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科举制度PPT课件
![科举制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12b0a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a.png)
• 会试:中央级考试,在乡试后第二年举行,试期在春季二月,称 “春闱”,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入宫 廷参加殿试;
• 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发榜分为三甲,第一甲的三人,称 “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 同进士出身。
诗赋 时务策写作
“三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
十分 之一
六十 分之一
制 生源更广,也有常
科录取过的,在职
科 官员
科目 繁多
———. —
————
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PPT学习交流
17
宋朝 -- 科举制度的发展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
权,建立起北宋王朝。为进一步杜绝武将拥兵自重的状况,他任用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 九品官人法,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
中正:有名望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是魏文帝曹 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 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 变化。这一制度创始于曹魏,发展成熟于两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 废除于隋朝,随之科举制形成。九品中正制度是继承东汉官吏选拔 制度又加以改革的结果。东汉选拔官吏,主要是依据儒家的道德行 为标准,宗族乡党的评定成为政府选拔官吏(具体途径是察举﹑征辟) 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依据。
试三级,每三年一次。元朝统治者把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第 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指西域各部及中亚地区各族人 民),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指南宋统治下的江南汉人 和西南各少数民族)。据《元史·选举志》、《续通考·选举》 等书的记载统计,元代共举行科举考试16次,仅录取进士1135人。 汉族儒生想通过科举进入仕途非常困难。使得广大知识分子前途 渺茫,被迫放弃学业,以至一时“天下习儒者少”。
七年级下册历史绩优学案思维构建
![七年级下册历史绩优学案思维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1a015e2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64.png)
七年级下册历史绩优学案思维构建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绩优学案思维构建知识梳理: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一、隋朝的建立与“开皇之治”。
1.隋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都城—长安,年号—开皇。
(2)统一:时间—589年灭陈,意义—结束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
2.开皇之治(1)措施: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废除九品中正制,分科举人),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
(2)影响:形成了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二、贞观之治1.隋的灭亡与唐的建立: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唐高祖),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1)措施: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他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在三省六部中担任要职②轻徭薄役,减轻农民负担;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2)结果: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3)影响:“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一、女皇武则天1.称帝:690年,改国号为周。
2.措施:(1)打击唐朝皇室和其他贵族集团,多方招揽人才,提拔姚崇、宋璟。
(2)亲自组织编写农书,颁行全国,指导农业生产。
(3)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
(4)允许关中等地的无业人口迁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去。
(5)减免赋税和徭役。
(6)把土地开垦、粮食生产情况作为考查地方官员的重要依据。
3.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二、开元盛世:开创者—唐玄宗李隆基1.措施:(1)任用贤能,亲自考核县令。
(2)发展生产,鼓励开荒,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川教版练习题第四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川教版练习题第四](https://img.taocdn.com/s3/m/935227a6647d27284a735162.png)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川教版练习题第四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小明想写一篇以《唐朝的社会风气》为主题的小论文,他可以通过下列哪些词语查找资料( )①昂扬进取,积极向上②风气开放,充满活力③兼容并蓄,尚武精神盛行④闭关保守,封闭落后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高考作为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到2017年已经恢复40年了。
那么,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度选拔人才吗( )A、世袭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
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分别开始于( )A、秦朝、唐朝B、唐朝、唐朝C、隋朝、隋朝D、隋朝、唐朝【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西安世园会的会徽取名为“长安花”,取意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句诗反映了当时读书人十年寒窗,终于考取功名的喜悦之情。
这句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这一制度正式诞生于( )A、唐玄宗时B、武则天时C、唐太宗时D、隋炀帝时【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它客观上激励了读书人的奋斗精神。
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确立于( )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隋朝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朝代,下列有关隋朝的历史知识叙述有误的是( )A、开国皇帝杨坚建立了以长安为都城的统一王朝B、杨坚在位时出现了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C、杨坚在位时的年号为天宝D、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举人”【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川教版知识点练习第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川教版知识点练习第](https://img.taocdn.com/s3/m/6994ae61b4daa58da1114a03.png)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川教版知识点练习第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
