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矩阵空间强保持秩可交换的加法满射
三角矩阵代数的表示论
三角矩阵代数的表示论三角矩阵代数在表示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表示论是数学中研究代数结构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将代数结构抽象地表示为矩阵形式,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代数结构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三角矩阵代数是表示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具有特殊形式的矩阵,即三角矩阵。
在代数学中,矩阵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用来表示线性变换、向量空间和代数结构等概念。
而三角矩阵是一种特殊的矩阵,它具有以下形式:\[A=\begin{pmatrix}a_{11} & a_{12} & \cdots & a_{1n} \\ 0 & a_{22} & \cdots & a_{2n} \\ \vdots & \vdots & \ddots & \vdots \\ 0 & 0 & \cdots & a_{nn}\end{pmatrix}\]其中,对角线上方的元素都为0。
三角矩阵的特殊形式使得它在表示论中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在表示论中,我们关心的是将一个代数结构表示为矩阵形式,并通过矩阵的性质来研究代数结构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三角矩阵代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矩阵表示方式,使得我们可以更加简洁和直观地描述和研究代数结构。
三角矩阵代数在表示论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量子力学中,三角矩阵可以用来表示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向量,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和计算量子系统的性质。
在线性代数中,三角矩阵可以用来简化矩阵运算和求解线性方程组,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在组合数学中,三角矩阵可以用来表示图的邻接矩阵,从而帮助我们研究图的性质和算法。
除了在理论研究中的应用,三角矩阵代数在实际问题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信号处理中,三角矩阵可以用来表示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从而帮助我们设计和优化信号处理系统。
在统计学中,三角矩阵可以用来表示协方差矩阵,从而帮助我们分析和建模多变量数据。
矩阵的秩及习题处理
02
难题练习包括复杂的矩阵计算、多个知识点融合的思维能力和解题
技巧,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将一个矩阵分解为一个正交矩阵和一 个上三角矩阵的乘积,其中分解后的 矩阵的秩等于原矩阵的秩。
03
习题处理
基础题练习
基础题练习是巩固矩阵秩理论知识的关键,通过这些题目可以熟悉矩阵秩 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基础题练习包括求矩阵的秩、判断矩阵是否可逆、求矩阵的逆或行列式等 基本问题。
这些题目通常比较简单,但却是理解矩阵秩的基础,对于后续的学习非常 重要。
如果系数矩阵的秩小于增广矩阵的秩,则线性方程组无解。
在向量空间中的应用
向量空间的基
矩阵的秩等于向量空间的一组基所含向量的个数。
向量空间的维数
矩阵的秩等于向量空间的维数。
在矩阵分解中的应用
矩阵的三角分解
将一个矩阵分解为一个下三角矩阵和 一个上三角矩阵的乘积,其中分解后 的矩阵的秩等于原矩阵的秩。
矩阵的QR分解
中等题练习
01
中等题练习是在掌握基础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解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02
中等题练习包括利用秩的性质进行矩阵的化简、利 用秩解决线性方程组的问题等。
03
通过这些题目,可以加深对秩的理解,提高利用秩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题练习
01
难题练习是对于已经熟练掌握矩阵秩理论知识的学生
的进一步提高。
矩阵的秩及习题处理
目录
• 矩阵的秩的定义与性质 • 矩阵的秩的应用 • 习题处理
01
矩阵的秩的定义与性质
秩的定义
秩的定义
矩阵的秩是其行或列向量中线性无关向量的最大数量。
矩阵论知识要点范文
矩阵论知识要点范文矩阵论(Matrix theory)是线性代数的一门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矩阵的性质、运算以及与线性方程组、线性变换等数学对象之间的关系。
矩阵论在多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
以下是一些矩阵论的重要知识要点:1.矩阵表示:矩阵由行、列组成,可以表示为一个矩形的数表。
矩阵的大小由行数和列数确定,常用的表示方法是用大写字母表示矩阵,如A、B、C等。
2.矩阵运算:矩阵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运算。
矩阵的加法是对应元素相加,矩阵的乘法是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计算得到一个新的矩阵。
3.矩阵的转置:矩阵的转置是将矩阵按照主对角线进行镜像变换得到的新矩阵。
对于一个m×n的矩阵,转置后得到一个n×m的矩阵。
4.矩阵的逆:对于一个可逆矩阵A,存在一个矩阵B,满足AB=BA=I,其中I为单位矩阵。
矩阵B称为矩阵A的逆矩阵,记作A^(-1)。
逆矩阵的存在与唯一性为解线性方程组提供了便利。
5.矩阵的秩:矩阵的秩是指矩阵中线性无关的行或列的最大个数。
秩是矩阵的一个重要性质,与矩阵的解空间、零空间等直接相关。
6.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对于一个n阶矩阵A,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向量x使得Ax=λx,其中λ为一个常数,则称常数λ为矩阵A的特征值,非零向量x称为对应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可以用来描述线性变换的性质。
7.矩阵的相似性:如果存在一个可逆矩阵P,使得P^(-1)AP=B,则矩阵B与A相似。
相似矩阵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如秩、迹、特征值等。
8.矩阵分解:矩阵分解是将一个复杂的矩阵表示分解为一些简单矩阵的乘积或和的形式,常见的分解方法有LU分解、QR分解、特征值分解等。
9. 矩阵的迹:矩阵的迹是主对角线上各个元素的和,记作tr(A)。
矩阵的迹与矩阵的特征值、秩等有一定的关系。
10.矩阵方程:矩阵方程是形如AX=B的方程,其中A、B为已知矩阵,X为未知矩阵。
矩阵方程的研究可以帮助解决线性方程组、线性变换等相关问题。
根据数学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
根据数学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
线性代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向量空间、线性变换、矩阵、行列式等内容。
下面是对数学线性代数知识点的总结:
1. 向量空间
向量空间是由一组向量构成的集合,满足向量加法和数乘运算
