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构改革与政府新形象塑造讲解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政府形象的多维理念

当代中国政府形象的多维理念

当代中国政府形象的多维理念

覃丽广西外国语学院

【摘要】当代中国政府必须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才能够获得公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从而有效地推进各项决策、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在当今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络化的背景下,构建全新的政府形象,是现代政府必须开展的一项高水平、综合性的现代管理工程。梳理当前我国政府提出的多维政府形象理念,对认清我国政府管理本质、塑造良好政府形象,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府形象塑造视角理念

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拥有的宝贵无形资产和社会资源,也是政府管理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因素。如果一个政府的形象出现了问题,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不但影响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实现,甚至会导致政府管理孤立无援而走向无所作为。

一、良好政府形象的重要意义作为一项特殊形态的政治资源,政府形象问题在行政管理学研究之初就受到关注,主要是指政府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公务言行、精神状态等等综合作用于公众主观意识的产物,是一个政府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综合反映。17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霍布斯有言:“缺乏一个能保证秩序的、有效的政府,一个社会的个人生活将是孤独、贫困、卑污、残忍和短寿的。”这其实说的就是良好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主要表现为:第一,良好政府形象有利于增强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性意指“社会秩序和权威被人民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

是政府开展有效管理与实现政治稳定的前提条件。缺乏政治合法性的政府难于获得公众的衷心拥护,其统治根基就会薄弱,其政局稳定性就被削弱,方针、政策、路线的执行就会受到严重阻碍。而形象佳、诚信度高的政府能够成为增强政府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民众对政府的高度认同感成为政府开展社会管理活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软资源。第二,良好政府形象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一个良好的政府形象内含着公众对政府的高度信任,这为政府推行政策方针、开展行政决策、进行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等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政治心理氛围。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理论LILUN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必须以

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这是改革开放

30多年来历次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经

验,也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突出特

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明确把政府职能概括为:宏观调

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

境。明确提出合理定位政府职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重点是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简政放权,激发活力

转变职能,离不开放与管。简政放权是行政体制改革

的关键内容,是新形势下有效激发经济社会活力的必由之

路。

向市场放权。必须坚持社会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在创造财富、提高

效率方面有优势,政府在进行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方面

有长处,如果把握好两者的“度”,就可以获得一加一大于

二的效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

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

不能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代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

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承担起宏观调控的职

责,但宏观调控应尊重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

向社会放权。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多重功用。

它既是政府转移职能的承接者,也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

公共服务的助手和伙伴,而且社会中的一些矛盾与风险,可

由社会组织进行一定程度的释放和缓冲。一是着力培育社

会组织,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和科技类、公益慈

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使其能承接政府转移的

职能。二是通过多种形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增强其服务

社会的实际功能,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

第八部分行政组织形象与领导者形象的塑造

第八部分行政组织形象与领导者形象的塑造

第一节 形象塑造是政府公共关系的核心目标
3.动态性 行政组织形象具有动态性特点。公众的知觉受“近因效应”及“晕轮效
应”的影响,易受政府近期的或是重大的行为左右而改变对政府的看法。行 政组织形象易于被与政府有关的新信息所影响。针对这一特点,政府机关要 打破传统的单纯以处理文件、组织会议为主要工作方式所造成的自我封闭状 态,经常地开展社会交往活动,直接地同公众接触,多给公众一些了解、知
最后,塑造良好的行政组织形象,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一切依 靠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工作的根本点和 出发点。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衡量政府工作的标准最 根本的是看群众支持不支持,群众满意不满意。建设行政廉洁、办事高效、 制度规范、取信于民的现代行政组织形象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目标。
第一节 形象塑造是政府公共关系的 核心目标
一、行政组织形象概念的界定
• 关于行政组织形象这一概念的界定,目前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但大致说来,所谓行政组织形象,是公众在对政府加以综合认识的基础 上形成的关于政府的整体印象和基本评价,是政府行为在公众心目中的 客观反映。概括地讲,行政组织形象可由三个层面组成:一是反映政府 言行与效果的外观形象,如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公正廉洁,惩贪 治吏,整肃腐败等。二是联结政府活动与运转的结构功能,如机构的设 置,人员的安排,机制的运行,行政管理的体制等。三是决定政府结构 与形象的思想观念,如勤政为民意识,改革开放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等。 在这三个层面中,形象是表层,观念是深层,而结构则是联接二者并使 之构成一体的中介层。形象通过结构反映观念,观念也通过结构支配形 象。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他们由表及里共同反映政府的本质 内容和活动方向。

