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统计-苏教版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统计-苏教版秋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和掌握有关统计的基本概念、特点、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概念1.统计的定义和作用2.统计的基本概念:调查对象、统计指标、调查方法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数据的收集方法:调查问卷、调查表、实地观察等2.数据的整理方法:频率分布、频数分布、累计频数等3. 统计的分析和应用1.数据的分析方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2.统计应用的实践:调查分析、比较分析、预测分析等三、教学方法1.指导教学法:教师在讲解基本概念和方法时,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中进行指导。
2.合作学习法:在课堂上提供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角色,让学生在小组中协作完成各自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1. 统计的概念1.介绍统计的定义和作用,并举例说明统计的实际应用。
2.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如调查对象、统计指标、调查方法等。
3.分小组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对调查对象、统计指标进行分析,并以“精英组”和“普通组”的方式对整理出来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介绍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并项学生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教授数据的整理方法,如频率分布、频数分布、累计频数等,并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实践操作。
3. 统计的分析和应用1.教授统计的分析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并让学生通过实例练习。
2.让学生分析数据,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比较分析。
3.提供实际调查任务,并让学生自主完成调查分析,再进行汇总和展示。
五、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2.考查学生的观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4.采用成绩评定、讨论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六、教学反思1.统计的教学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扇形统计图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2.能够制作扇形统计图,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扇形统计图的数据解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故事或例子,引起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
1.讲解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和基本构成;
2.带领学生分别观察和比较几种不同类型的扇形统计图。
3. 制作扇形统计图
1.在黑板上演示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2.带领学生实际操作,制作自己的扇形统计图。
4. 数据解读
1.使用制作好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对应的数据进行解读;
2.引导学生思考扇形统计图所能反映的信息以及其实际应用场景。
四、教学评估
1.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练习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应用练习:设计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用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导入新课方式,吸引学生兴趣,从概念到实际操作,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理解和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数据解读技巧。
在评估环节中,既有基础作业的巩固练习,也有更高层次的应用练习,使得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扇形统计图的技能,同时也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设立相关的扩展课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数据分析的技能。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

《统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收集生活中关于平均数的实例,并进行分析。
2. 请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评价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2. 教学课件: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教学视频: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九、教学时间1. 教学时间:2课时2. 课后作业:1课时十、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也希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统计表和统计图

为了组织球类比赛,学校调查了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情况,统计
如下图。 (1)如果喜欢排球运动的有30人,喜欢 兵乓球运动的大约有多少人?
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球 类运动情况统计图
30 ÷ 15% = 200(人)
200 × 50% = 100(人)
答:喜欢兵乓球运动的大约有100人。
(2)你认为应该组织哪种球类比赛?为什么?
(1)说一说两个城市2012年月平均最高气温变化的趋势。 答:从1月份到7、8月份月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从7、8月份到12月份呈 下降趋势。 (2)1月份两个城市的月平均最高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8月份呢?你有什 么发现? 答:1月份两个城市的月平均最高气温相差19℃,8月份 返回
相差26℃,我发现冬天温差大,夏天温差小。
身高/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数
1
3
5
10 12 6
3
身高中位数:
先要把这组数从小到大排列,然后再找中间位置的数。根据
表格,这个班一共有40人,从最矮的加到1.49:1+3+5+
10=19(人),第20人与第21人都是1.52米,所以中位数应
该是1.52 米。
年~2050年世界人口变化预测情况比较合适。
1957~2050年世界人口变化预测情况统计图。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57
1974
1987
1999
2025
2050
返回
2.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部分与总体的关系,所以选择 扇形统计图来表2050年世界人口分布预测情况比较合适。
答:应该组织乒乓球比赛,因为喜欢 乒乓球运动的人数最多。若组织比赛, 参与度高。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一统计表(一)意义* 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二)组成部分* 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
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三)种类*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四)制作步骤1搜集数据2整理数据: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
3设计草表: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 正式制表: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二统计图(一)意义*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1 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2 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统计表、统计图

