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涛涛黄河教案

合集下载

滔滔黄河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滔滔黄河教案教案名称:滔滔黄河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2. 了解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2. 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2. 讨论法:利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问题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并进行分析和总结;3. 实地调研法:组织学生前往黄河流域进行实地调研,了解黄河的实际情况,并体验黄河的水文特点。

四、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教学设备;2.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 黄河流域地图;4. 学生的实地调研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黄河的探索欲望。

2. 讲授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介绍黄河的起源地和流经的地区,以及黄河对中国农业和经济的重要性。

3. 讨论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问题,如水土流失、洪水等,并讨论这些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前往黄河流域进行实地调研,观察黄河水文特点和人类的开发活动,并记录实地调研的情况,以便后续的总结和讨论。

5. 总结和讨论:回到教室后,让学生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总结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并展开讨论,以加深对黄河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表现: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描述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是否能够理解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2. 学生的调研报告: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记录实地调研的情况,并分析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3. 学生的讨论和总结: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够对黄河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总结和展望。

七、教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黄河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对于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有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认知。

“滔滔黄河”教学案

“滔滔黄河”教学案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滔滔黄河”教学案一、基本情况分析1、教材分析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而且,本节富含智能因素和国情教育因素,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同时本节可与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联系紧密,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3~15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上的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模式仍然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痕迹,很大程度上仍需依赖具体形象的材料来理解抽象的知识,课堂教学要多引用资料、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多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基于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本节课教师在教材处理时,必须冲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开放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事热点等,如黄河三门峡、小浪底的建设。

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引进必要的素材与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家庭和社会,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

(2)精心设计活动。

活动的设计以探究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的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3)充分利用图像。

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黄河流域水系图等,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3、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的开发利用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利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础概况;能初步提出黄河开发利用的方向及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第一章:黄河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

2. 使学生认识到黄河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发源地。

2. 黄河流经的省份和主要城市。

3. 黄河的流域面积和全长。

4. 黄河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黄河的地理分布和流经省份的地图。

2. 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黄河的源头和主要流经城市。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黄河文化的了解。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能准确回答黄河的基本情况。

2. 学生能理解黄河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3. 学生对黄河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第二章:黄河的演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演变过程。

2.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 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3. 黄河流域的治理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演示,展示黄河的演变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3.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黄河流域治理和保护的过程。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能准确回答黄河的演变过程。

2. 学生能理解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学生表现出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意识。

第三章:黄河的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丰富的文化传统。

2. 使学生认识到黄河文化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3.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和文化遗产。

2. 黄河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3. 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演示,展示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和文化遗产。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黄河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单位:姓名: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内容属于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的第三部分《滔滔黄河》。

2.本节内容是前面内容的延续和深入。

它很好地体现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密切的关系:河流的分布、发展受地形的制约,气候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时,她又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所以学习黄河的有关知识,了解黄河、认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

3.《滔滔黄河》这部分教材包括黄河的源流概括,上、中、下游的分段及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上、中游的水能开发五部分,信息量非常大。

但教材只安排了黄河水系图,和为该图配了5道读图题,不能将水系图、政区图、气候图和地形图对照使用,不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虽然提供了黄河“地上河”的示意图,但对解决这个难点的效果不显著。

所以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强调重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校地处青岛市郊,教育教学设施比较先进,有专门的地理专用教室,多媒体信息技术使用非常广泛。

在前一节学习了《滚滚长江》的基础上,基本上掌握了学习河流概况的方法,这些都为这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八年级学生能通过读图来完成基本知识的掌握,但概括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提高。

尤其是分析黄河“地上河”的形成会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但也会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一个切入点。

三、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黄河上、中、下的自然特征;3.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理图像,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学生通过参与小组合作,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的内容包括: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治理开发和保护等方面。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掌握黄河的主要特点和治理措施,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感情,提高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河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黄河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黄河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治理开发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感情,提高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治理开发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流域特点、历史变迁等内容。

2.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3.讨论法:分组讨论黄河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黄河的图片、视频、PPT等。

