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植物学课程特色及教学体系建设
环境科学专业建设
环境科学专业建设环境科学专业建设一、建立科学的学科体系1、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将环境科学分成基础理论课、实验室实践课、环境工程专业课、环境检测专业课等多个分类。
2、建立一套完善的实验室实训课,使学生能够进行野外调查,分析环境样品,系统学习环境检测分析技能,加强实践能力。
3、科学建立环境工程专业和环境检测专业课程,使学生学习和熟悉环境工程技术和环境检测分析技术,以满足国家发展需要。
二、培养完备的人才素质1、全面提升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贯彻理论。
2、加强环境科学人才培养中的环境法律法规、环境保护等技术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环境法律意识以及环境保护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和能力。
3、加强学生在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设计科学研究计划及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三、提供完善的实习培训1、开展环境科学实习培训,为学生们提供实战经验,做好现场实践能力的培养。
2、搭建现场实习实践平台,为学生们提供实践学习机会,以求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定期组织国内外技术人员为学生讲授有关课题,使学生们学习最新的环境科学技术、工程技术和现代检测分析技术。
四、加强与社会的沟通联系1、加强与环境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了解环境治理的最新进展,掌握环境发展及保护的最新技术及要求,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定期组织学术会议,与国内外相关环境保护和技术发展机构进行技术交流,不断提高学科建设的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3、与社会组织、企业及其它学校建立长期友好关系,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论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建设
论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建设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的焦点。
环境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诞生的。
本文将围绕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建设展开讨论,阐述其重要性及意义。
环境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各个环境要素。
目的在于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为制定环境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科学专业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成为环境保护事业的专业人才。
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环境科学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融合了生态学、化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设置交叉学科课程,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与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环境科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需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因此,在特色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验课程和野外实习的比重。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建设应紧密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掌握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专业建设中,为培养环境保护领域的专业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科学专业应该更加全球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开设全球环境变化、国际环境保护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挑战,提升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建设还应注重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
通过合作项目、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实际的环境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更加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植物学”教材解析及对“植物学”教材改革的建议
高校“植物学”教材解析及对“植物学”教材改革的建议摘要:“植物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类、植物生产类、林学类等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教材质量对于以植物为研究对象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该文解析了国内“植物学”和“植物生物学”教材的特点及存在的共同问题。
结合“植物学”课程教学实践,对高校“植物学”教材改革提出一些建议,为提升高校“植物学”教学质量、提高和改进国内“植物学”教材编写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学植物生物学教材改革“植物学”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农学、林学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是本科新生最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课。
国内“植物学”教材主要有《植物学》和《植物生物学》两类。
其中《植物学》教材历史悠久,内容分形态解剖、系统类群、分类三大块,这类教材版本最多。
《植物生物学》伴随植物科学发展,分支学科兴起产生,在“植物学”教材内容基础上增加了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等相关知识,知识覆盖更广泛、内容更新颖,被认为是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面向新世纪的植物学教材。
一、《植物学》教材的解析1.教材的特点:国内“植物学”教材版本丰富,如马炜梁主编《植物学(第二版)》等。
是目前国内传统“植物学”教材的巅峰之作。
该系列的教材按照经典的“植物学”知识体系介绍了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系统、种子植物分类以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书中采用了1000余幅编者原创彩图,形象直观,把微观的、不易理解的、动态的现象连贯起来,还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植物界以本来面目。
“植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植物,而植物的分布又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马炜梁主编《植物学(第二版)》教材中选择的代表植物类群,多为华东及华南地区植物。
2.存在的问题:植物学教改文章非常多,但是针对“植物学”教材的相关教改文章非常少见。
实际上目前国内“植物学”教材的问题比较突出:(1)教材内容仍以形态解剖、系统类群、分类三大部分组成,基本框架几十年不变,各部分有机联系少,缺少贯通始终的主线;(2)内容较陈旧,不能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动态,部分内容与中学教材在低水平上重复;(3)很少吸取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新进展,进而更新、改革“植物学”的有关内容;(4)植物分类系统老旧,多采用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或克朗奎斯特系统,被子植物没有采用APG系统;(5)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联系太少;(7)实验课内容老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8)教材选择的植物具有局限性,难以顾及各地高校教学,不利于各区域高校植物学教学和实践。
教学型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
邓 小平理论概论 、大学体育 、新编大 学英语 、计算机基 础。
所 有公共课程体现 知识体系的综合性 。专业基础课 :高等数
学的环境科学主要起源于地理学 、化学 、大气物理学等学科, 南京大 学的环境科学主要 来 自化学 、地学和生物 学 ,北京师 范大学 的环 境科学主要来 自于地理学 ,吉林 大学和南开 大学 的环境 科学主要起步 于化 学,厦门大学 的环境 科学主要侧重 于海洋环境科学等 。不同的办学背景形成了 自身的办学特色 , 同时该专业学生 的学 习和 就业在一定程度 上沿袭 了传统专业 的背 景 。但 大部分新近 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也先后设立 了环境 科 学专业 ,这些学校 在教学背景和教学综 合条件等方面 相对 较 弱,所 以在开 办环 境科学专业 的过程 中相对处于弱势 。如 何提 升这些 院校 的环 境科 学专业 的办学层 次和水平是一个 值 得探讨 的 问题 。河南 科技学院是 一所 以本科教育为主 的教学 型大学,2 0 0 4年申报 开设环 境科 学专 业,环境科学专 业是在 原制药学专业 、农学 专业、植物保护 专业的基础上 开办的环 境 科学专业 ,为 了把 专业办好 ,学校 在新 专业投资和 办学体