下列能说明唐朝选官制度开放的是( )A、接待遣唐使B、统治者都善于纳谏C、实行科举制D、长安是座国际大都市【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朝B、康朝C、明朝D、清朝【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这首《及第谣》与下列哪一制度直接相关?( )A、行省制度B、三省六部制度C、科举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有学者认为“在唐朝虽然每年平均只有二三十人通过考试,但……这一制度为天资聪颖却非士族豪门出身的人提供了机会”材料所说的制度是( )A、世袭制B、郡县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宋金时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拨制度,它是( )A、禅让制B、科举制C、世袭制D、推举制【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表为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科举制度的推广C、政府打击贵族D、社会人口的增加【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古代社会不同时期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国力的兴盛都离不开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材料一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b0551d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3.png)
⑨“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科举取士小知识
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
的城新新 大内科科 雁的进进 塔大士士 遥慈们要 望恩相在 长寺互曲 安。邀江 美他约聚 景们,会 ,登共。
上游聚 寺长会 内安后
,
雁塔题名
科举考试非常严格,考生入场时,官吏一一点名、 搜身,为防止夹带,除文具外只允许食物、饮水 和三根蜡烛进场,而且每个考生之间是分开的。
(一)、唐朝对科举制的发展
唐朝建立后,唐高宗开进士 科。高宗扩大进士科的规模。 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为 判卷公正,唐朝时还创立了 “糊名”制度。
科 常 明经(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 举 科 进士(诗赋和时务策写作) 制 度 制 非常之人
举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1、是科举制的实施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 望,缓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 治基础,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 统一;
2、是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相比,国家掌握了 选拔官吏的权利,开放了仕途之路,选拔了 一批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
3、是要参加科举就必须读书,所以刺激了教 育的发展;
4、是科举考试看中诗赋文章,刺激了唐代文 学的繁荣 。
课后作业:
1、讨论一下科举考试和现在考试的相同之处 和不同之处。
2、你认为实施科举制度与唐朝的繁荣有什么 关系?
3、谈谈科举制度与现代考试的相似之处及其 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正式设置进士科以选拔人才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2.明经科考试中的“帖经”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的 ( )。 A.选择题 B.填空题 C.问答题 D.作文题 3.在下列人物中,首创武举的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科举制创立课件
![科举制创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8c26caa300a6c30d229fbf.png)
(3)阅读材料三,想一想为什么外国研究者会有这种看法。 【参考答案】科举制以前,以出身和门第来选拔官员,造成门 阀政治的产生,削弱皇权,也不利于选拔人才;而科举制通过 考试选拔人才,改善用人制度,打击门阀势力,促进了教育事 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科举制还 影响了世界。
课堂小结: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探究思考】(1)简要说明出现材料一所述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原因:隋朝以前,官员的选拔主要采取推举的方式, 官员大都从权贵子弟中选拔,不论优劣,而许多出身低微但有才 能的人反而不能当官。 (2)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诗人的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一样。材料二反映了诗人科举失败后的忧愁、悲 伤和对前途的无望;材料三反映了诗人高中之后的得意与兴奋。
科举制创立课件
开元盛世是指哪个皇帝统治的时 期?是他统治的前期还是后期?
开元盛世唐朝经济的繁荣表现在 哪三个方面?
唐朝农业技术进步表现在:使用 了哪两种农具?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科第 举四 制课 的 创 立
一、科举制度的诞生 二、科举制度的完善 三、科举制的影响
D 视的是: A、明经科 B、明书科 C、秀才科 D、进士科
【判断抢答】
× 1.隋炀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 提示: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 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
√ 2.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 提示: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强调 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推动文化的繁荣(诗歌) 和教育的发展
) ) ) )
( ( (
(
生
员
童 试
, 俗 称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导学案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657adb80eb6294dd886c7a.png)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导学案点击新目标1、记住科举制度创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
2、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作用。
3、比较古今考试制度的异同链接旧知识1、复习旧课知识,齐读第2课知识建构。
加油吧!2、忆一忆:隋朝创立了哪些新的制度?课前小热身初读课文,勾划关键词,并完成知识建构:创立:隋朝隋文帝:废除九品正制,下令“”。
逐步取代了三国到南北朝的选官制度。
: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特征:。
科举制常科明经:考对的记忆和理解。
度的创分类进士:侧重考诗赋和时务策。
立和发发展:唐朝制举:为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科目繁多。
展录用程序:初试→→吏部考察,量才任用。
作用(1)一种新的选官制度,从推荐考察转变为以公开公平的为主。
(2)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
影响(1)对国内:我国沿用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2)对外国:对日本、朝鲜,西方文官制度都有深远影响。
课堂进行时情景导入新课教学:一、科举制度的创立1、说一说:科举制度的创立过程。
(1)隋文帝,废除九品正制,下令“”。
(2)时设置,标志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2、议一议: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九品正制?二、科举制度的发展1、找一找:唐朝科举制度发展的表现。
(1)地位:。
(2)基本特征:。
(3)内容:。
(4)录用程序:。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位唐朝官员的话:“国家取士,远法前代,得人为盛。
”材料二“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材料三唐太宗说:“天下英雄。
入吾彀中矣。
”想一想:请回答:(1)上述几则材料描述的是唐朝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材料一中的“进士之科”是何时设立的?有何重大意义?(3)你是怎么理解材料二这句话的?(4)材料三说明了统治者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课堂小结填一填:科举制度的创立:隋文帝()——隋炀帝()。
发展:唐朝。
课堂大练兵一、单项选择1.“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唐摭言》)此句是对唐太宗时哪项政策的评价? ( )A.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世袭制 D.察举制2.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
