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体制性障碍与政策选择

合集下载

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一、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质量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进行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是指在高等教育领域中,通过调整教育资源的供给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这一改革涉及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资源、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个方面,旨在实现高等教育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从同质化竞争向特色化发展的转变,从封闭办学向开放合作的转变。

本文将从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必要性、目标、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文还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改革建议,以期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1.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以需求为导向,侧重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高等教育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一方面,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存在产能过剩、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高等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

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应运而生。

它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反思和创新,旨在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创新能力等方式,解决高等教育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教育领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其他论文文档]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下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及其对策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其他论文文档]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下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及其对策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下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及其对策”[论文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了新的特点,结构性失业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可以分为技能结构性失业、观念结构性失业和地域结构性失业。

本文分析了导致各种类型结构性失业的不同原因,并对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应对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就业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急剧增加。

2006——2008年毕业生人数分别为495万、532万人,2009年的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592万人。

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却在持续下降,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大学毕业生失业成为一个引入关注的社会问题。

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因此,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应对措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特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与高等教育“精英”时代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特征:首先,大学毕业生由“天之骄子”变为普通劳动者。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文凭只能作为一个“大众化”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接受高等教育将成为社会相对多数人的基本权利。

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后,部分人经过激烈的竞争,进入社会的精英岗位;同时,必然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作为普通的劳动者,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在基层从事一般性工作应该成为一种普遍的就业现象。

其次,第三产业将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主要从业方向。

据《国际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 07年,美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76.8%,日本为67.7%,巴西为66%,中国仅为32%。

比较而言,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精选】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精选】

除此之外,大学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 要也是促进高等教育扩张的一个动因。大 学素有“象牙塔”之美誉,具有与社会保 持一定距离以维护其学术自治和教学自由 的历史传统。随着社会的变迁,大学与社 会发展之间的互动日益密切,已逐渐从社 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一方面,随着大学办学规模的扩张 和社会影响的扩大,大学要得以正常、 良好的运转,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它越 来越需要甚至依赖政府、企业、基金会 和其他渠道的经济资助;另一方面,大 学作为文明社会的成员必须履行其社会 责任和义务。所以,在坚持自身的基本 学术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履行社会的责 任和义务,积极回应社会的需要,是大 学的必然选择。
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高等教育不 能回避历史带给我们的现实问题。在中国 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的发展进程中, 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对急剧的扩招,高 等教育系统还显准备不足,各方面条件还 没有很好配套,在高等教育发展中还呈现 出不少问题。
第一,从宏观层面上来说,数量的急剧增 长使大学经费、大学资源严重短缺,从而使高 等教育质量受到严重的挑战,质量标准多样化 问题更加突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形势严 峻。此外,学生缴费上学,成为高等教育成本 的分担者,这是高等教育财经体制改革的必由 之路;与此相关,由于经济的原因,社会不同 群体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差距拉大,反映在高 等教育中的公平性问题更加突出。还有,如何 鼓励和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成为中国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
鉴于此,各个国家尤为重视高等教 育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从家庭和社会的 角度看,接受教育比不接受教育、接受 层次高质量好的教育比接受一般的教育, 更能使个人获得相对较好的工作,从而 改善个人的生活质量,因而民众接受高 等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所以,中国高 等教育的扩张顺乎民心,符合国家利益, 是大势所趋。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首先,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

目前,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人才流失的问题,也使得一些有志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无法实现其教育梦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每个地区的学生都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其次,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还面临着教育质量的问题。

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压力面临,一些高校在招生过程中降低了入学门槛,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我们应该加强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监管和评估机制,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同时,我们需要加大对高等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吸引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加入高等教育领域。

第三,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还面临就业问题。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一方面,高校的招生规模扩大,导致了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高校培养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使得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将教育与就业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

此外,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也需要关注社会负担问题。

虽然高等教育大众化将为更多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

政府需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可以探索多种资助方式,例如设立奖学金、助学贷款等,降低学生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但也有许多可行的对策。

我们应该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并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

