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让语文课插上飞翔的翅膀
给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给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就是人才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创新,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笔者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与同行共勉。
一、异中求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说明文教学中,学生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往往是事倍功半。
因此,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贯彻创新教育的内容。
笔者针对这种情况,就设计了几个课文没有规定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争辩,从而在求异的基础上再求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完《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以后,老师就留下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本单元中以后的几篇说明文,他们在说明方法上和本课有些什么联系和区别?请你分别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来。
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较为活跃,经过自学,同学们都做好了自学笔记,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发言积极,争论也较为激烈,最后有学生自己归纳出这几篇说明文说明方法的异同。
总结一下这一道思考题的练习活动,笔者感到要比让学生在学完本单元以后再来讨论的效果好得多,因为学生在没有听到老师讲解的时候,他的思想处于一种求知探索的境地,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那学生就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用自己的脑袋去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在求异同的活动中,既增加了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又可锻炼学生在相同类型文章中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能力,真正学会学习,更可贵的是点滴活动之中让学生积累了创新思维的经验,擦亮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思想火花。
二、小组合作,提供土壤孕创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同时也有这样的不足或者缺陷。
通过小组合作,集思广益,大胆尝试,能扩展学生的思维,又能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的机会。
在学习《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四人分成一小组,讨论孔子不能决的问题:“两个小孩判断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谁是谁非?”同学们兴致昂扬,大胆想象,扬长避短,积极发言,最后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男生甲:“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是一样的。
给语文课加上合适的“小点缀”
给语文课加上合适的“小点缀”从教小学语文十多年,我有了一种疲惫的感觉,感觉到我的课就像一张白纸,尽管每一页都印着不同的内容,学生也能从每一页中得到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可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虽然有时也在那些纸上加上一些自以为很美的“小点缀”,但往往有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1. 精心准备了,学生的思维却被束缚了。
大多数教师往往选择多媒体这一课堂“小点缀”。
殊不知,这些精心准备的课件制作,对于提什么问题,播放什么视频音乐,显现什么图像,都是在课前设计好了,力求动用图、文、音充实自己的课堂。
可事实上,课堂教学有很多不确定性。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不少的语文教师为了用上自己精心准备的课件,总是使出浑身解数引导学生往“正确答案”上靠,有的干脆硬生生地搬出“正确答案”,致使学生难以打开思维的大门,只能仰着脖子看画面,竖着耳朵听答案,根本难以发表自己独特而又有新意的见解。
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极大地束缚了语文课堂创新的火花。
2. 吃苦受累了,师生的互动却被削弱了。
有的老师一味地依赖那些“小点缀”,有时一节课看上去热热闹闹,学生也很活跃,老师忙着在讲台前摆弄多媒体课件,既无深入讲解,也没重点的讨论与板书,从而造成“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的情况,学生们眼睛看的是屏幕,耳朵听的是音响,脑子思考的是屏幕上的问题,师生之间直接的感情交流自然就少了,甚至完全消失了。
显而易见,此时,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也不再是学习的主人了,人性化的师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互所束缚。
3. 声形并茂了,学生的主体却被扼杀了。
“课标”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如果不能灵活地调控多媒体,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多媒体。
孩子们的思维过程,老师们的思维过程,都会受到多媒体的限制,教学中,老师没有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角色转换,学生的主体更是无从谈起,课堂变成了以多媒体为主角,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对文本的理解与思考讨论,最后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得不到发挥。
用活多媒体,激活语文课——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了课 堂教 学的信息传 递 。 同时也 弥补 了教 师 自 身
的不足 , 且很 好地 完善 了课 堂教 学结 构 , 并 使
学生在 愉悦 的环 境 中对课 堂产生 审 美情 感 , 使
他 们获 得 美的陶 冶, 而 使整 个 教 学过 程 处 在 从
美的环境 中, 生良性循 环 , 产 增加 学生 学习的活
力和培 养 学生 的思维能 力及 想 象力。
【 关键词】 媒体; 多 语文课堂; 教学
例如, 在教授苏教版必修一 《 瓦尔登 味和文本的内涵美 。 这是,“ 黑板+ 粉笔+ 书本”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否还能满 足教师的需求 , 能否符合 现代学生 的口 味? 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 已刻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语 文课堂教 学, 激发
了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和 想 象力,美化 了文 本 , 大 扩
对于那些唐诗宋词 , 要理解其中含 义, 反反 复复 高质 量的诵读在 以前看来
是 最为直接 、 是最为有效 的办法 , 也 这 比教师作任何枯燥的空洞的分析解说要 好 得多。而现在有 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 的教学 手段 , 进行咀嚼鉴 赏, 给文本 配 上 合适 的声音 和图像 , 词意境盎 然, 诗 在美 的氛 围中, 学生更 能体 味诗词的韵
21/2中国信息技 002 术教育 4 7
EI TE
方 面也 是 为了贯 彻教 学 中的设 疑 、 疑 、 解
。 。 m
助教学的应用内容与教学 目 标紧密相连。
中学 地理 教 师要 以学 生 为中心 因材施 教 ,
的关注点。 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 学生主动参与 , 师生互动 、 同学 习的良 协
生活中多 了一份乐趣和光彩 , 为传统 的 语文课堂插上飞翔的翅膀。
给语文课插上飞翔的翅膀——职中语文活动课探微
长期以来 , 职业中学语文 教学一 直处 于尴尬 的状 态。
老师觉得难教 , 无法获得普通 中学基础课老师应有的成就 感和地位归属感 ; 学生多数厌学 , 认为语文课虚 而不实 , 没 有专业课的学 习来得实用。一门本应 活色生香 的学 科 , 在
定的生活实际相联 系 , 有较 强的时代 色彩和生活气 息。
文活动课 的“ 活动”, 不是一般 意义上 的教学活动 , 并 而主 要指学生 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 重于 以学生 的学 习活动
为中心组织教学 , 因而活动 的 目标 、 内容 和方式方法 , 就与
外延 和整个生活相等。现代社会是一个 巨大的开放系统 ,
学生 的生活色彩斑斓 , 师要善于在生活中涉猎学生所喜 教 爱 的内容 , 把它定格 、 锁定 , 内化 为活 动课 程 内容的 资源 ,
直 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
三 、 中开展语 文活 动课 的具体方 案 职
( ) 放 广 泛 的 内容 一 开
二、 中语 文活 动课 的定位 职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 , 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职中语文课