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_1

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_1

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从价值层面论述如何塑造良好的

政府形象。首先阐述了政府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然后说明要想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必须尽快适应政府职能和政府观念的

转变,最后着眼于政府形象的主客观统一性,从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塑造良好的政

府形象。这四个方面分别是政府整体形象与个体形象的统一、内在素质与外部形象的统一、价值目标与公众期望的统一、政府实际表现与公众对政府主观评价的统一。

前言

在行政改革和行政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形象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形象成为衡量政府绩效的一项重要标准。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处理政府机构调整、塑造形象工程、实施名牌战略、搞活国有企业、整治腐败现

象、打击法人走私、实施科教兴国、安置下岗职工、组建创新体系、抗御特大洪水等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战略决策都体现了政府

对形象问题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政府及行政人员形象意识的增强。1997年中国成立了政府形象战略研究项目,将政府形象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已成了摆在现代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般而言,政府形象指社会公众在了解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政府在运行过程中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状况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它既是社会公众的主观评价,又是政府客观表现的反映。政府形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它虽然不是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但对政府影响力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构成政府影响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政府影响力体现着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互动的心理关系,是决定政府的目标、意图、倾向能否为公众所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的一项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公众的心理、行为或行为倾向。所以政府形象的好坏对政府的目标、意图能否

以“五法建部”树组工新形象

以“五法建部”树组工新形象
革 。18 9 2年 国务 院 10个 部 门 裁 减 了 3 0 9个 ;9 8年 , 务 院 18 国 组 成 部 门 、 属 机 构 由原 有 的 6 直 7个 减 为 6 0个 , 务 院 人 员 国 编 制 比原 来 减 少 了 9 0 7 0多 人 :9 3年 国 务 院 组 成 部 门 、 属 19 直
入 理的政府 规模 是行政 改革追 求 的重 要 目标 。 为了精 简 口 机构 、 升效 率 , 提 近年 来 , 国 曾进行 了五 次行政 改革 , 我
收 到 了 较 为 明 显 的 效 果 。大 部 门 制 作 为 我 国 实 施 的 第 六 次 行 政 体 制 改 革 . 我 们 对 进 一 步 探 究 政 府 规 模 的 合 理 标 准 与有 是 效控 制的又一 次努力尝 试 。
1 这反 映了 中国“ 少 官多 , 羊 九牧 ” 象突 出。为此 . . 7, 民 十 现 大 部 制 改 革 进 程 中 , 何 控 制 政 府 规 模 、 升 行 政 效 率 , 改 革 如 提 是
能否成功 的关键 。
有 效 控 制 政 府 规 模 的对 策
政 府 规 模 的合 理 界 定 不 仅 需 要 一 定 标 准 尺 度 , 且 需 要 而 采 取 确 实 有 效 的 举 措 : 、 简 机 构 人 员 , 制 规 模 膨 胀 。确 定 l精 控 合 理 政 府 规 模 必 须 双 管 齐 下 , 定 政 府 权 力 边 界 , 简 机 构 界 精

政府形象塑造中的CIS理论价值分析

政府形象塑造中的CIS理论价值分析

政府形象塑造中的CIS理论价值分析

作者:查春燕崔松虎

来源:《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10年第02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职能由权力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形象是服务型政府的标志,政府形象的塑造对于政府职能转型至关重要。如何塑造政府形象,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将企业的CIS理论导入政府的形象设计之中,从国外实践经验来看,其有成功的范侧。但就我国目前经济处在转型期,政府职能转变和形象树立如何与ClS理论结合,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本文结合国情实践,展开一些有益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CIS理论;政府形象设计;政府形象品牌;行政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672-0407(2010)02-087-03

作为一项特殊的政治资源和宝贵的无形资产,政府形象的塑造日益被提上日程。何谓政府形象?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大同小异,普遍落脚点都在于国内外公众对政府素质、能力、业绩等最具广泛性的认知与评价,是在承认政府作为与不作为的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关政府实在的主观印象,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但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对政府形象的认识都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在进行政府形象设计时要依据一定标准区分不同类型的人或人群,分析他们对政府形象的关注角度与关注程度,进而有针对性的实施设计策略。

