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

合集下载

我国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必要性及发展方向

我国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必要性及发展方向

我国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必要性及发展方向摘要:文章通过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特点和优势分析,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政策,阐述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在我国发展状况,并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燃气轮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优势;发展及前景从20世纪中期开始,随着燃气轮机技术的应用,逐渐进入发电行业,由于技术局限,当时只能作为紧急备用电源和调峰机组。

20世纪80年代后燃气轮机功率和热效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世界天然气资源进一步开发,使得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在电力工业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十几年,燃气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技术趋于成熟。

近几年在发达国家每年新增的联合循环装机容量约占火电新增容量的40%~50%,其中主要是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

随着我国天然气川气东送、西气东输等项目的实施及天然气上游资源开发和下游市场利用,使天然气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带动了我国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继建设了一批高效率、低污染的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特点燃气轮机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绿色电力,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

①发电的高效率。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由燃气轮机单循环和郎肯循环构成,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发电效率高达56%以上,形成极具个性的火力发电特点。

这是常规燃煤电厂根本无法比拟的高效率,把天然气的资源利用率整整提高了50%。

②发电的低污染。

燃机发电利用天然气燃烧发电,相对于其他燃料发电,天然气燃烧后过不产生灰尘和炉渣,因而不会对环境产生灰渣污染;天然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SO2,常规燃煤电厂的SO2排放没有了,NOx的排放量仅为燃煤的19.2%,CO的排放量仅为燃煤的42.1%,燃煤成熟的技术把NOx、CO排放量降低到10-4~10-3的水平,起到了改善整个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作用。

新能源利用技术 ppt课件

新能源利用技术  ppt课件

50.00
0.00 2007-10 2008-04 2008-10 2009-04 2009-10 2010-04 2010-10 2011-04 2011-10 2012-04
PPT课件
数据来源:Wind资讯
13
2.5 核能
2.5.1世界核能发展现状 世界发达国家核能在总能源中所占的百分比见下表 2011年世界核能发电量降低了4.3%,日本核能发电量降低了44.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09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数2据011来源:Wind资讯
24
3.3 风能
主要风电装机国容量比较
截止 2011 年,全球风电装机装机容量前三分别是中国、美国和德国,其中中国的装 机容量为 6,236 万千瓦
7,000 6,236
德国降低了23.2%
美国 31.4%
英国 2.6%
法国 16.7%
德国 4.1%
日本 6.2%
中国 3.3%
PPT课件
14
2.5核能
2.5.2 我国核能发展现状 2010年,中国核电2000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核电4000万千瓦,
占电力总容量4%,建成40座相当于大亚湾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 白皮书指出,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目前中国核电发电量仅占总
2011年,中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2.6吨标准煤,人均NG消费量 89.6立方米,人均用电量3493KWh。人均能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 平的:煤67%、石油5.4%、NG7.5%。
PPT课件
6
2.1 常规能源资源概况
2.1.1世界常规能源可开采量 世界能源消费的年增长率以3%计算,石化燃料将在70年内殆尽[IEA资料]

白皮书-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中英文对照

白皮书-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中英文对照
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 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 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 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 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 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 献。
Preface Energy is an essential material basis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ver the entire history of mankind, each and every significant step in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energy innovations and substitution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energy has enormously boos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human society. Over more than 100 years in the past,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completed their industrialization, consuming an enormous quant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especially energy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Today, some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ushering in their own era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an increase of energy consumption is inevitable for thei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hina i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and developing its economy and eliminating poverty will, for a long time to come, remain the main tasks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Chinese people. Since the late 1970s, China, as the fastest growing developing country, has scored brilliant achievements in its economy and society that have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successfully blazed the trail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world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China is now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nergy producer and consumer. The sustained growth of energy supply has provided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progress, while the rapid expans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has created a vast scope for the global energy market. As an irreplaceable component of the world energy market, China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global energy security. Guided b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accelerating its development of a modern energy industry, taking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two basic state policies, giving prominence to building a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n the course of its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striving to enhance its capabil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making China an innovative country, so as to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ld's economy and prosperity.

