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

合集下载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药物的策略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药物的策略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药物的策略第一部分:房颤患者管理的指南更新CHA2DS2-VASc评分系统从2012年开始,国内外关于房颤的指南不断更新。

对于房颤的卒中风险的评估存在着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最初使用的CHADS2评分系统将心衰,高血压,高龄,糖尿病,既往卒中或者TIA病史都纳入了这个评分系统。

分数越高,发生卒中的风险越大。

当时,很多指南都推荐使用CHADS2评分系统来评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包括2016年ACC房颤管理指南、2010年ESC房颤管理指南、2012年房颤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加拿大房颤管理指南、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房颤管理指南等。

此后,有更多的研究发现,血管疾病、女性、高龄(65-74岁)也都是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高危因素。

于是,就诞生了CHA2DS2-VASc评分系统。

在CHA2DS2-VASc 评分系统中,心衰,高血压,糖尿病各计1分。

高龄(≧75岁)、有既往卒中、血栓栓塞史或者TIA史计2分。

此外,新增的指标包括血管疾病、女性、高龄(65-74岁)各计1分。

因此,CHA2DS2-VASc 评分系统的最高得分为9分。

CHA2DS2-VASc评分系统的优点在于将原来CHADS2评分系统中低风险的患者进行了更精确的识别。

CHA2DS2-VASc评分系统提高了对于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能力,显著改善了中低危卒中的分类,重新划分了患者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的卒中风险。

CHA2DS2-VASc评分系统已经为临床广泛采用。

因此,近年的房颤管理指南,例如2012年ESC的房颤管理指南,欧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剂指南,2014年NICE房颤管理指南,2014年ACC/AHA房颤管理指南等,一致推荐使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

当然,临床评分系统是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而开发出来的,本身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中的。

房颤尤其是无症状的房颤,有时候很难发现。

这就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监测,例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2-4周长程Holter,植入式芯片等手段。

1例房颤伴既往血小板减少的药师抗凝门诊药学实践

1例房颤伴既往血小板减少的药师抗凝门诊药学实践

1例房颤伴既往血小板减少的药师抗凝门诊药学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患者易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如卒中等。

抗凝治疗对于房颤患者尤为重要。

部分房颤患者由于既往存在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使用传统的抗凝药物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患者出血风险增加,而抗凝治疗又会进一步增加出血风险。

如何在房颤伴既往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选择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成为了临床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药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需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用药调整和监测,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针对房颤伴既往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的抗凝治疗,药师的角色尤为重要,他们是患者用药安全的守护者和护航者。

通过对患者情况的全面评估和持续监测,药师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用药建议,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背景结束】1.2 目的引言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和中风。

对于房颤患者而言,抗凝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伴有既往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而言,抗凝治疗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例房颤伴既往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药师抗凝门诊药学实践进行探讨,分析患者的情况描述、用药调整过程、药师在抗凝治疗中的角色与作用、临床效果评价以及用药建议,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探讨其意义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类似患者的抗凝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提高抗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2. 正文2.1 患者情况描述该患者是一名65岁的男性,已确诊患有房颤并伴有既往血小板减少。

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心悸、胸痛、气促以及乏力等。

既往病史中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此前在其他医院接受过多次抗凝治疗,但因为血小板减少情况的存在,导致治疗效果欠佳。

患者因房颤易引起血栓形成,而血小板减少则增加了出血风险,因此需要在抗凝治疗上找到平衡点,既能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又要尽量减少出血风险。

微访谈房颤的抗凝治疗

微访谈房颤的抗凝治疗

1、问:郭教授你好,我想问,有心房血栓形成的病人,除了抗凝治疗外,有没有更进一步的手段,可否取栓?答:取决于基础病因。

若为非瓣膜性房颤,多数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抗凝治疗后其血栓可以缩小乃至消失,不一定需要手术。

若存在瓣膜病且具备瓣膜手术指征,可以考虑同时取栓2、问:老年女性、74岁,脑梗死入神经内科,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初发型房颤,时间<24小时,心率90-120次/分之间,血氧96%,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脏超声结果。

无心衰表现,这样的是否要转复窦性心律?如何治疗才正规?求解。

答:要转复。

立即予以肝素治疗,转复后肝素桥接华法林3、问:请问对高龄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应怎样掌握?答:高龄患者既是血栓栓塞事件的高危人群,又是出血的高危人群,所以要认真评估,具备抗凝指征的一定要抗凝,但要加强监测4、问:65岁女,有房颤病史10年多,平素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

一月前有脑梗塞病史,半月前突发左侧肢体偏瘫,12小时肌力降为0级,予阿司匹林、肝素抗凝,查头颅CT 提示大面积脑梗,遂停用抗凝及活血药物。

现发病半月多,左侧肢体肌力仍为0级。

1有持续性房颤该不该加用抗凝药?2如果加服,什么时候加?答:卒中急性期进行抗凝治疗将会增加颅内出血或梗死后出血的风险,因此不推荐为发病2周以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抗栓治疗。