的闭合性、结合性、交换律和单位元等性质。
常见的向量空间包括
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
2. 线性变换
线性变换是指保持向量加法和数乘运算的运算规则不变的变换。
线性变换可以通过矩阵乘法来表示,其中矩阵的列向量是线性变换
后的结果向量。
3. 矩阵
矩阵是一个有限个数的数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成的矩形阵列。
矩阵可以进行加法、数乘和乘法运算。
矩阵乘法是将一个矩阵的行
与另一个矩阵的对应列相乘再相加得到新的矩阵。
4. 行列式
行列式是矩阵的一种特殊表示形式,用于判断矩阵是否可逆、计算线性变换的缩放因子等。
行列式的计算可以通过列展开法或按行展开法进行。
以上是数学线性代数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应用线性代数解决实际问题。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总学时 168学分 10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高等代数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有多项式理论与线性代数两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系统的代数知识和抽象的严格的代数方法,为后继课程如近世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泛函分析、计算方法等提供必须具备的代数知识,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各门课程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提供一定的训练。
高等代数课程是中学代数的继续和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加深对中学代数的理解。
本课程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确切理解高等代数中的基本概念,不仅要正确掌握这些概念的内涵,还要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背景。
对于一些基本的重要概念,还要求了解它们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及概念推广的原则;与中学代数有直接联系或者平行的概念,要求学生能与中学数学中相应概念加以比较,以确立较高的观点。
对于高等代数中的基本理论,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结果,对于典型定理还要求掌握论证方法或思想,同时要求学生能了解严谨的理论体系,体会建立这种体系的抽象的代数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显著地提高应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作抽象论证的能力;较好地掌握基本的论证方法与基本的计算方法,特别要掌握基本的线性代数计算法。
(二)本大纲制订的依据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1.本大纲所列各单元讲授顺序与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代数小组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所列基本相同,讲授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2.为了避免教学上的难点过于集中,有些定理的掌握可以侧重于定理的结果和证明定理的方法,以达到掌握基本的代数方法的目的。
3.每一章的重点内容要重点讲解,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练习(习题课、作业、问题探讨)以达到掌握高等代数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基本运算中的技能和技巧以及提高综合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域上2×2三角矩阵空间保可交换的加法映射
维普资讯
・
7 4・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学 报
20 0 7年
因 E I E2 I与 2交换 , 有 I I 与 2交换 , t I 2 . xI与 2交换 , N 2 也就 是 /( I E2=E2 t I 得 口 ( =0。 I 2 ) 2 xI f( ), 2f )
设 F是一个域 , ( ) F 表示 F上 2 三角矩阵代数 , 2 x
是2 2 x 单位阵。
表示 ( ) f 位置为 1 , 其余位置为 0 的矩阵 ,
1 三角矩阵空间上保矩 阵交换 的加法满射
定义 1 若 ( ) F 上的矩阵 AB满足A B , B= A,则称矩阵 AB交换 。 ,
其 中 : ( =口 ( 一O ( =C ( 一c( ; gI ) 3f ; g 2f =c( 。 f I ) 3f 3f l ) ) f ) ) f l f=O ( ( ) 2( ) I ) f
T( ) 2 上保交换的映射。 F
引理 1 假设 A=(,∈T( ) 口 ) 2 ,则对于任意的B∈T( ) F 2F ,有 A B=B A,当且仅当 A为数量阵。
证 充分性 显然 成立 。证 明必 要 性 。
假 l: 因与 意 (交 ,BE’计得=,取 =I 2 设= } 任的∈ F 换I=2 算 口 再 + , : , ) [ I经 Y , 经
当且仅当 A B=B 的加 法 满 射 f 的形 式 , 同时 得 到 T( ) 自身满 足 .2 A ・A ,当且 仅 当 A 2 到 F A …A = - I .
g A ) ( ) ( ★ =g A ) ( ) ( I 的加法映射 g形式和 T( 到 自身满足 A A …A ,) ,) ( . 2…g ) ( ★g …g ) g 2F) I2 ★ 《A 《 …A《 I 2 ”,
高等代数使用教材及辅导材料
高等代数使用教材及辅导材料课程:高等代数高等代数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8高等代数丘维声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高等代数张禾瑞郝炳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高等代数习题课教材钱芳华黎有高卜淑云邓培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高等代数解题方法许甫华张贤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高等代数习题课参考书张均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线性代数试题选解魏宗宣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86用MAPLEV学习线性代数丘维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 2001高等代数教学大纲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高等代数》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高等代数》是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系)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多项式理论、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论、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欧氏空间等方面的系统知识。