生 活中处处有语文 , 也处处 要用到语 文 , 文学 习的 语
课堂教学相 比, 出鲜明 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语 显示
习 兴趣 。
这个局面的个 中原 因十分复 杂 , 但教学 内容 的封 闭、 教学
方法的陈旧和教学形式的单 一是问题 的主要症结 。 语文是源于生活 的。如 果语文 教学 内容与 实际生活
在教学 方法上 , 它强调学 生的 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 堂授课常常过分突 出教师的作用 , 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 学 思路 为中心 , 学生常常被动接受 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
课则强调学生的 自主实践。在活动课 中 , 学生是学习的主
让学生插上飞翔翅膀
让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摘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
如果老师来帮助学生练就一双能够展翅高飞的“习惯”的翅膀,学生可以凭借有力的双翅自由地寻觅、飞翔,这是多少师生梦寐以求的理想教育结果呀。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注意做到:1、思想上重视,不要因为短期内未见成效就放弃努力,只要持之以恒,定有收获;2、工作要细致,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耐心启发、引导、帮助,使学生改正原有的不良学习习惯;3、教师评价要及时,哪怕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让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去感受自己的变化与进步,从而增强信心。
另外,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等特点,教师的良好习惯,能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影响。
身教重于言教,因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再来看学生,我们可从“听、说、读、写、查、积、思”七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要求和训练:一、养成“听”的习惯: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
比如语文课上,要求学生要学会抓住中心,记住要点。
要教给学生关键的地方要侧耳倾听,并将有用的信息储存起来;参加讨论和辩论,要听明白各人的主要观点,看法有分歧的要能听得出分歧在哪里。
要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日渐“耳聪”起来,学生筛选储存有用信息的能力也会显著提高。
二、养成“说”的习惯:对初中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
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口语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发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靠口语表达来完成。
虽然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有些同学在课内回答问题时仍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
乘着音乐翅膀翱翔语文天空
乘着音乐的翅膀翱翔语文的天空卢梭曾经说过:“音乐包含了比词语大一百倍的力量。
”的确,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就是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普及,我发现在课堂中使用音乐手段比老师仅用华丽的词藻堆砌起来的语言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为语文课堂中一道独特的调味剂。
1.引进音乐,营造氛围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最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
”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恰当地使用音乐,营造出课堂的特殊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促进其理解。
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中,就有许多课文能够寻找到与之相关的音乐。
如果新课开始时,先播放一段有关的歌曲,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时代背景,就能创设一个非常良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入到新课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如教《黄果树瀑布》之前,由于学生们对黄果树瀑布并不熟知,仅有的一些了解也是从网上搜集来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所以上课伊始我就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黄果树大瀑布》的mv。
同学们边欣赏瀑布飞泻而下的画面,边聆听哗哗的水声,不仅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还从那激情澎湃的旋律中体会到了人们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
就这样,一首歌曲调出了学生探索文本的兴趣,也触动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2.赏析音乐,体会意境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音乐是灵魂的语言。
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如果课堂中适时加入音乐,就能使静态的文字具有立体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并更快地感悟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
如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一文中,有段描写乐曲旋律的文字——“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
从音乐中体验自由——《飞翔的翅膀》教案
从音乐中体验自由——《飞翔的翅膀》教案。
一、音乐欣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首先让学生感受《飞翔的翅膀》的音乐与歌词。
播放张学友的录音,让学生静心欣赏,聆听其中的情感和表达。
细心的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一些重要元素,包括歌曲的节拍、旋律和节奏,通过分析这些要素,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中表达的情感主题。
二、歌词解读在感受了音乐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
歌曲中,歌词反复强调了“飞翔”的情感主题,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渴望。
学生可以通过歌词解读,了解歌曲中蕴含的非常深刻的情感思想,理解作者想让听众从中汲取什么,传递了哪些信息。
三、课堂演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歌曲相关的课堂练习。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绘画,让学生将自己对“飞翔”的理解通过图形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画画能力,更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情感主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演唱或背诵的方式,更好的记忆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的沉浸在歌曲中,感受其中的情感,获得自由。
四、开展主题活动教师可以以“自由的飞翔”为主题,组织主题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自由,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感受到飞翔的自由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到自由竞争的乐趣。
《飞翔的翅膀》是一首极富内涵的歌曲,它传达了一种自由的情感,让人趋之若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角度的引导学生从中体验自由,锻炼学生的感性认知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拓展和深化对音乐的理解,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让语文教学插上音乐的翅膀
语 文 是 渗 透 文 、 、 的基 础 学 科 , 当 多 的课 文都 理 情 相 蕴 涵着 一 种 内在 的情 感 美 。 引 导 学 生 去感 悟 这种 美 , 要 内
兴 趣 是最 好 的老 师 , 行 为 的重 要 内驱 力 之 一 , 适 是 用
化 这种 美 , 往有 一 定 的难 度 。许 多 教 师采 用 肢 解 法 , 往 将
解作 品 的 内涵 上也 有 了一 定 的启 发 。
1直 观 阐 释 .
