阔的深色的激流,熙熙攘攘的工人穿过大门.在这密密匝匝的人群后面相当远的地方有一个工人孤零零地走着.他还不老,很强壮,但是他不能与那些人保持同样的步子,因为他那条瘸腿无法使他快速地行走.远处欢快的声音还在发出回响.他听到了,对这人群发出的嬉闹的声音并不感到痛苦.他的残疾早就使他习惯了孤独,在孤独中他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哲学家,以弃世者的冷漠面对生活.他一瘸一拐地慢步向前.从远处昏暗的田野里涌来不久就要成熟的庄稼的暖洋洋的芳香,冷爽的晚雾也无法遏止它的飘散.远方的笑声消逝了.不时还有一只孤零零的蟋蟀发出唧唧声,除此到处一片寂静,是那种深深悲哀的寂静.在这样的寂静中沉默的思想开始言语了.突然他谛听起来.他觉得他听到了有人在呜咽.他凝神静听.一切都在沉默,像在无梦的睡眠中.但在随后的瞬间他又听到哭声,更为低沉更充满了痛苦.透过模糊的苍茫的暮色他看到在公路上有一个身影,坐在堆摞起来的铁轨上哭泣.他先是想静悄悄地走过了事.但当他走近时,他认出了这个不停呜咽的少女.她是他在同一工厂的一个女工.他是在每个人都称她是“丑八怪尤拉”时认识她的.她的丑陋是那样惹人注目,他们给她登记上这个她早在孩提时代就有的名字.她的脸粗糙,不成规矩,皮肤的颜色是一种脏兮兮的黄色,那样污浊不堪,令人厌恶.再加上体型是那样显眼的不协调,孩子般孱弱和消瘦的上身,长着一个宽大和有些弯曲的臀部.唯一漂亮的是她那双安详和熠熠闪光的眼睛,它们把所有的轻蔑和憎恶的目光当作是温柔的顺从再次映射出来.不受怜悯地继续生活下去,他本人已经承受了过多的秘密痛苦.他走近她,把手善意地放到她的肩膀上.她吃了一惊,像是从梦中醒来.“放开我!”她不知道是在同谁说话,只是由她的狂暴的痛苦而嘶叫起来.现在她认出了这个陌生人,变得安静下来.她注意过他,因为他是厂里从没有嘲笑过她的少数人中的一个.她喃喃地推开他.(有删改)1.文章第二段画横线的景物描写,突出了怎样的特点?对塑造人物和情节发展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特点:冷寂、悲哀.作用:①烘托了主人公内心孤独寂寞的情感.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寂静中才有可能听到尤拉的哭声,才有后面的情节的发展.(2013·新课标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峡谷阿城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峡口处,倒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着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在柜里.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地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一刻工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结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阳光又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③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④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1.分析概括景物特点(寓意)分析概括景物特点,首先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其次要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如果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概括.至于分析景物的寓意,则要关注它所运用的手法,或隐喻,或象征,并结合小说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做这类题时要特别注意审题,注意“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要求答的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2.分析概括景物描写的作用(1)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背景;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③暗示人物身份、地位、思想、性格,或烘托、衬托人物心理;④象征、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⑤暗示、铺垫或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场景转换);⑥作为情节线索,勾连故事;⑦揭示或深化主旨,增强意蕴,情景交融,营造意境.(2)根据位置判定其作用①如果所给景物文字出现在开头,那么其作用主要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感情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加舒缓自然、顺理成章.另外还有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主人公的作用.②如果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作用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那么其作用是推动情节发展.③如果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④如果景物描写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3)构建答题模式常见的答题模式有:①指向环境:交代……时间(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指向情节:推动……发展,暗示……转换,勾连……情节,为……做铺垫,为……埋下伏笔.③指向人物:暗示……思想,侧面写……性格,烘托……心理.④指向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深化……主旨.