说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说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18b44bd69dc5022aaea007b.png)
一.导入
(三) 闻达之路唯文章
李大山、李小山父子登科记:
三.谈古论今
(四) 一举成名天下知
( 发 展 )
·
活 化 材 料
四.本课小结
第一章 英俊沉下僚
读 史 明 制
内容简介:李小山之父 李大山,南北朝人,才识 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 始终没有做官的机会,只 能耕田教子。
3、晒微博——对当下考试制度的思考。 李小山(唐):《草堂笔记》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读史明制
激 趣 导 入
·
三.谈古论今
四.本课小结
视频—生活中科举文化
拉 近 距 离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要给大家展 示一样宝贝„„
二.读史明制
三.谈古论今
四.本课小结
李小山(唐):《草堂笔记》
六、教学过程
五、教学策略
重点: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的史实; 难点:对科举制度及当下考试制度形成理性认识。 1、抽象的制度和散落的知识点——生动的人物命运 一线贯穿(李大山、李小山父子登科的故事)—— 了解并感知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2、丰富的材料+处处铺垫+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讨论——感知并理性思考科举制度。
发展
• 李小山两次考试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是考 过了就直接做官吗?
环 环 相 扣 · 启 发 思 考
读 史 明 制
背景
第三章 闻达之路唯文章
唐:州府试
殿试
省试
(进士) (贡士) (举人)
殿试 吏部考察
状 元 会 元 解 元
创立
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d24a9d32f60ddccdb38a063.png)
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篇一: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1、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2、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3、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产生。
4、科举制度在唐朝时进一步完善特点:①分科考试;②择优录取。
③常科和制举两大类。
常科:进士科(重要),明经科(其次);制举:皇上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名目繁多,变化很大。
固定程序:常科先参加州府的初试,再参加尚书省的“省试”。
进士科连考三场。
量才任用:体貌伟壮、能言善辩、书法精良、擅长撰写和处理司法文书。
5、影响:①我国选官制度转变为以考试为主;②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③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④前后沿用了1300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答案:①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缓和了阶级矛盾。
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
②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选拔了一批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
③激发了教育的发展。
④看重诗赋文章,促成了唐朝文学的繁荣。
)篇二: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了解科举制度给隋唐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唐朝考生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隋唐科举制度产生、创立、发展。
教学难点: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教学过程:(一)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选官弊端严重。
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中小地主经济实力增强,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
(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
这种官吏选拔制度由地方政府进行,选官标准由最初的注重考察人品到全凭门第出身。
两晋南北朝沿用,至隋文帝废止,行之四百年。
山东省肥城市桃都中学张静《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山东省肥城市桃都中学张静《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6fceb9f705cc1754270901.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山东省肥城市桃都中学张静【课程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材分析】《科举制的创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的教学内容。
这一课从单元角度说,从介绍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的繁荣,推出了这一课,又为后期理解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单元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体现了隋唐的繁荣与开放,对内选拔人才兼容并包,其开放胸怀在科举制度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本节课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并介绍了科举制度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也为以后学习第15课八股取士做好了铺垫。
【学情分析】1.学生分析:初一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在学习中得到交流与展示,因此要针对学生特点,调动积极因素,激发学生思维。
2.学情分析:科举制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进行专题学习,其拓展延伸的广度和深度对初一学生来说稍微有点难度。
因为上学期对选官制没有真正接触,因此课前需要学生搜集查找与科举制有关的信息,才能使学生对隋唐以前的选官制度有一个初步印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隋唐时期用科举制选拔官员;能概括出隋唐皇帝为科举制的创新与完善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表、文献资料,通过名句品史、影视解史、读图思史,自学并分组讨论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和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是隋唐制度创新的典型体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以及科举制度的影响。
历史中考专项训练:选择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历史中考专项训练:选择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cc98342fad51f01dc381f1f0.png)
选择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七下)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1、(2009·福州市)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答案:B2、(2009·四川绵阳)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