发病2周以后若无禁忌证应开始抗栓治疗,其治疗原则与一般房颤患者相同。

5、问:您好,曾服用波立维后出现脑出血的患者,半年后是否可以服用抗凝药物?如果可以使用的话如何选择?谢谢!答:什么疾病?房颤?若是房颤,需对其进行CHADS2评分与HAS-BLED评分,评估其血栓栓塞事件风险与出血性并发症风险,在此基础上确定治疗策略,对于此类患者应注意筛查并纠正增加出血风险的可逆性因素,并需进一步加强监测。

华法林治疗的初始剂量宜更低(1.0mg/d-1.5mg/d),对凝血指标的监测频度亦应增加。

启动华法林治疗时或调整剂量期间需要每1-2日检测INR,INR达标后每2周检测1次。

心房颤动指南--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指南--抗凝治疗

房颤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多发生在心功能障碍和室率持续增快的患者 具有可逆性
血栓栓塞抗凝治疗

房颤抗凝治疗:CHADS2评分 房颤转复抗凝:升级(<48h肝素化)
危险分层-CHADS2评分新拓展
危险因素
2006
ACC/AHA/ESC CHADS2积分 VASc积分
慢性心衰/左心功能障碍(C) 1 高血压(H) 年龄>75岁(A) 糖尿病(D) 1 1 1 1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7
急性缺血性卒中 在卒中急性期进行抗凝治疗将会增 加颅内出血或梗死后出血的风险,因 此不推荐为发病2周以内的缺血性卒 中患者进行抗栓治疗。 发病2周以后若无禁忌证应开始抗栓 治疗,其治疗原则与一般房颤患者相 同。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8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 的风险与房颤患者相同,因此遵循 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心内科 尚永志
主要内容
前言 房颤分类 房颤伴随病及并发症 房颤的抗凝治疗 总结

男性多于女性
房颤的发生与年龄相关

普通人群的发生率0.77%(30-85岁)
40-50岁:0.5%
>80岁:7.5% 致死致残主要原因: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脑卒中
2012年房颤分4类
初发 AF
首次发现,不论其有无症状和能否自行复律。
左心耳封堵术
指南推荐 对于长期口服抗凝剂有禁忌症的高卒 中发现的患者,可以考虑经皮介入性 左心耳封堵术(IIb B); 对于开放性心脏手术的患者,可以考 虑手术切除左心耳(IIb C)。
总结:
1.抗凝治疗是心房颤动治疗的重要部分。 2.心房纤颤治疗倾于"全或无",即对于存在血 栓栓塞风险的患者,推荐抗凝;无卒中危 险因素的心房纤颤,不予抗凝。 3.心房纤颤目前仍然以口服抗凝药为主,随 着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抗凝已经由华法 林“单元化”走向“多元化”时代

房颤的抗凝治疗

房颤的抗凝治疗

新近发生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
新近发生卒中房颤患者开始治疗的理想时 间还没有定论。脑栓塞研究小组建议对于 轻.中度卒中,如果CT证实没有出血,可 轻.中度卒中,如果CT证实没有出血,可 以在卒中24-48小时开始抗凝治疗;对于大 以在卒中24-48小时开中发生7d后排除了延 迟性出血后开始抗凝治疗。
同时据此对非瓣膜性房颤提出了CHADS2(充血性心力衰 同时据此对非瓣膜性房颤提出了CHADS2(充血性心力衰 竭,高血压,高龄,糖尿病,中风(双倍))卒中风险评 分表,由AFI(房颤研究者)和SPAF(房颤脑卒中预防实 分表,由AFI(房颤研究者)和SPAF(房颤脑卒中预防实 验)Ⅰ 方案整合而来,并在1773例65-95岁非瓣膜性房 验)Ⅰ-Ⅱ方案整合而来,并在1773例65-95岁非瓣膜性房 颤、服用华法令治疗的住院医疗保险患者中得到检验,其 中评分方法是存在心衰、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等 中评分方法是存在心衰、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等 危险因素时,每项1 危险因素时,每项1分,如果存在脑卒中史、短暂脑缺血 史则评分为2分,各项合计总分极即为CHADS2评分。 史则评分为2分,各项合计总分极即为CHADS2评分。 在这组老年人群中,CHADS2积分越高中风发生率越高, 在这组老年人群中,CHADS2积分越高中风发生率越高, 但只有少数患者积分非常高≥ ,不到7%的患者积分为0 但只有少数患者积分非常高≥5,不到7%的患者积分为0 (即低危)(表8 (即低危)(表8)。
服用华法令所带来的RRR(相对危险降低), 服用华法令所带来的RRR(相对危险降低),在 ),在 PAF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亦相似 然而, PAF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亦相似。然而,由于参与 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亦相似。 试验的PAF患者相对较少 患者相对较少( 试验的PAF患者相对较少(在最初的五个随机试 验中大约有12% PAF患者参加),这一结论受 患者参加), 验中大约有12%的PAF患者参加),这一结论受 到一定限制。PAF患者间房颤发生的频率和持续 到一定限制。PAF患者间房颤发生的频率和持续 时间有很大差别, PAF的研究亦受到患者本身 时间有很大差别,对PAF的研究亦受到患者本身 AF发作的自我感知的显著差异的限制 发作的自我感知的显著差异的限制。 对AF发作的自我感知的显著差异的限制。尽管相 应的证据尚不确定,但对PAF患者采用与持续性 应的证据尚不确定,但对PAF患者采用与持续性 AF患者一样的方案,根据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存在 AF患者一样的方案 患者一样的方案, 相应予以抗凝剂治疗,似乎是合理的。 相应予以抗凝剂治疗,似乎是合理的。

