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与反思
珠江三角洲教学教学反思
论珠江三角洲教学老办法 .新思维.出奇效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特色,区域比较法是地理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在两年来的课改实践中,我逐渐发现,在以学生发展为本,鼓励探究质疑的教学设计中:恰到好处的区域比较往往能于相似处集思,于矛盾处启思。
营造出独特的思维效果,成为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起点;恰到好处的区域比较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辟了新思路;恰到好处的区域比较对于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地理问题的思考提供了背景;恰到好处的区域比较对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搭设了舞台;恰到好处的区域比较往往还能把“一点”的地理问题置入整个历史长河之中,使学生从历史的高度理解某个地理问题,从而达到高屋建瓴的效果。
这一老办法,在新课改理念逐渐为广大基层教师接受的今天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就以我的一堂竞赛课《珠江三角洲》为例进行探讨。
我在《珠江三角洲》一课中所运用的区域比较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以一个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珠江三角洲作为学习主题,教学内容包括: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主要特点及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问题三个部分。
教学重难点是要让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特点以对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有个比较全面辨证的理解。
针对本课特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多层次的区域比较 1、通过数据观察,比较珠江三角洲与大连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学生发现地理问题创造有利空间。
教学开始,我先使用电子地图,从世界放大到中国,再放大到珠江三角洲,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明确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然后列出中国 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前十名的城市,让学生观察,谈感想,学生们流露出非常羡慕的表情,谈感想的同学则直截了当的说,“老师,我也想到珠江三角洲去。
我趁热打铁立即在屏幕上显示深圳与大连的城镇居民收入的对比数字,学生很惊讶,想不到差距这么大。
惊讶之余,善于思考的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疑问,我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深圳经济那么发达,我们大连却与人家有那么大的差距?至此,学生自主发现了地理问题,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珠江三角洲教学反思
珠江三角洲教学反思1外向型经济对于一个区域的发展扬起的作用关于对外向型经济,学生不大了解,但学生通过学习以前的知识,多少都有所认识,如台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港澳地区自由贸易经济,香港也是世界上最自由贸易地区,现在课文提到外向型经济,只要教师讲清楚即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的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想望,这一点非常重要,是老师引导学生切入学习珠江三角洲经济特点重要入口处,因为我国在80年代初搞经济建设,缺乏的就是资金和人才,所以引进外资来珠江三角洲投资设厂,所制造的工业产品又向外销售,这样学生大致明白什么叫外向型经济,而有74%的外资是港澳地区,另一个优势就是著名的侨乡,有着重要的通商史。
这样外向型经济带动了整个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而且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
2.区际联系对于区域经济的重要意义珠江三角洲位于珠江两岸,狭义主要包括广州、佛山、江门、中山、珠海、东莞、深圳、惠州肇庆。
而广义还包括香港和澳门,就是因为这样的地缘关系,在经济发展方面,实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实现了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共羸的关系,珠江三角洲的是土地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水资源和电力资源,为前来投资办厂的港商提供了所需的条件,而珠江三角洲正好为港澳地区所提供的。
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合作,正好“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珠江三角洲扮演的是工厂,进行产品的加工,配套和包装,而港澳地区负责承接海外订单和销售,它们的联系对于整个区域发展起了共利作用。
3.对教材的整合原来的教材是这样编写的,对外开放的前沿(包括位置和范围、引进外资占全国的比例、著名侨乡)——外向型的经济(外资的主要来源,合作模式”前店后厂“)——城镇的发展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民工潮)。
经过整合的教材变成了:位置和范围(海陆和纬度位置,相对位置,交通条件)——高速发展的经济(外向型经济,吸引外资的比例,合作模式”前店后厂“)——高速发展的城市化(深圳新旧景观的变化,民工潮,城镇发展的利与弊)——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探秘(区位因素,人文因素,政策因素),当然经过整合后的教材,融合了大量的家乡的元素,如图片、视频、材料等。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与反思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根据初一学生探究欲强烈,逻辑能力加强,但综合思维能力还较弱的情况,设计以兄弟闯荡珠三角为情景线索,设计阿新租地发展基塘特色高产农业,阿明接手服装加工厂转型为手机配件生产厂的情节,巧妙地将珠三角工农业发展串成连贯故事,让学生沉浸式学习,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在情境中,提供适当、充分的研究材料,用导学案方式,更好承载丰富的新闻、案例材料,材料呈现清晰,贯穿整个课堂,问题逻辑环环相扣,为学生高效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提供良好的材料支撑。
因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劳动力密集型经济的发展条件、与港澳的合作模式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所以通过小组合作再加上丰富的认知材料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学生通过自主和小组合作分析新闻、案例材料更能深入理解知识点,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小组合作等生成式学习,高效突破重难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说明本区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农业的发展条件。
“外向型经济”说明了当地经济的优势、劣势,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原因的条件。
第三部分“区际联系与共同发展”讲述了香港和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长期以来与内地优势互补,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为了使课堂的逻辑更为顺畅,我将打破课本框架,按逻辑线索将课堂分为“地理位置”、“农业发展”、“工业发展”三个部分,将粤港澳之间的合作变化通过故事中阿明的工厂转型表现出来,学生更能顺畅理解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变化过程,培养发展的思辨眼光。
三、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通过之前六个区域的学习,已经学会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可以自主建构知识框架了,因此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发挥其能动性,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思维特征学生思维正从具体向抽象过渡,归纳能力有限,需通过资料辅助学生获取知识。
心理特征学生求知欲强,但有畏难情绪,需要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合作探究来突破难点。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反思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反思
八年级赵丽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初中区域地理学习阶段后期的一个内容,学生掌握了一些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学习方法,对各种地理图表的阅读有一定基础。
因此我设计了小组合作读图活动,让学生自主分析如何让学生自己读,并将解读结果用地理语言较好地表达出来,这才是比较关键的。
这节课我布置学生课前查找珠江三角洲著名的工业产品,学生搜集了很多,并在课堂上能简单介绍,指出产地。
