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7《猴王出世》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芝、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语句,能猜出大致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语句,能猜出大致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成为猴王的经过。
教学过程一、看图猜故事激趣导入(一)看图猜故事教师引导:《西游记》中有很多故事,你能看猜一猜这是哪个故事吗?(二)看课题质疑教师引导:同学们,看到《猴王出世》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引导学生从《西游记》这本书中熟悉的故事入手,走近主人公孙悟空,进而对课题质疑,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多种方法识字理解大意(一)读懂自学提示1.出示阅读提示。
2.引导学生读懂阅读提示的两个要求。
(二)多种方法识字理解大意第一组生字:“獐、猕、猿”1.教师引导观察:“獐、猕、猿”三个字相同的地方,理解大意。
2.读句子,猜出大意。
第二组生字:碣、镌1.出示句子,猜字意。
2.理解句意,读句子。
第三组生字:涧1.字理识记“涧”。
2.读句子,理解句意。
(三)整体读文明大意(四)自主理解较难理解的语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进而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理解较难的语句。
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三、借助线索图讲述石猴出世(一)读文思考聚焦石猴出世1.读文思考:石猴是怎么出世的?2.从课文找到石猴出世的语句,理解大意。
(二)借助线索图讲述石猴出世1.借助线索图,理清石猴出世经过。
2.对比感受,把故事讲好。
3.自己讲一讲石猴出世。
引导学生先从课文入手,借助文本大致了解石猴出世的过程,再借助线索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讲好故事。
四、多样方式助力讲好石猴成王(一)读课文,聚焦石猴成王读文思考: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呈现石猴成王的经过呢?(二)观作品,感受石猴成王1.出示学生作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语言美。
2.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感悟石猴不凡的形象。
3.读准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4.做好课内外的延伸,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读原著。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感悟石猴不凡的形象。
教学难点:品味经典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你能讲讲其中的一些故事吗用标题的形式,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
提起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你想知道他最初是什么样儿的吗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就能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猴王出世解释并齐读课题,读出猴王的霸气。
二、整体感知1.读课文,猜想课文内容你猜想课文会写哪些内容石猴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2.读后交流。
这篇课文读起来,跟以前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吗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许多语句还是与我们现代的语言有区别的,但是读得多了,会觉得特别有韵味。
师范读: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
3.词语意思检查(连线)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名曰(名字叫做)唤为(叫做)遂称(于是称为)(以上三个词语意思差不多)盖自(自从)既久(已久)狼虫(狼蛇)(古今异义)顽耍(玩耍)(通假字)4.回答问题,概括内容①石猴从哪里来的②石猴怎样成为猴王的把两部分意思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试着概括一下。
(石猴从石头里蹦出来,他敢于跳进水帘洞,为众猴找到一处安身之地,所以成为猴王。
)小结:回答问题并把答案连起来也是一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品味语言,感知形象(一)文中哪句话直接写出石猴成为猴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齐读。
(二)要成为美猴王,必有一番不凡之处,到底他有什么不凡之处,使他当上美猴王呢板书:不凡师:我们先来看看石猴的出生——出示:1.语段一: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第【1】篇〗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德育渗透点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导读法二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顽强勇敢、无私无畏的品质。
二难点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三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七、教学步骤一揭示课题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三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四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五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这些段落。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猴王出世导学案金
《猴王出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石猴”勇敢顽皮、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和丰富想像力。
二、导学过程1、自主学习①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熟读。
遂()有獐()鹿猕()猿顽()耍挈()女去耶()瞑()目石窍()石碣()镌()着挠()腮②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解释下列词语。
围圆:序齿:遂有:灵通:石窍:石碣:镌着:喜不自胜:瞑目:造化:耍子:所在:天造地设:家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拱伏无违:抓耳挠腮:力倦神疲:③同桌检查自学效果,纠正错误读音。
并记录存在的问题。
④默读课文,思考“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并写下来。
2、精读分析:默读课文并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从文中找出依据并说明,可适当写批注、圈点,留下读书的痕迹。
(学生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①“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A读一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B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你发现这句话有何特点?()语言和内容高度融合,就叫经典。
C高声朗读此句,试着读出石猴的快乐、自由。
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
②“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叫道:‘我进去,我进去!'”A读此句,你读懂了什么?()B体会情感,再次读句,注意语调。
③“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A找出此句中的动词:B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④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A出声音此句,用一个词来概括,真可以说是()。
B从这一段的描写中,你体会出了石猴怎样的特点?()⑤“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A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加上想象说一说。
()B再次读此句,品味语言,读出韵味,体会古代白话文言的概括性。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猴王出世导学案精
《猴王出世》导学案[教学目标]1会认16个生字,读记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
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小说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播放《西游记》片段)大家对《西游记》都不陌生,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生自由交流)2.是呀,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形象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他的课文《猴王出世》,齐读课题,介绍作者。