它一方面为后继课程(如近世代数、数论、离散数学、计算方法、微分方程、泛涵分析)提供一些所需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另一方面还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能、加强“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理论)及培养学生创造型能力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讲授与讨论,习题课,作业,辅导等),使学生对多项式理论、线性代数的“解析理论”、与“几何理论”及其思想方法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论证方法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带余除法、最大公因式的性质、不可约多项式的定义及性质、重因式、多项式的有理根等;计算行列式的一些方法;线性方程组及其相关理论的理解及应用;矩阵理论的灵活应用;正定二次型的等价条件及二次型的标准形;向量空间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及相关理论的灵活应用;线性变换与矩阵的联系、矩阵相似、线性变换在不同基下的矩阵、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子空间理论;一些基本概念(内积空间、欧氏空间、正交矩阵、酉空间)的理解。
三角矩阵
三角矩阵在线性代数中,三角矩阵是方形矩阵的一种,因其非零系数的排列呈三角形状而得名。
三角矩阵分上三角矩阵和下三角矩阵两种。
上三角矩阵的对角线左下方的系数全部为零,下三角矩阵的对角线右上方的系数全部为零。
三角矩阵可以看做是一般方阵的一种简化情形。
比如,由于带三角矩阵的矩阵方程容易求解,在解多元线性方程组时,总是将其系数矩阵通过初等变换化为三角矩阵来求解;又如三角矩阵的行列式就是其对角线上元素的乘积,很容易计算。
有鉴于此,在数值分析等分支中三角矩阵十分重要。
一个可逆矩阵A可以通过LU分解变成一个下三角矩阵L与一个上三角矩阵U的乘积。
描述一个如下形状的矩阵:被称为下三角矩阵;同样的,一个如下形状的矩阵:被称为上三角矩阵。
上(下)三角矩阵乘以系数后也是上(下)三角矩阵;上(下)三角矩阵间的加减法和乘法运算的结果仍是上(下)三角矩阵;上(下)三角矩阵的逆也仍然是上(下)三角矩阵。
这些事实说明:所有上(下)三角矩阵的集合以及相应的运算构成一个方形矩阵集合的一个子代数。
然而要注意的是上三角矩阵与下三角矩阵的乘积一般并不是三角矩阵。
特殊的三角矩阵严格三角矩阵一个上(下)三角矩阵是严格上(下)三角矩阵当且仅当其主对角线上的系数都为零。
所有的是严格上(下)三角矩阵也形成一个子代数。
所有的严格三角矩阵都是幂零矩阵。
单位三角矩阵一个上(下)三角矩阵是单位上(下)三角矩阵当且仅当其主对角线上的系数都为1。
单位三角矩阵都是幺幂矩阵。
高斯矩阵高斯矩阵是是单位三角矩阵中的一种,除了一列的系数以外,其他系数都是零。
这类矩阵是高斯消去法中基本操作的矩阵体现,因此也叫做基元矩阵或高斯变换矩阵。
一个下三角的高斯矩阵为:高斯矩阵的逆仍然是高斯矩阵。
实际上,即是说一个高斯矩阵的逆是将其非对角线上元素加上负号后得到的矩阵。
性质一个同时是上三角矩阵和下三角矩阵的矩阵必然是对角矩阵。
单位矩阵是唯一同时为单位上三角矩阵和单位下三角矩阵的矩阵。
分别计算乘积A*A与AA*的系数并进行比较后就可以发现:一个同时为三角矩阵和正规矩阵的矩阵也必然是对角矩阵(因为正规矩阵满足A*A='AA*)。
线性代数应该这样学9:上三角矩阵、对角矩阵
线性代数应该这样学9:上三⾓矩阵、对⾓矩阵在本系列中,我的个⼈见解将使⽤斜体标注。
由于时间关系,移除了例题部分,可参考,如有疑问,可在评论区处留⾔。
由于⽂章是我独⾃整理的,缺乏审阅,难免出现错误,如有发现欢迎在评论区中指正。
⽬录Part 1:上三⾓矩阵本节含有许多实⽤性的结果,并且证明⼿段往往不唯⼀,应当认真体会⼀下不同证明⽅法之间的异同。
本征值的存在性有限维⾮零复向量空间上,每个算⼦均有本征值。
注意,这⾥并没有涉及本征值的个数,也不涉及重特征值问题。
设dim V=n>0,T∈L(V)。
取v∈V且v≠0,n+1个向量v,Tv,⋯,T n v线性相关,故存在不全为0的实数a0,a1,⋯,a n,使得0=a0v+a1Tv+⋯+a n T n v.如果a1=⋯=a n=0,则由于v≠0必有a0=0,这与线性相关⽭盾。
令p(z)=a0+a1z+⋯+a n z n,由上⾯的分析,它不是⼀个常值多项式,故存在λ1,⋯,λm∈C,使得p(z)=a0+a1z+⋯+a n z n=c(z−λ1)⋯(z−λm)所以0=p(T)v=c(T−λ1I)⋯(T−λm I)v⾄少存在⼀个j,使得T−λj I不可逆(否则容易得出v=0),故找到了T的⼀个本征值λj。
习题16、17分别利⽤线性映射证明本征值的存在性,下⾯给出证明。
对于T∈L(V),构造线性映射f∈L(P n(C),V),其中∀p∈P n(C),有f(p)=p(T)v∈V.由于dimP n(C)=n+1>n=dim V,所以f不是单射,存在p≠0使得p(T)v=0.显然p(z)不能是⾮零常数,由代数基本定理,可以分解为c(T−λ1I)⋯(T−λm I)=0,所以存在⼀个λj是T的特征值。
对于T∈L(V),构造线性映射g∈L(P n2(C),L(V)),其中∀p∈P n2(C),有g(p)=p(T),由于dimP n2(C)=n2+1>n2=dimL(V),所以g不是单射,存在p≠0使得p(T)=0显然p(z)不能使⾮零常数,故依旧有如上的分解。
域上22对称矩阵空间保可交换的加法映射
域上2×2对称矩阵空间保可交换的加法映射是一种有趣的研究领域,它主要是研究一个空间上的矩阵,它们满足一定的对称性要求,并保证可以在这个空间上通过加法来实现
相互交换。
首先,域上2×2对称矩阵空间中的矩阵必须满足对称性要求。
这意味着,每个矩阵都必须是对称矩阵,即对角线上的元素必须相等,上三角和下三角元素也必须相等。
其次,
必须保证这些矩阵可以通过加法来实现相互交换。
这意味着,给定任意两个矩阵A和B,
它们的和C=A+B必须也是一个矩阵,并且它们能够通过加法来实现相互交换。
最后,域上2×2对称矩阵空间保可交换的加法映射也可以用于研究其他空间中的矩阵。
例如,在三维空间中,给定任意三个矩阵A,B和C,它们的和D=A+B+C也是一个矩阵,并且它们也能够通过加法来实现相互交换,这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扩展的加法映射定义。
总之,域上2×2对称矩阵空间保可交换的加法映射是一种有趣的研究领域,它研究的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矩阵,并且可以通过加法来实现它们之间的交换,同时,它还可以扩展到其他空间,使得矩阵之间的相互交换更加灵活。
除环上二阶全矩阵空间强保持秩交换的加法满射
摘要:D是特征不为 2 除环 ,M D 表示 D上 2 2 () x 全矩阵代数 ,文 中所刻画的f是 M D 到 自 2 ) (
身满足 r k ( l (2=ak " 2 A )当且仅 当 r k A )rn(41 a f A A ) r q( (1 n ) n A ) a ( 2 al n al = ( A ) 的加法满射.
引理 1 假设 A = a ) M,D ,则对于任意的 B ∈ ( ) ( ∈ ( ) M D 都有 ( , ) A B ∈MG K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R
A=0 A∈G ,D) 或 L( .
证明 充分 l显然成立 ,证明必要性. 生
假A秩 1 存P ∈:,得 设的为, 在, G。使Af 则 Q L) (
A的转置矩阵. 定义 1 若 M2D 上的 2 () 元组 A , 2 l A 满足 rn ( l 2 =r k z , ak A A ) a ( AO 则称 M2D 上的 2 nA () 元矩阵组 A , l
A 秩 交换 .
定义 2 设 厂是从 M,D 到 自身的映射 ,若对 于 M,D 上 的任意矩阵 A和 B ,都满足 厂(馏 ) () () A = 厂( ) 厂 ) A + ,则称 厂是 M,D 上 的加法映射. ()
A∈M, ) fA l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l ≠0 ( ,l ) D ( ≠0 Al .