一、塑造政府形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一方面是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普遍都有了质的提高,政治觉悟也随之水涨船高;一方面是在国际上继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且影响日益广泛和深远。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政府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塑造良好政府形象势在必行,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

建设服务型政府+塑造政府好形象

建设服务型政府+塑造政府好形象

的。但实际上,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识评价,至少 的期望满足程度一般成正比关系。从因果联系方面
受着两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一,由于政府的结 考虑,公众的心理期望能否实现,根本上取决于政
构、层次以及事务的复杂性,由于政府对有关信息 府自身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机构的政
必要的或不必要的控制,由于人们所处社会地位、 府,如果说它有自身意志的话,那么这种意志应同
其次,政府形象作为政府体系输出的一项综合
根据现代政治理念,政府权力的运用与公众对
性“产品”,最终要由“消费者”来评价,要通过公 政府权力的认可,本质上体现着一种特殊的社会契
众的感受予以定位。政府形象的根本依据取决于政 约关系。在这一契约关系中,政府对公众的期望是
府的实际表现,这是政府形象的客观性基础。但这 遵从,而公众对政府的期望主要包含两项内容:一
2.期刊论文 郑永兰.崔东篱.ZHENG Yong - lan.CUI Dong - li 政府形象与服务型政府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5,14(6)
政府形象是公众对于政府行为的总体评估,政府形象建设归根到底是获得人民的满意和认可,而要做到这一点,正履行好公共服务的职能.为此,应从转 变政府治理理念、树立正确的行政观、优化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政府问责的制度化、强化政府责任等几个方面推进政府形象建设.
对政府认识方面不同程度的“形象偏差”;其二,公 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因而,政府的目标就是

公务员职业形象塑造

公务员职业形象塑造

公务员职业形象塑造

公务员是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从业人员,他们代表政府

与人民接触,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因此,公务员的职业形象塑造

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公务员职业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

仪表、言行举止和工作作风来塑造优秀的公务员职业形象。

一、职业形象的重要性

公务员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对于提升政府机关的公信力、推动社会

进步以及实现公共利益具有重要影响。一个优秀的公务员应该以身作则,成为社会的楷模和榜样,能够获得公众的尊重和信任。良好的形

象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内外部工作交流的效率和质量,增强团队凝聚力,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仪表的塑造

1. 穿着整洁得体:公务员应该注重自己的仪表形象,保持服装整洁

得体,不应穿戴过于鲜艳或暴露的服装。优秀的公务员在工作场合应

该穿着正式,有序。

三、言行举止的塑造

1. 严谨专业的语言表达能力:公务员在工作中应该用正确、专业的

语言与人交流。他们应该熟悉并遵循国家通用语言规范,不使用粗俗、歧视性或具有攻击性的言辞。

四、工作作风的塑造

1. 扎实高效的工作态度:公务员应该对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心,保

持工作坚持不懈的态度。他们应该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时刻以身作则,给予他人良好的榜样。

总结:

公务员职业形象的塑造对于个人和整个机关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注意仪表、言行举止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塑造,公务员可以成为

社会的楷模和榜样,赢得公众的尊重和信任。只有通过良好的职业形

象塑造,公务员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社会服务。

关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关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关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进展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式、方法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的改革基本服务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国家赶超战略。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的机构设置、职责权限迭经变迁,多次实行权力下放和上收,却只限于调整中央和地方、条条和块块的管理权限,其目的是鼓励中央大计划的完成。表现形式是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行政体制随着国家经济、政治设定的目标而调整和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与机构改革同国家经济涨落周期基本同步。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适应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行政体制改革越来越多的具有为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开辟道路的指向,逐渐向“有限政府”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减少了行政审批,决策更加注重民主化、科学化,政策更加关注民生。

第一,政府治理理念上有了重大的调整。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政府的权力是有边界的。计划经济年代政府包揽一切的做法,导致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改变政府过去那种无限权力和无限责任的“全能政府”的弊病。要建立有限权力和有限责任的新型政府,重塑政府形象。这个有限权力和有限责任的新型政府不能越位、错位、缺位,必须真正依法行政,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大方面的职能。

第二,政府职能和公共治理发生重大转变。基本建立了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日益明显;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实行政企分开,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大大减少;加强对市场的规范和监管,努力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快行政审批制度和垄断领域的改革,推进公共服务创新;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更加关注民生的公平与权利,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发挥社会组织的调节作用。政府职能和公共治理的转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政府形象名词解释