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唐太宗轻徭薄赋,精减机构C.文成公主人藏,与松赞干布成亲 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答案:A3、(2009·福建泉州安溪县)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A.民族政权并立B.商业经济空前活跃C.繁荣与开放D.中外交往与冲突答案:C4、(2009·成都)隋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社会繁荣景象被史学界称为()A.开皇之治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A5、(2009·浙江嘉兴)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古代皇帝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答案:C6、(2009·四川宜宾)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虚心纳谏②委派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③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④派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7、(2009·江苏宿迁市)为了解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范,小龙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他是为了探究下列哪一位皇帝的政绩?()A.汉武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宋太祖答案:B8、(2009·福建晋江)你若要利用网络搜索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最好输入关键词()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贞观遗风D.康乾盛世答案:A9、(2009·汕头)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答案:A10、(2009·广东揭阳)唐蕃联姻的故事是我国千古佳话,请回答唐太宗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公主是()A.金城公主B.王昭君C.西施D.文成公主答案:D11、(2009·山东日照)“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A.灵渠B.都江堰C.大运河D.郑国渠答案:C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1、(2009·山东济宁)右边城市平面图反映的是()A.隋朝都城长安B.唐朝都城长安C.北宋都城东京D.元朝都城大都答案:B2、(2009·山东济宁)唐朝全盛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是()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C.女皇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答案:D3、(2009·浙江金华)右图所示农具是唐朝时发明的,它属于()A.纺织工具 B.灌溉工具 C.交通工具 D.耕作工具答案:B4、(2009·福建泉州永春县)泉州开元寺的名称源于()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唐高宗答案:C5、(2009·成都)“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4.科举制的创立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4.科举制的创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1a36c70242a8956bece473.png)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欣赏黄梅戏
我国的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有一种广东小吃,用猪瘦肉丸、 猪肝片、猪粉肠加入粥中煮熟 而成。色白鲜明,糜水交融, 味鲜香厚。它叫及第粥。
影视剧作《天下无贼》
黎叔:21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
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结束
张之洞 袁世凯
★1905年9月2日,袁 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 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 科举制废除了。(清朝 末年被废除)
课后思考
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你对现在 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有怎样的想法,敢大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的建议吗?
考考你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 D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 进士科每年应举者少则八九百人,多则一二千人,而其中 能及第者不过十余人以至三十人左右,录取比例不过百分 之一二。
• 由于录取率低,有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中进士,而50 岁能考中进士的人也还算年轻,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的说法。
何谓“进士”?
• 进士重诗赋,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 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的说法。
类似今天作文
看图:请你描述一个读书人的经历
对后世:
•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 废除。
生 员 童, 试 俗称 秀 才
)
(
举
人
,
乡 试
元 ”
第 一 名
称
“
解
( )
( )
贡
士
,
会 试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https://img.taocdn.com/s3/m/11f89f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2.png)
对未来的展望
改革考试制度
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针对科举制度的局限,未来的考试制 度应该更加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 新能力,减少对单一知识点的考察。
通过改革考试制度和选拔机制,打破社 会阶层的固化,让更多有才华的人能够 脱颖而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强化实践能力
未来的选拔制度应该更加注重考生的 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使选拔出来的 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选拔人才需要
为了打破门阀士族对政治的垄断,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进入政 府,科举制度应运而生。
创立过程
隋朝创立
隋文帝废除九品官人法,采用分 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 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 成。
唐朝发展
唐朝继承并发展了科举制度,增 加考试科目,严格考试程序,提 高进士科地位,使其成为科举中 最重要的一科。
元朝科举制度的存废之争
元朝曾一度停废科举,但后恢复并确立了科举取 士的规则。
清朝科举制度的衰落与废除
清朝末年,科举制度弊端丛生,废除科举成为必 然。
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戊戌变法与废除八股文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废除了八股文,改试策论 。
辛亥革命后的改革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新式学校开始 兴起。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创举,为人才 选拔提供了相对公平的途径。
科举制度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强化了社会对教 育的重视。
科举制度对东亚地区的考试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科举制。
02
科举制度的起源
起源背景
社会阶层固化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势力的崛起,社会阶层逐渐固化, 寒门子弟难以进入上层社会。
科举制度的意义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c870a3a10661ed9ad51f3b3.png)
当堂作业:
• 《探究与训练》P8-11
九品中正制:
魏文帝曹丕
187~226.6.29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bó ]州)人
陈群
字长文 颍川(今河南许昌市)人
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九品中正 制,又名九品官人法。这种官吏选拔制度由地方政府进行,选官 标准全凭门第出身。两晋南北朝沿用,至隋文帝废止,行之四百 年。
科目 考试内容 明经科 _________ 对儒家经书的记忆 进士科 _________ 诗赋、时务策
初试
州府
省试 尚书省
殿试 皇帝
吏部考核
自学提示三、科举制的影响
