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内三合、外三合”
练习赵堡太极拳的七条规则
练习赵堡太极拳的七条规则王海洲赵堡太极拳经过历代何去何从的传授教学,总结形成了系统的练习方法,这些方法概括起来有七个:一、动作要练成圆圈赵堡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在练习时,要走圆。
不仅手的动作要走圆,而且脚的动作也要成圆。
周身某个部位的动作运转也要达到圆形的要求。
动作不能有断续和凹凸。
从一个动作的整体看,是一个大圆圈,在这个大圆圈中也包含着很多动作的小圆圈。
赵堡太极拳的练习有圈套圈、环套环的说法。
一个动作中有手圈、肘圈、头圈、肩圈、腰圈、胯圈、膝圈、脚圈等等。
在练拳的过程中,各种圈要同转动,转到一动无不是圈。
赵堡太极拳的动作要求以走立圆圈为标准。
二、动作要做到头直、身直、小腿直赵堡太极拳的头直,用赵堡本地方言说是“悬顶”。
能“悬顶”头才能直,神能贯顶,则能领起全身。
头不直神难守天根,全身则无依无宗。
身直,使尾闾中正。
脊骨自然伸直。
要做到身正,须松开脊骨、垂臀。
同时,身直与头直有密切关系,头直了身直才能形成。
赵堡流传有“三尺绫罗挂在无影树下”的说法,是要求练拳要头直、身直。
小脚直是从膝盖到脚踝与地面垂直。
在练拳时小腿向前不能弓过,也不能不及,弓过了膝盖会障碍气流通而引起膝盖痛,不及则达不到练功的效果。
膝盖的内扣和外摆也会引起膝关节的疼痛。
三、动作要顺顺是赵堡太极拳的一个本质特点。
顺,首先是四大顺:腿顺、脚顺、手顺、身顺。
比如,左手向左去,身体也要向左去,腿向左去,脚也要向左去,全身也要向左去。
全身外形顺着一个方向。
同时,全身神意、气血也要随形运转,内外形成一个整体。
四、动作要做到内、外三合赵堡太极拳在演练时有一个严格的要求是外三合、内三合,也就是“六合”。
外三合是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膀与胯合。
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
手与脚合,在赵堡太极拳正宗的传授中,手与脚运行的规律是“手逢胯角起,手逢脚尖落”。
做到这样就做到了手与脚合。
肘要与膝合,不能亮肘(别人能看见)、“卖肘”(别人能拿住),肘要藏、要垂,才能与膝合。
太极拳的知识
太极拳的知识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一种自然规律形成于客观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武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下面由店铺给您介绍:太极拳的知识。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知识一、如何做到太极拳势子间的连贯性太极拳练习时无论是单一的动作,还是一个套路,都应该是连贯的,不能有明显的停顿,特别是劲不能断,意不能断。
这种连贯性的要求,是建立在对动作熟练的基础上的。
动作熟了之后,就细细体会做动作时的劲、意状态,将它们连贯起来。
这当中,要重点解决的是每个动作之间转换的衔接,前一个动作还没结束就要在脑子里运行下一个动作的形态,过渡自然,甚至把前一个动作的后半段和后一个动作的前半段看做是一个动作来处理,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太极拳的弧形运动、折叠翻转为连贯性提供了便利,如果是直来直去,必然会有明显的劲力转换方向,太极拳的劲力转换不着痕迹,体会到了这一点,连贯性就实现了。
太极拳的知识二、太极拳中的“六合”“六合”是太极拳养生中的基本要求,是内外完整一气的整体感。
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这些相合的地方都应经常保持成一种常态。
往往也称之为太极拳的内外三合。
许多人开始练习时觉得同时要做到“六合”难度很大,手脚忙乱,顾上顾不得下,甚至手足无措,产生畏难思想。
其实,六合的要求是逐步达到的,不要希望一下子就完全实现。
另外,对六合要深入理解,它的实质就是身体内外的整体性要求,外形不散、不僵、内气不乱、不溢,内外完整如一。
有时你把每一式的要领做对了,自然就达到六合的要求了。
外三合就是周身相合,内三合就是意气浑元。
“六合”是中国武术内家拳的共同要领,形意拳、八卦掌也有这样的要求。
太极拳的知识三、太极拳和导引导引是中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它最早的形态起源于战国以前。
后来发展成多种分支。
太极拳就是一种导引。
导引有几个要素,要有丰富的动作变化,引气运行:要配合呼吸,有时配合得很紧密;有象形成分,叫做“熊经鸟申”;要结合意念,还要动静相生。
太极拳十要
太极拳十要一要虚灵顶劲,不要无精打采;二要松活自然,不要紧张拼搏;三要立身中正,不要俯仰歪斜;四要步法轻灵,不要拖泥带水;五要势正招圆,不要手足舞蹈;六要上下相随,不要散乱分家;七要连贯圆活,不可毛碴断劲;八要虚实互变,不可死水一潭;九要气力相合,不可怒气憋气;十要树神韵、重气势,不停留于表面外形。
太极推手练习推手:一要弄清棚、捋、挤、按、採、挒、肘、靠等几种劲间相生相克的关系;二要体悟在推手中如何听劲、喂劲、化劲、发劲、上下绞劲,如何体现搭手即拿,使五个手指都干活;三要感受在挽花中如何沾连、粘随、环环相扣、顺逆缠丝;四要通过推手来检验矫正拳中的毛病。