2012年改革进展情况综述及2013年改革建议

2012年改革进展情况综述及2013年改革建议

2012年改革进展情况综述及2013年改革建议作者:李振京郭冠男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06期2012年,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坚持把稳增长与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有机结合,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在重点改革领域取得了新进展。

年底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各界对此充满期待。

深化改革既面临艰巨任务,也存在重大机遇。

一、2012年主要改革进展(一)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提速,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启动。

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在广东、广西开展试点,现行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定价方法改为“市场净回值”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天然气资源合理配置,引导企业和消费者合理用气、节约用气。

居民阶梯电价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试行,总体反映良好。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发布,提出要“推进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点领域改革,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展开,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深圳市获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区域扩大,上海推出过渡性扶持措施。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区域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十省市,成为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和以结构性减税促进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点。

为此,上海还推出过渡性财政扶持措施助推增值税改革试点,试点企业发生实际税负有所增加的,可向财税部门提出实施财政扶持政策申请。

金融体制改革多点突破,各类金融改革试验区蓬勃开展。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发布,从完善金融调控、优化组织体系、建设金融市场、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维护金融稳定、加强基础设施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

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步伐,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扩大。

国外如何审计石油天然气储量

国外如何审计石油天然气储量

国外如何审计石油天然气储量文|韩冰等长江大学管理学院一、引言根据中国石油技术经济研究院报告,2012年我国已成为第一石油进口国,2013年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60%,石油的战略性地位不言而喻。

预计到2030年,我国油气产量可在目前基础上翻一番。

油气储量是石油公司的生命线,既是石油公司的核心资产,也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

油气储量信息对于企业管理者、投资者、潜在投资者、政府等信息使用者都有重要信号作用;在油气企业并购以及国际合作方面,企业的油气储量决定了企业的等级和层次;油气储量也是反映石油公司高管业绩的重要指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促进加强和改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

《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要求“加强能源统计预测管理,健全能源统计、监测、预测预警体系”。

这就对加强石油天然气储量资产管理客观上提出了要求。

而储量审计是油气储量资产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健全能源统计、监测、预警体系的保障。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油气储量审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油气储量审计在我国开展的较少,是一个新的领域,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领域,国外储量审计理论与实践都值得我们借鉴。

二、国内外油气公司油气储量审计现状由于企业的储量信息都会被披露在企业的年报中,从年报的披露中我们可以了解企业油气储量审计工作的情况。

(一)国外油气公司储量审计的现状SPE发布的2001年7月SPE董事会批准的油气储量信息的评估与审计标准,就是对于油气储量审计的规定性文件。

SEC和FASB都对油气企业年报披露油气储量的相关信息作出了规定,企业年报披露的未经审计的油气信息主要有:储量资料、经营业绩、资本化成本、已发生成本、经贴现的未来净现金流量标准化度量及变化。

但关于油气储量审计的相关内容披露情况不一。

1. 一些大型企业会对企业的油气储量进行内部审计。

例如道达尔(Total)的2012年年报提到:储量评估和控制过程由集团内部审计师定期审计,验证储量评估过程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

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环境污染与能源高耗等问题,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首选。

本文从西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经验角度入手,论述了英国、德国以及意大利这三个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基于我国的经济现状,分析了低碳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于最后提出了加大政策与法律层面的支持力度等四方面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启示在2003年英国能源的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到了低碳经济一词,随后世界各国纷纷效仿。

简单来说,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碳排放以及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能源需要被高校利用,新的清洁能源急需开发,绿色gdp概念也被提出。

一、西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经验介绍纵观全球,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较早,因此,低碳经济最早在这些国家应用与实践。

首先来看英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英国是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国,因此,它也是最早开展低碳经济的国家。

目前,英国对自身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到2050年时减少60%,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看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