另外,要注意两点:①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要结合具体内容具体分析.②环境描写作用题,答题很容易模式化、套路化,因而最易答得笼统、空泛.为此,特别强调答题要与文本“这一个”特定内容的分析结合起来,因此,作答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的文字.只有读得好,才能答得好.风景的意义1.衬托作为背景出现的风景,往往对事件起着相应的衬托作用.在小说中,自然环境与在自然环境中发生的事件往往是“同质”“同方向”的,这就是所谓的“正衬”.正衬是衬托的一种.如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中,孩子们正在草原夜晚的篝火旁讲故事,故事一个比一个恐怖.在讲故事的间歇,有这样一段风景描写:突然,远处传来一声冗长的、嘹亮的、像呻吟一般的声音.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夜声,这种声音往往发生在万籁俱寂的时候,升起来,停留在空中,慢慢地散布开去,终于仿佛息了.倾听起来,好像一点儿声音也没有,然而还是响着.似乎有人在天边延续不断地叫喊,而另一个人仿佛在树林里用尖细刺耳的笑声来回答他,接着,一阵微弱的咝咝声在河面上掠过. 这夜晚空旷的草原里的恐怖声音无疑营造了恐怖的氛围,使孩子们被故事与环境的恐怖气氛感染.孩子们本就感到不安,而这样的风景又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不安,所以“孩子们面面相觑,哆嗦一下”.由此看来,风景是营造氛围和意境的有力手段.但有时,自然环境与事件之间却是“反调”“异质”“反方向”呈现的,这就是所谓的“反衬”.一个人心情十分苦闷,而他周围的自然却呈现出一番欢乐的景象;一个人的内心在那一刻是焦躁不安的,而他周围的自然却平静如水.反衬的效果是不可思议的,它使那个心情苦闷的人更加心情苦闷,它使那个内心焦躁不安的人内心更加焦躁不安.有时,自然环境不仅仅是背景,还作为一个与人匹敌的对手存在.自然越是严酷,给人们出的难题越多,就越显得人们战胜自然的英勇.自然环境和人物一样,也是小说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2.作为幕间音乐风景也可作为幕间音乐,起过渡和调整节奏、舒缓情绪的作用.海明威的小说以笔法简练著称,但他常在小说里穿插一些与情节主干不甚相干的风景描写.《乞力马扎罗的雪》《白象似的群山》如果去掉那些风景的过渡,就只剩下男女主人公的对话,自然会单调得多.除此之外,风景还有营造氛围、孕育美感和给人以精神启示等作用.。
马克第三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三章1.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页)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
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化。
(3)封建时代的后期,资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
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击败落后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
(4)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的发明,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在历史上曾长时间地领先于世界各民族,近代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才落后了。
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由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所以我们以较快的速度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
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革经济基础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113春之声课时作业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之声一、基础知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那是一个崇尚建功立业的时代,地球的另一边,波斯和希腊的战火刚刚熄灭。
在东方大陆的城池里,对着地图踌躇满志的君王们都在酝酿着新的战役。
蓟城的将士们也在厉兵秣马,召公自从驾鹤西去之后,这还是唯一一次数百年来大规模的军事训练,命令的下达由召公的第三十八代孙——燕昭王完成。
面对四面八方的军事威胁,燕昭王没有退避三舍,而是走出都城,迎着秦军到来的方向筑起一座高台。
这座所谓的高台相当简陋,但是却展示着顶天立地的刚健风骨,它被后人尊称为黄金台。
王者之风,山呼海应,一时之间名将、谋士不远千里闻风而来,、猛将如云的蓟城经历了一段艰苦奋斗的岁月。
等到山谷里的桃花足足开过二十个轮回,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率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
这一仗打得酐畅淋漓,以“滥竽充数”的典故闻名于世的齐湣王,齐国的竹子被挖回来种在蓟城之外的山坡上。
燕昭王身后留下了一个完美的纪念碑,但是对于这座古老的城市来说,它可能只是一个逗号。
为了制造下一个的章节,秦国等了六十年,才趁着赵国大地震的机会起兵攻克邯郸,剑锋再度指向黄金台。
历史仿佛画了一个圆圈又回到这里,( )这个年轻王子自以为独辟蹊径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已经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他的敌人不是沉迷于美酒笙歌的齐湣王,而是铁定了心横扫六合的秦始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星罗棋布济济一堂一败涂地感人肺腑B.星罗棋布人才济济一败涂地扣人心弦C.鳞次栉比济济一堂功败垂成感人肺腑D.鳞次栉比人才济济功败垂成扣人心弦【答案】B 【解析】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多形容房屋等密集。