1、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表明选官制度由 推荐考查转变为考试为主。 2、通过较为公开公平的考试, 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 3、科举制沿用1300多年。 4、促进了教育、文学艺术、唐诗的繁荣。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徐州户部山的状元街和翰林府
课前检测
• 教学目标: • 识记:记住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 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 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重点: 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难点: 唐朝科举制的内容和科举制度的影响
自学提示一、科举制度的创立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14,在书上圈划答案,2分钟。 知者加速:完成《探究》P8 时期:
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只 注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 刘毅传》 重 门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晋书· 王沈传》 第
开设武举 创设糊名制 创立殿试制
武则天
624.2.17----705.12.1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 科
制 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堂笔记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37aeb4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65.png)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堂笔记一、隋唐制度的变化1.科举制度的创立: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选官制度。
唐朝继承并发展了科举制度,使科举成为主要的选官途径。
2.三省六部制的完善:隋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使中央官制更加完善。
唐朝进一步调整了三省的权力分配,使其相互制约,加强了皇权。
3.均田制的推行:隋朝实行均田制,将无主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并对土地进行定期重新分配,以减轻土地兼并现象。
唐朝沿袭了均田制,并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
4.租庸调制的实行:隋朝实行租庸调制,以人头为征收对象,按照人丁数量和土地多少进行征收。
唐朝在租庸调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庸”的比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二、隋唐制度的创新1.创新官制:隋朝开创了新的官制,设立了五省六部制,使中央官制更加完善。
唐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官制。
2.创新法制:隋朝在法制方面进行了重大创新,修订了《开皇律》,删除了前代酷刑,确立了死、流、徒、杖、鞭五刑,为后世法制发展奠定了基础。
3.创新财政制度:隋朝实行了新的财政制度,通过编制预算、统一税制等方式,加强了对财政的管理和控制。
唐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更加完善的财政制度。
4.创新教育制度:隋朝开创了国子监制度,设立了国子学、太学等学校,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唐朝进一步完善了教育制度,推行了科举制度,使教育更加普及。
三、总结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为后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等制度的实施和创新,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同时,隋唐时期的创新官制、法制、财政制度和教育制度等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2023年《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2023年《科举制的创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eb620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0.png)
2023年《科举制的创立》教案2023年《科举制的创立》教案1【学习目标】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重点】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3、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课本18页的第一、二段材料分析一下,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有什么作用?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为了能够以自己的才能报效祖国,你要通过什么途径才可以有这个机会呢?设想一下如果你几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进士,那你会有什么感想呢?途径:感想:四、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五、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于谁统治的时期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2、下列哪位皇帝是开殿试之先风的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3、下列对科举制叙述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诞生在隋朝b、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c、唐太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d、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年《科举制的创立》教案2一、课程目标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同步练习1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同步练习1](https://img.taocdn.com/s3/m/d2dd3e1c2af90242a995e500.png)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一、填空题1.从三国到南北朝,主要用选拔官员。
2.朝时,创立了科举制度。
3.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4.唐朝时科举分为和两大类。
5.唐朝时,成为科举制度的主导。
二、单项选择题6.科举制度创立于( )A.三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朝时D.唐朝时7.科举制度正式创立时的皇帝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宗D.唐太宗8.开创“殿试”先例的皇帝是( )A.隋炀帝B.武则天C.唐高宗D.唐玄宗9.唐朝时,皇帝要选择有特别技能的人应通过( )A.明经考试B.进士考试C.殿试D.制举10.进士科是什么时候开设的?( )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唐高祖时D.唐太宗时11.唐朝时,选择人才、官吏主要是通过(A.明经科B.进士科C.征辟制D.举荐制12.明经考试的主要内容是( )A.儒家经书B.诗赋D.书法、算学C.时务策13.科举制的“糊名”制度创立于( )A.三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 C.隋朝时D.唐朝时二、材料解析题14.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材料二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选官制度?(2)材料二中“前代”指哪个朝代?从材料二你能说出唐朝占主导地位的考试吗?三、问答题15.唐朝科举制主要可分为哪两类?唐代为什么会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沁园春·雪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活动 课堂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
舞台;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 律严格。
二、科举制的发展:(唐朝的科举制)
分 类
·
生源
在校学生、 在家或在社 会上的读书 人
科目
考试内容
录取 比例
常
儒家经书的 十分之 明经 记诵、理解 一 进士 经书,诗赋 六十分 时务策写作 之一
————
科
制 生源更广,也 科目 有常科录取过 繁多 举 的,在职官员
.