地方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地方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地方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1999年的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迅速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地方高校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

截至202X年年底,全国2286所普通高校中,部属高校共计107所,其余的2179所普通高校为地方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5.3%。

地方高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当前地方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办学目标不明确,服务地方能力不强。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三个重要功能。

大学是通过为社会培养人才、提供智力服务来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

大学应该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

但当前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办学目标不明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不强的问题:一方面,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些地方高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研究不够,针对地方支柱产业、重点行业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不足,学科和专业设置没有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结合,人才培养没有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有效的对接,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需要。

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的科技服务地方的能力不强。

大多数地方高校科研条件较差,科研资金匮乏,师资素质较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紧缺,申请到的科研项目很少,而且大部分申请到的科研项目也没有紧密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应用价值不大。

另外,由于高校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交流较少,高校不了解当地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和技术需求,企事业单位也不能很好地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和技术为自己的发展服务,导致地方高校的科研资源与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2.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紧张。

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后,地方高校的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生数量有了爆炸式的增长,各高校急需扩建校舍、运动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实验室;急需增购教学设备;急需引进教师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2024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综合管理岗)

2024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综合管理岗)

2024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综合管理岗)(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近年来,“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食品安全防线失守告诉我们,光整治企业这一只手,巴掌是拍不响的,在监管方面,还有大量的难题需要攻关。

这表明()。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B.内因要通过外因起作用C.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D.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答案】:C2.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金融市场越来越超越国界,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要素市场。

它冲破了传统体制下设置在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障碍,加快了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是()。

A.金融已成为一国政府发展和调节经济的一种手段和杠杆B.在世界范围内寻求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的途径C.使国际金融市场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D.世界经济出现了实体与虚拟市场并存的状态【答案】:B3.“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申可吞吴”描写的是谁?()A.李世民B.孙权C.伍子胥D.勾践【答案】:D1/ 124.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就是()。

A.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B.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C.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D.决定与被决定,主要和次要的关系【答案】:C5.从事某种社会活动所需要的自身基础和内存条件的素质决定于()。

A.先天的遗传B.学习的能力C.后天的培养D.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经验【答案】:D6.公文在形成的过程中必须先拟稿,后审核,再签发,这体现了公文的()特点。

A.程序性B.定向性C.时效性D.实用性【答案】:A7.撰写公文要注重语言选择,特别要注意公文的用语和语气必须要与作者的()相一致。

A.经济地位B.文化素养C.职责权限D.受教育程度【答案】:C8.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全面的可持续发展B.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C.发展才是硬道理D.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答案】:B2/ 129.梅尧臣诗歌的主要风格是:()A.平易流畅B.生新瘦硬C.平淡浑厚D.奔放豪健【答案】:C10.拟定公文标题,必须做到简洁精炼、规范准确,下列拟定的公文标题哪一项符合这一要求()。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目前,大学生遇到严峻的就业形势挑战,同时也遇到了难得的人才发展、培养、成长机遇。

一是我国经济稳步增长,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足够的就业空间;二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就业市场逐步完善,政策性障碍正在消除;三是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项目正在逐步实施,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

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者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

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

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

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

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

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就随着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大学生就业告别了无忧的历史。

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进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社会经济对大学生的吸纳不再呈供不应求的局面.加上大学生就业时对地域和所有制的偏好以及对工作过高的预期.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难点和热点。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高等教育规模成几何级数增长与就业11t位缓慢增长的矛盾。

前几年.大学招生人数每年以30%~40%的速度扩张。

但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对劳动力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吸纳速度并没有这么快.以2006年为例.全国有大学毕业生413万人.同比增加44%.但同年全国能够提供的T作岗位却减少了22%.供需矛盾十分明显.2.我田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

存在二元分割性。

我国劳动力市场从地域上可划分为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

普遍的情况是.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不愿意进入农村劳动力市场.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较难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

可见.两种劳动力市场存在较强的分割性。

当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供给过剩时。

如果他们S H E B A O I~U N T A N l社保之窗社保论坛I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口t.-玉杰愿意进入农村劳动力市场.就比较容易找到T作。