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体现了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产品,了解其工业部门特点及引出外向型经济的作用,过渡到下一环节。
课堂的开头和结尾以歌曲“春天的故事”作为情境铺设。
导入时欣赏歌曲并分析歌词,从而引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位于南海边上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结尾再次播放歌曲,感受改革开放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伟大创举和杰出成就。
以此为线索导引整节课,情感教学目的非常明朗。
本节课觉得不足的地方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不够充分,比如华人华侨对珠三角做的贡献说的太少,学生感受不深。
“邓小平为什么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领导要想做出一个重大决策,必须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还有很多方面都需要地理知识,因此我们学习地理是非常重要的,应该为以后的发展做下铺垫,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另外,评价方式显得单调,只是通过简单的语言评价,在这方面应再深入研究一下。
初中地理八年级《珠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2.掌握阅读分析有关地图和材料的能力,提高归纳概括、辩证思维的能力等等。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教学重点】1.“对外开放的前沿”;2.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教学难点】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用具】投影、录像机、珠江三角洲的图片、投影片、录像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问:1.请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2.为什么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呢?教师活动: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
(讲授新课)设问:人们把珠江三角洲称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为什么这么说呢?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彩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后,分析上述问题。
学生活动:讨论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教师小结:珠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它的重要地理位置有关。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面向海洋,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1:(1)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图,并在图上描画出北回归线,并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地球上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2)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印证学生答案(3)展示“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珠江三角洲地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进而得出这里的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等环境特点。
读图分析2:(1)引导学生观察《东南亚地图》,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地区以及隔海相望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八年级地理下册《珠江三角洲》教学反思二 新人教版
《珠江三角洲》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难点知识的指导、对重点知识的提升,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有利于学生的接受、理解和探究。
尤其是“前店后厂”小品表演的情景教学,具有创意。
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这个枯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对难点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有所缺漏的是:在“前店后厂”小品的情景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背景转换应与表演的情节相配合,同步提示相关的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条理性、对难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
其次,在激励学生质疑和探究方面还显得薄弱。
如在分析珠三角区位优势这一教学重点时,没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提出问题,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加以改进。
《珠江三角洲》教案
过
入新课
程
步骤
教 二
教 师 活 动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板书)
学生活动
狭义珠江三角洲不 让学生指出珠江三角洲的范围,识别 包括港澳在内。 狭义和广义的珠江三角洲。 学生看书思考,小组 互相讨论交流。体现 让学生观察课本 P50 页“珠江三角洲” 小组自主、合作、探 图, 分析珠江三角洲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 究的学习方式。 具有的区位优势。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 师生互动: a.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b.地处珠江下游;c.南临南海;d.毗邻香 港、澳门;e.与东南亚隔海相望;f.海陆交通便利;g.位于热带; h.…… 学生展示改革开 ②、2.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板书) 放资料,了解国家赋 予珠江三角洲的优 教师讲解: 惠政策。 对前为投资的外商,在税收、土地使 用费、劳务费、外汇管理、人员 入境 和出境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 ①、1.优越的地理位置(板书)
阅读 P51 页“全国著 名的侨乡”加深对爱 国华侨的认识和感 情。 请学生结合 P54 提问: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近年来 页第 2 道活动题中的 有哪些美中不足的地方? 材料,谈谈自己的看 外向型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 法。 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是也会带来一些问 题。 师生总结: 要想使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单靠自然条件的优越是不够的, 还需要具备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市场优势等,而人才优势是重 中之重。 要想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还需吸引人 才资源,加速科技进步,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步伐。 三、 课堂 小结 四、 课后 思考 可通过师生展示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成 果,进行总结,将学习推向高潮。
学生课后收集资料, 了解珠江三角洲与辽中南地区经济发展 的差异,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对城镇规模与分布的影响。
珠江三角洲 教学设计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标题:珠江三角洲地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2. 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3. 掌握珠江三角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2. 珠江三角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3. 珠江三角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利用问题或图片引入珠江三角洲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步骤二: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1. 通过讲解、图片或地图展示,向学生介绍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2. 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并简单描述其地理特征。