2
)人,占本次调查总人数的
2 25
。
(3)不计算,估计一下这些男同学的平均身高是( 140 )cm。
(合理即可)
统计图
1.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据,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 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它具有直观、形象、 生动、具体等特点。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 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 理解和比较。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统计表 、统计 图
正一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统计表 、统计 图
第17讲 统计表、统计图
(2)结合数据,请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6
4 2
(3)一组同学阅读的总本数比二组同学的少( 7.7 )%。 (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统计表 、统计 图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统计表 、统计 图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统计表 、统计 图
第17讲 统计表、统计图
2.(2019·贵州遵义)下图是甲市2018年扶贫资金 投入情况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2)2018年用于就业培训的资金 是多少亿元?
120×(1-14%-12%-21%-38%)=18(亿元)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统计表 、统计 图
1.王老师调查了三(1)班部分同学最喜欢吃的水 果情况。
根据上表将下面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13
5
5
12
梨 葡萄
2.(易错题)下面是三(2)班25名男同学的身高情况。 (单位:cm)
2.(1)统计各身高段的人数。
2
10
11
2
(2)这些同学中,身高最高的是(宋强 ),身高( 152 )cm;身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充满了各种有趣的知识和概念。
在六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与统计与概率相关的基本概念。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统计的概念和方法统计是对一定范围内的事物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的过程。
统计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数据、频数、频率和统计图表等。
1. 数据:数据是用来描述和表示一定范围内事物的特征或属性的符号记录,可以是数字、文字或符号等。
2. 频数:频数是指某种数据在样本或总体中出现的次数。
3. 频率:频率是指某种数据在样本或总体中出现的概率,通常用百分数或比率表示。
4. 统计图表:统计图表是用来直观地展示和描述数据的图形表示。
常见的统计图表有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二、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统计调查是进行统计工作的基础,通过收集信息和数据来获取有关问题的相关信息。
统计分析则是对已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预测。
1. 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等方式来进行。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和内容,选择适合的调查方法非常重要。
2. 统计分析过程:统计分析可以通过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计算统计指标等步骤来完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
三、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的发生规律和可能性的数学分支。
学习概率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随机现象。
1. 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随机事件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情。
样本空间是指随机事件的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2. 概率的计算:根据随机事件的发生次数与样本空间中事件总数之比,可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概率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频率法和几何法。
3. 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乘法原理适用于多个事件按特定次序同时发生的情况,加法原理适用于多个事件至少发生一个的情况。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统计题经典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统计题经典
1. 引言
本文档是关于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统计题的经典题目。
数据统计是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收集、整理、表达、分析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
数据统计题目,希望能够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 题目一
题目描述:某班级有6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总人数的1/3,那
么女生有多少人?
解答:男生人数为总人数的1/3,也就是60人的1/3,即20人。
女生人数为总人数减去男生人数,即60人减去20人,即40人。
所以女生有40人。
3. 题目二
题目描述:小明家里有4口人,他们的身高分别为1.2米、1.4米、1.3米、1.5米,求他们的平均身高。
解答:将四口人的身高相加得到总身高,即1.2米 + 1.4米 +
1.3米 + 1.5米 = 5.4米。
然后将总身高除以人数,即5.4米除以4人,得到平均身高为1.35米。
4. 题目三
题目描述:小明家里有一只小猫,他每天给小猫喂食两次,早
上一次,晚上一次。
小猫每次吃50克的猫粮,一天共吃多少克的
猫粮?
解答:小猫每次吃50克的猫粮,一天共吃两次,所以一天吃
的猫粮总量为50克乘以2次,即100克。
5. 结论
以上是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统计题的经典题目。
通过
这些题目的练习,学生们可以加深对数据统计的理解,并提高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统计与概率 课件(共12张PPT)