太极拳术十要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虚实5、沉肩坠肘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相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自如阶段:太极拳最终要求是重意不重形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为:肩、胯、肘、膝、手、足、上下斜线均相合之意。
拳谚:拳无功一场空,力不敌法,法不敌功。
十三式:棚、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练拳要领:1、身法:上身端正、松肩坠肘、五指抓地、重心稳定;2、手型手法,注重方位变化;3、步型步法,注意起落方位;4、胸腰开合,以腰为轴旋转方向和角度;5、起承转合,每个动作的起点、运行路线、角度、方位变化、落点;6、重心倒换,裆走下弧,重心偏左或偏右是四六开、三七开、二八开,以及左右臂随着重心变化的;7、眼神注视的方向;8、呼吸:内呼吸、外呼吸,拳式的配合;9、放松:逐步做到体松心静。
太极拳内三合的训练方式
太极拳內三合的训练方式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原是心意拳所创造的武术术语。
由于内三合的理论能够明确地标示出所有内家拳的训练进程,现在已被具有相同性质的太极拳和八卦掌所引用,并且作为内家拳训练的典范模式。
内三合是习练太极拳内功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训练方法。
此文作者以自己的理解,对内三合进行阐释。
内三合的理论,对内家武术的训练定位,有极大的贡献,目前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内三合理论的意义,坊间一般武术书籍所论述的,也都极为简略而且大多数是偏差的,甚至大多数是错误的。
为了弘扬中国内家武学,宗岳门在这里,对内三合的理论,作一个略微详细的论述,让有心求学,却没有机缘到宗岳门的武者,也能够对内三合理论有一个初步的正确的了解。
第一阶段:心与意合内家拳的训练,刚开始第一步是要求「心与意合」。
心与意合简单的说,就是你心里想做什么动作,你的意念就能够指挥你的身手步做出你心里想做的动作。
比如说,你心里想用卷落的方法,很轻松地将内劲顺着脊背从手指伸展出去,那么你的意念便能够指挥身手,顺利地完成这个动作,这就是「心与意合」。
所以说「心与意合」事实上只是动作招式的初步熟练阶段而已,这也是内家武术训练的初步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所要求的并不多,只是动作初步熟悉熟练,能收能放而已。
所以在「心与意合」的阶段,学习者要轻松地反覆练习某一种动作,让这个动作的方位要求、及重点要求,都能够确实无误地缓缓做出来即可,在这个阶段中,不必要求速度快,更不可用力发劲。
如果你在「心与意合」的阶段,一下子就要求速度快,那么你的动作就不会确实,重点一定会有很多疏漏,如果你一下子就要求发强劲,你的筋络内藏便会受伤。
所以「心与意合」的阶段中,是不求快而是求正确的;动作越正确越好,不快,没有劲道完全都没有关系。
第二阶段:意与气合在「心与意合」的阶段完成之后,就要进入「意与气合」。
所谓的意与气合,是指你心意所指导的动作,已经非常精确了,只是动作看起来还不是非常流畅,当然也没有劲道,这时候你就要用彻底放松,全身完全不用力的方式,不段地反覆操作这个动作,让这个动作能够非常有韵律而流畅地大开大展发出,并且整个动作中不会有一丝一毫「牵筋扯络」的感觉。
太极拳之巧用三才
巧用三才(推荐此文,有志于研究太极拳的练家可从中感悟)太极高手是十五一发表于:14-01-03 13:17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观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认为宇宙中阴阳相生以至生生不息。
阴阳互济可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其间,这就是宇宙的空间。
现代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人处于宇宙空间,人主宰于世界,人能改造和创造世界。
人具有内因先决条件,只要能借助天时和地利的两个外因条件,三者合一,则万事皆成。
练太极拳也不例外,不论是练拳还是用拳,都应借助天时、地利的自然条件,巧有自身的三才,拳艺才能有所成就。
将三才之义借喻人体,则有三身之谓。
三身即精、气、神,精足、气满、神聚方为健康之相。
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上丹田为天门(百会穴),下丹田为地户(会阴穴),中丹田为气海。
天门主神,地户藏精,气海蕴气。
精气神乃生命之根、造化之源,因此,练太极拳要重视练好丹田功。
当太极拳练到功形圆满时,三丹田表现为:凌神于天门,则身轻如羽;凝神于地户,则沉重如山;注神于气海,则可得其中和之道,内气能聚能散,力能推山。
三才亦可借喻太极三节。
三节明,招熟,劲通,势势成功。