步骤三: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珠江三角洲的人口分布稠密?经济发达?2. 通过讲解、图片或统计数据,介绍珠江三角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3. 给学生开展一个小组讨论,交流和总结珠江三角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
步骤四:了解珠江三角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1. 让学生思考:珠江三角洲有哪些自然资源?存在哪些环境问题?2. 通过讲解、图片或案例,介绍珠江三角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3. 制作一个珠江三角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知识卡片,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呈现。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1. 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2. 通过讲解、提问或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地图、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珠江三角洲;2.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3. 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总结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知识。
教学资源:1. 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地图、图片等素材;2. 珠江三角洲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3. 珠江三角洲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案例和图片。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2. 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3.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珠江三角洲的作文或制作一份珠江三角洲的调查报告,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珠江三角洲教学反思
“珠江三角洲”的教学反思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外贸出口发达的地区之一。
这节课安排了“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这两个珠江三角洲地区最重要的区域特征。
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珠江三角洲是开发的前沿,清楚其外向型经济的特征。
本节课共用了45分钟的时间。
其中导入占用3分钟左右,提起学生学习兴趣之后用设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找出答案,占用7分钟左右,之后是对课文重要知识点的解读和对一些课外知识的延伸,占用时间25分钟,最后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总结复习,占用5分钟时间,最后5分钟用来布置作业和解疑。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
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同学们最熟悉的“打工潮”来提起学生们对这个区域的学习兴趣,并介绍了与之相应的经济状况,让学生知道,这个区域是个经济发达的地区。
在新课标的教学中,要求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次教学中,我通过设疑让学生在图中和资料中找出为什么称该地区为开放的前沿的答案,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学习得出结论:之所以称之为开放的前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区位因素;2、人文因素;3、政策因素。
再利用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分析该地区的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并重点讲解珠江三角洲地区怎样与港澳地区进行优势互补,及两地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前店后厂”。
从整体布局上看,本节课布局较为合理,但是还存在着以下不足:1、由于本人自身投入教育事业不久,在语言表达上还不够专业。
2、准备的资料太多,导致讲课时没有分清重点。
3、加上自我心态没有调整好,有些紧张,导致在知识点的衔接上不够流畅,缺乏逻辑,没有很透彻地讲解好知识点,导致部分同学没有很好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学:一、简单讲。
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讲的太复杂,课外知识引入太多,不注意引导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只注意课外知识而忽略课本知识的掌握:二、重点讲。
珠江三角洲 教学案
快乐心情、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合作学习、合作共赢、合作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学案 罗田县凤山中学 尹文静教学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感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了解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3、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及支柱产业;4、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祖国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珠江三角洲的位置,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及发展。
教学难点: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及与港澳地区的优势互补。
教学方法:自习整理、图文结合、分组展示、积累交流、剖析提能、总结训练 一、自主学习(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南部沿海,面对浩瀚的 南 海,毗邻 港澳 。
2.珠江三角洲地形 平坦 ,热量 充足 ,降水 丰沛 。
3.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 稠密 , 降水 资源丰富。
4.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著名的 侨 乡。
5.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出口创汇 农业基地。
(二)香港和澳门6.香港由 香港岛 , 九龙 和 新界 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7.香港是仅次于纽约、伦敦的世界第三大 金融中心 。
8.澳门由 澳门半岛 、 氹仔岛 和 路环岛 组成。
二 、展示交流(一)读珠江三角洲位置图,合作探究下列要点内容。
(三)点拨精讲——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1)引导学生认真看视频,讨论从视频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2)课堂小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三、巩固提升1.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港澳地区充分利用两地的优势,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手。
你认为这种分工合作模式对罗田具有哪些借鉴意义?2.请你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3.课堂小测试。
(见反面) 附板书 (一)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条件1.地形:2.热量:3.降水:4.交通:5.劳动力:6.农业特色: (二)读香港和澳门位置图,合作探究下列要点内容。
1.香港位于珠江口 东 侧,毗邻 深圳 经济特区。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范文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地理特征。
2.掌握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经济区域吗?(2)学生回答: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
2.知识讲解(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利用地图,引导学生找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并讲解其范围。
(2)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讲解珠江三角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3)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点讲解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
3.案例分析(1)讲解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以广州、深圳等城市为例,展示其经济发展成果。