但是,如果他们不愿意接受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低T资和较差的劳动条件.他们只有处于失业状态。

如果劳动力市场没有严重分割的话.一个大学生在城市劳动力市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可以到农村呆几年之后再回城里找工作.但由于存在很多体制性障碍.诸如人事档案制度、户籍制度等因素影响.限制了大学生的自由流动.使得他们一旦选择小城镇及农村市场.以后想进入大中城市市场就需要付出较高的T作转换成本。

3.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引致的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近几年.我周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实现了我困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缓解r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高等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

我国一半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均有机会上大学.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同时也刺激和拉动了经济的发展.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势必带来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特别是一些地方性大学和民办高校.办学条件差。

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

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

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是指高等教育资源逐渐民主化和普及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这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公平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内涵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以确保教育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内涵式发展,即高等教育向内在发展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这种发展方式注重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教育内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内涵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具有以下几个原因。

内涵式发展可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资源的供给不断增加,但高等教育的质量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内涵式发展可以通过提高师资力量、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管理等方式,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更多的学生获益于高等教育。

只有通过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提质增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内涵式发展有助于增进教育公平。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机会不公的问题逐渐凸显。

内涵式发展可以通过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等方式,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用,缩小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使教育真正成为社会公平的保障。

内涵式发展可以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只有通过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才能真正适应国际社会的需求,增强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使高等教育真正走向国际化,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内涵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

只有通过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提质增效、促进公平、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积极意义普遍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1991年以来中国经济以每年不低于76的增幅发展需要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积极有效地发挥了高等教育对劳动力的蓄水池功能使一大批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极大地提升了从业人员的素质加速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增强了我国人力资源的国际竞争力
青 岛 2 61) 6 50
2 0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1o'已进人大众化时 代依 靠提高教育的规模效益,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制 02 5o / 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对 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积极 影响,同 度,有效 引导了教育消费,推动教育产业健 康发展,并对经济 时也由于增 长速度猛 烈对高校产生压力,导致许多实 际问题存 增长起到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目前教育消费已成 为我 国消费市 在,正确分析 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积极意义、存在问题 ,对 场新 的经济增长点。 问题的有效解决,促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些建议 。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 ; 教育规模
作者简介 :刘音 ( 7- ,女,陕西米脂人,山东 1 5) 9 科技 大学资源与环境 工程学院教研科主 ,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 究方向: 任
教学管理 ; 张升堂 ( 7一 ,男 1 0 ) ,陕西风翔人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 9 水文水资源。( 山东
中国电力教育 CE E P
—— 诨 i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刘 音 张升堂
摘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时代,教育规模跃居世界 第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整个中国社会产生了 极为深远 的影响,但 也由于增长速度猛烈对高校产生诸多压力,并出现许多实际问题 。本文分析了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积极意义、存在问题,并提 出一