图二
图三
直观的表示数量的多少。
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不仅表示数量多少,还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
独立
关联
图一统计的是六(1)班第一单元数学考试成绩的具体人数……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的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图三统计的是六(1)班刘阳同学四个单元数学成绩……
1.请你根据统计表的信息在下面两幅图中选择合适的图,并把它画完整。
六 (1) 班男、女生身高分布人数统计表
身 高(cm)
140以下
140~149
150~159
160及以上
男生人数13Fra bibliotek127
女生人数
1
2
10
4
六1班男、女生身高分布人数统计图
各年龄段标准身高统计图
① 我们班有( )人一定超过标准身高。
② 我们班有( )人一定低于标准身高。
③ 在我们班身高150~159cm之间的男同学中任意抽出一位同学与标准身高比较,他的身高情况会怎样的呢?
从折线统计图中,我了解到了刘阳第一到第四单元数学成绩……
第三单元考79分不一定是不好,可能这张试卷特别难。……
我觉得可以跟班级平均分比一比。
刘阳第一至第四单元数学成绩统计图
从这里我可以看出刘阳每单元的成绩都比班级平均分高……
六(1)班数学第一单元成绩统计图
六(1)班数学第一单元成绩统计图
刘阳第一至第四单元数学成绩统计图
④ 在我们班身高150~159cm之间的女同学中任意抽出一位同学与标准身高比较,她的身高情况会怎样的呢?
11
19
低于标准身高。
可能比标准低,也可能比标准高。
7+4=11(人)
统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统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
2.能够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
2.能够根据数据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1.能够根据数据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通过课前小组调查,了解学生们吃早餐的习惯。
2.小组代表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制作出柱形图并将其展示在课堂上。
3.引导学生们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并简单介绍“频数”、“频率”等基本概念。
2. 学习柱形图的制作方法1.让学生们了解柱形图的作用和特点。
2.将课堂中“早餐时间”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并进行柱形图制作。
3.引导学生们讨论柱形图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学习折线图的制作方法1.让学生们了解折线图的特点和作用。
2.将课堂中“阅读时间”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并进行折线图制作。
3.引导学生们讨论折线图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 拓展练习1.让学生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数据收集。
2.学生们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自行进行统计,制作出柱形图或折线图。
3.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学生交流讨论。
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让学生们自行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并制作图表。
2.课后作业:让学生们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通过实践体验,深入理解“统计调查”以及柱形图和折线图的制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们进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在评估中要注意给学生们充分的自主空间,鼓励他们自行思考,并及时给出指导和建议。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表》教案:让数据告诉你更多,统计表,从此变得简单易懂!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表》教案:让数据告诉你更多,统计表,从此变得简单易懂!在小学数学中,学习统计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统计表是将数据分类整理,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的一种方式。
掌握统计表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观察、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学习统计表时,我们需要教给学生如何统计数据,如何制作统计表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这个教案。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表是将数据整理为一系列信息的方式,收集和整理数据是制作统计表的最重要的步骤。
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例如,让学生通过观察、问卷调查、抽样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进行分类整理,比如按照颜色、品种、尺寸等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收集的数据可以用表格或图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二、制作统计表制作统计表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将数据按照一定的分类方式整齐地排列在表格中,并用形式清晰、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数据。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从数据属性和分类方式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统计表,比如数据频数表、数据百分比表、数据折线图、数据柱状图等。
同时,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用手工和电脑软件制作统计表。
三、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是统计表最重要的作用之一。
通过统计表,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数据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数据变化的趋势。
所以,我们需要教授学生如何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并通过比较所得的信息来进行正确的判断。
比如,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一群学生的平均身高,可以根据统计表中不同人的身高数据,计算出其平均值并进行比较。
四、综合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综合性的统计表练习,比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整理数据,并制作相应的统计表。
这种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数据整理和处理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交际和协作能力。
结语统计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分析事物,提升他们的数据整理和处理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扇形统计图

(2) 如果参加美术小组的一共有14名同学,那么参加舞蹈小组和体育小组的各有
多少名同学?(6分)
14÷35%=40(名)
舞蹈小组:40×40%=16(名)
体育小组:40×25%=10(名)
(3) 如果你是班长,想组织全班同学举办联谊赛,为了吸引较多同学参加,你会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第一单元自主检测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得分:_____
一、填空。(每空1分,共18分) 1. 要反映某县城近五年的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应选用( 折线 )统计图。 2. 想统计汉字听写大赛各分数段的人数,应选用( 条形 )统计图。
3. 网购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李叔叔想统计上网购物各年龄段人数所占百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4. 六年级一班的同学每人都报名参加了一个兴趣小组。其中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 占40%,参加器乐兴趣小组的占25%,参加写作和数学兴趣小组的各占10%,还有 15%的同学报名参加了英语兴趣小组。 (1) 在右图中标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报名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
略
(2) 书法兴趣小组一共有24人,请将其他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入 下表中。
2. 判断。
(1) 统计我国五大名山的海拔高度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
(2) 扇形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
(3) 统计六年级二班各组同学的捐款情况可以用条形统计图,也可以用扇形统计
图。
(√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3. 下面的数据分别选择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1) 小明对全班40名学生进行了“你最喜欢哪门课”的调查,获得数据:语文占 10%,数学占30%,英语占10%,体育占30%,其他课占20%。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第一节- 统计表和统计图