房颤 抗凝评分

房颤 抗凝评分

房颤抗凝评分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会增加患者中风的风险。

抗凝治疗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对于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评分也显得尤为重要。

常用的心房颤动抗凝评分工具包括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

其中,CHA2DS2-VASc评分用于评估患者中风的风险,包括年龄、性别、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等多个因素。

具体来说,如果血栓形成风险比较高,如CHA2DS2-VASc评分男性≥2分或女性≥3分,建议患者长期接受抗凝治疗,如果没有禁忌证,应首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而HAS-BLED评分则用于评估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出血的风险,包括高血压、肝肾功能、出血史等因素。

如果HAS-BLED评分在3分及以上时,则
意味着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时需特别关注出血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专业的医学依据。

如果遇到相关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专业意见。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最新修订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最新修订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最新修订最新修订的房颤抗凝治疗指南已经发布。

随着人类社会的老龄化,心房颤动(房颤,AF)的发生率也在增加,而由房颤引起的脑栓塞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也随之升高。

因此,抗凝治疗预防卒中越来越成为临床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2019年的ESC大会上,房颤指南更新的颁布是最大的亮点之一,此次指南更新主要对房颤抗凝治疗的部分进行了修订。

指南肯定了以CHA2DS2-VASc评分系统作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评估工具。

早在2006年,XXX颁布的房颤指南中就已推荐使用CHADS2评分系统,其中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史,年龄75岁,糖尿病史各为1分,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2分,总分为6分。

而后,对5项房颤卒中的风险分析的随机对照研究中一致发现,年龄是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以成为卒中独立预测因子。

而对3项房颤卒中风险分析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及Framingham研究、欧洲心脏调查及哥本哈根城市心脏研究中均提示,女性性别因素也是房颤卒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2010年的ESC房颤指南中,把CHADS2评分系统改进为CHA2DS2-VASC评分系统,该系统增加了血管性疾病、年龄65-74岁以及女性性别,并将年龄75岁的分值提升为2分,总分增加到9分。

抗凝治疗在整个房颤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早在2010年,XXX颁布的房颤治疗指南中,就将房颤的抗凝治疗摆在了治疗的三大方面之首。

现在,房颤抗凝治疗指南的更新更加强调了抗凝治疗的重要性。

相比于CHADS2评分系统,CHA2DS2-VASc评分系统在高危风险组患者中能更准确地指导抗凝治疗,同时也能指导评估真正低风险患者。

根据2019年ESC房颤指南,CHA2DS2-VASc评分系统被推荐作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评估工具。

对于评分为0的低危患者不推荐抗栓治疗,对于评分为2及以上的房颤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抗凝治疗。

对于评分为1的患者,根据出血风险评估和自身选择可以考虑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抗凝治疗。

《房颤抗凝治疗》课件

《房颤抗凝治疗》课件

优点
起效快,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功能, 出血风险相对较低。
缺点
价格较高,可能存在肝肾损伤等副作 用,不能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
其他新型抗凝药物
总结词
其他新型抗凝药物
优点
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特点,可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选择。
详细描述
除了上述几种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新型抗凝药物,如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等。
缺点
不同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各不相同,需注意用药安全 。
03
房颤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有血栓栓塞风险的房颤患者, 如年龄较大、心脏结构异常、高血压 等 全、胃肠道溃疡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抗凝药物。
初始剂量与维持剂量
初始剂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抗凝药物和剂量。
个体化抗凝治疗的方法
目前正在探索通过基因检测、血液标志物检测等方法来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 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抗凝治疗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
联合治疗的优势
为了提高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正 在探索将抗凝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如 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等)联合应用。 联合治疗可以发挥不同治疗方法之间的 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VS
联合治疗的挑战
虽然联合治疗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 些挑战,如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治疗的 复杂性增加等。因此,在联合治疗的过程 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房颤患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管理

房颤患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管理

房颤患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管理房颤(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口服抗凝药物是预防AF 患者发生卒中和全身栓塞的治疗方法,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国内多为华法林)和非维生素K拮抗剂。

抗凝剂属于高风险药物,用药不当可使患者发生卒中、大出血等不良事件,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创伤,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

采用 PIPOST模式确定循证问题,并制定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成人非瓣膜性房颤口服抗凝患者;(2)干预措施为口服抗凝药物的评估、监测、患者健康教育随访等;(3)结局指标为口服抗凝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抗凝药物服用依从性、标准化抗凝教育及随访执行率等;(4)研究类型为临床指南(近10年)、专题证据汇总、证据总结、最佳临床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专家共识、系统评价;(5)语言为中文或英文。

