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管理的提出及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治理的探索历程与最新成果
2023-10-30
目 录
• 我国社会治理的探索历程 • 我国社会治理的现状与问题 • 我国社会治理的最新成果 • 我国社会治理的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 我国社会治理的案例分析 • 我国社会治理的总结与反思
01
我国社会治理的探索历程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治理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治理
05
我国社会治理的案例分析
城市社区治理案例
社区居民自治
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该区通过建立居民自治组织、制定居民公约等方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实现了从“政府管理” 到“居民自治”的转变。
网格化管理
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该区将城市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配备网格长和助理,负责网格内的社会服务、公共安全等管理工 作,提高了社区管理的精细度和效率。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治理探索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治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开始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社会治理也随之发生变化 。政府逐渐放权,加强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推动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社 会治理格局。
农村社会治理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开始发生转变,基层自治和村规民约逐渐成为主 导形式。同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也逐步成为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力 量。
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
坚持党的领导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我国社会治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政府主导
社会治理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形成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法治保障
法治在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 高社会治理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社会管理-精品文档
社会管理应鼓励各方参与,包括政府、企业 、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协商、协调、监督 社会事务,促进社会共治。
法治思维
科学发展
社会管理应遵循法治原则,以法律为准绳, 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社会管理应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促进社会的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
社会管理的功能
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服务不均衡、社会不 公、环境污染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西方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
经验总结
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多元化的社会组织、科学的决策机制等。
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经验对我国社会管理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加强社 会组织建设、推进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提高决策水平等。
01
政策法规
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法规是社 会管理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政策和法规明确了社会管 理的目标和原则,规定了政府和 社会各方面的职责和权利。
03
02
企事业单位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重 要参与者和执行者,包括慈善组织 、行业协会、基金会、社区组织等 。它们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社会 救助、慈善公益、社区服务等活动 。
2023
社会管理
目 录
• 社会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 社会管理的原则与功能 • 社会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 社会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 社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 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01
社会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社会管理的定义
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和社区为了实现社会共同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法律、制度、措施,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合理 配置和有效整合,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公正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治理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程之后 的理性 选择 。 但 是这种 过程 在很大 程度 上具有 继 承性 和 内在联 现了一些偏 差 , 耽误了不少宝 贵时 间, 但 同时也为社 会治理 理论与实践 系性 , 社 会治 理 的出现并不意味着 社会管理 的必然削弱 , 应当根据基 本 的产生 打下 了基础 。 三, 人类关于 国家治 理的手段在很大 程度上 具有共 国情 对这一问题作出客观判断。 性, 共性 主要体现在 治理的法 治化要求上 , 差异性主 要体现在具体历史