三节是指人的整体或局部均分上、中、下(或梢、中、根)三节,要知三节、明三节、用三节。
拳论曰:“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腹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
”练拳求功,还要注意四肢三节的作用,梢节能领,中节跟护,根节催动。
三节互用是技击成功之诀,拳论曰:“如长蛇之阵,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身则首尾相应”。
此为三节互用,上下周全,内外统一,技击方能取胜。
三才又可喻为三合。
明三节、懂三合,这是练太极拳应注意的要领。
三合分内三合、外三合,共称之为六合。
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这是强调上下相随的做法。
外三合有同旁三合、异旁三合。
异旁三合即左手与右足相合、右手与左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右肩与左胯相合,这是随上肢腰的圆转形的上下相合,也是“欲左先右”的辩证用法。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24式拳式名称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24式拳式名称
1.无极起式 7.斜行拗步 13.青龙出水 19.闪通背
2.金刚捣碓 8.提收 14.双推手 20.击地捶
3.懒扎衣 9.前趟拗步 15.三换掌 21.平心捶
4.六封四闭 10.掩手肱捶 16.倒卷肱 22.煞腰压肘
5.单鞭 11.披身捶 17.退步压肘 23.当头炮
6.白鹤亮翅 12.背折靠 18.中盘 24收式
太极拳的外三合与内三合
外三合:肩与胯相合、肘与膝相相合、手与脚相合
内三合:心与意相合、意与气相合、气与力相合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24式拳式名称
1.无极起式 7.斜行拗步 13.青龙出水 19.闪通背
2.金刚捣碓 8.提收 14.双推手 20.击地捶
3.懒扎衣 9.前趟拗步 15.三换掌 21.平心捶
4.六封四闭 10.掩手肱捶 16.倒卷肱 22.煞腰压肘
5.单鞭 11.披身捶 17.退步压肘 23.当头炮
6.白鹤亮翅 12.背折靠 18.中盘 24收式
太极拳的外三合与内三合
外三合:肩与胯相合、肘与膝相合、手与脚相合
内三合:心与意相合、意与气相合、气与力相合。
42式太极拳的拳谱介绍
42式太极拳的拳谱介绍太极拳属于内家拳,重意轻形,打拳不能急于求成,要懂得避其锋芒,乘敌劲退而入。
我们喜欢太极拳的人,要以最谦卑的姿态亲近它,了解它,熟悉它。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42式太极拳的拳谱介绍。
欢迎阅读!42式太极拳的拳谱介绍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提手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撇身捶8.捋挤势9.进步搬拦捶10.如风似闭11.开合手12.右单鞭13.肘底捶14.转身推掌15.玉女穿梭16.右左蹬脚17.掩手肱捶18.野马分鬃19.云手20.独立打虎21.右分脚22.双峰贯耳23.左分脚24.转身拍脚25.进步栽捶26.斜飞势27.单鞭下势28.金鸡独立29.退步穿掌30.虚步压掌31.独立托掌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34.歇步擒打35.穿掌下势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虎38.转身摆莲39.弯弓射虎40.左揽雀尾41.十字手42.收势无论是少林长拳,还是散打,除太极之外的所有拳,都属于外家拳。
外家拳,每一拳的收发,力量都在一松一紧之间变换。
唯有太极,是内家拳,所有劲都内敛,不松不紧,不缓不疾,看似柔弱无力,却是对力量最强有效的控制。
老师看我看得很透。
太极拳霸气内敛,出拳时臂不伸直,劲道不泄而留有后路。
《太极拳经》中说: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
太极拳,一拳就是一拳,一脚就是一脚,简单明白,心随意动,拳随心发。
太极拳和做人一样,要懂退让要懂顺水推舟要懂以柔克刚。
太极养生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宝库中的一个拳种,它有着独到的锻炼方法,归纳起来为“练脑、练气、练身”。
三者密切结合,始而意(脑之所行)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
实为内外兼修的锻炼方法。
太极拳的健身,总的说来是提高身体素质,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健身,防身的目的。
练脑太极拳对脑的功能起着积极的调节和训练作用。
初学太极拳的捷径——苦练外三合
刚柔太极入门57太极拳有六合拳之称,讲究内三合与外三合。