排除标准:(1)重复发表、临床指南介绍或评析;(2)信息不全或质量评价不合格文献;(3)发表于2016年及之前的文献。

纳入文献的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专题证据汇总4篇、指南4篇、证据总结1篇、专家共识2篇。

房颤患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组织管理1组建多学科团队对AF患者进行长期综合管理,以改善其临床结局(证据等级5.B)。

2住院和门诊应为患者提供综合式房颤管理以优化房颤护理(证据等级5.B)。

动态评估3建议多学科团队制定抗凝决策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体重、生化指标等,兼顾其爱好、服药管理能力和可及资源,并告知患者风险和益处,与患者共同商讨制定(证据等级5.B)。

4推荐团队成员定期评估患者抗凝适应证及卒中/出血风险,识别患者可改善/不可改善的出血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措施(证据等级1.A)。

5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出血风险因素和伴随疾病进行识别和管理(证据等级5.B)。

6为预防跌倒引起的出血事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虚弱和跌倒风险评估,筛查风险因素,提供干预计划,指导患者及家属实行改善步行/降低绊倒风险的策略(证据等级5.A)。

心内科房颤抗凝治疗

心内科房颤抗凝治疗

心内科房颤抗凝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

在所有房颤类型中,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发病率最高,故其为国内外房颤研究关注的重点。

截至2010年,全球房颤患者数约为3350万例。

我国房颤患者已超800万,其中约500万为NVAF患者。

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NVAF患者的脑卒中患病率为健康成年人的5~6倍,且房颤引发的卒中致死、致残率分别高达20%、60%。

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相关性卒中的核心措施。

研究显示,抗凝治疗可使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从6%降至2.2%。

基层是管理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的“主阵地”,但目前NVAF患者抗凝治疗管理工作尚未在社区得到充分开展。

1指南建议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的指南建议,TAVR后高出血风险(CHA2DS2⁃VASc评分法:女性≥3分,男性≥2分)患者先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治疗6个月,低出血风险者先口服抗凝药物治疗3个月,之后均终身使用单抗血小板方案。

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的指南建议,有抗凝指征的TAVR术后患者,高出血风险者单纯终身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低出血风险者先口服抗凝药物联合单抗血小板3个月,之后终身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无抗凝指征者,高出血风险者终身使用单抗血小板方案,低出血风险者先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方案3~6个月,之后终身使用单抗血小板方案。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2020更新版)》的抗凝策略沿用上述四个欧美指南的推荐,建议对于合并房颤的患者使用单一抗凝治疗的方法,同时因为证据不足且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应用NOACs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不仅与华法林相比无差异,且高于抗血小板药),暂不推荐NOACs。

2互联网规范教育①规范老年房颤患者专属云随访平台:设置适合老年人浏览的应用软件,如大字体、重要内容突出标注、教育文章推送和用药提醒通知的声音洪亮等,避免老年患者错失平台通知;②心内科工作站建立:由资深心内科医护人员组成,根据老年房颤患者常见问题,如房颤相关知识(危害、危险因素、潜在风险、并发症及对应的健康管理)、抗凝治疗相关知识(华法林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对应的健康管理)、饮食原则、运动原则等进行针对性教育,反复线上讨论后规范统一教育内容;③平台文章推送:由护士或平台工作人员拟写统一宣教内容文章,医师审阅后在平台发布,每日或每周推送给患者,并设置签到或阅读后课堂问答,落实对老年房颤患者的规范教育;④个体化提醒管理:通过随访平台、微信、短信等方式,针对患者病情设置个性化用药提醒,包括药物剂量、时间和特殊剂量切药方法,及按时行INR检测的提醒;⑤规范诊治管理:对线下多家医院房颤相关诊疗进行规范化管理,消除患者因距离就近原则或信任原则治疗前后选择不同机构,出现诊疗差异和资料缺失情况,尽可能保证各区域老年房颤患者享受统一的教育资源;⑥建立老年患者和子女微信群:将平台每日或每周推送的文章发至群聊,二次提醒患者接受教育,并在群中每日提醒用药和INR监测,加深对患者规范化管理。

房颤药物治疗之抗凝

房颤药物治疗之抗凝

使用简单,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 与其他药物和食物的相互作用少; 没有瓣膜病性房颤的适应症,价格昂贵 非瓣膜病性房颤优先推荐;
肝素/低分子肝素
为静脉和皮下给药,一般用于华法林开始前或停用华法林期间的短期替代治 疗。
4
华法林的使用及 注意事项
华法林——作用机制
华法林的作用机制及代谢酶
华法林——药代动力学
50% <4% P-gp 40-59% 抗Xa活性
DOAC——非瓣膜病性房颤的给药剂量
肌酐清除率 (ml/min)
达比加群酯
利伐沙班
≥50
150mg bid
20mg qd
30-50 15-30
150mg或110mg bid
不推荐
15mg qd 15mg qd 慎用
<15
不推荐
不推荐
透析
/
10mg qd
险较高的患者; 建议服用华法林前后2h保持空腹,可选择睡前服用。
华法林——初始给药
影响给药剂量的因素——遗传因素
CYP2C9是华法林最主要的代谢酶,华法林经其代谢后成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当 CYP*2或*3突变造成酶活性降低时,药物在体内蓄积,此时需降低剂量;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亚基1(VKORC1)是华法林作用靶点,启动子区-1639G>A 突变,导致该靶点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此时,需降低剂量以防出血不良反应。
34-230
31-230
常规凝血试验对DOAC的预期影响
PT