高等教育大众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

阶段理论
普及教育阶段,大多数学生具有就业经验,延迟入学现象较普遍,“时学时辍”现象增多。伴随 终身教育的兴起,正规教育与其它生活经历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而且,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通 过假期和在学期间从事非学术的工作来交学费。
第五,学校类型与规模。精英高等教育机构一般是二至三千寄宿学生的小社会。如果学生规模超 过了三千,它们将被分成几个小分校(院)。大众高等教育的典型标志是综合性学校,是由三四 万学生和教师所组成的寄宿和走读相结合的“大学城”。普及型高等教育机构的规模不受限制, 把人们聚集起来只是为了教学,其中大多数学生很少或从来不去主校园,他们几乎没有共同之处, 不构成任何意义上的有密切的小社会,没有共同的标准、价值观和身份。
第四,学生的学习经历。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学生通常是完成中等教育后直接进入高等教育;学 生住校并且不间断地(假期除外)学习直到获得学位。大众教育阶段,大部分学生仍是完成中等 教育后直接进入高等教育,但入学日益容易,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较高的“浪费率”。学 生是寄宿与走读相结合,同时,职业训练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高等教育的内部管理。不同国家以及学校之间内部管理的形式和过程千差万别,但是,总 体上精英高等教育一般是由高级教授控制,那些不具备此资格的人员在主要决策中仅起很小的作 用或不起作用。在大众阶段,不同层次的初级工作人员享有校内管理权。而且学生不断拥有影响 决策的权利,学生参与的形式和程度成为从精英向大众化转型时期的主要问题。
阶段理论
当超过50%时,即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时,它必然再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他认为: 第一,在观念上,当入学人数极为有限时,接受高等教育被普遍认为是出身好或天赋高或两者兼 备的人的特权;而在入学率达到或超过适龄人口15%的大众教育阶段,人们开始逐渐把接受高等 教育看作是那些具有一定资格者的一种权利;当入学率达到或超过适龄人口50%的普及教育阶段 时,接受高等教育逐渐被看作是一种义务。 第二,在功能上,精英高等教育主要是塑造统治阶层的心智和个性,为学生在政府和学术专业中 充当精英角色做好准备。而大众高等教育的对象则更为广泛,包括社会中所有技术和经济组织的 领导阶层。普及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发达工业社会 大多数人的生活做准备。 第三,课程和教学形式。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高等教育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进行,旨在创造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等教育体系。

本文将会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及路径。

一、国家政策导向向着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近年来,我国已逐渐适应新经济时代发展的趋势,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方向。

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这种人才的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教育政策的转变将会直接影响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二、教学模式不断变革,注重多元化发展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高校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并注重多元化发展。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网络教育、实验教学、研究型教学等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同时,综合素质教育、拓展课程和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培养也得到了重视,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和渠道不断完善,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扶持应用型学科建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课程提供和教育资源的支持,因此在高校学科建设方面,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应用型学科的建设。

政府加大对技术创新、工程技术、农业科技、医学等应用领域的投资力度,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并发展这些领域。

通过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为高校打造科技创新的引领地位,提高高校在国内和世界的学术和教育地位。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路径是向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变革、多元化发展和应用型学科建设四个方面转变的。

这些变革将会推进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深化,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为适应市场需求、打造一批优秀的高端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必须深入探索新的模式、加强学科建设和教育资源投入,着力落实高等教育重心向质量导向转变的任务。

谈中国高等教育之大众化教育弊端与改革

谈中国高等教育之大众化教育弊端与改革

谈中国高等教育之大众化教育弊端与改革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众化教育弊端凸显,针对大众化教育弊端,提出相应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弊端,措施正文: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源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民国时期,在一批优秀学者的倡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国后模仿前苏联的高教模式也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带有盲目性;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生机勃勃。

我们应当知道,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实力与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与经济实力说到底都是由人才转化而来的,在一个人的成才过程中,大学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极其重要。

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问题,有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有高等教育行政化,产业化的问题……这些都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总之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弊病百出。

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弊端及其相应的改革措施。

大众化教育,顾名思义,即教育面向大众,使大众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大众化教育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是有好处的,这也体现了中国正在与国际接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大众化教育的成功经验。

但是,我们的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变化是在跑步进程中实现的,而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数量简单的变化问题,而是一定性质上的变化。

主要特点就在于它的类型和模式的多样化,现在的学校种类五花八门,有研究型的、研究教学型的、教学研究型的、教学型的以及高专高职等各种各样的类型。

对民办本科院校来说,现在我们经常会说培养应用型的本科高技能人才,但是现在只是这些名词提出来了,到底什么是应用型本科人才,恐怕到现在为止,真正能讲清楚的人并不多。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弊端,我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大学的升学扩招实际以降低分数,放低要乞降尺度为代价,使扩招的普通高校学生均匀素质降低。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的时代,这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已经从提高教育质量转向了覆盖面的扩大。

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模式方面,我们需要进行思考,探索合适的发展方式。

1. 拓宽宣传渠道,提升社会重视度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还不够高,大众对高等教育的认知水平也有限。