起 听 近 处 鸟 鸣 啾唧 、 虫 呢 喃 , 处 流 水 潺 潺 、 中花 小 远 风
落 。正 当 学 生 们 陶 醉 于 班 得 瑞 音 乐 中 所 采 集 的 自然 音 效
要想让人一听就懂 , 语言讲述显得苍 白、 洞 时 , 而 空
学生 们 沉 浸在 如 泣 如 诉 的旋 律 中 , 默无 语 , “ 来 吧 , 默 当 归 归来 哟 . 迹 天 涯 的游 子 ” 歌 声 缠 绵 不 绝 时 , 生 们 先 浪 的 学
是跟 唱 , 轻 的 , 而齐 唱 , 婉 的 , 那 份 羁 旅游 思 的深 轻 继 哀 将
关键 词 : 文教 学 语
音 乐
效 果
沉 体 现 得 淋漓 尽 致 。
讲 《 沙 漠 进 军 》 , 以古 曲 《 面 埋 伏 》 背 景 音 向 时 我 十 为 《 文 新 课 程 标 准 》 施 建 议 部 分 明 确 指 出 :语 文 教 语 实 “
学 应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注 重 培 养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的 意 乐 。在 杀声 四起 、 机 重 重 的乐 声 中 , 沉 痛 地列 举 了全 危 我 球 沙 漠 化 现 象 日益 严 重 的 有 关 事 实 , 声 未 尽 , 生 们 个 曲 学
让音乐走进语文的殿堂 ——徐秀娟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生活中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会无动于衷。
”
音乐作为渲染情境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与语文有着相通之处。
当音乐一旦被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语言就会通过音乐这个媒体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语文课就成了一首歌,一段曲,人耳牵心,移神动性,传不言之言,达意外之意,教学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讲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配上苍凉、深沉、舒缓的古曲。
朗读时,有助于让学生感知“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的意象,体味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的那种思乡欲断肠的愁绪。
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神游想象:主人公因何漂泊,他从何而来,将往何处去等作品中未交待的内容,从而达到文学作品“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要求。
语文课上,教师的教是一项艺术;学生的学,是自主的享受。
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为更好地表现作者常年漂泊的郁闷与悲哀,我选取了阿炳的《二泉映月》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很快被凄凉、哀婉的音乐感染,进而能更好地理解杜甫悲凉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
看来语文课插上音乐的翅膀,语言就会通过音乐这个媒体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就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声情并茂,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语文课乘着情境的翅膀飞翔
情境 教学 ,指在 教 学过 程 中为 了达到 既定 的教 学 目的, 从
教学 需要 出发 , 入 、 引 制造 或 创 设 与教 学 内容 相 适 应 的具 体场 景或 氛 围 , 起学 生 的情 感 体 验 , 学生 在 情境 中动 引 使 情, 充分 感 受语 言 中所 包含 的情 感 因 素 , 帮助 学 生迅 速 而 准确地 理 解教 学 内容 , 进他 们 的心 理机 能全 面和 谐 的发 促
的 阅读 兴趣 。别 具魅 力 的导 语对 于 活跃课 堂 气氛 、 活学 激
学 生 的学 习成就 感 , 引发 学 生创 新 的激 情 , 激励 学 生进 一 步去 发现 问题 、 析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对 学生 的 学 习状况 分 和对 知 识 的掌握 程度 进 行合理 公 正 的评价 , 既保 护 了学生 的积 极 性又 激发 了学生 的思 维创 新 , 也使 学生 从 能够 独立
原 因在 于 他们平 时对 于亲 情感 知 的麻木 与迟 钝 。 因此 , 在 教 学 中, 当分 析 到 父亲 蹒 跚地 为 “ ” 每 我 买橘 的背 影 时 , 我 常常 动情地 向学 生讲述 我 的父母 对 我 的关心 , 把我 写 的 还
一
的《 心雕 龙 》 文 中就 有“ 以物 迁 , 以情发 ” 情 辞 的提 法 , 代 现
过 老 师 的故事 , 他们 很 快 明 白, 亲 的爱 像大 海 一样 深沉 , 父
的陶 冶之 间的辩 证 统 一 的关 系 ,成 为我们 情 境教 学 的依
据。
表 面上 往往 看 不 出来 , 需要 我们 用心 去体 会 。在 我 的引导
下 , 生们 纷纷 站起 来述 说 自 己的父 亲 。我通 过 自己的故 学 事, 激发 了学 生 的情感 , 出课 文 的同 时也是 在解 读课 文 , 跳
让语文课插上“快乐的翅膀”
而是语文课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 。 我对 自 己说 : “ 既然玩是孩子 的最爱 , 那何不在我
们 的 课 堂 教 学 中好 好 利 用 它 呢? ” 只 要 我
个有眼睛而且张开嘴巴笑的太 阳。 他说 : “ 森林里 ,太 阳是从树 后笑哈哈地升上来 的。 ” 一个学生画了大海 , 一群小鱼 , 说: “ 大
果。 在教学 《 小小的船》 这篇课文时我配上 上 天 ” 、 “ 小女 孩 的裙 子 飘 起来 ” 等 。简 单 的
了歌 曲《 小小的船》 。 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环节带来不一般 的效果。
语文教学可 以并且应该丰富 多彩 , 趣
乐 一 边 想 象课 文 内 容 , 孩 子 们 的 身 子 自然 味盎 然。只要 我们在教 学实践 中解放 思
在 小 学 生 已经 没 有 多大 吸 引 力 。 于是我在 之后 , 我请 孩子们 闭上眼 睛 , 一 边 欣 赏 音
地律动起来。 当孩子们 睁开眼看到大屏幕 想 , 从音乐、 美术等学科 中汲取营养 , 融会
列车 ” , 音乐停止时 , 手拿卡片 的孩子就要 上 美 丽 的 夜 空 时 , 都 惊 呆 了 。 我 先 让 孩 子 贯通 。 我们的语文教学 之花一定会更加灿 站起来教大家读那个音节或生字。 不会读 说说课文 中弯弯的月儿像什 么? 月儿什么 烂辉煌。 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在一次又一次
了学 生 的 喜 好 。 他 们 不 是 不 愿 意 学 语 文 ,
间冒出来的。 小朋友 , 你能和老师一样 画一
画, 说 一说 吗? ” 学 生都 迫 不及 待 地 拿 出笔 画起 来 。 一 个学 生 画了大 树 , 在 树梢 上 画 了
一
1 . 生动活泼的情境表 有人 曾说 “ 课堂上宁可要深 刻的部分 ,也 不要平淡
插上生活的翅膀,让语文课激情飞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例谈
存 在 隔 阂 。为 此 , 组 织 了“ 我 小说 零 距 离 ” — 课 本 剧 活 动 , 骑桶 — 把
神世界 的课 文表现 m冷淡麻木的状态 。 这时 , 我们的语 文教学需要
针 对 不 同 的 教 材 给 课 堂 注 入 一 味 “ 心 剂 ”需 要 适 时地 挖 掘 教 材 强 , 与 生 活 的 切 合点 , “ 太 奇 ” 法 “ 大 ” 材 中 的生 活 细 节 , 及 用 蒙 手 放 教 触
的一员 , 进入角色去想一想 , 体验一下 , 对课文 的理解 怎么不会加
深呢?