始 呈现 出多元 化的趋势 , 治 理理 念 、 治理方 式等也 随之 改变 , 并逐步体 国家很少使 用 “ 社会管 理” 这一术语或 类似术语 是 因为这一 旧的 “ 社会 现在顶层设 计之中。 对于我 国来说 , 社 会治 理大政 方针 的提 出决不是偶 管理 ” 建 立在计 划经济 基础之 上的 , 是特定历史条 件下的产物 , 具 有时 然的 , 是一 个经 历 了从社 会控 制一一 社 会管理一 一 社会 治理 的认识过 代局 限性。 二, 我 国关于 “ 新 旧” 社 会管 理理 论与实践 的探 索过程 中出
一
、
从社会控制到社会管理
行 的政 治、 经 济、 文化等 多方面的控 制。 由于 “ 控制 ” 一 词过于生硬 , 作 中提 出的观点 , 旨在 强调公共参 与和公共义务 的重要性 , 这与我 国传统 为 官 方语 言有失 妥当 , 因此 该词 虽一度 进 入官方 视 野, 后 来却 逐渐 弃 社会管 理理论 中国家为主的旨趣迥异。 用。 但在 国外学术 和实践领 域,“ 社会控制 ” 实 际上 是一个 中性 术语 , 并 对 社会治 理具 有代表性 的界定是 :“ 所 谓社 会治 理 , 就是 政府 、 社 无其 他诸如 “ 非法控 制” 的含义 或联想 , 仅仅是在实 现社会正常运 行意 会 组织、 企 事业单位、 社 区以及个 ^ 等诸行为者, 通 过平 等的合作型伙伴 义上 使用。 关 系, 依法 对社 会事务、 社会 组织和社 会生活进行 规范 和管理 , 最 终实 当社 会控制从官方 语境 中淡 出的时候 ,“ 社 会管理 ” 逐渐被 各界 所 现公共 利益最 大化的过 程” , 并指 出了社会 治理与 社会管 理 的区别。 以 使用 , 并在 此基 础上 发展 出了一系列 的社会 管理理论 和实践 , 这 些理 论 此 出发可以考察社会治理 的特征 。 一是 , 社 会治理具有多元 性 , 政 府、 社 与实践对于社 会秩 序 的实现做 出了阶段 性 贡献 。 与社 会控制一词的来源 会 组织 、 企事业单位 、 社 区组 织等都是治 理权 力的来源 。 这一论 述 肯定 不 同,“ 社 会管理 ” 实 际上是一 个 “ 计划经济 ” 下的术语 。 在除前苏 联和 了权力 来源的多元 性 , 在 理论 上是一 个突破性 的进展 , 但漏掉 了一个权 东欧 国家 以外的国外相 关资料 中, 无论是学者们 的论著中还是政府 的规 力的来源 , 那就 是作为个 体的公 民, 根 据宪法和法 律 , 政府 的权力无疑 范性文件都 很少有 类似于社会管理 的词汇 。 通 过文献检 索可以发现 , 一 来源于人 民, 不能 因个体 的分散性 就无视其在 社会治理 中的权力来源地 些诸如 “ s o c i a l ma n a g e m e n t ” 之类 的英 文术语实 际上 是直接从中文翻 位 , 事实上 , 缺乏公 民个 体认同的社会 治理实 际上 是难 以推 行下去的 , 译出来 的 “ 中式英语 ” , 其来源仍为前 苏联和 东欧 国家社会管 理理 论。 而获取个 体认 同的主要途 径之一就是 承认和 尊重个体 在社 会治理 中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经验及前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1会治理;发展历程!DUVWX耿剑利*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立足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经验,在社会治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走出了-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系统梳理新中国以来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总结其中的基本经验及教训,对于加强和创新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工作,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社会治理发发历程基本经验发发前瞻中国图书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741(2020)05-0022-0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立足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经验,在社会治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
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立来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总结其中的基本经验及教训,对于加强和创新新时代社会治理工作、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一)政社合一的管控型社会(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
政府的当务之急是把国家组织起来,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①为此,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农村通过“人民公社”组织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实现了农业的集体化,粮食和农副产品统购统销。
在城市实行“单位制”管理体制,个人依附于单位,国家通过单位配置资源、管理个人。
个人的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社会需求在单位得到解决,单位即是“小社会”;对单位以外的人员,通过“街居制”,即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实行管理。
另外,还建立了户籍制度,区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严格限制农业户口迁往城市、集镇,控制城乡之间人口流动。
1949-1978年间,政府在农村和城市分别通过“国家一人民公社一农民”和“国家一单位一个人”,以及户籍这一农村和城市间的制度屏障,将全社会管控起来。
我国社会管理组织发展研究综述
我国社会管理组织发展研究综述响应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要求,先用“社会管理组织”对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进行定名;然后于近年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战略管理、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两个视角综述了社会管理组织发展的研究现况;最后指出我国社会管理组织复杂的发展态势决定了需要创新研究方法,即引入自组织理论视角来进行研究。
标签:社会管理组织;综述;自组织1 对研究对象的定名近年來,国内对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的研究正方兴未艾,但就这一类组织的定名在国内都无法统一——笔者收录近年来发表的30篇CSSCI论文中定名为NGO的有20篇,其余的界定为NPO;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是这领域内最瞩目的一支研究队伍,但其所内的学者们经历了数年的研究过程,对这类组织的定名由NGO,再逐步趋向“基于社会结构的定义”,即NPO。