因此,为了提升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我们需要拓宽宣传渠道,提升社会重视度。

首先,高等教育应该在媒体平台上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学校和政府可以联合,通过举办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宣传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成就。

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媒体优势,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扩大高等教育的曝光率,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高等教育,并引导大众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价值。

2.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过程中,提升教育质量是推动发展的关键。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来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

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学科,我们可以实行青年教师分层培训计划,推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同时,我们也可以建立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协议,为企业培养定向专业人才,让高校知识通过职业实践得到体现,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完善,强化教学体验。

3. 加强国际化办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化发展在高等教育中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方向之一。

开展国际化办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达到国际化办学的目的,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境外留学交流项目、企业实践项目、双语教学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国际主流的科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中国高等教育教育大众化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大趋势。

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需要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拓宽宣传渠道,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国际化办学等措施,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贡献力量。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等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路径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政策、体制、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政策趋势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政策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目前,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来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就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包括:继续完善高等教育学位制度,逐步形成学分制度和学分互认制度;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监管和评价,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教育质量和水平;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也为高等教育改革开启了一扇大门。

二、体制趋势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体制改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如学位制度过于僵化、高校管理体制过于官僚等。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体制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在体制方面的改革上,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逐步推进学分制度改革。

学分制度改革,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主地选择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分制度改革还有利于各高校之间的学分互认,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这样的体制改革,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还有一些高校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也在逐步进行,例如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领导班子的建设等。

这些改革举措的实施,将使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高等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教学模式趋势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不良风气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挑战.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完善的阶段,思想观念、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社会行为方式等方面正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受到冲击,特别是现实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在社会上某些人心中滋生蔓延,崇尚“等价交换,按照市场法则做人”,人格商品化扭曲,重金钱、轻道德修养,人生追求庸俗化,跟着个人欲望和流行时尚走。

在这种形势下,部分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淡化,自私自利和享乐思想蔓延,自我观念增强,纪律观、集体主义精神和团体意识弱化,这都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首先,高校收费和分配制度改革使学生和学校关系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学生不再是被动和无条件地接受学校的教育服务,而对学校、专业、师资、教学设施和生活条件有了更大的选择权和更高的要求。

为此,学生管理者必须由单纯的重教育和管理,转变为服务、教育和管理三者并重。

其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连续几年扩招,加上取消对考生的年龄和婚否的限制,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及校外租房等一系列的改革,使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首先,在校学生的年龄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多样化;第二,在校大学生结婚,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本人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对其他同学和校园学风建设产生影响;第三,大学生校外租房居住,虽有利于解决高校学生公寓不足的问题,但改变了过去学生管理只局限于校园之内的模式,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创新。

第三,高校按大类招生和学分制的实行使以班级为载体的学生管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学分制下的弹性学习条件,使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增多,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的同时,使学生工作面临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必须探索出跨专业、跨年级、覆盖面广的学生集体活动新载体和思想教育新形式.三、高校贫困生增多带来的挑战。

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制度障碍及政策建议

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制度障碍及政策建议
201 1 年第 40 期 ( 总第 2384 期)
成为影响研发和信息服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制 度因素 � 作为生产性 服务业的 重要领域 , 研 发和信 息服务业面临的突出制度性障碍主要集中在法 治环境建设方面, 政府职能定位不清 � 过多干预 微观企业的创新以及 行业保护 和地方壁 垒, 也 成为抑制自由竞争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 同
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制度 障碍及政策建议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公共财政体系建 设的加快, 我国教育行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 是在政府职能转变�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还 面临不少制度瓶颈, 制约和束缚着教育行业的发 展�必须切实提高财政性教育资金使用效率 , 加 快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进一步理顺教育 管理体制, 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
7 7201 ຫໍສະໝຸດ 年第 40 期 ( 总第 2384 期)

