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28※《观潮》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一、观潮导学概述观潮是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与父亲一同观潮的经历。
本导学案将从课文的主要内容、阅读目标以及相关思考问题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课文内容回顾课文《观潮》主要写了作者和父亲一同前往海滩观赏潮汐的情景。
文章开头通过描绘海浪汹涌的画面,引发了作者的好奇心。
随后,作者和父亲乘坐小汽车来到海滩,观看着一波波的潮水涌上岸边,逐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壮美。
文章最后提到作者对石头的喜爱,并因此提醒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
三、阅读目标通过阅读《观潮》这篇课文,我们的阅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节发展;2.感受并理解大自然的壮美和伟大;3.了解作者对石头的喜爱;4.意识到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的重要性。
四、思考问题1.在课文中,作者和父亲是如何观赏潮汐的?2.你觉得作者对石头的热爱有什么特别之处?3.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五、思考展开1.在课文中,作者和父亲选择了什么方式观赏潮汐?作者和父亲选择了乘坐小汽车前往海滩观赏潮汐。
他们沿着崖壁的道路行驶,靠近了大海,通过遥望或者靠近潮水的方式来观赏潮汐。
2.作者为什么对石头情有独钟?作者对石头情有独钟是因为石头有着不同的形状和颜色,而且它们在人们的脚下也经历了很多年的变化。
石头给作者的感触很深,他喜欢观察它们的动静,喜欢听到它们碰撞的声音。
3.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和爱护自然?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是因为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自然资源不可再生,我们要正确对待和使用它们,不能对其进行破坏和滥用。
同时,自然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尽力保护它们,让其保持原有的美丽和生态平衡。
六、拓展阅读如果你对自然中的其他景观和动物也感兴趣,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大自然的书籍或者文章,进一步了解自然的奥秘和美丽。
或者你也可以尝试亲自去一些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接触大自然,增加对自然的认知和体验。
七、总结通过阅读《观潮》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了作者和父亲观赏潮汐的经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伟大。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观潮》是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写景文章。
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抓住钱塘江大潮壮美雄奇这一特点,由远及近的把享有天下奇观这一美称的钱塘江大潮描写的有声有色。
是一篇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语感的好课文。
教案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能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把交流建立在了平等、融洽的基础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交流是在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的,使学生体验到了交流的乐趣和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本课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既理解课文内容,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同时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掌握11个会写的生字。
理解“笼罩、沸腾、水天相接、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霎时”等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3、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优美词语。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一课,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来描述的观潮过程,谁来说一说潮来前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二、理解课文内容(一)学习潮来时1、自由朗读潮来时的内容。
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2、在交流中随机进行重点指导:(1)大潮声音①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样的?(低沉)指导读好这句话。
②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想象“山崩地裂”的声音,指导学生读出气势。
教师指导:体会声音的变化,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练习朗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准备词卡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比较“观”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
(板书:天下奇观)3.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
4.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
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薄雾闷雷涨注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
)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A、八月十八——的观潮日B、盐官镇——的地方C、观潮人——最多D、响声——E、浪潮——最壮观F、人的情绪——涨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了。
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指导朗读:(1)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丽而罕见的景象。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贵城县第四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28 观潮
1.疏通文意,掌握本课重点的文言词句。
2.感受钱塘江潮宏伟壮观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体会本文精炼生动的语言,感受文章多描写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一、作者链接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
南宋(朝代)文学家。
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颇有成就,又能书画。
著有《武林旧事》、《草窗词》、《齐东野语》。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作。
二、预习自测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霆( ) 斋( ) 艨艟( ) 履( ) 倏( ) 舸( ) 泅( ) 僦赁 ( ) 仞( ) 绮(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方:①方其远出海门:②方出神:③七百里:观:①观潮:②天下之伟观也:仅:①仅有“敌船”为火所焚:②仅如银线:为:①仅有“敌船”为火所焚:②海涌银为郭: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以:①以此夸能:②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势:①势极雄豪: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能:①以此夸能: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词类活用①天下之伟观也。