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为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对于初学者来说,内三合看不见、摸不着,要想掌握不现实;而外三合看得见、好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苦练便是入门的捷径。
练太极拳讲的是整体性,在练外三合时首先要把整体要求理解透。
太极拳在走势中表现在外部的是神态鼓荡,隐于内的则是神聚气敛、用意不用力,运动行势是升降开合,运动特点是松柔,运动要求是虚实平衡、阴阳分明,对身体上部要求虚灵顶劲,对下肢要求五趾抓地(不要求用意念或用力抓地,只要求步法到位自然抓地),对腰胯要求灵活,这是基本的要求。
弄清了基本要求,做到一招一势到位,在此基础上再练外三合,特别是肩与胯合。
肩是身体上部重要关节,三角肌把上臂同肩胛骨和锁骨连在一起,背阔肌把胸椎、腰椎与肱骨连在一起,胸大肌又把肱骨和锁骨连结起来。
所以全臂的运动同时又是胸和背的运动,只有肩部高度松开,不但横向松开,竖向也要松开,上体才能真正松下来。
十三势称八门五步,手为两扇门,太极拳名家常说“练拳要练在身上,不要练在手上”,练拳的根本是身法领导手法、步法跟随身法,肩关节松开是身法对肩的要求,使肩成为两扇门的枢纽。
拳家的体验是“走势中肩初学太极拳的捷径——苦练外三合文/高春生寒全身僵,肩紧全身滞”。
肩松同时也能带动呼吸发生变化,使呼吸变为深、细、均、长,为拳势呼吸功夫上身打下基础。
明白了松肩的重要性,就要加强松肩的训练。
当然短时间的训练是不可能完成松肩的,但是要坚持,要相信自己,有坚持一定会有回报。
在练拳时可以将一些连续动作,如云手、倒卷肱、搂膝拗步等,拿出来加练或选练,“势势揆心须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
肩关节是否松开了,可以进行自我测验。
横向的测验是将手臂展开与肩平,用意念指挥肩由上、内、下、外画圈;竖向的测验是将手臂伸开与肩平,如太极拳起势,用意念指挥肩由上、后、下、前画圈。
如果能画圈,就证明肩已松开。
太极拳精要口诀
太极拳精要口诀展开全文“中国文化,武术传承”欢迎关注“小旺旺武术传承”,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1、太极十要法则太极拳的“十要”是着名太极拳家杨澄甫提出来的,概括了太极拳十项基本要求,并加以解说,是练太极拳,特别是杨式太极拳的重要指导性原则。
十要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2、十三势分为“八法”、“五行”“八法”是指:掤、履、挤、按、采、挒、肘、靠.“五行”:进、退、顾、定、盼。
3、八法之劲掤劲:这是一种向前、向上的劲路,包括左上、右上、正上的劲路。
捋劲:这是一种向后、向上的引带劲路,包括左后右后、后上的劲路。
挤劲:这是一种向前、向横、向下的压迫劲。
按劲:这是一种向下、向后的沉带劲,包括左后、右后、后下的劲路。
采劲:按提劲为采劲,如采花,手按下去再提拔上来的一种劲。
挒劲:旋转劲为挒劲,对方来劲后,通过旋转使对方失重,把劲再加于对方身上的一种劲路。
肘劲:肘击、肘拿、肘沉、肘带的一种方法称为肘劲。
靠劲:用肩、胯、背击打对方的劲叫靠劲。
4、四练练手、练眼、练身、练步。
5、四功四功:“心、神、意、念”,几乎完全指的是内在的神经活动或精神作用而言。
传统对“四功”的解释是“发之于心、达之于神、行之于意、想之于念”。
还要注意做到心静体松、呼吸自然、均匀连贯、轻灵沉稳、刚柔相济、上下相随、圆活完整、协调自然、意念引导、内外合一。
内外相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外三合。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内三合。
内外相合:是谓六合,六合则身体中正矣,身体中正,神即提得起。
6、何为内功内功是相对于外家拳以练筋、骨、皮为主要标志的腿脚功夫而言的。
太极拳所强调的是内功,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使神、意、气三者相互化合,形成一种气势,即内功或称之内劲。
7、内外双修动与静,养与练,拳与功,内与外。
修练太拳就是要做到内外双,神形兼备。
才能把太极拳的精髓学到手。
练习太极拳需要平心静气,不可心浮气躁,禁忌求快。
太极拳的三合六进
抽扯之形, 方进如是而已。” 任何事物间都不是孤立的, 都
是相 互制约 , 相互 促进 的。六进也
图 2 0
图 2 1
图 2 2
图 2 3
图 2 4
旋拉 的带 动下右转 , 乙的右掌引 向头 的劲路。总之,双方推手的线路应成立 上、向右挫挤甲之胸部 ,目的是使甲两 将 部 右侧 , 之落空 。( l) 使 图 7 圆, 无论是 正转还 是反转都 是一 样。 为提 手 被 迫于 胸 前 失 去作 用 ,而 向右 后跌 动作 三 : 高身体协调 性 , 保持 左右 阴阳平衡 , 还应 出。( 2 ) 图 3
机会 , 定准 目标 , 速度要快 , 度要 力
腰” 命意 源头在腰隙” 气 聚于 。“ 。“
不论是向前进攻 , 还 腕, 机头在腰 , 腰不进则气馁而不 应是辨正的, 势势之间都须有 实。”这些理论都强调了腰 的作 是横向左右进招,
用 。腰是人 体转动 的关键 , 是杠杆
连接转化 的动作 。 上左” 用左旁 “ 是
上条件 ,要研究人体生理结构特