题目中表示的是国家多,用“星罗棋布”更恰当。
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文中需要能作定语的词修饰蓟城,“人才济济”可作定语,更恰当。
2018年人教版语文高考讲义: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三 考点五 Word版含答案
考点五探究主题、标题、人物、情节——深入思考,多方挖掘小说文本的探究,角度往往都是常见的,或是句子,或是标题,或是情节安排,或是环境描写的寓意或作用,但要求深入全文思考,即依据文本,联系背景作深度和广度的开掘。
一、探究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生沈从文场坪上,白日照着,一圈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在那里。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地停了下来。
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
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
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来了个学生,站着,没动。
老头子瞥了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地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
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
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
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的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
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
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解答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的古代报纸是怎样诞生的?中国的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中国最早的报纸开始于唐代。
中国古代的报纸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和政治统治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比如唐代官报就是和唐代藩镇制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才设立了进奏院和进奏官,传递中央的信息。
此外,交通传播条件,以及造纸、印刷技术的提高也为古代报纸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报纸产生前我国出现的新闻传播形式有:口头传播、烽火传播、皇帝诏书。
口头传播和烽火传播是非文字传播方式。
这种方式还有旗鼓和木铎传播。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传播内容较简单,传播距离不远,且具有易逝性。
皇帝诏书属于文字传播。
这种方式的载体一般有竹简、帛和露布。
竹简和帛记载的内容很多,露布只用以传递军事捷报。
这几种传播方式由于文字的作用而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较小,并可记录传递较复杂的信息,露布的公开性与时效性更加突出。
3、唐代官报的编辑发行工作都有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负责部门:节度使在长安设立的办事机构,简称进奏院编辑发行环节:1)采集、编辑:进奏官们自行采集,从一些它们获得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2)传发:进奏官直接自发向地方各藩镇传发,并不受朝廷管辖4、“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报”的性质如何?为什么称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报纸?(1)性质:我国和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媒体,是从官文书向官报转化过程中的新闻传播工具;带有官方性质,但还不是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的正式官报,同宋以后“邸报”有很大差别;近似于欧洲的“新闻信”,但比其早约八百年(2)类似进奏院报,已经从官文书的形式中分离出来,具有传播有时效性的新闻的性质;通过进奏院发行,具有报纸发布的体制;并有一定的受众群体5、宋代“邸报”的发行制度有哪些特点?进奏官在“邸报”编发工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1)特点:以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为界,前由地方设在首都的进奏官自行采集编发,没有统一的章程;之后权威性和官报性质更明显,由中枢有关部门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发报;由门下省负责编定,给事中负责审定。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 专题二(含解析).docx
专题二真题真练——精做课标真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一、(2011·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下笔不觉师造化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