(观: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尽: )③皆披发文身。
(文: )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标: )⑤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穹: )(3)古今异义①方其远出海门(古义:今义:)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古义:今义:)③吞天沃日(古义:今义:)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古义:今义:)⑤人物略不相睹(古义:今义:)⑥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古义:今义:)三、整体感知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
作者围绕“观潮”刻画了哪几幅图画?探究点一----文本探究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2.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3.第四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探究点二----语言赏析本文语言生动而形象,运用了准确的动词和比喻、夸张等修辞,试举例说明。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课前小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的生活情趣。
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3.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4.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签名:【知识链接】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
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
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课堂学习】一、读准字音。
京尹.()艨艟..()倏.尔()一舸.()沃.日()罗绮.()雷霆.()杨诚斋.()善泅.()系.腰()僦赁..()乘骑.()如履.平地()穹.()鲸波万仞.()二、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2、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3、一舸.无迹;4、吞天沃.日;5、披发文.身;6、倍穹.常时;7、倏尔..黄烟四起;8、艨艟..数百;9、以.此夸.能;三、词类活用。
⑴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⑵皆披发文.身⑶乘骑.弄旗2.特殊的文言句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引领学生感受钱塘海潮的奇伟磅礴,体味自然的伟力美、人的精神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教学重点:通过多层次的诵读,以读带品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读的指导。
教学难点:通过赏读理解:奇伟磅礴的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参与而灵动生辉!教学过程一、传说激趣:师:春秋时,吴国有个大夫叫伍子胥。
吴越争霸,越王勾践被俘。
子胥多次建议杀勾践以绝后患,反被吴王赐死,尸身抛入钱塘江中。
吴国灭亡后,相传子胥悲愤难抑,乘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上奔腾吼叫,从此便有波涛滚滚的钱塘大潮。
钱塘观潮,始于汉魏,宋朝时最盛。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周密一起去“观潮”吧。
二、问答明意:师: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
(学生读课文)师:这是一篇文言自读课文,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同学们已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昨天我们进行了预习,现在,我们来进行抢答比赛,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情况。
大家准备好了吗?(学生跃跃欲试)师:钱塘江潮观看的最佳日期是何时?生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师追问:既望是哪一天呀?生2:农历每月的十六日,因为望日是十五,“既”是已经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十五日的后一天。
师:钱塘江潮初来之时就汹涌澎湃吗?生3:不是,因为“方其远处海门,仅如银线”。
“方”就是“当……的时候”,可见的钱塘江潮出来之时刚刚像一条银线。
师:你能结合注释读文章,这是个好习惯。
但是老师纠正你一个读音,本句中应该读“仅(jìn)如银线,因为古汉语中做“几乎,差不多”释义的时候读jìn。
师:军演有哪些项目?生4抢答: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师:文中哪个四字词最能表现军士们的技艺水平?生5:如履平地师:吴中健儿水中所持的彩旗是否仅仅作为标志?生6:不是的,因为吴中健儿“以此夸能”。
《观潮》导学案含答案
《观潮》师生公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3、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
学习本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学习重难点】1、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2、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知识链接】《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
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
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
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
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
其诗文亦佳。
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预习导学】1、初读课文,注音或写字:每岁京尹()艨()艟()shū( )尔一()善泅()倍穹()珠翠罗qǐ( ) sù( )迎而上Jiù( )赁()看幕如lǚ( )平地鲸波万rèn( )2、再读课文,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沃:(2)倏尔黄烟四起倏尔:(3)人物略不相睹略:(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5)珠翠罗绮溢目溢:(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7)方其远处海门方:(8)如履平地履:(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为:逝:(10)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11)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溯迎:出没:(1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干: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海涌银为郭古义:今义:(2)吞天沃日古义:今义:(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骑:古义:今义:标枪:古义:今义: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1)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海涌银为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2)以:以此夸能()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3)仅:仅如银线()仅有“敌船”为火所焚()(4)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势:势极雄豪()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6)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腾: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腾身百变()5、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4)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合作探究】(观看钱塘江大潮直播视频)9、作者在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
