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戊戌变法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学案(含答案)

秋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

让学生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过:_________、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________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史称“公车上书”。

3.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__________。

4.阵地: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和天津的《》。

二、百日维新1.经过: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诏书,实行变法。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这次变法史称“”,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2.内容:政治方面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___________;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方面废除_______,改试策论,开办__________;军事方面裁减绿营,训练_____________。

3.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_________,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_________。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第15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15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导学案第15课戊戌变法课标要求:1、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学习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学习难点: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原因。

一、背景1:政治:甲午惨败,_________签订,_________加深,救亡图存为最高呼声2:经济:19世纪末,_________初步发展3:阶级:_________壮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_________产生及发展(1).早期维新派(19世纪60—70)条件:经济:19世纪60-70民资产生思想:西方近代思想传入阶级:民资资阶产生代表:王韬郑观应冯桂芬等主张: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文教---兴办学校; 政治---君主立宪局限性:没形成系统理论,没实践(2).维新思想进步发展(19世纪90)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变法思想基础。

梁启超:倡民权;谭嗣同:冲决网罗;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二.戊戌变法的过程:1、开始:1895年春——“_________”理论宣传→_________2、发展——创办报刊、学会(1)、概况:报刊——学会——(2)意义:宣扬维新变法,更多人关注政治。

_________的新局面逐渐形成。

3、高潮——“百日维新”(1898.6.11-9.21)(1)施政纲领:1898年初,康有为《_________》(2)成立团体:1898.4 康北京保国会;宗旨: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_______政党性质;意义: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3)标志: 1898.6 .11 “_________”诏书宣布变法(4)内容: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5)结局—失败:1898.9.21戊戌政变慈禧囚帝杀六君子废新法三.评价1.性质:________运动。

2.积极政:一场救亡图存的________运动,具有爱国性。

第6课 戊戌变法学案 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学案 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戊戌变法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3.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近代史上的志士仁人善于向西方国家学习、勇于改革创新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重点难点】重点:1.公车上书2.“百日维新”的内容。

难点: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背景:年春,《》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2)领导人:、。

(3)内容:上书光绪帝,请求、、。

(4)影响:拉开了的序幕。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和天津的《》。

2.百日维新(1)开始: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2)内容:(3)结果:慈溪太后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

、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六人被捕遇害,史称“”。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失败,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4)影响:戊戌变法在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合作探究】1.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2.在戊戌政变的当日,梁启超劝谭嗣同一起逃亡日本公使馆,但谭嗣同不愿逃走,最终被捕牺牲,终年33岁。

有人认为,谭嗣同应该逃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有材烧”;有人认为,谭嗣同死得光荣,激励了全国民众的爱国之心。

请你发表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

【当堂达标】1.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

”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A.鸦片战争的炮声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甲午战争的惨败D.中华民国的成立2.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曾国藩康有为邹容陈独秀A B C D3.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

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精选6篇)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精选6篇)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精选6篇)《戊戌变法》篇1三、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师:1898年1月24日大年初三下午三点,在总理衙门的西花厅,一方是李鸿章,荣禄,一方是康有为,在场的还有翁同龢等人。

荣禄首先发难,讲:“祖宗之法不可变!”康有为立即驳斥道:“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今祖宗之地不能守,何有于祖宗之法!既如此地为外交署,亦非祖宗之法所固有,因时制宜,诚非得已!”双方的辩论,较量主要围绕三个问题面展开的。

1.主要内容生:(在事先准备的基础上由六位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辩论)2.实质与作用师: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什么呢?生:(分析回答)师:论战的作用有哪些呢?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与认识)师:这场论战说明了什么?反应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论战的实质去思考)生:(思考、讨论回答)师:(谈自己的看法)说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分享政权的愿望,反映出他们有强烈的鲜明的爱国心,正义感。

师:(引导学生回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新思潮,洋务派的洋务思想)这些思想与维新派的维新思想有什么异同点?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主张、目的、特点、代表的阶级利益等方面思考回答)师:维新派做了大量的准备,特别是思想舆论准备,目的是为了把其政治主张付诸于社会实践,实现社会改良。

而社会改良真能得以实施,还需要什么条件呢?(引导学生从改良的概念入手进行思考)生:(讨论、思考、简单回答)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皇帝的支持,维新派还要有具体的改良方案和自身组织上的准备。