政府形象名词解释

政府形象名词解释

政府形象是指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印象。政府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合法性、公信力和社会稳定。一个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助于赢得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推动政府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政府形象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的体现,它包括政府的透明度、公平性、廉洁性、效率等方面。首先,政府的透明度是指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公众参与的程度。政府应当主动公开政策、决策和执行情况,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批评,增加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信。其次,政府的公平性是指政府在处理事务和分配资源时,依法依规,公正无私,不偏袒特定群体,保障人民权益。政府应当建立公平的政策和机制,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再次,政府的廉洁性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廉洁自律,不接受贿赂和利益输送,并且加强反腐败工作。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惩治腐败行为,提高政府工作的诚信度。最后,政府的效率是指政府解决问题和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效果。政府应当加强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实现公共服务的高效运行。

政府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政府的宣传和沟通。政府要积极主动地与公众进行对话和交流,及时回应公众关切,解答疑惑,传递政府的决策意图和政策效果。政府的宣传和沟通应当真实、客观、准确,避免夸大事实或者隐瞒真相,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政府也可以借助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平台扩大宣传范围,提高政府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政府形象的塑造还需要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政府应当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政府要深化改革,优化政府体制和机构设置,建立高效的决策执行机制。政府也要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提高政府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政府要注重公平正义,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利益。同时,政府还要注重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协调,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和共治,提高政府的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

政府形象塑造的问题【政府形象塑造与政府公关】

政府形象塑造的问题【政府形象塑造与政府公关】

政府形象塑造的问题【政府形象塑造与政府公关】政府形象塑造与政府公关

政府形象的塑造是促进政府工作的重要手段,在不同时期,政府形象具有不同的内涵。塑造全新的政府形象需要许多方面工作的配合,其中政府公关工作作为联系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桥梁,是塑造全新政府形象的关键。

一、时代呼唤全新的政府形象

政府形象是政府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的反映,即政府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时代要求塑造全新的政府形象,政府也需要通过塑造全新形象来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同与支持。

1.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呼唤重塑政府新形象。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政府对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宏观调控。也就是说,在宏观上起到抑制垄断,克服市场经济自身弱点的作用,在微观上由“无所不为的政府”走向一定意义上的“无为政府”,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与之相适应,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封建衙门作风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政府形象,应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2.转型时期所暴露出的问题要求重塑政府新形象。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的急剧转型,意味着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社会在价值体系出现某种絮乱的状况,社会成员间难以形成一系列必要的共识,进而难以构建并普遍接受新的观念和行为。由于对过去权力崇拜和盲目迷信的否定,政府官员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其中,一部分政府官员无法抵挡金钱的诱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严重损害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极大地降低了政府对民众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因此,如何采用有力的反腐措施,严惩腐败,重塑廉洁政府新形象,已成为政府取信于民、提高威望、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公务员的创新与改革意识

公务员的创新与改革意识

公务员的创新与改革意识

公务员是我国行政体制中的重要一员,其创新与改革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具有促进政府效能提升、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公务员的定位、创新与改革意识的内涵和培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公务员定位与使命

公务员作为国家公共事务的执行者和服务者,其职责是维护国家法律和公共利益,实施合法、公正、廉洁的行政管理。公务员的定位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创新与改革意识,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和问题。

二、创新与改革意识的内涵

创新与改革意识是公务员工作中必备的品质与素养。创新意识体现在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和方法,促进工作的创造性和效率。改革意识则意味着公务员要有勇于变革、推动制度创新的决心和能力。

1. 提升服务意识。公务员要转变观念,将政府视为服务型机构,始终将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

2. 强化问题意识。公务员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上级,提出解决方案,并推动相关部门进行改进和优化。

3. 加强能力素养。公务员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素质,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职责和挑战。

4. 培养创新精神。公务员要勇于尝试新事物,提倡创新思维,鼓励

团队成员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建议,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更多元化的

方案。

三、培养公务员创新与改革意识的措施

要提升公务员的创新与改革意识,需要从制度建设、培训教育和激

励机制等多个方面入手。

1.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将创新与改革意识

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并根据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