想 了解一位青涩少女的舞会惊喜 吗?想探寻一段复杂的心灵
挣 扎 和蜕 变 吗? 不 如 让 自己摇 身一 变 成 为 “ 塔 莎 ”想 领 略 众 生 还 娜 。
的平等 和互爱吗?想知道一段生命与生命是如何互救走 出困境的 吗?就让我们在 山羊兹拉特 深情 的“ 咩咩” 声中品味生命 的真性。 还记得执教 奥地利作 家卡 夫卡的小说《 桶者》 该 小说 以其 骑 ,
去 的艰 辛和 困难 , 亲 带走 了我 的 眼 泪 和 烦 恼 , 却 自私 地 给 她 太 母 我
多牵挂和忧虑。 是啊 ! 去设想母 亲的眼神 , 设想母亲柔软 的心灵 ! 有 设 想 , 才会 真正读懂母亲的爱 , 你 有设想 , 你才会在成长 中不留悔
恨 和遗 憾 !
活的最佳结合点 , 使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 同时又让学生进入生活 去体验语文 的魅力 。语文课堂小天地 , 生活才是大课堂 , 在这有限
去借煤?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到我 的呼喊?在激烈的探讨 中, 主人
让音乐艺术之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上绽放——试论音乐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让音乐艺术之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上绽放——试论音乐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内容摘要]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基于对语文教学学科性质的重新认识。
在新课标的冲击下,音乐与语文教学的课堂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改变了语文教学中传统、简单的文本分析形式,既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增进了语文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艺术初中语文教学整合情感熏陶音乐通过有规律的组织音符,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表达人们情感的艺术。
然而,语文也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表达人们情感,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
贝多芬称音乐为“人类精神的火花”,而语文课也是“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可以说,语文和音乐在表达情感,反映生活,倡导美的境界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同文学中的诗歌一开始就结为姻缘。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放飞音乐,把音乐的阳光洒进语文课堂,让音乐在语文课堂上响起来,二者能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一、在讲读课文前采用音乐导入:抛砖引玉、创设氛围、调节情绪。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的确,如于老师所言,在教师将学生引领到未知领域的征程中,敲好这“第一锤”,敲响这“第一锤”,显得至关重要。
用音乐导入,可以营造与课文意境相和谐的气氛,创设情境,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赏析文本奠定感情基调。
㈠、抛砖引玉:曲在此而意在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采用音乐导入新课,目的为了“引出”,它是一折“垫戏”。
垫得好,可起烘云托月之效,曲已是“百尺竿头”,意却要“更进一步”。
如在教学《口技》一文,我精选了《百鸟朝凤》中群鸟朝贺一段乐曲,一杆唢呐,吹得整个课堂群情雀起。
这时就势导入:小小一杆唢呐便把群鸟欢腾争鸣之声摹拟得栩栩如生、惟妙维肖,实为难得。
然而,今天,我们要来看一种,不,是听一种无须借助任何乐器,仅凭一张嘴,就能摹拟各种声响的更为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口技(板书课题)。
一时间,学生就被“撩拔”了起来,踊跃地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当中,其热情之高涨不言而喻。
给语文课堂插上兴趣的翅膀
生们就可通过与别人 比较 , 从而学习他 人的长处 ; 对一些自读 课文 , 可让学生在充分 自学的基础 上 , 让学生 自己提 出不能解 决的问题 , 由其他 同学予以解 决 , 不能解决的 由教 师解答 。这 样, 学生就由消极 、 被动 、 机械 的听 众变 为积极 、 自主并富有创 造性的参与者。 他们给别人带去的益处越多 , 他本人就能得到 更有力的发展 。用这种形式 , 可以拉近师生之间 、 同学之间的 距离 , 以让学生 的思维能力 、 可 语言组织能 力 、 立解决问题 独 的能力得 到很好 的锻炼 。 真正体现 以生为本的要求。 学生因为 有 自身活动的空间 , 当然就会有兴趣积极参与 , 从而提高课堂 阅读教学的效率 。 阅读教学中重视 以生为本 , 写作教学更应如此 。 教师应该 尽可能给学生以较大 的 自由, 写什么 , 怎么写 , 一般 由学 生 自 己决定 , 以便让他们有一 良好的心态 可以放 开手脚去写 , 逐 步变被动的“ 要我写” 为主动的“ 我要写” 与此同时 , 。 教师有计 划地让大 多数学生的作文都 有“ 公开发表 ” 的机会 ( 教师读学
一
、
生 中习作较好的 、 张贴较好的作文于教室 、 推荐好的作文给校 园文学期刊等)让他们不但可以表现 自己的写作才能 , , 还可 和其他 同学进行写作技巧和情感 的交流 ,激发他们 写作 的欲 望, 以逐步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 创设感情共鸣的良好气氛 。 营造愉 悦的课堂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 : “ 只有 当情感的血液在 知识 的机体中欢 腾跳跃 的时候 。 知识才会融人人 的精神 世界 。” 他所强调的就 是感情上的共鸣 。可 以说 , 感是语文教学 的灵魂 , 情 而要达到 情感的共鸣则需通过“ 和“ ” 言” 声 显情感人。这正如 自居易所 论述 :感人心者 , “ 莫先乎情 , 莫始 乎言 , 莫切乎声 , 莫深乎义。” 职业学院的学生很 少花钱 去买文学类书籍或订 阅报刊杂志 , 更谈不上去买一些诸如《 唐之韵》 一类的诗 、 、 画 声相结合的能 激起人感情共鸣的光碟。 然而, 我们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文质兼 美的作 品,语文教师如果在课 堂教 学中能声情并茂地给学生 示范性朗读 ( 有的诗词还可配乐朗诵 , 如朗诵杜甫的《 登高》 一 诗, 就可放《 二泉映 月》 的音乐 )让学生 目睹到那位衣衫褴褛 、 , 老眼浑浊 、 蓬头垢面 、 步履 蹒跚 的诗人 , 面对 万里江天 , 对孤 面 独 的飞鸟 , 面对衰败 的枯 树 , 百感干愁涌上心头 , 听到舒婷 聆 那发 自内心 的对祖 国的挚爱之声 , 沉醉于 “ 康桥 ” 柔波” 那“ 里 的“ 滟影 ”神 往于“ . 天姆” 那神奇美妙 的仙境 中——做到通 过 语言 、 语调 、 表情 、 动作及音乐的烘 托 , 以情传情 , 那么 , 就能在 教师 、 学生和文本 的作者之间创设出感情共鸣的良好 的氛 围。 旦课堂上有了能产 生动人心弦的魅力的真挚浓烈的情 感共 鸣 , 会营造出一个较高层次的愉悦情境 , 就 学生 自然就不会像 听肢解课文那样的语文课一样觉得索然无味了 。 相反 , 由于他 们的情绪被 充分 的调动起来 , 语文课 自然就有 了兴趣 , 对 并会 在平时的学 习中对 语文较感兴趣。