全班总人数为38人。体重在36kg及以下的学生有11人,体
重在39kg及以下的学生有27人。
<
所以如果把全班同学编号,随意抽取一名学生,该生体重在
39kg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人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下面是四年级两个班1分钟跳绳成绩。
四(1)班1分钟跳绳成绩(个/分)
80
95
80
3
3
3
12
9
一班的成绩好些。因为跳86个以上的人数,一班比二班多。
人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2020年我国遭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巨大灾难,全
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图(1)是根
据某市某小学“献爱心,抗新冠”自愿捐款活动中学生
捐款情况制成的条形统计图,图(2)是该小学学生人数比
例分布图,该校共有学生1450人.
个数 周数
班级
六年级(1)
班
六年级(2)
班
1
2
3
4
5
6
61
94
183
137
129
150
28
93
54
63
65
96
人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2.统计图
用点、线、面等相关联的量之间数量的关系的图形,
叫做统计图。
单式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人教版
76
84
95
82
95
95
85
102 120 120 135 98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统计与概率

)的可能性较大。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6、有以下几种猜数方法,你觉得哪一种对双方都公平?
A、大于 3 的数 B、不小于 3 的数 C、单数 D、是 3 的倍数
1 认真做题 认真听讲 课后重温 爱惜试卷(最后一起装订)
暑假补习六年级数学下册
试卷 18
月
日
7、下列事件中,一定发生的事件是( )
A.中秋节晚上能看到月亮
),摸到红球的
可能性是(
)。
二、选择题。
1、对于数据 2、4、4、5、3、9、4、5、1、8,其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分别为(
)。
A 4, 4, 6 B 4, 6, 4.5 C 4, 4, 4. 5 D 5, 6, 4.5 2、对于数据 2,2,3,2,5,2,10,2,5,2,3,下面的结论正确有( )。
众数是 2 ②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 ③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 ④平均数与众数数值相等。
A1个 B2个
C 3个
3、刘翔在 2012 年伦敦奥运会上(
A 不可能
B 可能
D 4个 )能拿冠军。 C 一定
4、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 4 个白球和 5 个黄球,任意从盒子中取出一个,(
A、白球
B、蓝球
C、黄球
5、把 3 个白球和 5 个红球放在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 )是蓝色的。
B.今天考试小明能得满分
C.早晨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D.明天气温会升高
三、判断题。
(1)某市某日天气预报为多云转小雨,气温 29℃~~18℃,降水概率 80%,这天一定会下雨。( )
(2)掷一枚硬币,国徵朝上的可能性是 1/2 。
()
(3)在一次彩票有奖销售活动中,中奖的可能性是 20% 。李叔叔买了 100 张彩票,一定能有 20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统计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图表的绘制与分析方法。
3.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统计的相关概念。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3.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负责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
2.熟练绘制各种统计图表。
难点1.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1.讲解统计的概念及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需要进行统计的情况。
学习(30分钟)1.通过案例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作用和特点。
2.学习如何绘制柱状图、折线图等常见统计图表。
活动(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际生活中需要用到统计方法解决的问题。
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统计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导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快速回想起统计的基本概念。
学习(30分钟)1.学习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2.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小组设计的问题,并展示解决过程和结果。
活动(10分钟)1.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
总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陵案例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了统计方法,提高了他们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于某些复杂的统计图表不够熟悉,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统计概念和图表绘制方法。
2.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制作相应的统计图表。
六、课堂延伸1.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探索更多统计方法和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似的会引起误解的例子有很多。譬如,报纸上报道有个人在一 条河中淹死了,这条河的平均深度只有 1.8 米。这不使人吃惊吗?不! 你要知道,这个人是在一个 3 米深的陷坑处沉下去的。
2
保证原创精品 已受版权保护
六年级数学下册
1
在这个故事里,狡猾的刘木头利用小齐对统计数字的误解,骗了
1
保证原创精品 已受版权保护
他。小齐产生误解的根源在于,他不了解平均数的确切含义。 “平均”这个词往往是“算术平均值”的简称。这是一个很有用
的统计学的度量指标。然而,如果有少数几个很大的数,如刘木头的 工厂中有了少数高薪者,“平均”工资就会给人错误的印象。
保证原创精品 已受版权保护
六年级数学下册
1
保证原创精品 已受版权保护
2
保证原创精品 已受版权保护
六年级数学下册 骗人的平均数
刘木头开了一家小工厂。工厂里的管理人员由刘木头、他的弟弟 及其他六个亲戚组成。工作人员由 5 个领工和 10 个工人组成。工厂 经营得很顺利,现在需要一个新工人。
现在,刘木头来到了人才市场,正与一个叫小齐的年轻人谈工作 问题。刘木头说:“我们这里的报酬不错。平均薪金是每周 300 元。 你在学徒期间每周得 75 元,不过很快就可以加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