2. 加强培训教育。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举办研讨会等形式,提升公

机构改革背景介绍演讲

 机构改革背景介绍演讲

机构改革背景介绍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和大家分享有关机构改革背

景的介绍。我们都知道,机构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对国家和社

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进行

演讲:一、机构改革的背景;二、机构改革的意义;三、机构改革的

目标。

一、机构改革的背景

机构改革是对国家行政体系及其运行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的一项重

要工作。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旧有的行政机

构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因此,机构改革应运而生。具体来说,在过去几年中,我国政府系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职能交叉、

机构冗杂、权责不清等。这些问题使得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严重,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也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发展

环境。因此,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二、机构改革的意义

机构改革的意义不仅仅是对行政机构进行了再造,更是为我国的改

革开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首先,机构改革可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精简行政机构,减少层级和交叉,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决策执行力,加快决策落地,实现社会资源

的最大利用。其次,机构改革可以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推进便民利民。

通过改革创新,突破行政壁垒,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

质量,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增

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再次,机构改革可以推动市场经济的

健康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通过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提升中国的综合

谈谈政府形象塑造

谈谈政府形象塑造

谈谈政府形象塑造

一、政府形象塑造概述

所谓政府形象,是“政府这一巨型组织系统在运作中,即在自身的行为与活动中产生出来的总体表现与客观效应,以及公众对这种表现与客观效应所作的较为稳定与公认的评价”。它体现着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是公众对政府整体素质、执政能力、施政业绩等客观实在的主观认识和评价。良好的政府形象可以帮助政府赢得公众的理解及响应,减少政策执行阻力;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可见,政府形象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资源,直接关系到政府的生存发展与公益目标的达成。

二、当前政府形象塑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有自觉的形象意识和相应的行为,以保证管理机器正常有效的运转。目前,我国政府形象塑造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事制度的怪圈。从1993年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已基本建立起考试聘用、择优录取等相关制度,公务员的竞争、激励和更新机制也基本上得到完善。一方面,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并没有明确的建立起来,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工勤编制亦未能得到完全划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难以得到抑制。政府机构改革仍难以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在膨胀”的怪圈。因此,公务员人事制度的相对不够完善直接影响政府的美誉度。

(二)政府系统财政状况。与人事制度相关联的是政府维持自身运转所需的财政支持。对1998年前的财政支出分析表明,“大部分财政支出用于人头费。根据现在的标准10000元/人年,那么在1996年,3673万公务员就需要从政府财政支出3673亿,这几乎占了全国财政收入8000亿的一半。”而且随着政府行政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头费”的支出在近年来亦不断增多。政府未能将纳税人的钱用在像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中,而浪费在国家公务人员不必要的开支上,必然引起公众的不满,进而影响政府在公众的形象。

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塑造良好政府形象

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塑造良好政府形象
关键 词 政府 绩 效 政 府形 象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909 (O 9 1 2.1 10—5 22o ) . 00 0 2
必须有效地利用资源 , 使其达到预期的结果; 是决策制定者应为 自 三 己做出的决定负责, 当前我国政府改革 中提出的确立政府决策与责任 追 究制正在于此 。这些都要求对政府 部门的绩效实施管理。2 绩效 . 管理实施利于改进政府 部门和社会公众问的关系。随着政府角色和 职能的重新定位。 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决定了政府行使公共权力 主要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和主动为社会 公众谋福利 , 这可以增强公众 对政府的信任, 强政府部 门的号召力和社会公众 的凝聚力。 增 这些都 构成 了公众对政府形成 良好印象的契机。 ( ) 二 绩效管理 目 的实现有助于树 立良好 的政府形象 标 政府最重要的职能和任务是为社会 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绩效管理的目标就是提高政府部 门的工作绩效, 公众提供 高质量的 为 公共服务 , 这是树立 良好政府形象的根本。 期对于 良好政府形象的 近 个共识是: 民主、 “ 公正 、 廉洁 、 高效、 法治” 。可 见, 高效构成 了人们 对于 良好政府 形象 的一个要求。 在现代社会 , 效率是政府形象的生 命线 。 加强政府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政府 绩效, 这既是树立 良好的政


府 形 象 的 需 要 , 是 时代 发 展 的 需 要 。 也

转型期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机制创新研究

转型期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机制创新研究

都 不 断 发 生 多 危 机 对 人 民生 命 财 产 安 全 、 济 发 展 很 经
造 成 了重 大 损 失 . 至 危 及 国 家 安 全 和 社 会 稳 定 甚