我国官方的界定在改革开放前统称为“人民团体”,开放后到1998年统称为“社会团体”,1998年至今又增加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类型(范丽珠,2003)。
可见,我国官方和学界的定名差别有着巨大鸿沟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更引起反思的是,国内学人的界定基本上是在西方话语体系内来展开的,有着明显的“学术消费主义” (邓正来,2002)的倾向。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健全社会管理格局”,鉴于党提出“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要求,本研究拟采用“社会管理组织”来定位所探讨的这一类组织。
2 目前国内、外学界对社会管理组织发展的研究情况2.1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研究其发展中国NGO不同的发展道路,清华NGO研究所的研究结论给出了三条路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同时进行合作的国家法团主义模式。
(王名,贾西津,2002)而也有国人从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角度同样探讨了三条道路的选择,无奈是新瓶装旧酒。
(马青艳,周庆华,2005)文献分析表明,学者们探讨的对象皆是既定而具体的某个(类)社会管理组织,或是具体的非营利部门,多为一个社会的微观层面,所进行的战略研究成果就势必因其局限性与狭隘性而难以提供有效的借鉴——我国就连“非营利部门”是否存在尚存争议,更何况针对具体的某个(类)社会管理组织就妄谈一般性的战略管理?而且,对社会管理组织发展的战略研究遵循着分析—规划—制定(形成)—实施—评估等静态与线性的模式来进行;或只是关注了局部而静态的战略分析过程;即便是运用RBV的分析视角(Miller, 2002),探究组织战略与所依环境中各种力量的关系与互动,依然是将思维简单的停留在了环境呈现为一般性的变化与动荡的静态点上,而未思考到当环境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复杂到瞬息万变时,互动行为的因果关系犬牙交错,充满了非线性与不确定性,那么运用如此静态的战略研究模式就无异于作茧自缚了。
我国社会管理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3 . 封 建 社会 : 郡县制度 . 乡村 自治
多元 化和公 民利益 预期和诉求 的普遍 提高 ,人 们对分享
经 济 发 展 成 果 、扩 大 政 治 参 与 的要 求 明显 增 强 ,我 国社 会 已 经 进 入 社 会 矛 盾 和风 险高 发 期 。 社 会 管 理 工 作 所 面 临 的形 势 和 任 务 , 比以往 任 何 时候 都 要 更 严 峻 、更 艰 巨 、 更 繁 重 、更 紧迫 。如 何 推 动 社 会 管 理 创 新 ,是 当前 我 国
f 中共 江 山市 委 党校 浙 江 江 山
[ 摘
3 2 4 1 0 0 )
要 ] 我 国不 同历 史 时期 社会 管理 的特 点 有 所 不 同 。分 析 我 国社 会 管理 的发 展 沿革 , 可 总 结 归纳 出五 点 历 史经 验 , 即 家庭 家
族 是 最 自然 的社 会 管 理 单位 , 分 而 治之 是 最 基本 的社 会 管 理 方 法 , 道德 教 化 是 最有 效 的社 会 管 理 措 施 , 重 心 下移 是 社 会 管理 发 展 的 必
一
郡 置 太 守 、县 置 县 令 ,形 成 州 、 郡 、县 三级 地 方 政 府 建 制 。 隋文 帝 于 开 皇 三 年废 除 了郡 一 级 行政 建 制 ,实 行 州 、 县 两 级 行 政 建 制 。 隋炀 帝 大 业 三 年 ,又 改州 为 郡 ,把 州 县 制 再 次 变 回 郡 县 制 .全 国 共 设 置 1 9 0个 郡 . 1 2 5 5 个
隶等很多层次 . 但这些层次的划分都是为 了维护整个奴隶 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 的需要 。 商朝与西周是我 国奴隶社会
的发 展期 和 强 盛 期 ,商 周 在 奴 隶 主 阶 级 内部 实 行 分 封 食 邑, 即实 行 宗 法 分 封 制 和 井 田 制 。 周 王 把 全 国 的 土 地 和 奴 隶, 分封给其子弟 、 亲戚 、 功 臣 和 同盟 者 , 让 他 们 到 各 地 去 做诸侯 , 进 行 分 区 管理 , 辅翼王室 。 分 封基 本 是 按 王 室 的血 缘 亲疏关系进行 。 在 诸 侯 国里 , 也仍然按宗法血 缘关系 向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创新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包括其构成要素、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一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界定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明确其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我们将简要介绍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梳理其演变轨迹和主要成就。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包括其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法规政策以及社会资源配置等方面。
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揭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二、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特点,反映了我国社会管理的进步和变革。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管理。
在这个阶段,社会管理主要由政府主导,以行政手段为主,社会组织和市场的作用相对较小。
政府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确保社会稳定和秩序。
虽然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控制,但也存在着效率低下、灵活性差等问题。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开始逐步放开计划经济,引入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变化也影响了社会管理体制,政府开始逐步减少对社会的直接干预,更多地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同时,政府也开始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了对社会的监管和服务。
第三阶段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阶段。
新中国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_城市体制