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
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
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
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
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
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
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
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第三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十三含答案
专题十三精准分析概括文本观点和作者态度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谈美[英]毛姆①我发现美是个终点。
我仔细考虑美的东西,觉得我所能做的惟有凝视和赞赏。
它们对我引起的情绪是高雅优美的,可是我既不能保持这情绪,又不能重复感受它;世上最美的东西最终也使我厌腻。
我注意到,从未臻完善的作品中,我倒能获得更持久的满足。
正因为它们还没有达到十全十美,所以它们使我的想象力得以有更大的活动范围。
最伟大的艺术品已经是尽善尽美,我无以复加,我不安宁的心灵只能疲于消极的沉思默想。
我觉得美好高山的顶峰,你攀上了那里,就只有重新回下来。
完美无缺是我们都追求的,却又最好不要真正达到这境界。
②我曾试图从美学家那里寻找出人性中有什么因素使我们可能产生美的情感。
我们惯常认为美源于人要求表现的本能,而我得说这是一种身心的状态。
或许在身心的结构中存在着一种生理功能,使某些声音、某些节奏、某些色彩特别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也因为我们爱某些东西、某些人、某些地方,或者时光的流逝增添了感情价值,所以我们觉得美。
③还没有人研究过时间对于美的作品的影响。
不仅仅是我们越熟悉它们,越看到它们的美,而且历代的赞赏不知不觉地增加它们的美。
济慈的颂歌现在比他刚写下它们的时候更美,所有从这些优美的诗歌中得到安慰和力量的人们积聚的感情使它们诗意更加丰富了。
审美情绪决不是一桩简单明确的玩意儿,它是非常复杂的,是由各种不同、而且往往相互矛盾的因素综合形成的。
美学家们教你不要因为一幅画或一曲交响乐激起了你的本能冲动,或者因为它们挑动了你忘怀已久的往事,或者因为通过它们引起的联想,使你进入了神秘的狂欢状态,就为这些图画或音乐所感动。
这样的劝诫没有用,事实上你还是被感动。
④一个人对于一件伟人的艺术作品的反应究竟是怎样的呢?比如说,他在罗浮宫观看提香的《埋葬》,或者在听着《歌唱大师》中的五重唱的时候,他所感觉到的是什么?我知道我所感觉到的是什么。
那是一种刺激,使我感到既是心灵上、却又是肉体上的高度兴奋,使我感到幸福,似乎觉察到自己的力量,摆脱了人生的羁绊;同时又感到自己产生一种充满仁爱的温厚心情。
最新《艺术概要与欣赏》课后习题答案
《艺术概要与欣赏》课后习题答案注释:红颜色全部是陈老师勾画的重点具体的页数也写了需要自己在去翻书复习。
简答题也是全部有答案。
第一章绪论【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1、艺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
Pl2、美育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目的是塑造完美和谐的人性。
P23、拿来主义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7二、判断正误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艺术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头脑里的“反映”,是一种比客观现实更为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对)P12、唐代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指出:“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晚声”。
(错)P43、李后主穷奢极欲,沉湎声色,是一个典型的昏君,他所作的《后庭花》成为了亡国的代名词。
(对)。
4、靡靡之音可以亡国,恐怖的乐曲则可以“杀人”,匈牙利钢琴手鲁兰斯•查理斯创作了《黑色星期五》,引起了一桩桩音乐奇案。
(错)三、选择题1、英国19世纪著名哲学家(C )在《教育论》中有一句名言:“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会失掉一半。
”A、阿尔夫里德?伊森斯塔特B、怀特海C、赫伯特•斯宾塞D、席勒2、根据表演的时空性质,可把艺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并列艺术,比如(A)就是时空并列艺术。
P2A、文学、戏剧、影视B、音乐、舞蹈、书法C、绘画、雕塑、速筑D、曲艺、工艺美术3、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又名(D ),表达了资产阶级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解放的斗争意志,以及对斗争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欢乐必将降临的信心。
P3A、第六交响曲B、第七交响曲C、第八交响曲D、第九交响曲4、以下说法(B )是正确的。
P15、A、从实践论的角度看,艺术是人对社会生活进行再创造的一种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也就是艺术家根据创作意图,对素材加以选择、集中、提炼和加工的创作活动。
B、谈到艺术,我们脑海里的本能的反映就是一系列艺术作品和无数的艺术家,但这仅是构成艺术的主要元素或日表象,而不是艺术的定义和本质,更不能表示出艺术的特色。