↑↑(↑)
(↑)
↑(↑)
APTT
↑↑(↑)

(↑)

ACT
↑(↑)


房颤抗凝

房颤抗凝

射频导管消融术作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F)的治疗策略正逐渐被使用。

接受这种操作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短期风险(数天到4周或消融术后更长时间)增加,围绕消融操作的抗凝治疗仍然存在争议。

虽然未制定决定性的推荐,公布的指南和数据支持前3周华法林抗凝治疗和消融术中静脉注射肝素。

华法林可以一直使用到消融术后,也可以在术前停用2~5天。

如果选择后者,在选择性患者中,消融术前使用依诺肝素(1?mg/kg,每日二次)桥接是合理的,除非患者的出血风险要求更低剂量的方案(0.5?mg/kg,每日二次)或避免完全桥接。

有关消融术后的治疗策略的资料更少,当前的时间模式主要基于单中心在较小的非随机化研究中的经验。

风险较低(CHADS2 0~1)的患者在无桥接时可以使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血栓栓塞风险较高的患者(CHADS2≥?2)在术后第一个12~24内可以开始使用依诺肝素(1?mg/kg,每日二次)或肝素,有出血危险因素的患者随后可将依诺肝素减量(0. 5?mg/kg)直到INR具有治疗作用,但是这种更低剂量治疗方案的疗效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

依照国际指南,消融术后应持续使用华法林至少2月,但对CHADS 2评分≥ 2的患者消融术后华法林使用的持续时间仍然不明确。

射频导管消融术作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F)的治疗策略正逐渐被使用。

接受这种操作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短期风险(数天到4周或消融术后更长时间)增加,围绕消融操作的抗凝治疗仍然存在争议。

虽然未制定决定性的推荐,公布的指南和数据支持前3周华法林抗凝治疗和消融术中静脉注射肝素。

华法林可以一直使用到消融术后,也可以在术前停用2~5天。

如果选择后者,在选择性患者中,消融术前使用依诺肝素(1?mg/kg,每日二次)桥接是合理的,除非患者的出血风险要求更低剂量的方案(0.5?mg/kg,每日二次)或避免完全桥接。

有关消融术后的治疗策略的资料更少,当前的时间模式主要基于单中心在较小的非随机化研究中的经验。

心房颤动患者应怎样进行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患者应怎样进行抗凝治疗

求医问药啡类麻醉剂来止痛。

但由于这类止痛剂对胃肠道有一定的麻痹作用,可使患者本来已经失调的胃肠道功能更加紊乱,还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呕吐、便秘等症状。

为此,出现严重腹痛的胰腺癌患者可采取外治法,即用中药制剂通过交替使用湿敷加干敷的方法(透皮给药法)来进行治疗,以起到减轻局部水肿、止痛、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3.对出现梗阻的胰腺癌患者,首先可通过中药外敷疗法进行治疗;如果疗效不佳,可在坚持使用外敷疗法的同时采取内引流、外引流或实施胃肠吻合术等方法进行治疗,以防止出现新的梗阻。

4.可以服用具有健脾益胃功效的中药汤剂,使消化道功能得到改善。

5.如果病情需要,可进行介入治疗或进行全身化疗,以缓解病情。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心律不规整。

此病多见于伴有二尖瓣狭窄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但也可见于没有患瓣膜病变的患者。

临床观察发现,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也会有所增高,因此并不能排除冠心病或者心肌病变导致房颤的可能性。

持续性房颤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它可使患者的血液发生动力学改变,而更重要的是,由于房颤患者的心房肌会发生不规整的收缩,可在其心房壁上形成附壁血栓,而附壁血栓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等)的重要原因。

因此,房颤患者应积极地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的形成。

目前,在临床上被公认的最有效的抗凝药物是华法林。

据临床统计,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后,可使其脑卒中的发病率下降68%,可使其死亡率下降33%。

但如果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的剂量过小就无法达到抗凝治疗的目的,而如果服用的剂量过大则又会使患者产生出血倾向。

所以国际上规定,房颤患者在服用华法林期间应定期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 R ,即用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除以正常人的平均凝血酶原时间所得的数值),并以此来确定华法林的服用剂量。

也就是说,房颤患者在服用华法林期间,应使其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保持在1.5~3.0之间。

房颤的抗凝治疗策略

房颤的抗凝治疗策略

房颤的抗凝治疗策略房颤的抗凝治疗策略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成人房颤发病率为0.3%~0.4%,60岁以上发病率为2.0%~4.0%,75岁以上发病率高达8.0%~11.0%,男性为女性的2倍。