(2)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4.课堂讨论(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对我国有哪些积极影响?(2)学生回答:提高我国经济实力、促进地区平衡发展等。
(1)讲解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
四、作业布置1.复习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
2.思考: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举措?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1.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
2.课堂讨论活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
3.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不够紧凑,课堂讨论环节略有拖延。
2.部分学生对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了解不够,需要在课后加强自主学习。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教案)被称为祖国的()。
“临江面海”对于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
2.珠江三角洲地区临江面海,毗邻港澳,与()地区隔海相望。
3.你认为这里的年降水量应该()(大于、小于)800毫米。
4.珠江三角洲属于()气候类型,如果发展种植业这里的农作物一年()熟。
5.珠江三角洲地区临江面海,这里的“江”是指(),“海”是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方便,人口密集,气候条件好,雨热资源丰富,农业发展历史较早。
6.珠江三角洲有(、)两条铁路大动脉与全国各地互通。
7.1980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其中位于广东省的是(、、),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8. 珠江三角洲临江面海,毗邻港澳,其中位于珠江口东侧的经济特区为(),80年代初期只是个不足3万人的小镇,现在成为拥有上千万人的大城市,其紧邻被称为“东方之珠”、“购物天堂”的经济发达的特别行政区是()。
9. 珠海市位于珠江口的(),其紧邻以博彩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特别行政区()。
10. 香港和澳门90%以上华人的祖籍在广东(李嘉诚、李兆基、霍英东、邵逸夫、陈嘉庚等等),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有较早的开放历史,容易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因此,珠三角地区吸引的外资占全国吸引外资总额的()分之一,这里投资比重最大的外商来自()。
11. 珠江三角洲多层次经济开放体系为( 、、 )。
3... 做一做读“珠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要求:1.把图中各数码号和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面相应的空格内:①_____(经济特区)②______(经济特区);③_______(铁路);④_______(铁路);。
珠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珠江三角洲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使学生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优势。
3、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特点。
(2)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2、难点(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2)探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繁荣景象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初步印象,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地理位置和范围(1)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地图,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所处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
(2)向学生介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惠州和肇庆等城市。
3、经济发展特点(1)结合实例,向学生介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如以轻工业为主、外向型经济发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等。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了解和生活经验,列举一些珠江三角洲地区知名的企业和品牌,进一步加深对其经济发展特点的认识。
4、经济发展优势(1)从地理位置、政策支持、交通条件、劳动力资源等方面,详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
(2)以深圳为例,讲述其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历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这些优势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5、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引导学生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紧张、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等。
(2)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措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6、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经济发展特点、优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于特色的地理区域,这是省内区域的一个典型,它主要从经济方面来阐述,把珠江三角洲作为一个窗口来认识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起步,发展繁荣的各个阶段的变化,这也是经济地理的一个很好的范例,从而让学生更全面认识地理的多面性及综合性。
二、学情分析:这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难一些,因为经济这方面学生接触的很少,也比较难以理解,但是学生对自然环境这方面来讲,掌握得不错,因此,从这里入手要容易些,而且这一节内容要相对枯燥一些,因此有很多同学会觉得不太感兴趣,这样在导入时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注意力。
三、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3、认识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
智能目标:1、利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特点。
2、通过相关地图和资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的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2、外向型经济、区际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难点:1、“外向型”经济的基本条件及主要特点。
2、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的关系3、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4、学法指导:通过读图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四、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本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阅读地形图与气候统计表,能总结出本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特征。
了解本地区的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类型。
3.认识本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4.认识本区以轻工业为主的主要生产部门。
(二)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
(二)教学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下面请同学们先看两组数据(课件展示,1978年和2016年我国的GDP总值)同学们想一想,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GDP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让同学们更能感受到这种变化,那么今天老师把这首具有历史意义的歌带给大家,从这首歌中我们可以听出人们的对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喜悦和幸福,当时改革开放是谁提出来的?师:对,就是图中这位伟人就是邓小平主席,而且在改革开放中也提到优先发展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所以就如歌中所唱到的,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同学们想一想,邓小平主席把这个圈画在哪了呢?同学们很聪明,画到了珠江三角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珠江三角洲。