点。掌握六进特点 , 进攻才能干脆 重心所在 , 气海与命门都在腰部。
利落 ,不拖 泥 带水 ,没 有 抽扯 之 通过 呼吸气沉丹 田,丹 田鼓荡 ,稳
形。
一
定重心 , 产生爆发 力。 因此 , 练好 要
、
头进 。 头为周身之 主 , 头作 腰 。 保持腰松 、 直竖 的形 态。 要 沉、 做好发劲 准备 。 为首脑。 其意义在于领进为尚。头 练柔劲 , 活腰 ; 要 练沉劲 , 要塌腰 ; 好劲 , ・
不进 。手 为先锋 ,根基在 膊 ,膊不 进 , 手不能前 , 则 膊不 可不 进。气聚
于腕 ,机头在 腰 ,腰不进 则气 馁不
练习太极拳要知道:“三节四梢,五弓六合”
练习太极拳要知道:“三节四梢,五弓六合”练习太极拳和推手技击须知身法中有三节、四梢、五弓、六合之分。
三节指的是人体有上、中、下三节之分,又有梢、中、根三节之分。
而上、中、下中又各有上、中、下之分。
梢、中、根中又有梢、中、根之分。
三三共为九节。
头为梢节,胸为中节,下丹田为根节,这是身躯三节,即中三节。
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这是臂三节,即梢三节。
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这是腿三节,即根三节。
九节之中各有其窍。
中三节三窍:上丹田为梢节窍,中丹田为中节窍,下丹田为根节窍。
梢三节三窍:肩井是根节窍,曲池是中节窍,劳宫是梢节窍。
根三节三窍:环跳是根节窍,较鼻是中节窍,涌泉是梢节窍。
练功时在意念的指导下循经走窍,节节放松节节贯通。
运动起来其要点是起、随、追三字,即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如臂动、身随、腿追,手动、肘随、肩追,脚动、膝随、腾追。
使内气运行于三节,达至于四梢,统归于五行,贯注于九窍。
全身内外、上下、左右、梢、中、根节节贯通总成一节。
归于一气,表里合一,人于骨髓,出于骨缝,经丹窍贯经穴通遍周身。
四梢四梢指的是人体的四个末梢,即发为血梢,指为筋梢,舌为肉梢,齿为骨梢。
四梢能一齐发动起来的具体表现为:发欲冲冠,指欲透骨,舌欲催齿,牙欲断金。
除此之外,心、胆、气还须配合,心一动,气自丹田而出,四梢齐发动,胆量能稳定,五行必合。
拳谱云:“气至丹田而去,如虎之恨,如龙之警,气发而为声,声随手发,手随声落,一枝动而百枝摇,四梢齐动鬼神惊。
”此说明的是四梢能发动,是练拳或推手达到了有功夫时内功发动的表现。
五弓五弓指的是身躯犹如一张弓,两手为两张弓,两足为两张弓。
五弓合一,即为全身的整体劲,“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能蓄能发,滔滔不绝。
“身似弓身劲如箭',即是指的“五弓合一'。
身弓以腰为弓把,脐后腰脊命门穴始终以意贯注,中定而不偏倚摇摆,放劲时命门穴须往后撑。
碰门(颈椎第一节)和尾闾骨为弓梢,上下对称,调节动度,加强其蓄吸之势。
太极拳的内三合与外三合
太极拳的内三合与外三合作者魏坤梁(一)历史上的“内三合”与“外三合”(1)武术文献中“内三合”与“外三合”最早的概念“内三合”与“外三合”是现在中华武术所有拳种的共同理论名词。
“内三合”与“外三合”其具体概念究竟是怎样的?事实上从来有许多人是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与解释,应该说有关“内三合”与“外三合”的各种各样的理解与解释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人类所有民族的语言都是这样的,无非是一个一个的壳,壳里填装什么东西可以随各人的便。
因为语词无非是完成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的符号,某词汇究竟应该是什么概念是没有专利法的,而且永远也不可能有的。
草本药物在过去的全国各地既有同物异名的也有同名异物的就是很好的例子。
比如相同的草本药物名称在不同的地域却是不同的草本药物,你说那对那错?但是由于人类的语言是用以完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所以在某一个历史时期某一个地域的某一个社会群体中,某一语言的概念必须是约定俗成统一不变的,不然这一语言在这一个社会群体之间就无法交流了。
所以,某词语的概念如果是符合约定俗成的就是正确的,不符合约定俗成的就是错误的。
当然约定俗成也会改变,这主要是要看约定俗成的合理与被群体接受的广泛程度。
所以自古以来随着交通的渐渐方便、地域交通隔阂的渐渐消除,全国各种草本药物的名称也渐渐统一了。
这体现了人类语言发展变化的共同规律。
“内三合”与“外三合”的概念也是这样的,不论是谁在何时发明的,不论最开始所要表示的本意是什么,经过许多代武术家的各种不同理解与解释的磨合,其共性的概念终归是要统一为最适合所有武术需要的,同时不同武术对于“内三合”与“外三合”的特殊概念在同一武术交流中必然也会统一。
从查阅现存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献可以知道,经史子集等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历史文献里是没有“内三合”与“外三合”词汇的。
“内三合”与“外三合”的语龄其实也是并不长的,大约是民国初年才在武术界出现。