(按学生的思路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讲述)1897年11月,德国强占了胶州湾,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全国人民反对,康有为从广东赶到北京后,再次给皇帝上书(第五书)(打出第五书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变法的紧迫感,重要性。

上书仍未直接到光绪皇帝手中,但其内容痛切,在大小官员中辗转传抄,引起强烈反响。

天津,上海的报纸公开发表——光绪看到了。

准备召见,囿于非四品以上的官员不得召见的祖制,遂改令递送条陈,并下令:对康有为的条陈要随到随送,不得阻拦扣压。

戊戌变法学案

戊戌变法学案
探究合作、
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项目
明治维新成功
戊戌变法失败
社会背景
发展水平较高
相对薄弱;
发展不充分
势力强大;
领导力量
实力强大掌握了政权
力量弱小,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具体措施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国际环境
①资义时期
②西方侵略(有利的国际环境)
①向过渡阶段
②列强掀起了的狂潮;
两大变局:⑴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开始第次工业革命,进入时代。
⑵政治上:英美等国的建立。
说明:变革,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也为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示范。
②新思想的演进:表一: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影响
地主阶级
抵抗派
地主阶级
洋务派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
表二:见学案40页
③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
⑴原因:维新思想的发展引起了的恐慌与仇恨,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3、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4、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②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③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④是一次资产阶级同封建顽固势力的夺权斗争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
5、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对布衣改制
C认为改革是惊人的大事D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6、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适用于对下列那一理论的评价

第7课 戊戌变法(学案)

第7课 戊戌变法(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
一、学习目标
识记:①知道康有为与梁启超的公车上书;
②知道了解《时务报》与严复的《天演论》;
③百日维新的内容与历史意义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在维新变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难点:顽固派为什么要镇压变法运动和戊戌变法留下的历史教训。

三、学习过程:
(一)、阅读教材33-37页,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整理)
一、公车上书★:
1、历史背景:
2、主要参与者:
3、主张:
4、结果与历史影响:
二、《时务报》与严复的《天演论》★:
1、《时务报》★
时间:
宗旨:
2、严复与《天演论》★
时间与主要思想:
重要的历史影响:
四、百日维新:
1、起止时间:
2、主要内容:
探究1:纵观维新措施,客观上起到了怎样的历史影响?试从史论结合的角度分析在维新措施中,是否体现了康梁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有,请举例说明;没有请
说明根源在哪里?这将对戊戌变法起到怎样的历史影响?
3、结果:戊戌政变
探究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探析有哪些?戊戌变法的失败反映了怎样的客观现实?
4、历史意义:
【收获与反思】。

戊戌变法学案

戊戌变法学案

戊戌变法导学案、简述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一、戊戌变法的背景:国际局势:已是大势所趋。

国内局势1、政治:甲午战争清政府的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列强,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当时的共识。

2、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

(根本原因)3、阶级:发展壮大,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对戊戌维新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1)时间:(2)条件: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冯桂芬(4)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兴办学校(5)认识到单纯依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能让国家富强,主张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它对戊戌维新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6)局限性:没有,也没有。

二、维新变法的经过;(一)宣传维新思想;——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维新变法。

【延伸拓展】①康梁思想最根本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②康梁思想最根本目的——发展资本主义;③维新派的两大目标——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2、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

(1)内容:①要不要。

②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

③要不要改革封建的。

(2)性质:是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

(3)作用: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为下一步政治斗争作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3、上书皇帝:。

(1)背景:丧权辱国《马关条约》的签订。

(2)时间、人物:1895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3)内容:拒和、迁都、练兵、变法。

(4)影响:①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

②他们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③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第6课戊戌变法学案

第6课戊戌变法学案

第6课戊戌变法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参加科举考试,康有为在一夜之间写下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2维新人士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国闻报》---严复二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目的变法救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制度。

内容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三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袁世凯的出卖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证明: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练习1、“公车上书”里提出要“变法”,这里的“变法”是指要建立()A.资产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B.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C.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D.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度2、戊戌变法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C、皇帝与太后的斗争D、知识分子与军阀的斗争3、强学会属于()A.地主阶级政治团体B.资产阶级革命团体C.资产阶级政治团体D.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组织4、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社会政治原因()A、洋务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D、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加深5、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www.5ykj.com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奏折、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是本课的重点。

2、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

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现。

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

3、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只有在逐项分析变法法令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变法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和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

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

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

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

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做好标记)(一)公车上书、发生的时间,发起者是。

2、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目的是。

3、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4、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继续宣传变法。