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人教版)第三章 认识的深化与成篇 第3章-第3节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培养创新意识“诗仙”李白漫游湖北武昌,决定到有名的黄鹤楼登高赋诗。
黄鹤楼建筑在一个险峻的山头上,面临浩浩荡荡的长江,非常壮观,加之传说有位仙人乘黄鹤在这里停留过,更加令人神往。
李白登上此楼,历史的沧桑感,怀才不遇的惆怅,以及天涯浪子的思乡之情,一齐涌上心头。
李白心中已有了一首诗,刚要提笔,忽然抬头看见了墙壁上崔颢的诗歌,顿时呆住了:自己想好的诗句,无论是文字还是意境,都没有超出这首诗。
他写诗的态度是十分严肃的。
没有新意宁肯不写,也不肯步人后尘。
于是他投笔叹息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正是因为有创新的意识,所以李白不写则已,一写就感天地,泣鬼神,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浪漫主义的诗章。
没有创新意识的文章注定是平庸的文章,平庸的文章自然引不起读者的兴趣了,所以同学们要培养写作的创新意识。
1.阅读《快乐方程式》,谈谈这篇文章新在哪里。
【答案】(1)题目新。
“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而“方程式”则是一个数学概念,两者放在一块又是什么意思呢?快乐还能用方程式来表示吗?这些都能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2)构思新。
本文没按一般记叙文的格式和要素来写,而是选择了中学生熟悉的“不定方程”作为全篇的框架,文章的主体就是对“x+y=快乐”这一方程式的不同解法。
这体现了作者的构思巧妙。
(3)立意新。
本文告诉我们,快乐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同时还告诉我们,中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立意不是个定论,所以立意较新。
2.学习写作的“三部曲”大致是怎样的?【答案】3.写作上创新的途径有哪些?【答案】4.写作内容的开拓大致有哪三个方面?【答案】5.变换视角有什么好处?【答案】(1)变换视角能了解多维世界的全貌。
(2)变换视角能使自己思维周密。
(3)变换视角看问题往往容易周到、独特。
6.结合自己的写作体验,想一下有哪些新的形式或典范可供我们学习借鉴?【答案】(1)“通信”形式、“对话”形式、“梦幻”形式、“寓言”形式、“戏剧”形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1.光强为0I 的自然光相继通过偏振片1P 、2P 、3P 后光强为8/0I ,已知31P P ,问:1P 、2P 间夹角为何?
解:自然光通过P 1,光强减半
I 1=I 0/2
振动方向沿着P 1的透光方向。
设P 1、P 2间夹角为α,则透过P 2的光强为
I 2=I 1cos 2α=(I 0/2)cos 2α
振动方向沿着P 2的透光方向。
P 2与P 3之间的夹角为π/2-α,则透过P 3的光强为
I 3=I 2cos 2(π/2-α)=I 2sin 2α=(I 0/2)cos 2αsin 2α
依题(I 0/2)cos 2αsin 2α=I 0/8,则得到α=45°
2. 若要使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转动900,最少需要几块偏振片?这些偏振片怎样放置才能使透射光的光强最大?
答:要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转动90°,只用一块偏振片是不行的,考虑用两块偏振片,如图,设入射的线偏振光的光强为I 0。
第一块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与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的夹角为α,从第一块偏振片透射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块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平行,即将入射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旋转α;第二块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与从第一块偏振片透射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的夹角为β,从第二块偏振片透射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二块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平行,即将入射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再旋转β;依题的要求,最终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转动90°,α+β=90°。
所以,最少用两块偏振片就能使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转动90°。
设入射线偏振光的光强为I 0,则透过第一块偏振片的光强度为
I 1=I 0cos 2α
透过第二块偏振片的光强度为
I 2=I 1cos 2β=I 0cos 2αcos 2β=I 0cos 2αsin 2α=(1/4)I 0sin 2(2α)
若要使I 2最大,则2α=90°,α=45°,即两块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夹角为45°,而且入射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两块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夹角为90°。
此时出射的最大光强为
I 2max =(1/4)I 0sin 2(2α)=(1/4)I 0
3. 将厚度为1mm 且垂直于光轴切出的石英晶片放在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的两平行放置的偏振片之间。
对某一波长的自然光,经过晶片后振动面旋转了200。
问石英晶片的厚度为多
少时,该波长的光透过光强最大?