; 竹盘与 强

~莓 ¨
薯 x






的 诸 多 要 素 中 . 公 职 人 员 的 职 业 行 为 是 一 个 很 重 要 的
起 一 些 领 域 突 发 事 件 的 发 生 特 别 是 在 经 济 发 展 过 程
中 . 于 没 有 很 好 地 关 注 人 与 自然 的 和 谐 发 展 . 经 济 由 在
发 展 的 同 时 对 环 境 造 成 了 较 大 的 破 坏 .导 致 了 一 些 自 然 灾 害 的 发 生 。 全 球 范 同 看 . 论 是 发 达 国 家 还 是 发 从 无
不 健 全 的 漏 洞 进 行 “ 力 寻 租 ” 利 用 权 力 谋 取 不 正 当 权 .
单 维 度 的 . 仅 把 公 众 当 作 统 治 与 管 理 的 对 象 . 通 民 仅 普
众 只 能 被 动 地 服 从 政 府 的政 策 科 举 制 度 进 一 步 强 化 了政府 官 员 的“ 本位 ” 识 . 们 习惯 以 “ 母 官 ” 官 意 他 父 的 身 份 自 居 . 多 地 强 调 民 众 对 政 府 应 尽 的 义 务 . 忽 略 更 而 政 府 对 民 众 应 尽 的责 任 这 样 的 行 政 文 化 架 构 中 . 在 体 现 等 级 的 “ 卑 ” 体 现 秩 序 的 “ 序 ” 为 社 会 稳 定 的 尊 与 礼 成 维 系 因 素 .政 府 的一 切 管 理 行 为 都 是 为 了 维 护 统 治 者 的 统 治 如 今 . 种 思 想 虽 然 受 到 批 判 , 由 于 社 会 转 这 但 型 导 致 的 价 值 失 范 .使 其 在 行 政 文 化 层 面 的 影 响 尚 有 残 留 这 种 “ 本 位 ” 想 “ 往 以 鼓 励 牺 牲 个 人 利 益 来 官 思 往 服从 行 政 意 志 的 方 式 出 现 .而 不 考 虑 政 府 是 否 真 正 为 每 一 位 社 会 成 员 提 供 了 有 效 服 务 ” 随 着 行 政 国 家 的 出 现 . 府 对 人 类 生 活 领 域 不 断 渗 透 和 介 入 . 由将 会 政 自 缩 小 : 府 的规 模 和 权 力 过 大 , 公 众 生 活 干 预 过 多 , 政 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机构改革与政府新形象塑造

【作者】张卫东【作者简介】作者单位:河海大学人文学院

一行政改革一直是当代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针对当时政府所面临的沉重赤字,膨胀的机构,低下的效率,严重的腐败等问题就曾尖锐地指出: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是问题本身。1997年6月25日发表的世界银行《1997 年度世界发展报告》得出的结论是:有效的政府是经济成功的基础。但报告同时指出,建立有效的政府并不容易,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对政府进行改革。但是,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进行改革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面对已经进行了的或正在进行的改革所取得的实际进展和实际功效与预期目标的差距时,都显得很是无奈。如在美国,反对官僚主义、改革政府的结果,正如一则笑话所说的那样:“只有一个规则,第一个动(指改革)的人输。”(注:[美]M ·伯恩斯等:《美国式民主》第63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在西班牙,“公务员与整个社会都要求行政改革。很难理解为什么历届政府都失败了。”(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第217页,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6 年版。)在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的需要,完善行政管理与行政体制,我国进行了多次行政改革,其中规模较大的就有8次。但回顾建国以来的多次行政改革,我们不能不承认收效甚微。“相对于经济领域的改革而言,我国行政改革总体上说是滞后的。”(注:中德联合举办的“行政管理现代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讨会发言,见《社会科学报》1997年11月6日。)象机构改革就一直没能逃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之所以这样,一方面与对改革的理论认识不足有关,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早在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既然是革命,缺乏充分、正确的思想准备与理论指导,焉能保证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这也与改革的封闭倾向有关。(注:赵立波《政府行政改革》山东人民出版社,第297页。)政府既是改革者,又是改革对象,而由于缺乏正式渠道,社会力量(积极性、信息支持、智力资源等)既很难直接转化为改革推动力,也难以对改革进行情况及结果进行及时反馈与监督控制,社会参与度差。政府机构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很难得到及时根治。二有人形象地把政府的作用比喻为掌舵而不是划桨,借用这一比喻,这里我们不妨把行政改革的理论和社会力量支持分别喻指行政改革中的舵和桨;没有科学的理论,政府机构的改革就难以把握方向。而没有社会力量的支持,则政府机构的改革就不可能达到预定的目标。现在,就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而言,从开始的行政改革只是在围绕权力收放、机构人员增减、机构合分等浅表层上做文章,到深层次的政府职能定位和转变,表明我国对改革理论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当然,理论认识还需进一步加强,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客观现实的需要。而在政府机构改革的社会力量支持方面,则还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和认识。支持政府机构改革的社会力量,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除了政府公务人员以外的一切社会公众。目前,由于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次数较多,已成为一种经常性、老生常谈的事物了,因此,从很大程度上讲,社会公众已对改革失去了新鲜感与震摄力。在这种情况下,要唤起社会公众(即社会力量)对政府机构改革的支持,首先要做的就是必须引起社会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同。一般而言,社会公众是在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打交道的过程