新中国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_城市体制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推行了以政府单位制为主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尽管有利于社会控制和社会动员,但窒息了社会发展的活力。
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政府社区制为主的社会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政府单位制的弊端,但由于行政化倾向严重,因此难以改变公民原子化状态,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明确了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
这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新发展,必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会管理体制;政府单位制;政府社区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重申和强调了要建立这一社会管理格局。
这是对我国长期以来社会建设和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和完善,为推进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
本文试图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梳理新中国城市社会管理体制发展演进过程,从而深化对我党提出的这一社会管理格局的理解。
一、政府单位制为主、政府街居制为辅的社会管理体制新中国成立后,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我国效法苏联建立起了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实行高度集权、计划管理的方式,政府包揽一切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
企业只是作为政府的附属物而存在。
政府对企业实行统一计划、统负盈亏、统购统销、统收统支,一切经济活动以政府的计划为中心。
社会组织则基本上没有获得独立发展的空间。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管理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有一些相同的设想。
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都成了一个全民的、国家的辛迪加的职员和工人,整个社会将成为一个管理处,成为一个劳动平等、报酬平等的工厂[1]。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兼论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路径
犗狀狋犺犲犇犲狏犲犾狅狆犿犲狀狋犎犻狊狋狅狉狔犪狀犱犅犪狊犻犮犈狓狆犲狉犻犲狀犮犲狅犳犆犺犻狀犪狊犛狅犮犻犪犾 犌狅狏犲狉狀犪狀犮犲犻狀狋犺犲40犢犲犪狉狊狅犳犚犲犳狅狉犿犪狀犱犗狆犲狀犻狀犵狌狆:狋犺犲犘狉狅犿狅狋犻狅狀
犘犪狋犺狅犳犕狅犱犲狉狀犻狕犪狋犻狅狀狅犳犆犺犻狀犲狊犲犛狅犮犻犪犾犌狅狏犲狉狀犪狀犮犲犻狀狋犺犲犖犲狑犈狉犪
———兼论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路径
孙 涛1,2,刘 小 利1
(1.青 岛 市 委 党 校 ,山 东 青 岛 266071;2.山 东 大 学 政 治 学 与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山 东 青 岛 266237)
摘 要: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治理领域 经 历 了 重 大 变 迁。 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足我国国情,是我国社会治理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 验。 新 时 代 加 强 和 创新社会治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 为 指 导,不 断 推 进 社 会 治 理 理 念、社 会 治 理 体 系、社 会 治理机制及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 关 键 词 :改 革 开 放 40 年 ;社 会 治 理 ;发 展 历 程 ;基 本 经 验 ;新 时 代 ;现 代 化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131X(2018)03 0041 05
42
金 陵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第 32 卷
国 社 会 治 理 的 发 展 历 程 ,总 结 我 国 社 会 治 理 体 制 改 革的基本经验,对 于 新 时 代 加 强 和 创 新 社 会 治 理、 实 现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的 中 国 梦 ,具 有 重 大 意 义 。
社会管理
(5)社会服务内含于社会管理之中。
提出背景
1998年在《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中,首次出现了“社会管理”一词。随后,“社会管理”一词 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中。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决定》中多次提到“社会治理”一词,并且单列一章强调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从“社会管理”到“社 会治理”的转变,体现了中国**执政理念的新变化。
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视角提出完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全会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这就把社会管理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突出了加强社会管理 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加强社会管理作出了重要部署。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一论述表明,社会管理 的创新途径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实行政府负责,实现社会协同,积极调动社会公众参与。这就改变了以往强调单 一政府管理的模式,突出了政府、社会和公民的协同管理,标志着党对社会管理认识的深化。
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角度强调了加强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理论研究
当前完善我国社会管理体制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加强社会管理基本理论研究和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发展