著名的美国Framingham Heart Study的资料显示房颤患者死亡危险较无房颤者高1.5~1.9倍。

房颤最危险的并发症为脑栓塞,较正常人高出5倍,不同病因的房颤检塞发生率不同,非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的检塞危险是非房颤者的5.6倍,而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的检塞危险则是非房颤患者的17.6倍。

在西方国家,非风湿性瓣膜病的房颤占缺血性中风病因的15%-20%。

通过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预防和减少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并发症,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目标。

有实验证实,规范有效的抗凝治疗可以使阵发性房颤和慢性房颤的脑卒中发生率降低65%~86%。

无论在2006年ACC/AHA房颤治疗指南中还是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房颤治疗专家组关于房颤的“治疗建议”里,均对房颤抗凝治疗不吝笔墨,这反映了抗凝在房颤治疗中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心房颤动同血栓栓塞的关系房颤与血栓栓塞的关系尚未完全明了。

房颤患者心房失去了主动收缩和舒张功能,血液不能正常充盈和排空,进而导致局部血流淤滞,为形成血栓的基础。

尤其是左心耳部位,其血流速度明显减低甚至完全淤滞,加之左心耳内肉柱表面肌小梁凹凸不平,使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率极高,成为导致脑卒中及机体其他部位栓塞的栓子的重要来源。

国内外文献报道,与房颤有关的脑卒中80%以上来自于左心耳部位栓子的栓塞。

另外,血液在心房淤滞使凝血因子的局部浓度升高,激活的凝血因子不能被清除,而且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也增高,血液黏度增加。

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流形成涡流,直接损伤心房壁的内皮细胞,使内皮下的基底膜及结缔组织裸露,促使血小板吸附、聚集其上,形成血栓。

还有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局部电荷促使血小板聚集等其它因素的综合作用。

房颤药物治疗方案

房颤药物治疗方案

房颤药物治疗方案引言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特征为心房的不规则快速收缩。

它会导致血液在心脏中积聚,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药物治疗是房颤管理的关键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房颤药物治疗方案。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是预防房颤患者形成血栓的关键治疗措施之一。

以下是常用的抗凝药物:1.华法林(Warfarin):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来防止血栓形成。

然而,华法林的用药需要密切监测和调整剂量,因为它具有很多与食物和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

2.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NOACs是近年来引入的新一代口服抗凝药物,包括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利伐沙班(Rivaroxaban)、阿哌沙班(Apixaban)和依诺沙班(Edoxaban)。

NOACs与华法林相比减少了与食物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同时也不需要经常的监测。

对于房颤患者的抗凝药物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肾功能、基础疾病等因素。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最佳的治疗选择。

心率控制药物心率控制药物用于控制房颤患者心室率过快的症状。

以下是常用的心率控制药物:1.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最常用的心率控制药物,如美托洛尔(Metoprolol)和阿替洛尔(Atenolol)。

它们通过抑制肾上腺素对心脏β受体的刺激来减慢心率,从而帮助恢复正常的心律。

2.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Verapamil)和地尔硫䓬(Diltiazem)也可以用于心率控制。

它们通过阻断心肌细胞内的钙通道,降低心室率。

注意,对于房颤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恢复心律药物恢复心律药物是用于将房颤患者的心律恢复到窦性心律的药物。

以下是常用的恢复心律药物:1.胺碘酮(Amiodarone):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抑制多种离子通道的活性来恢复窦性心律。

然而,胺碘酮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肺部纤维化。

治房颤千万别忘抗凝

治房颤千万别忘抗凝

龙源期刊网 治房颤千万别忘抗凝作者:马长生来源:《大众健康》2011年第01期房颤时,患者心率快、节律不整齐,病人可感到心悸,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另外,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可导致或加重心力衰竭;血栓栓塞(如中风)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

房颤本身即可增加死亡率(是健康人群的2倍)。

所以,现阶段房颤治疗的目标是:①转复房颤心律,使之恢复并且长期维持窦性心律,这是治本之策。

②控制房颤发作时快速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治标之策。

③预防房颤的血栓栓塞或卒中并发症,这是防后果之策。

血栓危害严重血栓的形成与栓塞是房颤最严重的危害所在!房颤时由于心房丧失收缩功能,所以血液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

如果血栓脱落则其可随着血液移至全身各处,从而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

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17倍。

中风是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

非瓣膜病性房颤病人中风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瓣膜病房颤中风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7.6倍。

房颤引起的中风后果较脑内原发病灶导致的中风更为严重,致残率达25%左右,死亡率可达25%。

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不抗凝状态下的年卒中发生率为5.3%,至少35%的患者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一次脑卒中。

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一定的死亡率,而且现阶段尚缺乏特效的治疗。

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衰或年龄超过75岁等。

为什么抗凝需监测INR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

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使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降低68%。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者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可以减少发生血液凝固的危险和预防中风。