他们在北京组织,把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戊戌变法 教案(精选5篇)

戊戌变法 教案(精选5篇)

戊戌变法教案(精选5篇)戊戌变法教案篇1教学目标康有为再次上书;康、梁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的缘由。

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同学熟悉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育同学分析问题的力量;通过引导同学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分析、概括,培育同学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逐步把握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大事的力量。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熟悉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学问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转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

培育同学关怀时政,关怀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育同学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缘由教学思想:本课涉及的理论学问较多,特殊是重点、难点部分,学校同学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老师要把叙述、体温、争论等方法结合起来,细心设问,引导同学参加教学过程,敬重同学,培育同学分析问题的力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关怀时政的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帮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提问:"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同学回答: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然后老师指出: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进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二、保国会的成立:按书中材料讲清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维新屏幕显示"百日维新"的内容,老师设问,引导同学分析。

师:哪些内容会损害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生:改革旧制部分(同学可能会回答详细内容)师:对。

这样变法必定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也变法失败的缘由之一。

师:"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生:人民、当官的。

戊戌变法(学案)

戊戌变法(学案)

戊戌变法(学案)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主⼲知识梳理】⼀、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1、《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与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

2、侵华国家增加:⽇本、德国等。

3、侵略⽅式发⽣变化:(1)经济⽅⾯: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2)政治⽅⾯:掀起⽠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分享侵略权益;●影响:列强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原因:(1)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中国⾃然经济进⼀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2)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的限制。

(3)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1、早期改良(维新)思潮(19世纪70年代)(1)原因:[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根本原因、经济基础);[2]民族资产阶级的产⽣(阶级基础); [3]西⽅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思想基础)。

(2)代表⼈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3)主张:[1]向西⽅学习,变法图强; [2]经济⽅⾯:振兴⼯商业,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商战”; [3]政治⽅⾯:设议院,实⾏君主⽴宪;(4)评价:●进步:[1]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阶级属性);[2]为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准备了条件。

●局限:[1]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不成熟); [2]没有付诸实践。

2、19世纪90年代维新派(1)维新思想发展的原因:[1]早期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根本原因);[3]民族资产阶级⼒量壮⼤并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4]民族危机的空前加剧。

(2)代表⼈物及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有为[5]1895年,成⽴强学会(北京):中国第⼀个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梁启超[1]1895年与康有为共同领导“公车上书”;[2]1896年在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上海)。

●谭嗣同[1]发表《仁学》,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宪; [2]协助创办并主持时务学堂。

戊戌变法学案

戊戌变法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戊戌变法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培养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进步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使命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导入新课有感一首谭嗣同(1896)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为什么四万万人齐下泪,面对时局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有志之士,是怎么做的?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

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

给人以“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图中一个是熊,有横霸无忌的样子,占东三省地方,是譬喻沙皇俄国;一个是犬,有守住不放的样子,占长江一带地方,是譬喻英国;一个是肠,有贪得无厌的样子,占山东地方,是譬喻德国;一个是青蛙,有任意收揽的样子,占广东、广西、云南地方,是譬喻法国;一个是太阳,他的光线到福建地方,是譬喻日本;一个是鹰,飞来分食,是譬喻美国。

其旁题词曰:“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时局图》,除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用虎、熊、蛙、太阳、鹰分别代表英、俄、法、日、美帝国主义国家外,还有揭露清政府腐败的内容:图上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一个手举铜钱,他是搜刮民财的贪官;一个不顾民族安危,正寻欢作乐;还有一个昏昏似睡者,手中拉着网绳,网中一人正念着“之乎者也”,另一人在马旁练武,揭示昏聩无能的清政府用文字狱、八股文等手段压迫思想之自由,愚弄、奴化人民。

第6课戊戌变法(学案).docx

第6课戊戌变法(学案).docx

第6课戊戌变法(学案)©【点击新目标】(读一读,1分钟)1、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识记“公车上书”时间、内容和维新派创办的刊物、政治团体;2、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3、认识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进步运动,学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先进知识分子忧国忧民、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从而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价值观。

©【链接旧知识】(写写、评评、读读,4分钟)(1)洋务运动目的()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地方代表人物()。

(2)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年一一()年,前期口号()后期口号()。

(3)洋务派创办的著名军事工业有(、);著名民用工业有(、);在北京兴办新式学堂是();建立了海军有(、、)。

(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客观上刺激了()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的开端。