《观潮》导学案及答案
《观潮》导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
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5、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观潮美景的句子。
2、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3、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
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
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
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
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
其诗文亦佳。
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自主学习】1、填空:《观潮》选自,作者,字,号,(朝代)文学家。
著有、、等。
2、注音或写字:每岁京尹()艨()艟()sh ū( )尔一舸()善泅()倍穹()珠翠罗qǐ( ) sù( )迎而上Jiù( )赁()看幕如lǚ( )平地鲸波万rèn(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沃:(2)倏尔黄烟四起倏尔:(3)人物略不相睹略:(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5)珠翠罗绮溢目溢:(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7)方其远处海门方:(8)如履平地履:(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为:逝:(10)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11)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溯迎:出没:(1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干: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海涌银为郭古义:今义:(2)吞天沃日古义:今义:(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骑:古义:今义:标枪:古义:今义: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1)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海涌银为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2)以:以此夸能()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3)仅:仅如银线()仅有“敌船”为火所焚()(4)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势:势极雄豪()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6)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腾: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腾身百变()6、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4)出没于鲸波万仞中()7、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C:争先鼓勇,溯迎而上D: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8、按原文填空。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8《观潮》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8*观潮【导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
2.把握文章内容,学习生动简洁地描绘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的笔法及对比映衬的写法。
3.体会文章所描写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涨潮吗?海水每天有规律地涨落两次,涨潮时波涛汹涌,很是壮观。
海水顺着出海口涌进江河,那么多的海水同时涌进来,如果出海口很窄,那会怎样呢?会激起更高的浪潮。
钱塘江潮就以其汹涌的浪潮和陡立的水墙闻名于世,自古以来,吸引了很多游人前去观潮。
现在我们就走进周密的《观潮》去体会一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霆(tíng) 斋(zhāi) 艨艟(méng chōng) 履(lǚ) 倏(shū)舸(gě) 泅(qiú) 僦赁(jiù lìn) 仞(rèn) 绮(qǐ)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方:①方其远出海门(当……时)②方出神(正)③方七百里(面积)观:①观潮(观看,动词)②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仅:①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仅仅)②仅如银线(几乎,将近)为:①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②海涌银为郭(成为)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算是)以:①以此夸能(凭借)②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助词)势:①势极雄豪(气势)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能:①以此夸能(本领)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2)词类活用①天下之伟观.也(动词作名词,景观,景象。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第【1】篇〗【教材简析】钱塘潮,是指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时”的语句。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习观察事物的能力。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课前准备】潮来时的录像,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潮吗?你在哪儿见过?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然而我国的钱塘江大潮却被称为“天下奇观”。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观赏这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吧。
(播放有关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课件。
)3、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钱塘江的相关资料?请你为大家展示一下吧!(学生介绍钱塘江的资料或吟诵诗句。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钱塘江大潮如此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近它,观赏它,感觉它!(齐读课题《观潮》。
)2、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说一说: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三、自主学习生字、新词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分析字形,理解词语:⑴分析字形:“罩”下面不是桌,应写成“卓”。
“昂”上下结构,“曰”字旁,下边的左半部是“”不要写成“”。
“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天下奇观: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象。
第28课《观潮》教案(精选15篇)
第28课《观潮》教案(精选15篇)第28课《观潮》教案篇1一、目标与要求1.了解钱塘江潮宏伟壮丽的景象。
2.了解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及吴中健儿超群的弄潮技术。
3.体会文中自然美与人文美相融合的特点。
4.学习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描写。
二、教与导设计0学法指导这篇文章的语言描写既简洁又生动,学习时要体会这一特点。
文章从形、声等不同角度由远及近描摹钱搪江潮的壮丽,特别形象精确,表现了其雄豪的气概。