当应用华法林的时候,需通过抽血化验INR(国际标准化比率)监测抗凝效果,通过调整华法林剂量,维持INR在1.8-2.5;华法林的作用很容易受到其它药物或饮食等影响,使剂量的调整不好掌握。

房颤的规范化抗凝治疗

房颤的规范化抗凝治疗
影响 剂量调整 影响因素多,食物、药物及其他
由此造成的费用和不方便以及出血的风险, 使很多房颤高危患者未用抗凝治疗。
16
ACC/AHA心房颤动指南2006 -关于抗凝强度的建议
I IIa IIb III
A
• 非机械性瓣膜置换术高危患者,INR维 持在2.0-3.0。
I IIa IIb III
动图证实和随访 • 体积最大者3cm×4cm×6cm,最
小者1cm×1cm×0.5cm • 3例失访,28例随访到血栓消失 • 血栓消失的时间在2~12个月,
85.7%血栓消失的时间<6个月
马长生, 刘旭, 董建增, 王乐丰, 胡大一. 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患
者小剂量华法令抗凝溶栓作用评价.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6, 24( 4):
• INR 5-9,停华法林l-2次;如病人出血危险性 高,停用一次同时口服维生素K1(1-2.5mg)
• INR>9但无明显出血,口服维生素K13-5mg,INR 将在24-48小时内降低,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 严重出血或INR>20时,应用维生素K110 mg,静 脉输注新鲜血浆和凝血酶原浓缩物
21
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发生率明显增加 房颤人群死亡率加倍 栓塞,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心功能的影响 生活质量的影响
4
房颤的发生率
Go AS, et al. JAMA. 2001;285:2370-2375
5
房颤死亡率
6
房颤与脑卒中的关系
Framingham研究 年卒中率平均5% 50-69岁为1.5%, 80-89岁为23.5%
PCI或血运重建术后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伐沙班在房颤中的应用
显著降低卒中和非中枢性神经系统栓塞事件的发生率
Rivaroxaban versus warfarin in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 Engl J Med. 2011;365(10):883-91.
利伐沙班在房颤中的应用
REal-LIfe Evidence of stroke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 The RELIEF study.Int J Cardiol. 2015;203:882-884.
达比加群
凝血酶 是 6%
b.i.d. 12-14 h
80% 否 P-gp 0.5-2h
利伐沙班
Xa 因子 否 80%
q.d. 7-11 h 33% (66%)
否 3A4/P-gp
2-4h
阿哌沙班
Xa 因子 否 60%
b.i.d. 12 h 25% 否 3A4 1-4h
依度沙班
Xa 因子 否 50%
q.d. 9-11 h
房颤的治疗
深蓝色框表明窦性心律背景下AF周期的典型顺序。 浅蓝色表示已证明对AF的“硬终点” 的有效治疗 。 红色框表示缓解症状但将来可能有助于减少AF相关并发症的治疗。 灰色框对缓解症状是有价值的,可能改善心血管结局
房颤的抗凝治疗
• 房颤患者有着极高的心衰和血栓事件的风险。 • 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5倍。 • 目前的房颤指南建议用CHADS2或CHA2DS2-VASC评
0.10
0.08
累积危险比
0.06
0.04
0.02
0 0
Subjects at risk
DE 150mg bid 933
DE 110mg bid 923
华法林
926
华法林 达比加群酯110mg bid 达比加群酯150mg bid
达比加群酯150mg bid HR 0.45 (95% CI: 0.28–0.72)
特殊情况的治疗
• 预激合并房颤: • 选用氟卡尼或胺碘酮,但氟卡尼禁用于血
流动力学障碍的房颤。
特殊情况的治疗
• 房颤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 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因心室
率过快而出现左心功能障碍,对于这类患 者应强调对房颤复律的治疗。
特殊情况的治疗
• 心脏外科术后新发房颤: • 主要选用胺碘酮及β-受体阻滞剂,一般不
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
• 急性房颤定义:发作时间≤48h、或者症 状明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包括 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急性发作或持续性 房颤的加重期。
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
• 急性期心室率控制: • 急性房颤心室率宜控制在80-100/分 • 不伴预激征者,可给予静脉β受体阻滞剂 • 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者,首选静脉胺碘酮
2016ESC 心房颤动的分类
房颤的危险因素
•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梗、瓣膜病、 心衰、肥胖、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心脏 外科手术、吸烟、体育锻炼、饮酒、甲状 腺功能异常、脉压差的增大
• 欧洲血统、家族血统及基因异常 • 心电图提示左心室肥厚 • 超声提示左室缩短率变短以及左室壁的肥
厚 • 生化提示BNP及CRP提高
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或房颤合并预激心室 率达250次/分的患者: 应即刻予以同步直流电复律。转复前应先 给予肝素,或新型口服抗凝药进行抗凝; 如需紧急电转复,来不及抗凝,则转复后 立即给予抗凝治疗。如果房颤发作持续≥4 8h,或持续时间不确定,复律后继续抗凝 治疗4周,再根据CHA2DS2-VASc评分决 定是否进行长期抗凝治疗
或β受体阻滞剂 • 伴心衰者给予静脉胺碘酮或西地兰。
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
• 需要急性期抗凝的情况: • 1.准备进行药物或电复律 • 2.可能自行转律(如新发房颤或自发房颤) • 3.瓣膜病伴房颤 • 4.具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非瓣膜病患者 • 5.有其他抗凝指征的房颤患者(如合并体循
环栓塞,肺栓塞,机械瓣置换术后等)
CHA2DS2-VASc评分