在英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激励机制是重要的关键一环。

总的来说,英国的低碳经济模式就是以激励机制为中心,分别实施气候变化税制度、气候变化协议、碳基金以及碳排放贸易机制等四项重要举措。

其次来看德国,2004年,德国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法》确定清洁电能的使用率由2004年的12%提高到2020年的25%-30%;2006年8月,德国提出了《德国高技术战略》,透过加强创新来减少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2007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在“高技术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制定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在“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下,德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是三方面渠道,即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

石油工程施工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石油工程施工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浅谈石油工程施工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我国石油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怎样保证石油供应,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石油企业发展的重点问题。

在石油工程施工企业方面,我国的发展和国际发达国家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如何减少差距促成石油工程施工企业的改革发展,本文通过对现阶段中国石油工程施工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加强施工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石油工程施工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它能保证石油施工企业的结构转型,提升施工企业的竞争实力。

关键词:石油施工企业改革发展战略管理总体布局一、石油工程施工企业发展现状分析石油工程施工企业主要从事石油勘探和开采服务。

其中包括勘探,测井,钻井,开采及其他有关石油供应的大型综合性企业。

由于石油施工具有资本投入大,工程设计复杂技术含量高,准入门槛高风险大,工作艰苦等特点。

在施工企业发展速度快、规模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以下因素影响到我国石油施工企业发展现状。

(一)国内石油工程施工企业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国内的石油工程施工企业的数量增长处于一个高速时期,这导致施工企业的准入监督不严,施工能力和施工技术在某些石油施工工程得不到保障,在企业竞争中存在着恶性竞争的地区保护主义的制约。

油田企业与工程施工企业两者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工程公司是为油田企业提供施工和技术服务的,处于乙方地位,工程价格的定价权还是掌握在油田企业的。

随着油田企业开发规模的控制、低成本投资战略的变化,导致施工企业的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

(二)参与市场竞争的对手分析国内的油田工程施工企业受到国际、国内油田实施非常规油气开发开发,对新技术、新工艺的需求加大,企业缺乏高端技术或者核心技术匮乏,竞争力不够。

与国外石油工程施工企业的技术对比差距明显,在国际市场中,国内的油田施工企业应该加技术投入,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三)国家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中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向民间资本开放。

唯物论练习题

唯物论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哲学常识及唯物论测试题一、选择题1.为了节约资源,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一些地区试行教科书免费循环使用。

学期结束后,教科书由学校收回,供下一个年级使用,几年更新一次。

教科书之所以可以循环使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思想内容的存在同物质载体无关B.思想内容的稳定要求物质载体的稳定C.物质载体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影响思想内容D.物质载体的稳定有利于思想内容的稳定2.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

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3.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热切期盼的盛事。

漫画《情有独钟》蕴含的哲理是①现象是本质的表现②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④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5.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

这种观点是A.机械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6. 28)“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

在些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8. 人们曾用求神膜拜自然用思维证明自然后来用观察、想象和检验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但景象不断变幻大自然在微笑——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摘编自{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科学的“思维”能证实大自然“内心的秘密”B.摸清“大自然的脾气”,就是对不断变幻的“景象”的感知C.只有不断摸清“大自然的脾气”,才能接近“内心的秘密”D.人们能认识不断变幻的“景象”,也能彻底把握“内心的秘密”9. “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

上海市金山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政治试题

上海市金山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政治试题

金山区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政治加一试卷(一模)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

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卷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单项选择题(90分,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到十二五末,我国将建成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预计可新增200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国的粮食生产------------()A.决定国家的国力 B.处于主导地位的战略产业C.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D.决定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2.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下列属于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是----()A.投资股票B.购买债券C.购买外汇D.参加保险3.每当有天灾意外发生,我国政府会在第一时间拨付救灾资金,为受灾群众提供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性生活救助、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

这说明-----------------()A.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实现宏观调控B. 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C.国家通过财政支出,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D.社会积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 加拿大政府12月7日宣布,决定批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申请。