二、新课学习:(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课件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图、中国地图、温度带和干湿区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图,通过这些图片,你捕获到了哪些相关信息?分小组讨论。
刘浪平教学反思
《珠江三角洲》一课的教学反思反思教师:刘浪平首先,我是以歌词导入课堂,学生对《春天的故事》这首歌也比较熟悉,进而提出在歌词中崛起的座座城市是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在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从而开始讲述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当我问的时候学生比较有兴趣,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要多加强教学导入的设计。
)其次,我在正式进入珠江三角洲的学习之前,先提出问题:国家为什么会选择珠三角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地,它为什么会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其成为对外开放前沿的条件是什么?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学习新课,这样会更加提高学生上课的专注力,上课结果表明学生确实也比较专注于这个问题。
然后通过讲解、小结的形式对上面的问题进行逐一解答,条例比较清晰,学生的反应也能看出他们理解了问题的答案。
这节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第二部分是外向型经济。
讲述每一个部分的时候都是先通过看图(包括地形图、区位图、温度带图以及直观图)让学生发现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最终解决问题。
例如:首先引导学生看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海陆位置;看珠江三角洲的地形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地形;看珠江三角洲的温度带图,说出珠江三角洲所处的温度带;看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导向图,说出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特点等。
这些都是能够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不光是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教育的要点所在。
上面所陈述的是我上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我也发现了次节课有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我上课语速有点快,可能有部分学生没有及时的反应过来,以后在这方面我需要改进,适当放慢语速,争取做到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我上课的节奏。
2、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我国的很多地方(省区、城市等)不太熟悉,例如:当我问我国深圳市、汕头市、珠海市、厦门市这几个城市分别位于我国哪个省区,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因此,在以后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加强学生对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特点。
(二)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二)教学难点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四、教具准备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方法1:在座的很多同学的亲朋好友都在外打工,其中去的最多的地方据我了解就是广东。
请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过或从电视上看过该区新闻或专题报道的同学谈谈他(她)对那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所见所闻。
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具备初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
(同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及录像)正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它才成为我国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板书: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一、对外开放的前沿[讲授新课]设疑思考:人们说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那么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彩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后,分析上述问题。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激励评价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它的重要地理位置有关。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面向海洋,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读图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图,并在图上描画出北回归线,并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地球上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学生:热带、亚热带;教师:同学们判断得很对。
接着出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投影图)印证学生答案]在此基础上再出示“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投影)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珠江三角洲地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进而得出这里的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等环境特点。
读图分析2: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东南亚地图》,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地区以及隔海相望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分析激励评价后,教师指出:与周边地区的位置关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根本条件。
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位置条件,历史上才会有大量的移民从这里流向“南洋”,广东和福建才成为华侨的主要故乡,而今日的华侨故乡又能获得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现代经济发展条件。
设疑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仅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能行吗?(学生:仅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还不够。
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学生)那么还应具备哪些因素才能使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呢?读图分析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弓I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图7.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利用外资上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分析后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有数量大、增速快、约占全国的30%,在全国占居首要地位等特点。