让语文课乘着情境的翅膀飞翔
设置情境是语 文课堂 上常用 的一种教 学手段 。早在 一千多年 前刘 勰 的《 文协雕龙 》 中就 有“ 以物迁 , 情 辞以 情发 ” 的提 法 ; 代王 国维 在 清 《 人间词话》 中也留下“ 境非独谓 景物 也 , 喜怒哀 乐亦人心 中之一境 界” 的论述 ; 现代教 育家叶 圣陶老 先生 的《 二十韵 》 中也有 “ 作者胸 有境 , 入 境 始 与 亲 ” 名 言 。 这 些 精 辟 的论 述 为 我 们 点 明 了 文 与 道 、 与 情 、 心 的 境 潜 会文与入境 悟神 , 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意志 的陶冶之间的辨证统一 的关 系, 成为我们情境教学的依据 。 情 境 教 学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为 了 达 到 既 定 的教 学 目 的 , 教 学 需 要 指 从 出发 , 引入 、 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的具体 场景 或氛围 , 引起学 生 的情 感体 验 , 学 生在 情 境 中 动 情 , 分 感 受 语 言 中所 包 含 的 情 感 因 素 , 使 充 帮助学 生迅速 而准确地理解 教学内容 , 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 和谐 的 发展 , 到在情境 中培 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 目的。 达 课文是每个语文 教 学上的 重点 , 何让 学生进 入课 文 中的情 境 中 如 去, 仅仅像 以往 , 靠老 师的一根粉笔 , 一张嘴 , 一本课 本 , 能打动 学生 , 就 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 , 是很难 实现 的。情境 教学 的目的是在 于学 生 , 所 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 的积极 性。否 则, 任你是 嘴皮 磨破 , 生们 也是无 学 动于衷的。所以在课堂教学 中要 针对学 生的心 理 , 结合 课文 内容 , 展 拓 教学思路 , 从而激发起 学生 的情感 , 设各种 情境 , 学生深 刻 理解 课 创 使
让音乐为语文课插上翅膀-《语文课上》作文600字
让音乐为语文课插上翅膀|《语文课上》作文600字语文在高中学科中地位比较尴尬,如果不注意学生积极性的培养,语文课堂就很可能成为数理化的第二战场和漫画小说的秘密基地。
其实在语文课的各个部分都可以加入音乐,因为音符和汉字可谓是最奇妙的东西,一个个的个体一经组合,便立即擦出扣人心弦的火花。
汉语,声、形、意、调缺一不可,自产生之日起就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音乐与语文的结合,一定会妙不可言。
新课标提出“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这告诉我们,可以用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手段辅助语文教学,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重庆市开展一年课改下来,我在用音乐辅助语文教学上做了诸多尝试,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一、将音乐引入课文讲解,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一)以音乐营造课文氛围“文章不是无情物”,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载体。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很快很准确地进入作者创作的情境,这时候,音乐能帮忙。
《荷塘月色》的淡雅宁静以清新的《致爱丽丝》为配乐;《大堰河――我的保姆》用深情的《懂你》做渲染;《雨巷》以惆怅的《丁香花》做背景,不仅能渲染氛围,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感情。
以乐促情,事半功倍。
作为诗词来说,本来就是伴随音乐发展的,豪放与婉约,清新与低沉,都能在恰当的背景音乐中得以展现。
(二)以音乐促进课文朗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平义。
”朗读,无疑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
如今的学生,早读逐渐变得沉默了,宁愿默看也不愿张嘴,究其原因――一味地重复机械式的朗读,学生尽管开口,但并未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收效甚微,而此举更恶劣的影响在于毫无感情的朗读影响了学生对读书的热爱,渐渐养成少读不读的坏习惯,贻害终生。
将音乐引入朗读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方法,音乐用节奏、旋律、速度等各种手段来表现人的情感,而文学的音韵、节奏就吸收了音乐的技巧,有时柔和萦绕,有时铿锵有力,伴着美妙的音乐诵读,让音乐诠释关文,让学生产生了强大的迎合“美”的内在动力。
乘着那音乐的翅膀,让语文课生动起来
乘着那音乐的翅膀,让语文课生动起来【摘要】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语文教育的本质在人的“心灵”,从心灵教育上用力,才是旨归本原的语文教育。
【关键词】语文;生动课堂;音乐多年的农村语文教学实践,呈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明,课堂教学到底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指出:“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
”做学问的如此,教育也不例外,因为“君子务本,本力而道生。
”就农村语文教学而言,它的本原在哪里?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语文教育的本质在人的“心灵”,从心灵教育上用力,才是旨归本原的语文教育。
“乘着那歌声的翅膀心爱着的人我带你飞翔走到恒河的岸旁那里有最美的好地方……”语文应该就像音乐一样美!心爱着的人,我希望你们喜欢语文,我渴望语文课能生动起来!可近年来,不知是考试的原因,还是其它科目显得重要了?不知是老师不会教语文了,还是学生不想学语文了?……语文课变成了牵强附会地欣赏两个词语一句话,支离破碎的分析中心思想、理解文章结构……语文课堂不再有陶醉,不再欢声笑语。
怎样才能解决语文教学过程中兴趣与考试的矛盾?这是近年来热爱语文教学的人冥思苦想的问题。
摸索、尝试、总结,我认为可以尝试让音乐元素走近语文课堂,利用音乐让语文课堂在欢乐轻松中进行。
音乐可以在语文教学的不同环节发挥其调味作用:“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静静地躺在求学路上,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你们去幸福学习,快乐学习……”和学生初次见面,若能这样自我介绍,应该能塑造一个轻松幽默的语文氛围,也应该能呈现一个让学生在第一印象中就喜欢的老师形象。