2.准备课堂用具:黑板、粉笔、地球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黄河的概况,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特点和问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等内容,让学生对黄河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黄河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母亲河。

4.巩固(5分钟)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黄河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

滔滔黄河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

滔滔黄河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黄河水系图说出黄河的源头、入海口、主要支流、主要地形区及其上、中、下游的划分等。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上、中、下游主要水文特征。

3.运用图表等资料分析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并初步分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并举例说明黄河治理的综合措施。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教学过程教师:观看家乡旅游宣传片,说明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的)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这两条龙中有一条的特点是:一碗水半碗泥跳进_______洗不清猜谜语,说出谜底是哪条河?学生:黄河教师:对,这节课我们一块学习滔滔黄河。

展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运用黄河水系图说出黄河的源头、入海口、主要支流、主要地形区及其上、中、下游的划分等。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上、中、下游主要水文特征。

3.运用图表等资料分析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并初步分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并举例说明黄河治理的综合措施。

教师:黄河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文化,孕育了炎黄子孙的千年历史,现在我们一块走进黄河,体验黄河的风采,感受“母亲河的情怀”,感慨“母亲河”的沧桑与变化。

第一篇章感受“母亲河的情怀”之黄河知多少教师:安排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任务单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完成相关的任务学习任务单为:1.读图说出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___山,注入_______海。

黄河的干流大致形状可描述为“___”字形。

2.黄河干流先后流经的省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河全长5464千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

3.黄河上、中、下游河段的分界点依次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黄河哪一河段的支流较多?___________。

5.黄河干流“几”字形内有一个区域不属于黄河流域,为什么?6.黄河上、中、下游,哪一河段的流域面积最为狭小?为什么?7.黄河上、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地形区?8.黄河上、中、下游每一河段的特征河流如何?(1)阅读课本55-56页,有关黄河上游河段的内容,总结说明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

滔滔黄河学案

滔滔黄河学案

滔滔黄河学案导读:黄河是中国母亲河中最长的一条河流,孕育了浩瀚的中华文明。

本文将从黄河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背景、生态环境以及保护与利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加深人们对于黄河的认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河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黄河的地理特点黄河,位于中国大陆,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全长约5,464千米,流经的流域面积约涵盖11个省市。

黄河的地理特点主要包括:一、黄河上游地区几乎是无人居住的高原地带,河水呈现黄色,因此得名黄河;二、黄河中游从青藏高原深入到河西走廊,呈现出宽阔和急流的特点;三、黄河下游地区为平原,河水湍急,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泉”。

二、黄河的历史文化背景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黄河见证了无数人民的血与泪,幸存下来的古代文化遗址和奇迹仍然可以被我们看到。

如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灵渠,是由黄河决口形成的,它不仅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座伟大工程;另外,黄河流域还出土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和遗址,如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夏代遗址等。

三、黄河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黄河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一方面,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导致了水质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水域生态系统恶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加强对黄河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治理污染、限制水资源开发、推进生态修复等。

四、黄河的保护与利用黄河的保护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河流本身,更是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为了实现黄河的保护与利用,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一方面,加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调控,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求。

另一方面,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推进生态修复工作,确保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黄河作为中国母亲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和历史记忆。