这标志着中海油乃至中国企业完成在海外最大宗收购案。

中国企业实施海外收购------------------------------------------------------------------------------------------()A.有利于实施对外贸易政策B.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C.有利于直接引进国外资本D.表明我国积极实现“走出去”政策5.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发布 引领中国能源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发布 引领中国能源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时政POLITICS安徽省滁州供电公司“红马甲”党员服务队队员正在对居民小区地源热泵装置集中采暖系统的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查《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发布引领中国能源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本刊见习记者滕珥202()年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白皮书主要内容。

白皮书集中介绍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主要举措和促进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用能的措施成效,旨在让国内外社会深入了解中国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丄平衡能源安全保障与清洁低碳转型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G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平衡能源安全保障与清洁低碳转型,是我们正面临的新形2021.02'礙r^nvironmental I—conomy势、新挑战。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在安全保障中加快转型发展,加强科学谋划和统筹协调。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在能源安全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国要想平衡能源安全保障与清洁低碳转型,首先要加大煤炭的清洁化开发利用,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兜底保障。

二是要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三是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推动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快提升能源全产业链智能化水平,促进多种能源协同互进,能源供需双向互动和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提升能源系统整体效率。

“十三五”期间,我国大力推动能源消费改革、能源供给改革、能源技术改革、能源体制改革,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不断完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我国能源事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我国城市能源结构调整的工程解决方案

我国城市能源结构调整的工程解决方案

我国城市能源结构调整的工程解决方案梁永煌;魏涛;张宗飞;夏吴【摘要】概述了我国城市能源结构特点及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我国能源产业政策和我国城市能源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当前我国城市能源结构调整的两种主要工程解决方案:洁净煤综合利用工程技术方案和城市垃圾气化循环经济技术方案;分析和展望了我国城市能源结构工程技术方案的发展趋势。

【期刊名称】《中国环保产业》【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6页(P33-38)【关键词】城市能源结构;洁净煤技术;垃圾气化技术;工程解决方案【作者】梁永煌;魏涛;张宗飞;夏吴【作者单位】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 430223;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 430223;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 430223;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4302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21城市能源结构是指城市中生产和消费的能源构成,即固体、液体、燃气、电力及其它新能源的构成比例。

城市能源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环境质量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当前,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煤炭燃烧利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也是我国城市雾霾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进行合理的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探索能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共赢发展,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减少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采用洁净煤技术,促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同时加强新能源开发,探索解决我国目前城市垃圾处理困境,实现城市垃圾气化循环经济利用的有效途径,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我国城市能源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能源是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安全、高效、低碳”集中体现了现代能源技术和能源工业的特点,也是抢占未来能源技术制高点的主要方向。

中国能源安全“路线图”

中国能源安全“路线图”

于世界最高水平 。按照 日 本官方的预测 ,到 2 0 3 0年, 日 本对传统能源的依存度将仅有 4 0 %。 从这个意义上看 ,日 本媒体将 自身列为 “ 新 能源大国”并不是妄言。
一 ' ’’’’’’’’、
:能 源观 察 :
l 《 ‘ 《 l ‘ ‘ 《
中国能源 安全 “ 路线 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 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 强节能降耗 ,支 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 ,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从 “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到 “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1 0个字变成 8 个 ,看似细微的一 词之差 ,意味却不尽相同。 “ 国家能源安全 ”正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 合理 ”的消失,也 体现 出中国的国际责任。 国家 能 源局相 关负 责人 在 《 中 国能源政 策 2 0 1 2 } 发 布仪 式 上 指 出 ,虽然 去 掉 的 仅是 “ 合 理”二字 ,但却说 明在 “ 十二五 ”期 间,国家将加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力度 ,更加重视推 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加强节能降耗 。 “ 合 理控 制 ” 变 “ 控制” 早在 2 0 1 1 年1 月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就已经明确指出,“ 十二五”期 间要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落到实处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重点是控制煤炭过快增长 ,压缩不合 理消费需求 ,淘汰落后产能。 随后公布的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十二五 ”规划纲要》 中提出,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 总量。此后 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也 曾多次明确地表示 ,将严格控制 “ 十二五 ”期 间能源消费 总量 。但关于这一控制 目标的相关数据却久未能敲槌定音。 2 0 1 2年 2月 份 ,国家能 源局 提 出 ,“ 十二五 ” 我 国能源 战略将 从 以保 供 给 为主 ,向控 制 能