————
武则天改革科举制,在开设 文举的同时也开设武举。为防 止考生和考官作弊,武则天创 设了糊名制,这种办法行之有 效,一直沿用至今。为了严防 选官舞弊,她还创立了殿试制 度。
科举制度的影响:
A国内影响: 1、开放仕途,为平民提供了参政机会 2、沿用1300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B国际影响
很多国家效仿,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阿倍仲麻吕来华学经图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位于西安兴庆公园内
自唐至宋,及元、明、清,中国科举制度吸引诸多远邦近邻。进士及第 后,有的荣归故里,有的在中国入仕授官,有的在中国长期生活。阿倍仲麻 吕,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进士及第后仕于唐,逝世于中国。
登 科
唐·孟郊
后
昔日龌龊不足矣,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曲江盛会
曲江流饮
曲江春晓
第 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
背景 : A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廿二史札记》谓:“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 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小中正品第 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 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
不同点:
项目 科目 设置 考试 内容
隋唐科举考试
当今学校考试偏重Leabharlann 科有文科、理科,设 置较合理。
偏重经书、诗赋, 结合学生实际,有利 于学生全面发展。 比较脱离现实。
考试的根 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 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 本目的 才,以巩固统治。 展选拔人才。
考试程序:
常科考试
州府考试(初试) 尚书省组织考试(省试)
录用标准:
身、言、书、判
科举制基本特征:
分科考试,择优录用
广州科举考试的贡院
贡院,即贡士院,是科举考试的专用考场。科举制度产生之初,并没 有专用考场,省试一般在吏部南院举行。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转由礼部 掌管,开始建立贡院。宋哲宗以后,礼部、各州皆建贡院。明代贡院形制 已经规范化、制度化。清代沿用不变,府州县设试舍(考栅),京师及各 省城则设贡院。
课堂小结
科举制的创立
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 选官制度 2. 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3. 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1. 科举制成为唐朝选拔官员 的最重要的方式 2. 科举制基本特征 3. 科举制的分类 4. 对录取者的任用
科举制的发展
科举制的影响
1. 科举制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 科举制的影响
与世袭制、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 度有何进步性?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只 注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重 门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第
——《晋书· 刘毅传》
——《晋书· 王沈传》
——西晋· 左思《咏史诗》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
B隋朝统一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背景 : A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隋文帝
“分科举人”
隋炀帝
开设进士科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彩绘贴金陶武官俑
陕西省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
唐代彩绘涂金穿明光铠武士俑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始置武举制度。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 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唐朝大 将郭子仪就是武举出身。据统计,从唐武科正式开考,迄至清代光绪年间废 武科,有史籍可考的武状元共有171名。
←江南贡院至公堂
在江南贡院中了举人, 就需跨过栏杆,谓之“鲤 鱼跳龙门”。
江南贡院号舍→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大雁塔
曲江春晓 曲江流饮
科举制度的实施对唐朝有何影响?
1、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政 权巩固、国家统一; 2、选拔了一批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 3、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4、促成了唐代文学的繁荣。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 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 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可见隋唐开创的科 举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孙中山《五权宪法》
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 “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 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 “中国第五大发明”。 ——孙中山《五权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