接着对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描写,更令读者如身临其境。
在阅读本文时,要求在疏通字句的基础上领悟这些内容及特点。
o重点与难点1.文章的脉络。
第一段: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描写钱塘江潮的雷霆之势。
其次段:写教阅水军的奔腾分合之势。
第三段:描写吴中健儿迷人的弄潮身姿。
第四段:描写观潮者之多。
2.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之所以生动而形象,主要在于:一。
能精确地运用动词,如“披发文身”中的“披文”,‘净先鼓勇”中的“争、鼓’等。
二、文中善用比方张等修辞方法。
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中,“玉城雪岭”是比方,“际天’则是夸张,“大声如雷霆”用了比方,“吞天沃日’则用夸张,使读者对钱塘江潮的气概犹如亲见,感受很深。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概。
操练水军的状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
最终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概的壮丽,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事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
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o问题与方法1.从“既望”着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别称谓。
第28课《观潮》教案篇2一、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①吞天沃日()②如履平地()③一舸无迹()④鲸波万仞()⑤珠翠罗绮()⑥艨艟数百()二、解释加粗的虚词①浙江之潮________ ②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③以此夸能________ ④舞刀于水面________三、解释下面加粗的词①略不相睹________ ②弄旗、标枪________③吴儿善泅________ ④披发文身________⑤溯迎而上________ ⑥鲸波万仞________⑦僦赁看幕________ ⑧席地不容________四、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在文中学会生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并能积累和运用。
3、学习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课文3、4自然段内容的理解和感悟;2、学习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鼓励学生在课前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观潮》。
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在我国的浙江省,那里的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板书:天下奇观。
)区别:“观潮”与“天下奇观”的“观”的意思,理解“天下奇观”的含义。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1、检查生字情况。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三、创设情景,整体感知观看录象。
四、突破重点,朗读感悟(随机板书)1、钱塘江大潮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2、找出课文中描写潮水景象的段落。
3、自由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仔细体会,读出你的感受。
(根据学生的需要,在读中理解词句,读中感悟,读后质疑,合作学习、交流,尊重学生个别差异,读出真情实感。
)⑴“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你读懂了什么?理解“人声鼎沸”的含义,学学“闷雷滚动”的声音。
⑵“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表演“人群沸腾”的情景,刚才这情景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人声鼎沸。
)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⑶“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读出壮观的感受,分组比赛读。
)⑷“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八年级语文上册28观潮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8﹡观潮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1.读懂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1.读懂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1.周密,南宋文学家。
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
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
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
其诗文亦佳。
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2.《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第一课时1. 注音或写字。
京尹. shū尔 善泅. sù迎而上 鲸波万rèn 车马塞.途 一舸. 艨艟.. 倍穹. 如lǚ平地 j iù赁.看幕 珠翠罗qǐ 2.解释加点的词。
资料链接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吞天沃.日: 用水淋洗 倏尔..黄烟四起: 突然 人物略.不相睹: 微,一点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高 珠翠罗绮溢.目: 满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农历十六 方.其远处海门: 当……时 如履.平地: 踩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被 随波而逝.: 去,往 皆披发文.身: 刺着文采 溯迎..而上: 逆流迎着潮水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江岸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海涌银为郭.古义: 外城 今义: 姓 吞天沃.日 古义: 用水淋洗 今义: 肥沃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骑:古义: 名词,马 今义: 动词,骑马标枪:古义: 举枪 今义: 一种体育器材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
《观潮》(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8、《观潮》(第一课时)一、学习内容1、读准生字字音,掌握“方、倏尔、文、江干”等常用词的意思,疏通文意。
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二、课前自学1、资料助读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2、走进作者《观潮》选自《》,作者,字,代湖州人。
3、自由朗读课文,并给下面加点字注音①雷霆()②杨诚斋()③艨艟()()④如履平地()⑤倏尔()⑥一舸无迹()⑦善泅()⑧僦赁()()⑨罗绮()⑩鲸波()11江干()4、结合课文注释,解释加点字词并疏通全文既望方其远出海门则玉城雪岭吞天沃日艨艟数百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随波而逝皆披发文身江干上下十余里间虽席地不容间也珠翠罗绮溢目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5、默读课文,请概括每段的段意。
①②③④四、自测自评1、根据拼音写汉字①吞天wò日()②如lǔ平地()③一gě无迹()④鲸波万rèn()⑤珠翠罗qǐ()⑥méngchōng数百()2、解释加点字词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吞天沃日()乘骑弄旗标枪舞()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为火所焚()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随波而逝()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虽席地不容间也()3、句子翻译①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②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③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④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⑤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徐秀形2. 《谈中国诗》导学案7.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