证明 假设 A∈G ,D ,I() 0,则对于任意的 B∈M,D ,都有 ( , ) L( ) f Al ≠ () A B ∈MG K ,那么对于任 R
意 的 B∈M ,D) ( 有 ( , )∈MG K .由引理 l ()0或 ( l .又由引理 2知 A≠0 ,A ≠0 A), ) R 知,A: A) ≠0 时 () .所
高等代数II知识考点整理
高等代数II知识考点整理●线性映射●线性映射●定义V,U是\mathbb{K}上的线性空间,\varphi : V\rightarrow U●\varphi(\alpha +\beta )=\varphi(\alpha)+\varphi(\beta)●\varphi(k\alpha )=k\varphi(\alpha)●双射\varphi : V\rightarrow U,单射且满射●单射\varphi(\alpha)=\varphi(\beta)\Rightarrow \alpha=\beta●满射/映上的映射任意\beta \in U,存在\alpha \in V,使得\varphi(\alpha)=\beta●逆映射●双射存在逆映射●同构●定义●两个空间存在线性双射,则为同构●映射到自身的双射为自同构●命题●gf=1_A,fg=1_B,则f是双射且g是f的逆射f:A\rightarrow B,g:B\rightarrow A●线性映射\varphi : V\rightarrow U●\varphi(0)=0●\varphi(k\alpha +l\beta )=k\varphi(\alpha)+l\varphi(\beta)线性映射等价命题●若\varphi同构,逆映射也是同构●线性映射运算●运算●加法●(\varphi+\psi)(\alpha)=\varphi(\alpha)+\psi(\alpha)●数乘●(k\varphi)(\alpha)=k\varphi(\alpha)●线性映射空间●定义●\mathcal{L}(V,U):V到U的线性映射全体●共轭空间●V\rightarrow \mathbb{K}的线性函数空间●有限维时称为对偶空间●命题●线性映射空间是线性空间●共轭空间是线性空间●代数●定义●是线性空间●乘法封闭并满足●乘法结合律●存在单位元●分配律●数乘相容●命题●\mathcal{L}(V)是\mathbb{K}上的代数●线性映射复合一般不满足交换●线性映射与矩阵●相似●定义n阶方阵A,B●存在n阶非异阵P,B=P^{-1}AP●则A \approx B●命题●相似是一种等价关系●表示矩阵E=(e_1,e_2,\cdots,e_n)是V的基,F=(f_1,f_2,\cdots,f_n)是U的基●\varphi:V\rightarrow U●\varphi(E)=FA●A为表示矩阵●定理●线性映射\varphi=\psi\Leftrightarrow\psi(e_i)=\varphi(e_i),i=1,2,\cdots,nV\rightarrow U,\{e_i\}为V的一组基●\{B_i\}\subset U,有且仅有一个线性映射,满足\varphi(e_i)=\beta_i,i=1,2,\cdots,n●\mathcal{L}(V,U)到M_{m\times n}(\mathbb{K})存在一个线性同构T●存在交换图●保持乘法:T(\varphi\psi)=T(\varphi)T(\psi)●T的性质●T(I_V)=I_n●\varphi为自同构\Leftrightarrow T(\varphi)可逆●T(\varphi^{-1})=T(\varphi)^{-1}●表示矩阵和过渡矩阵\varphi \in \mathcal{L}(V),基\{e_i\}到\{f_i\}过渡矩阵为P●B=P^{-1}APA是\varphi在\{e_i\}的表示矩阵,B是在\{f_i\}的表示矩阵●像与核●定义线性映射\varphi:V\rightarrow U●像Im\varphi=\varphi(V)\subset U●映射的秩像的秩●dim\varphi=dim Im\varphi●核Ker\varphi=\{v\in V|\varphi(v)=0\}\subset V●零度核的秩●限制子空间V'\subset V,U'\subset U●\varphi':V'\rightarrow U'映射法则与\varphi相同●命题●像与核都是子空间●线性映射为满射\Leftrightarrowdim\varphi=dimU●线性映射为单射\Leftrightarrow零度为0●线性映射为单射,则限制映射也是单射●dim\varphi=rank(A),dim Ker\varphi=n-rank(A)A为表示矩阵,dimV=n,dimU=m●线性映射维数公式:dim Ker\varphi+dim Im\varphi=dimV●线性映射可逆\Leftrightarrow为单射或是满射●不变子空间●定义●子空间U经变换后的空间仍在U内\varphi(U)\subseteq U●可把映射限制在U上,记为\varphi|_U●命题●像与核是不变子空间●将r维不变子空间的基扩充为n维空间的基,表示矩阵形状如下●\left[\begin{matrix} A_{(r)} & B\\ O& D_{(n-r)} \end{matrix}\right]●逆命题成立表示矩阵形状为分块上三角阵,则左上角的矩阵的基生成不变子空间●子空间的直和表示矩阵为分块对角阵V=V_1\oplus V_2●多项式●次数deg●定理●deg(f(x)g(x))=deg f(x)+deg g(x)●无零因子f(x)\neq 0,g(x)\neq 0\Rightarrow f(x)g(x)\neq 0●消去律f(x)\neq 0,f(x)g(x)=f(x)h(x)\Rightarrow g(x)=h(x)●常数倍不改变次数deg(cf(x))=degf(x),c\in \mathbb{K}/\{0\}●多项式的和的次数小于其中最大的次数deg(f(x)+g(x))\leqmax\{deg f(x),deg g(x)\}●整除●命题●f(x)|g(x)\Rightarrow cf(x)|g(x)●f(x)|f(x)●f(x)|g(x),g(x)|h(x)\Rightarrow f(x)|h(x)●f(x)|g(x),f(x)|h(x)\Rightarrow f(x)|g(x)u(x)+h(x)v(x)●f(x)|g(x),g(x)|f(x)\Rightarrow f(x)=cg(x)●定理●f(x)=g(x)q(x)+r(x)确定f(x),g(x),得到唯一分解deg r(x)<deg g(x)●g(x)|f(x)\Leftrightarrow g(x)除f(x)后余式为0●最大公因式●定义●d(x)=(f(x),g(x))●d(x)|f(x),d(x)|g(x)●任一公因式h(x)|d(x)●最小公倍式●定义●m(x)=[f(x),g(x)]●f(x)|m(x),g(x)|m(x)●任一公倍式m(x)|l(x)●定理●辗转相除法d(x)=(f(x),g(x)),存在u(x),v(x),使得f(x)u(x)+g(x)v(x)=d(x)●gck.运算可交换((f(x),g(x)),h(x))=(f(x),(g(x),h(x)))=(f(x),g(x),h(x))●同乘t(x),公因子也乘t(x)(f(x),g(x))=d(x)\Rightarrow (t(x)f(x),t(x)g(x))=t(x)d(x)●多项式乘积分解为最小公倍式与最大公因式f(x)g(x)=(f(x),g(x))[f(x),g(x)]●互素定理●f(x),g(x)互素\Leftrightarrow存在u(x),v(x),使得f(x)u(x)+g(x)v(x)=1●除以公因子后两式互素(f(x),g(x))=d(x),f(x)=f_1(x)d(x),g(x)=g_1(x)d(x)\Rightarrow(f_1(x),g_1(x))=1●与g(x)互质的多项式乘积也与g(x)互质(f_1(x),g(x))=(f_2(x)|g(x))=1\Rightarrow (f_1(x)f_2(x),g(x))=1●互素因子乘积也是因子f_1(x)|g(x),f_2(x)|g(x),(f_1(x),f_2(x))=1\Rightarrow f_1(x)f_2(x)|g(x)●(f(x),g(x))=1,f(x)|g(x)h(x)\Rightarrow f(x)|h(x)●中国剩余定理●设 \left\{f_{i}(x) \mid i=1, \cdots, n\right\} 是两两互素的多项式, a_{1}(x),\cdots, a_{n}(x) 是 n 个多项式, 则存在多项式 g(x), q_{i}(x)(i=1, \cdots,n) , 使得 g(x)=f_{i}(x) q_{i}(x)+a_{i}(x) 对一切 i 成立.