年我国各级公办� 民办教育学校数量和招生规模的对比
初中阶段 教育 普通小学 普通初中 学校 数( 所) 占比 ( % ) 27 4 688 9 8.0 1 553.78 9 4.9 549 6 2.0 84.02 5.1 51 836 9 2.3 1 637.9 2 9 1 .7 4331 7 .7 1 48.47 8.3 职业初中 1 49 9 7.4 2.04 9 8.6 4 2.6 0.03 1 .4 普通高中 1 1 9 37 81 .7 7 48.9 7 9 0.2 267 0 1 8.3 81 .37 9 .8 中等职业教育 81 26 71 .8 583.74 82.0 31 9 8 28.2 1 28.04 1 8.0 2031 75.5 7 00.82 83.3 658 24.5 1 40.1 5 1 6.7 高中阶段教育 高等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性、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性、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性、问题及对策作者:王娜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44期王娜(长江大学大学发展研究院,湖北荆州434023)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在世界范围内虽然已是大势所趋,但还是有很多人对此提出异议,他们看不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是满足一国政治和经济发展、人民追求教育民主和平等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着重探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关键字:高等教育;大众化;重要性;教育公平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4-0222-03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性美国在二战后,一方面为了安顿大批退伍军人,另一方面为迎接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急需一大批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人才,于是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高等教育大众化便应运而生,当时施政者的初衷是为了安抚民众情绪、迎合社会的需求,他或许并没有预想到,未来几十年大众化会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20世纪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学家马丁·特罗就提出了著名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他认为:如果高等教育仅为15%以下的适龄青年提供受教育机会,那么高等教育就处于“精英教育阶段”,超过15%,高等教育开始迈向“大众化阶段”;当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占适龄人口总数的50%时,高等教育则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普及阶段”。

同时马丁·特罗在总结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时,提出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如教育质量、教育观念、入学条件、课程设置等方面都需要转变。

虽然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存在诸多矛盾与异议,但不可否认大众化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帮助更多人实现自我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1.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于政治的重要性。