有许多课文的内容比较适合用一些歌曲来引入,让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这样的引入不仅会让课堂气氛轻松,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也起了重要作用。
有些课文的教学干脆以学唱歌曲为主。
让音乐为语文课插上翅膀
让音乐为语文课插上翅膀摘要:自古,语文与音乐就是相伴而生的。
在语文教学中,用音乐营造学习氛围,配乐朗读课文,利用音乐深入体会文章主旨,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使语文与音乐完美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让音乐走进语文殿堂,使音乐成为语文教材的有益补充,既丰富了语文的教学资源,又能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感受到语言和音乐的美。
关键词:音乐;语文教学;潜移默化人们常说“文章不是无情物”,《诗经》就是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的。
现代语文中的“词”在《辞海》中的释义之一是:“词,诗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在语文课中,我尝试了配乐朗读、音乐导入、音乐欣赏等方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音乐有健全大脑的作用,能培养人的情感体验力和感知、想象及思维能力,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成功的音乐作品,它既能催人泪下,又能使人欣喜若狂;它既能催发灵感,又能激起人们的写作热情。
因此,它既是一种最喜悦也最悲哀的艺术,又是一种最圣洁也最疯狂的艺术,更是一种最原始也最现代的艺术。
一、种类繁多语文教材中既有形象性极强,又富于感染力的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又有感人肺腑的散文、记叙文;还有介绍科普知识及某种科学历史的说明文等等。
这档节目囊括了朗诵、合唱、戏曲、舞蹈及打击乐演奏等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加上方舒、徐涛、吕中、曲敬国、田二喜、周正、师春玲、木兰合唱团等著名艺术家及团体的加盟,为“音乐语文课”的演出提供了质量保证。
1.气氛平静的音乐往往在一节课开始前,教师要让学生听一段轻松的音乐。
目的在于驱除分散的思想,使大脑处于“放松性警觉”的状态中。
如new age 是一种宁静、安逸、闲息的音乐,纯音乐作品占的比重较多,有歌唱的占的比重较少。
new age很多时与音乐治疗有关,不少new age 音乐说可以治病,也有不少与打坐冥想有关,这与new age思潮哲学有莫大关系。
让语文课插上快乐的翅膀
孩子们是多么不喜欢语文 , 这让我陷入 了深深 行 一次评选 , 出最棒 的玩具 , 选 最好 的 的思考 , 如何让孩子们喜欢 、 爱上语文呢?
心理学 告诉人们 : 在人 的性情 中 , 快乐 的 展销员 。 让课 堂成为孩子们尽情挥洒的舞
情绪乃是健全灵 魂的一大 因素 。 诚如法 国大文 台 , 通过孩子们 主动参与 。 构知识 、 建
否营造一个和谐 而温馨 、 活泼 而有序 的课堂气 小组合作 的过程 中可 以扬长 避短 , 挥 自己长 到果 酱的甜 美 , 发 由师生互 动 、 动态 生成 的智 慧 氛 ,是 检验一个教 师驾驭课 堂能力 的一 杆标 处 , 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大 门就会打 开 , 学生必然 会奏 响快乐 、 智慧 学
的过程 中 , 我会根据 孩子们 的特点 , 把孩 子们 决定 主题 , 画什么 , 然后大家合作把 画画好 , 最 她示范 朗读 , 给予她 的评价是“ 读得真好 !”听 “ 带 回情境之 中,拼音宝宝喜欢和坐得 最神气 , 后 推荐小 组 中比较 会说 的孩子 为代表来讲 述 你 的朗读 是一种 享受 !” 老 师真喜欢 你 的朗 “ “
组等 。如我在教学 口语交 际《 借铅 笔》 , 出 师有着一种莫名 的崇敬 之情 ,在他们的眼 中 , 时 提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 了“ 借铅 笔要 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同桌为一组 老师是神圣 的 , 老师是 万能 的 , 老师说 的话都
学 生 学 习 的 兴趣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而 创 设 一 定 的 进行讨论 , 也可 以通过表演 的方式演一演 6学 是对 的……那 么我们 的一 句评价 对于孩 子们
我发现她 朗读 的声 小组一 : 大海是海龟 的家 , 是鱼儿 的家 , 是 她 的心中激 起了千层浪花 , 乌贼 的家 , 海马的家 。 是
多媒体——语文教学飞翔的翅膀
、
二 、 用 多媒 体 教 学 能 活 跃 课 堂 气 氛 , 分 调 动 学 利 充 生 的 学 习积 极 性 。 养学 生 的语 言 表 达 能 力 培
由于多媒体可集声音 、 图像 和动态画 面于一体 , 使
动作 的习惯 , 忽视 了迅速连贯 的特点 。运用 多媒体教学 软件 进行授课 , 就会避免上述存在 的问题 。 教学 时教师
感 和价值 。像 韵律 体操 、 各种运 动技能技 巧 、 足球 、 篮
球、 排球 、 乒乓球 、 武术课 的学 习都需要 教师 自身示范 动作 , 作为媒介来塑造美的形象 。然而体育教学 内容之 多, 而且技能 之大 , 又是大多数体育教 师难 以样样精 良 做到 的。如果使用 多媒体手段 , 就可以真实地 反映 体 育教学 中的各种技 能技巧 ,可较好地 帮助引导学生去
感知 、 体验 、 欣赏及 评价。
的动作讲 解 、 范 , 接播放 给学 生观看 , 示 直 学会 的 同学 可以进行练习 ,不会 的同学 可使 用控制按 钮重复播放 动作 的讲解 、 示范 。 且教学 的重点难 点的体现也 十分 并 明显 , 用特定的声音 、 图标显示 , 提醒学生 注意 , 反复演 示、 结合教师的指导 , 形象地解决 重点 、 点 , 学生直 难 让 观、 动、 主 立体 掌握动 作 、 高教 学实效 。从美学 角度 提
者易而后者难 。传统 的作 文教学 , 不注重启 发想象 , 学 生 的形 象思维 , 灵感 思维得 不到刺 激 , 发 , 开 自然 是无 话找话 , 语言文字苍 白无力 。多媒体作 文教学较好地纠 正 了以上弊病 。在作 文软件 的设计 中 ,不论是 动态 图 像 , 是静态 画面 ; 还 不论是 纯画面设 计 , 是 图文并 茂 还 的设计 , 多媒体丰 富多彩的信息刺激 , 都为 学生的想象 思维创造 了广 阔的天 空 , 大大开发 了右脑 的潜 能 , 培养 了创造思维能力。比如写《 我们的校 园》 , 出示投 时 首先 影 , 出写作要求 。接着放 学校校园 的录像 , 提 并伴 以优 美 的音乐 , 清脆的鸟叫声和说 明性文字。写完后将学生 的优秀 习作配 录像 、配音 、配背景音乐供全班 同学欣 赏 。这种教学形式 , 提高 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 加深 了学 生 的印象 , 解决 了文思枯竭 的问题 , 培养 了学 生的审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让语文课插上飞翔的翅膀一、语文教学现状简析:语文教学说易就易,说难也难。