二、导学过程1、自主学习①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熟读。
遂()有獐()鹿猕()猿顽()耍挈()女去耶()瞑()目石窍()石碣()镌()着挠()腮②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解释下列词语。
围圆:序齿:遂有:灵通:石窍:石碣:镌着:喜不自胜:瞑目:造化:耍子:所在:天造地设:家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拱伏无违:抓耳挠腮:力倦神疲:③同桌检查自学效果,纠正错误读音。
并记录存在的问题。
④默读课文,思考“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并写下来。
2、精读分析:默读课文并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从文中找出依据并说明,可适当写批注、圈点,留下读书的痕迹。
(学生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①“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A读一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B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你发现这句话有何特点?()语言和内容高度融合,就叫经典。
C高声朗读此句,试着读出石猴的快乐、自由。
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
②“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A读此句,你读懂了什么?()B体会情感,再次读句,注意语调。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导学案主题:《猴王出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猴王出世》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能够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4. 能够理解并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学习《猴王出世》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学习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1. 《猴王出世》课文。
2. 黑板、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复习:请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且回答相关问题。
比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个故事?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2.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是《猴王出世》,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勾勒出故事的大致情节和主要人物。
步骤二:学习课文1. 教师朗读课文:教师先朗读课文一遍,学生跟读。
2. 学生跟读课文:学生分两人一组,互相跟读课文。
然后全班带着巴望的眼神期待朗读。
3. 解释词汇和句子: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进行解释和讲解。
4. 练习阅读:学生分组进行课文阅读,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步骤三:语文技能训练1. 朗读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表演出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 课文解析: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回答问题。
问题:a. 为什么说猕猴是最聪明的?b. 猕猴是怎样展示自己的能力的?c. 为什么猴王出生后其他猴子都躲起来?3. 语音语调训练:教师让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步骤四: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提问检测:教师随机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默写课文:要求学生默写课文,并且重点记住生词。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相关猴子的故事,并根据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以上就是《猴王出世》导学案的内容,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六、教学拓展与延伸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猴子在其他文化中的形象和故事,搜集相关资料后进行展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一. 教材分析《7猴王出世》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出世的故事。
通过讲述石猴从石缝中出世,学艺七十二变,成为猴王的过程,展示了孙悟空聪明、勇敢、顽皮的特性。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富有想象力,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古典名著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分析人物性格、领悟课文主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孙悟空出世的过程及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关键词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领悟课文所传达的正义、勇敢、智慧的主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孙悟空出世的过程及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领悟课文所传达的主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阅读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关键词句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句,深入分析人物性格。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及相关资料:孙悟空图片、视频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孙悟空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朗读过程中,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引导学生入境。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第【1】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并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脉络,了解石猴出世及其生活特点。
3、初步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4.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学生背诵诗歌导入。
(3分钟)师:朗朗书声,琅琅乾坤。
中国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
于是,就有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说来听听,你知道是哪几部吗?生:《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师:非常正确。
其中最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是哪一部?生:《西游记》师:说到《西游记》,你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生: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师: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生:孙悟空。
他呀会七十二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还有一双火眼金睛呢。
师: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出生的吗?生: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啊?生:从电视剧里看到的。
师:同学们知识真是丰富,还记得电视剧《西游记》开头石猴从大海中迸裂而出的情景吗?我告诉大家那可是在我们北戴河拍摄的啊。
师:你知道孙悟空有哪些名字吗?生说“美猴王”、“齐天大圣”等。
师:看来同学们对孙悟空的了解还真不少。
孙悟空的这些有趣的名字你们都是怎么知道的啊生:看电视剧。
师:先前我们对《西游记》乃至孙悟空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影视剧,其实读作品可以让读者深入到作品语言中去,把自己头脑中形象与文字的融合起来,可以达到对名著的更深理解。
为了更多、更好了解经典名著《西游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猴王出世》。
二、学文。
师:看老师写课题,注意“猴”字的写法。
请大家齐读。
师:《猴王出世》根据《西游记》第一回改编,这个改编不是改写,而是缩写,是原著第一回的缩写版。