中产生了对政府形象的认识与评价。而社会公众中的绝大多数不是行政学者,他们不可能从理论上对行政机构改革的内涵有多么深刻的认识,因此可以说,社会公众对政府机构改革更为关注的是他们可感受到的政府外部形象的变革。当政府外部形象的变革能使他们产生共鸣时,他们就会认同,就会支持;反之,则对改革兴趣不浓。如前所说,社会公众是政府机构改革中必不可少的社会力量支持,因此,我们必须要研究一下社会公众是从哪些方面来认识政府的外部形象的,社会公众心目需要的理想政府形象又是怎样,如何去塑造政府的新形象以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同,从而引导他们对政府机构改革的支持,把政府机构改革推向深入。三目前,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在社会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评价并不高。在他们同政府接触的过程中,对政府机关里存在的问题感受最深有的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下,透明度不高,腐败浪费现象严重,等等。而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部门在机构改革的同时花大力气予以解决的。因为行政改革不仅指机构重组、权力划分、职能配置、人员调整等机构“硬件”方面,(注:赵立波《政府行政改革》山东人民出版社,第303页。)还包括管理技术、管理方法、运行程序及工作态度、价值观念、组织文化等组织“软件”方面的改善、优化和调整。但从实际操作看,改革中重要硬件、轻软件的现象非常普遍。原因是:组织硬件的改进目标容易,但技术、观念、心态等软件方面的改进则目标琐碎且难以确定。作用、收益不直接而且难以测定,操作费时费力。历次行政改革难逃怪圈命运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管理技术、行为等软件改进没跟上。同时,正是这些没能很好改善的“软件”却直接影响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评价。现在,就我国的行政机构改革而言,一方面要重视硬件的改革,另一方面,更要重视软件方面的改革改进。这里具体说来,就是要解决好影响社会公众对政府形象评价的以下几个重要方面,重新塑造政府在人们心目中的新形象,从而巩固政府机构硬件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1、廉价政府不管人们是否和政府打过交道,政府都始终摆在人们的眼前。政府机关的外部建筑设施、政府官员的衣着形象、车辆配备等方面,可以说是人们对政府的第一印象。心理学表明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人们对事物对象以后的看法。然而,现在我们的政府留给社会公众的第一印象是政府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耗资机器,这与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经验与教训时所作的关于廉价政府的论述的区别实在太大。巨大的政府行政开支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同时,更为严峻的是,政府的铺张浪费是腐败现象的最好温床。这正如英国行政学教授帕金森的一个定律所指出的那样:一个行政机关的内部日趋腐败,而机关的外部建筑则日趋华丽,所以一看到华丽的建筑,便可推测该机关正在腐败。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而治理腐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解决政府的“廉价”危机。

2、公仆意识从理论上讲,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官员是人民的公仆。在实际生活中,人民的好公仆象焦裕禄、李润五、孔繁森等典型代表也不胜枚举,但由于受传统的“官本位”意识和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象政府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问题就还不只是个别现象。主仆关系的颠倒、主人对仆人的“敬畏”,极容易使得政府和人民之间产生距离,使得政府失去人民的信任,造成政府权威的大量流失,从而导致政府的“合法性”危机(注:“合法性”为M ·韦伯用语,指与自愿服从相关的对命令——服从系统的认可与信仰。)。虽然目前这种“合法性”危机的程度不足以影响政府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