重点
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学习
难点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知识链接
背景简介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南宋词人周密曾经观看了钱塘江涌潮,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生动的描绘了出来,
当堂练习
1.下列加横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雷霆朝廷挺拔
B.震撼遗憾喊叫
C.耳闻目睹赌博堵塞
D.容忍万仞缝纫
2.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B.仅如银线(仅仅)
C.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全是) D.虽席地不容闲也(即使)
学后反思
学法指导栏
学习
目标
1、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读不准的字标出来。
2、结合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把还不能解释的词语、不能翻译的句子标出来。
3、分别用一句话概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探究学习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
把在自学中的疑难,在小组中交流,并将你们小组中认为重点的字词句以及还不能解释的词句写在黑板上。
4、选四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雷霆( ) 杨诚斋( )艨艟( ) 如履平地( )倏尔(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观潮周密【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
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3、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方”“倏尔”“文”“江干”等词含义。
4、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
5、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6、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学习重点】1、了解周密,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文中自然美与民俗风情美相融合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不凡魅力,感悟弄潮儿的不凡风采。
【知识】1、作者简介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
祖籍某某某某,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某某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
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某某)县令。
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
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
其诗文亦佳。
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2、背景资料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宋朝时最盛。
现在观潮在某某某某,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某某市。
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周密的《观潮》记叙的正是这一盛况。
举世闻名的钱塘奇观——某某潮将要申报“世界遗产”。
这是继某某雁荡山、江南水乡古镇西塘、乌镇、南浔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后,某某省申报“世界遗产”的又一举措。
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涌潮”的钱塘江潮,从某某角度观看最为壮观。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某某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客。
为此,某某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 精品导学案
28﹡观潮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读懂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重点难点1.读懂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资料链接1.周密,南宋文学家。
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
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
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
其诗文亦佳。
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2.《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注音或写字。
京尹.shū尔善泅.sù迎而上鲸波万rèn车马塞.途一舸.艨艟..倍穹.如lǚ平地 j iù赁.看幕珠翠罗qǐ2.解释加点的词。
吞天沃.日:用水淋洗倏尔..黄烟四起:突然人物略.不相睹:微,一点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高珠翠罗绮溢.目:满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农历十六方.其远处海门:当……时如履.平地:踩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随波而逝.:去,往皆披发文.身:刺着文采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江干..于鲸波万仞中: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上下十余里间:江岸出没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海涌银为郭.古义:外城今义:姓吞天沃.日古义:用水淋洗今义:肥沃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骑:古义:名词,马今义:动词,骑马标枪:古义:举枪今义:一种体育器材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
①以以.此夸能凭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而,连词②仅仅.如银线几乎,将近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仅仅,只③观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④势势.极雄豪气势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⑤能以此夸能.本领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⑥腾腾.身百变翻腾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腾起⑦为为.火所焚被海涌银为.郭当作,作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算是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口译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观潮》导学案侣俸中学 陶鸿中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 整体把握文章,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1. 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导学重点:1. 读懂读通文章,积累文言词句。
2. 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表现方法。
导学难点: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导学课时:2课时导学方法:诵读导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比较拓展法。