《滔滔黄河》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

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朗诵。 学生:听录音 导入 师:刚才的听到的诗朗诵题目叫《黄河颂》,从朗诵中我 们仿佛仿佛已感受到了黄河的滔滔河水, 汹涌澎湃的气势。 早 在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黄河是中华 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 习伟大母亲——滔滔黄河 师: (出示中国水系图)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黄河水系的 读图 范围 生:上台用教鞭指 自学:教师发放学习资料 师:下堂辅导,了解学生学情 师: 请大家根据书 P49, 地图册 P20 完成自学资料第一题, 画图 也请一位同学上台完成。 学生作业, 教师下堂辅导。 评比出优秀的作业为学生示范。
说图
师:擦去内容,请同学们互相说出内容。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的(卡日曲)河,流 经青海等(9) 个省区以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三 大地形区,在(山东)省注入(渤)海。 请一个代表说,大家看看他说得是否正确。
联图
师:根据黄河的内容项目对应填出长江的内容 发源地 线 主要支流 主要水利枢纽 流经地形区 注入海 全长 上中游界线 中下游界
《滔滔黄河》教案
一、教者 二、教学目标
九支中学
张荣琴
1、知道黄河的概况。能画出黄河的界线。 2、通过绘制黄河流域图,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开展小 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重点、难 点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过程
了解黄河的概况,黄河界线的划分 自学辅导法 小黑板、中国水系图、录音机、直尺
1、师:(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黄河水系图) 析图 1、 黄河的水为什是黄河的?如果你是水利专家, 你会怎样去治理黄色的黄河? 2、 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为什么如此窄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精选5篇)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精选5篇)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滔滔黄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湘教版教科书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滔滔黄河,主要围绕对黄河的整体评价,黄河各段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的研讨展开讨论的。

它不仅是本章教学的重点,而且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因为黄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是炎黄儿女的生命之河。

同时她有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灾难。

本节知识在教材结构的编排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的省区、地形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划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释黄河各段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母亲河的奉献和忧患。

教学难点:黄河各段的环境问题与治理。

四、学法指导:《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根据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法上给予以下指导:(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3)养成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良好习惯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大量资料。

六、设计思路:(一)创设情景、直奔主题:展示课件:《黄河钢琴协奏曲》片断,学生在雄壮的旋律中欣赏黄河壶口瀑布的美景。

教师过渡:提到黄河,我们首先想到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黄河就在我们身边流过,大家非常熟悉她。

在我们赞美黄河,为拥有黄河而自豪的同时;你可否想到过黄河的治理问题,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块来探讨黄河的有关问题。

(二)设计活动、完成教学:课堂活动1:……黄河知多少(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1)教师展示黄河流域图。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区域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主要特点,如流域面积、全长、流域地形等。

3.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识,了解黄河对我国农业、交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4. 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基本概况1.1 地理位置1.2 发源地1.3 流经区域2. 黄河的主要特点2.1 流域面积2.2 全长2.3 流域地形3. 黄河文化3.1 农业3.2 交通3.3 历史4. 黄河的治理与保护4.1 治理措施4.2 保护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河的基本概况、主要特点、文化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2. 难点:黄河流域地形的特点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黄河流域的地图、景观等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黄河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黄河治理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黄河文化对我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对黄河的基本概况、主要特点、文化及治理进行详细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黄河的概况,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区域。

3.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黄河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4. 案例分析:介绍黄河治理的典型案例,如小浪底水库、三门峡大坝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文化对我国农业、交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6.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黄河的主要特点,如流域面积、全长、流域地形等。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六、黄河的治理与保护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黄河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让学生了解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教学内容黄河治理的必要性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黄河治理的成效与挑战环境保护在黄河治理中的作用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地区及注入的海洋。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基本概况。

3.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识,提高爱护母亲河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发源地2. 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经地区3. 黄河的流域面积和全长4. 黄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5. 黄河文化及保护母亲河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地区、注入的海洋;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黄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2. 难点: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黄河的地理风貌、历史文化和环境保护现状。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具体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发源地,引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2. 讲解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经地区,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流域分布。

3. 分析黄河的流域面积和全长,使学生掌握黄河的基本概况。

4. 探讨黄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黄河的重要性。

5. 介绍黄河文化,让学生了解黄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6. 讲解保护母亲河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调查家乡的河流状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展示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黄河流域的特点。

2. 视频播放:播放关于黄河历史文化和环境保护的纪录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案例分析:分析黄河流域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环境现状。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黄河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案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案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概况,包括源头、流经地区、注入的海洋等。

2. 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处理。

3. 通过阅读分析黄河的流域图、中国地形图,进一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技能。

4.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和讨论活动,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概况,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2. 教学难点: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运用情境导入法,播放中央电视台黄河调水调沙特别报道”的声像资料。