我国石油安全形势及对策

我国石油安全形势及对策

我国石油安全形势及对策石油在现代社会中有着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战略地位,在经济、国防和政治外交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石油也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是一种蕴藏于地下的不可再生的能源矿产。

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不断高涨,随之而来的石油供需矛盾和石油安全问题也不断凸现。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年10月24日发布《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称,近年来,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特别是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

一,我国石油安全形势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消耗与日俱增,进口连年扩大,对外石油依存度逐步提高。

我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6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石油对外依存度几乎每隔两三年就跨上一个新台阶,由1997年的10%、1999年的20%、2002年的30%、2004年的40%,扩大到2008年的50%,2009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2%。

2011年1月中石化公布上年经营主要数据,2010年原油产量3.3亿桶,略增0.05%,加上中石油以及其他石油巨头的产量,我国生产原油2.03亿吨,较上年增长了6.9%。

此外,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出口原油303万吨,全年净进口原油2.36亿吨。

对比我国原油产量和净进口数据后,可以算出,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3.7%,创下新高。

中石化公布的经营数据还披露了原油加工量等数据,原油加工量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我国对油品的需求。

中石化是我国最大的炼油企业,2010年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13.16%,达2.11亿吨。

其中,汽油、柴油和煤油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18%、10.50%和19.54%,意味着国内对油品需求日增。

中石油年度报告预测,中国2011年原油净进口将增加11.2%,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石油供求矛盾日益显著。

另据凤凰中文台报道,英国石油公司报告显示,美国能源安全前景好于中国。

我国生物质发电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预测

我国生物质发电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预测

我国生物质发电的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预测摘要: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本文对我国生物质发电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发电、现状、前景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引言据《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2011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1.8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一。

但同时,资源约束矛盾依然存在,中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

虽然近年来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较快,但目前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比较低,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在非化石能源中,生物质资源比较丰富,可利用空间大。

利用生物质能发电是我国迫切需要的,是解决能源出路的最好途径之一。

而且,生物质能发电具有绿色环保、技术比较成熟、综合效益好等优点,发展前景广阔。

2生物质能的发展趋势2.1 生物质能的概念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

生物质能蕴藏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可以生长的有机物中,它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

有机物中除矿物燃料以外的多有来源于动植物的能源物质均属于生物质能,通常包括木材、森林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

生物质能具有以下特点:可再生性。

相对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性。

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耗量的10-20倍。

清洁性。

相对于产生大量环境污染物的化石能源,生物质能属于绿色能源。

生物质能的挥发份高、含硫量低,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少,对空气的污染远小于化石燃料。

分布广泛,总量丰富。

农业秸秆、森林废弃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以及动物粪便等都是生物质能。

原料成分复杂,能量密度低,收集成本高。

《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

《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

《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10.24目录前言一、能源发展现状二、能源发展政策和目标三、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四、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五、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发展六、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七、加快推进能源科技进步八、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九、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结束语前言能源是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能源始终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能源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居民生活用能条件极大改善。

能源的发展,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能源资源禀赋不高,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拥有量较低。

能源消费总量近年来增长过快,保障能源供应压力增大。

化石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减少对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逐年下降。

中国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依靠能源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全面提升能源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努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能源保障,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能源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快速增长,实现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全面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作出重要贡献。

——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2011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1.8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一。