现在我可以查到的最早出现“内三合”与“外三合”名称的书籍是凌善清先生1929年出版的《形意五行拳图说》。
杨式太极拳的内与外
,
。
肩与胯合
,
“ ,
,
。
人 体 内能 量 的
”
、
肘 与膝合 手 与 足 合 术 语 称 为 外 三 合
, ,
“
”
。
心 与意 合 意
一
流 动能 听 从 意 识 的指 挥 与 气合 膝合
”
、
” ,
真正 做 到
“ ,
“
心 与意合
” 、
“
意
与气合 气与 力 合 术语 称 作 内三 合
,
“
”
,
。
练太 极 拳
一
,
,
行气如九
指 尖与 足 趾 尖 上 下 相 应 前 手指 尖与后 手 指 尖 前 足 尖
曲珠 无 微 不 到 的 体 内感 觉
, , ,。Βιβλιοθήκη 这 时 只要 多练 无 极 桩
,
与后 足 尖 前 足 跟 与 后 足 跟 要 遥 相 呼应 上 下 左 右 前
,
,
,
功 培 养 丹 田 浩 然 之 气 循 规 蹈 矩 盘 拳架 疏 通 经 络
、
微不 到
,
”
劲 似松 非松 似刚非 刚 似柔非柔
”
余地
。
肩 关 节 充 分松 沉 圆活 后 全 部 手 臂 的 伸 缩 升
、
、
,
棉 花 内如 钢 条 所 要 求 达 到 的 境 界
, , ,
。
此 时 无论是站
,
降与缠 绕 就能 自然 地 如 风 吹 杨柳 活 泼 而 无 滞 迟 形 是
,
。
桩 或 是 行拳 走 架 只 要 气 静 神 凝 就 会 感 到 体 内气 机
分析太极拳的“开”与“合”
分析太极拳的“开”与“合”太极拳中有很多对称关系,学习太极拳要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常练太极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太极拳的特点柔和缓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分析太极拳的“开”与“合”。
欢迎阅读!分析太极拳的“开”与“合”太极拳的开合是对称关系,也是相辅而生的关系,练习太极拳的拳架,要分清开合关系。
一、内与外的划分内外相合,想了解内外相合,得先知道什么是“内”与“外”,内外是如何划分的,如何存在的。
从形上划分,内与外分别是身体为内、四肢为外;从意上划分,内与外分别是意为内,形为外;从心划分,意为内,神为外。
二、内与外的“开”知道了内与外分别代表了什么,接下来就得知道他们是如何“开”的,没有“开”哪来的“合”,开与合互为阴阳,既对立又统一,下面讲一讲开与合的对立关系。
开合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只有静心练习太极拳,才能感受到开合变化的奇妙。
1、纯形的“开”先得把身体与四肢区分开,然后再练开。
四肢是四肢,身体是身体,他们互为阴阳,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缺一不可。
先得练开它们,让它们各自独立存在,然后才是相互的配合。
2、形与意的“开”形的开实现以后,又涉及到意与形的开,意与形也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缺一不可。
形是客观存在的,意在没有练拳的时候与形配合的不是很好,练拳的效果之一就是让意与形的“契合度”无限地提高,最终达到完美的结合,相互独立,又形影不离,从宏观到微观处处如此。
3、神与意的“开”一神二意。
平时神与意是合在一起的,有时候是分开的,太极拳在练习的过程中,神与意一直是分开的,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互为阴阳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缺一不可。
练内家拳,自己的神与意必须得练开,否则不能称之为内家拳,才能实现太极拳的好多功能,练拳者,不能不重视。
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带动身体运动,做到节节贯穿,太极拳是一项整体运动。
三、内与外的“合”练拳先把内与外分开,分开后才能相合,开与合互为阴阳,它们同样也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前面讲到了开合对立的关系,下面讲一下开合统一的关系。
太极拳主要名词术语
太极拳主要名词术语太极拳主要名词术语大全太极拳第一要以静制动;第二要以柔克刚;第三要以慢胜快;第四要以寡御众。
违背这四个原则就不是太极拳了。
那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太极拳主要名词术语,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什么叫“太极拳”?解:第一要以静制动;第二要以柔克刚;第三要以慢胜快;第四要以寡御众。
违背这四个原则就不是太极拳。
2、什么叫“太极”?解: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
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像,演变八卦。
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3、什么叫“阴阳”?解:阴阳按太极拳讲,“虚为阴,实为阳”。
虚手、虚脚为阴;实手实脚为阳;合为阴、开为阳;柔为阴、刚为阳。