( )完善 理论 课程 体 系 一
完善的理论课程 体系是构建学生 的理论知识基础 。河南 科 技学院把所有 本科 专业课程体 系分 为五个平 台,即:本科 公共 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专业选修课 和公共选 修课。本科公共基础 课程包括 :马克 思主义哲学原 理、思想 道 德修养 、毛泽 东思想概论 、法律基 础、政治经济 学原理、
【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综合性 ;系统性 ;开放性 【 中图分类号 】G43 2
我 国的高等本科教育 学校 可分为三 大类 ,一是研究 型和 教 学研 究型大学 ,二 是以本科教育 为主 的大学,三是 高等职 业 学院 。近几年 高校 扩招扩建后 ,一大批高校如师 范类 、职 业 教育类 、工科 院校 、理科院校 、农科院校等都调整 教学方 向,力求建成综 合性 大学 。 目前我 国具有高等本科 教育 资格 的高校 有 7 0多所,除 “ l 0 2 l工程 ”外 的大部分高校 ,大部分 属于 以本科教育 为主大学 ,这 些院校为了学校 的发 展,都在
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
环境科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学学科,主要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旨在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实验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础理论课程1. 环境科学原理:该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主要介绍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包括环境系统、环境污染与控制、环境化学基础、环境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内容,是学习环境科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
2. 环境监测与评价: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环境评价理论与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是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3. 生态学基础:该课程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物种多样性、生态平衡等内容,为学习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和气候变化等课程奠定基础。
4. 环境法律法规:该课程主要介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法律责任、环境污染行为的认定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是环境管理和环保工作的必修课程。
二、实践课程1. 环境调查与规划: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调查和规划的方法和技术,以及环境评价报告的撰写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等方面的内容。
2. 环境保护技术:该课程介绍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废水处理、废气治理、垃圾处理、土壤修复等方面的内容。
3. 环境管理实务: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作、企业环保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课程1. 环境监测实验:该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实验课程之一,学生将学习环境监测方法和技术,了解分析环境污染物的方法和技术。
2. 环境工程实验: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工程方面的实验,包括废水处理、废气治理等方面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选修课程1. 空气污染控制:该课程主要介绍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包括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大气污染源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2. 水环境保护:该课程介绍水环境保护的理论和技术,包括水质评价、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内容。
(完整版)环境科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完整版)环境科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出环境科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规划,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和提升学科的研究水平。
2. 学科定位2.1 学科背景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与环境相关的问题,包括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
2.2 学科定位将环境科学学科定位为跨学科研究领域,整合环境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如生态学、化学、地理学等,以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
2.3 学科发展目标- 建立国际领先的环境科学学科研究中心。
- 培养高水平的环境科学研究人才。
- 推动环境科学与产业和社会发展的结合。
3. 学科建设措施为实现上述学科发展目标,以下是学科建设的措施:3.1 提高科研水平-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引进和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
- 鼓励创新科研项目,促进前沿技术和方法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
3.2 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 建立国内外重点学术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 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
3.3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环境科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体系,加强实践教学。
- 增加与行业和社会需求对接的专业实训和实机会。
4. 学科发展前景4.1 学科研究方向- 环境污染与治理研究- 环境生态与保护研究- 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4.2 学科发展趋势- 多学科融合:与其他学科形成交叉与合作研究。
- 可持续发展: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 国际化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5. 总结本文提出了环境科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包括学科定位、学科发展目标以及学科建设措施等。
通过科研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的加强,相信环境科学学科将取得更加显著的发展成果,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学院环境科学课程建设特色亮点、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学院环境科学课程建设特色亮点、存在问
题及意见建议
特色亮点
1. 关注实践应用:学院环境科学课程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2. 跨学科融合:课程设置涵盖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促进学生全面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环境挑战。
3. 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课程内容将环境保护理念和意识渗透其中,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积极参与。
存在问题
1. 课程设置重复性:一些课程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重复,
缺乏新颖和创新的元素。
2. 缺乏实践机会:部分课程缺乏实践环节,无法真正让学生通
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缺乏与实际环境问题的直接联系。
3. 师资力量不足:学院环境科学课程的教师队伍相对匮乏,缺
乏具备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教师。
意见建议
1. 优化课程设置:对重复性较高的课程进行整合和调整,注重课程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2. 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环节,如实验、实地考察等,提供学生更多实践机会,加强课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3. 拓宽师资来源:增加外聘教师和与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引入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来扩充师资力量。