作为中国人,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老师教授起来应该最简单,学生接受起来也应该最容易,况且语文学科内容博大精深,文学性又比较强,学生更应该乐于接受,但事实并非如此。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叫苦不迭,学生学起来也索然无味。
究其原因,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传授知识固然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已达到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目的,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所以在教学中研究教材、探究新的教法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问题的提出:音乐具有非凡的魅力。
自古以来人们就很重视音乐的作用。
它反映着社会现状和人们的情感,也反过来影响着人。
激动昂扬的乐曲给人精神的振奋鼓舞、低沉的哀乐使得人黯然神伤,在烦躁时,一支轻柔的小夜曲能让我们平静下来;快乐时,欢快的音乐会让我们更快乐。
音乐对人精神会产生奇妙的功效。
有人说,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它是人类感情的凝聚。
的确,音乐可以陶冶人的心灵,直接作用于人的灵魂。
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乎心。
”“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由此可见,早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期,言、声、舞都是同出一源----“心”的产物,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再从汉语的特点来看,它有声、有韵、有调,三者串连交错排列,便是一首非常美妙的歌曲,只须吟诵就可让人为之动容。
古往今来,无论是谣谚、诗歌、词曲,大都能作为“歌曲”演唱的,只是年代久远乐谱失传,有些已无法再现了。
但语言文字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却是不争的事实,应该肯定地说:音乐与语文的结合,不但可行而且必行,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学会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记忆方法。
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与音乐巧妙结合的舞台和契机。
因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尝试着把音乐带入课堂,让音乐艺术的感染力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独特的魅力,从而达到音乐美文共欣赏的目的,进而使语文教学更上新台阶。
三、研究的策略:音乐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艺术,而美的乐曲,无论是激昂澎湃的,还是低沉哀婉的,抑或是舒缓轻快的,他都能与人的心灵产生共鸣。
况且自古以来就有“踏歌赋诗”之说,这说明音乐与为文是不可分割的。
所以在教学中使用音乐辅助教学,首先能渲染一种氛围,增强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听者与之产生共鸣。
(一)音乐,让语文课书声琅琅诵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抓好这个环节至关重要。
诵读对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提高写作水平都有重要的作用。
从汉魏六朝到南北朝,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诵”,学生往往是自己朝吟夕读,甚至背诵,文字读顺,文章的大意也就把握住了,同时还丰富了自己的语言。
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宋朝的朱熹也指出:“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
在朗读过程中,多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这样才能达到理解、记忆、运用的功效。
叶圣陶先生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地反复地朗读,学生并未真正心、眼、口、耳并用,收效甚微。
如何让诵读发挥它的作用呢?把音乐引进课堂吧。
音乐用节奏、旋律、速度等各种手段来表现情感。
伴着美妙的音乐诵读,让音乐诠释课文。
仅枯燥地朗读只会使学生索然无味,而音乐的介入让课堂诗情画意,充满美感。
人们易对美丽的事物产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倾注极大的热情,他们愿意开口读、用心读、有感情地读,在入情入境的朗读过程中,对文章的风采格调、脉络层次、语言表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潜移默化地理解吸收。
张志公先生说过:“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来,读出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要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
”有些课文清新小巧,有如泉水叮咚;有些课文大气磅礴,有如长江大河;有些课文细腻含蓄,又象和风细雨;有些课文激昂热烈,恰似狂风骤雨。
所以音乐的选择非常关键,不恰当的音乐非但对课文理解没有帮助,还有可能阻碍学生的领悟。
音乐的节奏、旋律、风格、感情应该与课文相近,这样才能感染学生,真正体会文章的内涵。
如教学人教版第一册《自己去吧》,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句生动活泼,很适合学生模仿课文内容编故事。
由于一年级学生是第一次尝试,就直接让他们编故事,肯定只有少数学生会主动参与。
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我利用了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动物说话》,先和学生一边唱一边跳,再利用歌词让学生模仿书上的内容编故事。
这样一来,就连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中编出了一个个像模像样的故事。
再如,第五册32课《寒号鸟》,教师利用插图来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动物的外表和习性,要是在配上乐器特有的音色来模仿动物的叫声,就能把形象和直观同意起来。
比如用小提琴的碎弓演奏来模仿哆嗦的寒号鸟,用长笛灵巧的吹奏来模仿勤劳的喜鹊,用竖琴流水似的琶音来表现萧何的涓涓细流,用电子合成器下行半音阶模拟狂风呼啸,再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在朗读中适时插播这些音乐片段,进行配乐朗读,不仅读得有声有色,而且情趣昂然。
又如第五册28课《游击队歌》,可以加速对课文的记忆,反过来再进行配乐朗诵,声请并茂,感情更加充沛。