●因式分解●可约多项式●定义●可分解为次数更小的两个多项式的乘积●定理●不可约多项式一定是其他多项式的因子或者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具有素性p(x)|f(x)g(x)\Rightarrow p(x)|f(x)或p(x)|g(x)●不可约多项式可整除某多项式乘积,必可整除其中一个因子●f(x)一定能分解为数域上有限个不开约多项式之积,且分解因子在相伴意义上唯一●f(x)=c p_{1}(x)^{e_{1}}p_{2}(x)^{e_{2}}\cdot\cdot\cdot p_{m}(x)^{e_{m}}p_i(x)为首一不可约多项式●f(x)没有重因式\Leftrightarrow (f(x),f'(x))=1●f(x)/d(x)没有重因式且不可约因式与f(x)相同(不计重数)d(x)=(f(x),f'(x))●多项式函数●定理●一定存在分解f(x)=(x-b)g(x)+f(b)b\in \mathbb{K},f(x),g(x)\in\mathbb{K}[x]●不可约多项式次数大于1则没有根●n次多项式最多只有n个根●不超过n次的多项式f(x)和g(x),若有n+1个点相等,则f(x)=g(x)●复系数多项式●代数基本定理●复数域上次数大于零的多项式至少有一个复数根●推论●复数域上一元n次多项式一定有n个复根(包括重根)●复数域上不可约多项式都是一次多项式●复数域上多项式一定可分解为一次因式乘积●Vieta定理●数域上若有n个根x_i,i=1,2,\cdots,n●\sum_{i=1}^{n} x_{i}=-\frac{a_{1}}{a_{0}}●\sum_{1 \leq i<j \leq n}^{n} x_{i} x_{j}=\frac{a_{2}}{a_{0}}●\sum_{1 \leq i<j<k \leq n}^{n} x_{i} x_{j} x_{k}=-\frac{a_{3}}{a_{0}}●\cdots \cdots \cdots \cdots \cdots●x_{1} x_{2} \cdots x_{n}=(-1)^{n} \frac{a_{n}}{a_{0}}●实系数多项式●定理●虚部不为0的复根成对出现●推论●实数域上的不可约多项式为一次或二次多项式●实数域上的多项式可分解为有限个一次或不可约二次因式乘积●有理系数多项式●定理●整系数多项式根为\frac{q}{p}的必要条件为q\mid a_0,p\mid a_np,q互素●整系数多项式在有理数域上可约,则可分解为两个次数较低的的整数多项式之积●Eisenstein 判别法●整系数多项式f(x)=a_{n} x^{n}+a_{n-1} x^{n-1}+\cdots+a_{1} x+a_{0}● a_{n} \neq 0, n \geq 1, p 是一个素数.●若 p \mid a_{i}(i=0,1, \cdots, n-1) , 但 p \nmid a_{n} 且 p^{2}\nmid a_{0},●则 f(x) 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本原多项式●定义●各系数最大公约数为1●Gauss 引理●本原多项式之积仍是本原多项式●多元多项式●字典排列法元下标;元次数●定理●乘积首项为因子首项乘积●无零因子●消去律●非零多项式不恒为零●多元多项式相等等价于作为函数相等●对称多项式●定义●互换任意两个元位置多项式不变●初等对称多项式●\begin{aligned}&\sigma{}_{1}={{x}}_{1}+{{x}}_{2}+\cdots{{x}}_{n}=\sum_{i=1}^{n}{x}_{i},\\&\sigma_{2} =x_{1}x_{2}+x_{1}x_{3}+\cdots+x_{n-1}x_{n}=\sum_{1\leq i<j\leq n}x_{i}x_{j}, \\& \cdots \: \cdots\\&\sigma_{n}=x_1x_2\cdots x_n. \\&\end{aligned}●定理●对称多项式基本定理对称多项式被以初等对称多项式为元的多元多项式唯一表示●Newton公式●引理●\begin{aligned}f\left(x\right)& =\quad(x-x_1)(x-x_2)\cdots(x-x_n)\\&=\quad x^n-\sigma_1x^{n-1}+\sigma_2x^{n-2}+\cdots+(-1)^n\sigma_n,\end{aligned}●记 s_k=x_1^k+x_2^k+\cdots+x_n^k(k\geq1);s_0=n●则 x^{k+1}f'(x)=(s_0x^k+s_1x^{k-1}+\cdots+s_k)f(x)+g(x)degg(x)<n●s_k-s_{k-1}\sigma_1+s_{k-2}\sigma_2-\cdots+(-1)^{k-1}s_1\sigma_{k-1}+(-1)^kk\sigma_k=0k\le n-1●s_k-s_{k-1}\sigma_1+s_{k-2}\sigma_2-\dots+(-1)^ns_{k-n}\sigma_n=0k\ge n●结式与判别式●公因式不为1(有公共根)的充要条件d(x)=(f(x),g(x))\neq 1\Leftrightarrow 存在f(x)u(x)=g(x)v(x)且满足deg u(x)<degg(x),deg v(x)<deg f(x)●结式/ Sylvester 行列式●定义●\begin{array}{l}f(x)=a_{0} x^{n}+a_{1} x^{n-1}+\cdots+a_{n}\\g(x)=b_{0}x^{m}+b_{1} x^{m-1}+\cdots+b_{m} \end{array}●R(f, g)=\left|\begin{array}{ccccccccc}a_{0} & a_{1} & a_{2} & \cdots &\cdots & a_{n} & 0 & \cdots & 0 \\0 & a_{0} & a_{1} & \cdots & \cdots &a_{n-1} & a_{n} & \cdots & 0 \\0 & 0 & a_{0} & \cdots & \cdots & a_{n-2}& a_{n-1} & \cdots & 0 \\\vdots & \vdots & \vdots & \vdots & \vdots & \vdots& \vdots & \vdots & \vdots \\0 & 0 & \cdots & 0 & a_{0} & \cdots & \cdots &\cdots & a_{n} \\b_{0} & b_{1} & b_{2} & \cdots & \cdots & \cdots & b_{m}& \cdots & 0 \\0 & b_{0} & b_{1} & \cdots & \cdots & \cdots & b_{m-1} &b_{m} & \cdots \\\vdots & \vdots & \vdots & \vdots & \vdots & \vdots &\vdots & \vdots & \vdots \\0 & \cdots & 0 & b_{0} & b_{1} & \cdots & \cdots& \cdots & b_{m}\end{array}\right|●R(f,g)为f(x),g(x)的结式或称 Sylvester 行列式●定理●复数域上有公根\Leftrightarrow R(f,g)=0●f(x),g(x)互素\Leftrightarrow R(f,g)=0●R(f(x),g(x)(x-\lambda))=(-1)^nf(\lambda)R(f,g),R(f(x),x-\lambda)=(-1)^nf(\lambda)●R(f,g)=a_0^m b_0^n\prod\limits_{i=1}^m\prod\limits_{i=1}^n(x_i-y_j).