生物质烘焙及其产物热解燃烧反应特性研究

生物质烘焙及其产物热解燃烧反应特性研究

摘要发展生物质能源是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但生物质作为燃料利用尚存诸多缺陷,在规模化应用上十分局限。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生物质烘焙技术是一项生物质燃料高值化预处理技术,其能够有效提高生物质材料的能源品质,降低物料的运输与储存成本。

但目前国内对于该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对于木质生物质烘焙产物热转化过程的研究还有所欠缺。

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典型木质生物质的烘焙特性及烘焙对其后续热解和燃烧过程中反应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首先使用不同尺寸的荷木球状颗粒来作为实验样品,进行了不同加热温度和不同停留时间的烘焙实验。

结果表明烘焙后样品的形貌特征会发生改变:烘焙后荷木颗粒的颜色加深、体积收缩,质量上存在一定程度损失,且其质量变化幅度较体积更大,最终表现为密度的降低。

在元素含量上,烘焙后荷木颗粒碳元素相对含量上升,氢、氧元素相对含量下降,因此样品的高位发热量也有所增加。

并且由于烘焙过程中可燃气体组分的挥发,样品的能量得率有所下降。

这些变化的程度都会随烘焙程度的增加而更为显著。

综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来看,290℃1小时对于荷木颗粒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烘焙条件。

然后以六种典型的木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热重分析技术探究经不同烘焙条件预处理后各木质生物质样品的热解特性。

结果表明烘焙前后各样品的热解过程符合双组分分阶段一级平行反应模型。

并且烘焙对于不同木质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基本一致:烘焙后各样品的热解过程均向高温处偏移,样品挥发分也释放得更为集中和剧烈。

但程度较深的烘焙会导致样品中的有机组分过度分解,从而使得样品挥发分析出的剧烈程度降低。

并且由于生物质主要有机组分含量的相对变化,烘焙后不同阶段内样品的热解反应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均有所上升。

最后,对烘焙前后的六种木质生物质样品的热解焦产率和焦反应性进行了实验分析。

结果表明烘焙前后不同木质生物质样品的绝对焦产率变化幅度不相一致,其中榉木、桐木、松木和沙比利木的绝对焦产率与未烘焙样品相比变化幅度很小,而巴沙木和荷木的绝对焦产率则明显高于未烘焙样品。

燃气分布式能源技术介绍

燃气分布式能源技术介绍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技术介绍
目录
一、分布式能源产业政策
分布式能源是集中式发电重要补充,与大型电网相互支撑、互为补充。
主力发电厂
升压变压器
燃机
光电 储能 燃料电池 住宅
配电站
降压站 燃气发电厂
配电站
配电站
燃气轮机
分 布 式 电 源
燃气轮机 工业
商业
政府大楼 燃气微燃机
燃气内燃机
燃气分布式能源定义 是指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
原动机
(1)重型燃气轮机 设计用于发电; 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三 部分构成; 一般为单轴设计。
(2)航改型燃气轮机 从航空发动机改型而来; 可用于发电或工业驱动; 同样由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三部分构成; 一般为双轴或三轴设计,这样其压气机或 透平就分为低压和高压级。
“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个左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并拟建设10个左右
各类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区域。未来5-10年内在分布式能源装备核心
能力和产品研制应用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
布式能源装备产业体系。
目标:2015年前完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主要装备研制。通过示范工
程应用,当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解决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装备自主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制约因素: 资源:天然气供应紧张,价格高; 技术:系统集成及运行控制技术待提高; 设备:中小型及微型燃机仍依赖进口,价格贵。 政策:《电力法》电力特许经营 经济性:未体现节能、减排价值,与煤电比无竞争力。
设计用规程规范
国家能源局制定《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CJJ145-2010 2011年3 月1日实施。适用于发电机总容量小于或等于15MW的工程设计、施 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电力行业标准《分布式供能站设计规范》(征求意见);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规定》DLT 5174-2003;

国土资源部拟将“城建开发”纳入可征地范围(3则)