学生回答盾,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设疑思考: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速度-上都高居全国榜首呢?它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呢?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适当启发。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给予激励评价,然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吸引的外资之所以在数量和增速上高居全国榜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优势:(1)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是我国的“南大门”;(2)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3)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全国著名的侨乡,华侨、海外华人众多,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利用其优势条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而且对全国其他地区起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下面材料,了解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不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还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播放录像l: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华人、华侨的事迹录像片,之.后讲解:历史上华人、华侨有着不可磨灭的爱国、爱家乡和爱人民的光荣传统。
每当祖国危难之际,他们都会省吃俭用,慷慨解囊,为我们祖国捐钱、捐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如陈嘉庚、李林、李嘉诚、霍英东、邵逸夫等等。
祖国改革开放后,广大华侨、海外华人为了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献计献策,还大量向祖国内地、家乡投资办厂、捐资助学等。
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为有这么多爱国华侨、华人而自豪,都应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播放录像2:引导学生收看国家为经济特区制定的优惠政策及珠江三角洲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带来巨大变化的录像后,指出:我们党和国家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珠江三角洲这个祖国的“南大门”采取对外开放、优先发展的战略以及促使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效果是明显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家的政策对区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也说明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是充满希望的。
分组讨论: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组,结合以上所学知识,分别从区位因素、人文因素和政策因素三个方面讨论,归纳总结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A组: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B组: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C组: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策略。
评价点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
[课堂小结]总之,珠江三角洲正是具备了天时(政策因素)、地利(区位因素)、人和(人文因素)三大有利因素,才成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二)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回忆一下珠江三角洲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或者说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激励评价点拨)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它的经济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属外向型经济;教师:答得很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板书:外向型经济[讲授新课]师问: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生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办法和最新高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企业,如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
(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引进的大量外资来自哪里呢?投影1:“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图7.3)生答:珠江三角洲的外资74%来自港澳地区,这是本区最大的外资来源地。
其中3%的外资来自祖国的台湾地区;23%的外资来源地在世界其他地区。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呢?引导学生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及外向型经济的名称,边想象边画出外向型经济示意图。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画出示意图,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外向型经济是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
投影2:“外向型经济一例”(图7.4)加深学生对外向型经济的理解。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产品是通过什么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的呢?生答: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把本区的主导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的。
(教师及时给予激励评价)师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怎样的合作方式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从而使该地区贸易国际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的呢?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P53材料,明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前店后厂”的基本模式合作发展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
两地区正是采取了这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合作模式,到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才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发散思维:“前店后厂”模式充分利用两地的互补优势,实现了强强联手。
你认为这种分工合作模式还对哪些地区有借鉴意义?评价点拨:学生发言后,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对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发展外向型经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投影3:“珠江三角洲和全国GDP增长曲线”(图7.5)分组探讨1: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
读图7.5,分析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
(1)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的趋势有何差异?(2)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变得越来越明显。
请你分析其原因。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1)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增长幅度较大,而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却较小。
(2)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变得越来越明显。
主要是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实行改革开放,以“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大力发展了外向型经济,因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上升。
分组探讨2:外向型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结合下列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利用土地、劳动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吸引了台湾各大电脑厂商前来投资建厂,形成了完备的电脑零配件生产体系。
但是,随着企业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加上远离市场,人才储备不足,使得这里吸引资金的优势渐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