结式的根表示,f(x)的根为x_1,x_2,\cdots,x_n,g(x)的根为y_1,y_2,\cdots,y_m●判别式●定义●判别式:\Delta(f)=(-1)^{\frac{1}{2}n(n-1)}a_0^{-1}R(f,f')f(x)=a_0x^n+a_1x^{n-1}+\cdots+a_n\quad●定理●\Delta(f)=a_0^{2n-2}\prod\limits_{1\le i<j\le n}(x_i-x_j)^2判别式的根表示●重根\Leftrightarrow \Delta(f)=0●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定义●映射●\varphi(x)=\lambda x●\lambda是线性变换\varphi的一个特征值●x是\varphi关于特征值\lambda的特征向量●矩阵●A\alpha=\lambda\alpha\Leftrightarrow (\lambda I_n-A)\alpha =0●\lambda是表示矩阵A的一个特征值●x的坐标\alpha是A关于特征值\lambda的特征向量●特征子空间V_\lambda为对应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形成的不变子空间●特征多项式|\lambda I_n-A|●定理●相似矩阵有相同特征多项式●tr|A|=\lambda_1+\lambda_2+\cdots +\lambda_n●|A|=\lambda_1\lambda_2\cdots \lambda_n●任一复方阵相似于一上三角阵●f为多项式,f(A)的特征值为f(\lambda_1),f(\lambda_2),\cdots,f(\lambda_n)●g为多项式,g(A)=O\Rightarrow任一特征值满足g(\lambda)=0●A^{-1}的特征值为\lambda_1^{-1},\lambda^{-1}_2,\cdots,\lambda^{-1}_n●对角化●定理●n阶A相似于对角阵\Leftrightarrow A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n维线性空间V上的线性变换\varphi●\varphi存在对角阵的表示矩阵(可对角化)\Leftrightarrow \varphi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varphi的k个不同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子空间为直和V_1+ V_2+\cdots+ V_k=V_1\oplus V_2\oplus\cdots\oplus V_k●\varphi有n个不同的特征值(特征多项式没有重根)\Rightarrow可对角化●\varphi可对角化\Leftrightarrow V=V_1\oplus V_2\oplus\cdots\oplus V_k●度数与重数●一个特征值的度数小于等于重数●可对角化\Leftrightarrow 有完全的特征向量系任一特征值度数等于重数●极小多项式●定义●适合矩阵A的最小次数的非零首一多项式●定理●极小多项式可整除适合A的多项式●极小多项式唯一●相似矩阵极小多项式相同●分块对角阵的极小多项式等于各块极小多项式的最小公倍式●(x-\lambda)可整除极小多项式●极小多项式和特征多项式有相同的根(不计重数)●Cayley-Hamilton 定理●f是n阶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f(A)=O●特征值估计●戈式圆盘第一定理●R_i=\sum\limits_{i\neq j}|a_{ij}|复平面上,第i行去对角元的模的和●|z-a_{ii}|\leqslant R_i表示复平面上一个圆盘,每个圆盘内有一个特征值。
三角矩阵
三角矩阵在线性代数中,三角矩阵是方形矩阵的一种,因其非零系数的排列呈三角形状而得名。
三角矩阵分上三角矩阵和下三角矩阵两种。
上三角矩阵的对角线左下方的系数全部为零,下三角矩阵的对角线右上方的系数全部为零。
三角矩阵可以看做是一般方阵的一种简化情形。
比如,由于带三角矩阵的矩阵方程容易求解,在解多元线性方程组时,总是将其系数矩阵通过初等变换化为三角矩阵来求解;又如三角矩阵的行列式就是其对角线上元素的乘积,很容易计算。
有鉴于此,在数值分析等分支中三角矩阵十分重要。
一个可逆矩阵A可以通过LU分解变成一个下三角矩阵L与一个上三角矩阵U的乘积。
描述一个如下形状的矩阵:被称为下三角矩阵;同样的,一个如下形状的矩阵:被称为上三角矩阵。
上(下)三角矩阵乘以系数后也是上(下)三角矩阵;上(下)三角矩阵间的加减法和乘法运算的结果仍是上(下)三角矩阵;上(下)三角矩阵的逆也仍然是上(下)三角矩阵。
这些事实说明:所有上(下)三角矩阵的集合以及相应的运算构成一个方形矩阵集合的一个子代数。
然而要注意的是上三角矩阵与下三角矩阵的乘积一般并不是三角矩阵。
特殊的三角矩阵严格三角矩阵一个上(下)三角矩阵是严格上(下)三角矩阵当且仅当其主对角线上的系数都为零。
所有的是严格上(下)三角矩阵也形成一个子代数。
所有的严格三角矩阵都是幂零矩阵。
单位三角矩阵一个上(下)三角矩阵是单位上(下)三角矩阵当且仅当其主对角线上的系数都为1。
单位三角矩阵都是幺幂矩阵。
高斯矩阵高斯矩阵是是单位三角矩阵中的一种,除了一列的系数以外,其他系数都是零。
这类矩阵是高斯消去法中基本操作的矩阵体现,因此也叫做基元矩阵或高斯变换矩阵。
一个下三角的高斯矩阵为:高斯矩阵的逆仍然是高斯矩阵。
实际上,即是说一个高斯矩阵的逆是将其非对角线上元素加上负号后得到的矩阵。
性质一个同时是上三角矩阵和下三角矩阵的矩阵必然是对角矩阵。
单位矩阵是唯一同时为单位上三角矩阵和单位下三角矩阵的矩阵。
分别计算乘积A*A与AA*的系数并进行比较后就可以发现:一个同时为三角矩阵和正规矩阵的矩阵也必然是对角矩阵(因为正规矩阵满足A*A='AA*)。
n阶三角矩阵压缩存储对应空间 -回复
n阶三角矩阵压缩存储对应空间-回复「n阶三角矩阵压缩存储对应空间」是指将n阶三角矩阵通过一种特殊的存储方式进行压缩,以减少存储空间的使用。
在本文中,我将逐步解答这个主题,详细介绍n阶三角矩阵压缩存储对应的空间算法。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n阶三角矩阵。
n阶三角矩阵是指主对角线以下所有元素都为0的方阵。
例如,一个3阶三角矩阵可以表示如下:1 2 30 4 50 0 6对于一个n阶的三角矩阵,如果我们按照行优先的方式存储,那么需要占用n * n个存储空间。
但是,由于三角矩阵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特殊的结构来进行压缩存储,从而减少占用的空间。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压缩存储n阶三角矩阵的方法——斜三角矩阵压缩存储法。
这种方法的思路是,只存储主对角线及其上方或下方的非零元素,而主对角线以下的元素都为0,不需要存储。
为了实现斜三角矩阵的压缩存储,我们需要引入一个一维数组来存储非零元素。
具体的存储方式如下:1. 首先,计算斜三角矩阵中非零元素的总个数。
对于一个n阶三角矩阵,主对角线及其上方的非零元素个数为n * (n + 1) / 2。
如果我们将非零元素存储在一个一维数组中,这个数组的长度就是n * (n + 1) / 2。
2. 然后,将斜三角矩阵中的非零元素按照一定的次序存储到这个一维数组中。
一种常用的存储次序是按照行优先的方式,先存储第一行的非零元素,然后是第二行、第三行,依次类推,直到存储完所有的非零元素。
3.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一维数组的下标来对应斜三角矩阵中每个元素的位置。
对于一个n阶三角矩阵的元素A[i][j],我们可以通过一维数组的下标来对应,假设该元素在一维数组中的位置为k,则k = (i - 1) * i / 2 + j - 1。
通过斜三角矩阵压缩存储法,我们可以将一个n阶的三角矩阵压缩成一个只包含n * (n + 1) / 2个非零元素的一维数组,从而大大减少了存储空间的使用。
理解高中数学中的三角变换与变换矩阵
理解高中数学中的三角变换与变换矩阵高中数学中,三角变换与变换矩阵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几何学和线性代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理解这些概念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三角变换。