国土资源部拟将“城建开发”纳入可征地范围(3则)

国土资源部拟将“城建开发”纳入可征地范围(3则)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12年第06期近日,由国土部起草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或将在近期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据了解,条例对征地的范围做了相关规定,在征地条目中,除“基础设施能源、教育、政府用地”等传统征地范围外,“城建开发”也被纳入到可征地范围中。

据透露,该条例在征地补偿结构方面,对农民财产性补偿与安置性补偿进行了分开处理。

其中,除给农民提供青苗损失费、征地补偿费等一次性的财产损失补偿外,条例还明确,地方政府在征收土地时一定要出台安置补偿。

据悉,安置补偿可为就业性安置,也可依照城市标准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长期发放生活保障补偿金。

而如果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那么待农民到达退休年龄后则可获每月300至500元的退休金,未到退休年龄者将按月补偿。

关于征地范围的探讨,《全国新闻联播》日前报道有关专家的意见表示,我国应尽量缩小征地范围,实现公益性项目征地和非公益项目不征地。

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就此表示,这将是我国努力的方向,但是需要有很多配套的制度以后才有可能实现。

而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严之尧表示,实现公益性项目征地和非公益项目不征地,目前的税费制度还无法实现。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正式发布近日,环保部、国土资源部与水利部在京正式发布《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

根据规划,未来我国将安排六类项目、总投资346.6亿元用于地下水污染防治。

到2015年,我国将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初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煤炭生产、运输、消费增幅回落,库存上升,价格下降,市场由年初的基本平衡转向总体宽松。

据有关方面数据,1~9月,煤炭生产平稳增长,铁路煤炭发运16.8亿吨,同比下降0.1%;主要港口煤炭发运4.6亿吨,下降6.4%。

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

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

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201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能源发展现状二、能源发展政策和目标三、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四、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五、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发展六、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七、加快推进能源科技进步八、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九、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结束语前言能源是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能源始终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能源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居民生活用能条件极大改善。

能源的发展,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能源资源禀赋不高,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拥有量较低。

能源消费总量近年来增长过快,保障能源供应压力增大。

化石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减少对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逐年下降。

中国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依靠能源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全面提升能源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努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能源保障,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能源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快速增长,实现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全面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作出重要贡献。

——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2011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1.8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能源发展现状二、能源发展政策和目标三、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四、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五、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发展六、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七、加快推进能源科技进步八、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九、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结束语前言能源是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能源始终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能源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居民生活用能条件极大改善。

能源的发展,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能源资源禀赋不高,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拥有量较低。

能源消费总量近年来增长过快,保障能源供应压力增大。

化石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减少对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逐年下降。

中国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依靠能源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全面提升能源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努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能源保障,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能源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快速增长,实现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全面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作出重要贡献。

——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2011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1.8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一。

其中,原煤产量35.2亿吨,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成品油产量2.7亿吨。

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达到1031亿立方米。

电力装机容量10.6亿千瓦,年发电量4.7万亿千瓦时。

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较快。

石油管线长度超过7万公里,天然气主干管线长度达到4万公里。

电网基本实现全国互联,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17.9万公里。

国家石油储备一期项目建成,能源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能源节约效果明显。

中国大力推进能源节约。

1981—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82%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0%的增长。

2006—2011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7%,实现节能7.1亿吨标准煤。

实施锅炉改造、电机节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一系列节能改造工程,主要高耗能产品的综合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新建的有色、建材、石化等重化工业项目能源利用效率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淘汰落后小火电机组8000万千瓦,每年可由此节约原煤6000多万吨。

2011年,全国火电供电煤耗较2006年降低37克标准煤/千瓦时,降幅达10%。

——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

中国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011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3亿千瓦,居世界第一。

已投运核电机组15台、装机容量1254万千瓦,在建机组26台、装机容量2924万千瓦,在建规模居世界首位。

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47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