是用“古代白话文”写的,语言言简意赅,读起来却耐人寻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第1篇】一、谈话引入1、《西游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电视剧、动画片可能人人看过好几遍,书看过吗知道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吗能简单说说这部小说主要讲了什么9(介绍作者、主要内容等)2、在这部小说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我们大家对《西游记》很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老师一起来读读原著,感受感受名著的魅力。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猴王出世》,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感知1、下面请同学自己读读课文,看能不能读通读顺,碰上不懂的地方可以跟同桌讨论。
出示自学要求。
2、交流自学情况: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分哪几部分叙述板书:出世──闯洞──拜王)三、精读课文是呀,《西游记》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很大的功劳你觉得应该归功于谁(孙悟空)那这孙悟空到底是怎样的一只猴子呢请同学读读课文,读了课文你觉得孙悟空是怎样的一只猴子要从文中找出依据并说明。
1、神奇:石猴的出世和生活。
教学课文第一段。
(出示:盖自开辟以来……朝游峰洞之中)体会神奇和小说语言的精炼。
2、勇敢:石猴探洞。
体会动词的作用。
(出示:连呼三声……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谁最先跳出来,可见石猴是……(勇敢胆大)你还看出了什么体会表示动作的词。
(本领大,身手不凡、机智、灵巧、敏捷等)3、无私:水帘洞是个好地方,石猴却没有独占,能与众猴分享。
石猴跳入没中,看到水帘洞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出示:石猴笑道:“……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指名读。
用一个词来概括,真可以说是……(天造地设)。
老师还特地从原文中找到写“水帘洞”的一段话,咱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翠藓堆蓝……浑然像个人家。
)4、聪明:众猴进入水帘洞后猴性大发,戏耍玩闹,早把先前的誓言忘在脑后,可此时的石猴却相当清醒,只见……(出示:石猴坐上面道……何不拜我为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慧、机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7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7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7 猴王出世》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故事。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展示了石猴的机智勇敢、聪明伶俐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本文语言简洁流畅,情节富有想象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一些词语和句式理解不透,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孙悟空这一形象已有的认知可能来源于课外读物和影视作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预期,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过程;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借助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过程;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石猴机智勇敢、聪明伶俐的特点;培养学生借助资料了解课文背景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动画、图片、音乐等。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巩固学习。
3.学习资料:搜集关于《西游记》的资料,供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4.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动画展示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过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7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7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故事《7猴王出世》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掌握故事中涉及的重点词语及其意思。
3.能够读准故事中的语言,朗读流利。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3.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2.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增强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的勇气。
二、教学内容故事背景《7猴王出世》是一篇讲述了一只小猴子通过努力和勇气,最终成为了猴群的王者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小猴子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获得了众猴子的认可和尊重,展现出了友爱、努力和勇气的美德。
教学重点1.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及其意义。
3.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故事情节1.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故事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请学生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课时:学习故事内容1.朗读故事内容,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分组讨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课时:深入故事细节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并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2.学生分组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第四课时:表达复述1.学生分组将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复述,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2.引导学生扩展故事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并展示出学生的创意。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等。
2.教师设计一定形式的测验,考察学生对于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
3.搜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表现,为了更科学、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1.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调整。
2.教师总结本次教学的成功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猴王出世》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猴王出世》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猴王出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出世的故事。
通过描述石猴从石头中诞生的过程以及它聪明、勇敢、机智的特点,展现了石猴成为猴王的过程。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有趣,充满了神话色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和古典文学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对于《西游记》这部作品,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石猴的勇敢和聪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悟空出世的过程以及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石猴的勇敢和聪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情节的把握,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
3.感受石猴的勇敢和聪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方便学生跟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2.PPT:展示课文情节、生字词等。