以上是关于学院环境科学课程建设特色亮点、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的内容。
我们将不断努力改进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 学时 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植物学是农艺系园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由植物形态解剖学(Plant Morphology and Anatomy)、植物系统分类学(Plant Taxonomy)两大部分组成。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花卉学、观赏树木学等奠定必要的专业课基础。
同时,通过指导学生查阅近期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研究方面的期刊和文献,使学生掌握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和近期的重大研究成果及学科动态,培养学生进行植物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在学习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并通过实验,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识别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特征,细胞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徒手切片以及染色、装片等方法和技术。
对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应用和相关的制片技术,应鼓励学生加以了解。
在讲授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结合中学所学知识,对植物细胞可略讲,着重强调细胞壁、液泡、质体特别是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
对植物的组织要详细加以讲授,这样在讲授器官发育涉及这些组织时可略讲。
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为本课程的重点,重点放在根和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叶的结构,花药的结构和发育,胚囊和胚胎发育的规律。
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方案一、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方案ﻭ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该项工程能否顺利、有效地进行受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诸多要素的影响。
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对当前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进行了优化。
ﻭ1。
对课程体系的优化ﻭ传统的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较为陈旧单一,应该对该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重组,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科学、扎实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素质结构,为满足以上要求,高校应该采用模块化的形式,如将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以为目标导向划分为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分析技术、环境评价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等多个模块,各模块之间应突出层次性,通过教学,使学生方面实现从理论到的飞跃,在各模块中,高校要确保自身所设置的课程可以涵盖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知识,使自身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ﻭﻭ2.对教学内容的优化ﻭﻭﻭ近年来环境科学非常迅速,现代环保、新理论更是日新月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好现代科技与原有理论的衔接工作,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某项课程讲授某些针对性较强的知识理论,使学生某一方面的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升.就环境管理来说,应该将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等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而水处理工程则应该将处理方法技术作为教学重点.环境是多变的,各阶段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各不相同,教师应该将有关环境的前沿动态、热点问题及治理环境问题的新思想、新手段、新工艺适时地引入到课堂当中。
环境科学专业所安排的课程内容较为广泛,教师应该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性,避免出现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对无用、重复、过时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对当前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为学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教学方法的优化ﻭﻭ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途径,讲授法作为主要的传统教学方法,将学生当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充分激发。
9.1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实施过程和效果说明
9.1 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实施过程和效果说明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始建于1952年,目前拥有一个细胞生物学博士点、生态学、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生物学等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院设有环境科学系-环境科学专业等3个本科专业,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0年环境科学专业作为非师范专业首次招生, 2012年经教育部本科专业整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由理学学科调整为工学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招生,授予理学学位。
目前累计毕业生321人,是我院拟在未来五年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
2013年获批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环境科学专业按照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面向适应辽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需要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基于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物学和环境生态学、生态环境管理方向的建设成果,大力推进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创新能力训练,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创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不断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经过10多年的建设与凝练,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
1.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环境科学专业拥有一支队伍精干、结构合理、团结进取的专业教学团队。
目前共有教职工20人(含外聘教师7人),13名专任教师中教授3人,副高级6人;92.3%具有研究生学历,7人具有博士学位,7名硕士生导师,有约30%的专任教师有出国留学经历。
2013年组建环境科学工程人才培养教学团队,正在积极为实施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积极的探索。
2.制定并优化了一整套工程性质突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环境科学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环境科学特别是环境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课程建设与教学改进研究
環境科學專業本科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進研究环境科学专业本科课程建设与教学改进研究概述: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紧密相关。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社会对环保人才的需求增加,环境科学专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环境科学专业本科课程的质量,培养优秀的环境科学人才,需要加强对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进的研究。