光伏发电增长强劲,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超过2亿平方米。

积极开展沼气、地热能、潮汐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8%,每年减排二氧化碳6亿吨以上。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建成了比较完善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复杂区块勘探开发、提高油气田采收率等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建造成功。

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装置实现自主设计和制造。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直接液化和煤制烯烃技术取得突破。

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60%以上,井下600万吨综采成套装备全面推广。

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大型空冷等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得到广泛应用,70万千瓦水轮机组设计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基本具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自主设计、建造和运营能力,高温气冷堆、快堆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3兆瓦风电机组批量应用,6兆瓦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制造产业链,光伏电池年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0%以上。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用能条件大为改善。

积极推进民生能源工程建设,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

与2006年相比,2011年中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2.6吨标准煤,提高了31%;人均天然气消费量89.6立方米,提高了110%;人均用电量3493千瓦时,提高了60%。

建成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全国使用天然气人口超过1.8亿。

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累计投入5500多亿元人民币,使农村用电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青藏联网工程建设成功,结束了西藏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

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解决了3000多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在北方高寒地区建设了700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解决了4000多万城市人口的供暖问题。

——环境保护成效突出。

中国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建立并完善煤炭开发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2011年,原煤入选率达到52%,土地复垦率40%。

加快建设燃煤电厂脱硫、脱硝设施,烟气脱硫机组占全国燃煤机组的比重达到90%左右。

燃煤机组除尘设施安装率和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加大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力度,抽采量达到114亿立方米,在全球率先实施了煤层气国家排放标准。

五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减排二氧化碳14.6亿吨。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能源领域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

煤炭生产和流通基本实现市场化。

电力工业实现政企分开、厂网分离,监管体系初步建立。

能源价格改革不断深化,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

开展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

制定了风电与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制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等制度。

加强能源法制建设,近年来新修订出台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以及《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

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中国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发展能源,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

中国能源的发展,不仅保障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对维护世界能源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后一段时期,中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需求会继续增长,能源供应保障任务更加艰巨。

——资源约束矛盾突出。

中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

虽然近年来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较快,但目前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比较低,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能源消费还将大幅增长,资源约束不断加剧。

——能源效率有待提高。

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有待改进。

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

能源密集型产业技术落后,第二产业特别是高耗能工业能源消耗比重过高,钢铁、有色、化工、建材四大高耗能行业用能占到全社会用能的40%左右。

能源效率相对较低,单位增加值能耗较高。

——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大量耕地被占用和破坏,水资源污染严重,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有害重金属排放量大,臭氧及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加剧。

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化石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仍占主体地位,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增大,迫切需要能源绿色转型。

——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近年来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特别是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

石油海上运输安全风险加大,跨境油气管道安全运行问题不容忽视。

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增加了保障国内能源供应难度。

能源储备规模较小,应急能力相对较弱,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体制机制亟待改革。

能源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不断积累,价格机制尚不完善,行业管理仍较薄弱,能源普遍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体制机制约束已成为促进能源科学发展的严重障碍。

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这些问题,是由国际能源竞争格局、中国生产力水平以及所处发展阶段决定的,也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密切相关。

中国将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努力实现能源与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能源发展政策和目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

维护能源资源长期稳定可持续利用,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中国能源必须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发展道路,全面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

中国能源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国际合作、改善民生”的能源发展方针,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努力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节约优先。

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努力构建节能型生产消费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转变,加快构建节能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

——立足国内。

立足国内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着力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完善能源储备应急体系,合理控制对外依存度,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多元发展。

着力提高清洁低碳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比重,大力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积极实施能源科学替代,加快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保护环境。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统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培育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能源发展模式。

——科技创新。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

依托重点能源工程,推动重大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深化改革。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有利于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国际合作。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大力拓展能源国际合作范围、渠道和方式,提升能源“走出去”和“引进来”水平,推动建立国际能源新秩序,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改善民生。

统筹城乡和区域能源发展,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尽快消除能源贫困,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用能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