三角变换是指通过旋转、平移和缩放等操作,改变原来的图形的位置和形状。
在三角变换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三角函数,例如正弦、余弦和正切等。
这些函数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旋转角度、平移距离和缩放比例等参数。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变换矩阵。
变换矩阵是用来描述三角变换的工具。
它是一个二维矩阵,其中包含了旋转、平移和缩放等操作的参数。
通过将原始图形的坐标与变换矩阵相乘,我们可以得到变换后的图形的新坐标。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数学的方式来描述和计算三角变换,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几何推导。
三角变换与变换矩阵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图像进行旋转、平移和缩放等操作。
通过使用三角变换和变换矩阵,我们可以快速地对图像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各种特效和动画效果。
此外,三角变换与变换矩阵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几何问题。
例如,在解决三角形的面积、角度和边长等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变换和变换矩阵来简化计算过程。
通过将三角形进行适当的变换,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几何关系,从而更容易求解。
然而,理解三角变换与变换矩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它们涉及到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演示来加深理解。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或在线工具来进行实时的图形变换和计算,从而更直观地感受到三角变换与变换矩阵的作用和原理。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来巩固对三角变换与变换矩阵的理解。
例如,我们可以尝试解决一些与三角变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图像处理、机器人学中的运动规划等。
通过实际的问题求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三角变换与变换矩阵的应用和意义。
满射等价于行满秩的证明
满射等价于行满秩的证明满射与行满秩是线性代数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了解满射等价于行满秩的证明过程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满射和行满秩的定义。
满射是指一个函数或映射,它将一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中,且每一个元素都能找到其对应的映射。
在线性代数中,满射指的是线性映射中的映射性质,也就是将一个向量空间中的所有向量映射到另一个向量空间中,且每一个向量都能找到其对应的映射。
行满秩是指矩阵中的行向量组张成的向量空间的维度等于矩阵的行数。
简单来说,行满秩就是指矩阵中的行向量组能够线性独立地张成整个向量空间。
那么,我们现在来证明满射与行满秩是等价的。
首先,我们假设一个线性映射A:V→W是满射,其中V和W分别是两个向量空间。
我们要证明矩阵A的行满秩等于矩阵的行数。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假设矩阵A的行数为m,列数为n。
那么矩阵A可以表示为一个m×n的矩阵。
由于A是满射,对于任意的向量w ∈ W,都存在一个向量v ∈ V,使得A(v) = w。
因为w ∈ W,所以w可以被表示为向量空间W中的某些向量的线性组合。
我们可以将矩阵A表示为列向量的形式,记作A = [a1, a2, ..., an],其中ai为A的第i列向量。
因为对于任意的向量w ∈ W,都有A(v) = w,我们可以将向量v表示为v = [v1, v2, ..., vn]T,其中vi为向量v的第i个分量。
根据线性映射的定义,A(v) = [a1, a2, ..., an] [v1, v2, ..., vn]T = [a1v1 + a2v2 + ... + anvn]T = w。
由此可知,向量w是向量a1v1 + a2v2 + ... + anvn的线性组合。
因此,对于任意的向量w ∈ W,我们都可以找到向量v ∈ V,使得A(v) = w。
换句话说,矩阵A的每一列向量都能够表示为向量空间V中的一组向量的线性组合。
根据线性组合的性质,我们可以推导出矩阵A的行向量组能够表示为V中的向量组的线性组合。
下三角的转置矩阵
下三角的转置矩阵矩阵是线性代数中的重要概念,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矩阵的转置是一种常用的操作,它可以将矩阵的行与列进行互换。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三角矩阵的转置以及转置矩阵的性质和应用。
一、三角矩阵的定义和性质三角矩阵是指具有下(上)三角形式的矩阵,即在主对角线上方(下方)的元素均为零。
根据三角矩阵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性质:1. 三角矩阵的转置仍然是一个三角矩阵。
这是因为转置操作只是将矩阵的行与列进行互换,不会改变元素的位置关系。
2. 三角矩阵的主对角线元素不会改变。
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在转置后仍然处于相同的位置。
3. 三角矩阵的非零元素个数不变。
转置操作只影响矩阵中非零元素的位置,不会改变非零元素的个数。
二、三角矩阵的转置操作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三角矩阵为例,介绍三角矩阵的转置操作。
假设有一个下三角矩阵A,如下所示:```1 0 0 02 3 0 04 5 6 07 8 9 10```要求矩阵A的转置矩阵AT,即将矩阵A的行与列进行互换。
转置后的矩阵AT为:```1 2 4 70 3 5 80 0 6 90 0 0 10```可以看到,矩阵A的主对角线元素1、3、6、10没有改变,并且原矩阵中的非零元素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
三、转置矩阵的应用转置矩阵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介绍其中的两个应用场景。
1. 矩阵的变换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矩阵的转置操作常用于矩阵的变换。
例如,对一个三维空间中的点进行旋转变换时,可以通过将旋转矩阵进行转置得到逆时针旋转的矩阵,进而实现点的旋转。
2. 矩阵的运算在矩阵的乘法运算中,转置矩阵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两个矩阵A和B的乘法运算,可以通过对其中一个矩阵进行转置,然后再进行乘法运算,得到与原运算结果相同的转置矩阵。
四、总结矩阵的转置是一种常见的操作,对于三角矩阵而言,其转置仍然是一个三角矩阵,且非零元素的个数和主对角线元素不变。
转置矩阵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矩阵的变换和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理 3 对于 =,…, , A = “’ 川 1 2 ,设 口 ∈ ?