阴阳对立统一,缺一不可,二者互相转化,互为阴阳。
4 、什么叫十三势?解:十三势分为“八法”、“五行”。
“八法”是指:掤、履、挤、按、採、挒、肘、靠。
“五行”:进、退、顾、定、盼。
5、什么叫“内三合”?“外三合?解:“内三合”“外三合”统称“六合”。
“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6、什么叫内缠?什么叫外缠?解:内缠——以手往里缠,大拇指领劲:一、二、三、四、五,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以肩领腰。
外缠——以手往外旋转,小指领劲,一、二、三、四、五,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
7、什么叫三节?解:总体来讲,头为上节,腰为中节,腿为下节。
分开来讲:头部——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
身部——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
腿部——胯为上节,膝为中节,脚为下节。
臂部——腰为上节,肘为中节,手为下节。
手部——腕为上节,掌为中节,指为下节。
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
8、什么叫四梢?解:发为血之梢;舌为肉之梢;齿为骨之梢;指甲为筋梢。
9、什么叫六进?解:既知三合,犹有六进。
太极拳名词解释
太极拳有五大门派,其拳理是一个。
太极拳的理论是博大精深的、是包罗万象的。
是哲学。
太极拳有人管它叫哲拳。
太极拳往小了说是太极拳,往大了说是道。
乾坤大道,是哲理。
所以有些名词需要我们逆向去思维、去理解、去领悟、去感觉、关键在体悟。
我用白话文的形势。
谈一谈我个人对太极拳中的词语的领悟、体悟及解释。
无极;空空洞洞一无所有;有极;产生一点灵息,有所动。
1、太极;是两仪2、两仪;是阴阳3、三才;是天、地、人。
【天有三宝;日、月、星。
地有三宝;水、火、土。
人有三宝;精、气、神。
】上有天,下有地,人居其中。
头顶百会,脚踏涌泉吸取天地之精华。
人有先天之气,父母所给,人在练功所得后天之气,用后天之气去补先天之气不足。
达到强身健体的目地。
人体上丹田主神、…祖窍穴‟在两眼中间深处。
中丹田主气、气海穴。
下丹田主精。
会阴穴。
从下往上说。
精、气、神。
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神灵,神者气之宅,气足神不衰。
性命双修即练精、气、神。
正所为;乾坤大道一气游,神形连着似水流。
4、四相;是阴里即有阳,阳里即有阴。
叫;太阴,太阳,少阴,少阳。
从太极图上看,白鱼是黑眼,黑鱼是白眼。
这种表现形势叫四相。
太极拳拳理中说;运用在四相。
不要把太极图看成是平面图。
实质上它是在旋转、在动的两仪阴阳为一体的物质。
从图上看阴鱼的头部对着阳鱼的尾部,阳鱼的尾部对着阴鱼的头部。
这个涵义是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两仪相互在转换的。
在太极拳中也就是说开中豫合,合中豫开。
动中有静,静中生动。
重心虚实的转换。
实腿的旋转,步法的移动……等等。
这些动作都是根据四相来完成的、这就是运用在四相。
5、五行;金,木,水,火,土。
对人体内脏来讲指的是;心、肝、脾、肺、肾。
在练太极拳中五行之说;…人心属火,火芯要虚,心火下降,蒸焘两肾,…肾属水‟用火烧水,产生于气,出入在命门‟这是指练内气的方法。
火心要虚,这个虚字的涵意是;首先要把心态放松。
蒸焘两肾的意思是;腰这个部位,需要热,怕着凉…腰要着凉的话全身都没劲,腰部就僵硬‟。
外三合和内三合
外三合和内三合太极拳外三合和内三合在实战中的重要性和作用——马权友传授太极秘诀被世人称为“东方芭蕾”的太极拳是中国的国粹,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中国武术中技击效果很强的一种拳术。
练好了太极拳,不仅能强健身体而且有防身进攻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呢?练好太极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
或是说,练习太极拳时注意内三合和外三合养成在实战中非常重要。
何为“外三合和内三合” 外三合,即打太极拳时,身架中的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这是练好太极拳身法所要求的。
相合,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但不是绝对的。
手足、肘膝、肩胯上下对应,近乎垂直,正所谓上下相随。
太极拳要求每一动作必须在合(阴)中寓开、开(阳)中寓合,阴阳相对,如太极抱球式,左右手一阴一阳,上下相对,又如24 式太极拳、42 式太极拳和48 式太极拳中的搂膝拗步动作,搂膝手要与前脚相对应、相齐,打掌的胳膊的肘要与前腿膝相对应、相齐,形成含胸拔背,气势饱满,又如金鸡独立这个动作,肘与膝相对最为明显。
再说陈式太极拳中的斜行动作中的右肘与右膝要相对、相齐,两肩与两胯要相对应,这要求,松胯圆裆,下沉把胯开大,就会对应肩部,否则就会肩宽胯窄,重心下不去,拳架不对,发不出力来。