并在大屏幕上展示资料中,白岩松说的话:如果把黄河比作我们的母亲河,母亲病了,我们要对她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黄河会治好了病,又美了容。

并设置问题:为什么要对黄河进行治疗?期间又有那些措施呢?顺势导入新课。

2. 新课探究(1) 黄河的概况【情景创设】作为黄河的医生,想要了解黄河的病况”和病因”,首先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通过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中国政区图》《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请学生回答并思考:- 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游又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2) 黄河的水文特征- 黄河上游流经青藏高原,中游流经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形的变化对河流有什么影响?- 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对河流有什么影响?(3)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为什么黄河在下游形成了“地上河”?- 这种现象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4) 黄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 针对黄河流域的洪水、沙漠化等问题,我国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 在黄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平衡?3.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的地理概况、水文特征,以及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以及治理黄河的重要性。

地理教案:黄河(5篇)

地理教案:黄河(5篇)

地理教案:黄河(5篇)第一篇:地理教案:黄河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4.通过对黄河水害成因及治理黄河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黄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黄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之利”、“黄河之害”和“黄河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黄河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

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

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滔滔黄河 教案

滔滔黄河 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教案标题:滔滔黄河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和河流特点。

2. 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3. 掌握黄河的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培养学生对黄河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和河流特点。

2. 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3. 黄河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2. 黄河相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

2. 引发学生对黄河的认识和兴趣,例如:“你们知道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吗?它为我们的祖国做出了哪些贡献呢?”二、探究黄河的特点(10分钟)1. 结合图片和PPT,向学生介绍黄河的特点,如河水泥沙多、水位变化大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特点对流域的影响,如灌溉农田、形成黄土高原等。

三、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15分钟)1. 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如黄河文明的形成、中华民族的发展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重要性。

四、讨论黄河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法(15分钟)1. 分组讨论黄河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如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2.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黄河流域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2. 展望下节课将继续学习关于黄河的知识,如黄河的流域经济和人文景观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了解黄河的更多知识,如黄河的支流、流域经济发展等。

2.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亲自感受黄河的壮丽和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程度。

2.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黄河的小短文或制作海报等,评估学生对黄河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_初二政史地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doc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_初二政史地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doc

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
流经省、市、自治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
豫、鲁 注入海洋:渤海
、上冲、下游划分地点:河口、旧孟津
(华北平原 塑造了平原彳宁夏平原 母亲河的奉献:文明发祥地之一』
I 河套平原
提供灌溉水源 提供丰富的水
能资源
{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黄河的忧患:中游
多泥沙,水土流失严重
I 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泛滥
下游:加固堤防,疏通河道,引黄淤灌
黄河的治理
上游
中游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地表植被
源流概况』
被常为塞上江南。

滔滔黄河学案

滔滔黄河学案

“滔滔黄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活动一:识黄河在图中分析出黄河概况(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1、找出黄河发源地、长度、流经的省区及注入的海洋2、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河口和桃花峪,看一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区。

3、找出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河与汾河。

4、对照中国地形图,找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5、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动二(分组讨论):接着大屏幕上展示有关黄河的讨论: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害河。

你的观点呢?黄河是其中之一,还是两者兼有?(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师:是啊,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北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够具体指出是哪些?板书:二、颂黄河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总结母亲河的奉献1、塑造了。

2、塑造了平原。

3、带来了丰富的。

4、提供了水。

5、资源师:是啊,黄河确实伟大!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多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它是中国的一大忧患,也是世界的忧患。

那么,黄河的忧患是指的哪些呢?活动一:三、忧黄河饱含泥沙地上悬河决口之险活动二(小组讨论、激烈辩论):这三大忧患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其中“地上悬河”与“饱含泥沙”和“决口之险”都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紧接着教师就提出这样一个活动题:高悬于空中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学生会用大量的数据说明。

滔滔黄河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教案标题:滔滔黄河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流经的省份。

2. 了解黄河的特点、重要性和对中国的影响。

3. 掌握黄河的流域面积、水量和流量等相关数据。

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2. 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国的影响。