3.相关资料:关于《西游记》的其他故事,拓展学生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带领学生回顾课文情节,引导学生思考石猴为什么能成为猴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石猴的勇敢和聪明。
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划出生字词,互相交流学习。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恰、屉”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
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能猜测不理解的语句的大致意思。
02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设计意图:本文主要讲的是猴王出世,所以一开始播放《西游记》开头的主题曲,让学生很快就想到石猴从石头蹦出的画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播放《西游记》开头的主题曲)1.同学们一定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个人物?你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2.同学们,我们心目中这位神通广大、疾恶如仇、英勇无畏的孙悟空究竟从哪儿来?是怎样成为叱咤风云的美猴王的呢?相信这个问题同学们都很关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猴王出世》这篇文章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1.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由默读课文。
教师提示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语句先大致猜懂后就继续往下读。
2.引导学生围绕课题“猴王出世”,说说课文有哪些人物,写了什么事,初步概括课文内容。
预设: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
有一天它与群猴发现一处瀑布,它第一个跳进瀑布,发现了水帘洞,于是被群猴拜为猴王。
3.引导学生反馈交流文中难理解的词语,说说自己用了哪些方法猜读。
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明白“抓耳挠腮”写的是猴子们的动作。
(2)抓住词语中的关键字可以帮助理解词语。
从“喜不自胜”的“喜”可以理解这个词语指的是非常高兴;“瞑目”是闭眼的意思,“瞑目蹲身”就是闭上眼睛,蹲下身子。
(3)联系上下文能理解“大造化”指的是大福气、大喜事。
(4)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可以知道“石碣”是指石碑。
4.出示文中较长的、难理解的句子,指导学生大致猜读句子的意思。
(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3、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古代中国佛教中世界分为四大部洲。
分别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
东胜神州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
一说到花果山,我们就想到了谁?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孙悟空,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来一起来了解悟空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一段传奇经历。
【板书猴王出世】为了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那么就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吴承恩。
二、初读课文这篇课文有些句子比较难读,请大家跟着老师读一读。
接下来请大家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请大家帮老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板书内容段落】(课文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从石猴成为猴王的传奇经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三、扫清文字障碍师:在了解了课文大致内容后,让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老师请一位同学领读。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知扫除阅读障碍后,让我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思考石猴是从哪来的?画出相关的语句。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7猴王出世
7*《猴王出世》导学案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素材积累】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
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7.猴王出世导学案
7* 猴王出世学习目标1、认识“芝、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 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猜出大致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3.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敢作敢为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对中国古典四大名着有个初步了解,并爱上中国文学。
学习过程:一、了解一下《西游记》《西游记》中国古典神话小说,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全书共一百回,《猴王出世》选自第一回。
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重点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大胆的、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他敢于反抗统治者,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
他的言行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寄托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理想。
要求:把你了解的关于《西游记》和作者的资料录下来和老师与同学们分享。
二、默读课文,扫清障碍。
1、默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画下来并猜猜大致意思,如果实在读不懂可以先跳过去,继续往下读,在读完整句或整段后也许就理解了。
要求:每位同学把课文默读2遍。
2、难读字音读一读。
(1)难读字音读一读。
芝兰遂(suì)心迸(bènɡ)裂山涧獐(zhānɡ)鹿猕(mí)猿 (yuán ) 是耶(yé) 劣(liè)质石窍石碣 (jiē) 楷书镌(juān)刻抓耳挠腮拖男挈(qiè)女瞑(mínɡ)目蹲身要求:每位同学把词语读2遍。
(2)注意:多音字“呵”A、他平时总是笑呵呵(hē)。
B 呵(ā)呀C 、列位呵(ɑ),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在本文中用作语气词,同“啊”,读轻声。
)3、理解词语。
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即围一圈的长度。
灵通:文中指仙石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迸裂:文中指石头裂开而往外飞溅。
避暑:天气炎热的时候到凉爽的地方去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古代白话文语文精炼,节奏感强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阅读法、合作学习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石猴敢做敢为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用具:课件、课文情景范读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4)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曲吗既然大家都喜欢听歌,那么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一边听一边想,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好不好(播放《西游记》片尾曲)引发学生兴趣,勾起学生回忆。
(学生回答)2.师:我们大家谁看过《西游记》看过《西游记》的同学请举手,1、2、3……大家都看过呀!既然大家都看过《西游记》,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在《西游记》这部电视剧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3.这么多人喜欢孙悟空哪。
谁能谈谈你对孙悟空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发言)4.师: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板书课题,猴王出世。
齐读两遍)5.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回答)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10)1.师:下面请大家看电视屏幕,跟着电视画面一起来感受课文。
注意一些难读的句子,听听电视上是怎么读的,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利用课件范读课文,再现当时的情景。