Vo . 9 No 4 12 . A ug. 00 2 9
改革 开 放 以来 我 国社 会 管 理体 制 的探 索 与发 展
潘 建 中 刘德 林 ,
(. 1 江苏 教 育 学 院 苏州 学 前 教育 分 院 , 江苏 苏 州 2 50 ;. 城 师 范 学 院 经 济 法 政 学 院 , 苏 盐 城 24 0 ) 10 8 2 盐 江 2 0 2
部性 与政府 扩 张 以及 寻 租与 腐 败 。改 革 开放 后 ,
政 府职 能逐 步转 变 , 来 “ 了很 多 不该 管 、 原 管 管不 好、 也管 不 了 的 事”1 现 在 逐 步从 社 会 的相 关 [3 ] , 领域 中退 出 , 做 自己 的事 情 。这 就 需要 社 会 相 去 关 的 中介 组织 与 个 人发 挥 应 有 的 作用 , 会 管 理 社 主体 呈多 元化趋 势 。
【 摘
要 】 我 国传 统 的 社 会 管 理 体 制 成 型 于 建 国初 期 , 与计 划 经 济体 制 相 适 应 , 为 之 服 务 。随 着 我 国 它 并
改革 开 放 的 不 断 深 入和 市 场 经 济 的迅 速 发 展 , 统 的 社 会 管 理 体 审 暴 露 出 严 重 的 弊 端 和 不 足 , 和 政 府 依 据 传 】 党
1 政府 从社会 管 理 的唯一 主体变 革为 主导 主 . 体 。改 革开 放前 , 国 的社 会 管理 模 式 主要 是 政 我 府 管理模 式 , 且 这 种 管 理 长期 以来 是 实现 社 会 并 经 济 发 展 最 为 重 要 的途 径 , 至 是 唯 一 的 途 径 。 甚 在计 划经 济期 间 , 国处 于典 型 的 “ 府 办 社会 ” 我 政 的“ 大政府 ” 态 , 府对所 有 社会 问题 ( 至一 些 状 政 甚 私人 方面 的 问题 ) 取全包 的 态度 , 采 政府 以全能 的 姿态 成 为社会 管理 的 唯一主 体 。但 实 际上政府 根 本不 可能 解决 全部 的 社 会 问题 , 政府 并 非 “ 能” 全 的 , 很多 情况 下 , 府存 在 “ 在 政 失灵 ” 况 , 要 原 状 主 因包括 公共 政策 失效 、 公共 物 品供给 的低效 率 、 内
我国社会管理组织发展研究综述
关键 词 : 会 管理组织 ; 述 ; 社 综 自组 织
中 图分 类 号 : 2 F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0 0 —0 80 1 7—1 8 2 1 ) 40 4—2 不 争 的 事 实 , 更 引 起 反 思 的 是 , 内 学 人 的 界 定 基 本 上 是 但 国 在西方话语 体系 内来 展 开的 , 着 明显 的“ 术消 费 主义” 有 学
1 对 研究 对象 的定名
近 年 来 , 内对 非 政 府 组 织 ( 国 NG0)非 营 利 组 织 ( 0 / NP )
x正 2 0) 的 研 究 正 方 兴 未 艾 , 就 这 一 类 组 织 的 定 名 在 国 内 都 无 法 ( p 来 , 0 2 的 倾 向 。 党 的 十 六 届 六 中 全 会 公 报 提 出 : 但 “ 须 创 新 社 会 管 理 体 制 , 合 社 会 管 理 资 源 , 全 社 会 管 必 整 健 统 一——笔者 收录近 年来 发表 的 3 O篇 C S I 文 中 定 名 SC 论 , 社 的 本 为 NG 的有 2 O O篇 , 其余 的界定 为 NP 清华 大学 NG O; O研 理 格 局 ” 鉴 于 党 提 出 “ 会 管 理 体 制 ” 创 新 要 求 , 研 究 拟 采 用 “ 会 管 理 组 织 ” 定位 所 探 讨 的这 一类 组织 。 社 来 究所 是这领域 内最瞩 目的一 支研 究 队伍 , 其 所 内的 学者 但
们 经 历 了数 年 的 研 究 过 程 , 这 类 组 织 的 定 名 由 N 对 GO, 逐 2 目前国 内、 再 外学界对社 会管理组织发展的研 究情况
步 趋 向 “ 于 社 会 结 构 的 定 义 ” 即 N O。 我 国 官 方 的 界 定 2 1 从 战 略 管 理 的 角 度 来 研 究 其发 展 基 , P . 在改革 开放前统称为“ 民团体 ”开放 后到 19 人 , 98年 统 称 为 中 国 NG0 不 同 的 发 展 道 路 , 华 NGO 研 究 所 的 研 究 清
我国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与未来愿景
强调政 府对 社会公 共事 务的 管理 ; 纯 地追求 GDP增长 ,转 向追求 经济 的触 角延 伸到社会 生活 的每一个 领
而社 会治理 首先 强调公 民对 社会公 与社会 协调 、可持 续 的发 展模 式 , 域 。在这 一阶段 ,国 家对 社会 成员
共事 务的 自我管理 与 自治 ,同时也 从 强调 “效率 优先 ,兼顾 公平 ”转 进行 资源 的分配是 通过城 市的 “单
下梳 理 :首 先 ,社 会管 理更 强调一 向 ; (2)同原 先 社会 管 理体 制 强 常生 活 ,是典型 的全能型 政府 。在
方主 体对对 方客 体的管 理和 控制 ; 调国家 (政 府 )对 社会 的强制 性管 这种 社会 中 ,国 家掌握一 切资 源 ,
而社 会治理 强调 一方 主体与 另一方 理 不 同 ,新 型 社 会 治 理体 制 强 调 通过 行政 控制来 实现社会 的整合 ,
管理 和控 制 ;而社 会治 理则 强调多 要 社会 的 自主 、 自治 与 自律 ,其次 计划 经济 色彩 和价 值取 向 ,也 与苏
元主体 ,政 府和公 民社 会都 是一方 也 需要政 府 的引导 、扶持 和 回应 。 联 及 东 欧 计 划 经 济 国 家社 会 管理
治理 主体 ,二者平 等合 作对 公共事 事 实上 ,社会 的正 当需求 与政 府的 的做 法基本 一致 。在这种 高度一 元
圈 中国样本——改革开放4o周年系列报道 l中国发展观察
我 国社会治理 的发展历程与未来愿景
<>林 家彬
从 社 会 管 理 到 社 会 治 理 是 重 大 的治 道 变 革
治 。最 后 ,社 会管 理主要 体现 为刚 性 的 、静 态 的 、 被 动 的 管控 ,是 主体 与客体之 问 的管理 与被管 理状
中国社会治理发展历程、经验与推进路径
The History Process,the Experience and the Advancing Path of the Social Governance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作者: 陈盛兰[1]
作者机构: [1]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福建福州350014
出版物刊名: 福州党校学报
页码: 36-40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 社会治理;发展历程;经验经验;推进路径
摘要: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
建国70年来,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我国社会
治理经历了深刻变革,总结出以人民为中心逻辑主线、党建引领并适度放权、持续创新与本土化
等宝贵经验。
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树立"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健全"政府善治、
社会共治、公民自治"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高效度、低成本"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强化社会治
理能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现代化社会治理制度。
如何规范社会治理