危险因素 CHF/LV功能障碍(C) 高血压(H) 年龄≥75岁(A) 糖尿病(D) 卒中/TIA/栓塞史(S) 血管疾病(V) 年龄65-74(A) 性别(女性)(Sc)
总积分
积分 1 1 2 1 2 1 1 1
9
积分
0 1 2 3 4 5 6 7 8 9
年卒中率
0.00% 1.30% 2.20% 3.20% 4.00% 6.70% 9.80% 9.60% 6.70% 15.20%
房颤的抗凝治疗
• 房颤的抗凝药物分为传统抗凝药和新型抗 凝药
传统抗凝药特点: 1.需要常规抗凝监测 2.频繁的剂量调整 3.抗凝效果不可预测 4.狭窄的治疗窗 5.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6.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7.缓慢起效,失效 8.华法林抵抗
新型抗凝药特点: 1.稳定、可预测的抗凝效 果 2.起效迅速 3.无须常规抗凝监测 4.五十五相互作用 5.较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6.特异性阻断凝血途径 7.良好的安全性
估卒中的风险及终身口服抗凝药治疗。 • 2014AHA/ACC/HRS 房颤管理指南:引入CHA2DS2
-VASc评分确定推荐治疗方案,≥2分者推荐华 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1分者推荐不抗 栓、口服抗凝药(OAC)或阿司匹林,0分者不接 受抗栓治疗。 • 2016ESC房颤指南:更加积极推荐使用NOAC,NOA C是抗凝治疗的Ι类适应症。
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
• 血流动力稳定的患者: • 房颤发作<48h:多可于24h内转复为窦律,
可暂不转复,仅控制心室率。 • 持续时间≥48h:应行抗凝治疗,并考虑转复
窦律。可选择有效抗凝治疗3周后,或同时经 食道超声检查排除心房血栓后复律。
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
特殊情况的治疗
• 房颤合并严重左心衰及低血压: • 选用胺碘酮及地高辛控制心室率。伴快速
选洋地黄类药物。对合并左心功能障碍、 难治性房颤、血流动力学障碍首选胺碘酮 。同时,房颤发作期间应进行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选择
2014AHA/ACC/HRS
抗凝药物选择
2016ESC
抗凝药物选择
2016ESC房颤患者合用口服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建议:
新型口服抗凝药药理学性质
性质
靶点 前体药物 生物利用度 给药剂量 半衰期 肾排泄 监测 相互作用 起效时间
急性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主要内容
•1 前言 •2 房颤的分类 •3 房颤的危险因素 •4 房颤总体抗凝治疗现状 •5 急性心房颤动的治疗 •6 小结
前言
-----------------2016《Occurrenc e of death and stroke in patients in 47 c ountries 1 year after presenting with atri al fi brillation: a cohort study》
心室率优先选择地高辛。
特殊情况的治疗
•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 合并房颤:
置入金属裸支架的房颤患者可短期(4周)进行 双联抗栓治疗,随后应用华法林与一种抗血小板 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12个月后若 患者病情稳定,则参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治疗 原则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三联抗 栓治疗,之后给予华法林加氯吡格雷(75mg/日) 或阿司匹林(75-100mg/日)治疗,必要时可联用 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12个月后若病情 稳定,可单独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前言
-----------------2016《Occurrence of death and stroke in patients in 47 countries 1 year after presenting with atrial fi brillation: a cohort study》
小结
• 抗凝治疗是急性房颤防的核心策略; • 抗凝前要对患者的血栓栓塞危险和出血风
险进行评估,并将抗凝治疗贯穿于整个房 颤治疗中。 • 采用室率控制需要个体化处理,需要结合 血流动力学状态、症状、有否可纠正的诱 因、患者的意愿等。 • 正确规范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将有助于 改善房颤患者致残、致死率,改善远期预 后。
35% 否 3A4/P-gp 1-4h
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比较
Atrial Fibrillation: A Review of Recent Studies with a Focus on Those from the Duke Cli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2014
达比加群酯在房颤中的应用
利伐沙班在房颤中的应用
2016 ESC公布的数据示: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证实利伐沙班在临 床实践中的正向获益风险
Ikeda T et al. XAPASS: Evidence of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in Japanese Patients Treated with Rivaroxaban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under Real-Worl d Clinical Practice. Oral Presentation at ESC Congress 2016.
6
12
18
24
30

906
875
697
420
237
888
866
683
401
216
886
858
664
382
198
Dabigatran versus warfarin: effects on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strokes and bleeding in Asians and non-Asian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Stroke. 2013;44(7):189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