第一课时 (总第57课时)导学要点:1、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2、朗读、疏通文意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 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 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 要先睹为快。
观潮周密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
揭题(视频《钱塘江观潮1》《钱塘江观潮2》《空中看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其入海口成喇叭状,每逢涨潮海水倒灌,水势受阻,形成著名的“钱塘潮”。
波澜壮阔,气势磅礴,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钱塘观潮也成为古今盛事。
“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
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欣赏钱塘江大潮图片 (配音频《水声 海潮》) 作者简介周密:字公谨,号草窗,湖州人,南宋文学家。
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
著作有:《武林旧事》《草窗词》等。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朗读课文:散读、抽读、范读。
比一比,看谁读得美!1、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出感情来。
2、一人读一自然段,听者专心,然后点评。
四、听听读读,感知课文(《观潮》mp3音频课文朗读)五、疏通文意,突破疑难词语(一)第一段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农历十六日※观:景象译文: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仅:几乎,将近。
译文: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际天:连接着天 [沃] 用水淋洗。
译文: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4、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译文: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
(二)第二段1、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岁:年译文:每年(阴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尽]尽,穷尽。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骑,马。
弄,舞动。
标,树立、举。
※履:踩,走译文: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略不:一点儿也不※倏尔:忽然译文: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
4、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逝]去,往。
※为:被;译文:(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三)第三段文,动词,画着文彩。
溯迎:逆流迎着潮水;鲸波:巨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泅:游泳※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六、作业练习一、熟读课文,并将第三段译成现代汉语。
练习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导学反思:第二课时(总第58课时)导学要点:1、品读赏析文章,体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相融合的特点;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写景方法。
一、订正作业1、第三段译文(练习一)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练习二)1.既望:农历十六。
2.方:当……时。
3.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4.逝:去,往。
5.文:画着文采。
6.溯迎:逆流迎着潮水;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二、疏通文意:第四段溢目,满眼。
穹,高。
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
容,许,使。
译文: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
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
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三、思路引导,讲讲读读(欣赏一组海潮图片)(欣赏视频《钱塘江观潮2》)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
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描写十分生动。
•本文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第1段•第2段•第3段•第4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写观潮人数之多。
概括文意1、析第一段(共四句话)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潮水的?由远到近的顺序2、析第二段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你认为第三自然段中哪一句是赞叹弄潮儿本领的?问题探讨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图“?本文就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4、“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虽席地不容闲也。
说明了什么?写观潮的人多,对描写潮水有什么作用?从侧面说明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句话。
四、总结(一)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
首先,主次分明。
一是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二是从远到近,从江中到江岸依次写了涨潮的壮观气势,演兵的出神入化,弄潮的惊心动魄和观潮的热闹非凡,层次分明,场景清楚,浑然一体,主旨突出。
三是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的结果。
其次,本文描写十分生动。
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动。
(二)归类词句1、词类活用(1).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尽:形容词用为动词,穷尽)(2).皆披发文身。
(文:本指花纹,这里用作动词,刺刻花纹。
)2、一词多义观观潮。
(观:观看,动词)天下之伟观也。
(观:景象,名词。
)3、特殊句子(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判断句,“也”表示判断语气。
)(2).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五、布置作业。
把下面这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练习三))•酒泉子潘阆①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②。
/弄潮儿③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补充注释:①潘阆,宋人。
②万面鼓声中,江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④弄潮儿,指钱塘江畔观潮时踏潮献技的人,他们都年轻力壮,善于泅水。
设题意图:词同课文的题材一致,要求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将词中描写的内容展开,不限字数。
词的上阕写观潮,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
写观潮,写到了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写弄潮儿的表演,写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
所以在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要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我爱祖国我爱大自然导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