一、课程建设:1. 更新课程内容在环境科学专业本科课程的建设中,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与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相结合。
可以通过与相关行业合作,邀请业界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增加实践案例和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建立核心课程体系环境科学专业本科课程建设应建立起良好的核心课程体系。
这包括环境科学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等。
其中,基础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可以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选修课程可以提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可以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实习等,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改进:1. 制定优化教学计划在教学改进的研究中,应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教学计划。
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科学地安排授课内容,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 实施创新教学模式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尝试引入创新教学模式。
例如,通过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协作学习等方法,使学生在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和经验。
同时,可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教师是教学改进的重要保障。
应该加强对环境科学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激励优秀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浅析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
2022年2月第6期Feb. 2022No.6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浅析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潘晓雪,张学胜,李玉成(安徽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摘 要] 环境科学是一门交叉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四门学科的新兴学科,主要用来研究环境污染成因、演变规律、人类活动的贡献,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从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实践经验和调研结果出发,分析当前高校在学生兴趣和社会责任感、文献检索和专业认知、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试图为我国高校在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 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解决方案[基金项目] 2020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双基”建设教学示范课“认知实习、环境科学专业实验”;2021年度安徽大学实践教育课程建设资助项目“认知实习”;安徽大学环境科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021年度安徽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作者简介] 潘晓雪(1991—),女,安徽阜南人,博士,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环境化学研究;张学胜(1987—),男,安徽涡阳人,博士,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环境污染化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6-0041-04 [收稿日期] 2021-05-25据统计,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1]。
在全国高校普遍扩招的大形势下,该数字呈逐年递增趋势,如:2019年普通本专科招生914.90万人,比上年增加123.91万人,增长15.67%;在校生3031.53万人,比上年增加200.49万人,增长7.08%;研究生招生91.65万人,在学研究生286.37万人[1]。
以环境科学为中心的科学教育专业学科基础课程构建
教育管理JIAOYUGUANLI260一、科学教育专业设置的意义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了全新的科学课程,科学3-6年级科学课程中含有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知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3个领域,7-9年级科学课程分为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5个领域,均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球与空间等多个学科的综合。
科学课程打破了传统分科课程的界限,把学科及教学系统中各要素及各成份整合成为有机整体的新型课程。
科学课程的设置,对教师的能力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必须具备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并有能利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跨学科综合性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从事分科课程教学的在职教师很难适应科学课程的要求。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育方法。
”随着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在全国范围逐步实行,在高等师范学院开设“科学教育”专业是大势所趋,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当前各院校科学教育专业学科基础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主要要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综合性科学课程教学等方面所需要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跨学科知识,培养综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2002年教育部批准重庆师范大学开设我国第一个“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至今,全国己有80余所高等师范院校设立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大部分院校将该专业放在理科类院系开设。
各院校对该专业的基础课程的设置区别不是太大,均开设基础物理、基础化学、基础生物、自然地理或地球与空间科学课程,并包括实验部分。
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如对应于中学科学的物质科学基本没有,仍是分科课程的拼盘,有的仍分得很细。
各门基础课程之间并无一个桥梁进行连接,使得教师在各门基础课教学中仍然按照传统学科的教法,在学科领域内进行纵向的深入很少涉及到与其他学科之间联系,实践课程也是按照科学分门别类的进行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学生综合知识体系的形成及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基础教育改革对科学教师的要求相悖。
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摘要】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的教学体系构建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环境科学领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有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的整体情况,然后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设定,包括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接着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
教学方法的选择着重于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分析等实践性教学手段。
最后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构建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的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的发展应该注重跨学科融合和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整体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意义、发展趋势、总结、展望1. 引言1.1 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任务。
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也使得环境科学专业的需求不断增加。