3. 黄河的流域面积、水量和流量等相关数据。

4. 黄河的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重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2. 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1. 黄河的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黑板。

2. 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工具。

3.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的地图。

4. 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5. 与黄河相关的环境保护案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入黄河的话题,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10分钟)通过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的地图,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大致位置和流经的省份。

Step 3:讲解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国的影响(1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详细介绍黄河的特点,如泥沙丰富、水势猛烈等,并讲解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性和影响,如农业灌溉、水资源供应等。

Step 4:探究黄河的流域面积、水量和流量等相关数据(15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流域面积、水量和流量等相关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计算和比较。

Step 5:讨论黄河的环境保护问题(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黄河的环境保护问题,并展示与黄河相关的环境保护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黄河的重要性和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Step 6: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特点、重要性和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关注黄河的相关知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黄河的实际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

2. 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调研或小研究,深入了解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国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三节黄河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和其水文特征。

2、了解黄河在水能、灌溉方面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治理的现状。

3、学会分析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教学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

提到黄河,我们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黄河和治理黄河呢?这一节我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

【板书】一、黄河
我们用学习长江时的方法,先了解一下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请大家打开课本P51看图黄河水系图
板书:(一)自然地理概况:
让学生回答:
1、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3、说出黄河干流的长度和黄河的形状像汉字的什么字?
(5464千米、几字形)
4、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是怎样划分的?
(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桃花峪)
6、黄河的两大支流:
汾河、渭河(讲解泾渭分明)
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黄河被称为“母亲河”,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板书】(二)、黄河的奉献
1、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课本P52
(原因: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上游: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
中游:三门峡、小浪底
2、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说明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


3、提供旅游资源
“壶口瀑布”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同时又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治理与开发黄河。

(三)、黄河之“过”
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
这说明什么?(黄河泥沙多)
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板书】1、中游含沙量大
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

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

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
被冲走375千克肥料。

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出花园口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
【板书】2、地上河
从刚刚我们分析的都是黄河的缺点,那么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

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

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


【板书】3、易泛滥
黄河除了经常会泛滥之外,还有其它的灾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大家注意看黄河的流向,在上游和下游地区都出现了由低纬向高纬流动的河段,到了要结冰的季节,会出现什么情况?(凌汛)读课本P52黄河凌汛。

【板书】4、凌汛
除了上述的不利影响之外,还有一种,那就是断流。

【板书】5、断流
请学生读P53黄河断流阅读材料并讨论:
形成的原因:自然(降水较少);
人为(上游和中游人口增多,工业及农业用水量过大,超过了自然限度)
解决措施:统一管理,计划调配。

现如今,还有什么新的危害吗?(水污染问题等)
【板书】(四)、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多灾的原因是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泛滥成灾,但其根本原因是来自中游的泥沙,所以治黄的关健是治沙。

【板书】1、中游治沙
我们大家想想治理黄河的措施有哪些呢?
下游:加固大堤、疏通河道:(应使学生明白这是应急措施,是治标。


中游:①保持水土,植树造林;(是治黄的根本措施,是治本)
②打坝淤地,修筑梯田;
③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让同学观看P55阅读材料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强调治理黄河一定要标本兼治)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黄河的开发
【板书】2、开发利用
①梯级开发上游水电;(请学生读图,找出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
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让学生明确位置)。

②引黄灌溉;(介绍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与华北平原,说明其有利的一面)。

板书设计:
一、黄河
(一)自然地理概况:
1、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2、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
3、说出黄河干流的长度和黄河的形状像汉字的什么字?
4、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5、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是怎样划分的?
6、黄河的两大支流:
(二)、黄河的奉献
1、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课本P52
2、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
3、提供旅游资源
(三)、黄河之“过”
1、中游含沙量大
2、“地上河”
3、易泛滥
4、“凌汛”
5、“断流”
(四)、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中游治沙
2、开发利用
【课堂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的河流的基本概况,尤其详细地学习了长江、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知道了它们对中华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带来的忧患,并且找到了根治黄河的办法,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以后,为根治黄河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