拳势中只有合得住、开得开,才能蓄得足。
我经常看到公园里一些人打太极拳,有的在一些比赛中还拿过冠军,他们打拳的架式,不用说没有内三合了,就是外三合也不标准。
有些人打太极前弓腿的膝盖前倾到脚尖,这样就不会使胯与肩相对,没有形成圆裆和裆走下弧,极易伤膝盖,这正是有些人说打太极膝盖痛的原因之一。
有的人打太极拳身体没有中正,头和上身前倾,这样更违反了太极拳立身中正的原则。
其手肘不能相对应,手靠前了。
如果这样打拳,让手和足相对应的话,那么动作又会很瘪,不能形成含胸拔背,整个身体很懈,不用说实战了,就是用手轻轻拨拉一下,他(她)就会倒。
你要是问他(她):“你练了这么多年太极拳,身上有功力吗?可以实战呢?”他们会说:“我们打太极拳是为了养生”这叫太极拳吗?这样可以养生吗?把太极拳打成这样的人还自认为他(她)是看XX 冠军录相光盘练的,也可能在一些比赛中获得过好的成绩,岂不知那就是人们常说的“花架子”!悲哀!是对真正太极拳的亵渎!因此,练好太极拳的外三合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前弓箭步正是练此功的克星﹐它很容易使仙骨与真气穴松开﹐而不能凝聚。所以此处在习拳时﹐要始终结聚着﹐步法要借腰劲的旋扭而上﹐劲气绵绵不断的练下去。拳书上的绵绵不断﹐皆指招式上的连续而言﹐并非指玄化规与真气穴的劲气而言。其实招式可断﹐此处劲气不能断﹐所谓断而不断﹐正是拳术变化的最深奥处。此种功夫习练如有六个月﹐六合之劲可以扎基。何谓六合劲﹐简而言之﹐即拧裹﹐钻翻﹐螺旋﹐崩炸﹐惊弹﹐抖搜。在这些劲势中﹐全与三元步有关﹐如果此种步法走对﹐而成习惯自然﹐所谓之内三合外三合的劲气才能集中于窍内。劲发为整﹐为圆﹐此整劲﹐圆劲即是太极拳内所谓之浑元气﹐及太极拳功开始的练法﹐松﹑空﹑散﹐是练此功之大忌。希同门细审之﹐练时应仔细的去分析﹑体认当可感受出不同的微妙。
太极拳为内功拳﹐内功拳最重要者不在于架势﹐而是以精神合一贯注于内窍之中﹐而与架势配合而练。开始时定要知悉人身的结构﹐及内窍外穴的关系﹐甚至天地生化的哲理。关于这一方面的论述﹐不是三言两语即能解释与论述清楚的。而现在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将此统一合成的六神元真注于窍内﹐及如何与拳架相配而练。经云:「天地之中﹐其起于中乎。是以乾坤屡变﹐而不离中乎。人居天地之中﹐心居人之中。日中则盛﹐月中则盈﹐故君子贵中也。」然在拳术里亦谓「中定」﹐然此「中」﹐并非指的心脏﹐而是指的脊骨中的玄化规而言。此规有三:一在项骨内﹐一在腰椎内﹐一在仙骨与尾闾间﹐分为上﹑中﹑下各有所伺。
在初练拳者﹐最好先以由下面之玄化规练起﹐因此规与胎元(下丹田)﹐及阴蹺皆有直接关系﹐将六神合一的元真注于此窍﹐再以胎元之气温而养之﹐配合拳架而练﹐功夫当可收立竿见影之效。然现在习拳者﹐多不知之。虽拳经略有所述﹐却引不起学者的注意﹐殊为可惜。在拳书内此项论述甚简﹐只曰:「内胯里收﹐如抽丝然。」只此寥寥几字而已﹐并未详细解释﹐其实这两句话虽短﹐可是它具有所有武术之秘。凡习内功者﹐开始绝对离不开它﹐盖此功是凝聚下盘元真之中窍穴﹐它可将所结之元真传导于两膝两足﹐并可借下盘之沉劲﹐传导于两肩两臂以及两手。可是这种以元真之气习拳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步法的配合﹐如果不用三元步法﹐而只相信前弓箭步﹐是难以练成内功。
太极拳的“内三合、记述﹐大概练拳者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知﹐惜与拳架并不相吻合。盖相合的拳架﹐在一动时即可看出﹐因架是受气而成﹐不是架去领气而出。凡是六合的拳架﹐在未动之先﹐即已六神合一以阳注阴。(六神—灵台﹑心窍﹑阴窍﹑玄关﹑肾窍﹑仙骨。)而使阴抱阳﹐成构精之象而潜之。动而变阴而化阳。在盘架时此种合劲完全注于窍内﹐(窍走神经交叉处。)并非从口头上知道。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及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就算对拳完全清楚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多数习拳者本身﹐对「心﹑意﹑气﹑力。」完全模糊不清﹐认识并不太正确﹐那么练起拳来完全是两回事。
就以全身放松而盘架之例看﹐根本与「六合」是相反的东西。其次还有盘架时﹐先将前腿迈出﹐再转身出手﹐此种练法是否与拳论中所说:「手足齐到才为真。」的这句话是相反的东西﹐种种之例证﹐可说不胜枚举。故我武术渐渐沦为不能实用的地步﹐反而不如跆拳﹑空手道之类的东西为实用﹐尤以太极拳更为甚之。主要原因﹐就是拳势完全脱离了「六合」的要求﹐而走入了松﹑空之境﹐就是在推手时﹐也是采用闯入的推法﹐步入弓尖﹐力出于肩膀上﹐而不是劲发于肩窝内。两胯不合﹐腰劲与阴蹺﹑胎元分散﹐故发劲一出即完﹑即断﹐不能成为整劲﹐也不能构成圆劲﹐与所谓绵绵不断之论﹐更相违背。所以一发即散﹐散即为断﹐一断即与太极相违﹐手足因与步法的角度不相互配合﹐肘与膝﹑肩与胯﹐亦因步子迈的大﹐而使劲气上下分散﹐总之外三合相违﹐内三合根本谈不上合﹐此为习拳者应该静心思考﹐不要为成见所累﹐不要为自己的优越感所累。去发掘科学的真理﹐及弘扬我固有的文化哲理﹐融化成一种完整的思想﹐加强信仰﹐以增浩然之劲气﹐不悉大家的看法是否亦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