建立一个完善的认知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出一批具有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的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我们需要对现有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整体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设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素质。
接下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情况。
通过构建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教学体系,我们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出更多具有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推动环境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植物学课程特色及教学体系建设
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植物学课程特色及教学体系建设
梁美霞;刘怀如
【期刊名称】《高师理科学刊》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在分析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植物学课程特色的基础上,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探讨其教学体系建设问题。
旨在进一步完善环境科学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为后续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总页数】3页(P114-116)
【作者】梁美霞;刘怀如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G642.0
【相关文献】
1.浅析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J], 阎轶娟
2.《植物学》课程特色及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 [J], 李璟琦
3.高校环境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J], 左剑恶;段凤魁;贺克斌;杨宏伟
4.国内外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差异比较 [J], 谢越;韩传红;段立珍
5.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考查课教学改革初探——以《植物学》课程教学为例 [J], 王艺璇;杨春维;腾洪辉;任百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核特色的环境工程学科教学体系建设与XX
有核特色的环境工程学科教学体系建设与-科虽然**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已统一相同的名字,但**高校依旧保持了传统的特色.全国**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也呈百花齐放、多种特色并存的特点.一般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强调基础教学,以环境工程原理为专业基础,以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化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等为专业课。
培养过程过于强学过程,轻视综合能力这一最终目标。
强调课堂教学,重视提供大量的锻炼,学生毕业或设计课题多为模拟,缺乏“真刀真”的实际训练。
[1]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对涉核环境保护与辐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按此规划要求,在核原料开采、纯化和核废物处置循环全过程、核电设计、核工程技术、核反应堆工程、核与辐射安全、运行管理等领域均需要大量具有核环境保护知识的专门人才.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探索南华大学有核特色环境工程学科新的教学体系,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的专门人才,使之理论扎实、知识面广、素质高、创新意识和工作能力强,服务于国防建设、核、地方经济建设与的**个领域。
通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在教学体系建设与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并逐步了特色。
一、有核特色环境工程教学体系的建立ﻭ随着环境保护策的深入,环境保护相关的基本走过了以“三废”治理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正在朝着有利于改善经济的环境品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档次的方向,这样就对环境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求.二、培养核特色环工人才的1.整合**,促进不同层次学校学科建设的目标和建设思路有所不同,如何坚持走以内涵为主的道路,突出特色,优化**配置,打破学科壁垒,增强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支撑是实施**整合、培养有核特色的环境工程人才的前提条件.核心能力是**整合的结果,但核心能力首先不是单指一个组织所拥有的一、两种“我有你没有”、“我行你不行”的专长设备、专长技术,而是获取、配置并充分运用**种**的有效优化的整合能力。
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分析
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分析0 引言随着我国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已有几十多所高校开设了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如何适应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摆在我们环境科学专业教育工作者面前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环境科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环境科学的一些概念、原理、规律以及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来自于自然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以及工程与技术科学等各个领域[1],可见,环境科学学科是在综合多门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系,而且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2],几年来,为提高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我们在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1 安庆师范学院原有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1999年,我校在安徽省内第一个设置了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原来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基于国内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和目前就业市场分析,我们逐渐认识到原来的人才模式培养上尚存在着与市场要求不完全一致的方面,如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实践环节相对薄弱;选修课程门数较少,学科体系虽有特色,但存在开设课程和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课程体系大而全,实际应用能力不强;选修课较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等等。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进行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我国人才市场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要求。
2 安庆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新课程体系近年来,我校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对原有的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以满足人才市场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需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
改革后的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采用学分制,要求学生毕业时修满171.5学分,其中公共课55学分,专业课93.5学分左右,实践环节23学分。
除了必修环境学、环境化学、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与评价等专业课程外,我们还设置了环境工程与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两个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就业情况任选其中一个方向,专业方向课突出了实践环节,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就业需要和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