杨雅 琴 ,吴 险峰
( 齐齐哈尔大学理学 院,黑龙江 齐齐 哈尔 1 10 60 6)
摘要 : F是一个特征不为 2 的域 , ∽ 表示 F 上 × 三角矩阵代数 , 刻画 了 ∽ 到 自身满足 r k AA …A ) a ( I2 女 = n
rn A (A ( …A () 当且仅 当 r ak(  ̄ ) r ) r女) I 2 a u 其中 f 女 女是 k元对称群 。 ∈S ,S ( ) ( ) ( )=rn (( I hAr )…h A ( ) 的加法映射形式 , I 2 …hA女) a k h A () ( ( ) ( )) ) 2 女
作者简介: 杨雅琴 ( 9 1 ) 1 一 ,女,吉林省洮安人 ,讲师,硕士 . 7 从事代数学的研究 ,E m l y cy 6. r - a :y p @13 O 。 l q Cn
维普资讯
第 2期
三角矩 阵空 间强保持秩可交换的加法满射
・ 3・ 8
IA+ 0;当P =- 口 时 ,J P 2 “ 2“ A+PI0 其它情况两式都有不为零。 , s 反 之 ,假设 a , 1 i ≤,是 A的 2个 非零对 角元 。当 P = 口 P i口 ≤ ≠J ? i “ 一 =- 时,I P}0 2 A+ 和 IA+P 0 2 都成立 ,矛盾。所以引理 2成立。
rn ( ( ) ,则称 厂是 T( 上 的保 秩 I的映射 。 ak 厂 )=1 F) 定 义 4 设集 合 G={ B I n ( B)rn B , ABe } ( )r k A =ak(A) , r【 ,若 【 ∈G ,由定 义 1知 , is秩 交 , a 4 t
换。
定 义 5 若 f是 从 ( ) 自身 的映射且满 足 r k A …A ) ak ( ( … () F 到 n a ( I2 k =r ( , 2 女 当且 仅 当 n ) ) )
IA+PJ 最 多一个 成 立 。 2 =0
证 设 A= ) () ( ∈ F 是只有一个非零对角元口 1 i 疗 ≤ ≤ 。设P= ) ( ∈
收 稿 日期 :20 — 2 0 07 1— 1
) 当P = a 时, , 一i ,
基 金项 目 :黑龙 江 省教育 厅科 学技 术研 究项 目 (12 33 15 11)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2 4 期
20 年 3月 08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学 报
J ra f qiar iest oun l o Qi h v ri Un y
Vo.4 No2 1 , . 2 Ma c ,0 8 rh2 0
三 角矩 阵 空 间强保 持 秩 可 交换 的加 法 满射
rn ( ( ( ) ak f A ) …f( . , 称 厂是 ( 上 强保持 秩倒 序 可交换 的映射 。 k 时 , A) 则 ) 引理 1 J l J假设 = 口) () 则对于任意/B () (, ,∈ F ,  ̄ e F 都有A = 当且仅当A= 或 ∈ J B 0 ) 。 引理 2 设A=口 ( ∈T() F 是只有一个非零对角元的矩阵当 且仅当 对任意P ) A PI 和 ∈ 有I + = 0
A 秩 交换 。 .
定义 2 设 厂是 T( ) 自身的映射 , F到 若对于 T( ) F 上的任意矩阵 A B, , 都有 f A+ ) ( + ( ) ( B =厂 ) f B ,
则称 厂是 ( 上 的加法 映射 。 F)
定 义 3 设 厂是 T( ) 自身 的 映射 ,若 对 于 T( 上 满 足 r k( ) 的 任 意 矩 阵 A ,有 F 到 F) a A =l n
关键词 :域 ; n n三角矩阵空间 ;加法满射 ;秩可交换 x 中图分类 号:01 1 1 5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8 X 20 )2 0 8 — 3 0 7 94 (0 80 — 0 2 0
设 疗 2 k 是任意给定的整数 , , 2 F是一个特征不为 2的域, F 的乘法群 , F是
) 表示 F. n n _ x 1 2
三角矩阵代数,
是 r r 位阵。 t t X 单
) () 表示 F 中所有可逆矩阵的集合,
表示( ) 位置为 1 , 其余位置为0 的矩阵, J
1 三角矩阵空间上保 秩交换 的加法满射
定 义 1 若 ( ) 的矩 阵 A, , A 满 足 r k I2 女 =r k ( 2 F 上 I …, 女 2 a ( A …A ) a ( 『) ) n n 1 A( …A() 女 ,对于全部 ) f k ∈S 都成立 ,其 中 是 k 对称 群 ,则称 ( ) 的 k 元 F上 元矩 阵组 AA …A 秩 可交换 ;特 别地 ,当 。: k r k AA … A ) rn ( 女 …A ) I F 上的七 a ( I2 n 女= ak A A I时, j  ̄ T( ) i 元矩阵组 I2 女 A …A 秩倒序可交换 ; 当七 2 = 时, 称
rn ( ( ) 2…f A )=r kf( )厂 『)…f( ) , 中 f ,女 七元对 称 群 , 称 厂是 ( ak f A。 厂( ) ( 女) a ( A ) ( () n 2 A ) 其 ) ∈ S是 则 F) 上 强保 持秩 可交换 的映 射 。 当 rn ( 。2 ak AA … ) ak =rn ( 一…A。当且 仅 当 r k ( ) :…厂( )= 。 ) n a ( 。 厂( ) ) )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