布鲁贝克曾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提出有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认识论和政治论[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 统 体 制 阻碍 了高等 教 育大 众 化 发 展
长期 以来 , 在传统 的计划 经 济体 制下 , 会资 源 的高度 集 中统 一配 置 相适 应 , 与社 高等 教育 也 是 由国 家计 划统一 分 配和直 接控 制 , 源投 入完全依 赖政 府 , 生分配 由国家 统揽 , 才 的培 养与社 会脱 节 , 资 招 人 限
[ 摘
事 高等教 育研 究。 要]我 国高 等教 育 发 展 除 受制 于 经济 发 展 的 影 响 外, 滞后 还 源 于 传 统 体 制 性弊 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端。要想尽 快进 ^ 高等教 育大众 化发 展 阶段 , 必须 扫 除其 体制性 障碍 。 囤此 , 应根 据 现有状况 把高等教 育大 众化 政策舟 为 近 期 和 中长 期 政 策。其 中最 主 要 的是适 应 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特 征, 加大 高 等教 育体 制 改革力度 , 重视教育 的生产 力 属性 和产 业属 性 , 并按 经 济 资源特 性 区分 高等教 育资源 , 照不 同资源 给 予不 同拨款 方 式 , 按 以实现高等教 育资 源的最 佳配 置 。
关 系逐步成 为影 响高等 教育及 其 资源配置 的重 要 因素 ;. 3 高级 专 门人 才 的培养 结 构 与数 量 的决策 主 体 由政 府单一 主体 向包括 政府 、 人单 位 、 用 高等 院校 、 生个人及 其家庭 在 内的多元 主 体转 化 ;. 学 4 高等 院校 进行 了 内部 教学与 管理 体制 的适应 性变 化 , 如在培养模 式 、 教学 内容和行 政管 理方 面 以及 人事 、 财务 、 分
制了地方 和高校 的主动性 与活力 , 随着经济 规模 的扩 大 , 弊端 日渐 显 现 出来 : 其 L高 等教 育 经费 投 入 不
足, 投资渠 道单 一 , 生分 配也 由国家统一 管理 ;. 招 2 条块 分割 , 源分散 , 资 办学 效益 低下 ;. 等教 育 的供 3高 求关系脱节 , 其有 限的高 级专 门人 才往往 不适应 社会 需求而造 成严 重浪费 。 极 随着经 济体 制改革 的逐 步深 入 , 高等教育 体制 也进行 了相应 的改革 。19 9 3年 2月 , 国颁 布 了《 我 中
国教育改革 和发 展纲 要 》高 等教 育 体制改革 进入 了一 个新 的阶段 。具 体 表现 为 : 1 办 学 体制 方 面 , , (_ 实
行 政府办学 为 主 , 社会 各界 积极参 与 办学 , 当发展 民 办高校 和合 作 办学 ;. 适 2 管理 体制 方面 , 中央和地方
收稿 日期 : 0 2O—0 2 0 一11
维普资讯
第 3期
龚晓菊 :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体制性障碍与政策选择
共建 共管学 校 , 校际间 多 种形式 联合办 学 以及合 并 , 分 中央部 门所属 学校 转 由地方 政 府管 理 , 部 实行 条 块 有机结 台 ;. 3 投资 体制 方面 , 国家 财政拨 款 为主 , 以 多渠道 筹 集 教育 经 费 ;. 生 就业 体制 方 面 , 生 4招 招
20 0 2年 5月
● 教 育 学
高等 教育大众化的体制性障碍 与政策选 择
龚 晓 菊
( 北京工 商 走学 高等教 育研 究所,北 京 1 0 3 ) 0 0 7 [ 作者简 介]龚 晓菊 (9 3 ) 女 , 1 6 一 , 湖北黄 石人 , 京 工商大学 高等教 育研 究所讲 师, 北 主要从
维普资讯
第 5 5卷
第 3 期
武 汉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W u a ie st o r a ( o ilS |n  ̄) h n Un v riyJ n n l S ca ce c
Vo . .No 3 1 55 . M 2 2. 78 ̄ 3 00 3 82
进 人大众化 阶段 ( 有些 正在 向普及 化 阶段过渡 ) 而 我 国的高 等教 育仍 处 于精 英 化 阶段 。我 国高等 教 育 ,
发展 除受制 于经 济发展 的影 响外 , 等教育滞后 还缘 于体 制性弊端 , 高 要想 尽快进 入 高等教 育大众 化 发展 阶段 , 必须扫 除 其体制 性障碍 。
[关 键 词 ]高等 教育 大众化 ; 统体 制 障碍; 传 近期 和 中长 期政 策选择
[ 中图分类 号]G6 0 [ 4 文献 标识 码]A [ 文章编 号]10 —9 92 o )30 7—5 0 82 9 (o2 0—380 高等教育 大众 化是一 国社会 经 济发展 到一定 阶段 的产物 。高 等教育 的发 展 和经 济 发 展密 切 相关 , 根据 有关部 门的研究 结果 表 明 , 当人 均 国民生产 总值 ( GNP 低 于 100美元 时 , ) 0 高等 教育 入 学 率在 0 — 1 之间 , O 当人 均 GNP在 00 30 0 0 - 0 美元 之 间时 , 等教育入 学率 在 l 一2 之间 , 高 o o 当人 均 GN P 在 1 0 20 0美元 以上 , 高等 教育入 学率超 过 5 %。l9 年 , 0 5 发达 国家 的高等 教育 毛入 学率 已接 近 6 , 9 o 世 界上 只有 美 国的高 等教育 已进 入普及 化阶段 , 日本 、 加拿 大等 国家 和泰 国等发 展 中 国家 的高等 教育 已
并轨, 学生缴费上学, 实行奖贷学金制度 , 毕业生在 国家政策指导下 自主择业;. 5 高校 内部体制改革也在
不 断深 ^ 。
体 制改革 使高 等教 育发 生了一 系列 的深 刻 变化 。l单 一性 政府 办 学 的僵 化 体 制得以 突破 , _ 多渠道 筹集教 育经 费 , 多方 面参 与办学 , 民办或合 作形 式的高 等 院校开 始 出现 ;. 才市 场 的需 求 信 号 或供求 2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