©【课堂进行时】【导入新课】(3分钟):观看视频甲午屮II战争图片和《时局图》:思考问题:19世纪末屮华民族面临着什么样的社会危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想到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请你来献计献策!【课前预习】(7分钟)1、自主阅读课文,完成木课同步训练P19页“知识建构”(题略)2、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内评改。

【新课解读】(18分钟九每纽一题分任务,先组内交流约2分钟,然后班级交流1分钟。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有哪些?读课文P33-34页,联系洋务运动,区别维新思想“新”在哪?2、编演“公车上书”过程,并在课文P33页第一大字段中勾呦以下史实:“公车上书”的起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起人:时间: __________ 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阅读课文P33页第二大字段,了解维新变法宣传的准备活动:创办刊物、建立政治团体、创办新式学堂。

部编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 第6课 戊戌变法 学案

部编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 第6课 戊戌变法 学案

第6课戊戌变法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公车上书(1)原因: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2)过程: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 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3)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宣传变法(1)概况: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2)表现:①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②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3)作用: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知识点2百日维新3.背景(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2)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4.时间: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5.戊戌变法项目主要内容作用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治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教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6.结果: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7.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教学案

戊戌变法教学案

戊戌变法教学案第一篇:戊戌变法教学案戊戌变法教学案一、内容标准.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问题探究.分别从戊戌变法前中国社会、经济、思想领域来分析变法的历史背景?2.列表简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3.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列表整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从百日维新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的比较以及百日维新的结果等方面去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内容特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4.从政治改革、救亡图存、思想解放等角度,归纳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史论共享.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康有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另一方面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

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

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百日维新的主要特点: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

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戊戌变法 教案一

戊戌变法 教案一

戊戌变法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2.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影响及其失败的原因。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过程、主要内容及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甲午战争,让学生思考甲午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况。

(2)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戊戌变法的过程(1)介绍戊戌变法的起因,包括民族危机、维新派的主张等。

(2)讲述戊戌变法的主要过程,包括变法的实施、戊戌政变的爆发等。

(3)分析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3.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1)戊戌变法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2)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讨论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1)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原因,如维新派的局限性、改革策略不当等。

(2)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外部原因,如列强的干涉、封建势力的阻挠等。

(1)从戊戌变法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2)如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避免类似戊戌变法的失败?6.课堂小结(1)回顾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意义、失败原因及启示。

(2)强调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7.作业布置(2)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如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推进改革。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戊戌变法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意义、失败原因及启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氛围。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避免对戊戌变法的过分美化,理性看待历史问题。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戊戌变法纪念馆,加深对戊戌变法的认识。

2.开展课堂辩论,让学生就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进行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戌变法》导学学案
郫县一中主讲人:杨菊【课程标准】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重点】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失败原因
【难点】戊戌变法对近代化的影响
【知识梳理】
探究一:19末期中国为什么掀起变法运动?(历史背景)
1、国际局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政治局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济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午战争前后,民族工业数量比较,反映出什么信息?
时间类别厂矿数资本额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战前商办53 4707 22.4%
战后商办63 12465 70%
阶级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期维新思想:(1)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张:_________________
(3)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主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
康梁维新派:
姓名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
著作《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天演论》《仁学》
主张
变法图存;倡民权,
实行君主立宪制。

批判封建纲常礼教和专制君权。

共同
主张
探究二维新派为维新变法(制度)做了哪些准备?
1、政治准备:____________ ,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
幕。

2、组织和宣传准备:创办团体:__________________
报刊: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如图,从这些团体、报刊、学堂分布得出什么信息?
探究三变法开始——百日维新(变法过程)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始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维新变法的内容
类别内容作用
政治上允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创办报纸,裁撤机
经济上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
文化上废八股,创办中西兼修的学校,创办专业学
军事上裁汰绿营,军队改用
思考:与维新派原先的主张相比,有哪些没有实现?为什么?
4、变法失败
(1)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下材料思考:维新志士血染菜市口,是哪些因素断送了维新前程?
材料一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材料二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

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材料三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

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

材料四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材料五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上章弹劾,诋毁保国会“名为保国,势必乱国……奸宄(guǐ)之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以度。

探究四:归纳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课堂延伸:今天,要实现中国梦,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我们能从一百多年前的那场变法中感悟到些什么呢?
活学活用:
1、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2、《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课后思考: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远。

……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

……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据材料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