)2.师:欣赏完了电视,下面请大家再自由的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三、交流自学情况(6)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稍加总结,顺便“释题”。
“猴王----出世”2. 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石猴是怎样出世的以及怎样成为美猴王的相关句子和段落。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四、自由读课文(6)师:这篇课文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承恩的作品《西游记》的第一回,《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到西天拜佛求经的故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猴王出世》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出世的故事。
故事生动有趣,充满了神话色彩,为学生展现了一个神奇的猴王世界。
本文主要通过描绘石猴的出生、成长、聪明才智以及与众猴的互动,展现了孙悟空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超凡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较高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式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石猴”、“瀑布”、“神话”等词语的理解,以及对课文中所展现的猴王世界的想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融入到猴王世界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孙悟空勇敢、聪明、机智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以及对猴王世界的想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生动有趣的猴王世界,引导学生融入到故事中。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生字词卡片。
4.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神话故事《西游记》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停顿,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欣赏《猴王出世》的视频资料。
2.交流补充:如“官封弼马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其他视频资料、文字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孙悟空的认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课外延伸,鼓励阅读(用时:2分钟)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最喜欢的句子,指导积累。
3.指导学生理解文中半文半白的词句。
4.指导学生朗读部分难读的语句,评议读文情况。
5.组织学生为课文分段,引导学生为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读不懂的词语、句子。
2.(1)同桌检测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完成相关的字词练习,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3.采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句。
2.引导学生课后阅读《西游记》原著中的其他故事,为《西游记》故事会作准备。
1.把本课中最喜欢的语句抄写到“采集本”上,并背诵。
2.课后阅读《西游记》原著,选择喜欢的章节练习讲故事。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召开《西游记》故事会。
1.在出示表现石猴日常生活的句子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句子的写作特点,明确写法。
2.在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韵味,体会语言的概括性。
3.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石猴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石猴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
四、深入体会,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
1.出示《猴王出世》的视频资料,请学生欣赏。
4.练习朗读,达到读通顺的程度,集体纠正容易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5.交流明确:课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石猴出世;第二部分(2自然段),写发现水帘洞;第三部分(3、4自然段),写石猴称王。
1.在检测生字的掌握情况时,引导学生读准以下生字的读音:遂(suì)、猕(mí)、挈(qiè)、镌(juān)、劣(liè)。
2.课文中有些词句,学生能知其大意即可。有些影响阅读的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学生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有的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用时:20分钟)
1.指导学生读课前导语,引导学生明确导语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石猴的特点。
3.引导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对照图片,说出人物的名字。
2.畅谈石猴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西游记》及其作者吴承恩。
学生汇报自己对《西游记》的了解后,教师要适当地进行补充,使学生对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用时:8分钟)
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画出读不懂的词句。
2.检测、巩固生字的掌握情况。强调“遂、迸、挈、劣”等字的读音。指导学习多音字“呵”。
④抓住“石猴端坐上面道:‘……何不拜我为王?’”体会石猴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
⑤全班齐读句子“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遂称美猴王”。理解“拱伏无违”的含义,明确众猴都很佩服石猴,是真心服从于他。
4.总结、归纳石猴成为猴王的经过,并概括石猴的特点。(活泼可爱、勇敢无畏、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1)结合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石猴的活泼可爱。
(2)结合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石猴勇敢的性格特点。
(3)结合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石猴聪明、动作敏捷、不自私、有大将之风的特点。
4.引导学生用四字词语围绕中心总结、归纳石猴的特点。
1.读课前导语,归纳阅读要求: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课前准备
1.制作相关课件,准备电视剧《西游记》开头部分的视频。(教师)
2.查找《西游记》的相关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出示《西游记》中的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照图片说出人物的名字。
2.引导学生说出对石猴的印象。
3.组织学生简介《西游记》及其作者吴承恩。
(2)①抓住“我进去!我进去”体会石猴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②抓住“他瞑目蹲身……径跳入瀑布泉中”体会石猴的动作敏捷,本领过人。
(3)朗读第3、4自然段,讨论交流石猴成为猴王的经过。
①尝试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水帘洞中的景象。(天造地设)
②讨论交流石猴的特点。(不自私、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他人分享。)
③抓住“跳过桥头……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想象众猴进入水帘洞后的表现。
7*猴王出世
导学案设计
课题
猴王出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芝、遂”等1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呵”。
2.了解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过程,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2.(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画出相关语句,写一写自己的理解。
(2)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其他组同学帮助解决。
3.(1)①抓住“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化作一个石猴”感悟石猴的出生环境及出生经过的神奇。
②抓住“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了解石猴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