如何规范社会治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治理成为了当代社会管理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良好的社会治理机制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社会治理的定义、发展历程、目标与原则以及规范化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如何规范社会治理。
一、社会治理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社会治理是指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和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矛盾,通过协调、调控和管理等手段,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过程。
社会治理的概念起源于中国,经过国际比较和国内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
在我国,社会治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即由政府独自承担社会治理的重任。
第二阶段是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型社会治理,政府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活动。
第三阶段是全面参与型社会治理,即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
二、社会治理的目标与原则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促进社会持续发展。
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坚持依法治理原则,即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必须依法进行,确保公正、公平。
其次是坚持全面协调原则,即在社会治理活动中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并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
最后是坚持科学决策原则,即社会治理活动需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规范社会治理的方法与实践为了规范社会治理,提高治理效能,需要采取以下方法与实践。
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社会治理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为治理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确保治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加强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治理需要各方共同参与,政府应当加强与社会组织、社会力量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
同时,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也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提供社会服务和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3. 推动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治理水平,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共享,实现动态监测和精准治理。
我国esg发展历程
我国esg发展历程我国ESG发展历程: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环境和治理方面的影响。
在我国,ESG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意识觉醒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行动,也逐渐引起了企业和公众的关注。
此时,对于ESG的概念和重要性,人们还并不充分认识。
第二阶段:探索期进入21世纪初期,我国开始逐步建立ESG监管框架和指导体系,推动企业全面考虑ESG因素。
2001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引》,鼓励公司编制并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揭示企业在ESG方面的表现。
此后,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ESG相关政策和法规。
第三阶段:成熟期随着国内投资者关注ESG投资的逐渐增多,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ESG因素融入到经营策略和业务决策中。
2008年,中证ESG环保治理指数正式推出,标志着我国ESG评价体系正式建立。
此后,ESG理念在我国投资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见》提出,建立以“信用评价、信息披露和国际交流合作”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制度,标志着我国ESG进入了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阶段:创新发展期当前,我国ESG理念的深入推广和应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相关的规则和标准。
紧跟着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时代,我国也逐渐从ESG康复期向ESG健康时期发展,企业ESG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在不断创新、完善中。
未来,也许可以预见,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下,ESG将成为企业精进管治、践行社会责任的有效实践和创新出路。
总之,我国ESG的发展历程虽然不算太长,但也不断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
从最初的探索和尝试,到如今的完整体系和成熟应用,都彰显着我国对于环保问责和社会责任的重视和前行。
社会管理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
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为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我们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进了社会管理改革创新。
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我国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我国社会大局稳定,社会形势总的是好的。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为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物质基础。