《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常见植物的种类、特征和生长环境;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植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通过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生长环境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对植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其环保意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植物的世界,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基础知识: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长环境,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让学生亲手观察和感受植物的形态和特征,增强学生对植物的直观认识。
4. 案例分析:通过介绍一些与植物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植物在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等,引导学生运用植物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5. 德育渗透: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植物学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研究植物科学。
四、教学反思课后,教师需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和延伸,如阅读相关书籍、参加植物科学社团等,以增强学生对植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培养其科学精神、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学生也能够认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群建设及课程体系设置
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群建设及课程体系设置•相关推荐
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群建设及课程体系设置
摘要:文章以环境科学学科群的带头学科及其内涵、外延分析为基础,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群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以青岛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组织为例,对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群建设进行了探讨,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提供一种新范式. 作者:李旭霖崔德杰辛言君 Li Xulin Cui Dejie Xin Yanjun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期刊:环境科学与管理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2010, 35(1) 分类号:X1 关键词:环境科学学科群专业课程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o u r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t e a c h i n g s y s t e m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b o t a n y
i n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o f c o l l e g e a n d u n i a e :B 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he t b o t a n y c o u r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e i e n c e ,d i s c u s s e s he t t e a c h i n g
1 高校环境科学专业的植物学课程特色
1 . 1 基 础性 强
植物学是高等院校涉及面最广 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泉州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景观规划设计方 向新生入学后首开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通过植物学的学习可以为学好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
础.因此 ,加强植物学课程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s y s t e m f r o m t h e o r y nd a p r a c i t c e t e a c h i n g ,i n o r d e r t o f u r t h e r i mp ov r e he t b o t a n y t e a c h i n g i n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l a y a s o l i d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 t h e f o l l o w- u p c o u r s e s .
摘要 :在分析 高校环境科 学专业植物学课程特 色的基础上 ,从理论教 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探讨其 教学体 系建设 问题. 旨在进一步完善环境科学专业植物学课程教 学,为后续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植物 学; 课程特色;教学体 系;环境科学
中图分类号 :Q 9 4: G 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8 3 1 . 2 0 1 3 . 0 1 . 0 3 5
第3 3卷 第 1 期
2 0 1 3燕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J o u na r l o f S c i e n c e o f T e a c h e r s C o H e g e a n d Un i v e r s i t y
V0 1 . 3 3 No . 1
1 月
J a n . 2 0 1 3
文章编号 :1 0 0 7 — 9 8 3 1( 2 0 1 3 ) 0 1 — 0 l 1 4 - 0 3
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植物学课程
特色及教学体系建设
梁美霞 ,刘 怀如
( 泉州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 泉州 3 6 2 0 0 0)
1 . 2 专业性强 植物学课程知识容量大 ,从所选用的叶创兴主编的 《 植物学 》 教材的系统性来看 ,主要 由植物形态
解剖和植物系统分类两大篇章构成 , 内容庞大. 因此 , 教师在绪论课教学 中首先应从学生的专业背景 出发 ,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0 — 1 2
基金项 目:泉州师范学院校教学改革项目 ( Y 0 5 ) 作者简介: 梁美霞 ( 1 9 8 1 一 ) , 女 ,福建南安人 , 讲师,硕士 , 从事城市景观生态方向研究.E — m a l r :1 m x 2 0 0 3 4 4 0 @ 1 6 3 . t o m
Ke y wo r d s :b o t a n y ;c o u r s e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t e a c h i n g s y s t e m;e n v i on r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植物学作 为高师环境科学专业景观规划与设计方 向的一 门专业基础课 ,在教学 中具有举 足轻重的地
位. 植物学学习得好坏直接关 系到后续课程 的学习 , 同时 , 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在教学 中, 应根据课程特色 , 将植物学基础知识 的学习与当地植物资源的开发 、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尤其要重视培养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为社会输送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 、知识面宽、技术应用能力强的毕业生” .
第1 期
梁美霞 ,等 :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植物学课程特色及教学体系建设
1 1 5
在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 ,理顺教学思路 , 将教材 由厚变薄, 让学生了解植物学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p ~, 这 样才能紧密结合专业实际.如环境科学专业景观规划与设计方向学习植物形态解剖时 , 侧重点应体现在植 物的形态掌握上 ,先学会植物六大器官的生理功能 、基本形态描述 以及各器官的特化现象 ,从宏观、直观 视觉上懂得植物个体美 的体现 、形态特征表述 ,为植物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美学基础.
L I ANG Me i - x i a ,L I U Hu a i — r u
( ch S o o l o f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 ,Q u a n z h o u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Q u a n z h o u 3 6 2 0 0 0 ,C h i n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