运用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对课内文章朗诵感兴趣,而且主动地去朗读课外读物,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于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
(二)音乐,让语文课情文并茂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和语言一样,都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但音乐在表达人类情感方面更细腻、深刻、生动。
如果说人类创造了音乐,音乐也教化着人类,孔子听完大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
在音乐的世界里,人们的情感是相同的,人们的感受是一致的。
音乐创造了巨大的魅力。
适时将音乐引入语文教学,让它走进课堂,通过音乐的旋律给学生强烈的刺激,借助形象进行记忆,这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大有裨益。
我在语文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尝试:1、营造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人处在欢乐的情境中能产生愉悦的情感,处在悲伤的环境中就会产生悲伤的情感。
课堂氛围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接收效果。
好的课堂氛围可以给教师极大的激情,学生也能觉得非常轻松,在这样一种情境中师生都可能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
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则以一种愉悦的心态接受了丰富的知识以及感情的熏陶。
常此以往,潜移默化,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而然地就得到提高。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用一首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歌曲导入新课,创设气氛,是低段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有趣的歌词还能激发学生好奇的心理。
例如第三册第12课《美丽的大公鸡》,教师可先教学生学唱一首儿歌《大公鸡》,学生唱完歌,教师问:“公鸡在唱什么?”“它在夸耀自己的外表美丽。
”“那么你认为这只公鸡美丽吗?今天要学的课文《美丽的大公鸡》中,老马会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丽。
”这样用音乐为前导,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有了兴趣,才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又如第九册第30课《别了,我爱的中国》,教学前让学生欣赏一首气势磅礴的歌曲《我爱你,中国》。
听完后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这首优美的歌曲讲了些什么?”“他歌颂了我们祖国江山秀丽、巍峨壮观,我国任命朴实勤劳,坚强勇敢。
”“可这篇文章中,作者为何还有远渡重洋,告别亲爱的祖国呢?”这种质疑制造了悬念,学生便开动脑筋在文上寻找答案。
在教学结束前重播这首歌曲,让爱国的情绪在心头激荡:“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森林无边、群山巍峨,淙淙的萧何荡着清波从我的胸中流过……。
”随着欺负的旋律,甜美的各声在宁静、充满遐想的艺术氛围中降下这堂课的帷幕,给学生以无穷的回味,留下难忘的回忆,并从歌声中接受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2、用音乐诱发想象、加深理解想象力的培养是思维能力训练的一个方面,课堂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作一番心灵的游历,充分感受美的魅力,对提高课堂效果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想象力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使学生又有创造力,但是诱发想象需要一定的媒介和触发点,音乐这个媒介可以使学生快速的进入想象的天空,给学生以充分的享受,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同时,活跃了学生们的思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儿童过着幸福的生活,特别是生长在南方的孩子,他们根本体会不到北方寒风刺骨的气候条件和终年并封冻的地理环境,更体会不到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所经历的种种艰难险阻。
所以我在教学第五册22课《大雪山》时。
为了创设红军翻越大雪山过程中遇到的恶劣气候和险峻的地理环境,可以播放长征组曲《过雪山草地》:“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用这首男声合唱曲,低沉浑厚的音色、丰满和谐的声部,缓慢的速度衬托着坚定的情绪,容易将学生带进当年红军长征时苦难重重的路途之中,既创设了特定的教学情境,有为学生更好得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当然,在教材中,还蕴涵着许多音乐的素材,可以灵活的运用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锦上添花,使我们的课堂流淌着音乐,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3、课堂收尾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文学就是语言化的音乐,音乐就是音符化的文学。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文学中的妙处可以借音乐的手段得到渲染,文学中的意境可以在音乐中得到升华,“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头开得好,能调动学生情绪的高涨,能为课堂增色。
此外,课堂的结尾也很重要。
许多老师很注意导语的设计,为授课创立情境,但往往却忽视讲课的结束技巧,要么是不了了之,要么就是简单的布置练习,并未抓住这一时机延伸和拓展知识。
结尾结得好能让课堂再起波澜,在这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则能将学生的思维想象推向新的境界。
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让学生在下课之后还能回顾起来,有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第9册>时,先播放一点充满柔情的音乐,同时补充一些相关的文章,让同学感受一下母爱,这堂课更是情感教育。
整堂课都笼罩在浓浓的亲情之中,趁机让同学们写写我的母亲,课堂上让同学们起来读自己的母亲,触动他们的内心世界,当感动的泪水流下来的时候,这篇课文的讲授也即将结束。
不知不觉中满文军演唱的歌曲《懂你》缓缓响起。
(歌词: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单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