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
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长期努力,加强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深化认识,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开拓创新,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浅谈社会管理发展的历史和国际视角
浅谈社会管理发展的历史和国际视角【摘要】本文从历史和国际视角探讨了社会管理的发展,分析了社会管理的定义、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对社会管理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概述,从国际视角下分析了社会管理的发展,总结了社会管理的经验和启示,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性。
在展望了社会管理的发展,并进行了结语,强调了社会管理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管理的发展历程,国际视角下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加深对社会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社会管理、发展历史、国际视角、经验、启示、未来发展趋势、重要性、展望、结语1. 引言1.1 社会管理的定义社会管理是指在社会中协调和管理资源、组织和组织活动,以实现社会目标和满足社会需求的系统化过程。
它是一种以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包括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
社会管理涉及政府机构、企业组织、社会组织等各种主体,旨在实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人民幸福。
在当今社会,社会管理的定义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组织管理和行政管理,而是更加强调整合与协调各种资源和活动,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社会管理的范畴愈发广泛,不仅包括经济管理、政治管理、文化管理、环境管理等传统领域,还涵盖了新兴领域如信息管理、网络管理等。
社会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去理解和实践。
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社会管理,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对社会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社会管理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政府、企业、组织等的管理方式和效率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也促使了社会管理学科的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也为社会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机遇。
社会管理的研究背景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也包括了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社会管理的提出及发展历程
1、关于“社会管理”的理解
▪西方社会所说的社会管理并不必然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部门、私营部门,乃至第三部门都可以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
▪在中国,对社会管理的理解带有强烈的“国家(或政府)中心论”色彩。
直接或间接把社会管理等同于“政府的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是政府运用法律、法规、政策直接或间接对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
▪一是社会管理的主体除了政府或国家外,还包括各类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
▪二是社会管理不仅包含政府利用行政法律等强制手段进行的管制、约束和规范,更包括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的自我管理。
▪李学举:“社会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
▪何增科:“社会管理是政府和民间组织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对社会生活、社会事务、社会组织进行规范、协调、服务的过程,目的是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
在现代国家和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管理有两个基本内容:
▪一是实现和维护公民的社会权利;
▪二是把多元化的社会有效地组织起来,实现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结构化。
2、社会管理的提出
▪十六届四中全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十六届六中全会:“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
▪十七大:再一次明确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十二五”规划: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从五个方面对社会管理领域提出了整体部署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以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为核心主题,胡锦涛强调“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
▪“社会管理创新”首次以重要篇幅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社会管理的发展历程
▪(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网络社会:社会管理方式“三个时代”
▪(2)以阶级斗争为纲——稳定压倒一切——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管理目标“三重门”
▪1949——1978 “阶级斗争为纲”
▪1978——2002 “定压倒一切”
▪2002年以后“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