解:自然光入射第一偏振片,出射的是偏振方向与第一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透过轴)平行的线偏振光。
由第一偏振片出射的线偏振光透过石英晶片后,依然是线偏振光,只不过是振动面(偏振方向)旋转了一定角度(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这一角度由石英晶片的厚度决定。
由石英晶片出射的线偏振光透过第二偏振片后,出射的一般为线偏振光,光强度由马吕斯定律计算;当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片的透过轴方向的夹角为90°时,透射光强为零(光完全不能透过)。
线偏振光透过石英晶片后,偏振方向转过的角度为φ=αd,由此
φ1=αd 1, φ2=αd 2
依题,φ1=20°,d 1=1mm ;石英晶片的厚度变为d 2后,透过光强最大,说明从石英晶片出射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片的透过轴方向的夹角为0°,也就是从第一偏振片出射的线偏振光透过石英晶片后,振动面旋转了90°,φ2=90°。
φ2/φ1=d 2/d 1, d 2=(φ2/φ1)d 1=(90°/20°)*1mm=4.5mm
4. 如图所示,使光强为0I 的平面偏振光先后通过两个偏振片1P 和2P 。
1P 和2P 的偏振化方向与原入射线偏振光的光矢量振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α和090,则透过这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I 是( )。
(A ) α20c o s 2
1I (B ) 0
(C )
()α2s i n 4
120I (D ) ()α20s i n 4
1I (E ) α40c o s I
答:C 。
解:利用马吕斯定律,逐步求出光强。
I=I 1cos 2(90°-α)=I 0cos 2αcos 2(90°-α)=I 0cos 2αsin 2α=(1/4)I 0sin 2(2α)
5. 试简述晶体的双折射。
答:入射于晶体的一束光,通常被分解为两束光传播于晶体内,这一现象称为双折射。
那束满足通常各向同性介质中折射定律的光,称为寻常光,简称为o 光;那束不服从通常折射率的光,称为非常光,简称为e 光。
用不同振动方向的线偏振光入射时,线偏振光的振动在某一方向上只出现o 光,而无e 光;在与此相垂直的方向上只出现e 光,而无o 光;当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取其他方向时,o 光和e 光的强度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
之所以会产生双折射是由于在晶体中,由于晶体的各向异性,光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o 光、e 光的折射率不同,从而折射方向不相同,即两光在各向异性物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晶体中存在一特殊方向,光沿这个方向传播时不发生双折射,或者说,沿此方向传播时o 光与e 光的区别已失去意义。
这个特殊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
当沿着光轴方向传播时,o 光和e 光不仅方向上不能分开,而且折射率也相同,都为n 0,实际上相当于没有双折射发生。
当沿着垂直于光轴方向传播时,o 光和e 光方向上虽然
不能分开,但折射率不同,o光的折射率为n0,e光的折射率为n e,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双折射,只是方向没有分开。
6. 简述TN-LCD器件的基本原理。
答:在两块带有氧化铟锡(ITO)薄膜透明导电电极的玻璃基板上涂上取向层的聚酰亚胺聚合物薄膜,用摩擦或光刻的方法在表面形成方向均匀一致的微细沟槽,并使两块基板上的沟槽方向相互正交,用真空注入法灌入正性(Δε>0)的向列相液晶(10μm左右厚)并加以密封,将两块基板密封成间隙为几微米的液晶盒。
在液晶盒玻璃基板外表面粘贴线性偏振片,使起偏振片的偏振轴与该基片上的摩擦方向一致或垂直,并使检偏振片与起偏振片的偏振轴相互正交或平行,就构成了最简单的扭曲向列型液晶(TN-LCD)盒。
在定向膜的作用下,与取向层表面接触的液晶分子沿沟槽排列,液晶分子在正、背玻璃电极上呈水平排列。
由于上下基板的取向层沟槽方向正交排列,液晶分子在正、背玻璃电极表面排列方向互为正交,而玻璃间的分子呈连续扭转过渡,液晶分子的取向在两片玻璃之间呈90°扭曲。
无电场作用时液晶分子从上到下连续地扭曲90°,液晶盒扭曲的螺距与可见光波长相比要大得多,垂直于电极基板入射的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再通过液晶盒的过程中,将随液晶分子的扭曲发生90°旋光。
此时如果出射处的检偏振片的方向与起偏振片正交粘贴,旋转过90°的偏振光可以通过,因此有光输出而成亮态。
当对这种排列液晶盒施加电压时,从某一阈值电压U th起,液晶分子的长轴开始向电场方向倾斜。
而且,当施加电压大约为2U th时,大部分分子发生长轴与电场方向平行的再排列,90°的旋光性消失。
除了与内表面接触的液晶分子仍沿基板表面平行排列外,液晶盒内各层的液晶分子都沿电场方向取向呈垂直排列的状态,此时通过液晶层的偏振光偏振方向不变,因而光被检偏振片阻挡而成暗态。
这样就实现了黑底上的白字显示,称为正显示。
同样,如果将起偏振片和检偏振片的偏振轴相互平行粘贴,则可实现白底上的黑字显示,称为负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